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809工程热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东理工大学809工程热力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0年“工程热力学”(科目代码809 )考试大纲《工程热力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一、考核要求:

《工程热力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热力学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和掌握,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热力过程和

热力循环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基本分

析方法。要求考生既要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基本分析方法

和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又应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解决能量转换,提高能量利用率。二、考核内容: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系统的能(含)内能,焓,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

能量方程一般表达式。 2. 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理想气体内能、焓变化的计算,理想气体的比热,理想气体的熵和熵变化的计算。理想气体混和物的计算。热力过程的分析方法和步骤,四

个基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式,作功量和热量的计算与分析。3. 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不可逆过程中熵变的分析,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火用、热量火用,孤立系统熵增

与作功能力的损失计算。 4. 气体和蒸汽的流动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喷管的计算。 5.蒸汽动力循环装置简单蒸汽动力

装置循环。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复试《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951工程经济学 适用专业: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39 项目管理 081400 土木工程 120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参考书:刘晓君,工程经济学(第二版),中国建工出版社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第一章绪论约5% 第二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约10% 第三章投资、成本、收入与利润约5%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约20% 第五章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约10% 第六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约7% 第七章工程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约5% 第八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约8% 第九章设备更新分析约 15% 第十章、价值工程约 15%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选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 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计算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五、考试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进行工程技术方案选优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六、各章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了解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步骤,熟悉技术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掌握技术方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可比条件才有可比性。 第二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 要求:掌握构成现金流量的基本经济要素和现金流量图绘制方法;掌握单利、复利的计算方法;掌握终值、现值、等值、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的概念、计算,等值的计算与应用。 第三章投资、成本、收入与利润 要求:了解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构成及其计算,掌握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方法 要求:掌握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理解各评价指标的经济含义及评判准则,掌握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和计算,熟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的概念和计算;掌握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净现值率(NPVR)、净年值(NA V)、费用现值(PC)、费用年值(AC)的概念和计算;掌握互斥方案的选优方法,独立项目的经济比较与选优方法。 第五章工程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要求:了解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步骤,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及概率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 要求:了解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报表的编制及财务评价。

热力学实验.

工程热力学实验 一、热力设备认识 (时间:第7周周二3、4节;地点:工科D50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用途; 2. 认识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热功转换的一般规律以及热力设备与典型热力循环的联系。 二、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工程热力学主要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的一门科学,这就必然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热力设备(或称热动力装置),如内燃机、制冷机、藩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等。了解这些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对正确理解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十分必要。工程热力学中涉及的各循环都是通过热力设备来实现的,如活塞式内燃机有三种理想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蒸汽动力装置有朗肯循环;燃气轮机有定压加热循环和回热循环;制冷设备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等。卡诺循环则是由两个定温和两个绝热过程所组成的可逆循,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它指出了各种热力设备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向。因此,对这些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一些抽象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掌握一些重要问题(如可逆和不可逆)的实质,有助于学好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 三、各种热力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1.内燃机 内燃机包括柴油机和汽油机等,是-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动力机械。以二冲程柴油机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内燃机结构图 内燃机的工质为燃料燃烧所生成的高温燃气。根据燃料开始燃烧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点燃式和压燃式,点燃式是在气缸内的可燃气体压缩到一定压力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压燃式是气缸内的空气经压缩其温度升高到燃料自燃温度后,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会自发地燃烧。压燃式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几个阶段。吸气开始时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把空气吸入气缸。活塞到达下死点时进气门关闭而吸气过程结束。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缸内空气,空气温度与压力不断升高,直到活塞到达上死点时,压缩过程结束。这时气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燃料自燃温度,向气缸内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发生燃烧。燃烧过程进行的很快,接着是高温燃气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作出机械功。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门打开,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排气门排至大气,活塞又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剩余气体推出气缸,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排气过程结束,完成一个循环。当活塞再一次由上死点向下运动时重新开始一个循环。这样通过气缸实现了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热能又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与柴油机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汽油机的汽油预先在化油器内蒸发汽化并和空气混合后一起吸入气缸,压缩过程结束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其它过程与柴油机完全相同。 内燃机是主要用在工程机械、船舶和航空等领域,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用内燃机发电。 汽油机的总体构造分为基本机构和辅助系统,如图2所示。 基本机构包括: 曲柄连杆机构:气缸盖、气缸体、曲轴箱、活塞、连杆和曲轴,其功用是将燃料的热能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南航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经管院考研必备

工程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现金流量及其构成 1.投资:指投资主体为了实现盈利或避免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投放资金的活动。换句话说,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或工程,以获取期望的报酬。 2.建设投资:亦称固定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 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生产过程中为多个生产周期服务,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 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在建造或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全部费用构成了固定资产投资。5.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 6.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的获取费用。 7.递延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 8.预备费用:是用于投资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而造成的投资额的增加。 9.固定资产原值: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购置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 10.无形资产原值:获取无形资产的实际支出。 11.建设期利息:是指筹措债务资金时在建设期内发生并按规定允许在投产后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利息,即资本化利息。 12.流动资金:是指运营期内长期占用并周转使用的营运资金,不包含运营中需要的临时性营运资金。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 13.项目资本金:是投资者缴付的出资额,是企业用于项目投资的新增资本金、资本公积金、提取的折旧费与摊销费以及未分配的税后利润等。 14.项目债务资金:是指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及发行的债券的所得等。 15.总成本费用:是指在运营期内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总成本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 总成本费用=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修理费+其他费用 16.固定成本:一般包括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工资和福利费和其他费用等,通常把运营期发生的全部利息也记作固定成本。 17.可变成本: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和计件工资等。 18.经营成本:是工程经济分析中特有的术语,是工程项目在运营期的经常性实际支出。 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工资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 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摊销费-财务费用 19.营业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阶段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20.税金:是国家依据法律对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财政资金。 21.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其特点是在折旧年限内,计提的年折旧额先多后少,是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尽早得到补偿的折旧计算法法。 22. 平均年限法:又称平均折旧法或直线折旧法,即根据固定资产原值、折旧年限和估计的净残值率计算折旧,时使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折旧方法。 第三章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 1. 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时间发生的等额资金在价值上的差别,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1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第四版)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 §1-1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及P-V-T 关系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 1.巩固工质热力学状态及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掌握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熟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活塞式压力计、恒温水浴等),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今后研究新工质的状态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任务: 1.测定CO 2的t v p --关系,在v p -坐标中绘出几种等温曲线,与标准实验曲线及克拉贝龙方程和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观察临界状态,测定CO 2的临界参数(c c c t v p 、、),将实验所得的c v 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作一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3.测定CO 2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或密度)及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4.观察凝结和汽化过程及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1.实际气体在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理想气体,并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RT pV = (1) 式中 p ―绝对压力(Pa ) V ―容积(m 3) T ―绝对温度(K) m ―气体质量(kg) R ―气体常数, 2CO R =8.314/44=0.1889(kJ/kg ·K) 实际气体中分子力和分子体积,在不同温度压力范围内,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相反作用按规定是不同的,因而,实际气体与不考虑分子力、分子的体积的理想气体有一定偏差。1873年范得瓦尔针对偏差原因提出了范得瓦尔方程式: (2) 或 0)(2 3=+++-b av v RT bp pv (3) 式中 a ―比例常数, c c p RT a ) (272 =; 2 /v a ―分子力的修正项; RT b v v a p =-+))((2

工程热力学A考研大纲

工程热力学考研大纲 一、参考书目: 工程热力学A《工程热力学》童钧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二、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的宏观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基本概念,针对实际问题的特点选取热力系统,列出简化条件,并进行功和热量的计算; 2.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的实质,对闭口系和开口系统进行热力过程的分析和计算,并能用状态坐标图表示过程及能量转换的特点; 3.掌握运用理想气体、水蒸气、湿空气等常用工质的热力性质图表及公式进行热力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4.掌握提高能量利用率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把实际热工设备的工作过程简化成理想热力循环或热力过程,应用第一、第二定律对循环或过程进行分析和计算。 三、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状态及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特性,参数坐标图,热力过程及准静态过程,热力循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闭口系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焓,技术功,能量方程应用 第三章理想气体及其混合物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气体常数,理想气体的比热,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的计算,混合气体的概念,分压力和分容积,混合气体成分 表示方法及其核算,混合气体的比热、内能、焓和熵的计算 第四章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四个典型热力过程,多变过程及多变指数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过程的方向性,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熵的导出,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熵方程,熵流与熵产,作功能力损失 第六章实际气体的性质实际气体的性质,范德瓦尔方程,对应态原理,通用压缩因子图 第七章蒸汽的性质蒸汽的性质,蒸汽图表及其应用, 第八章气体和蒸气流动稳定流动基本方程,流速和流量,临界压力比,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喷管的计算,摩阻对流动的影响,绝热滞止,绝热节流,第九章气体的压缩气体的理想压缩功,压缩机的效率,活塞式压缩机余隙容积的影响,多级压缩和中间冷却 第十章动力循环分析分析循环的热效率法,分析循环中不可逆损失的熵方法第十一章蒸汽动力循环朗肯循环,蒸汽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再热循环,回热循环, 第十二章气体动力循环活塞式内燃机循环,燃气轮机装置循环,提高循环热效率的各种途径, 第十三章制冷循环空气压缩制冷,蒸汽压缩制冷,提高制冷系数的各种途径,第十四章湿空气湿空气的概念,湿空气的热力过程,焓湿图,湿空气的应用,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 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T=273+t。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注:课本中如无特殊说明,则所说压力即为绝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内能、焓、熵等。在热力过程中,广延性参数的变化起着类似力学中位移的作用,称为广义位移。 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 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膨胀功:由于系统容积发生变化(增大或缩小)而通过界面向外界传递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也称容积功。 热量:通过热力系边界所传递的除功之外的能量。 热力循环: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常用公式 温度:t T +=273 压 力 : 1.f F p = 式中 F —整个容器壁受到的力,单位为牛(N ); f —容器壁的总面积(m 2)。 2.g p B p += (P >B )

工程热力学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压力表和调压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456 7 1. 开关 2. 可视玻璃 3. 保温棉(硅酸铝) 4. 真空压力表(-0.1~1.5MPa) 5. 测温管 6. 电压指示 7. 温度指示8. 蒸汽发生器9. 电加热器10. 水蒸汽11.蒸馏水12. 调压器 图1 实验系统图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蒸汽的过程称为汽化过程。汽化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程。到一定程度时,虽然汽化和凝结都在进行,但汽化的分子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蒸汽分子动能和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压力也确定不变,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一一对应。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调压器指针调至零位,接通电源。 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30-50V保温(保温电压需要随蒸汽压力升高而升高),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4、重复步骤3,在0~4MP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5、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至零位,断开电源。 6、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四、数据记录 五、实验总结 1. 绘制P-t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绘在坐标纸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中南大学950工程经济学大纲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950《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 工程经济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工程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和工程经济决策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工程经济学基本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II.考查目标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考试涵盖基本概念、资金时间价值、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折旧与企业所得税、工程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的财务分析与评价、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价值工程。要求考生:(1)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复利、折旧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及其应用。 (3)熟练进行资金筹措方案的分析与计算。 (4)熟练掌握工程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5)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收益估算、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公共项目经济分析的特点。 (6)掌握不确定性与风险分析的方法。 (7)熟练掌握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 (8)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经济分析、经济评价问题的初步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 考试内容范围: 基本概念 要求考生理解热力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及其数学特征; 要求考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准静态过程及可逆过程的概念; 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利用系统的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可逆过程功和热量进行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能量方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并对非稳定流动能量方程有初步认识; 要求考生理解系统储存能量、热力学能、焓的概念; 要求考生掌握容积变化功、流动功、技术功和轴功的概念; 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能量转换过程进行分析、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 要求考生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要求考生掌握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要求考生掌握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能够判别热力过程进行的方向及掌握能量耗散的计算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可用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理想气体的性质及热力过程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要求考生理解理想气体比热容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利用定值比热容计算过程中热量、热力学能、焓和熵变化;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四种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能够将热力过程表示在p-v图和T-s图上,并判断过程的性质。 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实际气体的性质 要求考生了解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及范德瓦尔方程(包括各项物理意义); 要求考生掌握对比态原理,能够计算对比参数并能利用通用压缩因子图进行实际气体的计算。 水蒸气的性质及热力过程 要求考生了解蒸气的各种术语及其意义; 要求考生了解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图上的一点、两线、三区、五态;了解水蒸气图表的结构并会应用; 要求考生掌握水蒸气热力过程的热量和功量的计算。 气体和蒸气的流动 要求考生理解一元定熵稳定流动基本方程组;

复试科目 《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约20% 2.简答题约20% 3.分析论述题约20% 4.计算题约40% 二、其他 请自带计算器、直尺等考试工具。 三、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工程经济学绪论 考试内容 1.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2. 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及现金流等基本概念; 3. 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及其要点。 考试要求 1. 了解微观经济学对投资收益率的基本论述、工程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假设的修正。 2. 掌握投资的基本概念,了解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概念,清楚投资收益的来源;掌握收入、经营成本等概念,清楚经营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异同,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掌握现金流的基本概念。 3. 掌握现金流量图的绘制要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现金流量图。(二)投资项目财务数据的估算 考试内容 1. 普通工业项目的投资构成、收入来源及对应的成本; 2. 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估算方法、流动资金的各种估算方法; 3. 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估算方法,现金流的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1. 了解普通工业项目的投资构成、工业项目投产后带来的收入取得及可能发生的成本。 2. 掌握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项类比法、生产能力法、详细估算法;掌握流动资产的构成及相应的详细估算方法,了解流动资产的扩大指标法。

3. 会测算工业项目的销售收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清楚财务上的利润与现金流的差异,能根据测算出来的财务数据计算现金流。 (三)资金的时间价值 考试内容 1. 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度量,资金利息的计息周期,名义利率及实际利率; 2. 模仿与资金报酬的平均化,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具体项目基准投资收益率的构成; 3. 资金时间价值等值公式的推导。 考试要求 1. 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了解资金时间价值计息周期的不同对实际利率的影响,了解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相互关系。 2. 了解企业间的相互模仿导致资金报酬平均化的成因,清楚给定项目基准收益率的构成。 3. 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等值公式的推导方法。 (四)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考试内容 1. 投资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2. 投资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净年值等,各个指标间的关系; 3. 追加投资的概念及其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 1. 掌握各个评价指标的概念及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评价指标的选取。 3. 掌握采用各个评价指标取舍项目时的基本标准。 4. 掌握追加投资这种技术方法,会采用追加投资的方法评价、选择投资项目。 (五)投资方案的选择 考试内容 1. 互斥型方案、独立型方案与混合型方案的概念; 2. 互斥型方案的选择; 3. 独立型方案与混合型方案的选择。 考试要求 1. 了解多方案选择与单一方案的差别,掌握互斥型方案、独立型方案、混合型方案的概念。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并进一步加深对喷管中气流基本规律的理解,树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 2、比较熟练地掌握用热工仪表测量压力(负压)、压差及流量的方法; 3、明确在渐缩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二、实验装置 喷管实验台 1.进气管 2.空气吸气口 3.孔板流量计 4.U形管压差计 5.喷管 6.支架 7.测压探压针 8.可移动真空表 9.手轮螺杆机构10.背压真空表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接头 渐缩喷管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来流速度,喷管为渐缩喷管. 2、气流动的临界概念 当某一截面的流速达到当地音速(亦称临界速度)时,该截面上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临界压力与喷管初压()之比称为临界压力比,有: 当渐缩喷管出口处气流速度达到音速,通过喷管的气体流量便达到了最大值(),或称为临界流量。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最小截面积(本实验台的最小截面积为:19.625 mm2)。 3、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 渐缩喷管因受几何条件的限制,气体流速只能等于或低于音速();出口截面的压力只能高于或等于临界压力();通过喷管的流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最大流量()。根据不同的背压(),渐缩喷管可分为三种工况: A—亚临界工况(),此时m<, B—临界工况(),此时m=, C—超临界工况(),此时m, 四、操作步骤

1、用“坐标校准器”调好“位移坐标板”的基准位置; 2、打开罐前的调节阀,将真空泵的飞轮盘车一至二圈。一切正常后,全开罐后调节阀,打开冷却水阀门。而后启动真空泵; 3、测量轴向压力分布: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至一定值(见真空表读数),并记录;然后转动手轮,使测压探针向出口方向移动。每移动5mm便停顿下来,记录该点的位置及相应的压力值,一直测至喷管出口之外; 4、流量的测量: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打开罐后调节阀,关闭罐前调节阀,启动真空泵,然后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每次改变50mmHg柱,稳定后记录背压值和U形管差压计的读数。当背压升高到某一值时,U形管差压计的液柱便不再变化(即流量达到了最大值),此后尽管不断提高背压,但U形管差压计的液柱仍保持不变; 5、打开罐前调节阀,关闭罐后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3分钟后停真空泵并立即打开罐后调节阀,让真空泵充气(目的是防止回油),最后关闭冷却水阀门。

最新北航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综合考试考研大纲(版

北航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综合考试考研大纲(版)

北航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综合考试大纲(2011版) 第一部分工程流体力学(40%,60分) 一、考试范围及内容 1、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连续介质的概念,流体的基本性质及分类,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流线方程。 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平衡方程,自由面的形状,流体静平衡规律,非惯性坐标系中的静止液体。 3、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 控制体和体系,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伯努利方程,能量方程。 4、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 粘性流体运动的两种流态,微分形式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N-S方程的准确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边界层流动 附面层概念和附面层几种厚度的定义,附面层的积分方程。 6、可压缩流动

可压缩流动基本概念,音速和马赫数,几个重要的气流参数。 二、基本要求 1、对流体的力学特性(连续性、压缩性、膨胀性、粘性、静止流体和理想流体的压强特性、粘性流体的应力)以及作用力的分类有清晰的概念。 2、学会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欧拉法计算流动参数和流线方程。 3、会建立一维定常流动的基本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和能量方程)。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基本方程组解决工程中简单的一维定常流动的问题。 4、能熟练地掌握判定流态(层流、紊流)的方法和紊流的基本知识,了解粘流运动的特点、紊流流动的处理方法及描述二维不可压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雷诺方程。 5、掌握附面层的概念,会建立附面层积分关系式,并用平板附面层的计算方法对工程问题做近似估算,了解附面层分离的原因后果及防止分离的一般方法。 6、理解可压缩流动的特点,掌握气流滞止参数、临界参数、速度系数及气动函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在气动参数计算中的作用。 三、参考书 《气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力学部分),西北工业 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王新月主编

《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经济学》考试大纲 一、试卷结构 1.名词解释约20% 2.简答题约20% 3.分析论述题约30% 4.计算推导题约30% 二、其他 请自带计算器、直尺等考试工具。工程经济学 一、工程经济学绪论 考试内容1.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2. 投资、收入、经营成本及现金流等基本概念; 3. 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及其要点。 考试要求1. 了解微观经济学对投资收益率的基本论述、工程经济学对微观经济学假设的修正。2. 掌握投资的基本概念,了解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概念,清楚投资收益的来源;掌握收入、经营成本等概念,清楚经营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异同,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掌握现金流的基本概念。3. 掌握现金流量图的绘制要点,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绘制现金流量图。 二、投资项目财务数据的估算 考试内容1. 普通工业项目的投资构成、收入来源及对应的成本; 2. 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估算方法、流动资金的各种估算方法; 3. 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的估算方法,现金流的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1. 了解普通工业项目的投资构成、工业项目投产后带来的收入取得及可能发生的成本。2. 掌握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分项类比法、生产能力法、详细估算法;掌握流动资产的构成及相应的详细估算方法,了解流动资产的扩大指标法。3. 会测算工业项目的销售收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清楚财务上的利润与现金流的差异,能根据测算出来的财务数据计算现金流。 三、资金的时间价值

考试内容1. 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度量,资金利息的计息周期,名义利率及实际利率; 2. 模仿与资金报酬的平均化,投资项目的基准收益率,具体项目基准投资收益率的构成; 3. 资金时间价值等值公式的推导。 考试要求1. 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来源,了解资金时间价值计息周期的不同对实际利率的影响,了解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相互关系。2. 了解企业间的相互模仿导致资金报酬平均化的成因,清楚给定项目基准收益率的构成。3. 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等值公式的推导方法。 四、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考试内容1. 投资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 2. 投资项目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率、净年值; 3. 追加投资的概念及其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考试要求1. 掌握各个评价指标的概念及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2. 了解各个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及评价指标的选取。3. 掌握采用各个评价指标取舍项目时的基本标准。4. 掌握追加投资这种技术方法,会采用追加投资的方法评价、选择投资项目。 五、投资方案的选择 考试内容1. 互斥型方案、独立型方案与混合型方案的概念; 2. 互斥型方案的选择; 3. 独立型方案与混合型方案的选择。 考试要求1. 了解多方案选择与单一方案的差别,掌握互斥型方案、独立型方案、混合型方案的概念。2. 掌握互斥型方案的可比性原则、项目的取舍标准;掌握寿命期不同的互斥型方案评价与选择时的技术处理。3. 了解独立型方案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取向,掌握项目较少时的互斥化处理方法。4. 了解混合方案的概念及简单混合方案的互斥化处理方法。 六、不确定性分析 考试内容1. 盈亏平衡分析; 2. 敏感型分析; 3. 概率分析。

上海交大《工程热力学》考研大纲

《工程热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I 课程代码: 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工程热力学II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 课程性质: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A5.1, A5.2, B2, C2) 本课程由基本概念、热力学基本理论、纯物质热物理性质、基本热力过程及应用五部分组成。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和合理利用方面树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具体来说: (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A5.1) (2)初步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A5.1) (3)能运用常用工质物性公式、图表(如水蒸气)和电子软件等进行一般热力过程计算。(A5.2) (4)初步具有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B2) (5)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A5.1, A5.2, C2)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O2临界状态的观测方法,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增加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掌握CO2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定CO2的p-v-t关系。在p-v坐标系中绘出低于临界温度(t=20℃)、临界温度(t=31.1℃)和高于临界温度(t=50℃)的三条等温曲线,并与标准实验曲线及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其差异原因。 2、测定CO2在低于临界温度(t=20℃、27℃)时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与图四中的t s-p s曲线比较。 3、观测临界状态 (1)临界状态附近气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2)气液整体相变现象。 (3)测定CO2的p c、v c、t c等临界参数,并将实验所得的v c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德瓦尔方程的理论值相比教,简述其差异原因。 三、实验设备及原理 整个实验装置由压力台、恒温器和实验台本体及其防护罩等三大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试验台系统图

图二试验台本体 试验台本体如图二所示。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机;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杯;9—CO2空间;10—温度计。、对简单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于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 F(p,v,t)=0 或t=f(p,v) (1) 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方法来测定CO2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了CO2气体的承压玻璃管,CO2被压缩,其压力和容器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给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 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如要提高精度,可由加在活塞转盘上的平衡砝码读出,并考虑水银柱高度的修正)。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的温度计读出。比容首先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再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均匀、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 四、实验步骤 1、按图一装好实验设备,并开启实验本体上的日光灯。 2、恒温器准备及温度调节: (1)、入恒温器内,注至离盖30~50mm。检查并接通电路,开动电动泵,使水循环对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

工程热力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热力系、边界和外界的关系。特别是边界是可以真实的、虚拟的、固定的或移动的。 2、闭口系和开口系的定义。 闭口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质量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开口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有质量和能量交换。 3、绝热系和孤立系的定义 绝热系是热力系与外界通过边界没有热量交换,但可以有质量交换。孤立系是无能量交换和质量交换。 4、简单可压缩系的定—由可压缩物质组成,与外界除了热量交换外,只交换容积变化功的有限物质系统。 5、状态参数,,,,, p V T U H S与过程无关而与初终态有关。对于简单可压缩系,只需要两个彼此独立的状态参数就可以确定其状态。 6、平衡态的定义—无外界影响的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在边界上与外界无能量交换。 系统与外界不存在任何势差:温度差、压力差等。 7、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热力过程—处于平衡状态的热力系,如果在边界上受到势差的影响,平衡状态就被破坏,随之产生一系列变化直至新的一个平衡状态建立为止,这一系列变化组成的就是热力过程。 不平衡过程(有限势差)—只有初态和终态是平衡状态,中间经历的状态都是不平衡状态。在参数坐标图上只能用虚线表示。 准平衡过程(无限小势差) 9、可逆过程—如果热力系完成一个过程后,在按原路径逆向进行时,使热力系和外界都返回原状态而不留下任何变化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实现条件: (1)准平衡过程; (2)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能量耗散,如摩擦、电阻等使功变为热的现象。 10、功和热 微元过程不能表示成d W ,d Q 。只能表示成δW,δQ。 有限过程,不能表示成△W,△Q ,只能表示成W,Q。 循环过程,∮W≠0,∮Q ≠0。 系统对外作功为“+ 外界对系统作功为“-” 条件:可逆过程 系统对外放热为“-” 系统向外界吸热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