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规律课后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课后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课后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四川一诊)2018年8月7日全国天气预报:未来一周,华北、东北大部地区高温过程结束;上海、杭州等长江流域多地高温、高湿天气还将发展加强。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据此完成1~2题。

1.华北、东北大部地区高温过程结束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距海洋近,受寒流影响B.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冷空气或雨水影响D.山脉阻挡了热浪

2.上海、杭州等长江流域多地高温、高湿天气还将发展加强的原因是( ) A.梅雨季节,天气湿热

B.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C.台风天气影响时间长

D.受亚洲高压控制,晴天多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城市( )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 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 D.④可能位于海岛

4.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5~7题。

5.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9·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三模)下图为2018年11月28日8:00某区域天气形势分析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8~9题。

8.此日,韩国南部沿海最可能发布( )

①海啸预警②森林火险预警③暴雨预警④干旱预警⑤台风预警⑥寒潮预警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9.我国皖南地区未来48小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2019·浙江十校联盟)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11.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9·成都一诊)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图一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图二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Δ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4分)

(2)说明绿洲与邻近荒漠之间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况,并分析其对绿洲的有利影响。(10分)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8分)

13.(2019·山东济南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8分)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10分)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 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6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 C

解析华北、东北大部地区不受寒流的影响,A项错误;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会出现持续晴天,B项错误;受冷空气或雨水的影响,气温会明显降低,C 项正确;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小,山脉对热浪的阻挡作用小,D项错误。

2.B

解析梅雨天气出现在6~7月,排除A项;8月份,该地仍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使高温、高湿天气继续加强,B项正确;台风天气影响下,会结束高温天气,C项错误;夏季不受亚洲高压影响,D项错误。

3.D

解析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项错误。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项错误。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项错误。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项正确。

4.A

解析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项正确。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项错误。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多,C项错误。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均降水量多,D项错误。

5.C

解析根据14时等压线,结合风向,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当日14时,选项地点中气压由高到低,依次是①②④③,气压最低的是③,C项正确。6.D

解析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2时至14时,④一直是东风,在四地中风向变化最小,D项正确。

7.B

解析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项正确;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三项错误。

8.D

解析读图可知,在日本九州岛南部洋面上有一低压中心正在发展,将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随着该台风中心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韩国南部受其影响,将会带来大风降雨等天气,所以可能会发布台风和暴雨预警,③⑤正确。同时在韩国北部有一冷锋将要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韩国南部将经历冷锋过境,有可能发布寒潮预警,⑥正确。无论是冷锋过境,还是台风影响,韩国南部降水增多,不会发生森林火灾,排除②④。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引起的,排除①。故选D项。

9.A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皖南地区在未来48小时内,将经历冷锋过境天气过

程,冷锋带来降雨,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A项正确;冷锋过境,气压升高,B项错误;雨过天晴气温降低,C项错误;风向为偏北风,风速会增大,D项错误。

10.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选D项。

11.B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项。

二、综合题(共56分)

12.(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

(2)近地面绿洲气温低于邻近荒漠,空气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荒漠气温高于邻近绿洲,空气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荒漠。

有利影响:绿洲近地面气流下沉,抑制水分蒸发;通过近地面的风将水分输送给邻近荒漠;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形成绿洲外围生态保护带。

(3)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绿洲广布。第(2)题,根据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可知,近地面绿洲和邻近荒漠气温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导致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荒漠。绿洲地区因气温低,形成下沉气流,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近地面风将绿洲的湿润气流带向荒漠,有利于邻近荒漠植被的生长,从而形成环绕绿洲的植被带,有利于保护绿洲。第(3)题,在绿洲地区铺设覆盖层,可减少流水、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从而保持土壤水分;覆盖粗砂、砾石可增大昼夜温差。

13.(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

(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解析第(1)题,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第(2)题,海南岛雷暴天气北多南少,判断其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是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强,形成雷暴天气多。第(3)题,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于山顶白天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作用,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所以,五指山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第(4)题,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衍生灾害。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练习题 一、选择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1~2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

垫面)的热力差异。第2题,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 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答案 1.C 2.C 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回答3~4题。 3.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主要是南极地区 ( )。 A.地势高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 C.环境污染严重D.人口增加 解析第3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而地面辐射量的大小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密切相关。选B。第4题,南极地区被大面积的冰川覆盖,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高。选B。 答案 3.B 4.B 5.如下图所示,一架澳大利亚的飞机在其国航线上飞行,可判断( )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 解析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高空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由此可判断图中稳定风向为东风。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6~7题。 6.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7.据图判断下列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B.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C.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解析第6题,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大。第7题,据图可知,高原东部受低压和低压槽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东北地区的丁地位于低压槽上,多阴雨天气;塔里木盆地位于高压的西南部,吹东北风;华北平原的丙地位于低压的南部,吹西南风。 答案 6.B 7.A

2 第一板块 命题主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命题主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高频考点总揽高考命题切入点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大气受热状况的原理及应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及等温线图的判读 大气运动和降水 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实践应用 影响降水的因素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常见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 等压线图的判读 常见气象灾害 气候类型 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判断 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2018·高考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第1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A (2017·高考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

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回答2~4题。 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3.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4.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2.B 3.C 4.D

掌握“大气受热状况应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气温高低及其影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掌握等温线弯曲成因分析的三大技巧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闭合等温线(高、低温中心)的成因分析 (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往往成为低温中心;夏季湖泊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冬季也往往是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山地冬季风背风坡一般也是高温中心;冬季的湖泊一般为高温中心。

大气运动专题训练答案详解

大气运动专题练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 原因,不正确 ...的是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5.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 6、空气质量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下列天气系统,有利于污染气体扩散的是 A、台风的外围 B、高压中心 C、高压脊 D、低压中心 7.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舟山7月平均气温约27℃,阿里7月平均气温约10℃,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洋流 C.纬度分布 D.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上空的大气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它们有的称为季风带, 有的称为大气环流, 它们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影响着大气的表现。以下是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习的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 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 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 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

况(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 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第一部 分“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⑤ 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第二部分“热力环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③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 象。“活动”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活动 2 ”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第三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②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 ③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活动”是风形成的具体知识应用。 我们打开窗户,有时会感受到一阵阵风吹来,风是大气的水 平运动,那么,大气运动是怎样发生和进行的?大气水平运动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相关的问题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自主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学: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练习题 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大气辐射 C .太阳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 B ?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 C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D ?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3.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前后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大气削弱 B .太阳辐射T地面辐射T大气削弱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C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吸收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 D .太阳辐射T大气削弱T地面辐射T大气辐射T地面吸收 4.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B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 C .空气遇冷使空气膨胀上升 D .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 5. 图2 —1 —9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⑵ 题。 ① ③ 图 2 — 1 —9 (1) 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纬度相当,但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2012年7月29日北京二至五环路温度示意图”,完成第7~8题。

6. 图中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 A.焚风效应 B.雨影效应 C.热岛效应 D.狭管效应 7. 南二环白天最高气温达到 39 °C ,造成南二环 最热"的原因可能是( ) ① 城市道路以混凝土、柏油路面为主 ,热容量 小 ② 建筑群密集 ③车流量大 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3i\ SA 崔直 15 dt^_ K'OSI'C JtMTTQKfe 北曲用3huEa 七 厂 再三开 mFcwTc 注I 图中数据分别 为白天最髙气温和 路面爆高蛊度 F 图是北半球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 8. 如果图中 A.东南风 C.西北风 ”,据此完成第8题。 M P 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B.东北风 D.西南风 ,此时④地吹 () 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 9?10题。 9 ?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A.氧、臭氧 B ?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臭氧 10.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一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 一D C.大 气的吸收作用 一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一C 11下图为A 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 ”由图可知,该地的天气可能是( A.风高物燥 C.阴雨连绵 B.万里无云 D.气温突降 12下图为 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 ,甲地位于大陆西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A.a增大 B.b增大 C.c增大 D.d 减小 答案A B本题组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题组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第1题,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

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故②错误、④正确。第2题,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辐射,b 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d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a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c减弱,C项错误;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b增大,B项正确。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大气运动 练习题

1.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即可判定()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飞机在西风中D风从北侧吹来 2.下列关于热力环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热气流上升在高空形成高气压 B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C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比高空气压高 D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相反 3. 读800米高空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各点的气温:1>5>4 B.4点所对应的近地面气温较低 C.在800米高空空气如果做水平运动,气流由5流向4 D.4地气压的形成,是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运动的结果温较低 4. 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的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风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5.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图中甲乙位于近地面。据此回答6-8题。 6 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7、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一乙一丁一丙一甲 B、丁一丙一甲一乙一丁 C、乙一甲—丙一丁—乙 D、乙一丁一丙一甲一乙 8.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图中丙丁位于同一高度,则图中气温最低的是()

大气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归纳】 一、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分析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分析天气、气候现象的基础,此部分内容涉及知识点很多,在这里我们应重点突破以下知识: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 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得出: ①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 ②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③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常见的热力环流: 2.大气环流形成、分布及影响 (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性质及对降水的影响 近地面不同纬度地区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其分布及与降水带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3)理解大气环流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大气垂直上升,空气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降水丰富;大气垂直下沉,空气温度上升,天气晴朗,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如受南北半球的西风带、东亚的东南季风、南亚的西南季风影响的地区多降水。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的气流,因温度上升,水汽不易凝结,受其影响,天气较干燥,如受极地东风、信风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少。(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 二、常见的天气系统判读及应用 1.冷锋与暖锋的对比分析 (1)锋面经过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产生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能形成降水。如我国北

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

6. 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 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7. 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吸收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反射作用 D. 保温作用 8.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 ) A. 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 空气分子使蓝 光发生散射作用 9. 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 B. 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 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 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 11. 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 A. 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 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 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 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2. 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右图为 A.低气压 B. 高气压 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 ②中心气流上升 C.气旋 D. 反气旋 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 B. 快行冷锋 C. 反气旋 D. 4?下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 乙是千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 ()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 X 射线区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 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 地面的反射作用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强化练(有答案)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③C.④D.⑤ 2.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4.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6.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B.风力明显增大

C.昼夜温差减小D.阴雨连绵 10.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 A.湿冷B.干冷C.暖干D.暖湿 二、综合题 11.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哥华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有“加拿大雨都”之称。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温哥华西部高大山脉的成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夏凉冬冷,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岛上雪山重峦叠嶂、群山环绕、森林密布;居民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1)分析甲地风暴强劲的原因。 (2)推测火地岛降水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3)说明甲地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2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3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

专题跟踪检测 大气运动

专题跟踪检测(二)大气运动 A级——基础提速练 (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西安市长安区的除霾塔,全称为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太阳能及过滤技术进行空气净化的建筑,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塔内直径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诗句描述的地理现象的产生与除霾塔内空气运动原理相似的是() A.夜热依然午热同B.寒江雪柳日新晴 C.黄梅时节家家雨D.巴山夜雨涨秋池 2.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为() A.晴朗无风的白天B.晴朗无风的夜晚 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 3.该塔对空气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80%。重污染天气对空气的日处理能力可达500万立方米,可平均减少15%。下列城市功能区中最适合建设除霾塔的是() A.中心商务区B.工业区 C.住宅区D.行政区 解析:第1题,除霾塔主要通过玻璃集热棚提高塔内空气温度,棚内空气受热膨胀后沿着空气导流塔上升,塔内上升空气经特殊过滤装置后得到净化,该装置主要利用的是热力环流原理。“夜热依然午热同”描述的是夜晚像中午一样燥热,A错;“寒江雪柳日新晴”,意思是寒冷天气里,江边的柳树上挂满了雾凇,天气刚刚晴朗,描述的是水汽在寒冷气温条件下的凝结现象,B错。“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梅雨天气,是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造成的,C错。“巴山夜雨涨秋池”则是秋季四川盆地夜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降水,D对。第2题,晴朗无风的白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近地面空气受热后上升强烈,雾霾程度较轻,因而除霾塔工作效率较低,A错;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损失的热量多,地面温度迅速降低,大气受近地面冷却作用易出现逆温现象,雾霾浓重,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较高,B对;阴雨多风天气,大气污染物随雨水沉降至地面,雾霾少,加上玻璃集热棚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塔内气温较低,导致除霾塔内空气流动慢,所以除霾塔工作效率低,C、D错。第3题,中心商务区、工业区和行政区为工作场所,白天人口密集,但除霾塔白天工作效率较低。夜晚城市雾霾较严重,而住宅区人口密集,加上此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3】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浓雾天气能见度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广州市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2~3题。 解析: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进而削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对能见度没有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不会改变。故选C。 答案:C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b<c B.d>e C.若e为0 ℃,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3.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风的形成原理,从高压吹向低压区,可以推断a线气压值高于c 线,A项错误;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判断此区域是北半球,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即纬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纬度,越向北气温越低,d线气温低于e线,故B错;若e为0 ℃,则该河流有结冰期,但该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注入湖泊),河流没有凌汛现象,C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则图中河流注入湖泊,湖水只进不向外排出,因而盐分长期汇集,形成咸水湖,故D项正确。第3题,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据其向东南移动可推断冷气团势力强大故为冷锋,且A地即将被该天气系统控制,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项正确。 答案:2.D 3.C 4.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晴朗,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大气运动练习题

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据图完成1~2题。 1.拉萨能够成为中国著名“日光城”主要是由于________作用强。() A.①B.②C.③D.④ 2.形成“露重见晴天”的说法,主要是由于夜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 3.下图表示因冷热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图中S代表地面,箭头代表气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气温值G>HB.气压值H最高 C.G为城郊,H为市区D.G处比H处易出现阴雨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东南风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D.西南风和东北风 5.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D四点的风向正确的是() A.AB.BC.C D.D 7.图中,风力最大的点是() A.A B.B C.C D.D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8~10题。 8.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 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9.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 是( ) 10.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 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1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浙江十校联盟)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选D项。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项。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答案 D 解析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项错误。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项错误。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项错误。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项正确。 4.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项正确。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项错误。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多,C项错误。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均降水量多,D项错误。 (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5~7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测试题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为()①青藏高原距离太阳近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大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白天太阳辐射强⑤云层厚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③④⑥D.②⑤⑥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大气密度大,云雾天气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答案:C 2 .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夜晚气温较阴天高②白天气温较阴天高③气温日变化幅度大④白天大气反射加强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解析:这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要求对每一项叙述进行逐一判断。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气温高于阴天。但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少,气温较阴天低。 答案:B 3 .以下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A.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太高 B.臭氧能够防止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危害 C.夜晚多云比白天多云气温高 D.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解析:首先要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反射和吸收。四个选项中,A是反射作用,B是吸收作用,C的叙述本身是错误的,D是大气逆辐射,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 答案:D 4.撒哈拉大沙漠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 A.沙漠地区太阳辐射热量少 B.沙漠地区水汽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差 C.沙漠地区人类活动少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二)_大气运动规律_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B.东南 C.正东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 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项测试题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项测试题2019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大气运动规律专项测试题,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60分) (2019?石家庄质检)近年来石家庄深陷雾霾污染之中。雾霾时能见度很低,连续多天的雾霾更是给道路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其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大量悬浮颗粒( ) A.增强了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 B.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C.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雾霾天气,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较多,这些悬浮颗粒物会增强对光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从而影响能见度。 答案A 2.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受暖锋控制,空气流动性差 B.地面蒸发强,空气湿度增大 C.冷空气快速南下,气温降低,水汽凝结 D.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

解析雾霾天气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过多造成的,它一般出现在受稳定天气系统控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悬浮物扩散的情况下。 答案D (2019?东北三省模拟一)“墨迹天气”是一款免费天气信息查询的手机软件。如图是墨迹手机软件上呈现的2019年2月13—18日天气状况截图。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日期中,气温日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 ) A.2月13日和2月18日 B.2月14日和2月17日 C.2月16日和2月17日 D.2月13日和2月16日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当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结合图示可知,2月16日气温日较差最小,2月17日气温日较差最大。故C项正确。 答案C 4.据图分析2月16日,气温日温差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白天有云削弱了太阳辐射 B.夜晚有暖锋过境 C.白天地面辐射强 D.夜晚的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由图示可知,2月16日夜晚为小雪天气,云层较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