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仅供参考)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仅供参考)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动物病理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动物病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基础课,是我系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宠物医学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作用:本门课程是通过掌握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过程及机体在发病时所呈现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作出疾病的诊断,为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门课程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动物生理》、《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为今后学习《猪病防治》、《禽病防治》、《牛羊病防治》、《小动物病防治》和《兽医实验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生考取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1.2课程理念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按照就业岗位的需要设置了以就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知识培养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培养目标。在知识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动物病理的相关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能力培养目标中,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认识各种病理变化,学会常见动物的剖检方法和要领;在思想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相互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的作风。本课程按照高职高专动物疫病防治专业、畜牧业生产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和技能性。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岗位为目标、技能为轴线、生产项目驱动”的原则进行设计,进一步有目标的强化技能,理论则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重新调整和组合,根据畜牧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应职岗位所学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根据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和学生就业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需要来设计课程结构,经过与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共同探讨,经过对毕业生和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兽医、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疗,兽药售后服务,养殖场中技术人员的相关工作需要。对传统的《动物病理》课程进行了改革,使本课程能够更有针对性的为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更有效的为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过程服务。形成先病理形态变化后理论形成的目的教学,教学内容,即绪论、疾病概述、动物病理诊断常用技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贫血、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炎症、这些部分先讲授,水盐代谢障

碍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休克、应激反应、黄疸、肿瘤、器官病理等后讲授,让学生先有形态的认识后有理论的深化。每一个项目都是专业核心课程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学生工作岗位的必需职业技能,每个项目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一模块也配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使学生具备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理解,观察识别和分析常见的病理变化,为学生将来学好专业核心课程和从事动物疾病诊疗工作打基础。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3.2 学习任务规划和学习任务设计

4 课程实施

4.1教学条件

4.1.1软硬件条件

本课程要求有实验室、剖检所用器械、显微镜和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三理实验室和寄生虫标本室、教学兽医院及实习牧场能够为本课程提供相应的实验动物和诊断病例。本课程要求有良好的多媒体授课环境。网络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相应资料,同时提供最新的疫病诊断方法和最新疫情报告。

4.1.2师资条件

目前该教学团队由两名教师担任,均已取得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具有扎实的动物病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病理诊断技术;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4.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多媒体教学。

现场教学法:主要针对某个病例进行现场诊断,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能够描述所看到的病变。

多媒体教学法:是将非直观的内容和技术制作成课件,在讲授的同时,给学生以直观的理性认识。

5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55%+出勤5%+提问、作业10%+测验10%+实习报告5%+笔记5%+蓝墨云班课成绩10%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有的学生(尤其是普高生源)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加强学习,所以期末考试前要对笔记本进行考核。目前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测验和作业提交,同学们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让学生慢慢接受并熟练使用。

6 其他说明

1)本门课程因知识知识点多,学生较难理解记忆,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的在讲授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和情境教学。并不断的接触实践,以此加以记忆与理解。

2)本门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在使学生达到在临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并且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有关学习资料的查找,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3)对于学习软件的使用还需要继续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