光电转速表课题设计(最新修改版)

光电转速表课题设计(最新修改版)
光电转速表课题设计(最新修改版)

课程名称光电转速表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学生专业班级10届电子信息系机电四班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2.07.21---2012.09.09

一、课程设计项目名称

光电式转速表

二、项目设计目的及技术要求

1. 设计目的:

1)熟悉单片机最小系统及应用;

2)结合选题要求,完成系统设计和调试,具有功能扩展和创新;

3)根据设计的电路,画系统总体结构框图,用proteus工具画硬件电路图;

4)用C语言完成系统的软件编程;

5)熟悉并学会使用keil编译器,对所编程序进行编译。

6)用proteus实现结果仿真。

2. 技术要求:

1)运用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设计相应的电路,输出脉冲波。

2)用按键控制直流电机,并对PWM设置不同的占空比控制直流电机的速度。

3)运用AT89C51单片机,结合用C语言编出频率计数的程序,能够直接计出输出的脉冲波。

4)掌握浪涌保护的基础知识并以此设计抑制或消除浪涌电流的电路。

5)通过单片机的串行接口通信,由LED数码管显示出频率计数值。

本课题设计内容包含知识全面,对传感器测量发电机转速的不同方法及原理设计有较多介绍,在测量系统中能学到关于测量转速的传感器采样问题,单片机部分的内容,显示部分等各个模块的通信和联调。全面了解单片机和信号放大的具体内容。进一步锻炼我们在信号采集,处理,显示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转速检测计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动机、发电机、卷扬机、机床主轴等旋转设备的实验、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分时或连续测量和显示其转速及瞬时转速。要测速,首先要解

决采样问题。在使用模拟技术制作测速表时,常用测速发电机的方法,即将测速发电机的转轴与待测轴相连,测速发电机的电压高低反映了转速的高低。为了能精确地测量转速外,还要保证测量的实时性,要求能测得瞬时转速方法。因此转速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测量电动机转速的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理论方法,先后产生过模拟测速法(如离心式转速表、用电机转矩或者电机电枢电动势计算所得)、同步测速法(如机械式或闪光式频率测速仪)以及计数测速法。计数测速法又可分为机械式定时计数法和电子式计数法。传统的电机转速检测多采用测速发电机或光电数字脉冲编码器,也有采用电磁式(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或可变磁阻的霍尔元件等)、电容式(对高频振荡进行幅值调制或频率调制)等,还有一些特殊的测速器是利用置于旋转体内的放射性材料来发生脉冲信号。其中应用最广的事光电式,光电式测速系统具有低惯性、低噪音、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优点。加之激光光源、光栅、光学码盘、CCD器件、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式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采用光电式传感器的电机转速测量系统测量准确度高、采样速度快、测量范围宽和测量精度与被测转速无关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转速概述

转速是旋转物体的转数与时间之比的物理量,是描述各种旋转机械运转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在计量学里,转速属于导出单位,其物理含义为旋转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转数。工程中用它来描述

动力机械的运动特性。转速和频率有共同的量纲,都是单位时间内某一量值(脉冲个数、转数) 出现的次数,从理论上讲,转速值可以直接和频率值进行比对。测时计数是转速计量的基本方法。在我国,转速表(含转速测量仪等) 属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通常用转速标准装置(本文特指转速标准源) 可以完成对各类转速表的检测/ 校准工作。

2 、转速表的类型和检测技术

转速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旋转物体速率测量方式上应用了各种新的技术,实现了测量的准确高效、安全便捷。转速表依据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转速表依据工作原理和采样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光电式、激光式、频闪式、磁电式等。目前使用纯机械式转速表的用户已经越来越少,并呈现将被电子计数式转速表逐渐取代的趋势。转速测量范围一般为几十转至几万转,测量准确度大多为0. 1 %以下,极少数产品能达到0. 05 %。

2.1、机械式转速表

检测中,被测转速表通过机械联接或摩擦接触的方式,从转速标准装置输出轴获得标准转速的输入。检测时应该采取何种联接方式取决于被检表实际使用时的联接状态。

2.2、光电式转速表

对光电式转速表,目前使用的检测装置有两种: (1) 采用转速标准装置,将定向反射纸贴于装置的测速盘上,由转速标准装置通过测速盘输出标准转速,进行检测。 (2) 采用脉冲光源测速装置来检测光电式转速表。这类检测设备通常由频率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计及

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两种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有质的差别。脉冲光源测速装置能否做为标准,在转速界争议较大。

2.3、频闪式转速表

频闪式转速表利用的是频闪效应原理。检测此类转速表时,需先在转速标准装置测速盘上做出明显的标记,当标准装置转轴的转速与被测转速表闪光频率相等或成一定倍数关系时,转轴上的标记呈现停留不动的状态,这时,转速表显示值与频闪象停留序数的乘积即为转速表的实测值。

2.4、磁电式转速表

磁电式转速表利用的是非电量电测的原理,它包括磁感应式、电脉冲式和电动式转速表等。这类转速表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根据被测表工作原理的不同,所选用的检测方法也不同,但是都可在转速标准装置上进行检测。磁电式转速表大多由传感器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检测接触式转速表时,将传感器与转速标准装置转轴连接,转轴旋转时使传感器产生电信号,显示器显示的即为转速表实测值。检测非接触式转速表时,应根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设法使转速标准装置。

2.5、红外数字转速仪

红外数字转速仪是一种非接触式,光电传感的转速计量仪器。它由光源、光电盘、光敏二极管、检波放大电路与数显装置等组成。光电盘随转轴一同转动,光敏二极管将光电盘透射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计数脉冲的频率,即可在数显装置上读出旋转轴的转速。

(本课题选择的是光电式转速表。)

四、总体方案设计

由于本课题研究的电动机转速范围为3r/min至10000r/min,即当电动机为最低转速时,有周期为20秒。本课题选择的晶体振荡器的晶振频率是12MHz,因为计数频率=晶振频率/12,所以计数频率为1MHz,即计数周期为1微秒(每1微秒计数器加1)。若选用8位计数器,其最大定时时间为256*1us=256us,显然,最低转速时的周期20秒远大于8位计数器的最大定时时间256微秒。如果我们采用计数溢出次数的方法,那么在初值为0的情况下,会得到78125次的溢出次数(20000000/256=78125),显然,78125也是大于256,不能成功计数。若我们选择16位计数器并且采用计数溢出次数的方法,由于其最大定时时间为65536us,那么在初值为0的情况下,得到的溢出次数为305次(20000000/65536=305.175781),显然,305小于65536,可以成功计数。所以本课题选用16位计数器。

上电复位后,检测第一个脉冲上升沿,中断服务程序,启动计数器T0;检测到第二个脉冲上升沿,中断服务程序,关闭计数器T0。

16位计数器的计数范围是0至65535,其最大计数值为65536。在计数器允许的计数范围内,计数器可以从任何值开始计数,对于加1计数器,当计到最大值时(对于16位计数器,当计数值从65535再加1时,计数值变为0),产生溢出。

这里我们通过观察溢出信号得到最高转速时的溢出次数和最低转速时的溢出次数,进而得到转速N与溢出次数n之间的一次方程

式。本课题研究的转速是3r/min至10000r/min。我们赋初值为63536,即每2000us计数一次,那么就得到最高转速时的溢出次数为3次,最低转速时的溢出次数为10000次。所以有转速N与溢出次数n之间的一次方程式:

N=-n+10003

N——转速,单位:r/min;

n——溢出次数。

下图所示为转速测量系统框图:

五、光电转速表硬件设计

在硬件设计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方案:

利用光电传感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是具有强弱的连续信号。通过滤波后送入单片机,然后计算频率,即可得到转速。

本系统硬件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

1)电源部分

2)信号采集部分

3)单片机部分(包括复位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

4)数码管显示部分

1电源部分

2、信号采集电路

该部分由光电传感器一个、300欧电阻一个、43K电阻两个、10K电阻一个、NPN三极管一个、发光LED一个组成。

当码盘没有物体遮挡时OUT输出高,有物体遮挡时输出低。光电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和其仿真图如下所示:

光电传感器由一个放光管,一个光敏三极管组成,放置在一个槽型的器件两端,组成一个传感器。在槽中放置一个圆盘,在盘的一周开20个孔。当电路导通时,发光管发光,圆盘在槽转动,当光透过孔时,在连续的时间内,该器件输出一个连续的强弱明显的脉冲,将得到的脉冲经过处理后送入单片机,即可得到所测的转速。当码盘遮住时,光电传感器内部的的三极管处于截至区,与光电传感器连接的PNP三极管处于放大区,集电极和发射极被导通,out端输出一个高电平,遮挡物移开之后,情况相反。

3、晶体振荡电路

晶振是晶体振荡器的简称,在电气上它可以等效成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并联再串联一个电容的二端网络,电工学上这个网络有两个谐振点,以频率的高低分其中较低的频率是串联谐振,较高的频率是并联谐振。

AT89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XTAL1和XTAL2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这个放大器与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晶体谐振器一起构成一个自激振荡器。外接晶体谐振器以及电容C1和C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对外接电容的值虽然没有严格的要求,但电容的大小会影响震荡器频率的高低、震荡器的稳定性、起振的快速性和温度的稳定性。因此,此系统电路的晶体振荡器的值为12MHz,电容应尽可能的选择陶瓷电容,电容值约为30pF。在焊接刷电路板时,晶体振荡器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得与单片机芯片靠近,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地保证震荡器稳定和可靠地工作。晶体振荡电路如下图所示:

4、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在上电或复位过程中,控制CPU的复

位状态(这段时间内让CPU保持复位状态,而不是一上电或刚复位完毕就工作,防止CPU发出错误的指令、执行错误操作,也可以提高电磁兼容性能)。无论用户使用哪种类型的单片机,总要涉及到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而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许多用户在设计完单片机系统,并在实验室调试成功后,在现场却出现了“死机”、“程序走飞”等现象,这主要是单片机的复位电路设计不可靠引起的。单片机在启动时都需要复位,以使CPU及系统各部件处于确定的初始状态,并从初态开始工作。89系列单片机的复位信号是从RST引脚输入到芯片内的施密特触发器中的。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且振荡器稳定后,如果RST引脚上有一个高电平并维持2个机器周期(24个振荡周期)以上,则CPU 就可以响应并将系统复位。单片机系统的复位方式有:手动按钮复位和上电复位。

1)手动按钮复位手动按钮复位需要人为在复位输入端RST上加入高电平。一般采用的办法是在RST端和正电源Vcc之间接一个按钮。当人为按下按钮时,则Vcc的+5V电平就会直接加到RST端。由于人的动作再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完全能够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手动按钮复位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2)上电复位AT89C51的上电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只要在RST复位输入引脚上接一电容至Vcc端,下接一个电阻到地即可。对于CMOS型单片机,由于在RST端内部有一个下拉电阻,故可将外部电阻去掉,而将外接电容减至1u F。上电复位的工作过程是在加电时,复位电路通过电容加给RST端一个短暂的高电平信号,此高电平信号随着Vcc对电容的充电过程而逐渐回落,即RST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电时间。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地复位,RST端的高电平信号必须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上电时,Vcc的上升时间约为10ms,而振荡器的起振时间取决于振荡频率,如晶振频率为10MHz,起振时间为1ms;晶振频率为1MHz,起振时间则为10ms。在图2的复位电路中,当Vcc掉电时,必然会使RST端电压迅速下降到0V 以下,但是,由于内部电路的限制作用,这个负电压将不会对器件产

生损害。另外,在复位期间,端口引脚处于随机状态,复位后,系统将端口置为全“l”态。如果系统在上电时得不到有效的复位,则程序计数器PC将得不到一个合适的初值,因此,CPU可能会从一个未被定义的位置开始执行程序。

图2

6、数码管显示电路

许多电子产品上都有跳动的数码来指示电器的工作状态,其实数码管显示的数码均是由八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每段上加上合适的电压,该段就点亮。LED数码有共阳和共阴两种,把这些LED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到一块(一般是拼成一个8字加一个小数点)而作为一个

引脚,就叫共阳的,相反的,就叫共阴的,那么应用时这个脚就分别的接VCC和GND。再把多个这样的8字装在一起就成了多位的数码管了。实物如下图所示:

共阳型就是八个发光管的正极都连在一起,作为一条引线.A~G 段用于显示数字,字符的笔画,(dp显示小数点),每一段控制A~G~dp 的亮与来。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共阴型就是七个发光管的负极都连在一起,作为一条引线。A~G 段用于显示数字,字符的笔画,(dp显示小数点),每一段控制A~G~dp 的亮与灭。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静态显示驱动: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I/O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BCD码二-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I/O端口多,如驱动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5×8=40根I/O端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89S51单片机可用的I/O端口才32个呢:),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动态显示驱动: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8个显示笔划"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I/O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

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四位数码管动态显示电路图如下所示;

5、硬件系统总电路图

六、AT89C51简介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alshProgrammableandErasableReadOnlyMemory)的低电

压,高性能CMOS8位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图4.5是常用的一种单片机,型号为AT89C51,它将计算机的功能都集成到这个芯片内部去了,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芯片就能构成一台小型的电脑,因此叫做单片机。

40个管脚,分成两排,每一排各有20个脚,其中左下角标有箭头的为第1脚,然后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第2脚、第3脚……第40脚。在40个管脚中,其中有32个脚可用于各种控制,比如控制小灯的亮与灭、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控制电梯的升与降等,这32个脚叫做单片机的“端口”,在单片机技术中,每个端口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比如第一脚的那个端口叫做“P1.0”。

AT89C51单片机的功能:

1、主要特性:

◆与MCS-51兼容

◆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

◆寿命:1000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全静态工作:0Hz-24Hz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128*8位内部RAM

◆32可编程I/O线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管脚说明如下图所示:

●VCC:供电电压,

●GND: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

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也可作为AT89C51的一些特殊功能口。P3口管脚备选功能:

●P3.0RXD(串行输入口)

●P3.1TXD(串行输出口)

●P3.2/INT0(外部中断0)

●P3.3/INT1(外部中断1)

●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

●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

●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P3口同时为闪烁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作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

●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汽车时速表与转速表区别

在汽车上时速表与转速表有啥不同? (1)里程表 仪表板中最显眼的是车速里程表,它表示汽车的时速,单位是km/h。车速里程表实际上由两个表组成,一个是车速表,另一个是里程表。电子式里程表累积的里程数字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内,在无电状态下数据也能保存。 (2)转速表 在国产汽车中,以前一般是不设置转速表的,但近十几年来各类型汽车安装转速表,有些厂商还将它作为汽车档次的配置内容。转速表单位是1/min1000,即显示发动机每分钟转多少千转。转速表能够直观地显示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转速,驾驶员可以随时知道发动机的运转情况,配合变速器档位和油门位置,使之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对减少油耗,延长发动机寿命有好处。 至于什么时候转挡,就应该在2000~3000左右吧. 看转速表换挡好点 这个问题在网上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按照大众公司所提供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是当发动机转速达到2000转时(每分钟,以下同)就可以升挡。但也有很多网友说要在3000转以上。根据本人的驾驶习惯及经验在2200~2500转之间是最平顺的挂挡时机。低于这个数值挂挡发动机由于输出扭矩不够容易产生脱挡,长期如此会加快发动机的损耗。高于这个数值时虽然扭矩充沛提速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油耗增加。所以选择适当的升挡时机即可以保证发动机有良好的动力输出也有利于经济驾驶。所以驾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对待。城市道路驾驶路况好的时候升挡转速可以略底,遇到路况较差时可以适当提高升挡转速,但总的范围应该控制在2000~3000转之间(这里均不考虑暴走行驶)。平顺的转速及速度的提升对增长车辆发动机的首次故障率里程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你想看时速表来转挡的话就照这样做吧,如果你的车是小汽车的话: 一、按照发动机转速换档时机为:2500转时换档。 二、如果按照车速度换档,那么:20换二档,40换三档,60换四档,80换五档。 三、减档也是这样,减到二的速度时才换档,这样不挫车。比如:你正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题目选编 1、基于DC4011水箱水位自动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简介及要求:水箱水位自动控制器,电路采用CD4011 四与非门作为处理芯片。要求能够实现如下功能:水 箱中的水位低于预定的水位时,自动启动水泵抽水; 而当水箱中的水位达到预定的高水位时,使水泵停止 抽水,始终保持水箱中有一定的水,既不会干,也不 会溢,非常的实用而且方便。 2、基于CD4011声控、光控延时开关的设计与实现 简介及要求:要求电路以CD4011作为中心元件,结合外围 电路,实现以下功能:在白天或光线较亮时,节电开关呈关闭 状态,灯不亮;夜间或光线较暗时,节电开关呈预备工作状态, 当有人经过该开关附近时,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等都能开 启节电开关。灯亮后经过40秒左右的延时节电开关自动关闭, 灯灭。 3、基于CD4011红外感应开关的设计与实现 在一些公共场所里,诸如自动干手机、自动取票机等,只要人手在机器前面一晃,机器便被启动,延时一段时间后自动关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要求用CD4011设计有此功能的红外线感应开关。 4、基于CD4011红外线对射报警器的设计与实现 设计一款利用红 外线进行布防的防盗 报警系统,利用多谐振 荡器作为红外线发射 器的驱动电路,驱动红 外发射管,向布防区内 发射红外线,接收端利用专用的红外线接收器件对发射的 红外线信号进行接收,经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及整形, 以CD4011作为逻辑处理器,控制报警电路及复位电路,电

路中设有报警信号锁定功能,即使现场的入侵人员走开,报警电路也将一直报警,直到人为解除后方能取消报警。 5、基于CD4069无线音乐门铃的设计与实现 音乐门铃已为人们所熟知,在一些住宅楼中都 装有音乐门铃,当有客人来访时,只要按下门铃按 钮,就会发出“叮咚”的声音或是播放一首乐曲, 然而在一些已装修好的室内,若是装上有线门铃, 由于必须布线,从而破坏装修,让人感到非常麻烦。 采用CD4069设计一款无线音乐门铃,发射按键与接 收机间采用了无线方式传输信息。 6、基于时基电路555“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实现 用NE555集成电路设计、制作一个“叮咚”门铃,使该装置能够 发出音色比较动听的“叮咚”声。 7、基于CD4511数显八路抢答器的设计与实现 CD4511是一块含BCD-7段锁存、译码、驱动电路于一体的集成 电路。设计一款基于CD4511八路抢答器,该电路包括抢答,编 码,优先,锁存,数显和复位。 8、基于NE555+CD4017流水彩灯的设计与实现 以NE555和CD4017为核心,设计制作一个流水彩灯,使之通 过调节电位器旋钮,可调整彩灯的流动速度。 9、基于用CD4067、CD4013、 NE555跑马灯的设计与实 现

转速仪表使用说明书

SAIL-ZKZ-III 电厂转速智能控制仪表 使用说明书 一、概述 电厂转速监控装置可以同时输入两路信号测量,显示机组转速/频率、转速百分比/转速最大值等,还具有传感器的断线报警、故障(蠕动)报警以及对应机组转速8 个报警点输出等功能。 该测控仪充分利用单片机的特长,实现了精度高、功能强、高可靠、易操作等优点。其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只与测量信号的频率有关而与信号电压幅值无关,因而特别适合低残压信号的测量。它集频率表、转速表、转速继电器、转速测试仪表于一体。不用担心转速接点出口值因长期运行而变化,提高了可靠性,该测控仪还能保存记忆当前机组转速最大值,这给机组甩负荷实验,事故过速分析带来极大方便。测控仪采用回差方式消除出口继电器抖动,对于机组刹车引起的波形畸变,则采用闭锁方式防止输出误动作,根据电厂运行需要,可以在现场方便地对8 个转速出口值进行一定范围的整定。 该仪表还具有标准电流输出、Modbus-RTU 模式RS485 通讯接口,可以方便的与计算机接口,可作为水电厂全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 二、技术性能测量输入信号:一路标准脉冲信号,测量转速;一路PT 信号,测量发电机输出频率 测量频率范围:PT 为0.3~150Hz/0.2~250V ,标准脉冲信号0 ~ 8KHz 测量精度:0.1 %士 1 字 显示内容:机组转速/频率、转速百分比/ 转速最大值输出信号:八路报警继电器,每点可在 0~200% 的范围内自由设定;一路发动机组蠕动 故障报警;一路断线报警 输出触点容量:A1~A8 为5A/250VAC、5A/30VDC ;故障和断线为3A/250VAC、3A/30VDC 模拟量输出: 4 ~ 20mA 、0 ~ 10mA 、0 ~ 20mA 通讯输出:Modbus-RTU模式,RS485接口,波特率最大为19200 bit/s 最大值记忆:能记忆显示转速大值,可由用户清除 工作环境:温度0~50 C 湿度:< 85 % 工作电源:开关电源100~260VAC/DC 外形尺寸:160X80X125mm 开孔尺寸:152X76mm 功耗:5W 三、仪表操作说明

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直流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设计-课设报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测控综合实践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光电传感器的直流电机转速测量系统设计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摘要 摘要 基于单片机的转速测量方法较多,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于光电传感器测量直流电机转速的原理进行简单介绍,并说明它是如何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的。通过实验得到结果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本次设计应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脉冲信号的产生模块、脉冲信号的处理模块和转速的显示模块三个模块,采用C语言编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直流电机;单片机;PWM调节;光电传感器

Abstract

目录 摘要................................................................................................I 第一章概述 (1) 1.1 课设目标 (1) 1.2 内容 (1) 第二章系统设计原理 (2) 2.1 STC89C52单片机介绍 (2) 2.2 STC89C52定时计数器 (4) 2.3 STC89C52中断控制 (6) 2.4 光电传感器 (6) 2.5 数码管介绍 (7) 第三章硬件系统设计 (10) 3.1测速信号采集及其处理 (10) 3.2 单片机处理电路设计 (11) 3.3 显示电路 (12) 3.4 PWM驱动电路 (13) 第四章软件设计 (14) 4.1语言选用 (14) 4.2程序设计流程图 (14) 4.3原程序代码 (15) 第五章数据分析 (19) 总结 (20) 附件 (21) 参考文献 (23)

车床12级转速课程设计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绪论 (2) 1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方案 (5) 2.1变速装置 (5) 2.2开停装置 (5) 2.3换向方式及其选择 (6) 2.4操纵机构 (6) 2.5润滑装置 (6) 3主传动系统运动设计 (7) 3.1确定转速数列 (7) 3.2定传动组数和传动副数 (7) 3.3定传动结构式 (8) 3.4定电动机转速N0 (9) 3.5定中间轴转速 (10) 3.6带轮的确定 (11) 3.7齿轮齿数的确定 (11) 3.7.1确定齿轮齿数要注意的问题 (11) 3.7.2变速组内模数相同时齿数确定 (12) 3.8确定小带轮直径 (14) 3.9计算转速误差 (14) 3.10计算转速 (15) 3.10.1计算转速的确定 (15) 3.11普通车床的正常使用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17) 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课程设计任务书

绪论 机床技术参数有主参数和基本参数,他们是运动传动和结构设计的依据,影响到机床是否满足所需要的基本功能要求,参数拟定就是机床性能设计。主参数是直接反映机床的加工能力、决定和影响其他基本参数的依据,如车床的最大加工直径,一般在设计题目中给定,基本参数是一些加工件尺寸、机床结构、运动和动力特性有关的参数,可归纳为尺寸参数、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 通用车床工艺范围广,所加工的工件形状、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有粗加工又有精加工;用硬质合金刀具又用高速钢刀具。因此,必须对所设计的机床工艺范围和使用情况做全面的调研和统计,依据某些典型工艺和加工对象,兼顾其他的可能工艺加工的要求,拟定机床技术参数,拟定参数时,要考虑机床发展趋势和同国内外同类机床的对比,使拟定的参数最大限度地适应各种不同的工艺要求和达到机床加工能力下经济合理。 机床主传动系因机床的类型、性能、规格和尺寸等因素的不同,应满足的要求也不一样。设计机床主传动系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满足既定的要求。在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机床进行具体分析,一般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满足机床使用性能要求。首先应满足机床的运动特性,如机床主轴油足够的转速范围和转速级数;满足机床传递动力的要求。主电动机和传动机构能提供足够的功率和转矩,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满足机床工作性能要求。主传动中所有零部件有足够的刚度、精度和抗震性,热变形特性稳定;满足产品的经济性要求。传动链尽可能简短,零件数目要少,以便节约材料,降低成本。

光学系统设计七个例子

光学系统设计(Zemax初学手册) 蔡长青 ISUAL 计画团队 国立成功大学物理系 (第一版,1999年7月29日) 前言 整个中华卫星二号“红色精灵”科学酬载计画,其量测仪器基本上是个光学仪器。所以光学系统的分析乃至于设计与测试是整个酬载发展重要一环。 这份初学手册提供初学者使用软体作光学系统设计练习,整个需要Zemax光学系统设计软体。它基本上是Zemax使用手册中tutorial的中文翻译,由蔡长青同学完成,并在Zemax E. E. 7.0上测试过。由于蔡长青同学不在参与“红色精灵”计画,所以改由黄晓龙同学接手进行校稿与独立检验,整个内容已在Zemax E. E. 8.0版上测试过。我们希望藉此初学手册(共有七个习作)与后续更多的习作与文件,使团队成员对光学系统设计有进一步的掌握。(陈志隆注) (回内容纲目) 习作一:单镜片(Singlet) 你将学到:启用Zemax,如何键入wavelength,lens data,产生ray fan,OPD,spot diagrams,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variables,执行简单光学设计最佳化。 设想你要设计一个F/4单镜片在光轴上使用,其focal length 为100mm,在可见光谱下,用BK7镜片来作。 首先叫出ZEMAX的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的工作场所,譬如你决定要用何种镜片,几个镜片,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然后选取你要的光,在主选单system下,圈出wavelengths,依喜好键入你要的波长,同时可选用不同的波长等。现在在第一列键入0.486,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 光谱。在第二、三列键入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486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再来我们要决定透镜的孔径有多大。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在aper value上键入25,而aperture type被default为Entrance Pupil diameter。也就是说,entrance pupil的大小就是aperture的大小。 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即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滑鼠,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 (surface),于是在STO栏上,选取insert cifter,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 为0,STO为1,而IMA为3。 再来如何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列中的glass栏上,直接打上BK7即可。又

数字式转速表的应用设置

数字式转速表的应用设置 应用时各种数据的调整和设置都是通过支架上的三个按键来完成的,如左上图所示,支架上左边的倒三角形符号是“DOWN”按键,中间的是“SET”按键,右边的三角形符号是“UP”按键。通过连续按动“SET”按键,转速表的功能按“时钟---转速---设定警告---设定缸数---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五种状态循环,下面具体说明每一种状态: 1、时钟状态 该状态下弧形LED光柱动态显示转速,四位数码管按24小时制显示时间,7:00--19:00期间显示亮度加倍,以适应白天的环境亮度,其他时间(夜间)则保持柔和的亮度。 按“DOWN”按键调整分钟,按“UP”按键调整小时。 2、转速状态 该状态下弧形LED光柱动态显示转速,四位数码管动态精确显示转速,数码管显示每0.5秒刷新一次。 3、设定警告状态 该状态下四位数码管无显示,弧形LED光柱中有一个单元熄灭,其他的全亮,熄灭的单元表示当前设定的警告转速。 通过按“DOWN”按键向下调整警告转速,按“UP”按键向上调整警告转速,运行中当发动机转速高于设定的警告转速时,警告灯点亮,否则熄灭。这个功能可以灵活运用,如将警告转速设定于低中速区,用于换档提示,也可设定于高速区,表示超速警告。 是该状态下的效果图,表示当前的警告转速是4600RPM,右下角的红灯为警告灯。 4、设定缸数状态 尽管该功能是为了适应多缸车的应用而开发,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输入信号的倍率设定,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几缸车就设定为几,正确理解这个功能是保证转速表正常运行的关键。 数码管显示的是“11”,数字“11”就是我们要说的信号倍率,这个转速表的倍率设置分两段,“0”字头字段包含“01-09”共9种倍率设置,用于汽车信号;“1”字头字段包含“11-18”共8种倍率设置,用于摩托车信号。 “0”字头字段:用于汽车,“01”表示发动机每转一圈送一个信号的情况,当然没有单缸的汽车,那么“01”有什麽意义呢?因为汽车版转速表的标准配

基于51单片机的转速表系统设计

目录 1.前言 (1) 2 智能转速表的系统设计 (1) 2.1 系统硬件设计 (1) 2.1.1方案选择 (1) 2.1.2仪器各部分组成 (2) 2.2 系统软件设计 (3) 3 设计原理 (5) 3.1转速计算及误差分析 (5) 3.2转速测量 (6) 3.2.1门控方式计数 (6) 3.2.2中断方式计数 (7) 3.3串行显示接口 (7) 4 软件程序的设计 (8) 4.1 1s定时 (8) 4.2 T1计数程序 (8) 4.3 频率数据采集 (9) 4.4 进制转换 (10) 4.5 数码显示 (13) 5 软件设计总体程序 (15) 6 总程序调试 (21) 7 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2)

1.前言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又称为微控制器(MCU)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面向控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模块,具有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工业控制、数据采集、智能仪表、机电一体化、家用电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单片机在我国大规模的应用已有十余年历史,单片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正方兴未艾。 MSC-51系列单片机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8位单片机之一。经过20多年的推广与发展,51系列单片机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功能齐全、资源丰富的产品群。随着嵌入式系统、片上系统等概念的提出和普遍应用,MCS-51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使用的89C51单片机是目前各大高校及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单片机型.其内部包含: 一个8位的CPU;4K的程序存储空间ROM;128字节的RAM数据存储器;两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可寻址64KB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B外部程序存储器空间的控制电路;32条可编程的I/O线;具有两个优先级嵌套的中断结构的5个中断源。 本次课程设计便是设计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转速表系统。要求进行电路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编程,硬件电路要求动手制作并能够完成系统硬件和软件调试。 2 智能转速表的系统设计 2.1 系统硬件设计 2.1.1方案选择 由于单片机所具有的特性,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智能仪器仪表,家电等领域中,可以减少硬件以减轻仪表的重量,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也可能低存本,提高性能价格之比。 该转速表选用MCS-51系列单片机的8031芯片,外部扩展4KB EPROM和8155作为显示器的接口。该系统的整体结构框图见下图2.1所示:

数字转速表设计

数字转数表的电路如图所示。它主要由装有永久磁铁的磁盘、霍尔集成传感器、选通门电路、时基信号电路、电源计数及数码显示电路等组成。计数及数码显示电路采用CMOS-LED数码显示组件CLlO2,它可以计数并显示数码。 转盘的输入轴与被测旋转轴相连,当被测轴旋转时,便带动转盘随之转动。当转盘上的小永久磁铁经过霍尔集成传感器IC1时,IC1便会将磁信号转换为转速电信号。该信号经与非门l反相输人至与非门3的输入端,而与非门3的另一输大端接来自时基电路IC2的方波脉冲信号。这个时基信号是用来控制与非门3的开与刁,形成选通门,以此来控制转速信号能否从与非门3输出。 当接通电源后,转速信号立即被送往与非门3的输入端,如果此时时基信号为低电平,则选通门关闭,转速信号元法通过选通门。当第一个时基信号到来时,选通门才被打开,并同时使CMOS-LED数码显示组件IC4、IC5、IC6的LE端呈寄存状态。时基信号的上升沿也同时触发由与非门4、5组成的反相器及由R4、R5、R7、C3、VD2及VD3组成的微分复位电路,复位脉冲由VD3输出后加至IC4、IC5、IC6的R端,使址数器复位清零。在完成上述功能后,时基信号在一个单位时间(例如lmin)内保持高电平。在这段时间内,选通门与非门3一直处于开启状态,转速信号则通过选通门送至LED数码显示组件,实现了在单位时间内的计数。在单位时间结束时,时基信号又回到低电平,此时选通门关闭并自动置计数电路的LE端为选通状态。此时,计数器的计数内容送至寄存器并同时显示其内容。当第二个时基信号到来时,又把计数器的内容清零,并重复上述过程。但此时的寄存器及显示器的内容不变,只有当第二次采样结束后,才会更新而显示新的测试结果。 上一篇:LM35DZ摄氏温度传感受器温度计应用电路 - 相关文章返回分类首页 [传感器电路图] 基于磁传感器设 本文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8f8750703.html, 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f8750703.html,/sch/sen/0073040.html 本文来 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8f8750703.html, 原文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8f8750703.html,/sch/sen/0073040.html

课程设计报告直流电机调速系统(单片机)

专业课程设计 题目三 直流电动机测速系统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日期:

前言 1.题目要求 设计题目:直流电动机测速系统设计 描述:利用单片机设计直流电机测速系统 具体要求:80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利用红外光传感器设计转速测量、检测直流电机速度,并显示。 元件:STC89C52、晶振(12MHz )、小按键、ST151、数码管以及电阻电容等 2.组内分工 (1)负责软件及仿真调试:主要由完成 (2)负责电路焊接: 主要由完成 (3)撰写报告:主要由完成 3.总体设计方案 总体设计方案的硬件部分详细框图如图一所示: 单片机 PWM 电机驱动 数码管显示 按键控制

一、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是指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圈数,其大小及变化往往意味着机器设备运转的正常与否,因此,转速测量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不同的理论方法,先后产生过模拟测速法(如离心式转速表) 、同步测速法(如机械式或闪光式频闪测速仪) 以及计数测速法。计数测速法又可分为机械式定时计数法和电子式定时计数法。本文介绍的采用单片机和光电传感器组成的高精度转速测量系统,其转速测量方法采用的就是电子式定时计数法。 对转速的测量实际上是对转子旋转引起的周期脉冲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在频率的工程测量中,电子式定时计数测量频率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①测频率法:在一定时间间隔t 内,计数被测信号的重复变化次数N ,则被测信号的频率fx 可表示为 f x =Nt(1) ②测周期法:在被测信号的一个周期内,计数时钟脉冲数m0 ,则被测信号频率fx = fc/ m0 ,其中, fc 为时钟脉冲信号频率。 ③多周期测频法:在被测信号m1 个周期内, 计数时钟脉冲数m2 ,从而得到被测信号频率fx ,则fx 可以表示为fx =m1 fcm2, m1 由测量准确度确定。 电子式定时计数法测量频率时, 其测量准确度主要由两项误差来决定: 一项是时基误差; 另一项是量化±1 误差。当时基误差小于量化±1 误差一个或两个数量级时,这时测量准确度主要由量化±1 误差来确定。对于测频率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1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 % =1N×100 % (2) 由此可见,被测信号频率越高, N 越大, Er1 就越小,所以测频率法适用于高频信号( 高转速信号) 的测量。对于测周期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2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 % =1m0×100 % (3) 对于给定的时钟脉冲fc , 当被测信号频率越低时,m0 越大, Er2 就越小,所以测周期法适用于低频信号( 低转速信号) 的测量。对于多周期测频法,测量相对误差为: Er3 =测量误差值实际测量值100%=1m2×100 % (4) 从上式可知,被测脉冲信号周期数m1 越大, m2 就越大,则测量精度就越高。

转速测量方法

转速测量方法与转速仪表 转速测量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转速测量方法以及实施检测的仪表,做一简单的阐述。希望给工作中需要转速测量仪表,和在转速测量或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开发的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转速误差和精度采样时间虚拟仪表主题:考察转速测量方法演变,从演变的轨迹对转速测量有一个比较全面 的了解,着重介绍智能转速表的检测方法和实施检测的仪表。 内容提要: ?转速检测仪表的分类 ?电子式转速表 ?转速测量的方法 ?结束语 ?附录 一、转速检测仪表的分类: 1.离心式转速表,利用离心力与拉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离心式 转速表是最传统的转速测量工具,是利用离心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表;测量精度一般在1~2级,一般就地安装。一只优良的离心式转速表不但有准确直观的特点,还具备可靠耐用的优点。但是结构比较复杂。

2.磁性转速表,利用旋转磁场,在金属罩帽上产生旋转力,利用旋 转力与游丝力的平衡来指示转速。磁性转速表,是成功利用磁力的一个典范,是利用磁力原理的机械式转速表;一般就地安装,用软轴可以短距离异地安装。磁性转速表,因结构较简单,目前较普遍用于摩托车和汽车 以及其它机械设备。异地安装时软轴易损坏。 3.电动式转速表,由小型交流发电机、电缆、电动机和磁性表头组 成。小型交流发电机产生交流电,交流电通过电缆输送,驱动小型交流电动机,小型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与被测轴的转速一致。磁性转速表头与小型交流电动机同轴连接在一起,磁性表头指示的转速自然就是被测轴的转速;电动式转速表,异地安装非常方便,抗振性能好,广泛运用于柴油机 和船舶设备。 4.磁电式转速表,磁电传感器加电流表,异地安装非常方便。 5.闪光式转速表,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闪光式转速表,除了检测 转速(往复速度)外,还可以观测循环往复运动物体的静像,对了解机械 设备的工作状态,是一必不可少的观测工具。 6.电子式转速表,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这一类转速表有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 上述6种转速表,具有各自独特的结构和原理,既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也体现人类认识自然的阶段性发展过程。时代在不断前进,有些东西将会成为历史;但我们留心回顾一下,不禁要惊叹前贤的匠心! 1.离心式转速表,是机械力学的成果;

数字转速表的设计方案

数字转速表的设计方案 第1章前言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一MCS-51系列以及派生系列单片机芯片为主介绍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世人惊叹,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力,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也使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就目前而言,单片机的发展势头依然不减,各种型号和功能更强的单片机和超级接口芯片不断出现,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构成多机系统和分布式网络。世界上单片机芯片的产量以每年27%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初已达30亿片,而我国的年需求量也超过了亿片的数量,这表明单片机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MCS-51”单片机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为使用和开发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和仪表建立基础。 第2章基本原理 利用AT89C51作为主控器组成一个转速表。电机转速采用光电脉冲传感器来测量,设置定时器/计数器T0和T1,利用其部定时器T1设置为定时方式,且定时时间为1s。计数器T0设置为外部脉冲计数工作方式,设在1s测量的脉冲个数为n,又由于脉冲频率为60个脉冲/转,故测到转速n就是脉冲频率。定时1s,在1s允许中断,每中断一次,软件计数器加1,1s后,关闭中断,则软件计数器即为1s的脉冲数,通过计数一

自动检测课程——转速检测试验报告

实验一霍尔测速和光电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霍尔组件的应用——测量转速。 二、实验仪器: 光电传感器、霍尔传感器、+5V、+4、±6、±8、±10V直流电源、转动源、频率/转速表。 三、实验原理; 如图1,霍尔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已安装于传感器支架上,且霍尔组件正对着转盘上的磁钢。光电传感器正对着测速圆盘的通孔。 a霍尔测速 b 光电测速 图1 霍尔测速原理:利用霍尔效应表达式:U H=K H IB,当被测圆盘上装上N只磁性体时,转盘每转一周磁场变化N次,每转一周霍尔电势就同频率相应变化,输出电势通过放大、整形和计数电路就可以测出被测旋转物的转速。 光电测速原理: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有反射型和透射型二种,本实验装置是透射型的,传感器端部有发光管和光电池,发光管发出的光源通过转盘上的孔透射到光电管上,并转换成电信号,由于转盘上有等间距的6个透射孔,转动时将获得与转速及透射孔数有关的脉冲,将电脉计数处理即可得到转速值。转盘每转一周输出N个脉冲信号,计数器可以测出脉冲信号的频率(Hz),可按n=f*60/N计算转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霍尔测速步骤 1.将+5V电源接到三源板上“霍尔”输出的电源端,“霍尔”输出接到直流电压表。用手转动测速圆盘,观测输出电压与霍尔传感器相对测速圆盘位置的关系。 2.将“霍尔”输出接到频率/转速表(切换到测转速位置)。 3.打开实验台电源,选择不同电源+4V、+6V、+8V、+10V、12V(±6)、16V(±8)、20V(±10)、24V驱动转动源,可以观察到转动源转速的变化,待转速稳定后记录相应驱动电压下得到的转速值和频率值 4用示波器观测霍尔元件输出的脉冲波形,记录其频率,根据测速圆盘的结构,换算转速;将示波器测得的转速作为实际转速与转速表测得的转速对比,计算误差。

毕业设计---数字转速计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标题:数字转速计的设计 学生姓名: 系部:汽车电子系 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 指导教师:

目录 第1章序言 (1) 第2章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及方案 (2) 2.1 基本原理 (2) 2.2 设计思路 (2) 2.3 设计方案 (2)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4) 3.1 按键设计电路图 (4) 3.2 显示电路设计图 (4) 3.3脉冲产生电路设计图 (5) 第4章软件设计 (5) 4.1主程序流程及说明 (6) 4. 2中断服务子程序 (6) 4.3键盘扫描程序 (7) 第5章系统调试及软件仿真 (8) 5.1 程序调试 (8) 5.2 硬件电路调试 (9) 第6章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系统原理图: (12) 程序清单: (13)

第1章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微机技术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日常生活和控制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正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工科学生应该牢牢掌握这一重要技术。而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是我们提高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很好机会,也是我们学好这一课程的必经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对单片机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另外通过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能够在自己的深思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及时的解决。再次,它能使我们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课程设计是单片机系统在测速方面的简单应用。目前单片机技术已经在电机转速等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单片机来测量转速。本课程设计利用89C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转速表。通过测量转速所对应的方波脉冲来测量转速,,同时其具体数值也可以在LED上显示出来。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以MCS-51系列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光电转速表设计方案

光电转速表设计方案 引言 转速是各类电机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转速是描述各种旋转机械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量,是电动机极为重要的一个状态参数,在很多运动系统的测控中,都需要对电机的转速进行测量,飞机、汽车、电机等动力设备的研究、制造和使用等方面,都与转速的测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精确地检测转速是提高控制精度的关键。如何准确、快速而又方便地测量电机转速,极为重要。 就非接触式转速表检测中,脉冲光源式测速装置能否与转速标准源装置共存的问题,多年来在国转速计量领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一些计量科技人员认为,用脉冲光源测速装置作为非接触式转速表检测的标准装置,可以提高测量准确度,方法可行。而另一方则认为,如果此方法可以作为转速标准装置的另一种形式存在,势必造成转速计量领域里的混乱。 转速标准源和脉冲光源的测速装置在原理上有质的区别,用脉冲光源测速装置来检测光电式转速表的方式不可取。尽管当前的技术可以将频率信号源做到准确度达到10 - 6甚至更高,但它不能替代转速标准装置的功能和作用。理由是:第一,脉冲光源光强过大,有可能造成检测人员无法及时发现转速表接收信号的能力或转速表本身光源存在的问题;第二,脉冲光源信号的跳变过于理想,不能代表定向反射纸真实的反射信号,与光电式转速表实际测量时的工作装态差异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只有使用转速标准装置才能完成对光电式转速表整个系统工作性能的准确检测,这也才是转速计量检测的真正目的所在。脉冲光源用于光电式转速表检测尚存在如上弊病,所以更不能应用于其它类型转速表的检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对国际上一些国家转速表校准方法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研(如德、美、法、英、奥、加等) 。比较统一的看法是:使用转速标准装置(即标准转速源) 对现有的各类转速表进行检测/ 校准,综合考虑了转速表实际情况,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

数字转速表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第1章概述 0 2.1 基本原理 (2) 2.2 设计思路 (2) 2.3 设计方案 (2)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4) 3.1按键设计电路图 (4) 3.2 显示电路设计图 (4) 第4章软件设计 (6) 4.1主程序流程及说明 (6) 4. 2中断服务子程序 (7) 4.3键盘扫描程序 (7) 第5章系统调试及软件仿真 (9) 5.1 程序调试 (9) 5.2 硬件电路调试 (10) 第6章总结 (12) 第6章总结 (12) 参考文献 (14) 附录A (15) 系统原理图: (15) 附录B (16) 程序清单: (16) 第1章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单片微机技术也获

得了飞速发展。目前,单片机已经在日常生活和控制领域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正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工科学生应该牢牢掌握这一重要技术。而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是我们提高单片机应用能力的很好机会,也是我们学好这一课程的必经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我们前面所学理论知识,使我们对单片机理论知识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另外通过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并能够在自己的深思下和老师的指导下得到及时的解决。再次,它能使我们的应用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课程设计是单片机系统在测速方面的简单应用。目前单片机技术已经在电机转速等为控制对象的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这一控制过程中必须通过单片机来测量转速。基于此本课程设计利用89C51单片机及外围电路来设计一个数字转速表。通过测量转速所对应的方波脉冲来测量转速,其转速可以通过键盘输入给定,同时其具体数值也可以在LED 上显示出来。 单片机作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在工业测控系统,智能仪器和家用电气中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很多,但MCS-51系列单片机仍不失为单片机中的主流机型。本课程一MCS-51系列以及派生系列单片机芯片为主介绍单片机的原理与应用,与其特点是由浅入深,注重接口技术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当今制造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倾向,也是我国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认为,它是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在机电系统和产品中如何将机械、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技术综合应用,以求机电系统和产品达到最佳的组合。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需要的是嵌入式微机,而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强等特点,适于嵌入式应用。智能仪器、家用电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等机电设备和产品中竟相使用单片机。

车床主轴传动系统课程设计公比1.41转速12级

目录 一、机床总体设计---------------------------------------------------------------------2 1、机床布局--------------------------------------------------------------------------------------------2 2、绘制转速图-----------------------------------------------------------------------------------------4 3、防止各种碰撞和干涉-----------------------------------------------------------------------------5 4、确定带轮直径--------------------------------------------------------------------------------------5 5、验算主轴转速误差--------------------------------------------------------------------------------5 6、绘制传动系统图-----------------------------------------------------------------------------------6 二、估算传动件参数确定其结构尺寸-------------------------------------------7 1、确定传动见件计算转速--------------------------------------------------------------------------7 2、确定主轴支承轴颈尺寸--------------------------------------------------------------------------7 3、估算传动轴直径-----------------------------------------------------------------------------------7 4、估算传动齿轮模数--------------------------------------------------------------------------------8 5、普通V带的选择和计算-------------------------------------------------------------------------8 三、机构设计--------------------------------------------------------------------------10 1、带轮设计-------------------------------------------------------------------------------------------10 2、齿轮块设计----------------------------------------------------------------------------------------10 3、轴承的选择----------------------------------------------------------------------------------------10 4、主轴主件-------------------------------------------------------------------------------------------10 5、操纵机构-------------------------------------------------------------------------------------------10 6、滑系统设计----------------------------------------------------------------------------------------10 7、封装置设计----------------------------------------------------------------------------------------10 8、主轴箱体设计-------------------------------------------------------------------------------------11 9、主轴换向与制动结构设计----------------------------------------------------------------------11 四、传动件验算-----------------------------------------------------------------------11 1、齿轮的验算----------------------------------------------------------------------------------------11 2、传动轴的验算-------------------------------------------------------------------------------------13 五、设计感想--------------------------------------------------------------------------17 六、参考文献--------------------------------------------------------------------------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