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设计过程按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术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风向玫瑰图实线部分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部分表示夏季风一向频率。

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尽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

一般单股人流通行最小宽度取550mm,一个人侧身通行需要300mm宽。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一般为700mm,常用于住宅中的厕所、浴室。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应考虑一人携带物品通行,卧室常取900mm,厨房可取8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等的门应考虑一人正面通行,另一人侧身通行,常采用l000mm。双扇门的宽度可为1200~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2400~3600mm。

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门的总宽度可按每100人600mm宽(根据规范估计值)计算。

厕所应设前室,带前室的厕所有利于隐蔽,可以改善通往厕所的走道和过厅

的卫生条件。

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

厨房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850mm,双人通行为1100~1200mm。

在通常情况下,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自动扶梯梯段宽度较小,通常为600~1000mm。

门厅的布局可分为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

门厅对外出口的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宽度的总和。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长度的一半。当房间允许两侧开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根据均衡中心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对称的均衡与不对称的均衡。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尺度是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重点处理的部位如下:

①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及楼梯间是人流最多的部位。

②根据建筑造型上的特点,重点表现有特征的部分,如体量中转折、转角、立面的突出部分及上部结束部分,如车站钟楼、商店橱窗、房屋檐口等。

③为了使建筑统一中有变化,避免单调以达到一定的美观要求,也常在反映该建筑性格的重要部位,如住宅阳台、凹廊、公共建筑中的柱头、檐等部位进行处理。

④在立面设计中,对于体量较小或人们接近时才能看得清的部分,如墙面勒脚、花格、漏窗、檐口细部、窗套、栏杆等。

复习习题

1.民用建筑的平面组成,从使用性质分析,可归纳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

使用部分又可分为主要使用空间和辅助使用空间。

2.民用建筑中房间的面积一般是由家具设备占有的面积、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

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个部分组成。

3.住宅主卧室的净宽一般应大于床的长度加门的宽度和必要的间隙,因此,主

卧室的开间一般不小于3.3m。次卧室开间不少于2.4m。

4.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

不宜小于2m,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8.5m,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5.为满足采光要求,一般单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2倍,

双侧采光的房间深度不大于窗上口至地面距离的4倍。

6.一般民用建筑的房间开间和进深是以300mm为模数。

7.一般单股人流通行的最小宽度为550mm—600mm。

8.防火规范中规定,当房间的面积超过60m2,且人数超过50人时,门的数量

不应小于2个。

9.对使用人数较少的房间,为防止影响走道的交通,一般要求门向内开启;使

用人数较多的房间,为便于安全疏散,门应向外开启。

10.采光面积比是指窗户有效采光面积与室内面积之比。

11.单独设置一个大便器的厕所隔间,采用外开门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0.9m×

1.2m;采用内开门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0.9m×1.4m。

12.为了遮挡视线,在厕所的前部宜设深度不小于1.5~2.0的前室。

13.厨房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单排、双排、L形、U形。

14.交通联系部分按交通联系的性质和方向不同有水平交通空间、垂直交通空间

和交通枢纽空间。

15.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

的净宽不应小于1.1m。

16.作为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及疏散楼梯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m。

17.考虑防火疏散要求,门厅对外出入口的宽度不得小于通向门厅的楼梯.走道宽

度之和。

18.墙承重结构按承重墙的布置不同可分为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混合承

重三种类型。

19.民用建筑中常采用的平面组合形式有走道、单元、套间、大厅、院落、混合。

20.坡地建筑相对等高线的布置方式有平行于等高线、垂直于等高线、斜交于等

高线三种类型。

21.根据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能使建筑物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的朝向是南向或

南偏东偏西少许角度(15°)。

22.日照间距

i.[建筑物的日照间距示意图如下]

建筑物的日照间距(a)平地;(b)向阳坡

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L=H/tg α

式中:L——房屋水平间距;

H——南向前排房屋檐口至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垂直高度;

α——当房屋正南向时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23.如何解决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问题?

走道的采光和通风主要依靠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内走道一般是通直接和间接采光,如过走道尽端开窗,利用楼梯间、门厅或走道两侧房间设高窗来解决。

24.地面升起坡度与设计视点的选择、视线升高值、排距、座位排列方式等因素

有关。

25.窗台高度一般常取0.9m-1m,为了遮挡视线,浴室、厕所的窗台高度可取

1.8m。

26.在民用建筑中,室内外地面高差一般为300-600mm。

27.幼儿园、托儿所建筑的层数不应超过3层,一般情况下,专混结构的房屋造

价以5或6层比较经济。

28.采用错层式空间组合时,常以室外台阶、踏步或梯段来解决错层高差。

29.影剧院观众厅的顶棚应尽量避免采用C,以免产生声音的聚焦。

a) A.平面 B.斜面 C.凹曲面 D.凸面

30.视线升高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有关,一般去C mm。

a) A.180 B.160 C.120 D.100

31.一般情况下,室内最小净高应使人举手不接触到顶棚为宜,为此,房间净高

应不低于C m。

a) A.2.6 B.2.4 C.2.2 D.2.0

32.层高

从室内楼地面到上一层室内楼地面的垂直距离。H2即为层高

33.房间净高

房间的净高是指楼地面到结构层(梁、板)底面或顶棚下表面之间的距离。H1即为房间净高

34.建筑空间利用有哪些处理手法?

建筑空间的利用:夹层空间的利用;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结构空间的利用;楼梯间及走道空间的利用。

35.建筑外部形象包括建筑立面和建筑体型两个部分。

36.尺度处理手法有三种,即夸大的尺度、自然的尺度、亲切的尺度。

37.建筑体型中各体量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咬接、穿套、以走廊或连接体连接

38.楼梯主要由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39.每个楼梯段的踏步数量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40.楼梯平台按位置不同分正平台和半平台。

41.计算楼梯踏步尺寸常用的经验公式为2h+b=600~630。

42.楼梯的净高在平台处不应小于2m,在梯段处不应小于2.2m。

43.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施工方式不同,主要有预制装配和现浇两类。

44.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梯段的结构形式不同,有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两种

类型。

45.钢筋混凝土预制踏步的断面形式有一字形、L形和三角形三种。

46.楼梯栏杆有栏板式、栏杆式和复合式三种。

47.栏杆与梯段的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插接和栓接等。

48.栏杆扶手在平行楼梯的平台转弯处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向平台内深入半个

踏步的宽度。

49.通常室外台阶的踏步高度为100-150mm,踏步宽度为300-400mm。

50.在不增加梯段长度的情况下,为了增加踏步面的宽度,常用的方法是凸缘。

51.坡道的防滑处理方法主要有设置防滑条、做成锯齿形坡道等。

52.考虑美观要求,电梯厅门的洞口周围应安装门套,为安装推拉门的滑槽,厅

门下面的井道壁上应设厅门牛腿。

53.楼梯踏步表面的防滑处理做法通常是在踏面做防滑条。

54.中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休息和转向。

55.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梯段的宽度。

56.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面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一般室内楼梯的

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57.在预制踏步梁承式楼梯中,三角形踏步一般搁置在矩形梯梁上,L形和一字

形踏步应搁置在锯齿形梯梁上。

58.在楼梯形式中,不宜用于疏散楼梯的是D。

A、直跑楼梯

B、两跑楼梯

C、剪刀楼梯

D、螺旋形楼梯

59.当楼梯底层中间平台下做通道而平台净高不满足要求时,常采取哪些办法解

决?

a .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即将部分室外台阶移至室内,如图9 — 3a 所示。但应注意两点:其一,降低后的室内地面标高至少应比室外地面高出一级台阶的高度,即100 ~150mm ;其二,移至室内的台阶前缘线与顶部平台梁的内边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00mm 。

b .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踏步数量,即抬高底层中间平台,如图9 — 3 b所示。

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即降低楼梯中间平台下的地面标高;同时,增加楼梯底层第一个梯段的踏步数量,如图9 — 3c 所示。

另外,也可考虑采用其他办法,如底层采用直跑楼梯图9 — 3d等。

1 .楼梯的组成和设计要求

(1) 楼梯的组成

平台包括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两部分。连接楼板层与梯段端部的水平构件称为楼层平台,位于两层楼( 地) 面之间连接梯段的水平构件称为中间平台。

栏杆是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处有一定刚度和安全度的围护构件。扶手附设于栏杆顶部供作依扶用。

(2) 楼梯的设计要求

楼梯作为垂直交通设施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满足通行和疏散方面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楼梯形式、坡度和尺寸,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设备搬运方便,并具有足够的疏散能力。

②符合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理的构造方案,使结构坚固安全、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③注意美观。楼梯的形式和细部处理等应考虑建筑环境空间的艺术效果。

2 .楼梯的形式和主要尺度;

(1) 楼梯的形式

由矩形踏步组成的楼梯形式主要有直跑楼梯、双跑平行楼梯、转角楼梯、三跑楼梯、双分式平行楼梯、双分式转角楼梯、剪刀式楼梯和交叉式楼梯等。其中,最常见的楼梯形式是双跑平行楼梯。

由扇形踏步组成的楼梯形式主要有弧形楼梯、螺旋式楼梯等。

(2) 楼梯的主要尺度

①楼梯坡度和踏步尺寸

楼梯坡度是指梯段中各级踏步前缘的假定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或以夹角的正切表示。楼梯的坡度范围为23 °一45 °,适宜的坡度为30 °左右。公共建筑的楼梯坡度较平缓,常用26 ° 34 ′,( 正切为1 /2) 左右。住宅中的共用楼梯坡度可稍陡些,常用33 ° 42 ′,( 正切为1 /1. 5) 左右。楼梯坡度不宜超过38 °,供少量人流通行的内部交通楼梯,坡度可适当加大。

600mm —一人行走时的平均步距。;

踏步高度不宜大于210mm ,并不宜小于140mm ,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一般常用140~180 mm 。

踏步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50mm ,常用250 — 320mtn 。供少量人流通行的内部交通楼梯,踏步宽度可适当减小,但也不应小于220 mm 。踏步宽度应以l /5M 为模数,如220mm 、240mm 、260mm 、280mm 、300mm 、320mm 等,必要时可采用250 mm 。

踏步的前缘可挑出形成突缘,以增加踏步的实际使用宽度,突缘宽度一般为

20 ~40mm ,如图9 — 1 所示。规范对各类建筑的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规定见表9 — 1 。

②楼梯平台深度

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梯段的宽度。但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以及通向走廊的开敞式楼梯的楼层平台深度,可不受此限制,如图9 — 2 所示。

③栏杆扶手的高度

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是指从踏步前缘至扶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室内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宜小于900mm ,通常取900mm 。室外楼梯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050mm 。幼儿扶手的高度不应大于600mm 。

④楼梯的净高

楼梯的净高包括梯段部位的净高和平台部位的净高。梯段净高是指踏步前缘到顶棚( 即顶部梯段底面) 的垂直距离,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平台净高是指平台面( 或楼地面) 到顶部平台梁底面的垂直距离,平台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

⑤楼梯梯段尺寸

a .梯段宽度指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通常公共建筑的主要楼梯梯段净宽不宜小于L 65m ,次要楼梯梯段宽度不应小于

1 .1m 。

已知楼梯间开间时,对双跑平行楼梯而言:

梯段宽度=( 楼梯间净宽-梯井宽)/2

梯段宽度应以1M 为模数,必要时可以1 /2M 为模数。

b .梯段长度指梯段始末两踏步前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梯段长度:( 该梯段的踏步数量一1) ×踏步宽度

楼层踏步数量:层高/踏步高度

对双跑平行楼梯而言,楼层踏步数量宜为偶数,以便两个梯段的踏步数量相等,可简化结构和施工。即:

各梯段踏步数量:楼层踏步数量/2

c .梯段高度

梯段高度:踏步数量×踏步高度

●建筑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规范、满足城规、满足使用、满足安全、满足审

美、满足低碳、促进工业化

●建筑物的分类:居住建筑、公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前两者属于民

用建筑

●低层:1~3 多层:4~6 中高层:7~9 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超高层:高

度>100m

●建筑物耐久年限分级:一级:100年以上,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50~100年,一般性建筑;

三级:25~50年,次要建筑;

四级:15年以下,临时建筑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在某工作环境中人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

日常工作生活中怎样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涉及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67cm,成年女子平均身高156cm

●门的高度:2.1m、2.4m、2.7m 门把手的高度:900mm

●门的开启,外门外开,内门内开,疏散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复习习题9)

●垂直视角:第一排学生眼睛与黑板垂面上边缘形成的夹角≥45°(复习习题4)●韵律包括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交错的韵律和起伏的韵律

●建筑密度:场地内所有建筑的底层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场地总用地面积之比

●容积率:场地内总建筑面积与场地总用地面积之比

●平均层数:总的建筑面积/总基底面积

●建筑基地: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用地的边界线。

●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建筑控制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地位置不得超

出的界限。

●征地线:建设单位(业主)需办理建设征用土地范围的控制线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绿化覆盖率:基地内所有乔灌木及多年生草本植物覆盖土地面积(重叠部分

不重复计)的总和占低级总用地面积德尔百分比。一般不包括屋顶绿化。

●绿化用地面积:建筑基地内专以用作绿化的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平米)。各

类绿地包括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防护绿地和道路绿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基地出入口距离道路红线交叉口不小于70m,距人行横道线、人行天桥等不

小于5m,距离公交站台15m,距离幼儿园出入口不小于20m

●遮阳方式有水平式、竖直式、综合式、挡板式

●为了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又要节约用地,可以将建筑与夏季主导

风向成30~60度布置,使风进入两房屋之间,再形成房屋的穿堂风。这样,建筑间距可缩小到1.3~1.5H,较为经济合理。

●高层与高层之间防火间距13m。

●单车道一般3.5m,单股人行道1.5m。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规定,基本模数以M表示,数值为100mm。

●剖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单个房间的剖面设计;建筑物的层数确定;建筑空间

组合和空间利用

●房间的剖面设计:①房间的剖面形状:房间的使用要求;室内采光与通风要

求;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室内装饰要求

②房间各部分的高度:房间的高度;窗台高度;门的高度;室内外地面高差

●建筑物层数的确定:建筑使用的要求;城市规划的要求;建筑材料、结构的

要求;建筑防火的要求;建筑经济的要求

●建筑空间组合:①单层建筑:等高组合、不等高组合、夹层组合

②多层建筑:叠加组合、错层组合、跃层组合

●空间利用:夹层空间的处理、坡屋顶的利用、房间上部空间的利用、楼梯底

层及顶层空间的利用、利用一些结构的多余空间设置壁龛(kan)、暖气槽等●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原则:统一与变化

●建筑体型设计的方法:以简单几何形体求得统一;以主从分明、有机结合求

得统一;以不同均衡与稳定求得统一;以不同的对比求得统一

●建筑立面设计的方法:运用比例和尺度的要素求得和谐统一;以虚实和凹凸

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以不同方向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以色彩与质感要素的对比求得统一与变化;以强调建筑的重点和细部要素求得统一与变化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期末4卷第一套

建筑初步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建筑类型:、、。 2、城市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内容。 3、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斗栱、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4、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画、和。 5、建筑设计表达的类型有、、文字表达设计说明这三种。 6、建筑设计表达的特点:、、多元性、。 7、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组成构架。 8、点画线为等细线,主要用来画轴线。 9、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包括和 10、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建筑三要素() A.建筑功能 B.建筑艺术 C.建筑技术 D.建筑形象

2、建筑设计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尺度是() A.人体的活动范围 B.人体的身高 C.人体静态尺度、人体动态尺度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建筑工程制图中长仿宋字的高宽比为() A.3:1 B.2:1 C.3:2 D.2:3 4、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接触 B.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C.对色彩的艺术表现 D.对色彩的遐想 5、色彩的三属性不包括() A.色距 B.色相 C.明度 D.纯度 6、萨伏伊别墅的设计者是()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安腾忠雄 D.路德维斯·密斯·凡·德罗 7、平面构图要素中包括() A.块 B.点 C.面 D.线 8、央视大楼新址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善于运用的造型是() A 曲线 B 体块 C 直线 D 柱形 9.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是()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空间 C. 建筑技术 D. 建筑形象 10. 空间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A. 并列关系 B. 动静关系 C. 主从关系 D. 综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七)掌握运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及修改的能力。(重点)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重点)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地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地地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地原则. __.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地色块,称为“ 9. 现存最早地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地__ __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地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地建筑手册叫做《__》,据传它地作者是著名地木匠__ __. 11. 北宋地皇家园林有很高地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地画作中均

二.单项选择-每题3分(10×3=30分) 1. 下列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中(均为单檐),屋脊数最多地是______. A庑殿顶 B悬山顶 C硬山顶 D歇山顶 2. 下列哪个最不属于中国古代院落格局地特点:(_____) A利于轴线组织 B利于私密性 C利于造型 D利于多种功能 E利于与自然交流 3. 云冈石窟地特点是_________. A保留大量完好地建筑形象 B保存大量地壁画 C保留大量地大佛造像 D保留大量地中心塔柱式石窟 4. 西汉长安城中,占城市面积最大地功能是:(_____) A祭祀 B宫殿 C官署 D住宅 5. 唐长安大明宫地主殿是:(_____) A乾元殿 B含元殿 C麟德殿 D太极殿 6. 城市中第一次取消坊墙,沿街开店地现象是在:(_____) A北魏洛阳 B隋唐长安 C北宋东京 D金中都 7. 下图哪一个是佛光寺东大殿地正立面图?(_____)

A1 B2 C3 D4 8. 下列剖面图哪一个是独乐寺观音阁?(_____)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新)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谢耀华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一、古代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示图片):宫殿、宗教建筑、陵墓、园林、住宅、桥梁等。 宫殿、 宗教建筑、 陵墓、 园林、 民居、 桥梁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之美: (一)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四根柱子组成“间”,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和屋身的过渡部分,还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建筑工程概论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建筑工程概论作业题(一) 一、判断 1、土木工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砂是一种常用的砌筑材料。广泛地用于墙体、基础、柱等砌筑工程中。() 3、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4、单向板指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到支承构件上的板。() 5、快速道是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的干道,以交通功能为主,一般为三幅或四幅路。() 6、支道是与主干道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之用,兼有服务功能。() 7、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则离不开桥梁建设。() 8、辅助跑道指只供起飞用的跑道。() 9、支线运输机是指载客量>100人,航程>3000km的大型运输机。() 10、机场仓库供货运办理手续、装上飞机以及飞机卸货、临时储存、交货等用。() 二、名词解释 1、土木工程; 2、土木工程材料; 3、基础; 4、混合结构; 5、高速公路 三、单项选择题 1、()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A、土木工程 B、基本建设 C、信息化施工 D、可持续发展 2、()是关于事物的基本原理和事实的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A、教学 B、科学 C、技术 D、工程 3、水泥浆体在常温下会逐渐变稠直到开始失去塑性,这一现象称为水泥的()。 A、初凝 B、终凝 C、凝结 D、硬化 4、按表观密度为()时称为重混凝土。 A、>2900kg/m3 B、<1950kg/m3 C、1950-2600kg/m3 D、>2600kg/m3 5、通常把位于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于()m的一般基础(柱基或墙基)称为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A、4 B、5 C、6 D、8 6、()是指天然地基很软弱,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设计要求,地基需经过人工处理的过程。

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建筑设计基础作业 指示书 建筑表达(一) 作业一线条练习 一、教学要求: 1、 2、熟悉各种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练习各种规格的直线、园弧线画法及线条的各种连接。 二、内容: 按附图标注的尺寸绘制墨线图,但附图上的尺寸线及辅助线不必绘制。 三、进度: 讲课2学时,绘制底稿上墨线6学时完成正图(尺规及徒手绘制各1张)。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白卡纸、硫酸纸墨线绘制,要求: 1、准确:各种线条间距、长短、粗细、形状、规格、启止和交接等要求准确。 2、清晰:墨线线条均匀光洁、粗细分等明确、接头圆滑。 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作业二建筑抄绘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图平、立、剖面的形成及其表达方法和图例的正确运用; 2、了解各种线条与字体以及建筑环境表现方式在建筑方案设计图中的运用。 二、内容: 绘制指定的建筑方案设计图(同济工会俱乐部)。 三、进度: 讲课2学时,绘制铅笔底稿上墨线10学时。四、图纸要求: 用400mm×550mm铅画纸或白卡纸墨线绘制,要求: 1、尺寸精确、线条清晰、粗细得当; 2、环境布置恰当、构图美观、不喧宾夺主,平立面图相互对应,表现细致; 3、字体大小恰当,清晰工整。 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作业三建筑测绘 一、教学要求: 通过实际建筑物的测绘,进一步了解建筑物平、立、剖面的表达方法,提高墨线制图、字体和环境表现的质量。 二、内容: 对指定的建筑物进行实测并绘制成图。 平面图1:100(包括周围环境) 立面图1:100(二至三个) 剖面图1:100(一个) 三、进度:

讲课2学时,测量、绘制徒手铅笔草稿图4学时,画墨线正图6学时完成。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铅画纸或白卡纸墨线绘制,要求: 1、建筑物平、立、剖面表达正确; 2、环境表现细致、尺寸适宜、构图美观; 3、墨线清晰、准确,图面整洁均衡。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作业四渲染练习(课外) 一、教学要求: 初步掌握裱纸和渲染的方法和步骤,对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彩度的知识 有所了解。 二、内容: 按附图的渲染格式尺寸进行裱纸、平涂、退晕和分格退晕的练习。 三、进度: 讲课2学时,裱纸、调色和渲染6学时完成。 四、图纸要求: 用500mm×360mm水彩纸采用单色水彩渲染,要求: 1、平涂:均匀无疵; 2、分格退晕:近看每格颜色均匀,远看有退晕感; 3、接色退晕:深淡区别明显,中间无深淡突变。五、参考书目:《建筑初步》

《建筑初步》期末复习资料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 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 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 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 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 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建筑装饰设计期末作业

试论述家居设计各个空间及界面设计的过程和要点,以及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现代室内设计,也称为室内环境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使用人群的物质与精神要求、建造的经济标准等条件,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美学原理和文化内涵来创造安全、健康、舒适、优美、绿色、环保,符合人的生理及心理要求,满足人们各方面生活需要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是空间环境设计系统中与人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和最主要的方面。 室内空间是室内装饰设计师的创作天地,也是室内装饰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各个空间及界面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一般的设计过程中,有以下过程及其要点: 1.设计前期 为了保证业主与设计单位及设计师的双方权益,双方应签署委托合同,就工程性质、设计内容及范围、设计师的任务职责、图纸提交期限、业主所应支付的酬金等事项以合同条文的形式加以约定。 虽然业主应该提供设计师相应的建筑及配套工种的原始图纸,但是设计师现场的勘察复核仍是不可省略的,通过设计勘察,设计师可以有更直接的空间感,也可以通过测绘和摄影记录下一些关键部位的实际尺寸和空间关系。 通过与业主沟面对面的通交流,应了解业主的设计装饰要求,对颜色和装饰风格的喜爱等。作为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 2.初步方案阶段 经过设计前期阶段的工作,设计师应对设计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明确了设计定位。应快速的绘制出草图,少

考虑条条框框的限制尽量多的提出各种方案,才可能经过充分的方案比较而获得最佳的选择。 初步方案正式提交之前,应把前期资料,本阶段的过程草图和最终的方案整理成册。供业主比对选择,从中筛选出最佳方案。 3.施工图设计阶段 在这阶段,设计师应清楚的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图纸是下一阶段-施工全面开展的依据,图纸的详细程度、完整性、准确性、可读性、规范性等因素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对图纸的理解,并影响施工的最终效果和质量。设计图纸应包括设计说明、家具设备和主要装修材料表、室内门窗表、墙体定位图、平面布置图、立面索引图、立面展开图、装饰细部大样图,以及相应配套专业的完整的施工图纸。同时,设计单位的预算员还应根据最终的整套施工图纸编制一套详尽的工程造价预算书。 4.施工实施阶段 设计师需要给竞标的施工队伍解释关于图纸上的疑问;在施工正式开始前,设计师需要向施工单位进行图纸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应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同时也应参与质量的监督工作。 5.竣工阶段 施工单位完成施工作业,需要竣工验收,合格后才能把住宅移交给业主使用。设计师既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应对只剩的设计质量做一客观评估。 以上就是整个住宅装饰设计的过程,下面就详细讲讲住宅各个空

《房屋建筑学》作业全集及答案全集

《房屋建筑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作业练习题一.判断题 1.古代人居住的茅草屋不美观,因为缺乏艺术性,不算建筑物。() 2.大多数桥梁属于构筑物。() 3.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主。() 4.古代欧洲的公共建筑,以砖石结构居多。() 5.建筑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性,地域性方面。() 6.大型性的建筑就是规模大的建筑。() 7.工业建筑就是所有的厂房。() 8.建筑高度就是指从地面到屋顶的总高度。() 9.建筑模数的规定是绝对不能违背的。() 10.建筑设计规范主要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设计时当严格遵循。() 11.埃菲尔铁塔比一般输电塔高,属于构筑物。() 12.将建筑分级和分类,是为了加以区别描述。() 13.超过24米的居住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 14.流水别墅的设计师是莱特。() 15.建筑艺术是造型和色彩的艺术。() 二.选择题 1.我国采用的建筑基本模数M值为。() A.M=80mm B.M=100mm C.M=120mm D.M=200mm 2.()是古代欧洲柱式建筑。 A.太阳神庙 B.圣索菲亚大教堂 C.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 D.山岳台建筑 3. 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寓 D. 疗养院 4. 下列的()不属于建筑物?() A. 长途车站候车楼 B. 纪念碑 C. 围墙 D. 赵州桥 5. 建筑物的耐久年限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而定的。 A.承重结构材料B.重要性 C.层高D.质量标准 6.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建筑有技术性的要求 D、完成建筑作品投资较大 7. 关于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的叙述,( )是错误的。 A.10层的住宅为高层建筑。 B.住宅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建筑。 C.公共建筑不论层数,高度超过22米者为高层建筑。 D.公共建筑超过100米时为超高层建筑。 8. 建筑物的耐久等级为3类时其耐久年限为()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A.50 B.80 C.30 D.15 9.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统称,()属于建筑物。 A. 住宅、堤坝等 B. 学校、输电塔等 C. 工厂、水池等 D. 工厂、展览馆等 10. 我国建筑业全面贯彻的主要方针是()。 A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B 第建筑工业化 C 工程建筑监理 D 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三.填空题 1.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环境。 2.按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和()。 3.建筑技术是主要是指建筑材料技术、()和()。 4.建筑文化主要是指建筑的民族性、()和()。 5.公共建筑高度小于()米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米者为超高层建筑。 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共分为()级。 7. 标准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建筑设计、()和()的效率、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促进建筑工业化。 8. 从广义上讲,建筑是指()与()的总称。 9.模数数列指以()、()、()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 10.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为()和()两大类。 四.简答题 1.建筑艺术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2.建筑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3.建筑技术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4.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区别在哪里,以桥梁或塔式建造物举例说明。 5.为什么说,建筑具有环境的属性,举例说明。 6.举例说明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结构体系。 7.举例说明欧洲古代公共建筑的结构体系特点。

建筑设计基础--答案-

《建筑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徒手画的特点是:P170 2.法国巴黎圣母院采用了一种叫飞券结构和骨架劵 3.结构是建筑的骨架,结构的坚固程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寿命P17 4.角梁分为两层:下面称为老角梁,上面为—仔角梁 5.建筑形态要素是: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P23 6.把各个开间左右延续,上下叠合,使建筑显得完美和谐,富于韵律感,人们把这种处理手法称为7.西方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是 8.流水别墅的设计者是赖特 9.明清时期的彩画多做在檐下及室内的梁、枋、斗拱和天花与柱头上 10.形的基本要素分为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 11.宿舍楼,教室楼就空间的组织形式而言属于—并列关系 12.在制定古典建筑各部分和各种构件的大小尺寸时,度量的基本单位是—母度 13.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的发明人是古罗马人 14.古代常用的框架材料是中国木材西方石材 15.古代建筑物的平面形式一般都是长方形,度量长度的一面称为面阔,短的一面称为进深 16.中式传统建筑的屋顶不包括(包含硬山悬山庑殿歇山重檐庑殿卷棚单坡圆攒尖等等)17.雅典的卫城它的建筑群组是由山门和什么共同组成---三个神庙 18.希腊的柱式包括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19.苏式彩画又称“园林彩画”起源于南方园林 20.正殿前左右对立着的称为配殿或厢房 21.意大利建筑师帕拉蒂奥是哪个时期的著名建筑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22.在建筑结构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是柱、梁板和拱券结构 23.属于人文环境的是 24.对于建筑而言,其主要目的考虑的是(使用功能) 25.建筑设计的方案构思采用 26.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建造技术采用了飞券结构和骨架劵 27.中国古代建筑体系除了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广为流传外,历史上还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28.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的设计者是...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 年)建筑师:密斯凡德罗29.建筑施工包括: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

(完整版)中国建筑史期末作业题目(及答案)

期末作业 一、填空-每空2分(23×2=46分) 1. 今北京中山公园的位置,在明清北京城中是祭祀土谷之神的的位置(如下图),这个位置符合《考工记》所载王城规划中“__ __ __ __”的原则。 2. 明清故宫的午门,其最早的源头是汉代建筑,它是一个入口的标志。 3. 园林建筑中自汉代开始出现了“__ __ __ __”的布局模式,这种模式也一直影响到后来明清的皇家园林。 4. 我国现存最早的、保留完整的一座砖塔是__ __ __塔(塔名),属于__ __式塔(塔的样式)。而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__ __ __塔(塔名)。 5. 中国古代都城由外到内分别是外城、皇城和宫城,这种制度被称为“__ __ __ __”制度。地方城市的外城也被称为__ __。 6. 下图梁头弧线的做法叫做__ __。

7. 下图人字形的部分叫做__ __铺作。 8. 唐代彩画在额栏上施红白相间的色块,称为“__ __ __ __”。 9. 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山的__ __寺。 10. 《营造法式》中提到的北宋初年,由建筑工匠自己编写的建筑手册叫做《__ __》,据传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木匠__ __。 11. 北宋的皇家园林有很高的开放性,例如《东京梦华录》和张择端的画作中均有记载的__ __ __。 12. 应县木塔与独乐寺观音阁相比,相似之处在于: 在平面上都有内外两圈柱子,形成类似《营造法式》__ __ __ __槽的平面格局。 在两层之间都有__ __,内部有斜撑,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外观上看,两层之间有__ __,人们可以登栏远望,形成良好的视野。 柱子都使用了__ __的处理手法,向中心倾斜,使整体更加稳定。 13. 《营造法式》中最高等级的斗栱是铺作(填中文数字),唯一现存的实例是寺转轮藏殿中的转轮。 14. 为了节约材料、获得更宽敞的室内空间而省去若干柱子的作法叫做__ __造,其典型代表是五台山佛光寺的__ __殿。

建筑初步作业答案C

建筑初步作业 1.古埃及建筑的主要特征 2.2、论述东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3、论述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4、《建筑十书》 5、建筑设备 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7、我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 8、安济桥(赵州桥) 9、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10、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 11、面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古埃及建筑的主要特征: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①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古埃及的建筑师们用庞大的规模、简洁沉稳的几何形体、明确的对称轴线和纵深的空间布局来体现金字塔的雄伟、庄严、神秘的效果。②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这一时期已采用梁柱结构,能建造较宽敞的内部空间。建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曼都赫特普三世墓是典型实例。③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它主要有围有柱廊的内庭院、接受臣民朝拜的大柱厅和只许法老和僧侣进入的神堂密室 3 部分组成。其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2、东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⑴东方建筑的建筑体系多为木构架,以木为材料,柱、梁、枋(额)、檩、瓦等为结构,以梁柱承重,以“间”为单位,形成空间形制。⑵东方传统建筑体现着中国的宗教特征和伦理特征。表现现实性和理性精神。如北京四合院就有着明显的伦理等级观。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统,是在儒、道的对立统一中存在并演化的。因此演化出许多礼教规范和中庸精神。在这种一统的、一成不变的格局下,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式法则,也就被这种格局所固定并沿用下来。四合院的布局就是符合礼教规范和等级观,体现中国乃至东方建筑的文化特点。⑷东

方建筑自成体系,是一个完整、封闭而完美的系统,显示出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和冲突性。 3、西方建筑文化的特点: ⑴西方建筑的建筑体系多以石建筑为主,以石为材料;⑵在结构上以柱、梁、檐板、屋顶、基座等各部分的组合,形成具有一定格式的“柱式”。⑶在空间形态上多以柱网形成空间,后来发展成为拱结构的空间。 4、《建筑十书》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的《建筑十书》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建筑学专著。书中第一次提出“坚固、实用、美观”建筑三原则,为欧洲建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5、建筑设备一般概括为水、暖、电三方面的内容,分别包括:给排水和消防用水、采暖空调和建筑节能、采光照明和各种设备用电。 6、形式美的原则: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 7、我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置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则有若干个院子组成。建筑群体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两侧的次要建筑多做对称的布置,个体建筑之间可用廊子相连接,群体四周用围墙环绕。 8、安济桥(赵州桥):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在河北赵县的皎河上,由李春主持建造。它是一座单孔石栱桥,跨度37.47m,有28条并列拱券。在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这即能减少桥的自重,又有利于泄洪以降低洪水对桥的推力,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桥。 9、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商代传统的木构架形式已经初步形成。秦汉时期已经有了完整的廊院和楼阁,建筑形式已具备了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唐代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时期。辽元金基本上保持了唐代的传统。宋代建筑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这一时期,总结制定了《营造法式》,明清时期又一次形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高潮,清工部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10、古罗马的建筑风格的特点: 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

建筑初步作业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初步作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建筑风格

巍峨圣马可广场 壮观的圣马可大教堂坐落于广场东边,圣马可广场即由此而得名。教堂始建于公元829年,为千年的古迹瑰宝,值得游客一再走访。邻近的总督府原是建于9世纪的防御堡垒,后毁于祝融,现存的外貌始于14至15世纪,其建筑之华丽,充分展现出昔日共和国时期之国威。大运河环绕该区而流,在南弯道两旁府邸林立,乘船游河能遍览水都风华。 圣马可广场东侧是圣马可大教堂和四角形钟楼,西侧是总督府和圣马可图书馆,广场有数以万计的鸽子及演奏乐队,时不时还有戴着奇异面具的小丑经过。圣马可广场的南侧有一座附属的小广场,小广场南临威尼斯大运河敞口的泻湖,河边有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一根柱子上雕刻的是威尼斯的守护神圣狄奥多,另一根柱子上雕刻有威尼斯另一位守护神圣马可的飞狮,这两根石柱是威尼斯官方城门,威尼斯的贵宾都从石柱中间进入城市。这里也曾经是威尼斯执行死刑的地方。 圣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不仅只是一座教堂,它也是一座非常优秀的建筑,同时也是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 圣马可教堂其实是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从外观上来欣赏,它的五座圆顶仿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结构上有着典型的拜占庭风格,采用的帆拱的构造;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巴洛克的风格;整座教堂的平面呈现出希腊式的集中十字,是东罗马后期的典型教堂形制。 内部的艺术收藏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因为从1075年起,所有从海外返回威尼斯的船只都必须缴交一件珍贵的礼物,用来装饰这间「圣马可之家」。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教堂的圣马可广场 前身是建于九世纪用来供奉威尼斯的守护者─圣徒圣马可的小 教堂,在火灾后重建,于1073年完成主结构,至于教堂的正面五个入口及其华丽的罗马拱门是陆续完成于十七世纪,在入口的拱门上方则是五幅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分别是「从君士坦堡运回圣马可遗体」、「遗体到达威尼斯」、「最后的审判」、「圣马可的礼赞」、「圣马可运入圣马可教堂」等五个主题,金碧辉煌。 正面中央拱门上方有四匹复制的青铜马,真品收藏在教堂内,是西元前四世纪的青铜作品,威尼斯人在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现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堡)掠夺来的,虽然曾被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教堂内部从地板、墙壁到天花板上,都是细致的马赛克镶画作,主题涵盖了十二使徒的布道、基督受难、基督与先知以及圣人的肖像等,这些画作都覆盖着一层闪闪发亮的金箔,使得整座教堂都笼罩在金色的光芒里,难怪教堂又被称之为黄金教堂。

1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内容资料

第一篇总说明 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 初步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有关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BG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6年版)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005年版)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合肥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9《合肥市公共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实施细则》 10《合肥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若干补充规定》(合建设[2011]30号) 1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12《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1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2006版)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 1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合肥工业学校、合肥经贸旅游学校三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2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2009年版2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06 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4年版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 2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2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1)及局部修改条文(2011年版) 28《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 2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0《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4/1467-2011)3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3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3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 3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 关于调整合肥工业职业教育项目的复函

房屋建筑学全部作业

房屋建筑学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 1.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楼板可分为(A )。 A: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B: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空心板C:肋梁楼板、空心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D: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木楼板、空心板 2.多层厂房采用( B )平面布置对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更为有利。 A:内廊式B:统间式C:混合式D:套间式 3.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根据( C )来估算厂房采光口面积。 A:造型要求B:建筑模数C:窗地面积比D:立面效果 4. 无障碍设计对坡道坡度的要求是不大于( C )。 A:1/20 B:1/16 C:1/12 D:1/10 5. 下列哪种构造层次不属于不保温屋面(C )。 A:结构层B:找平层C:隔汽层D:保护层 6. 当地下水位很高,基础不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将基础底面埋置在( B )以下,从而减少和避免地下水的浮力和应响等。 A:最高水位200mm B:最低水位200mm C:最低水位500mm D: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 7. 耐火等级为二级时楼板和吊顶的耐火极限应满足( B )。 A:1.50h, 0.25h B:1.00h, 0.25h C:1.50h, 0.15h D:1.00h, 0.15h 8. 墙脚采用( D )等材料,可不设防潮层。①粘土砖②砌块③条石④混凝土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 9. 普通粘土砖的规格为( B )。 A:240mm×120mm×60mm B:240mm×115mm×53mm C:240mm×110mm×55mm D:240mm×115mm×55mm 10. 影响建筑构造的外界环境因素有( D )。 A:外力作用、人为因素、地表影响B:外力作用、气候条件、地表影响 C:火灾的影响、人为因素、气候条件D:外力作用、人为因素、气候条件 11. 在需要人工照明与机械通风的厂房中,采用(D )式柱网则较为合适。 A:内廊式柱网B:等跨式柱网C:对称不等跨柱网D:大跨度式柱网 12. 多层厂房的柱网采用(A )式柱网有利于车间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A:内廊式柱网B:等跨式柱网C:对称不等跨柱网D:大跨度式柱网 13. 下列哪种建筑的屋面应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C )。 A:高度较低的简单建筑B:积灰多的屋面C:有腐蚀介质的屋面D:降雨量较大地区的屋面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建筑初步设计总说明 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工程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1版)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建设方所提的设计意见 2经批准的本工程设计任务书 3其它设计依据 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濒临北部湾,面积三千三百四十三平方公里,人口九十万,是海南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县)。 儋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位于海南西北工业的中心,是海南发展现代大工业的走廊中心区,经济发展与海口、三亚呈三足鼎立之势;举世瞩目的洋浦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力量雄厚的中国热带农业大学、华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地处境内。 全规划用地所在的儋州市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水源丰富,年降雨量一千八百到二千毫米,境内的松涛水库容量三十一点九亿立方米,水利灌溉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宽阔,气温和,年均气温23.30C,受台风影响少而轻;海岸线长二百二十五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三十万亩,水质好,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前景广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级重点文物东坡书院及兰洋温泉、两院热带植物园、“八一”通天园莲花山观音洞、松涛水库、兰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或逐渐成为海南的旅游热点;电力充足,通讯便利,并成为海南西部邮电、通讯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已初步形成中等城市框架;第三产业形成规模,市场繁荣,是岛西商品集散地。 儋州市境内现有蓝洋温泉度假区、东坡书院、松涛水库、海南热带植物园、龙门激浪、云月湖、白马井古迹、观音洞、桃榔庵、东坡井、魁星塔、鹭鸶天堂、洋浦经济开发区、鹿母湾瀑布、军屯花果园等多处旅游胜地。 (1)气温:年平均气温:24. 8℃ 月平均最高气温:28. 5℃ 月平均最低气温:18.7℃ 绝对最高气温:39℃ 绝对最低气温:5℃ (2)雨量:年平均降雨量:1640mm 十分钟最大降雨量:30.8mm (3)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81.00% (4)日照:全年平均日照对数:2239.8小时 (5)雷电:全年平均雷击日数:114.8天 (6)风:儋州市地区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均风速为2.3m/s,受台风影响相对全省其它地区少而轻。 2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的划分,拟建场地位于7度地震烈度区。根据本工程性质,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1.2工程概况 140.72 m,宽66 m,呈矩形状。拟建建筑为预留场地,地势平整。,排水接入原有区内污水管;电力管网由预留管路引入;电讯管网由预留管路内引入。 1.3 建设规模 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工程规划用地约9117.9 m2,总建筑面积16884.0 m2,建筑占地面积2200 m2。拟建综合楼建筑面积为5884.0平方米,地上7 层,无地下室,建筑总高度27.1 m。 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设计力求充分满足现代化办公要求,且充分考虑其基地特征。为了提供美观新颖的现代化办公与商业的结合,设计提出了以下目标: 1现代化的建筑:在此特定的基地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办公的设计方案。采用先进的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综合建造成本、运营成本、技术成本,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的建筑:以商业为中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商业空间与办公空间并重。突出“环境—商业—办公”的建筑创意及环境对人的心理感应作用。合理组织办公空间,提供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注重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完善公共活动空间。 3阳光、朝向:建筑有尽可能多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建筑均为南北方向布置,商业、职工宿舍、办公室、会议室及卫生间均采用天然采光。 4园林生态小区:将综合楼有机地融合在整个基地的园林风格的自然绿化环境中,最大限度的扩大景观环境空间。 5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顺畅:功能区域模块化;功能结构灵活化。 1.5总指标 1规划用地面积9117.9m2 2建筑面积16884.0 m2 3建筑占地面积2200 m2 4拟建综合楼面积5884 m2 5拟建综合楼占地面积968 m2 6建筑密度24.1 % 7容积率 1.79倍 8绿化率38 % 9停车位90个 综合办公楼 2总平面(详总平面图) 3建筑 3.1设计依据及要求 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2、《屋面工程技术技术规范》GB50345-2004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建筑外窗气米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 6、《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 7、其它现行的相关标准及规范 3.2建筑特征概述 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的类别为Ⅱ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抗震设防烈度7 度。 》GB50189-2005中的要求进行节能设计。分别采用了保温屋面、外墙体内保温、窗外遮阳等技术措施。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浅色饰面、挤塑型聚苯乙烯板做屋面层。 3.3总体规划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