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MAIN?LINE?RAILWAY 干线铁路

28世界轨道交通2019.04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本刊记者 曹卓娜“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被提出。今年是这一战略提出五周年。5年来,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伴随一项项重要规划出台、一个个重大工程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补短

板、建新线,经过五年的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效显著。据北京铁路局统计,“轨道上的京津冀”红利5年来已惠及12亿多人次、近6万家企业、200多个县市地区。“轨道上的京津冀”渐次成型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

骼”。随着一批标志性交通项目相继落成,“轨道上的京津冀”随时间飞驰一

步步实现。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

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

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第一个开通

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作为京津冀区域的标杆,京津城际

铁路将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截至2018

年下半年,京津城际已运送旅客约2.5亿人次,京津两地实现同城化。作为京津城际主要经停车站,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由最初的366人井喷式增至现在的1万余人,经停列车也由不足10对增至现在的20多对。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当天,主持签约的负责人表示:以三地为一个整体对象,可以突破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建设模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线网和市场,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2015年7月10日,京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成为国内第一条由县域始发直达首都北京的城际快车。蓟县是京津“后花园”,自然风景秀美,历史古迹众多。京蓟轨道交通开通运行后,将进一步激活京津冀旅游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会吸引更多游客来蓟县观光游玩、消夏避暑。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铁开通运营,不仅实现了“四纵四横”最后“一横”的完美收官,同时也标志着其与津保铁路南北呼应运能运力梯次配置,以京沪、京广两大高铁线路为骨架有效衔接的京津冀“矩形”高铁环形网基本形成,京津冀地区高铁成网后的辐射效应和人民群众出行便利后的巨大需求迅速

被激活。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规划纲要首次权威全揭秘! 8月23日,新华社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全文1万多字,迄今为止最详尽最权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诸多内容均属首次公布。 指导思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5条基本原则一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二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三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四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五是统筹推进,试点示范。 功能定位 京津冀整体功能定位4句话 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北京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天津功能定位4句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河北功能定位4句话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三步走发展目标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

2021年___批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

___批复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 今天给大家找来了国家 ___对于京津翼地区城际铁路规划的批复,欢迎大家阅读! 发改基础[xx]2446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发展 ___委: 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民 ___联合报来《关于报送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xx-2030年)的函》、中国铁路总公司办公厅《关于补充报送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xx-2030年)的函》收悉。经商京津冀协同发展 ___小组办公室,现批复如下: 一、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推 ___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原则同意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 二、规划方案 (一)规划范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二)发展目标。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远期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 (三)建设期限和内容。到2020年前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环北京城际铁路廊坊至平谷段、固安至保定城际铁路、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远期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具备条件的项目经论证后可适时启动。 三、规划实施 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负责 ___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作用。项目建设坚持 ___指导、多渠道筹资的原则,鼓励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强运营管理,做好土地和车站综合 ___,努力提高项目财务效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与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与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

“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就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就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就是 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就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就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就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与危桥改造工程。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首都北京的部分功能、产业将向河北、天津疏解转移。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如何把握人才的发展趋势、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及推进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一体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标签: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信息化 随着国家稳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大,国家级战略新区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措施项目的迁移落地,未来在北京、天津、河北将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才市场格局。在新的人才格局发展过程中,作为京畿重地,保定市的人才市场将面临一个难得的人才发展机遇。 一、把握人才的發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目前京津冀区域中河北地区人才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甚至部分专属区域和专业领域人才匮乏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北京、天津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从三个层面可以判断未来的人才趋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势是一种必然: 从制度层面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构建起来,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相关的区域配套制度和政策正在稳步推进,制度和政策的效力正在逐步的显现。 从产业布局调整来看,疏解非首都功能实施以来,大量的不属于北京功能定位的产业陆续搬迁到天津、河北,这些产业的调整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需求,其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 从近三年的京津冀区域人员流动情况来看,一些年轻人开始考虑选择在天津、河北置业、就业,出现了人才从北京外流的趋势。 二、正视人才市场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人口大市,有着较好的人才储备、较好的教育基础、较好的区位优势,但是在区域人才交流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1)“热”与“冷”的矛盾,从人才市场的温度来看,北京作为区域的龙头,人才市场吸附能力最强,将天津、河北的优质人才资源吸引到北京,出现了过热的人才竞争格局,但是在河北由于大量人才外流,出现了有些企业在当地无法招聘到适合的人才,只能到北京去高薪挖人才到河北来工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研究参考选题 一、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河北转型发展研究 1.精准确定功能分区问题研究。如何对全省进行总体功能分区,使中央规划的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空间分布的相关要求和对河北的四大功能定位,以及各项目标任务在全省各地得到落实。 2.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问题研究。研究全省各市县适合承接哪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哪些产业转移,并提出对策建议。 3.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问题研究。研究如何因地制宜选择和打造一批不同层级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镇、产业园区、重大项目,使协同发展有抓手、能落地、见实效。 二、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定位布局的研究 4.加快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建设的研究 5.推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发展的研究 6.积极促进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实践的研 究 7.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构建环京津核心功能区,大力培育环京津(保廊)新 增长极的研究

9.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区,全力打造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 10.推进冀中南功能拓展区建设,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腹地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示范区 11.推进冀西北生态涵养区建设,打造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三、三大领域率先突破研究 12.河北省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对象、承接方式和路径、承接载体的研究 13.构建网格状、大容量、低成本、智能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与我省对策研究 14.建立我省与京津完善的生态共建共享体制机制研究 15.我省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研究 16.加强林业建设、加强湿地修复、加强海域保护,推进我省生态保护修复研究 17.强化资源能源保障,构建我省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18.河北省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研究 19.京津冀生态补偿核算与机制构建,及河北省对策研究 四、其他研究 20.促进河北省公共服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21.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示范研究 22.推动金融、土地、信息和人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研究 23.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研究

2020安徽省《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答案

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定位(经验借鉴) 您的得分 96/100 答对题数 29/30 答题解析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1 我国珠江三角洲都市群的核心城市是()。 [ 单选题:3 分] A 深圳 B 广州 C 香港 D 澳门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2 现在世界经济的体系集中的表现在()上面。

[ 单选题:3 分] A 连接 B 网络 C 空间 D 流和流的节点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3 大城市群是以一两个()的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若干个城市所组成的内部具有垂直的和横向的经济联系、并具有发达的一体化管理的基础设施系统给以支撑的经济区域。 [ 单选题:3 分] A 小型 B 中等 C 大型 D 特大型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4 大城市群在经济上是命令和控制中心,它通过()作为载体,来实现对全球经济的控制。 [ 单选题:3 分]

A 资金密集型企业和制造业基地 B 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加工业基地 C 高级服务业和跨国公司总部 D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5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城市的周围地区的功能体现的是()。 [ 单选题:3 分] A 制造业基地 B 基础设施 C 加工业基地 D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6 京津冀大城市群规划目标是()。 [ 单选题:3 分] A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B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C 发展世界级的大城市群,全球经济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D 发展世界级的特大城市群,全球政治的影响乃至控制中心之一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C回答正确 7 核心城市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的功能。 [ 单选题:3 分]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制造业 C 重工业 D 生产服务业 试题解析 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 8 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跨国公司总部的首选地是()。 [ 单选题:3 分] A 核心城市 B 港口城市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京津冀教育一体化 一、实践背景和选题原因 近年来,为实现首都和其他地区协同发展,加强首都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功能愈发重要。“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是北京迁出对象。 现实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大量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渴求直接助长了近年来大量职业院校的诞生,让职业院校以百计的北京不堪重负。另外,北京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特别是质量高的教育资源。这种现状引起了教育的地区性失衡。不仅大量人口涌入京城,还使教育不公平愈发严重。 因此为了缓解这些现状,从近距离地区入手,京津冀一体化中教育方面尤为重要。 二、实践意义和目的 (一)实践意义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验社情,紧跟时代步伐。在实践过程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开拓视野,为以后的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1.关注河北落后教育,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缩小地区间教育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从现实看来,三地基础教育差距不小,急需通过政策“外力”来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协调发展。 2.提高社会参与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是未来国家进步和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责任,未来我们也将承担起更加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因此,我们要抓紧在学校学习的时光,在提升我们的各项能力的同时,广泛参与国家建设,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社会实践同学们通过参与支教活动,更好地了解基层教育现状与经济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实践过程中各项任务的开展与完成,我们可以为西部村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差异与教育差异的相关性,从而为推动全民教育尽力,以提升我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社会建设责任感。 (二)实践意义: 从政策角度看,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参考题目 一、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与路径选择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地角色定位与关键问题 3、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突破途径 4、京津冀的投资政策重点与区域性金融领域改革难点 5、京津冀的科技政策重点与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6、京津冀重点项目安排、布局与三地发展方向 二、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的难点和突破点 2、京津冀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对策 3、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4、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同城化、均等化和普惠化研究 5、京津冀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共建共享研究 6、京津冀合作共赢机制的解决方案

三、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产业定位与分工研究 2、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一体化研究 3、京津冀区域重点产业链打造与优化研究 4、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研究 5、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和河北省承接能力提升 6、京津冀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合作 四、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城市分工协作,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和内涵发展水平。 1、京津冀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与城市群研究 2、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和优化路径研究 3、京津保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 4、石家庄、唐山区域次中心发展战略性研究 5、京津冀重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 6、京津冀人口迁徙、产业转移与城市布局优化研究 五、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0450938.html, 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况 作者:柳玉民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7年第02期 摘要: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也随即提出,为了加快人才资源一体化战略的落地执行,国内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文章通过知网平台,对近5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发展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和综合述评。 关键词:京津冀人才资源文献研究 自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也随即提出,众多学者纷纷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检索,截至目前,近10年来关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研究的文献有近865篇。 一、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尤其是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从人才流动、一体化的必要性、机制体制、对策策略、开发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刘海云等(2015)在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人力资源协调发展机制;要加强并完善教育财政投入;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战略;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实现错位互补。张卓等(2015)在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信息系统的构想中指出可以为高层次人才分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佟林杰等(2015)在京津冀区域人才特区建设的实现困境与路径选择中指出可以通过理念重构,实现人才自发聚集;通过搭建载体,健全人才特区运行机制;可以通过制度完善,提升人才特区使用效益等实现人才一体化。就现有的政策而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兼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引进、科技咨询等方式进行流动”,支持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并由财政资金落实柔性引进高端人才的待遇。在战略层面,关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人才资源一体化协同共享问题,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大众,已经达成完全共识。在战术层面,人们对通过何种方式,哪些途径,哪些领域,哪些部门,如何合作等实现京津冀人才资源一体化讨论的比较多,涉及内容也比较丰富,呈现的是百家争鸣局面。而在战役层面,基本没有人进行研究和阐述,尚属空白領域。由于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时代性和特殊性,目前,国外文献中就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研究尚未检索到相关内容。 二、协同发展的历程 1.萌芽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3年期间,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和秦皇岛等地的民间团体和单位自发进行临时性、局部地区的人才合作,形式简单,内容狭隘,聚集力弱,彼此相对封闭,一体化程度低,尚未形成融合互动的发展格局。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分析报告

2017年京津冀一体化专题 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7月

正文目录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4)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4)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4) 2.京津冀地产与财政的内生逻辑 (9) 2.1京津冀的房地产催化了土地财政的增长 (9) 2.2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11) 2.3土地财政并非京津冀地产价格高企的主要推手 (12) 3.京津冀视角下的雄安新区土地财政展望 (13) 3.1雄安新区有望走出土地财政依赖的困境 (13) 3.2发债或成为雄安新区建设资金来源 (14) 3.3 PPP模式助力雄安新区基建投资 (16) 3.4雄安新区有望构建新型财政收支框架 (17)

图表目录 图1:2012-2016年北京市用地审批情况(公顷) (5) 图2:2012-2016年北京市土地交易面积(公顷) (6) 图3:2011-2016北京土地出让收入及占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7) 图4:2011-2015年京津冀房产与土地相关税收及占财政收入比例(万元,%) (8) 图5:京津冀土地规划分类图 (9) 图6:1999-2015年京津冀房屋销售价格(元/每平米) (10) 图7:2011-2016年我国与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亿元,%)11 图8:2012-2016我国土地出让收入及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亿元,%) (12) 图9:2011-2016京津冀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亿元) (15)

1.京津冀土地财政的现状 1.1土地财政的概念内涵 土地财政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土地财政的收入来源:与土地有关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租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包括房地产税、建筑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购房的契税、房产交易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等;土地从征收到出让过程中的隐性收入和间接收入。自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出让开始,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目前,我国地方财政收入有较大部分来源于土地出让金。 1.2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 据新浪网报道:2016年5月,国土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5-2020)》。规划划定了减量优化区、存量挖潜区、增量控制区和适度发展区,明确了各区域土地利用的原则和利用导向。该规划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环京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严控、鼓励存量转换、存量挖潜,也在纠正北京周边通过土地供给来推动房地产发展的思路。存量建设用地在结构上保障重点基础社会和公共服务,以及引导人口与产业的合理移动集聚为重心。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来看,京津冀将会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控制环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48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张 领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北京 100000 ) 区域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占据十分重要的意义,京津冀区域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人才一体化发展是京津冀区域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才的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再度成为热议的话题,本文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首先阐明了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并进一步分析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目前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格局的对策。 一、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指在某一个地区,为了促进各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使人才资源在各个区域可以实现自由流动已达到本区域发展繁荣的过程和方案。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是北京、天津河北省三地11个地市之间人才流动、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的一个人才交流和教育资源互相分享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人才的交流为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从而促进区域的整体发展。 二、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京津冀区域的经济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北京其显著的政治功能及其所带来的经济优势,加上历史文化等原因使它得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诸如人才、技术、经济等资源,大大拉开了北京市与其他地区的在各方面的差距,这三个区域的资源分布不均,北京市和天津市带来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本地,对周边地区没有多大的带动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河北省的发展,河北省人力资源最差,较京津两地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素质还是教育资源都有很大的差异,在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从事人员,诸如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等人才差异最大,这几类人员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京津两地的比重。核心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大、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而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导致的,从而阻碍了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政府的执行力缺乏力度,政策有效性不足 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包含的范围少,所涉及到的领域层次低,集中在人才交流、人才疏通、人事代理、档案转接等几个方面,要形成全方位、广范围的人才发展格局在目前还很难形成。加之政策的有效性不足,政策的执行力度欠缺力度,所以京津冀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规划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执行。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三地有明显的隔离。二是地区差异大。京津冀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存在诸多差异,导致人才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三地的人才市场处于独立的状态,相互沟通少,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正因为三地的人才流动慢,故人才交流的机会为零,导致整个区域的人才实力就很难得到显著提高。 (三)人才区域利用效率低下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已经存在很多年,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整体合作、协调发展的局面,北京市和天津市拥有着全国最优秀的各种资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亦或是科技人才的保有量始上终处于全国的前几名,但是依然存在人才利用率低下,以至于人才的发展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没有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相对北京市和天津市来说,河北省对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抱有的期望是最高,态度是最积极,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各自行政区内的人才只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流动,互相之间的交流很少,人才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三、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进程的对策 (一)减轻地域间的隔离,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自由流动京津冀三地发展的程度不一在很大程度是地域间有较大的隔离,所以要实现人才一体化发展要减少地域间的隔离。首先要整合三地的教育资源,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三地的人才结构和布局,实现区域间教育资源的转移,将北京、天津具有比较优势的教学资源转移到河北省,增强教学资源较差地方的竞争力。其次,单单靠转移教育资源并不能改变河北省教育劣势的现状,应从根本改变这种劣势,中央和河北省政府应加大对河北省的教育投资,将这个人数众多带来的劣势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第三,加强京津冀地区的培训业务,按照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在教学资源、培训项目、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有所区别,建立适合于本地的培训平台,是得各大高校与培训机构能融洽合作,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二)合作共享,促进人才流动 首先在心理上要打破地方保护人才的这种想法,要创造所有可能的机会为人才的合作与交流带来更多的契机,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解放思想,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有针对性的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高层次人才之间的交流作为重点,不断推进人才引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更大范围上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要重视产业转移带动人才流动对人才一体化的作用,产业转移对人才流动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北京市在对此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到北京时短期内的就业率,也要考虑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承受能力,针对产业类型的不同,充分衡量被转移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建立人才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网络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可能,也为人力的管理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想取得一个好的成果就不可避免的充分利用这一技术,来建立一个规范有秩序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来提高人才利用率,发挥更大的效果。首先要建立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库,建立包括有高端人才信息库,专业型人才信息库,高校人才信息库等多种信息库,以便各地有针对性的获得人才信息并及时调用。其次,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库,为人才招聘提供便捷,满足双方需求,为人才发展提供机遇。

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MAIN?LINE?RAILWAY 干线铁路 28世界轨道交通2019.04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加速形成中◎ 本刊记者 曹卓娜“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那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次作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被提出。今年是这一战略提出五周年。5年来,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伴随一项项重要规划出台、一个个重大工程实施,这一国家战略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补短 板、建新线,经过五年的发展,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效显著。据北京铁路局统计,“轨道上的京津冀”红利5年来已惠及12亿多人次、近6万家企业、200多个县市地区。“轨道上的京津冀”渐次成型 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 骼”。随着一批标志性交通项目相继落成,“轨道上的京津冀”随时间飞驰一 步步实现。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正 式开通运营。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标准、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 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第一个开通 运营的城际客运系统。作为京津冀区域的标杆,京津城际 铁路将北京、天津两座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至半小时左右。截至2018 年下半年,京津城际已运送旅客约2.5亿人次,京津两地实现同城化。作为京津城际主要经停车站,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由最初的366人井喷式增至现在的1万余人,经停列车也由不足10对增至现在的20多对。2014年12月30日,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成立,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及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当天,主持签约的负责人表示:以三地为一个整体对象,可以突破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建设模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线网和市场,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积累经验。2015年7月10日,京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成为国内第一条由县域始发直达首都北京的城际快车。蓟县是京津“后花园”,自然风景秀美,历史古迹众多。京蓟轨道交通开通运行后,将进一步激活京津冀旅游资源,方便快捷的服务会吸引更多游客来蓟县观光游玩、消夏避暑。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铁开通运营,不仅实现了“四纵四横”最后“一横”的完美收官,同时也标志着其与津保铁路南北呼应运能运力梯次配置,以京沪、京广两大高铁线路为骨架有效衔接的京津冀“矩形”高铁环形网基本形成,京津冀地区高铁成网后的辐射效应和人民群众出行便利后的巨大需求迅速 被激活。

京津冀一体化

热点试题 京津冀一体化 河南陈连喜 【热点材料】 2014年6月10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9000万人。 【跟踪训练】 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北京所在地的地形特征是() A.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据近百年的实测资料显示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其主要原因是() A.北京西和北有山地,阻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B.北京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明显,气流上升多对流雨 C.北京地区河流众多,提供充足的水汽,故降水多 D.天津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的山麓地带,地形以平原为主;北京附近的河流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2题,北京处于山麓地带,位于夏季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而天津处于沿海地势低平,不能形成地形雨,故降水多于沿海地区的天津。 【答案】 1.D 2.A 首都经济圈是一个经济现象,东京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首尔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的60%,而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据此回答3~4题。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目前,社会各界对京津冀一体化意义的评价之高是空前的,比如:媒体称其为中国经济改革新征程的“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称其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城镇化的“头等大事”,总书记称其为“重大国家战略”。而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郭金龙谈到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时,强调要从战略意义上理解其深远意义:一是集中解决中国面临各种错综复杂矛盾与挑战的战略性调整;二是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三是我国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也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动机;四是解决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首都治理的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把首都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由之路。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认为,目前全球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三个趋势:一、行政区经济被经济区经济代替;二、政府为主的经济被市场为主的经济代替;三、封闭的自成一体的经济被开放经济代替。京津冀地区发展基础良好,如果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协同发展,对加快打造我国大国地位相匹配,与综合国力相适应,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京津冀城市群,赢得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书记周本顺认为:党中央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央对我国新阶段发展大势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对国家全局性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自古以来,善谋全局者必先谋一域,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京津冀要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三地密切合作、协同发展是唯一选择。 认识来源于现实,先看:一个大城市病治理了多年,越治越严重。就人口而言,按2004年的规划,到2020年人口不能超过1800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发布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提出,扎实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的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 构建“四纵四横一环”主骨架 京津冀地区将以现有通道格局为基础,着眼于打造区域城镇发展主轴,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推进“单中心放射状”通道格局向“四纵四横一环”网络化格局转变。 “四纵”即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承—京广通道,“四横”即秦承张通道、京秦—京张通道、津保通道和石沧通道,“一环”即首都地区环线通道。 根据《规划》,到2020年,多节点、网格状的区域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城际铁路主骨架基本建成,公路网络完善通畅,港口群机场群整体服务、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综合交通运输

体系,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的“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基本实现1.5小时通达。到2030年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任虹介绍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是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八项任务打造交通一体化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巡视员于胜英介绍,京津冀地区将以“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重点完成八项任务。 一是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 二是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等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打通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面消除跨区域国省干线“瓶颈路段”;以环京津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安保和危桥改造工程。

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附件 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3) 一、规划基础 (3) (一)发展回顾 (3) (二)发展形势 (3) 二、总体思路 (3) (一)指导思想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3) 三、重点任务 (3) 四、保障措施 (3)

前言 加快构建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络,着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对于优化我省综合交通网络型空间结构,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重点发展轨道交通”之要求,衔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和国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等,编制《河北省轨道交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省轨道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推进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回顾 内环京津、外沿渤海的区位特点和国家铁路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结构布局,使我省成为全国进出京津的必经之地和华北、西北出海口,以及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运输通道和京津两市沟通东北、华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运输走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北铁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中的重要地位。 “十二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工作,把铁路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配合国家铁路有关部门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冀项目,并大力推动城际铁路、资源开发性铁路和支线铁路建设,实现了河北铁路建设事业的长足发展。一是投资实现大幅度增长。“十二五”完成铁路投资1262亿元,较“十一五”增长65%。二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成投产京沪高铁,京石、石武、津秦客专,津保、邯黄、张唐铁路等13个项目,实现高铁零突破,技术装备跃上新台阶。三是新线投产里程创历史新高。“十二五”新增里程1905公里,是“十一五”的5倍。四是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石济、京沈客专,张呼、邢和、唐曹铁路等8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投资规模742亿元,施工里程710公里;大张、京张、京霸、水曹铁路等4个项目可研获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心得体会: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最新)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正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日趋完善。学懂弄通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有助于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增强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首都自身发展关系的思想自觉和实践本领。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题和主线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源头和主题。2014年以来,总书记先后五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这一主题的首位度和管总作用。从正面看,我们要解决的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时代课题;从反面看,就是怎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京津冀三地解决各自面临矛盾和问题的需要,同时也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主题正反两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围绕“建设一

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主题,总书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筑了理论基石和行动指南。 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之中的内在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这一变革进程的重要产物,也是推动这一变革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演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把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会贯通,进一步突出高质量发展这条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一以贯之的主线,努力推动京津冀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京津冀协同发展要走出一条协同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要放弃发展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腾笼换鸟,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城市战略定位;要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减量发展成果,主动弱化对津冀资源要素的虹吸效应,转而更大力度面向全球市场扩大开放,依靠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全球创新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并对津冀乃至全国发挥更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在当前形势下,认真研究和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而紧迫 在世界经济危机形势下,中华民族正在加快伟大复兴的步伐,而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加快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开发开放重点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当前环渤海地区的联合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近些年国家对京津冀各个地区分别明确了城市定位,希望三地进 步合理分工、协调布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区域整体综合实力。现在国家和各个地区都在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区域总体战略布局的要求,在“十二五”规划中,把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内容。 京津冀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摆脱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通过市场调节和行政推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具备区位、资源、产业、技术、人才等多方面优势,但整体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与长三角和珠三角还有很大差距,需要通过一体化发展,进资源、优化结构、聚集能量,形成更大的综合优势,取得更大的整体

效果。这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京津冀各地分别来看,都是非常有利的。 虽然多年来在京津冀联合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但还没有形成全局性的目标、规划、部署与举措,没有形成大的气候。人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不少重要问题 的认识上还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基本上还是各想各的,各干各的。从全局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统一的相互协调的目标、规划、方针、政策和措施。 二、认真搞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研究 要搞好京津冀问题的研究,需要做到5点:一是要注意从全国和 区域全局上看问题;二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三是研究工作能够联 合开展,并做到长期坚持不懈;四是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要与合作发 展的实际工作推进相结合;五是三地的领导层、工作层、企业界、学 术界等,要共同努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发挥各自的作用。 三、京津冀一体化工作要从规划抓起 建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京津冀和国家有关部门派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组成一个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的班子,把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布局。对各地有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予以积极支持;对不利于全局的目标和规划,进行调整和 限制。京津冀都市规划圈可以按照“8+2 ”模式来协调区域城市资源和经济发展。所谓“ 8+2 ”模式,就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加上环京津的石家庄、保定、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张家口、承德8个河北省的城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河北的衡水、邢台、邯郸城市也可以逐步加入进来。 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都要配合这个总体规划,制定各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针对“京津冀城镇圈”研究,提出 了一个政策性文件和若干研究报告与专题,对13个城市在“京津冀城市圈”内担任的职责、分工分别做了界定,京津冀三地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方面搞好规划。 四、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