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古诗词赏析

九上古诗词课外篇:

(一)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表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哪些?

答: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作者从心理上进行描写,暗示农民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艰难生活的句子是哪句?

答: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答: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4.这首诗描写了麦收时农民在田间劳动的艰辛和贫妇拾遗麦穗的场景,诗人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一是为了反映农民的艰辛,二是为了揭露赋税的繁重。

(二)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

答: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2.古人讲究练字,有关贾岛、韩愈“僧敲月下门”,一“敲”字便引出贾岛、韩愈练字的一段假话。你认为《月夜》中哪个字写得最传神?为什么?

答:“虫声新透绿窗纱”中的一个“新”字最传神。夜半更深,夜寒袭人、万籁俱静之时,敏感的虫儿却首先受到了夜气中所散发的春的信息,从而清脆地、欢快地鸣叫;而虫声又“新透绿窗纱”,让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诗人被虫儿欢快的鸣叫所感染,不禁联想到春回大地的美好画卷。一个“新”字表达了期盼冬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的新鲜感、欢愉感。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

(三)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题目中“早行”在诗中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直接表现: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间接表现:鸡声茅店月(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2.本诗描写的景色是哪个季节的?

答:槲叶秋天即枯,经冬不谢,次年春枝抽芽时才纷纷飘落,枳花春季开花,可见是春季。

3.作者悲什么?“悲”换成“思”好不好,为什么?

答:他悲生不逢时,仕途多舛,前途未卜,也因思故乡而悲,所以“悲”字所表现的情感超越了“思”。

4.赏析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答: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四)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中的梅花处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

答:黄昏时刻,处在驿站外的断桥边,又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2.在这样的环境中,梅花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可贵的品质?

答:梅花虽处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但它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却此志不渝。

3.托物言志是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梅花所处的自然环境,分析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答:仕途坎坷,屡屡受挫,虽满腔壮志,却报国无门。

4.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借梅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烘托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梅花言志,以物喻人,隐喻了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即使粉身碎骨,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五)破阵子(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图。

答: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地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地鸣叫,春天白日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

2.这首词表现了少女们在美好春光里轻松欢快的心情,分析下片中两次“笑”的特点。

答:开头“巧笑”突出了参加踏青斗草的少女们兴高采烈,使人感到春天的美好。后面的“笑从双脸生”,更是意味深长。这位姑娘如此喜悦,似乎不仅仅是“斗草影”,她将“今朝斗草赢”与昨夜所做的一个美好的“春梦”联系起来,似乎获得了某种心愿即将实现的喜兆。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内容:这首词描绘了在明媚的春光里,采桑女笑语相迎、踏青斗草的意趣横生的画面,使人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生机和青春年华的无限美好。写作手法: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

(六)浣溪沙(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上片写了哪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有什么含义?

答:这三个画面是:簌簌落下的枣花,嗡嗡响着的缲车,柳阴下叫卖的瓜农。这三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极具农村生活气息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写出了农人劳动的繁忙,也透露出人们(包括词人)对农村恢复正常生产后的喜悦心情。

2.请你对“敲门试问野人家”加以评析。

答:“敲门试问野人家”一句折射出身为太守的词人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远,也表现了苏轼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

(七)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以“__愁_”贯穿全文,上阙写_重阳节的感受;下阙写赏菊借酒浇愁的情景。2.此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体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思。

3.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词的上阙诉说了诗人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从白天“愁”到深夜的情景。“愁”什么?没明说。但从守着香炉挨时光和玉枕独眠,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孤寂之苦。

B.“暗香盈袖”四字衬托了诗人愁苦的心境:若是欢快热闹的场面,淡雅的“暗香”是很难闻到的;唯其孤独冷清之境,才能体会到“暗香”充溢衣袖。

C.由“暗香”而至赏菊(黄花),由赏菊而至观照自身:在风雨中摇曳飘零的菊花啊,花瓣细长而纤弱,实在惹人怜爱,观照诗人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比菊花更甚,怎不令人销魂? D.全词刻画了一个文静、贤淑的妇女形象:思念丈夫,却不埋怨丈夫;让思念折磨自己,也不从笔下流出“思念”的字眼。

4.试分析“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中“透”字的妙处。

答:一个透字,不仅写出了秋夜寒气透人肌肤,也写出可词人心灵所感受的无比凄凉,突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5.“人比黄花瘦”一句中的“瘦”字与词中哪个字呼应?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与“愁”字呼应,生动的写出了作者因刻骨的离愁,而腰肢瘦损的形象,有力地表达出了思念之情。

(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中写到长江,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比拟千古兴亡之事的绵延不断。

2.“操刘”、“孙仲谋”分别指谁?

答:“曹刘”分别指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刘备;“孙仲谋”指孙权。

3.词中称赞孙权,从全词的主旨看其用意是什么?

答: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怯懦,表达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恢复中原的情怀。

(九)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此曲中绘景有什么特点?

答:苍凉浑厚,渲染出浓重的醒世怀古的气氛。

2.曲中“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末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答: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喻含世事是无常,也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趣。

(十)朝天子,咏喇叭(明·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般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水尽鹅飞”又比喻什么?

答:比喻官员们虚张声势;比喻民穷财尽。

2.本曲的作者王磐是江苏高邮人,“咸鸭蛋”是当地的名吃,在八年级下册课本中,我们也学过一位江苏高邮的作者,而且在他选入初中课文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过这种名吃,请写出这位作者以及他的作品名称。

答: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答:拟人;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巧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4.请结合全曲的内容,对“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一句进行赏析。

答:示例:“翻”与“伤”以及“水尽鹅飞”生动地表现了封建官吏对百姓搜刮殆尽的情景

九下古诗词课内篇: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围绕一个___求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2.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辗转反侧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采之、芼之、友之、乐之。

3.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4.出于此诗的成语有: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5.《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这首诗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指什么?“所咏之词”指什么?

答:“他物”是指雎鸠和荇菜;“所咏之词”指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7.文中哪些句子写男子对女子相思的情景?

答:“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文中有一个句子现今已成成语,是哪一句?意思现今有无变化?

答:辗转反侧,意思至今无变化。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蒹葭采采,白露末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中为爱情设置了一个特定环境:蒹葭、白露、道阻、水中。来表现主人公对爱的纯洁与执着。

2.全诗反复铺排描写,渲染扑朔迷离的寻爱历程,极富含蓄美、意境美、回环美、音乐_美。

3.你感觉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依据是什么?

答:热烈向往爱情,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任山重重,任水重重,难阻意重重,一片痴心,一份执著,主人公追寻的脚步从未停歇过。

4.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答: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九下古诗词课外篇:

(一)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 西京:指长安。牙璋:调兵的符信。凤阙:代指皇宫。龙城:龙庭。凋旗画:军旗

的彩画暗淡失色。百夫长:下级军官。

1. 首联中“照”字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答:“照”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动传神地把战事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

2. 分析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的作用.

答:既表达出唐军奉命出征,辞别京城,奔赴疆场之意,又显示了出师场面的威严和庄重。

3.赏析: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运用景物烘托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来描写这场战斗。前句从视觉着笔: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也暗然失色。后句从听觉出发:狂风的呼啸声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特别是诗人将象征军队的“旗”、“鼓”二字同时用上,便把战士们冒雪战斗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场面,表现的更加真切感人。

4.这首诗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主题是表现一书生的从军感受。诗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

邈云汉。

[注释]将:偕,和。相期:相约。云汉:天河。

1.本诗通过奇妙的想象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或者:全诗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意近即可)2.“永结无情游”是指谁与谁的交往?

答:诗中“月、影、诗人”三人。

3.全诗在艺术手法有什么特色?请你任选一点自由赏析。

答:通览全诗,深沉的孤独感是贯穿全篇的题旨,在艺术上层层转折,波澜起伏,愈转意蕴愈深。同时,诗人以乐写哀,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以旷达写悲郁,别有风味。(意近即可)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理想幻灭,而内心郁愤的思想感情。

5.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答:这两句点题,写花间独酌。写出了诗人因理想破灭,对政治失望而产生的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消极思想。“一”字和“独”字,渲染出了一种孤独寂寞的冷清气氛,和后面的“无相亲”三字配合,形象的写出了诗人在政治上独清无友,无人理解的悲凉处境。

6.赏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答:这两句写邀月同饮。诗人只觉得只有天上的那一轮明月和最忠实于自身的影子,才是高洁的,是能和自己心灵相通的知心朋友。于是,在孤独寂寞中,诗人决定邀它们一同共饮取

乐。这两句通过奇妙的想象拟物为人,让诗人得到了一丝慰藉,感情看似扬起,实则含蓄地反衬出诗人孤独苦闷,无人理解的悲凉处境,让人更觉心酸。

7.哪几句诗能够表达诗人外在的超脱旷达?哪几句能看到诗人内在的孤独?

答:“对影成三人、行乐须及春、相期邈云汉。”等几句诗能够表达诗人外在的超脱旷达;“独酌无相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几句能看到诗人内在的孤独。

(三)羌村三首(之三)(唐·杜甫)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1.全诗歌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作者写鸡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联系安史之乱的背景知识,及杜甫颠沛流离的经历:兵戈不断,到处逃难,好不容易得到探亲机会,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鸡叫恰恰是体现了乡村难得的宁静,以及作者复归和平生活的片刻温馨。这在战争环境中是颇不容易的。(意近即可)

2.一般来说,慰问人都要用好酒,可是“倾榼浊复清”,这里为什么写酒不好呢?

答:这是因为没有好酒。与下文“酒味薄”联系起来看,由于长期战乱,土地无人耕种,老百姓生活艰苦,连像样的酒也拿不出来。这就从酒的质量上解释了乱离社会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在结构上也就和下文借酒写意自然联系起来了。(意近即可)

3.为什么“黍地无人耕”?

答: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未成年的男儿都去打仗了;那成年、壮年就更不用说了。这是说一切劳力都去打仗了,农村只剩下老人、妇女、孩子,有谁来种庄稼呢?诗人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了安史之乱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意近即可)

4.这样理解诗句“艰难愧深情”中的“艰难”?

答:“艰难”首先指父老们生活的艰难,同时也指时代的艰难。

5.忧国忧民是杜甫诗歌中反映的一个主题,你能再说出两句吗?

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登楼(唐·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应是哪几个字?诗中哪一句与之相照应?

答:万方多难。照应:西山寇盗莫相侵。

2.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答: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一个“来”字,烘托锦江春色逐人、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一个“变”字,浮云如白云变幻,世事如沧海变迁,一字双关,引人作联翩无穷的想象。这句诗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3.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意近即可)4.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主要内容: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议论天下形势,讽喻当朝昏君。

情怀: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意近即可)

5.作者在诗的结尾说,日暮之时,他姑且学诸葛亮的样子,吟唱《梁甫吟》,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诗人因“万方多难”而忧伤,但无能为力,只有做一首《梁甫吟》一类的诗。;聊以自慰,寄托怀抱。

(五)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1.诗句“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揭示了什么)

答:揭示了风看似微弱实际无坚不摧的力量。

2.填空:“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野营无城?、…关河青海?的诗言词句。”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3.本诗衬托手法运用地很成功。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开头五句,写塞上黄沙莽莽,狂风夜吼,飞沙走石的情景,起到烘托大军压境,一场激烈战斗即将展开时的紧张气氛,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汉家大将西出师”,巧妙地借对方的强大反衬出己方的更强。“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三句,加上上面“风头如刀面如割”,皆极言塞上夜行军之辛苦,主要是为了衬托将士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意近即可)

4.表现战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5.诗人在写大军出师之前,先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答:先写了环境的恶劣,更能突出大军出征的豪壮。

(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奏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感受到诗人命运急剧变化,包含诗人对自己无端遭贬的愤懑之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云雾遮住秦岭眺望不到家乡,大雪堵塞蓝田关,连马儿也裹足不前。这句诗虚实结合,实写大雪阻隔,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烘托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悲凉和抑郁的心情。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心奉献的精神。

(七)望月有感(唐·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本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2.诗中“五处”具体指:浮梁、于潜、乌江、符离、下圭。

3.“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请你任选一角度赏析之。答: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意近即可)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本诗叙兄弟离别之苦,抒发诗人骨肉相思之情。

(八)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此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夜间袭击敌人的情景)。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答:“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看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运用夸张、比喻,写出敌军压境凶猛异常,守城将士处境艰难。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答:号角声声,在萧瑟的秋天里回荡,将士们的鲜血与边塞的土地在夜幕下凝结而映出紫色。描写战斗的过程,暗示战斗激烈。

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答: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臵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

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开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二句匠心独运。你能分析它们匠心独运在何处?

答: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意近即可)

2.“眉眼盈盈处”,用笔灵动、造语新奇。请你分析其妙用。

答:“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意近即可)

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

答: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意近即可)

4.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意近即可)

(十)别云间(南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今日又南冠”句中的“又”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恨的心情。

赏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答:风光无限的山河似乎也黯然伤神,在无语中落泪,天地广阔竟无壮士容身之处!吐露诗人在暮色中环顾四野,俯仰天地时的无限悲哀。

2.品读“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赏析诗句中所表达出的英雄气节和豪迈情怀。答: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真是气贯长虹。

3.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请你据此作简要分析。

答: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答: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之情。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望江南[唐] 温庭筠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名句赏析] 1、赏析“独倚望江楼”的“独”:“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 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这两句写景抒情,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过尽千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之长。“皆不是”三个字包含了多少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意境)。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肠断白蘋洲:生动含蓄地刻画了思妇盼望之切,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渔家傲秋思[宋] 范仲淹 [诗中言志]表达了边疆将士决心抵御敌人、保卫家园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他们思念家乡的凄苦心情。 [名句赏析] 1、词的上片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塞外边关图。首句点名季节,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的荒漠的悲凉,也暗示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词的下片着重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现深深的思乡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使思乡之情绵绵深沉。意境分析:深夜,所见的是严霜在地,所听的是悠悠不断的羌笛声,越发的思念家乡无法入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为什么戍边将士彻夜无眠、头生白发?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 苏轼 [诗中言志]通过太守出猎场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渴望亲临战场、卫国杀敌、建立功业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 1、赏析“千骑卷平冈”的“卷”:“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亲射虎,看孙郎: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运用典故,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国家,抵抗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最新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重点赏析: 这首词“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两句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抒发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

中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万能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 描写手法 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 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 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 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 ③再作用分析 (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公式】同上 抒情方式 1.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 【公式】抒发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过什么(表达技巧[间接考查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说明】此公式是对未知情感的分析。 思想感情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①先感悟这首诗是乐诗还是哀诗;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2020年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上阕中塞下风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 (1)秋天边塞的大雁过早飞向衡阳,且毫无稍事逗留之意。实际上写塞下极寒,与家乡吴 地大不相同。 (2)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构成塞下特异的“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坐 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闭城门,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渴望建立军功的思想感情,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 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 雁去。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a、慨叹功业未立; 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9、“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此句形象描绘了坐 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 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 国的情怀 11、(1)一个“”字,概括了塞外景色的总体特征;“,”概括描写了边地荒凉冷落的景色。 (1)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2、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一简要分析。 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九年级古诗词赏析复习

天目初中九年级古诗词鉴赏复习 一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诗中“雪衣公子”是什么?根据诗歌的意境说说“清意”指什么。 答:“雪衣公子”是白鹭。“清意”指清高、高洁的志向。 2.这首诗歌托物言志,说说作者借这个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本诗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托(或从正面衬托)白鹭美好的形象。后两句又以“无人识”,尤其是末句的“独”“叹”二字直抒作者以白鹭自况,心存高洁而无人理解的愁苦之情。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诗运用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2.诗中的“孤鸿”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以“孤鸿”喻自己,以“孤鸿”的形单影只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以“孤鸿”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卜。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深造次,即太轻率;丁宁,同“叮咛”。 1.诗中哪二字是全诗之纲,概括地说明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客愁”,表达了诗人饱受乱离、客居他乡郁闷忧愁的心情。 2.此诗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分析。 答:本诗中花开莺啼本是春天美景,但客愁在心的诗人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感时”二句中,诗人感伤时乱,怅恨离别,却特意描写花开鸟鸣的乐景。二处通过“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都达到增加烦恼忧愁的艺术效果,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古诗文赏析 九年级上册

《专题:九年级古诗文赏析》教学案 【考查内容】 九年级上 1.《塞下曲六首》(李白)P39页2.《凉州词》(王之涣)P40页 3.《塞下曲》(卢纶)P41页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页 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页6.《相见欢》(李煜)P207页 7.《浣溪沙》(晏殊)P209页8.《龟虽寿》(曹操)P247页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饮酒》(陶渊明)P59页2.《行路难》(李白)P62页 3.《游山西村》(陆游)P64页4.《观沧海》(曹操)P191页 5.《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页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P195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主观分析题(包括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含义,探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诗句赏析 一、中考试题回顾 1.2012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②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2.2013年《天净沙·秋思》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3分) 3.2014年《己亥杂诗》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 4.2015年《望岳》《春望》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5.2016年《蒹葭》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二、诗歌运用的手段 1、词语:(1)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 (2)名词(意象)、数词和副词。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表颜色的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借代、互文等。 3、表现手法:对比、用典、烘托、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虚(想象、联想)实结合等。 4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三、赏析难点突破 (一)河北中考古代诗词鉴赏篇目(26首) 1.《关雎》 2.《观沧海》 3.《饮酒》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次北固山下》 6.《使至塞上》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行路难》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1.《观刈麦》12.《钱塘湖春行》13.《雁门太守行》14.《赤壁》15.《泊秦淮》16.《夜雨寄北》17.《无题》18.《相见欢》19.《渔家傲》20.《浣溪沙》21.《登飞来峰》22.《江城子》23.《游山西村》24.《破阵子》25.《过零丁洋》26.《山坡羊》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赏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在镇江之北,面临长江,三面环水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见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他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整理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导读】 这首诗描写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全过程。写战斗,激烈悲壮,有声有色;写感慨,情真意切,出自内心。行文明快流畅,风格刚健雄浑。 【注释】 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 4.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暗淡,模糊。 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译文】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 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 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 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 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作者简介】 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有《盈川集》。唐汝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发愤于从军也,不平之感者,正以朝廷尊宠武臣,使穷深入,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考试常见题型。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分析考试说明 在诵读古诗词基础上,对古诗词有赏析能力,主要考查分析古诗词的所蕴含的意境、情感、哲理、思想内容等,品味古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近三年试卷出现的试题 古诗赏析题: 2014年(4分):《春望》(1)“深”字的妙处。(2)对尾联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015年(4分,结合综合性学习考查)《行路难》(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妙处。(2)作者的感情。 2016年(4分)《望岳》(1)展开想象,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所展现的景象。 (2)“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明确:“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分)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2分 (1)诗人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意近即可得2分)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大自然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写细望泰山。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一、题型归纳 1.寻找意象题。 2.描绘画面题。 3.赏析字句题。 4.体会情感题。 5.表达技巧题。 二、解题方法与规范 1.寻找意象题 第一步:找名词,意象以名词形式出现。 第二步:名词应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典型考题 (寻找意象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分) 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春雨(小雨)、春草(小草) 2.描绘画面题 答题要点: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与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格式:抓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优美表达 典型考题 (描绘画面类) 请描绘出诗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展现的景象?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在小溪里,松林间沙路干净得没有泥,傍晚细雨中传来布谷鸟阵阵啼叫声。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答题步骤: 鉴赏四步法 一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古诗词赏析 在大学语文古诗的学习中你们是怎么赏析古诗词的呢?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古诗词的赏析方法 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 三、内容分析;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 诗歌鉴赏写作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

辞手法等。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三、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四、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哲人之思 五、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答案:(3分)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 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C )。(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鉴赏完整版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本词重点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中考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风

风 唐代:李峤 作者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 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

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