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讲解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讲解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第一章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一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定了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表1—1)。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是否应予降压治疗,不仅需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决定,轻度高血压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表1一l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

正常血压<130 <85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140<90

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

注:1mmHg=0.133kPa。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8.7/12.0kPa(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上将不明原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有肾性高血压、内分泌疾病、血管病变等。

【肾性高血压】

1.肾实质性病变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病因。

(1)急性与慢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放射性肾炎。

(4)先天性。肾脏病变(多囊。肾)。

(5)继发性肾脏病变(结缔组织病、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等)。

2.肾血管性高血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

(1)病因:

1)在我国以大动脉炎最为常见。

2)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占20%。

3)动脉粥样硬化占5%。

(2)临床表现:凡进展迅速或突然加重的高血压,呈恶性高血压表现,不易控制的高血压均应该怀疑本病,

约40%~50%的患者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可闻及血管杂音。

【内分泌疾病】

1.原发性醛固酮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使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常有高钠血症、低钾血症、

多尿、烦渴、多饮等。

2.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的嗜铬细胞肿瘤,血压升高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血压骤然升高时伴头痛、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速等,可伴短暂性视力障碍。

3.皮质醇增多症由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使水、钠潴留所致,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毛、皮肤细薄而有紫纹、血糖增高等特征。

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收缩压明显增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甲状腺增大、突眼,伴有

心悸、多汗、食欲亢进等。

5.肾小球旁细胞瘤是能分泌大量肾素的肾实质肿瘤。表现为严重的高血压伴高血浆肾素活性、高醛

固酮血症与低钾血症。

6.绝经期高血压绝经期卵巢逐渐退化,促性腺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反而增加,肾上腺髓质也过度活动。血压增高往往于绝经期前后1~3年出现,波动性大,常伴神经不稳定,易冲动,可出现阵发性潮红与出汗以及心动过速,月经失调,停经后血压大多可恢复正常。

7.肢端肥大。

【心血管疾病】

1.心脏疾病

(1)Ⅲ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原发性高动力性综合征。

(3)维生素B,缺乏性心脏病。

(4)产后心肌病。

(5)克山病。

2.血管疾病

(1)主动脉狭窄。

(2)主动脉粥样硬化。

(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4)动脉导管未闭。

(5)体循环动静脉瘘。

【其他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1)颅内压增高。

(2)间脑病。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

3.血卟啉病急性发作时,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血压升高。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因血容量增多及血液黏度增加而引起高血压,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S.药物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甘草等,也可引起血压增高,停药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第二章水肿

水肿(edema)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为:①钠和水的异常潴留。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③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⑤淋巴回流障石导。

⑥组织压力降低。临床上将水肿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

【全身性水肿的主要原因】

1.心源性水肿主要为右心衰竭的表现,伴有颈静脉怒张和肝脏肿大。其特点是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

的下垂部位,发展较慢,胫前水肿触之较坚实。

2.肾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可分为两类,即以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为主的肾病性水肿,和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为主的肾炎性水肿。水肿首先分布于组织间压力较低和皮下组织疏松的部位,早期以眼睑、

颜面部水肿为主,以后可发展至全身。

3.肝源性水肿伴有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的衾现。其特点是腹水在先,下肢水肿在后,水肿很少波及头、

面部及上肢。

4.营养不良性水肿伴有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B1缺乏。水肿发生前常有体重减轻,水肿常从足部开始

延及全身。

5.其他

(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3)血清病:由于注射动物血清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4)内分泌疾病:

1)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黏液性水肿。

3)水肿型甲状腺功能亢进。

4)皮质醇增多症。

5)原发性醛固酮症。

6)经前紧张综合征。

(5)药物性水肿: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钙拮抗剂、甘草制剂等。

(6)特发性水肿:几乎只见于女性,水肿见于身体下垂部位,立卧位水试验有利于诊断。

【局部性水肿的主要原因】

1.局部炎症。

2.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静脉炎。

3.下肢静脉曲张。

4.慢性上腔(或下腔)静脉综合征。

5.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淋巴结切除后等。

6.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变态反应,其特点为突发、无痛性、硬而有弹性的局限性水肿。

7.神经营养障碍所致如脑出血后瘫痪肢体发生的水肿。

第三章蛋白尿

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的蛋白很少,如尿中蛋白>150mg/24h,则被视为蛋白尿(proteinuria)。

根据蛋白尿发生的机制,分类如下:

1.肾小球性蛋白尿病理情况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肾小球受到炎症、毒素等的损害,由于肾小球聚阴离子的丧失(电荷屏障异常)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滤过膜通透性的变化(分子筛异常)或二者共同的结果,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每日尿中蛋白排泄量达2g以上,多者可达30g或更多;尿中蛋白的分子质量多在70~1000kDa,主要是白蛋白,约占70%~80%。因肾小球疾病的类型不同,蛋白质的成分可能有些变化。

2.肾小管性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少量经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蛋白经过肾小管时,95%以上被重吸收,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引起低分子蛋白(<60kDa)的丢失。一般而言其分子质量在10~50kDa,其定量亦不超过1~1.5g/d,主要成分为溶菌酶、维生素A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如蛋白定量>2.0g /d,分子质量>70kDa,应考虑同时合并肾小球受损。

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如果同时累及肾小球及肾小管,产生的蛋白尿称混合性蛋白尿。

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血浆中存在某种小分子蛋白质异常增多,导致蛋白滤过量增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称溢出性蛋白尿。其代表是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又称凝溶蛋白)、,常为免疫球蛋白IgG或IgA的轻链部分,分子质量为220kDa(单体)至440kDa(二聚体)。分子质量550kDa重链的Fc片段,如异常增多时亦可在尿中出现。其他还见于急性溶血时的游离血红蛋白、肌肉损伤时的肌红蛋白、急性白血病时血溶菌酶增高等。其中血红

蛋白尿产生的原因如下:

(1)尿路中发生溶血:血尿时若尿比重<1.006,则红细胞在尿液中溶解,形成血红蛋白尿(所谓假性血

红蛋白尿)。

(2)肾梗死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溶血发生于梗死形成的肾实质区域内时,血红蛋白从此处排人尿中即可出

现血红蛋白尿。

(3)血管内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尿:

1)先天性(遗传性)溶血。

2)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①因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溶血反应。②药物和化学药品(砷化氢中毒,常于吸入后3~6小时发病)。③感染(恶性疟疾、伤寒等)。④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⑤阵发性行军性血鍪蛋白尿。⑥动植物因素(毒蛇咬伤、毒蕈中毒等)。⑦重度烧伤。

5.组织性蛋白尿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尿,以T-H黏蛋白(Tamm-Horsfall mucoprotein)为主要成分,易成为管型的基质和结石的

核心。

6.偶然性蛋白尿或假性蛋白尿当尿中混有多量血、脓、黏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时,称

为偶然性蛋白尿。

7.功能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肾小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发生,常为一过性、轻度蛋白尿,又称为生理性蛋白尿。

8.体位性蛋白尿直立姿势时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蛋白尿消失,且无血尿、高血压、水肿等异常表现,

又称为直立性蛋白尿。

(赵忠献成都肾病专家)

第四章血尿

不同原因所致的红细胞(RBC)进入尿中,如尿沉渣每高倍视野(HP)>3个RBC,Addis计数RBC>50万/12小时,或>10万/小时则为血尿。以此标准判断,成人血尿的发生率约为4%。

【病因】

1.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疾病: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

(2)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泌尿系结核等。

(3)结石。

(4)肿瘤。

(5)损伤:外伤、手术、器械操作等。

(6)理化因素:磺胺、甘露醇、环磷酰胺等药物及放射线等。

2.全身及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1)血液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感染性疾病。-

(3)下腹部炎症或肿瘤:急性阑尾炎、直肠癌、妇科炎症或肿瘤。

3.其他原因

(1)运动或未明原因。

(2)肾小球肾炎是青年人血尿的常见原因。此外,泌尿系结石约占血尿的20%,泌尿系肿瘤约占15%,

尿道炎和膀胱三角区炎约占15%,急性泌尿系感染约占10%。

【血尿诊断的临床思维】

诊断血尿,必须首先证实是否为真性血尿(排除阴道或直肠血的污染),或是不同原因所致的棕色、咖啡色,红色尿等尿色的改变。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形态,可鉴别肾小球源性(变形红细胞)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正形红细胞)。尿3杯试验可粗略了解血尿产生的部位。

1.病史常为病因提供重要线索

(1)体重下降——肿瘤或结核。

(2)发热或尿频或脓尿——感染。

(3)肾绞痛或尿流突然中断或以往存在肾钙化——结石。

(4)水肿、高血压——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病。

(5)近期有咽痛和皮肤感染——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或IgA肾病。

(6)肾肿块——肿瘤、先天性多囊肾。

(7)听力下降——Alport综合征。

(8)关节痛——系统性红斑狼疮。

(9)咯血——Goodpasture综合征。

(10)皮疹——过敏性紫癜、药物高敏反应。

(11)其他部位出血。——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12)多部位感觉异常——Fabry病(法布里病)。

2.药物应用史

(1)解热镇痛药——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

(2)抗生素——肾小管坏死或损伤、间质性肾炎。

(3)中药——小管间质损害。

(4)抗凝血药、环磷酰胺、氮芥——膀胱炎。

3.家族史有无肾脏疾病、血尿、镰状细胞疾病、聋哑、出血倾向或多囊。肾等。

4.血尿的性状肾脏疾病其血尿常均匀一致,色泽与出血的速度、出血的数量等有关,临床上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中若混有条状血凝块常为上尿路出血,大的不规则血块为膀胱出血。

血尿的病因比较复杂,尽管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必要的检查,仍有一部分患者仍不能明确病因。

第五章管型尿

尿液中管型(cast)由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形成。

【发生机制】

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成管型,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①尿中有少量清蛋白和由。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黏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有尿液浓缩和酸化的能力。③有提供交替使用的

肾单位。

【管型的分类及其临床意义】

l.细胞管型指管型内含有细胞及其碎片等物质。

(1)上皮细胞管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慢性肾炎。

3)急性肾小管坏死。

4)间质性肾炎。

5)肾淀粉样变性。

6)金属(如镉、汞、铋等)及其他化学物质中毒。

7)肾移植后排异反应等。

(2)红细胞管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狼疮肾炎。

2)急性不合输血所致的溶血反应。

3)肾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

4)肾梗死。

5)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3)白细胞管型:

1)肾盂肾炎。

2)间质性肾炎等。

2.颗粒管型提示有肾实质性病变。

(1)急性肾炎后期、慢性肾炎。

(2)肾盂肾炎。

(3)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肾小管损伤。

3.透明管型

(1)生理性:

1)健康人尿中在高倍镜下偶尔可见。

2)老年人晨尿中。

3)麻醉、利尿药。

4)发热、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时。

(2)病理性:

1)肾病综合征。

2)慢性肾炎。

3)急性肾盂肾炎。

4)恶性高血压。

5)心力衰竭。

4.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差。

(1)慢性肾炎晚期。

(2)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竭)。

(3)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

(1)肾病综合征。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3)中毒性肾损害。

6.肾功能衰竭管型

(1)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的早期。

(2)慢性肾功能衰竭见此管型则提示预后不良。

第六章多尿

多尿(polyuria)是指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

【发病机制】

1.内分泌一代谢功能障碍

(1)下丘脑一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减少或缺如。

(2)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过多。

(3)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过多。

(4)糖代谢紊乱。

2.肾小管功能障碍

(1)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的反应性降低或无反应,或对某些溶质重吸收的先天性障碍。

(2)肾小管、髓袢、肾髓质的高渗功能障碍以及肾直小血管的血循环障碍,影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

(3)肾小管酸化尿液或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障碍。

3.精神、神经性因素等如生理性多尿、精神性多尿、梗阻解除后利尿等。

【病因】

1.内分泌疾病

(1)尿崩症。

(2)糖尿病。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原发性醛固酮症等。

2.肾脏疾病

(1)慢性肾炎后期。

(2)慢性肾盂肾炎。

(3)高血压性肾病。

(4)肾小管间质疾病:

1)肾性糖尿。

2)肾性氨基酸尿、范科尼(Fanconi)综合征、Lowe综合征等。

3)抗维生素D佝偻病。

4)Liddle综合征。

5)肾性尿崩症。

6)特发性尿钙增多症。

7)Batter综合征。

8)失盐性肾病。

9)肾小管性酸中毒。

10)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尿期。

(5)失钾性肾病。

(6)高血钙肾病。

(7)干燥(舍格伦)综合征。

3.其他

(1)精神性多尿症。

(2)黏液性水肿用甲状腺激素治疗时。

(3)尿路梗阻解除后等。

【诊断】

1.尿崩症

(1)症状:尿量大多大于5000ml/d,伴口干、乏力、食欲不振、精神焦虑等。

(2)尿比重低:多为1.000~1.004(如水分补充不足,尿比重可达1.010)。

2.糖尿病

(1)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尿糖阳性,血糖增高,尿比重偏高。

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1)症状:多饮、多尿,常伴全身骨质疏松、泌尿系结石等。

(2)实验室检查:尿比重偏低,出现高钙、低磷血症,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增高,尿磷和尿钙增高。

4.原发性醛固酮症

(1)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尤以夜尿增多突出,可出现肌无力、麻痹、血压增高等。

(2)尿比重较低,一般不超过1.014,出现低钾血症、碱血症及血容量增多等。

5.肾小管疾病

(1)尿路结石、感染。

(2)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

6.精神性多尿症烦渴、多饮、多尿为暂时性,多尿由多饮所致。

第七章少尿与无尿

尿量24小时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时,称为少尿(oliguria);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则称

为无尿(anuria)或尿闭。

【病因】

1.肾前性(功能性)休克、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等使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流经肾小管的原尿减少和速度减慢,水、钠重吸收相对增加,均可引起少尿和无尿。

2.肾性(器质性)

(1)各种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

(2)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双侧。肾皮质坏死(多见于30岁以上的妊娠后期妇女)。

(3)急性重症间质性肾炎:见于感染、过敏、中毒、特发性等。

(4)肾髓质坏死:常并发于糖尿病、尿路梗阻以及严重泌尿系感染的疾病。

(5)急性高尿酸血症。

(6)肾血管疾病及其肾血循环障碍:

1)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

2)急性双侧肾动脉阻塞。

3)肾静脉血栓形成。

(7)肝肾综合征。

(8)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9)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各种慢性肾脏病所致的肾功能衰竭期。

3.肾后性(梗阻性)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如结石、血凝块、前列腺肥大、瘢痕形成、肿瘤压迫、器械检查或插管术后、尿路周围炎症、神经源性膀胱等。

第八章夜尿增多

夜尿(nocturia)指傍晚6点至次晨6点的尿量,健康的年轻人白天尿量与夜间尿量之比为3~4:1,随年龄增长,比值减少,至60岁时比值为1:1,如夜尿量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或多于750m1),即为夜

尿增多。

夜尿增多的原因常见于:①肾小管功能不全:在平卧时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液量亦增加,由于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对滤液重吸收下降而导致尿量增多,因此夜尿增多可视为肾小管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状。

②排尿性夜尿:机体有水、钠潴留(如心力衰竭),卧床后肾脏血流增加,导致夜尿增多。③生理性:如睡前有大量饮水的习惯,尤其是习惯饮浓茶、咖啡或服用利尿药等。④精神性:高度紧张或神经质的人,睡眠不佳时,当膀胱轻度充盈(少于300m1)时即有尿意,以致夜间排尿频率增加,造成习惯性夜尿增多,但仅有排尿次数增多而尿量不增加者,不属夜尿增多的范畴。

(赵忠献成都肾病专家)

第九章其他尿液异常

一、卟啉尿

卟啉尿(porphyrinuria)亦称为紫质尿,是由于体内卟啉代谢紊乱,卟啉产生过多,从尿中排出所致。正常尿中只含有极少量的卟啉,如尿中含有大量卟啉,尿可呈红色,亦可在尿排出时色泽正常,但放置或暴露于阳光后,而呈红色、暗红色或紫红色。尿沉渣镜检无红细胞,联苯胺试验阴性,可与血尿、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等相区别。尿卟胆原试验、尿卟啉或粪卟啉试验阳性,可确诊为卟啉尿。

【病因】

1.血卟啉病因疾病类型不同,尿中排出的卟啉类型也不相同。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尿中含有大量尿卟啉I型及少量粪卟啉I型,尿呈粉红至紫红色。急性间歇性肝性血卟啉病是较常见的类型,尿中含6一氨基乙酰丙酸、卟胆原、尿卟啉或粪卟啉I型,初时尿的色泽可正常,但放置或暴露于阳光后可变成红

色或紫红色。迟发性皮肤型肝性血卟啉病,尿中含I、Ⅲ型尿卟啉及粪卟啉,故尿呈红色。

2.症状性卟啉尿

(1)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癌、活动性肝炎等。

(2)血液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色病、淋巴网状细胞

肉瘤等。

3.化学药品及药物中毒如铅、砷、磷、双苯骈蒽、磺胺、甲苯磺丁脲:巴比妥类、甲丙氨酯、氯氮革(利

眠宁)、苯妥英钠、麦角衍生物、氯霉素、酒精等。

4.其他如糙皮病、发热等,均可有卟啉尿。

【发生机制】

卟啉是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的前质,为一种环四吡咯色素(6-氨基乙酰丙酸,卟胆原,尿卟啉I、Ⅲ及粪卟啉I、Ⅲ等物质),因上述物质代谢紊乱致使尿中含有大量的卟啉时而形成卟啉尿。

二、乳糜尿

乳糜尿(chyluria)系指尿中含有乳糜液,由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而逆流到泌尿系统淋巴管中,使该淋巴管内压增高、曲张、破裂,从而导致乳糜液溢入尿中形成乳白色的尿液。

【病因】

1.寄生虫(主要是斑氏丝虫)性如丝虫病、棘球蚴病、疟疾等。

2.非寄生虫性如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先天畸形等。

【发病机制】

1.胸导管阻塞乳糜池内的乳糜液不能流入血液,导致乳糜池内压力升高,乳糜液通过腰干淋巴管逆流

至泌尿系淋巴管,如其破裂则可产生乳糜尿。

2.腹部淋巴管系统阻塞此种情况必须同时合并腰干淋巴结阻塞,乳糜液才有可能逆流至泌尿系统淋

巴结。

乳糜尿的诊断并不困难,而定位诊断十分重要,主要依据淋巴系统造影术检查。若患者有伴乳糜块引起

的肾绞痛,可提示乳糜尿来自肾脏。

三、气尿

正常人的尿中无气体,若排出尿中存在多量气泡,则称为气尿(pneumaturia)。

【病因】

l.产气菌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酵母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可使尿中物质(尤其是葡萄糖)发酵、分解,产生气体,形成气尿。气尿好发于女性糖尿病患者。

2.尿路瘘道当尿路因外伤、手术、肿瘤、炎症或先天性畸形等,受到损伤并与含气的器官、组织相通时,如膀胱(或尿路)肠瘘、膀胱(或尿路)阴道瘘,导致气体从肠道或阴道进入尿中而引起气尿。此时,尿

中常因混有粪便或坏死分泌物而发出臭味。

3.导尿和器械检查当导尿或器械检查时,气体进人膀胱即可形成气尿。

【诊断】

在排出的尿流中可见一长串大小不等的气泡,或X线检查可见膀胱区有气泡影即可诊断。

第十章腰痛

在肾包膜、肾盂或输尿管有来自胸10至腰1段的感觉神经分布,当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到牵拉时,可发生肾区疼痛,俗称腰痛(1umbago)。临床上将腰痛分为绞痛、钝痛和胀痛。腰痛除见于肾脏疾病外,还可见于腰肌劳损、腰3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以及妇科疾病等。肾脏疾病引起的腰痛应有以下特点:①在肋脊角压痛点或肋腰压痛点或上输尿管压痛点有压痛。②尿常规有明显异常。③肾B超、肾静脉造影(IVP)有阳性发现,可进一步行CT检查,若上述3个压痛点无压痛,尿常规

正常,进一步查肾B超、IVP无异常,基本上可排除肾脏疾病。

【肾区绞痛的病因】

肾绞痛主要由输尿管内结石、血块、坏死组织等移行所致。疼痛常常突然发作,可向下腹、外阴及大腿内侧部位放射,为阵发性剧烈疼痛,一旦梗阻解除,疼痛即可缓解。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大汗淋漓,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

【肾区钝痛及胀痛的病因】

在确定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腰痛之前,应除外由脊柱或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引起的腰痛及胆、胰、胃部疼

痛向腰部的放射痛。

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腰痛有下述几种。

1.肾脏疾病所致的疼痛

(1)急性肾炎。

(2)急性肾盂肾炎。

(3)静脉血栓形成。

(4)肾盂积水。

(5)多囊肾。

(6)肾癌。

(7)肾下垂等。

肾脏疾病除导致疼痛外,均有相应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2.肾周疾病所致的疼痛下述疾病常伴有患侧腰肌紧张。

(1)肾周脓肿。

(2)肾周血肿。

(3)肾囊肿破裂等。

(赵忠献成都肾病专家)

第十一章尿频、尿急、尿痛

正常人白天排尿3~5次,夜间排尿0~1次,每次尿量约200~400ml,若排尿次数增多,伴有每次尿量的增多或减少均称为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若有尿意即要排尿,并常伴有尿失禁则称为尿急(urgent micturition);若排尿时膀胱区和尿道有疼痛或灼热感则称为尿痛(pain in urination)。

临床上尿频可单独存在。

【无并发症的尿频】

1.膀胱容量减少“膀胱附近肿物压迫(如妊娠期子宫压迫膀胱)或下尿路引流不畅,使膀胱有剩余尿而引起膀胱有效容量下降,或由于膀胱挛缩、纤维化导致膀胱容量减少。

2.膀胱神经调节功能失调紧张、恐惧、寒冷、癔病。

【有并发症的尿频的原因】

有并发症的尿频常与尿急和尿痛并存,称为膀胱刺激征。主要由于泌尿系统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刺激膀胱黏膜,兴奋排尿中枢使膀胱逼尿肌收缩而引起。常见于:

1.急性膀胱炎(常伴脓尿、血尿)。

2.急性前列腺炎(常伴会阴部胀感、肛门下坠、耻骨上隐痛)。

3.膀胱结核(常伴脓尿、血尿、午后潮热、盗汗)。

4.输尿管末端结石(为排尿终末疼痛)。

5.膀胱癌(伴尿痛后血尿)。

6.神经源性膀胱(伴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或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和反射消失)。

7.慢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充盈时疼痛明显,排尿后症状减轻且反复尿常规检查正常)。

8.女性外阴部病变(尿频更显著且反复尿常规检查正常)。例如,前庭大腺炎等。

【尿量多的尿频】

1.糖尿病。

2.尿崩症。

3.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尿期等。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几种常见重点传染病防制知识 一、水痘 (一)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的水痘出诊过程多先由斑丘疹发展为水痘诊,患者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丘疹、水痘结痂等多种形式,疱疹处常伴瘙痒。疹子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成人发热多在出疹前1-2天,大部分儿童出疹为第一症状,一般发热38-39℃,持续2-3天,全身症状轻,健康儿童中并发症少见,病程自限。 (二)诊断标准。 1.病前2~3周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密切接触史。 2.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皮疹向心性分布,以躯干、头、腰处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瘢痕。 3.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三)预防措施。 1.在水痘流行期间,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去,不参加集会。 2.搞好个人卫生,不与水痘患者共用毛巾、脸盆等生活用具。 3.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是接种水痘疫苗。 二、流行性腮腺炎 (一)主要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 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可达40℃。腮腺最常受累,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由于覆盖于腮腺上的皮下软组织水肿使局部皮肤发亮,肿胀明显,有轻度触痛及感觉过敏;表面灼热,但多不发红;因唾液腺管的阻塞,当进食酸性食物促使唾液分泌时疼痛加剧。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管口早

排尿异常常见症状与体征

排尿异常常见症状与体征 【考纲要求】多尿、少尿、无尿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夜尿增多的定 义及临床意义。 【考点纵览】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多尿〉 2500ml,分肾源性和非肾源性、少尿v 400ml、无尿v 100ml,分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夜尿增多指夜间尿量超过白天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多为肾浓缩功能减退及提示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 1.尿量异常 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1000?2000ml。每日尿量〉2500ml 称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少于17ml/h称为少尿。尿量每日少于 100ml则称为无尿。 (1)多尿:正常人大量饮水可致多尿,称为水利尿。病态性多尿分为肾源性和非肾源性两类。前者产生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小管功能不全,慢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衰多尿期,肾性尿崩症;后者见于溶质利尿,如糖尿病、应用甘露醇、中枢性尿崩症、神经性烦渴、癔病性多尿等。 (2)少尿或无尿:少尿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前者常为产量不足、排血量下降所致;后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中梗阻。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诊断少尿时应除外尿潴 留。 【真题库】少尿的定义是24小时尿量 A.V 100 ml

B.V 150 ml C.V 300 ml D.V400 ml E.V 600 ml 答案:D 【答疑编号:30010932针对该题提问】 【真题库】无尿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不足 A.150毫升 B.100毫升 C.80毫升 D.50毫升 E.10毫升 答案:B 【答疑编号:30010933针对该题提问】 2.夜尿增多 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夜间尿量持续超过750ml称为夜 尿增多。除其他原因如精神性夜尿等外,夜尿增多大都为肾浓缩功能减退及提示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 协和习题:女,40岁,慢性肾盂肾炎史8年,2年来乏力,24小时尿量为2100ml,夜间尿量800ml。该患者排尿异 常的诊断符合哪项

常见症状与体征

常见症状与体征 第1单元发热 1.发热病因多由病毒引起。 2.稽留热24h体温波动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3.弛热24h体温波动围超过2℃,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 4.发热的体温上升期表现:畏寒、皮肤苍白、皮温下降,可出现寒战。 5.不属于源性致热原的物质是毒素。 6.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发热常表现为间歇热。 7.引起机体发热的致热原包括外源性致热原和源性致热原,源性致热原也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 8.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导致的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 9.发热伴有皮肤黏膜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 10.发热伴肝脾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菌病、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及黑热病、急性血吸虫病。 11.先发热后昏迷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型菌痢、中暑。 12.发热伴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恶性组织细胞病、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败血症和其他严重感染、急性溶血等。 第2单元咳嗽与咳痰 1.咳嗽与咳痰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咳嗽伴声音嘶哑,见于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 3.咳嗽伴咯血常见支气管扩症、肺结核、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 4.咳嗽伴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症、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脓胸。 5.浆液性血性泡沫痰最常见于肺水肿。

6.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7.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8.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 9.咳嗽伴有哮鸣音见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气管与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肺癌。 10.典型病例一:某糖尿病患者,男性,68岁。突发高热、寒战、右胸痛,次日咳痰,为黄脓性带血丝,量多。X线检查显示右下肺实变,其中有多个液气囊腔,最可能的诊断是葡萄球菌肺炎。 11.典型病例二:男性,68岁。高热3d伴咳嗽、胸痛,多量黄绿色脓性痰,白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右下角肺实变,期间有不规则透亮区,叶间隙下坠,伴少量胸腔积液,最可能的诊断是克雷伯杆菌肺炎。 第3单元咯血 1.咯血以支气管、肺部、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2.咯血量的估计,每日100ml以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3.大量咯血最常见于支气管扩症、空洞型肺结核和慢性肺脓肿。 4.咯鲜红色血痰见于支气管扩症、肺结核、肺脓肿和出血性疾病。 5.铁锈色痰见于肺炎球菌肺炎。 6.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7.因支气管静脉曲破裂所致咯血最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8.咯血伴杵状指(趾)多见于支气管扩症、肺脓肿、支气管肺癌。 9.咯血伴脓痰见于支气管扩症、肺脓肿、空洞型肺结核继发细菌感染。 10.典型病例:一青年男子咯血、低热、乏力、消瘦,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是肺结核。 第4单元发绀 1.毛细血管的还原血红蛋白超过50g/L称为发绀。

传染病重点知识大全

1.传染病学(infectious diseases)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转归以及防治的方法。重点是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了解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熟悉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掌握诊断技术和治疗原则;为今后研究传染病打下基础 2,传染病(infections disease)亦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引起一组具有传染性疾病,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原虫等。 3、.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包括病原体和机体的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4、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从病原体进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也是医学检疫的依据。 5、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 )(发病初期)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临床表现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 6、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apparent manifestation) 疾病发展到极期,高峰期,某一传染病特异的症状和体征都表现出来了,由轻到重,然后逐步缓解。 7、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当机体免疫力增长到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临床上称为恢复期 8、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9、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机体防御受到损伤,体内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隐匿病原微生物而致病。 10、再燃recrudescence 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的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

常见症状及体征(八)-2 (1)

常见症状及体征(八)-2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1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二、A.浮肿以下垂部位明显,晨起较轻 B.浮肿以眼睑、会阴处明显,晨起较重 C.浮肿为全身性,尤以腹水多见 D.浮肿为指凹性 E.浮肿伴皮肤粗糙,无光泽 (总题数:2,分数:1.00) 1.肝源性浮肿 (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2.肾源性浮肿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三、A.心源性水肿 B.肾源性水肿 C.肝源性水肿 D.营养不良性水肿 E.黏液性水肿 (总题数:3,分数:1.50)

3.水肿呈非凹陷性见于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4.水肿伴颈静脉怒张多为 (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5.水肿伴重度蛋白尿常为 (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四、A.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B.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 C.呼吸困难伴休克 D.呼吸困难伴咳嗽、咳脓痰 E.呼吸困难伴昏迷 (总题数:3,分数:1.50) 6.支气管哮喘可出现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7.尿毒症常有 (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8.支气管扩张症并发感染常出现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五、A.捻发音 B.两肺野满布湿哕音C.鼾音 D.哮鸣音 E.局限性湿哕音 (总题数:3,分数:1.50) 9.支气管哮喘可出现 (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10.支气管扩张可出现 (分数:0.50) A. B.

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一、罕见的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木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盛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盛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达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达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锋利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根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如吉泽明步,必需隔离医治; 3、有盛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工夫、地域、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散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发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反的病原体。 三、艾滋病 1、次要表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普通要经2-10年左右可开展成艾滋病,次要有5种表现:(1)体质性疾病:发热、乏力、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2)神经零碎症状:头痛、癫痫、停止性聪慧、下肢瘫痪等;(3)严重的临床免疫综合症:呈现各种时

机性感染:(4)继发肿瘤:(5)并发其它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 2、传达途径:经性接触传达或体液传达(输血、不平安注射等)、母婴传达。 3、预防办法:洁身自爱,不发作不洁性行为;运用一次性注射器,不与别人共用针头(包括针灸);不接触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净化的物品;不与病人共用食具、洗刷器具、剃须刀等。 四、病毒性肝炎 1、品种: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次要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乏力、厌油、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 (2)慢性肝炎:疲惫、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肝区不适等。 3、传达途径: (1)甲肝、戊肝:次要经过肠道传达,即进食被病毒净化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次要经血液传达,可经过输血、不平安注射、血透等途径传达,亦可经由母亲传给重生儿。 4、预防办法: (1)接种甲、乙肝疫苗可无效预防甲、乙肝; (2)养成良好卫生习气,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蜕变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寄存,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意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避免病从口入。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Word版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 —意识内容变化—嗜睡、昏睡、昏迷。—意识觉醒度下降 一、 以觉醒度改变的意识障碍: A 、 嗜睡。 B 、 昏睡。 C 、 昏迷: a 、 浅昏迷。 b 、中昏迷。 c 、 深昏迷——瞳孔散大,生命征明显改变。 大脑和脑干功能丧失——脑死亡。标准: 1、对外界无反应,脊髓反射可存在。 2、脑干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 3、自主呼吸停止。 4、脑电图显示无脑电活动,体感诱发电位示脑干功能丧失。 5、TCD ——无脑血流灌注。 6、经各种抢救无效,时间持续≥12小时。 7、 除外药源性、内分泌性、中毒性、低温的原因。 二、 以意识内容改变的意识障碍: 1、意识模糊:注意力下降、反应淡漠、定向力下降、活动下降、语言受损。 2、 谵妄(急性所致):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下降,伴幻觉,波动性症状。 三、 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1、去皮质综合症: 双侧大脑皮质广泛受损——对外界无反应、眼球仅无意识活动、睡眠周 期存、脑干反射存。 2、无动性缄默症: 脑干上部丘脑网状激活系统障碍——肌张力下降、无锥体束征、睡眠周 期存、外界无反应。 3、植物状态: A 、 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脑干功能保存:反射性睁眼、睡眠周期存、脑干 反射存、外界无反应。 B 、 持续植物状态:脑外伤——植物持续状态(≥12月),其它原因的则 为≥3月。 四、 鉴别诊断: 1、闭锁综合症: 脑桥基底部障碍:双侧锥体束、皮质脑干束障碍——意识清楚、仅能眨 眼、眼球垂直运动示意,不能水平运动。

2、意志缺乏症: 双侧额叶障碍——清醒状态,但无始动性、不语少动、额叶释放反射。 3、木僵: 精神障碍——伴有蜡样屈曲、违拗症、情感性自主神经改变。 五、伴发不同症状和体征意识障碍的病因诊断: 认知障碍 认知:外界信息——加工处理——心理活动——获取知识or应用知识。 认知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理解、推断。 一、记忆障碍: A、瞬时记忆≤2秒。 B、短时记忆≥1分钟。 C、长时记忆。 根据长时记忆分: A、遗忘:a、顺行性。b、逆行性。c、系统成分性。d、选择性。e、暂 时性。 B、记忆减退:指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均减退。 C、记忆错误:a、记忆恍惚——似曾相识。b、错构——在时间顺序上 错构。c、虚构。 D、记忆增强:指对远事记忆异常性增加。 二、失语: 包括:自发说话、听理解、复述、命名、阅读、书写。 根据解剖-临床来分类: (一)、外侧裂周围失语: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a失语: 优势额下回后部——自发性说话障碍为主,仅简单的句式or词,其 他各方面均有障碍。 2、Wernicke失语: 优势颞上回后部——听理解障碍,言语增多,词不达意,其它各方面 均有障碍。 3、传导性失语: 优势缘上回、Wernicke——外侧裂周围弓状束障碍——Wernike区与 Broca区联系障碍——言语流利、大量错词、句式完整、听理解障碍 较轻、其它各方面亦受损、复述障碍最重。 (二)、经皮质性失语综合症: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 优势额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Broca附近or优势额叶侧面——类 似于Broca失语,但较Broca失语轻。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 优势颞顶叶分水岭区障碍——优势Wernike区附近——类似于 Wernike,较Wernike轻。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答案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 答案 发热 1、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B A、流行性出血热 B、脑出血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2、正常成年人在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应为C A、35 ?36 °C B、36 ?37 C

C、36.3?37.2C D、36.6?37.7C E、37.5?38 C 3、发热的患者伴口唇疱疹,不应出现于D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风湿热 E、间日疟 4、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C A、流行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药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阿米巴脓肿 5、一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应属于哪种疾病C A、结核病

B、风湿热 C、疟疾 D、支气管肺炎 E、渗出性胸膜炎疼痛1、老年患者胸骨后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其诊断最可能为C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2、一青年患者,第二肋软骨局部有压痛,胸片无异常,最可能诊断是E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3、腹痛伴里急后重者可见于A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副伤寒 D、肺结核 E、C rohn 病4、根据腹痛部位判断病变部位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上腹痛时病变必然在胃、十二指肠 B、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病变 C、右下腹痛多为回盲部病变 D、脐周痛多为小肠病变 E、左上腹痛应想到胰腺病变 5、通过伴随症状推测腹痛原因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腹痛伴发热常提示炎症存在 B、腹痛伴黄疸必然为胆系感染 C、腹痛伴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结石 D、腹痛伴休克及贫血可能为腹腔脏器破裂 E、腹痛伴腹泻可能为肠道感染 咳嗽,咯痰咯血 1、咳嗽时伴大量脓痰时应除外C A、肺脓肿 B、支气管扩张 C、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内科护理学泌尿系统知识点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肾源性水肿 1.水肿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按发生机制可分为肾炎性水肿和肾病性水肿。肾炎性水肿,主要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相对正常造成球管失衡,导致钠水潴留而产生水肿,主要由肾小球肾炎引起;肾炎性水肿多从颜面部开始,重者可波及全身。肾病性水肿,主要指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内,产生水肿,多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病性水肿一般比较严重,多从下肢部位开始,常为全身性、体位性和凹陷性。 2.护理措施及依据:体液过多 A.休息:严重水肿应卧床休息,下肢明显水肿者卧床休息时可抬高下肢。 B.饮食护理:钠盐,限制钠盐摄入,予以低盐饮食,每天以2-3g为宜;液体,若每天尿量小于500ml或有严重水肿者需限制水的摄入,每天液体入量应不超过前一天24小时尿量加上不明显失水量(约500ml);蛋白质,若无氮质潴留,可给予 0.8-1.0g/(kg*d)的优质蛋白,有氮质血症的水肿病人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一般 给予0.6-0.8g/(kg*d)的优质蛋白,慢性肾衰竭病人需根据GFR来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热量:补充足够热量;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 C.病情观察: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监测尿量变化;定期测量病人体重;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 D.用药护理: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二.尿路刺激征 1.尿路刺激征:指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受炎症或机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2.护理诊断及措施:排尿障碍 A.休息 B.增加水分的摄入 C.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 D.缓解疼痛 E.用药护理 三.肾性高血压:肾脏疾病常伴有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 四.尿异常: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增多);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管型尿。 五.肾区痛:肾区痛系肾盂、输尿管内张力增高或包膜受牵拉所致,表现为肾区胀痛或隐痛、肾区压痛和叩击痛阳性。多见于肾脏或附近组织炎症、肾肿瘤等。 第二节肾小球疾病概述 第三节肾小球肾炎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起病急,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肾脏疾病,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损害。绝大多数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良好。2.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性疾病。3.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儿童,高峰年龄为2-6岁,男性多见。发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的表现。

传染病复习题汇总

传染病复习题 一、鼠疫:甲类;主要表现为危重的中毒症状和出血倾向,发病急剧,恶寒高热头痛,很快进入 极度虚弱状态,据累及的器官不同表现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鼠疫等型,病死率高。 临床表现:主要3种: 1、腺鼠疫:寒热头痛、四肢痛、面红、结膜充血(眼红)、皮肤粘膜出血点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显著红肿热痛硬。 2、肺鼠疫:寒热头痛、胸痛、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气促、发绀、肺部可闻及湿罗音或胸膜摩擦音、常因心衰、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高热寒颤、瞻妄、昏迷、进而感染性休克、DIC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二、传染源:感染了鼠疫杆菌啮齿类动物,如旱癞、长尾黄鼠等和鼠疫病人。 传播方式:2种方式: 1. 鼠一蚤一人传播(跳蚤叮咬病鼠再叮咬人;人剥疫旱癞) 2. 人一人方式(即接触肺鼠疫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 三、霍乱:甲类。主要是剧烈泄吐、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循环衰竭。 四、霍乱临床表现:一般分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反应期。 泻吐期特征:1.无痛性剧烈腹泻,量多稀水样便,少数米泔样或洗肉水样。 2.无恶心喷射性呕吐。3?伴有肠肌痛性痉挛或腹直肌痉挛、多无发热。儿童可有发热,持续数小时至2天。 五、霍乱确诊标准: 1、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流行期疫区内,典型症状、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无他因者为临床诊断。 3、流行期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呈8倍以上增长。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具备2者为临床诊断,具备1、3、4为确诊病例。 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标准: 有流行病学依据,有症状,有肺部X线影像改变,并能排除其他疾病诊断者临床诊断。 确诊标准: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若分泌物SARS-COV RNA阳性,或血清SARS-CoV抗体阳转,或 发病早期与恢复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可作出确定诊断。 七、临床诊断指标:("非典”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曾与病人有过密接触,或属于受染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发病前2w内到过的或居住的地区曾报告有SARS流行(疫区)。(3)职业暴露史。 2、临床症状与体征: (1)起病急,发热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度。 (2)可伴头痛、关节肌肉痛、乏力、干咳、少痰、可有胸闷、气促、呼吸窘迫。 (3)肺部特征不明显。可出现湿罗音或肺实变体征。

常见症状与体征—咯血

一、概念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咯血大多数为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24小时咯血量在10O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为大咯血。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咯血量并不完全一致。鼻腔、口腔、咽部以及消化道出血(呕血)都可能被误诊为咯血,因此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咯血。呕血和咯血的鉴别要点在于,咯血往往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咯出的血多为鲜红色,可以混有痰液或泡沫,常常有喉部发痒的感觉;呕血往往有恶心感,出血外观常常为暗红色或咖啡色,可以混有食物,易凝成块状。大多数咯血来自于支气管循环。咯血的主要机制有:炎症或肿瘤破坏支气管黏膜或病灶处的毛细血管,使得黏膜下的血管破裂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一般咯血量较小,如支气管炎;病变侵蚀小血管引起血管破溃常常出现中等量咯血;病变引起小动脉、小动静脉瘘或曲张的黏膜下静脉破裂,往往表现为大咯血,如支气管扩张或空洞性肺结核;广泛的毛细血管炎症所造成血管破坏和通透性增加,可以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咯血,严重时可以发生大咯血和呼吸衰竭。左心房压力急剧升高可以造成肺毛细血管静水压显著升高,引起严重的肺泡出血,如急性左心衰竭。小量到中等量咯血多可自行终止。体质虚弱的患者在大咯血时容易发生窒息,应保持侧卧位。二、常见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慢性肺脓肿、肺结核、肺栓塞、肺癌、累及肺脏的血管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SLE)、Goodpasture综合征、肺血管畸形、支气管结石、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等。(三)凝血和出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三、临床表现 1.咯血量大咯血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如结核、肺脓肿、真菌感染等)、二尖瓣狭窄,少见的情况有肿癌、肺血管炎、主动脉瘤破至大气道、钩端螺旋体病等。 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于支气管炎、肺部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于左心衰竭。四、伴随症状 1.咯血伴发热常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 2.咯血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肺栓塞; 3.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4.咯血伴血尿或尿量明显减少见于血管炎、SLE、Goodpasture综合征等。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小讲课 主题: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 主讲:季玮 日期:2010年4月9日 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枢系统,在受损时常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见的有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症,瘫痪,步态异常,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 头痛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上部范围的疼痛。头痛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的症状,根据头痛可对病因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及时正确的诊断。常见引起头痛的神经系统疾病有:颅内感染、脑血管病、颅内肿物、颅脑外伤、高血压、副鼻窦炎、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根据病因可将头痛分为: 1.功能性头痛:是指目前科学条件下无法明确病因的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 2.器质性头痛:常见病因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等。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头痛表现: 1.颅内肿瘤性头痛:早期症状较轻、间歇性出现,后渐加剧,多为钝痛,可伴有颅内高压症和神经局灶体征。 2.颅内高压性头痛:颅高压性头痛是指没有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有颅内压力增高,可以出现急性头痛或发作性加剧的全头痛。无限局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脑室系统也正常,预后较为良好。颅高压性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以前(40岁以下)多见,女性比男性发生率明显增高。头痛是良性颅内压增高最主要和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轻度至中度头痛,多呈弥散性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多为钝痛,有时呈搏动性痛,醒时加剧,咳嗽或用力后明显。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复视、眩晕、癫痫发作等均可出现。体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相似,如视乳头水肿、眼肌麻痹、视野改变等等。 3.颅脑外伤性头痛:常呈阵发性发作,兴奋、用力、弯腰时头痛加重,常伴有情绪激动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颅内或颅外瘢痕形成所致的头痛,头痛呈局限性,常有叩痛。触痛及痛觉过敏;肌肉持久收缩而至的头痛表现为外伤一侧显著;偏头痛样头痛视觉症状和眩晕常伴随头痛发生。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二节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泌尿系统常见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表现 掌握肾源性水肿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和依据 1. 肾源性水肿(肾炎性水肿,肾病性水肿) 肾炎性水肿 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汲取功能相对正常造成“球-管失衡”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下降 水钠潴留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 肾炎性水肿 特点 早期晨起眼睑、颜面水肿 重者波及全身 指压凹陷不明显 血压可升高 肾病性水肿

肾病性水肿 特点 较严峻 从下肢开始 全身性、体位性、凹陷性 可无高血压及循环瘀血的表现 护理评估 ·病史

时刻、诱因、缘故 特点、进展情况 伴随症状 治疗、用药情况 24h出入液量 心理状况 ·躯体评估 一般状况:生命体征、精神状况、体重、尿量 水肿:范围、程度、特点 胸腹部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肾功能、血清电解质B超、静脉肾盂造影、肾活组织检查

护理诊断/问题 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致水钠潴留、大量蛋白尿致血浆清蛋白浓度下降有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水肿、营养不良有关 护理措施 1.体液过多 ·休息 严峻水肿者卧床休息 采取合适体位 水肿减轻后,可起床活动 ·饮食 钠盐:少盐(2~3g/d或酱油10~15ml/d) 液体:依照水肿情况及尿量而定

水肿轻、尿量>1000ml/d——不严格限水 严峻水肿、尿量<500ml/d——限水 量出为入:每日液体自入量=前一天尿量+不显性失水量(500ml)蛋白质:优质蛋白 低蛋白血症无氮质潴留— 1g/(Kg.d) 有氮质血症— 0.6~0.8g/(Kg.d) 慢性肾衰—依照GFR调节蛋白质摄入 热量:足够 30Kcal/(Kg.d) 其他:补充各种维生素 GFR与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传染病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A.具有传染性 B.具有流行性 C.具有地区性 D.具有周期性 E.具有季节性 10.病源携带者指:()C

77 眼科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 眼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眼科疾病论坛 在此论述眼的一些较为常见的症状和体征。眼球突出参见第92节,斜视参见第273节,眼球震颤和眼外肌运动参见第178节神经眼科疾病和第82节前庭器的临床评估。 出血 结膜下出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通常在轻微外伤,过劳,喷嚏或咳嗽后出现,偶为自发的。结膜下出血会使病人惊慌,但除少数因伴有血液病外,均无病理意义。结膜下出血表现为结膜下的血液外渗,2周内可自行吸收。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抗生素,血管收缩剂和绷带包扎对加速出血吸收皆无多大价值,使病人消除疑虑就是适当的治疗。 玻璃体积血是血液渗入玻璃体,检眼镜检查时呈黑色反射。玻璃体积血可发生在下列情况中: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裂孔或眼外伤。后五种情况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吸收很慢。视网膜血管引起的局限性出血常可用光凝控制。血管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糖尿病,由眼科医师定期观察实属重要。

视网膜出血在表浅神经纤维层者呈火焰状,如高血压或静脉阻塞中所见;出血在深层者则呈圆形(点状和斑状),见于糖尿病和脓毒性梗塞中。所有视网膜出血都反映全身性血管疾病,故有重要意义。 飘浮物 一眼或两眼前看到飘浮物(斑点)是成年人常有的主诉。当眼不动时,在白色背景下通常最易发现飘浮物在缓慢移动。随着眼的运动,飘浮物在视野中保持相应的位置。这些飘浮物是玻璃体凝胶收缩及其从视网膜表面分离的结果(玻璃体后脱离)。此引起肉眼可见的玻璃体纤维的不透明集合物,能见其在玻璃体内飘浮。因为玻璃体凝胶紧密附着于视神经,故飘浮物通常在此区较显。虽然飘浮物通常无意义,但在少数病人可能表明视网膜有裂孔。飘浮物在高度近视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不为病人所注意。 少量玻璃体积血或玻璃体炎(玻璃体内炎症)亦可出现飘浮物。视网膜脱离的先兆可有一阵"火花"或闪光并可出现飘浮物,只有当视网膜真正和他下面的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分离后才会在视野中产生帷幕状的视觉缺损区。 虽然飘浮物不常伴有严重的疾病,但应在作用短暂的散瞳剂或睫状肌麻痹剂(例如1%环戊通1滴,5~10分钟重复1次;如需充分散大瞳孔,而病人无高血压和未口服β受体阻滞剂者,则滴用2.5%去氧肾上腺素1滴,5~10分钟重复1次)散大瞳孔下仔细检查整个视

18种常见症状的体征

18种常见症状对应的体征 对于患者出现的有关健康问题的反应,究竟哪些资料可以作为一组,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主要的是症状和其相对应的体征应该是该护理诊断的诊断依据。 序号症状相应体征相应的护理诊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 1 发热:自觉发热(1)T>37.2℃ (2)皮肤苍白、无汗;皮肤潮红、 灼热 (3)呼吸深快 (4)体重下降 (5)脱水体征(1)体温过高 (2)体液不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惊厥 (5)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主要依据:体温升高,皮温升高、 心率加快 次要依据:皮肤发红、皮肤温度升 高,呼吸频率加快,心动过速、寒 战、立毛肌收缩、出汗、全身肌肉 酸痛、头痛、食欲不振、疲乏不适、 小儿惊厥 2 疼痛:头痛、胸 痛、腹痛(1)血压升高,呼吸和心率增快, 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大汗、休克 (2)呻吟、哭泣,强迫体位 (1)急性/慢性疼痛 (2)睡眠型态紊乱 (3)焦虑 (4)恐惧 3 水肿脉搏增快,血压升高颈静脉怒张、 肝大;消瘦、体重减轻(1)体液过多 (2)皮肤完整性受损或有皮肤完整 主要依据:(1)水肿、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2)肺淤血、

性受损的危险 (3)活动无耐力 (4)潜在并发症:急性肺水肿胸腔积液;(3)肺动脉压改变、中心静脉压增高 次要依据:(1)液体摄入量大于排出量、短期内体重增加;(2)呼吸困难、气短、端坐呼吸、呼吸音异常(干湿啰音);(3)血压改变,可闻及第三心音;(4)少尿、氮质血症;(5)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降低、电解质紊乱、尿比重改变;(6)精神状态改变、烦躁不安、焦虑 4 脱水:体位性低血压(1)体液不足 (2)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主要依据:经口摄人液体不足、水的摄入与排出呈负平衡、皮肤粘膜干燥、体重下降 次要依据:尿量减少或过多、尿液浓缩、皮肤弹性差、口渴、恶心、畏食 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静脉塌 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 脉搏细弱、收缩压显著下降、谵妄、 烦躁、嗜睡、昏迷 5 皮肤粘膜出血:(1)焦虑

常见症状与体征—发热

一、发生机制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上限。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较高。发热的主要机制为:外致热原(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等)和某些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尿酸结晶等)等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内生性致热原,主要是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这些内生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然后机体出现骨骼肌收缩、寒战,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发热。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活动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但严重发热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因心率快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体温在42℃以上可使一些酶的活力丧失,使大脑皮层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最后导致昏迷,直至死亡。二、常见病因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更为常见。(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 1.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 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以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见)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甲状腺危象)、嗜铬细胞瘤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 6.物理因素:如中暑、放射线病等。7.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三、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以口腔测量为准)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2.发热的诱因、起病缓急、病程、加重或缓解因素急性起病,病程少于两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两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常由感染、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引起,但仍以感染为主要原因;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低热,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低热。 3.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常见的热型包括:(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达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或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骤升,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四、伴随症状与体征 1.伴有寒战病程中只有一次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病程中反复于发热前出现寒战,见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淋巴瘤。 2.伴出血现象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炭疽、鼠疫等。 3.伴明显头痛: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 4.伴有胸痛: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等。也可见于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 5.伴有腹痛: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肝脓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腹膜炎,以及腹部恶性实体肿瘤和恶性淋巴瘤。 6.伴尿痛、尿频、尿急:

常见症状(体征)与诊断练习题及答案

发热 1、先昏迷后发热,常见于B A、流行性出血热 B、脑出血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败血症 2、正常成年人在清晨安静状态下,口腔温度应为C A、35~36℃ B、36~37℃ C、36.3~37.2℃ D、36.6~37.7℃ E、37.5~38℃ 3、发热的患者伴口唇疱疹,不应出现于D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热 C、流行性感冒 D、风湿热 E、间日疟 4、下列不属于感染性发热的是C A、流行性腮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药物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阿米巴脓肿 5、一发热患者,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应属于哪种疾病C A、结核病 B、风湿热 C、疟疾 D、支气管肺炎 E、渗出性胸膜炎 疼痛 1、老年患者胸骨后疼痛,伴向左肩部放射,其诊断最可能为C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 2、一青年患者,第二肋软骨局部有压痛,胸片无异常,最可能诊断是E A、气胸 B、胸膜炎 C、心绞痛 D、肺炎 E、肋软骨炎 3、腹痛伴里急后重者可见于A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副伤寒 D、肺结核 E、Crohn病 4、根据腹痛部位判断病变部位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上腹痛时病变必然在胃、十二指肠 B、右上腹痛多为肝胆病变 C、右下腹痛多为回盲部病变 D、脐周痛多为小肠病变 E、左上腹痛应想到胰腺病变 5、通过伴随症状推测腹痛原因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腹痛伴发热常提示炎症存在 B、腹痛伴黄疸必然为胆系感染 C、腹痛伴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结石 D、腹痛伴休克及贫血可能为腹腔脏器破裂 E、腹痛伴腹泻可能为肠道感染 咳嗽,咯痰咯血 1、咳嗽时伴大量脓痰时应除外C A、肺脓肿 B、支气管扩张 C、急性支气管炎初期 D、支气管胸膜瘘 E、空洞型肺结核并发感染 2、下列病因中常引起无痰干咳的是C A、肺炎 B、支气管炎 C、胸膜炎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体征 一、以大叶分布的肺脏炎性病变,病理改变分为三期,充血期﹑实变期﹑消散期。 Lobar pneumonia is defined as an infection of lung parenchyma with a lobar distribution of consolidation. Its pathological chang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include congestion, consolidation and resolution. 症状Symptoms 青壮年,诱因,起病急 Young adults with motivation, sudden onset. 寒颤﹑高热﹑胸痛﹑咳嗽﹑铁锈色痰 Chills, high fever, chest pain, cough, rusty sputum. 体征signs 急性热病容,呼吸困难,口唇疱疹。 Face of acute ill and fever, dyspnea, herpes labialis 视诊: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触诊:语音振颤增强,气管居中 Palpation: in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trachea in middle position 扣诊:浊音 Percussion: dullness 听诊:管状呼吸音,胸膜摩擦音,湿罗音 Auscultation: bronchial breath sound, pleural friction rub, rales.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认为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 has been defined a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irflow limitation, which is partially reversible and generally progressive. The exact cause of COPD still remains unclear, but mostly is associated with abnormally pulmonary inflammatory response to the harmful gases or particles. 症状:Symptoms 慢性咳嗽,咳痰,白色粘液泡沫痰,合并感染时可为脓性, 冬季加剧. Chronic productive cough, whitish mucoid frothy sputum, yellowish sputum when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aggravation in the winter, 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 short of breath or dyspnea, wheezing, dyspnea with exertion. 体征:signs 1.视诊: 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减弱 Inspection: barrel chest, decrease of respiratory movement 2.触诊:语颤减弱 Palpation: decrease of vocal fremit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