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CO2和H2O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2. 作用中心:原初电子供体、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对+蛋白质、原初电子受体

3. 作用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其吸收峰在680nm或700nm),具光化学活性,

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4. 聚光色素:无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能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绝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

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此类。

5. 光合单位:约30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围绕1个反应中心色素组成一个光合单位。

6. 爱默生效应(增益效应、双光增益效应):在用远红光(700nm)照射小球藻的同时,如补充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或光合效率比用两种波长的光分别照射时的总和要大。意义:导致两个光系统的

发现。PSⅡ和PSⅠ

7.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经日光等复合光照射时,其透射光呈绿色,反射光呈红色。叶绿素溶液反

射光为红色的现象。

8. 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9. 光合磷酸化:人们把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

10. C3途径与C3植物:C3途径是碳同化的基本途径,可分为羧化、还原和再生三个阶段。每同化1个CO2要消耗3个ATP与2个NADPH。初产物为磷酸丙糖,它可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

也可留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而被临时贮藏。

11. C4途径和C4植物: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由PEPC催化羧化反应,形成C4二羧酸, C4二羧酸运至维管束鞘细胞脱羧,释放的CO2再由C3途径同化。根据形成C4二羧酸的种类以及参与脱羧反应的酶类,可将C4途径分为NADP-ME、NAD-ME和PCK三种亚类型。

12. CAM途径和CAM植物:晚上气孔开启,在叶肉细胞质中由PEPC固定CO2,形成苹果酸;白

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由Rubisco羧化。

13. 光呼吸: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和释放CO2 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

粒体协同完成。

14. 光合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干物质增加量

(μmol CO2/m2 s)。

15. 净光合速率:通常测定光合速率时没有把呼吸作用(光、暗呼吸)以及呼吸释放的CO2被光合作用

再固定等因素考虑在内,因而所测结果实际上是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6. 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

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在低光强区,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强而呈比例地增加(比例阶段,直线A);当超过一定光强,光合速率增加就会转慢(曲线B);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合速

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17. 光抑制:当植物吸收的光能超过所需,过剩的光能导致光合效率降低的现象。

18. CO2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2浓度。

19. 光能利用率:指光合产物中所贮藏的能量占辐射到地面的太阳总辐射能的百分率。

20. 信号转导:指的是耦联各种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21. 细胞受体:指位于细胞质膜上能与化学信号物质特异地结合,并能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

发生相应细胞反应的物质。

22. G蛋白:全称为GTP结合调节蛋白(GTP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

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的结合以及具有GTP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

23. 双信使系统:1、IP3通过调节Ca2+传递信息。2、DAG 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

24. 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生命力的时间。

25. 细胞分化:指分生组织细胞发育成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群的过程。

26. 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潜在能力。P207

27. 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28. 极性:指形态学两端在结构和生理生化上存在的梯度差异。

29. 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外植体(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技术。

30. 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的生长

曲线。

31. 协调最适温:使植株健壮生长的适宜温度。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下进行。

32. 向性运动:指植物的某些器官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单向刺激而产生的运动。向性运动是生长

性运动、不可逆。

33. 感性运动: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无关。

34. 生理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

35. 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主要包括二年生植物和冬性一年生植物。

36. 光周期: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37.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

38. 临界日长:诱导SDP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LDP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39. 临界夜长:指昼夜周期中LDP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或SDP开花所需的最短暗期长度。

40. 长日植物:LDP: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41. 短日植物:SDP: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42. 日中性植物:DNP: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43. 光周期诱导: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44. 蒙导花粉:在授不亲和花粉的同时,混入一些杀死的亲和花粉,蒙骗柱头,从而达到受粉的目的。

45. 呼吸骤变:果实在成熟之前发生的呼吸速率突然升高的现象。

46. 后熟:呼吸骤变期间果实内部的变化是果实的后熟作用。

47. 程序性细胞死亡: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细胞遵循其自身“程序”,主动结束

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又称之为细胞凋亡。

48. 离层:指分布在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的一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其体积小,

排列紧密,细胞壁薄,有浓稠的细胞质和较多的淀粉粒,核大而突出。

49. 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分生细胞的后代发育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50. 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技术。

51. 脱分化: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原来分化状态的、结

构均一的愈伤组织(callus)或细胞团的过程。

52. 再分化: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完

整植株的过程。

53. 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

54. 顶端优势:植物主茎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

55. 黄化现象:多数植物在黑暗中生长时呈现黄色和其他变态特征的现象。植物在暗中不能合成叶绿素,显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节间伸长很快;叶片不能充分展开和生长;根系、维管束和机械组织不发

达。

56. 细胞全能性:指植物每个有核细胞都具备母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个有核细胞都可

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57. 光形态建成:由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或称光控发育作用

58. 光敏色素:一类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色素蛋白质,由两个部分组成:生色团和蛋白质。它有两

种类型:生理激活型(Pfr型)和生理失活型(Pr型)。

59. 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植物

激素(phytohormones or plant hormones)和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 两大类

60.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可以移动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特点:内

生的、能移动的、微量)

61.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人工合成的具有类似植物激素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包

括生长促进剂、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

62. 同源异型基因: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即引起同源异型突变的基因(改变花器官特征而不改变花

的发端)称同源异型基因

63. 同源异型突变:同源异型基因的突变称为同源异型突变。

64. 群体效应:单位面积内花粉的数量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

65. 呼吸骤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果实在成熟之前发生的呼吸速率突然升高的现象。

66. 后熟:种子采收后需经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真正成熟,才能萌发的过程。

67.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指胚胎发育、细胞分化及许多病理过程中,

细胞遵循其自身“程序”,主动结束其生命的生理性死亡过程,又称之为细胞凋亡(apoptosis)。

68. 离层:指分布在叶柄、花柄、果柄等基部的一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其体积小,

排列紧密,细胞壁薄,有浓稠的细胞质和较多的淀粉粒,核大而突出。

二、问答题

1. 光合作用有何重要意义?

(1)是制造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绿色工厂)。约合成5千亿吨/年有机物,吸收2千亿吨/年碳

素 (6400t/s)。

(2)大规模地将太阳能转变为贮藏的化学能,是巨大的能量转换系统(能量转化站)。将3.2×1021J/y

的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3)吸收CO2,放出O2,净化空气,是大气中氧的源泉。(空气净化器)。释放出5.35千亿吨氧

气/年

(4)是生物界获得能量、食物和氧气的根本途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2. 为什么夏天叶片常呈绿色,而秋天常变成黄色?

光和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呈绿色。秋天树叶变黄时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已形成的叶绿素也被分解破坏,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至于红色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了较多的花

色素,叶子就呈红色。

3. 光合作用可分为哪三大过程?各个过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1)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由原初反应完成;(2)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由电子传递和光合磷

酸化完成;(3)活跃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由碳同化完成。

4. 为什么C3 途径是光合碳同化的最基本途径?

5. C4植物为什么是高光效植物,其光呼吸为什么较低?

1. 解剖结构上: C4植物花环型结构,叶肉细胞固定CO2 ,起CO2泵作用,提高卡尔文循环场所(鞘细胞) CO2浓度。鞘细胞中的光合产物可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了光合产物累积对光合作用可能

产生的抑制作用。

2. 生理上:PEPC活性是RuBPC活性的60倍。 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

亲和力极高,细胞中的HCO3-浓度一般不成为PEPC固定CO2的限制因素;

3. C4植物光呼吸很弱。BSC中有高浓度的CO2从而促进Rubisco的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且

光呼吸释放的CO2又易被再固定;

6. 在农业生产上怎样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

a.提高净同化率,降低光呼吸:(1)选育低光呼吸品种(2)施光呼吸抑制剂

b.增加光合面积:1)合理密植;2)改变株型。

c.延长光合时间:1)合理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2)延长生育期;3)补充人工光照。

1、试述G蛋白怎样实现跨膜信号转换。

1、刺激信号与膜受体结合

2、受体激活

3、信号传递给G蛋

4、α-亚基与GTP结合而活化

5、活化

的α-亚基呈游离状态6、触发效应器,把胞外信号转换成内胞信号。

2、简述植物细胞把环境刺激信号转换为胞内反应的途径。

1.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1、种子的吸水

种子吸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种子的吸胀阶段;种子吸水的停滞期;种子渗透性吸水阶段。

2、呼吸作用的变化

呼吸作用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呼吸作用迅速增加;第二阶段呼吸停滞在一定水平;第

三阶段呼吸作用迅速增加。

3.酶的变化

种子萌发时酶的来源有两种:一是由已存在于干燥种子中的酶活化而来;二是种子吸水后重新合成。

4.有机物的转变

种子萌发时,贮藏的有机物必须在胚乳或子叶中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才能运输到胚根和胚芽中被

利用。

2.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第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种子的吸胀阶段;种子吸水的停滞期;种子渗透性吸水阶段

3.为什么植物在生长的最适温度下,反而长得不健壮?

生长的最适温度:植物生长最快的温度。

协调最适温度:使植株健壮生长的适宜温度。常要求在比生长最适温度略低的温度下进行。

4.试述根与地上部生长的相关性。

相互依赖:地上部分为地下部分提供光合产物和维生素B1等,地下部分为地上部分提供水分、矿

质盐、部分氨基酸、生物碱、植物激素等。

在水分、养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地上部与地下部常常由于竞争而相互制约。

影响根冠比的因素有: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通气状况、土壤营养状况、光照、温度、修剪整枝。

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什么?如何证明?

接受光周期刺激的部位是叶片,开花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类型有几种?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别某植物是LDP或SDP?

1、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SDP)

SDP: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2、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LDP)

LDP:指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

3、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DNP)

DNP:指在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对SDP而言,红光阻止开花,远红光促进开花;

对LDP而言,红光促进开花,远红光阻止开花。

试述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加速世代繁育,缩短育种进程

1、人工春化,加速成花

(1)“闷麦法”—春天补种冬小麦

(2)春小麦低温处理—早熟,躲开干热风

(3)冬性作物的育种—加速育种过程

2、利用光周期特性,南繁北育

(二)、指导引种

(三)、控制开花

(1)人工控制光周期,促进或延迟开花

如菊花— SDP,10月开花;SD处理,六、七月开花;暗期间断,春节开花。杂交育种时,控

制花期,解决父母本花期不遇。

(2)抑制开花,促进营养生长,提高产量。

根据所学植物生理知识,简要说明从远方引种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成功。

1.简要说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第六章-植物生长物质)

答:关于生长素的作用机理有两种假说:“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

(1) 酸生长理论(acid growth theory)的要点是:①原生质膜上存在着非活化的质子泵(H+-ATP酶),生长素作为泵的变构效应剂,与泵蛋白结合后使其活化;②活化了的质子泵消耗能量(ATP),将细胞内的H+泵到细胞壁中,导致细胞壁基质溶液的pH下降;③在酸性条件下,H+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连接木葡聚糖与纤维素微纤丝之间的键断裂,细胞壁松弛;④细胞壁松弛后,细胞的压力势下降,导致细胞的水势下降,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

(2) 基因活化学说认为:①生长素与质膜上或细胞质中的受体结合;②生长素-受体复合物诱发肌醇三磷酸(IP3)产生,IP3打开细胞器的钙通道,释放液泡中的Ca2+,增加细胞溶质Ca2+水平;③ Ca2+进入液泡,置换出H+,刺激质膜ATP酶活性,使蛋白质磷酸化;④活化的蛋白质因子与生长素结合,形成蛋白质-生长素复合物,移到细胞核,合成特殊mRNA,最后在核糖体形成蛋白质(酶),合成组成细胞质和

细胞壁的物质,引起细胞的生长。

2.生长抑制剂与生长延缓剂在概念及作用方式有何异同?

答: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都是抑制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生长抑制剂是抑制植物茎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物质,而生长延缓剂是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

节物质生长。

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是使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核酸和蛋白合成受阻,细胞分裂变慢,植株生长矮小。由于生长抑制剂对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伸长和分化有影响,从而破坏顶端优势,使生殖器官发育受抑。外施生长素等可以逆转这种抑制效应,而赤霉素对生长抑制剂无颉颃作用。因为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由于缺少赤霉素而引起的。常见的生长抑制剂有三碘苯甲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是抑制亚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伸长,由于亚顶端分生组织中的细胞伸长与赤霉素有关,所以外施赤霉素往往可以逆转这种效应。常见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多效唑、比久(B9)等,由于它们不影响顶端分生组织的生长,因而不影响叶片的发育和数目,一般也不影响花的发育。

3.IAA、GA、CTK生理效应有什么异同?ABA、ETH又有哪些异同?

答:(1)IAA、GA和CTK

①共同点:都能促进细胞分裂;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延缓器官衰老;调节基因表达,IAA、GA还能引起单性

结实。

②不同点:IAA能促进细胞核分裂、对促进细胞分化和伸长具有双重作用,即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尤其是对离体器官效应更明显,还能维持顶端优势,促进雌花分化,促进不定根的形成;。而GA促进分裂的作用主要是缩短了细胞周期中的G1期和S期,对整体植株促进细胞伸长生长效应明显,无双重效应,另外GA可促进雄花分化,抑制不定根的形成。细胞分裂素则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和细胞扩大,促进芽的分化、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另外还能延缓衰老;GA、CTK都能打破一些种子

休眠,而IAA能延长种子的休眠。

(2)ABA和ETH

①共同点:都能促进器官的衰老、脱落;增强抗逆性;调节基因表达;一般情况下都抑制营养器官生长。

②不同点:ABA能促进休眠、引起气孔关闭;乙烯则能打破一些种子和芽的休眠,促进果实成熟,促进雌

花分化,具有三重反应效应,引起不对称生长,诱导不定根的形成。

4、简述隐花色素的生理作用?(第七章-光形态建成)

答:调节蓝光诱导的茎伸长抑制;参与幼苗的去黄化反应;开花的光周期调节。

1.试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以及组织培养一般的步骤(第八章-植物生长生理)

答:意义:1.可以研究外植体在不受其它部分干扰的情况下的生长和分化规律;

2.可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外植体的生长和分化,以解决理论上和生产上的问题。

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不同外植体要求培养条件有差异,生长与分化表现也不同:幼嫩的组织,如

根尖、薄壁组织、花药绒毡层细胞很容易培养。

不同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和选择的外植体不同。如兰科植物用茎尖,茄科植物和秋海棠用叶,

冬青用子叶。

2.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中含有外植体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不同的外植体、不同的培养方法、不同的培养目的等所采用的是不同的培养基,常用MS培养基。基本成分: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

素、生长调节物质、有机附加物。

3.其它条件:

凝固剂:琼脂 0.6-1.0% ; pH5-6 ; 灭菌: 121 ℃, 15-20分钟

培养温度:24-28℃;有的要求昼夜温差,如花、果实,昼温23-25℃,夜温15-17 ℃;光照:

1000-3000Lx;注意通气

4.培养程序

1、配培养基(灭菌)

2、选取外植体(消毒)

3、接种(无菌操作)

4、在控制光、温、湿的条件下

培养。

2.试述植物向光性和根向重力性运动的机理

向光性:1、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原因:单侧光引起器官尖端不同部分产生电势差,向光侧带负电,背光侧带正电,吸引IAA-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背光侧的IAA多,生长快,植物向光弯曲。

2、抑制物质分布不均匀(80 年代)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

单侧光--黄化燕麦芽鞘、向日葵下胚轴和萝卜下胚轴都会向光弯曲(两侧IAA 含量无不同)。

根向重性:主要有:平衡石的作用和IAA、Ca2+的作用

结合平衡石、生长素、Ca2+ 、钙调素和脱落酸等对向重力性的影响,有人提出向重力性的机理:根横放时,平衡石“沉降”到细胞下侧的内质网上,产生压力,诱发内质网释放Ca2+ 到细胞质中,Ca2+ 和钙调素结合,激活细胞下侧的生长素泵和钙泵,引起细胞下侧生长素和Ca2+ 的积累。以此同时,在横放根的下侧积累较多的ABA或过多IAA,从而抑制下侧的生长,引起根尖向下弯曲生长。

同龄树木,高山上的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答:a、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

b、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

1.为什么说光敏色素参与了植物的成花诱导过程?它与植物成花之间有何关系?(第九章植物生殖

生理)

答:用不同波长的光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促进长日植物开花,都是以600~660nm波长的红光最有效;且红光促进开花的效应可被远红光逆转。这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成

花反应,光的信号是由光敏色素接受的。

光敏色素有两种可以互相转化的形式:吸收红光的Pr型和吸收远红光的Pfr型。Pr是生理钝化型,Pfr是生理活化型。照射白光或红光后, Pr型转化为Pfr型;照射远红光后,Pfr型转化为Pr型。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Pr和Pfr的可逆转化有关,成花作用不是决定于Pr和Pfr的绝对量,而是受Pfr/Pr比值的影响。低的Pfr/Pr比值有利短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Pfr/Pr比值有利长日植物成花。

2.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答:(1)指导引种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区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对以收获种子为主的作物,若是短日植物,比如大豆,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提前开花,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将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延迟开花,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时,应选择晚熟品种。否则,就有可能使植物提早或推迟开花,而造成减

产甚至颗粒无收。

(2)育种上的利用根据作物光周期特性,利用中国气候多样的特点,可进行作物的南繁北育:短日植物水稻和玉米可在海南岛加快繁育种子;长日植物小麦夏季在黑龙江、冬季在云南种植,可以满足作物发育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一年内可繁殖2~3代,加速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

具有优良性状的某些作物品种间有时花期不遇,无法进行有性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控制光周期,可使两亲本同时开花,便于进行杂交。如早稻和晚稻杂交育种时,可在晚稻秧苗4~7叶期进行遮光处理,促使其提早开花以便和早稻进行杂交授粉,培育新品种。如在进行甘薯杂交育种时,可以人为地缩短光照,使

甘薯开花整齐,以便进行有性杂交,培育新品种。

(3)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如短日植物菊花,用遮光缩短光照时间的办法,可以从十月份提前至六、七月间开花;若在短日来临之前,人工补充延长光照时间或进行暗期间断,则可推迟开花。对于长日性的花卉,如杜鹃、山茶花等,人工延长光照或暗期间断,可提早开花。

(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对于短日植物麻类,南种北引

可推迟开花,增加植物高度,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

3.影响植物花器官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1)内因:

①营养状况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

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

②内源激素花芽分化受内源激素的调控。如GA可抑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CTK、ABA和乙烯则促进果树的花芽分化;IAA在低浓度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一般说来,当植物体内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CTK和ABA含量较高而GA含量低时,有利于花芽分化。

(2)外因:

①光照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此外,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如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短日下可育,在长日下不育。

②温度一般植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低温还影响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发育,

使其不能正常分裂。

③水分不同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

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

④矿质营养缺氮,花器官分化慢且花的数量减少;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花的分化推迟,发育不良。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1、试述乙烯与果实成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第十章-植物成熟和衰老生理)

答:果实的成熟与乙烯的诱导有密切关系。果实开始成熟时,乙烯的释放量迅速增加,超过一定的阈值时,便诱导果实成熟。已成熟的果实若和未成熟果实一起存放,则已成熟果实释放的乙烯也能加速未成熟果实的成熟过程,达到可食状态。用外源乙烯或乙烯利处理未成熟果实,也能诱导和加速其成熟。人为地将果实内部的乙烯除去,则果实的成熟便推迟。如果促进或抑制果实内乙烯的生物合成过程,则会相应地促进或抑制果实的成熟。利用反义RNA技术将ACC合成酶或ACC氧化酶的cDNA的反义系统导入番茄,转基因番茄果实中乙烯的合在严重受阻,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因此,乙烯与果实的成熟密切相关,

特别是跃变型果实。

乙烯诱导果实成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乙烯与细胞膜相结合,改变了细胞膜的透性,诱导了呼吸高峰的出现,加速果实内部的物质转化,

促进果实成熟。

(2)乙烯促进与成熟相关的酶活性的升高,如乙烯处理后,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磷酸酯

酶等的含量和活性都增强。

(3)乙烯诱导新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这些新合成的蛋白质与呼吸酶有关。

2、引起植物衰老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答:(1)自由基损伤。衰老时SOD活性降低和脂氧合酶活性升高,导致生物体内自由基产生与消除的平衡被破坏,以致积累过量的自由基,对细胞膜及许多生物大分子产生破坏作用,如加强酶蛋白的降解、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加速乙烯产生、引起DNA损伤、改变酶的性质等,进而引发衰老。

(2)蛋白质水解。当液泡膜蛋白与蛋白水解酶接触而引起膜结构变化时即启动衰老过程,蛋白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引起蛋白质水解,从而使植物衰老与死亡。

(3)激素失去平衡。抑制衰老的激素(如CTK、IAA、GA、BR、PA等)和促进衰老的激素(如Eth、ABA、JA等)之间不平衡时或促进衰老的激素增高时可加快衰老进程。

(4)营养亏缺和能量耗损。营养亏缺和能量耗损的加快会加速衰老。

三、填空:

1.要使黄化苗转化成正常株,需照射红光;使黄化苗保持黄化状态,照射远红光。

2.光敏素的Pr型吸收峰在 660 nm;Pfr的则在 730 nm。

3.光敏素的Pfr和Pr之间存在相互转变关系,请注意其转变条件:红光(660nm)下Pr→Pfr、远

红光(730nm)下Pfr→Pr、黑暗下Pfr→Pr。

1.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与脱落关系最密切。

2.叶片和花果的脱落都是由于离层细胞分离的结果

3.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4.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是由碳水化合物转化来的

5.油料种子发育时,先形成饱和脂肪酸,然后再转变成不饱和脂肪酸6.昼夜温差大,有机物质呼吸消耗少,瓜果含糖量高,禾谷类作物千粒重高7.北方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比南方的高。北方油料种子的含油量比南方的高。

8.风旱不实的种子中蛋白质的相对含量较高

9.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胚未成熟、胚未完成后熟、种皮(果皮)的限制和抑制物

的存在。

1.种子萌发的标志是胚根突破种皮。

2.一般来说,种子在干燥和低温状态下保存,寿命较长。

3.一些植物的种子,不耐脱水干燥和零上低温,寿命很短,称为顽拗性种子。

1.一植物只有在日长短于14小时的情况下开花,该植物是短日植物。

2.要想使菊花提前开花可对菊花进行短日照处理,要想使菊花延迟开花,可对菊花进行延长光

照或暗期间断处理。

3.植物在达到花熟状态之前的生长阶段称为幼年期,一般以花芽分化作为植物生殖生长开始的

标志。

4.植物成花诱导中,感受光周期诱导和感受低温的部位分别是叶片和茎尖端生长点。

四、判断

( × )光敏素是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物质,其成分是非环式的四吡咯化合物。

( √ ) 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向化性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向重性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感震性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感夜性运动。。

( × ) 土壤缺氮时根/冠比减小。

五、选择题

1.以下果实中,生长曲线呈双S形的是 A 。

A.樱桃 B.苹果 C.梨 D.香蕉

2.下列果实中,能发生呼吸跃变的有 A 。

A.梨 B.橙子 C.荔枝 D.菠萝

3.下列 A 果实具呼吸跃变现象,且其生长曲线为单S曲线。

A.番茄 B.李 C.桃 D.橙

1.有一充分饱和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则细胞体积:

(1)不变 (2)变小 (3)变大 (4)不一定

2.将一个生活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糖溶液中,则会发生:

(1)细胞吸水 (2)细胞失水 (3)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4)保持动态平衡衡

1.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 B 长于短日植物,短日植物的临界暗期长于长日植物。

A.一定,一定 B.不一定,不一定

C.一定,不一定 D.不一定,一定

2.下列哪种植物开花不需经历低温春化作用 D 。

A.油菜 B.胡萝卜 C.天仙子 D.棉花

3.利用暗期间断抑制短日植物开花,选择下列哪种光最有效。 A

A.红光 B.蓝紫光 C.远红光 D.绿光

4.南麻北种通常可使麻秆生长较高,纤维产量和质量 C ,种子。

A.提高,能及时成熟 B.降低,能及时成熟

C.提高,不能及时成熟 D.降低,不能及时成熟

5.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 A 花芽分化。

A.有利于 B.不利于 C.推迟 D.不影响

植物生理作业答案(09生本)

植物生理学作业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方面内容。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 名词解释 ①质外体途径:是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方式,阻力小,水分移动速度快。 ②共质体途径:是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③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④水分临界期:指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二. 思考题 1. 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 mol·L-1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渗透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而压力势是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水势的值;水势是衡量水分反应或做功能量的高低,是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所以: (1)将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由于纯水的浓度比细胞内液的浓度低,因此,纯水会向细胞质移动,引起细胞被动吸水,原生质体吸水膨胀,细胞的渗透势升高,压力势是增大,从而细胞的水势上升。 (2)而将植物细胞放入1 mol·L-1蔗糖溶液时结果则相反,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胞内的离子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势下降,压力势减少,即细胞水势明显降低。 4. 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根系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以满足植物体的需要。植物根系吸水主要通过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使水分进入根部导管。 而水分的向上运输则来自根压和蒸腾拉力。正常情况下,因根部细胞生理活动的需要,皮层细胞中的离子会不断地通过内皮层细胞进入中柱,于是中柱内细胞的离子浓度升高,渗透势降低,水势也降低,便向皮层吸收水分。根压把根部的水分压到地上部,土壤中的水分便不断补充到根部,形成了根系吸水的动力过程之一。蒸腾作用是水分运输的主要动力。正常生理情况下,叶片发生蒸腾作用,

植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水分生理 一、选择题 1、每消耗1 kg 的水所生产的干物质克数,称为()。 A. 蒸腾强度 B. 蒸腾比率 C. 蒸腾系数 D. 相对蒸腾量 2、风干种子的水势为()。 A . ψW =ψs B. ψW =ψm C. ψW =ψp D. ψW=ψs+ψp 3、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4、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 A. 吐水 B. 伤流 C. 排水 D. 流水 5、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7 MPa,ψp = 0.13 MPa,将其放入ψs = - 0.42 MPa的溶液(体积很大)中,平 衡时该细胞的水势为()。 A. -0.5 MPa B. -0.24 MPa C. -0.42 MPa D. -0.33 MPa 6、在同一枝条上,上部叶片的水势要比下部叶片的水势()。 A. 高 B. 低 C. 差不多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7、植物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时其Ψ s()。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等于零 8、微风促进蒸腾,主要因为它能()。 A. 使气孔大开 B. 降低空气湿度 C. 吹散叶面水汽 D. 降低叶温 9、一植物细胞的ψW = - 0.3 MPa,ψp = 0.1 MPa,将该细胞放入ψs = - 0.6 MPa的溶液中,达到平衡时 细胞的()。 A. ψp变大 B. ψp不变 C. ψp变小 D. ψW = -0.45 Mpa 10、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 植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 植物水分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C. 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D . 植物对水分需求由低到高的转折时期 11、在土壤水分充分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为()。 A. - 0.2~ - 0.8 MPa B. - 2 ~ - 8 MPa C. - 0.02 ~ - 0.08 MPa D. 0.2~0.8 MPa 12、根据()就可以判断植物组织是活的。 A. 组织能吸水 B. 表皮能撕下来 C. 能质壁分离 D. 细胞能染色 二、是非题 1、等渗溶液就是摩尔数相等的溶液。() 2、细胞间水分流动的方向取决于它们的水势差。() 3、蒸腾拉力引起被动吸水,这种吸水与水势梯度无关。() 4、将一充分吸水饱和的细胞放入比其细胞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其体积变小。() 5、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6、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和矿质元素唯一的器官。() 7、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8、没有半透膜即没有渗透作用。() 9、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10、在正常晴天情况下,植物叶片水势从早晨到中午再到傍晚的变化趋势为由低到高再到低。 () 11、共质体与质外体各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12、在细胞为水充分饱和时,细胞的渗透势为零。() 三、填空题 1、将一植物细胞放入ψW = -0.8 MPa的溶液(体积相对细胞来说很大)中,吸水达到平衡时测得细胞的 ψs = -0.95 MPa,则该细胞的ψp为(),ψW为()。 2、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气孔的()成正比。 3、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降低时,植物的代谢活动()。 4、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判断细胞(),测定植物的()以及观测物质透过原生质层的难易程度。 5、植物体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升高时,抗逆性()。 6、根系吸水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两种方式,前者的动力是(根压),后者的动力 是()。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分/词×10词=15分) 1.生物膜 2.水通道蛋白 3.必需元素 4.希尔反应 5.糖酵解 6.比集转运速率 7.偏上生长 8.脱分化 9.春化作用 10.逆境 二、符号翻译(分/符号×10符号=5分) 1.ER 2.Ψw 3.GOGAT 4.CAM 5.P/O 6.GA 7.LAR 8.LDP 9.SSI 10.SOD 三、填空题(分/空×40空=20分) 1.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三大结构特征是、和。 2.由于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来计算。 3.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三方面:(1) 物质的组成成分,(2) 活动的调节者,(3)起作用。 4.类囊体膜上主要含有四类蛋白复合体,即、、、和。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也称类囊体膜为膜。 5.光合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形。在光合链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电子最终受体是。 6.有氧呼吸是指生活细胞利用,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和,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中被氧化的有机物称为。 7.物质进出质膜的方式有三种:(1)顺浓度梯度的转运,(2)逆浓度梯度的转运,(3)依赖于膜运动的转运。 8.促进插条生根的植物激素是;促进气孔关闭的是;保持离体叶片绿色的是;促进离层形成及脱落的是;防止器官脱落的是;使木本植物枝条休眠的是;促进无核葡萄果粒增大的是。 9.花粉管朝珠孔方向生长,属于运动;根向下生长,属于运动;含羞草遇外界刺激,小叶合拢,属于运动;合欢小叶的开闭运动属于运动。 10.植物光周期的反应类型主要有3种:植物、植物和植物。 11.花粉的识别物质是,雌蕊的识别感受器是柱头表面的。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一个典型的植物成熟细胞包括。 A.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细胞质、细胞壁和细胞核 C.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 D.细胞壁、原生质体和细胞膜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_(大题目)

植物生理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大题目)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 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 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 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 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 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 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川农《植物生理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1答案

《植物生理学(本科)》19年6月作业考核-0001 试卷总分:8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从原叶绿酸脂转化为叶绿酸脂需要的条件是 A.K+ B.PO43- C.光照 D.Fe2+ 正确答案:C 2.促进筛管中胼胝质的合成和沉积的植物激素是 A.ETH B.IAA C.GA3 D.IAA和GA3 正确答案:A 3.在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最先积累的是 A.蛋白质 B.以蔗糖为主的糖分 C.脂肪 D.淀粉 正确答案:B 4.培养植物的暗室内,安装的安全灯最好选用 A.红光灯 B.绿光灯 C.蓝光灯 D.白炽灯 正确答案:B 5.春天树木发芽时,叶片展开前,茎杆内糖分运输的方向是 A.从形态学上端运向下端 B.从形态学下端运向上端 C.既不上运也不下运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B 6.一分子的乙酰CoA,经TCA循环一圈,可产生的NADH分子数为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7.通常每个光合单位包含的叶绿体色素分子数目为 A.50—100 B.150—200 C.250—300 D.350--400 正确答案:C 8.磷酸戊糖途径在细胞中进行的部位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 D.内质网 正确答案:C 9.叶片衰老时,植物体内的RNA含量 A.显著下降 B.显著上升 C.变化不大 D.不确定 正确答案:A 10.α-淀粉酶又称内淀粉酶,该酶活化时需要 A.Ca2+ B.Mg2+ C.K+ D.Mn2+ 正确答案:A 11.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 A.使研磨更充分 B.加速叶绿素溶解 C.使叶绿素a、b分离 D.保护叶绿素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三)

植物生理学模拟试题(三)一、名词解释(1.5分/词×10词=15分) 1.细胞程序化死亡 2.根压 3.平衡溶液 4.CO2补偿点 5.呼吸商 6.蚜虫吻针法 7.生长延缓剂 8.光敏色素 9.衰老 10.逆境逃避 二、符号翻译(0.5分/符号×6符号=3分) 1.RNA 2.Ψπ 3.GS 4.Pheo 5.UDPG 6.CTK 三、填空题(0.5分/空×40空=20分)

1.当原生质处于状态时,细胞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弱;当原生质呈状态时,细胞生理活性低,但抗性强。 2.植物的吐水是以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而蒸腾作用以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 3.适当降低蒸腾的途径有:减少、降低及使用等。 4.必需元素中可以与CaM结合,形成有活性的复合体,在代谢调节中起“第二信使”的作用。 5.植物吸收(NH4)2SO4后会使根际pH值,而吸收NaNO3后却使根际pH值。 6.叶绿体基质是进行的场所,它含有还原CO2与合成淀粉的全部酶系,其中酶占基质总蛋白的一半以上。 7.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和反应,其速度非常快,且与度无关。 8.线粒体是进行的细胞器,在其上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内则进行三羧酸循环。 9.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两类,即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常见的化学信号:、、等,常见的物理信号有:、、等。 10.促进侧芽生长、削弱顶端优势的植物激素是;加速橡胶分泌乳汁的是;促进矮生玉米节间伸长的是;降低蒸腾作用的是;促进马铃署块茎发芽的是。 11.生长抑制剂和生长延缓剂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干扰茎的分生组织的正常活动,后者则是干扰茎的分生组织的活动。 12.关于光敏色素作用于光形态建成的机理,主要有两种假说:作用假说与调节假说。 13.光周期还影响植物的育性,如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短日下花粉育,在长日下育。 14.大气污染物进入细胞后积累到一定阈值即产生伤害,危害方式可分为伤害、伤害和伤害三种。 15.引导花粉管定向生长的无机离子是。 四、选择题(1分/题×30题=30分) 1.微体有两种,即。 A.叶绿体和质体B.过氧化物体和乙醛酸体 C.线粒体和叶绿体D.圆球体和溶酶体 2.设根毛细胞的Ψs为-0.8MPa,Ψp为0.6MPa,土壤Ψs为-0.2MPa,这时是。

最新植物生理学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写出下列名词的英文并解释) 自由水free water:不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其特点是参与代谢,能作溶剂,易结冰。所以,当自由水比率增加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溶胶状态,植物代谢旺盛,但是抗逆性减弱。 束缚水bound water:与细胞的组分紧密结合,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其特点是不参与代谢,不能作溶剂,不易结冰。所以,当束缚水比率高时,植物细胞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植物代谢活动减弱,但是抗逆性增加。 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称为生理需水 生态需水:水分作为生态因子,创造作物高产栽培所必需的体外环境所消耗的水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势是指在同温同压同一系统中,一偏摩尔体积(V)溶液(含溶质的水)的自由能(μw)与一摩尔体积(V)纯水的自由能(μ0w)的差值(Δμw)。 Ψw=(μw /V w) -(μ0w/V w) =(μw-μ0w)/V w=Δμw/V w 植物细胞的水势是由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来组成的。 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降低的水势,它取决于细胞内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和。和溶液所能产生的最大渗透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由于细胞膨压的存在而提高的水势。一般为正值;特殊情况下,压力势会等于零或负值。如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零;剧烈蒸腾时,细胞的压力势会呈负值。 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内胶体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细胞壁物质等)对水分吸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为负值。未形成液泡的细胞具有明显的衬质势,已形成液泡的细胞的衬质势很小(-0.01MPa左右)可以略而不计。 扩散作用diffusion:任何物质分子都有从某一浓度较高的区域向其邻近的浓度较低的区域迁移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扩散。 渗透作用osmosis:指溶剂分子(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是指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如动物膀胱、蚕豆种皮、透析袋等。理想的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它的分子通过。 吸胀作用Imbibition:是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只与成分有关: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脂类。豆科植物种子吸胀现象非常显著。未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如风干种子、分生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代谢性吸水Metabolic absorption of water :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通过质膜而进入细胞的过程——代谢性吸水。 质壁分离Plasmolysis:高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失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Deplasmolysis:低浓度溶液中,植物细胞液泡吸水,原生质体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 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 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答: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答: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答: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植物生理学1、2章试题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二、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根压,上端动力蒸腾拉力。 由于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内聚力学说。 3、依据 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主动过程;其 H+ /K+泵的开启需要光合磷酸化提供能量来源。 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细胞质膜、细胞质(中质)和液泡膜三个部分。 5、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周长)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小孔扩散边缘效应)。 6、当细胞巴时, =4 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水。(1)纯水中(吸水);(2) =-6 巴溶液中(不吸水也不失水);(3)=-8 巴溶液中(排水),(4) =-10 巴溶液中(排水); (5)=-4 巴溶液中(吸水)。 7、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 8、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自由水和束缚水状态存在;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 9、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水与一偏摩尔容积纯水之间的自由能差数,叫做水势。 10、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渗透势)和(压力势)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零,细胞水势导于-。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导于,水势为零,这时细胞不吸水。 11、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越小,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 12、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三、问答题 1、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何? 水分进入植物主要是从根毛——皮层——中柱——根的导管或管胞——茎的导管或管胞——叶的导管或管胞——叶肉细胞——叶细胞间隙——气孔下腔——气孔,然后到大气中去。 在导管、管胞中水分运输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压,其中蒸腾拉力占主导地位。在活细胞间的水分运输主要靠渗透。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植物受涝后,叶子反而表现出缺水现象,如萎蔫或变黄,是由于土壤中充满着水,短时期内可使细胞呼吸减弱,根压的产生受到影响,因而阻碍吸水;长时间受涝,就会导致根部形成无氧呼吸,产生和累积较多的乙醇,致使根系中毒受害,吸水更少,叶片萎蔫变质,甚至引起植株死亡。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重点) 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 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 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 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 象。 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 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 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 个方面: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

《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1mol/L蔗糖溶液中,细胞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在纯水中,各项指标都增大;在蔗糖中,各项指标都降低。 2.从植物生理学角度,分析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的道理。 答:水,孕育了生命。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很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的含水量一般在70~90%,使细胞质呈溶胶状态,保证了旺盛的代谢作用正常进行,如根尖、茎尖。如果含水量减少,细胞质便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如休眠种子。 ●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质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有水分子参与。 ●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来说,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 ●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由于细胞含有大量水分,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张开,有利于传粉。 3.水分是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 ●通过膜脂双分子层的间隙进入细胞。 ●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水通道,造成植物细胞的水分集流。植物的水孔蛋白有三种类型:质膜上的质膜内在蛋白、液泡膜上的液泡膜内在蛋白和根瘤共生膜上的内在蛋白,其中液泡膜的水孔蛋白在植物体中分布最丰富、水分透过性最大。 4.水分是如何进入根部导管的?水分又是如何运输到叶片的? 答:进入根部导管有三种途径: ●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通过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使根部吸收水分。 根系吸水的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 运输到叶片的方式:蒸腾拉力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使水分在茎内上升到达叶片,导管的水分必须形成连续的水柱。造成的原因是:水分子的内聚力很大,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从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 ●保卫细胞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保卫细胞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水时向外扩展,拉开气孔;禾本科植物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中间厚、两头薄,吸水时,横向膨大,使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的叶绿体在光下会形成蔗糖,累积在液泡中,降低渗透势,于是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升高了渗透势,于是失水,气孔关闭。 6.气孔的张开与保卫细胞的什么结构有关? ●细胞壁具有伸缩性,细胞的体积能可逆性地增大40~100%。 ●细胞壁的厚度不同,分布不均匀。双子叶植物保卫细胞是肾形,内壁厚、外壁薄,外壁易于伸长,吸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0及答案

1、乙烯的三重反应2、光周期3、细胞全能性 4、生物自由基5、光化学烟雾 1、植物吸水有三种方式:____,____和____,其中____是主要方式,细胞是否吸水决定于____。 2、植物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 3、叶绿体色素按其功能分为____色素和____色素。 4、光合磷酸化有两种类型:_____和______。 5、水分在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两种:____和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过程:⑴_____,它的任务是____;⑵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⑶________,它的任务是_________。 7、土壤水分稍多时,植物的根/冠比______,水分不足时根/冠比_____。植物较大整枝修剪后将暂时抑制______生长而促进______生长。 8、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_________酶对温度不敏_________酶对温度却很敏感,对氧的亲和力强,而______酶和______酶对氧的亲和力较弱。 9、作物感病后,代谢过程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概括起来 ⑴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___。 1、影响气孔扩散速度的内因是()。 A、气孔面积B、气孔周长C、气孔间距D、气孔密度 2、五大类植物激素中最早发现的是(),促雌花是(),防衰保绿的是(),催熟的(),催休眠的是()。 A、ABAB、IAAC、细胞分裂素D、GAE、乙烯 3、植物筛管中运输的主要物质是() A、葡萄糖B、果糖C、麦芽糖D、蔗糖 4、促进需光种子萌发的光是(),抑制生长的光(),影响形态建成的光是()。 A、兰紫光B、红光C、远红光D、绿光 5、抗寒性较强的植物,其膜组分中较多()。 A、蛋白质B、ABAC、不饱和脂肪酸D、饱和脂肪酸 四、是非题:(对用“+”,错用“-”,答错倒扣1分,但不欠分,10分)。 ()1、乙烯利促进黄瓜多开雌花是通过IAA和ABA的协同作用实现的。 ()2、光合作用和光呼吸需光,暗反应和暗呼吸不需光,所以光合作用白天光反应晚上暗反应,呼吸作用则白天进行光呼吸晚间进行暗呼吸的节律变化。 ()3、种子萌发时,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但干物质减少,因此种子萌发过程不能称为生长。 ()4、细胞分裂素防止衰老是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的。 ()5、在栽培作物中,若植物矮小,叶小而黄,分枝多,这是缺氮的象征。 五、问答题(每题10分,30分) 1、试述植物光敏素的特点及其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 2、水稻是短日植物,把原产在东北的水稻品种引种到福建南部可以开花结实吗?如果把原产在福建南部水稻品种引种到东北,是否有稻谷收获,为什么? 3、植物越冬前,生理生化上作了哪些适应准备?但有的植物为什么会受冻致死?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题库

植物生理学题库 1、1917年,钱崇澍在美国的《植物学公报》(Batanical Gazette)发表了“钡、锶、铈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一文,这是中国人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 2、“南罗北汤”是两位著名的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他们是上海的罗宗洛和北京汤佩松。 3、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属于实验生物学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4、1882萨克斯(Sachs)编者的“植物生理学”讲义问世。随后费弗尔(Pfeffer)发表一部三卷本“植物生理学”使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具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 5、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二位主要创始人。A 、J、 B、van Helmont和J、Woodward B、J、Sachs和W、Pfeffer C、S、Hales和N、T、de Saussure D、O、R、Hoagland和D、Arnon B 6、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A 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 C、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 A 7、《论气》这部学术著作成书于1637年。在其“水尘”一章中提出了“人一息不食气则不生,鱼一息不食水则死”的著名

论断,并生动地描述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根据。因此,我国学者认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呼吸实验的是我们中国人,也就是《论气》一书的作者。A 、宋应星 B、沈括 C、贾思勰 D、李时珍A 8、1648年,将一棵5lb( 2、27kg)重的柳树栽种在一桶称量过的土壤中,每天除了给柳树浇灌雨水外,不再供应其他物质。5年后,这小树长成一棵重达169lb(7 6、66kg)的大树,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2oz(5 6、7g)。由此,他合乎逻辑地、但是错误地得出结论:柳树是由水构成的。A 、J、B、van Helmont B、W、Pfeffer C、J、Sachs D、N、A、Maximov A 9、矿质营养学说是由德国的1840年建立的。A 、J、von Liebig B、J、B、van Helmont C、W、Knop D、J、Sachs A10、1771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A 、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 B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根系发达,使之具有强大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减少蒸腾,避免失水过多导致萎蔫。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课后习题名词解释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水势:(water potential)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 摩尔体积所得商。 ●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 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 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质外体途径:(apoplast pathway)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 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共质体途径:(symplast pathway)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 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根压:(root pressure)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 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蒸腾比率:(transpiration ratio)光合作用同化每摩尔CO2所需蒸腾散失的水 的摩尔数。 ●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指光合作用同化CO2的速率与同时蒸腾 丢失水分的速率的比值。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 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水分临界期:(critical period of water)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大量元素:(ma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微量元素:(microelement)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溶液培养:(solution culture method)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 栽培植物的方法。 ●透性:(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选择透性:(selective permeability)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胞饮作用:(pinocytosis)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 过程。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 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 量。 ●转运蛋白:(transport protein)包括两种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 通道蛋白:横跨两侧的内在蛋白,分子中的多肽链折叠成通道,内带电荷并充满水。 载体蛋白:跨膜的内在蛋白,形成不明显的通道,通过自身构象的改变转运物质。 ●单向运输载体:(uniport carrier)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供参考) 一、选择题(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每题0.5分,共15分。) 1. 某植物在同样的时间内通过蒸腾耗水2kg,形成干物质5g,其蒸腾系数是(1)。 (1)2.5 (2)0.4 (3)400 (4)0.0025 2. 如果外液的水势高于植物细胞的水势,这种溶液称为(2)。 (1)等渗溶液(2)高渗溶液(3)平衡溶液(4)低渗溶液 3.在植株蒸腾强烈时测定其根压,根压(4) 。 (1)明显增大(2)显著下降(3)变化不大(4)测不出 4.下列中(4) 方法可克服植物暂时萎蔫。 (1)灌水(2)增加光照(3)施肥(4)提高大气湿度 5.缺乏下列元素(1) 时,缺素症状首先在老叶表现出来。 (1)K (2)Ca (3)Fe (4)Cu 6、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向植物地上部运输时主要通过(2) 。 (1)筛管(2)导管(3)转运细胞(4)薄壁细胞。 7. 下列盐类组合中,(2) 组属于生理碱性盐。 (1)NH4Cl、K2SO4和NH4NO3(2) KNO3、Ca NO3和NaH2PO4 (3) NH4Cl、K2SO4和CaSO4(4) NH4NO3、NH4H2PO4和NH4HCO3 8. 光合作用合成蔗糖是在(3)里进行的。 (1)叶绿体间质(2)线粒体间质(3)细胞质(4)液泡 9. 水稻、棉花等植物在400μl/L的CO2浓度下,其光合速率比大气CO2浓度下(1)。 (1)增强(2)下降(3)不变(4)变化无常 10. C3途径中的CO2受体是(4)。 (1)PEP (2)PGA (3)Ru5P (4)RuBP 11. 叶绿素分子的头部是(4)化合物。 (1)萜类(2)脂类(3)吡咯(4)卟啉 12. 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是(4)的过程。 (1)(1)光能吸收传递(2)光能变电能 (3)光能变化学能(4)电能变化学能 13. 一植物在15?C时的呼吸速率是5μmolO2/gFW,在20?C时的呼吸速率是10μmolO2/gFW, 25?C时的呼吸 速率是15μmolO2/gFW,其该温度内可计算的Q10是(4) 。 (1)1.5 (2)1 (3)2 (4) 3 14. O2与CO2竞争(3)是生成光呼吸底物的主要途径。 (1)PEP (2)Ru5P (3)RuBP (4)PGA 15. 具有明显放热特征的呼吸途径,其末端氧化酶是(2)氧化酶。 (1)细胞色素(2)抗氰(3)抗坏血酸(4)多酚 16. 剪去枝上的一部分叶片,保留下来的叶片其光合速率(1)。 (1)有所增强(2)随之减弱(3)变化不大(4)变化无规律 17.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细胞的纤维素是在(4)合成的。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3、氧化磷酸化 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6、P680; 7、PEP;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A、CTK/ABA B、IAA/GA C、CTK/IAA D、IAA/ABA 8、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