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上册期中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生活中的自来水通常用氯气(Cl2)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H2O=X+HCl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ClH C.HCl D.ClO2

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A.取液时挤入空气B.代替玻璃棒进行搅拌

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D.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6.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7.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锥形瓶中空气的体积为10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25 mL,装置气密性良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

B.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D.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一定全部进入锥形瓶中

8.某高性能锂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Li+MnO2= LiMn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MnO2是氧化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D.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9.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10.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

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H2S B.S C.SO2 D.H2SO3

11.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12.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薪型手机电池,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CO B.O2C.CO2D.H2

13.关于下列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④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⑤属于金属元素

C.④⑤均具有稳定结构

D.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

14.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15.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6.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发生反应提供,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O4高温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H2B.H2O C.H2O2D.HCl

1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钙离子:Ca+2B.2个氢原子:H2

C.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Na2O D.3个氯分子:3Cl2

18.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19.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 ) A.Na2CO3和H2 B.Na2O和O2 C.NaOH和O2 D.Na2CO3和O2

20.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汽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_____。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看到_____时说明已经集满。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装置一般用C 而不用B,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D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二氧化碳可用F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溶液变为_____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选填编号)。

A 将水槽换成烧杯

B 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C 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22.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和用品,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用双氧水制氧气,最好选用EF组合成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__。

(3)实验室可在装置J中制取CO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检验J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如观察到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如果用I装置收集CO2,则气体应从_______(填“a”或“b”)管口通入。

(4)用J装置制CO2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若从B~H中选择B与_______(填序号)进行组合,也可以组成一套具有同样优点的装置。

2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内容装置(实验1)制备气体

Ⅰ.打开K 1,用注射器向盛有锌粒的A 中注入稀硫酸,直至液

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Ⅱ.在K 1上方导管口收集气体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 1关闭,打开K 2、K 3,向B 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用手捂住A 瓶外壁,说明装置在左侧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用同样原理可以检查装

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2)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

情况下,使A 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 中的操作是:打开_____,关闭_____。

24.乙醇(25C H OH )完全燃烧时生成2CO 和2H O 。如果氧气不充足,乙醇燃烧可能还

有生成CO 。现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乙醇燃烧产物中是否有CO 、2CO 和2H O 。

请回答下列问题:

I.能验证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以下相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II.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 中石灰水变浑浊,B 装置的作用是_____,B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III.能验证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_____或_____;E 装置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F 装置不足之处为_____。

IV.若乙醇燃烧时生成11.6g 2CO 和CO 混合物,其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则参加

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

25.下图中的甲、乙两套装置都可以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甲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另一同学用乙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了以下四个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②不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③通空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④通空气,冷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的结论;比较_________(填序号)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结论。

(3)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同学们查阅资料获取到这样一条信息:“点燃的镁带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剧烈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如下图所示,将三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分别倒立在盛有水、澄清石灰水、浓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实验,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提示:图示中呈现的是实验过程中的试管内液面的高度,不是最终的现象)

(1)B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

(3)是否可以通过上述实验中的最终现象,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理由是

________。

27.利用下图可进行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发生的反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

②平放试管,用_________将反应物送至试管底端。

③先________试管,然后集中加热试管底部,观察记录。

④结束反应时,先将导管移离液体,再____________。

(3)为探究炭粉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有研究小组进行了三组对照试验。各组实验结果如下。

①上述记录能说明有铜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固体红热 B.细小红色金属光泽固体

C.黑色固体 D.球状金属光泽固体

②归纳以上实验结果可知,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条件是:反应物质量比(C:CuO)为_____,反应物要先分别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混合起来__________。

28.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配制几次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I、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II、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I,他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____________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对所得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碳酸钙进行实验:

_______________

(4)该山泉水经过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Cl、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1,1、1、1。反应前后氯原子和氢原子各相差1个,故1个X分子中含有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化学式书写的时候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故X的化学式为HCl。故选C。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是解题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汁中含有炭黑,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3.D

解析:D

【解析】

A、②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

误;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1、16、11,②④属于同种元素,

①②③④表示的是三种不同元素,错误;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6,属于硫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化学性质相似,正确。故选D。

点睛: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胶头滴管的用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详解】

A、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应先把胶头内空气挤出,再伸入溶液中吸取,错误;

B、胶头滴管不可代替玻璃棒搅拌,易造成损坏,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正确;

D、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会引起试液污染或腐蚀胶头,错误。故选C。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红磷燃烧放热,使得瓶内的气体膨胀,导致压强增大,故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变化,正确;

B、由于红磷燃烧放热,故瓶底的细沙可以防止红磷燃烧时集气瓶炸裂,正确;

C、红磷熄灭后应该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正确;

D、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故空气中氧气体积=100mL×1/5=20 mL,所以打开弹簧夹后,注射器中的水有20 mL进入锥形瓶中,而不是全部,应还剩下5 mL,错误。故选D。

8.B

解析:B

【解析】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说法错误;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C.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反应物,说法错误;D.LiMnO2中锂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故锰元素的化合价显+3价,说法错误。故选B。

9.C

解析:C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的氢气是单质,该反应中四种物质不是均为化合物,错误;B、反应前的H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水中H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10.D

解析:D

【解析】A、H2S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B、S是单质,化合价为0,正确;C、SO2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正确;D、H2SO3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错误。故选D。

点睛:掌握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是解题关键。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

【详解】

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4个钠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钠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则X的化学式为O2,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①和④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错

误;B、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②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属于金属元素;⑤表示的粒子核内质子数为9,为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④⑤的最外层为电子数均为7,不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错误;D、①是氯离子,③是镁离子,

①③两种粒子可以形成化合物MgCl2,正确。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

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B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2,H:8,Cl:2,O:8,反应后N:2,H:0,Cl:2,O:4,X前有化学计量数4,故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A、钙离子:Ca2+,数字应在正负号前面,故A错误;

B、2个氢原子:2H,元素符号前面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B错误;

C、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原则,氧化

钠中氧元素化合价:-2

Na O,故C错误;D、3个氯分子:3Cl2,氯气属于双原子分子,分

2

子前面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D正确。

点睛∶化合物中化合价正负总价代数和为零,微粒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离子符号表示离子时应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数字应放在正负号前面。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变红,不能使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

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 。

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

20.A

解析:A

【解析】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

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

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 跟B 中的

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

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 解析: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

瓶外冒出 222222H O 2O H n O+O M ↑ 跟B 中的长颈漏斗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

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

节约药品的优点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二氧化碳的

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等成分反应 红 23

22H CO H O+CO Δ↑ 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为了防止反应时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该

装置需要改进的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瓶中充满氧气后,氧气

就会从瓶口向瓶外冒出,因此若用G 装置收集氧气看到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向瓶外冒出时说

明已经集满。

(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2H O 2O H n O+O M ↑;发生装置一般用C 而不用B ,原因是:跟B 中的长颈漏斗

比,C 中使用的是分液漏斗具有控制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同时分液漏斗还

能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量具有节约药品的优点。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D 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的特点,用D 制取二氧化碳与B 相

比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F 装置是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

置,二氧化碳可用F 装置收集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跟空气中的氧气

等成分反应;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溶液变为红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

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其原因是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H CO H O+CO Δ 。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图示装置检查气密性,如果将水槽换成烧杯,不

会影响检查结果;如果装置中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装置就漏气,检查时就不会看到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如果先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的空气体积膨胀从导管另一端管口逸出,再

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就不会看到有气泡从导管口冒出。因此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

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是:BC 。

【点睛】

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在连接好仪器后,必须先将导气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面以下,然后用手捂

住试管,如果气密性良好,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否则即使气密性良好也不能看到导

管口有气泡冒出。

22.锥形瓶 A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

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CaCO3+2HCl=CaCl2+H2O+CO2↑ 玻璃管内的液面不

解析:锥形瓶 A 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条件是常温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 a 能够控制反应的开

始与停止 CGH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F 是锥形瓶;加热KMnO 4制O 2的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 来制取,高锰酸

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填:锥形瓶;A ;

2KMnO 4加热K 2MnO 4+MnO 2+O 2↑;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

是常温,所以应选择EF 组合成发生装置,故填:反应物是粉末状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

常温;

(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检验装置J 气密性的方法是:从长玻璃管口加入一定量的

水,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胶管,将长玻璃管向上提起一段后静置,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液

面不变,则气密性良好;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装置I 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

化碳应从长管进入;故填:CaCO 3+2HCl=CaCl 2+H 2O+CO 2↑;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变;a ;

(4)用J 装置制CO 2在操作上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从B ~H 中选择

B 与CGH 进行组合,也可组成一套具有同样操作优点的装置。故填:能够控制反应的开始

与停止;CGH 。

23.看到B 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Zn+H2SO4═ZnSO4+H2↑ k2,k3 k1

【解析】

【分析】

【详解】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向

解析:看到B 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Zn+H 2SO 4═ZnSO 4+H 2↑ k 2,k 3 k 1

【解析】

【分析】

【详解】

(1)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 1关闭,打开K 2、K 3,向B 中加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用手捂住A 瓶外壁,A 中气体体积膨胀,看到B 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用同样原理

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故填:看到B 装置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 2SO 4═ZnSO 4+H 2↑;

气体收集完毕后,在不拆卸装置的情况下,使A 中未反应的稀硫酸大部分转移到B 中的操

作是打开k 2,k 3,关闭k 1导致装置A 中气体压强增大,稀硫酸被气体压入装置B 中;

故填:Zn+H 2SO 4═ZnSO 4+H 2↑;打开k 2,k 3;关闭k 1。

24.A 白色固体变蓝色 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D 装置中澄清石

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没有尾气处理 0.1

解析:A 白色固体变蓝色 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232CO Ca(OH)CaCO H O ??→+↓+ 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 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Δ

2CuO CO Cu CO +??

→+ 没有尾气处理 0.15

【解析】

【详解】

I 、因为无水硫酸铜遇到水后会变成蓝色,所以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能验证

产物中有H 2O 的装置是A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故填:A ;白色固体

变蓝色。

II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B 中石灰水变浑浊,B 装置的作用是: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 (OH )

2+CO 2=CaCO 3↓+H 2O ;故填:验证是否存在二氧化碳;

2232CO Ca(OH)CaCO H O +→↓+。

III 、因为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所以能验证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E 装置中的黑色物质变成红色;F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

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Δ

2CuO CO Cu CO +??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进入空气会污染空气,F 装置不足之处为: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故填:D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 装置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Δ2CuO CO Cu CO +??→+;没有尾气处理。 IV 、11.6gCO 2和CO 混合物中碳元素的百分含量为31.03%,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11.6g ×31.03%=3.6g 。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1223.6g 100%46g/mol=0.15mol 46

?÷?÷ 答:参加反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15mol 。故填:0.15。

【点睛】

可燃物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其中C 元素生成二氧化碳、H 元素生成水;在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可燃物中的C 元素就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25.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化合 ①③ ③④ 乙 2Mg+CO2C+2MgO

【解析】

【详解】

(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化合 ①③ ③④ 乙 2Mg+CO 2

点燃C+2MgO 【解析】

【详解】

(1)甲图中的红磷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达到了着火点再与空气接触就符合了燃烧的条件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在其它各量均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现象是:接触空气可以燃烧,不接触空气不燃烧,所以①③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在其它各量均相同的情况下,有冷水时不能燃烧,有热水时可以燃烧,所以③④符合这一说法。

(3)图乙是在水下完成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对空气进行污染,所以,甲图与乙图所示实验相比,乙实验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由题意可知,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Mg+CO2点燃

C+2MgO。

【点睛】

控制变量法的定义: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6.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Ca(OH)2+CO2=CaCO3↓+H2O;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其理由是C

解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Ca(OH)2+CO2=CaCO3↓+H2O;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其理由是C与A对比,除含有等量的水之外,又含有氢氧化钠,而C中进入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又高于A中的液面,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

(1)B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2))证明A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出水面后正立,向试管内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

(3)可以通过对比实验A和C证明。其理由是C与A对比,除含有等量的水之外,又含有氢氧化钠,而C中进入试管内液体的液面又高于A中的液面,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方程式;酸碱指示剂;大气压。

点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7.C + 2CuO 2Cu + CO2↑ Ca(OH)2 + CO2 == CaCO3↓+ H2O 气密性纸槽(或药匙)预热撤走酒精灯(合理答案均可) BD 1:8 烘干

解析: C + 2CuO 高温 2Cu + CO2↑Ca(OH)2 + CO2 == CaCO3↓+ H2O气密性纸槽(或药匙)预热撤走酒精灯(合理答案均可)BD1:8烘干研磨10分钟

【解析】(1)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CO2+Ca(OH)2=CaCO3↓+ H2O;(2)①首先要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③给试管加热时,要先均匀预热,在集中在药品处加热;④为了防止冷水倒吸炸裂试管,要先将导管取出,再撤走酒精灯;(3)①铜是一种红色的具有光泽的金属,故选BD;②根据表格数据以及现象可知,多量球状金属光泽固体是反应最充分的时候,即反应物质量比( C:CuO )为l:8时,为了充分接触,反应物要先烘干研磨,再混合10分钟。

28.取样,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后不出现浑浊泡沫很少(或有白色垢状物

筚合理答案即可) 固体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猜想I 中说含有不溶性杂

解析:取样,加入足量蒸馏水,搅拌后不出现浑浊 泡沫很少(或有白色垢状物筚合理答案即可) 固体不断溶解,表面有气泡冒出 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解析】

【分析】

【详解】

(1)猜想I 中说含有不溶性杂质,所以可以将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结果全部溶解,所以可以判断在氢氧化钠样品中不含不溶性物质;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同时会产生较多的浮渣,所以如果向山泉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观察到较少的泡沫即可判断该山泉水为硬水;

(3)根据实验结论可以知道该沉淀物中含有碳酸钙,所以实验现象应该为固体减少,同时固体表面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CaCO 2HCl CaCl +H O+CO ↑+=; (4)通常用蒸馏或过滤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所以经过蒸馏或是煮沸后过滤得到的水,可以用来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