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2.库仑定律》(人教)

【同步练习】《2.库仑定律》(人教)
【同步练习】《2.库仑定律》(人教)

《2.库仑定律》同步练习

1.关于库仑定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

B .库仑定律是实验定律

C .库仑定律只适用与点电荷

D .根据库仑定律,当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则库仑力趋近于无穷大

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荷量之比为1∶7,相距为r ,两者相互接触后再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 ) A .

74

B .

73

C .7

9

D .7

16

3.把一个电荷量为Q 的电荷分成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q )的两部分,而后两者相隔一定的距离,则两者具有最大斥力时,q 与Q 的关系是

( )

A .12Q

q =

B .4

Q q =

C .2

Q

q =

D .无法确定

4.两个半径相等体积不能忽略的金属球相距r ,它们带有等量同种电荷q 时,相互间的库仑力为F 1,若距离不变,它们带有等量异种电荷q 时,库仑力为F 2,则两力大小 (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F 2

D .无法确定

5.真空中两个同种点电荷Q 1和Q 2,相距较近,使它们保持静止状态。今释放Q 2,且Q 2

只在Q 1的库仑力作用下运动,则在Q 2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 .速度不断变大,加速度不断变大

B .速度不断变大,加速度不断变小

C .速度不断变小,加速度不断变大

D .速度不断变小,加速度不断变小

6.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 ,a 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 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 ,开始时a 、b 都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 带电,则

( )

A .a 、b 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 将吸引a ,吸在一起不分开

C .b 立即把a 排斥开

D .b 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 排斥开

7.有一弹簧原长为L ,两端固定绝缘小球,球上带同种电荷,电荷量都是Q ,由于静电斥力使弹簧伸长了△L ,如图2所示。如果两球的电荷量均减为原来的一半。那么弹簧比原长伸长了

( ) A .

Δ4

L

B .小于Δ4

L

C .大于

Δ4

L

D .

Δ2

L

8.如图3所示,带电小球A 、B 的电荷分别为Q A 、Q B ,OA =OB ,都用长L 的丝线悬挂在O 点。静止时A 、B 相距为d 。为使平衡时AB 间距离减为2

d

,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 ( ) A .将小球A 、B 的质量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 B .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倍 C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D .将小球A 、B 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 的质量增加

到原来的2倍

9.最早测出元电荷e 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他测出所有油滴的电荷量q 值都

是e 的整数倍。同时,这位科学家还测出了电子电荷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的 ,它的值为 。

图1

图2

O

A B d 图3

10.真空中固定着A 、B 两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它们间的距离为10 cm ,现将另一个点电荷

C ,放到A 、B 连线上距A 2 cm 处,则C 恰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 、B 两个点电荷电量之比Q A ∶Q B =_______。

11.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 、B 、C ,其中A 球带电荷量为7Q ,B 球带电荷量为-Q ,

C 球不带电。将A 和B 固定起来,然后让C 球反复与A 球和B 球接触,最后移去C 球,则A 和B 间的相互作用力将变为原来的______倍。

12.如图4所示,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电荷

量分别为q 1、q 2,用绝缘细线悬挂后,因静电力使两球分开,两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两球在同一水平线上,若α=β,则对两球质量的要求是:___________,电荷量的要求是:___________。

13.如图5所示,A 、B 两点电荷相距L =2m ,质量为m A =10g ,m B =5g ,它

们从静止开始运动(不计重力),开始时A 的加速度为a ,一段时间后,

B 的加速度值为a ,速率v =3 m/s ,则此时两点电荷相距_______m ,A 的速率为______m/s 。

14.如图6所示,一个挂在丝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 ,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

的小球A 电量为Q ,B 球的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θ=30o,A 和B 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求A 、B 两球之间的距离为多少?

15.在真空中同一条直线上的A 、B 两点固定有电荷量分别为+4Q 和-Q 的点电荷。求: (1)将另一个点电荷C 放在该直线上的哪个位置,可以使它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2)若要求这三个点电荷都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保持静止,那么引入的这个点电荷应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电荷量是多大?

2

图4

图5 图6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C

【点拨】电荷是否能看成点电荷跟电荷的大小、形状无关,A错误;库仑定律是法国物理学家库仑1785年通过实验发现的规律,B正确;只有点电荷的作用力才满足库仑定律,C正确;当两个点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它们的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不能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规律,D错误。

2.【答案】CD

【点拨】接触前两电荷的电荷量为Q和7Q,接触后再分开,如果是两同种电荷则带电量分别为4Q和4Q,如果为两异种电荷,则分开后带电量分别为3Q和3Q,由库仑定律可算出答案C、D正确。

3.【答案】C

【点拨】根据库仑定律有:2

()

q Q q F k r -=,库仑力取决于q 和(Q -q )两者的乘积,因q +(Q -q )=定值,所以有q =(Q -q ),即2

Q

q =时乘积最大,C 正确。

4.【答案】B

【点拨】体积不能忽略的金属球不能看成电荷,金属球带同种电荷时,电荷相互排斥,集中在远端,如图甲所示,电荷之间的距离大于两球心的距离;金属球带异种电荷时,电荷相互吸引,集中在近端,如图乙

所示,电荷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球心的距离,所以F 1<F 2,A 、C 、D 错误,B 正确。 5.【答案】B

【点拨】同种点电荷Q 1和Q 2相互排斥,都受库仑力作用作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它们之间的库仑力越来越小,加速度不断变小,A 、C 、D 错误,B 正确。 6.【答案】D

【点拨】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b 带电后将吸引a ,吸在一起后a 也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又分开,A 、B 、C 错误,D 正确。

7.【答案】C

【点拨】两球电荷量均减半,使其相互作用力减为原来的 4

1

;又因两球间距离减小,使其相互作用力增大一点儿,所以弹簧的伸长量要大于

Δ4

L

,故A 、B 、C 错误,C 正确。 8.【答案】BD

【点拨】B 的受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和矢量合成关系,结合相似三角形有:

B F d

m g L

= 而2A B

Q Q F k d

=,可知3

mg

L

Q kQ d B A ∝,B 、D 正确。 二、填空、实验题:

9.【答案】密立根;比荷;1.76×1011C/Kg

【点拨】测定元电荷和电子比荷的实验叫密立根油滴实验。 10.【答案】1∶16

【点拨】根据库仑定律和电荷C 的受力平衡列方程有:

图乙

k

2

222)

108()102(--??=??c

B C A Q Q k Q Q 解得:Q A ∶Q B =1∶16 11.【答案】

7

4

【点拨】ABC 三球带电量中和后总共为6Q ,再平分,每个小球带电量均为2Q 。 12.【答案】m 1=m 2;与q 1、q 2的具体值无关 【点拨】根据库仑定律公式有F =k

12

2q q r

,不论q 1、q 2的具体值如何,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均相等。根据平衡条件,若α=β,必须有m 1=m 2。

13.【答案】2

2;1.5

【点拨】由于B 的质量是A 的2

1

,当B 的加速度也是a 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此时的库仑力是开始时的2

1

,由库仑定律可知,此时两电荷之间的距离是开始时的2倍,即为2L =2

2m ,把A 、B 看作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的库仑力是系统内力,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动量

守恒,则有0=m A v A +m B v B ,由此得v A =1.5 m/s 。

三、简答题:

14.【答案】

mg

kQq

3 【解析】如图所示,小球B 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由平衡条件有 F 库=mg tan θ

根据库仑定律有

F 库=k ·

2r

q

Q ? ②

由①②解得:

r =

θtan mg kQq

mg

kQq

3 15.【答案】(1)C 在AB 延长线上,在B 点的外侧,且AB =BC ;(2)正电荷,Q C =+4Q 【解析】(1)先判定第三个点电荷所在的区间:因A 的电荷量大于B 的电荷量,从力的大小考虑,C 不可能在A 的外侧平衡;从力的方向考虑,不论C 带何种电荷,C 不可能在A 、B 之间平衡;C 只能在B 点的外侧才能达到平衡。

由2r kQq F =,F 、k 、q 相同时,Q r ∝

所以:r A ∶r B =2∶1

即C 在AB 延长线上B 的外侧,且AB =BC 。

(2)C 处的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平衡了,只要A 、B 两个点电荷中的一个处于平衡,另一个必然也平衡。欲使三个电荷均能在库仑力作用下平衡,C 必须是正电荷。对A 平衡有

22

44c AC AB

Q Q Q Q

k

k r r ??= 解得:Q C =+4Q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6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1.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提示:如实展示) 3.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

人民教育(轴对)同步练习

2010年中考数学复习同步练习(16)(轴对称)姓名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平行四边形(B)正八边形(C)等腰梯形(D)等边三角形2.下图的图形中是常见的安全标记,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3.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4.下面有4个汽车标志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6.下列各图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1个(B)2个(C)3个(D)4个7.下列图案都是由字母“m”经过变形、组合而成的,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一个角为30°,另一个内角为120°的三角形(D)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9.下列各图中,是轴对称的图形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面图形中是轴对称性的平面图形有() (A)2个(B)3个(C)4个(D)5个11.下列交通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12.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是() (A)(B)(C)(D) 1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14.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15.如下图,直线L是一条河,P,Q是两个村庄。欲在L上的某处修建一个水泵站M,向P,Q两地供水,现有如下四种铺设方案,图中实线表示铺设的管道,则所需管道最短的是() 1.选择观察下列平面图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B′C′ C N A B M C N A B M A′ B′ C′ B′ N C M A B A′ C′ B′ A′ C′ N C M A B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 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 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 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 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 序。(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 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 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 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试题 类比归纳专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选择 ——学会选择最优的解法 ◆类型一 解未知数系数含1或-1的方程组 1.(湘潭期末)方程组???x -1=0, x +1=y 的解是( ) 2.(冷水江期末)方程组???x +y =4, 2x -y =2的解是________. 3.解方程组: (1)(甘孜中考)???x -y =2①,x +2y =5②; (2)???2x +y =3①, 3x -5y =11②. 4.下面是老师在嘉嘉的数学作业本上截取的部分内容: 解方程组???2x -y =3①, x +y =-12②. 解:将方程①变形,得y =2x -3③,……第一步 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2x -(2x -3)=3,……第二步 整理,得3=3,……第三步 因为x 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原方程组有无数个解……第四步 问题: (1)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____________.嘉嘉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错在哪一步?请你指出错误的原因,求出正确的解; (2)请用不同于(1)中的方法解这个方程组. ◆类型二 解同一未知数的系数含倍数关系的方程组 5.解方程组: (1)???5x -6y =-1①,3x +2y =5②; (2)???3x -4y =-18①,9x +5y =-3②. ◆类型三 利用整体思想解方程组(或求与未知数相关的代数式的值) 6.(邵阳县一模)已知???2x +3y =5, x +2y =3, 则2016+x +y =________.

7.解方程组:???3x +4y =2①, 4x +3y =5②. 8.若方程组? ??3x +y =1+3a ①, x +3y =1-a ②的解满足x +y =0,求a 的值. ◆类型四 含字母系数的方程组的运用 9.已知???x =2,y =1是二元一次方程组???mx +ny =8, nx -my =1的解,则2m -n 的值为 ( ) A .-2 B .2 C .4 D .-4 10.(邵阳洞口县期中)已知方程组???2x +y =3, kx +2y =4-k 的解x 与y 之和为1, 则k =________. 11.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ax +by =3,bx +ay =7的解是???x =2, y =1, 求a +b 的值. 12.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a -1)x +(a -2)y +5-2a =0,当a 每取一个值时,就有一个方程,而这些方程有一个公共解,试求出这个公共解. 13.已知方程组???2x +y =-2,ax +by =-4和方程组???3x -y =12,bx +ay =-8的解相同,求(5a +b )2 的值. ◆*类型五 解方程组的特殊方法 14.解方程组???5(x +y )-3(x -y )=2, 2(x +y )+4(x -y )=6,若设x +y =A ,x -y =B ,则原方程组可变形 为???5A -3B =2,2A +4B =6,解得???A =1,B =1,再解方程组???x +y =1,x -y =1,得???x =1, y =0. 我们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字母去代替它,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作换元法,请用这种方 法解方程组???x +y 2+x -y 3=6,2(x +y )-3(x -y )=24.

13..1.1轴对称同步练习题

轴对称(一) 知识点: 1、轴对称图形: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我们说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与另一个图形互相重合,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能够重合的 点叫做对称点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线段的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轴对称的性质:对称轴是所有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同步测试题: ⒈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⒉ 在△ABC 中,AB=AC ,BC=5cm ,作AB 的中垂线交另一腰AC 于D ,连结BD ,如果△BCD 的周长是17cm , 则腰长为 ( ) A 、12cm B 、6 cm C 、7 cm D 、5 cm ⒊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 ) ①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 ②等腰三角形至少有1条对称轴,至多有3条对称轴;③关 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④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的两旁.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图,∠C =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连结AD ,若∠CAD =20°,则∠B 等于( ) (A )20° (B )30° (C )35° (D )40° 5.如图,△ABC 中,AB =AC =15,AB 的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D ,连结BD ,若△DBC 的周长为23,则 BC 的长为 ( ) ~ (A )6 (B )7 (C )8 (D )9 6.如图,△ABC 中,BD 是角平分线,DE ∥BC 交AB 于E ,交AC 于D ,若DE =7, AE =5,则AB 等于 ( ) (A )10 (B )12 (C )14 (D )16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7.如图,∠AOB 内一点、P 2分别是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若P 1P 2=5, 则△PMN 的周长是 ( ) (A )3 (B )4 (C )5 (D )6 8.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B =30°,则∠1等于 ( ) (A )30° (B )40° (C )50° (D )60° 9.如图,P 是∠AOB 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PC ⊥OA ,PD ⊥OB ,连结CD ,则CD 与OP 的关系是 ( ) } (A )CD =OP (B )CD ⊥OP (C )CD =2OP (D )OP =2CD ,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10.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A 、梯形 B 、直角三角形 C 、角 D 、平行四边形 11.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A 》 D E B A E B D E D C A B O P P 1 P 2 M N A B D / B O P D C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计算

初一数学单元测试卷(有理数)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2分,共60分) 1.小华在某个路口,规定方向以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他向东走了50m, 则可表示为;如果他向西走了100m,则可表示为;如果他走了-30m,向西走了30M 表示向西走了30M;如果他走了+80m,则表示向东走了80米;如果小华先向西走了 180m,再向东走了200m,则此时他的位置在路口。 2.按要求把下列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2.3、-0.5、-100、-8、88、4.01、 分数;负整数;正分数;有理 数 12.3、-0.5、-100、-8、88、4.01、 。 3.-2.1的相反数是2.1 ,0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 4.|+2.4|= ,|-4.5|= ,|0|= ,-|-3|= 。 5.用“>”或“<”填空: -5 0,-9 -8,- - ,|-2.6| 0,|- | |- |。 6.(-31)+31= ,(-23)+(+34)= ,(-5)-4=-9 ,(-2)-(-3)= 。 7.最大的负整数是,比4小的正整数有。

8.的绝对值是5,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9.在数轴上表示的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2,则a+|-a|= 。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2.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3.在一个有理数前面添上负号,就可以得到一个负数。()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其中每一个加数。() 5.如果两数的差是正数,那么这两数都是正数。() 二.计算 1、(-二分之一)+(-五分之二)+(二分之三)+(五分之十八)+(五分之三十九) (-32)+68+(-29)+(-68)= (-21)+251+21+(-151)= 12+35+(-23)+0= (-6)+8+(-4)+12 = 27+(-26)+33+(-27)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配方法(AB 卷) A 卷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面各等式成立: (1)x 2+3x+_______=(x+________)2; (2)_______-3x+14 =(3x_______)2; (3)4x 2+_____+9=(2x________)2; (4)x 2-px+_______=(x-_______)2; (5)x 2+b a x+_______=(x+_______)2. 2.用配方法使下面等式成立: (1)x 2-2x-3=(x-______)2-_______; (2)x 2++=(x+_______)2+________; (3)3x 2+2x-2=3(x+______)2+________; (4)23x 2+13x-2=23 (x+________)2+_______. 二、选择题 3.方程x 2-6x-5=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x-6)2=41 B.(x-3)2=4; C.(x-3)2=14 D.(x-6)2=36 4.方程3x 2x-6=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 217618x ?+=- ??; B. 2 37618x ??+= ? ??? ; C. 235618x ?+= ??; D. 23766x ?+= ?? B 卷 二、解答题: 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3=0; (2)x 2+3x-2=0;

(3)x 2-23x+118 =0; (4)x 2+-4=0. 6.用配方法求证: (1)8x 2-12x+5的值恒大于零; (2)2y-2y 2-1的值恒小于零. 7.在高尔夫球比赛中,某运动员打出的球在空中飞行高度h(m) 与打出后飞行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是h=7t-t 2. (1)经过多少秒钟,球飞出的高度为10m; (2)经过多少秒钟,球又落到地面. 8.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2+b 2+c 2=32 ,试判断△ABC 的形状. A 卷答案 1.(1) 93,42 (2)9x 2, 12- (3)12x,+3 (4) 2,42p p (5) 22,42b b a a 2.(1)1,4 (2), (3) 17,33- (4) 149,424 - B 卷答案: 5.(1) 1222x x =-=- (2) 32 x -= (3) 26x ±= (4) x = 6.(1)原式=2318042x ??-+> ?? ? (2)原式= 2112022y ??---< ?? ? 7.(1)2秒或5秒 (2)7秒 8.∵∴(a+b+c)2=92 即a 2+b 2+c 2+2(ab+bc+ac)=92 ,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及答案

E D C A B M N F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同步练习题 【基础达标】 1.选择题: ⑴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B.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C.全等三角形一定能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D.角是关于它的平分线对称的图形 ⑵下列图形中,是. 轴对称图形的为 ( ) ⑶下图所示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且有两条对称轴的是( ) 2.填空题: ⑴观察右上图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为________,它有_____条对称轴. ⑵如右下图,△ABC 与△AED 关于直线l 对称,若AB=2cm ,∠C=95°,则AE= ,∠D= 度. ⑶坐标平面内,点A 和B 关于x 轴对称,若点A 到x 轴的距离是3cm ,则点B 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___. 3.下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试着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如图,△ABC 与△ADE 关于直线MN 对称.BC 与DE 的交点F 在直线MN 上. ⑴指出两个三角形中的对称点; ⑵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⑶图中还有对称的三角形吗? 5.如图,把一张纸片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图⑶所示的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你所得的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D C A B E D C A B E D C A B 【能力巩固】 6.如图是由三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图中补画一个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同步训练2◇ 【基础达标】 1.选择题: ⑴在锐角△ABC 内一点P 满足PA=PB=PC ,则点P 是△ABC( )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⑵△ABC 中,AC >BC ,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交于点D ,已知AC=5,BC=4,则△BCD 的周长是( ) A.9 B.8 C.7 D.6 ⑶平面内到不在同一条直线的三个点A 、B 、C 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填空题: ⑴如右图,△ABC 中,AB=AC=14cm ,D 是AB 的中点,DE ⊥AB 于D 交AC 于E ,△EBC 的周长是24cm ,则BC=_________. ⑵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 、B A ''关于直线l 对称,AB 和B A ''所在直线交于点P ,下面结论:①AB=B A '';②点P 在直线l 上;③若点A 、A '是对称点,则l 垂直平分线段A A ';④若点B 、B '是对称点,则PB=B P ',其中正确的有 (只填序号). 3.△ABC 中,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求证: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4.如图,直线AD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求证:∠ABD=∠ACD. 5.如图,△ABC 中∠ACB=90°,AD 平分∠BAC ,DE ⊥AB 于E ,求证:直线AD 是CE 的垂 直平分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本框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课运用探究式教学,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 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 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三)建设生态文明 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

A卷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面各等式成立: (1)x2+3x+_______=(x+________)2; (2)_______-3x+1 4 =(3x_______)2; (3)4x2+_____+9=(2x________)2; (4)x2-px+_______=(x-_______)2; (5)x2+b a x+_______=(x+_______)2. 2.用配方法使下面等式成立: (1)x2-2x-3=(x-______)2-_______; (2)x2++=(x+_______)2+________; (3)3x2+2x-2=3(x+______)2+________; (4)2 3 x2+ 1 3 x-2= 2 3 (x+________)2+_______. 二、选择题 3.方程x2-6x-5=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x-6)2=41 B.(x-3)2=4; C.(x-3)2=14 D.(x-6)2=36

4.方程3x 2x-6=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 21718x ?=- ??; B. 2 3718x ?+= ? ?; C. 23518x ?= ??; D. 2376x ?= ?? B 卷 二、解答题: 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3=0; (2)x 2+3x-2=0; (3)x 2-23x+118 =0; (4)x 2+-4=0. 6.用配方法求证: (1)8x 2-12x+5的值恒大于零; (2)2y-2y 2-1的值恒小于零. 7.在高尔夫球比赛中,某运动员打出的球在空中飞行高度h(m) 与打出后飞行的时间t(s) 之间的关系是h=7t-t 2. (1)经过多少秒钟,球飞出的高度为10m; (2)经过多少秒钟,球又落到地面. 8.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2+b 2+c 2=32 ,试判断△ABC 的形状. A 卷答案

1.3有理数的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初一数学

新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8与-12的和取___号,+4与-3的和取___号。 2、小华记录了一天的温度是:早晨的气温是-5℃,中午又上升了10℃,半夜又下降了8℃,则半夜的温度是____℃。 3、3与-2的和的倒数是____,-1与-7差的绝对值是____。 4、小明存折中原有450元,取出260元,又存入150元,现在存折中还有____元。 5、-0.25比-0.52大____,比-5 21小2的数是____。 6、若b a ,b a -<>则0,0一定是____(填“正数”或“负数”) 7、已知2 1,43,32-=-==c b a ,则式子=--+-)()(c b a _____。 8、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7()3()2()8()5(++---++-+=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已知胜利企业第一季度盈利26000元,第二季度亏本3000元,该企业上半年盈利(或亏本)可用算式表示为( ) A 、)3000()26000(+++ B 、)3000()26000(++- C 、)3000()26000(-+- D 、)3000()26000(-++ 2、下面是小华做的数学作业,其中算式中正确的是( ) ①74)74 (0=+-;②417)417(0=--;③510)51(-=-+;④5 10)51(-=+-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小明今年在银行中办理了7笔储蓄业务:取出9.5元,存进5元,取出8元,存进12无,存进25元,取出1.25元,取出2元,这时银行现款增加了( ) A 、12.25元 B 、-12.25元 C 、12元 D 、-12元 4、-2与414的和的相反数加上6 51-等于( ) A 、-1218 B 、1214- C 、125 D 、1254 5、一个数加上-12得-5,那么这个数为( ) A 、17 B 、7 C 、-17 D 、-7 6、甲、乙、丙三地的海拔高度分别为20米,-15米和-10米,那么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 ) A 、10米 B 、15米 C 、35米 D 、5米 7、计算:2 1)7()9()3()5(+ ---++--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 A 、2110- B 、219- C 、218 D 、2123-

第1章整式的乘除计算 题型解读17 用配方法解题题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有答案

《整式的乘除》计算题型解读17 用配方法解题题型 【知识梳理】 1.题型特点:出现类似完全平方式展开式的代数式; 2.解题方法: 配方法指的是将一个代数式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如拆分、分组或等式性质的方法)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方法。初一代数中涉及到“配方法”,多拆分常数项,或运用等式性质进行恒等变形,让拆分出来的项与多项式中的某两项组成完全平方式,且多半会结合平方的非负性进行解题。. 【典型例题】 例1. 在多项式x 2+9中添加一个单项式,使其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______ 解析:①x 2若为平方项,则加上的项是:±2x ×3=±6x ; ②若x 2为乘积二倍项,则加上的项是:(x 26 )2=x4/36, ③若加上后是单项式的平方,则加上的项是:-x 2或-9. 例2.计算:1.23452+0.76552+2.469×0.7655 解析:原式=1.23452+2×1.2345×0.7655+0.76552 =(1.2345+0.7655)2 =4 例3.若a ,b 为有理数,且2a 2?2ab +b 2+4a +4=0,则a 2b +ab 2 =__________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 (a ?b)2+(a +2)2=0,

∴a=b=?2, ∴原式=-6 例4.已知x2+y2+2x?8y+17=0,求x2017+xy的值。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 (x+1)2+(y?4)2=0 , ∴ x=?1,y=4,, ∴原式=1-4=-3 例5.已知a2+b2?2a+4b+5=0,则a+b=____________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a?1)2+(b+2)2=0 , ∴ a=1,b=?2, ∴原式=-1 例6.不论x取何数,代数式x2?6x+10的值均为() A.正数 B.零 C.负数 D.非负数 解析:原式=x2-6x+9+1=(x-3)2+1≥1,故选A 例7.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 A ) A.总不小于2 B.总不小于7 C.可为任何实数 D.可能为负数 解析:原式=(x2+2x+1)+(y2-4y+4)+2=(x+1)2+(y-2)2+2≥2,故选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 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测试题 一、选择题 1.计算(-3)+5的结果等于() A.2 B.-2 C.8 D.-8 2.比-2小1的数是() A.-1 B.-3 C.1 D.3 3.计算(-20)+17的结果是() A.-3 B.3 C.-2017 D.2017 4.比-1小2015的数是() A.-2014 B.2016 C.-2016 D.2014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 ①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零; ②两个有理数的和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加数; ③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④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时,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算式中:①2-(-2)=0;②(-3)-(+3)=0;③(-3)-|-3|=0;④0-(-1)=1.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算式-3-5不能读作() A.-3与-5的差 B.-3与5的差 C.3的相反数与5的差 D.-3减去5 8.一个数减去2等于-3,则这个数是() A.-5 B.-1 C.1 D.5 9.如图是一个三角形的算法图,每个方框里有一个数,这 个数等于它所在边的两个圆圈里的数的和,则图中①②③ 三个圆圈里的数依次是() A.19,7,14 B.11,20,19 C.14,7,19 D.7, 14,19 10.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潘图是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4个数,把其中每3个相加,其和分别是22,24,27,20,

则这个四个数是() A.3,8,9,10 B.10,7,3,12 C.9,7,4,11 D.9,6,5,11 11.与-3的差为0的数是() A.3 B.-3 C.- D. 二、填空题 12.计算:-1+8= ______ . 13.计算1+4+9+16+25+…的前29项的和是 ______ . 14.大于-3.5且不大于4的整数的和是 ______ . 15.计算:-9+6= ______ . 16.比1小2的数是 ______ . 17.计算7+(-2)的结果为 ______ . 三、解答题 18.计算题 (1)5.6+4.4+(-8.1) (2)(-7)+(-4)+(+9)+(-5) (3)+(-)+ (4)5 (5)(-9)+15 (6)(-18)+(+53)+(-53.6)+(+18)+(-100)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1)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我们生活的家园,那是因为地球滋养着人类,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你们知道每年的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地球日,(出示地球日图片)这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那么我们该怎样爱护和保护我们的家园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探讨学习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共筑和谐家园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举办“世界环境日”活动,今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今年“世界环境日”宣传片中的一段视频, 提出思考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使得灾害频发,资源日益匮乏,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这段视频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学生:(不能再过度开发资源:不要再污染破坏环境:要保护地球等等)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是的,过度向自然索取,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这警示我们:必须要爱护地球,尊重自然规律,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继续思考:那么,你觉得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请同学们看第81页下段做出回答。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通过大屏幕用图示将下列观点进行总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应该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通过上述观点理解提升思想认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要共筑和谐家园(黑体字板书) 活动二:共筑文明家园 面对地球现在出现的种种生态危机,我们非常担忧,尤其近几年严重的雾霾天气更使我们忧心忡忡,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现状呢? 其实早在50年代作为工业发展比较发达的英国,就已经饱尝了肆意破坏生态环境所遭受到的惩罚。 第一步:请同学们迅速阅读P82页“探究与分享”资料。了解一下英国当时经历了一场什么灾难?这场灾难是怎么造成的?又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看完后,师提出:曾被视为人类进步、繁荣的滚滚浓烟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伦敦“杀人雾霾事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当我们看到那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时,心情仍然非常沉重。 提出问题:英国治理这场雾霾整整用了30年时间,那么从英国经受灾难到治理空气污染成功的艰难历程启示我们,面对现在地球出现的种种生态危机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呢?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后总结:我们应该告别野蛮肆意索取,开启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之路。得出观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板书:共筑文明家园)那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呢?(大屏幕出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面对环境资源的恶劣形势,我们人类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展示巴黎协定图片) 引出“人类已经关注环境问题,是时代的选择”;继而发问“我们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又有哪些举措呢?”(展示图片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环境治理的决策)。 我国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 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八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复习 专题3 轴对称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

期末复习·专题3 轴对称 专题3轴对称 1.[xx·济宁二模]如图19,有四个交通标志图,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图19 A.0个B.1个C.2个D.3个 2.[xx·双柏模拟]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40°,则它的顶角是( ) A.100° B.40° C.40°或100° D.60° 3.如图20,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若AD∥BC,有下列结论:①AB∥CD; ②AB=AD;③BO=CO;④BD平分∠ABC.其中正确的有_ __(填序号). 图20 4.[xx·潜江月考]如图21,在△ABC中,∠ACB=90°,∠A=30°,CD⊥AB,AB =8,则BC=__ __,∠BCD=__ __,BD=__ __. 图21 5.如图22,∠ACB=90°,AC=AD,D E⊥AB,求证:△CDE是等腰三角形.

图22 6.如图23,△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 图23 (1)求证:∠C=∠CDE. (2)若∠A=60°,试判断△D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7.[xx·滕州期末]如图24,在△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交AC 于点E,且AC=15 cm,△BCE的周长等于25 cm.

图24 (1)求BC的长; (2)若∠A=36°,并且AB=AC,求证:BC=BE. 8.[xx春·潮州校级期中]如图25,△ABC中,AB=AC,∠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EF∥BC分别交AB,AC于E,F. 图25 求证:EF=BE+CF.

9.[xx春·威海期末]在△ABC中,AB=AC,∠BAC=120°,AD⊥BC,垂足为G,且AD=AB,∠EDF=60°,其两边分别交边AB,AC于点E,F. (1)连接BD,求证:△ABD是等边三角形; (2)求证:BE=AF. 图26 参考答案 【题型归类】 1.A 2.(1)(-4,-2) (4,2) (2)略(3)略 3.B 4.(1)∠BDC=60°(2)AC=9 5.略 6.C 7.∠CDE=20°8.5 9.(1)略(2)∠BAD的度数是60°或30°.

轴对称全章各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轴对称 扎实基础 1.下列四个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所示,下列图形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3.下列图形中,△A'B'C'与△ABC关于直线MN成轴对称的是( ) 4.把26个英文字母按规律分成4组,现在还有4个字母D,M,Q,X,请你按原规律补上,其顺序依次为 (1)N,S,Z,F,R,P,J,L,G,( ) ; (2)H,I,O,( ) ; (3)B,C,K,E,( ); (4)V,A,T,Y,W,U,( ) . 5.如图1一种滑翔伞的形状是左右成轴对称的四边形ABCD,其中∠BAD=150°,∠B=40°,则∠ACD=. 6.如图2所示,△ABC与△AED关于直线1对称,若AB=2cm,∠C=95°,则AE=,∠D=. 7.如图3所示,(1)∵点A与点B关于直线l对称,∴1是线段AB的,(2)∵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 AB. 综合提升 1.下面所给的交通标志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0cm2 B 8cm2 C 6cm2 D 4cm2 3.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这条直线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这种图形变换大量存在(如图5).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6)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4.如图7所示,△ABC与△A'B'C'关于直线1对称,则∠B的度数为. 5.如图8,某英语单词由四个字母组成,且四个字母都关于直线1对称,则这个英语单词为. 6.如图9所示,在2×2的方格纸中有一个以格点为顶点的△ABC,则与△ABC成轴对称且以格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个.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初一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练习题及答案_题型归纳 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 1.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以及减法与加法的转换关系; 2. 会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知识要点: 1.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1)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后,有理数的加法所表示的意义仍然是这种运算. (2)两个有理数相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两个正数相加;②两个负数相加;③异号两数相加;④正数或负数或零与零相加.(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①有理数的加法和小学学过的加法有很大的区别,小学学习的加法都是非负数,不考虑符号,而有理数的加法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②有理数的加法在进行运算时,首先要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零?接下来确定用法则中的哪一条;③法则中,都是先强调符号,后计算绝对值,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一定要“先算符号”,“再算绝对值”.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加起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 3. 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1)有理数的减法的意义与小学学过的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对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然后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减法法则;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难点:①异号两个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②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为“+”;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