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全册教材说明

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全册教材说明
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全册教材说明

初中第二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

本册安排了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三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 —5课)动画制作——Flash

Flash是最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本单元主要是学习运用flash工具制作基本的动画,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等,动画影片、使用脚本制作交互动画等。本单元介绍了动画原理、Flash动画类型的制作等,安排了种子发芽、动物形变、小孩捕捉蝴蝶、古诗二首多媒体课件等主题活动,通过完成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快乐中掌握动画的原理以及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创作动画。建议7个课时完成。b5E2RGbCAP

第1课电脑动画制作初探,本课作为动画制作的导入课,介绍了动画原理,传统动画和电脑动画的制作,然后认识Flash这个动画制作工具,并使用这个工具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安排了“简单的三维动画”、“种子发芽”、“倒计时”等活动,学习制作简单的三维动画,用Flash 编辑GIF动画,使用Flash制作逐帧动画,在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以及简单的Flash动画。plEanqFDPw

第2课创建补间动画,本课主要介绍了Flash动画的基本类型一一补间动画,又叫做中间帧动画、渐变动画,只要建立起始和结束的画面,中间部分由软件自动生成,省去了中间动画制作的复杂过程,这正是Flash的迷人之处。补间动画包括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又叫做形状渐变,适用的对象为图形,形状补间可以实现移动、缩放、旋转、填充渐变色、对象加速,减速,变形等效果。形状补间起止对象都必须是图形(形状),Flash软件工具箱中工具绘制的图都是图形,可以直接制作形状补间。动作补间又叫运动渐变,适用对象是元件。动作补间可以实现位置移动、大小变化、颜色变化、透明度变化,明暗、色调变化等效

果。动作补间起止对象都必须是元件。本课安排了“动物形变”和“小孩捕蝴蝶”两个活动分

别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DXDiTa9E3d

第3课导演动画影片,本课主要通过制作“猴子捞月亮”的动画,介绍了Flash短剧的创作环节和导演设计的内容:故事情节分析、导演设计规划、场景设计、编写分镜头脚本、原画设计、制作动画、声音字幕合成等。本课目的是要学生初步了解Flash短剧的制作过程,学

会导演简单的动画影片。RTCrpUDGiT

第4课设计鼠标交互,交互式动画就是允许观众对影片进行控制的动画。交互式动画在

动画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互动,使观众可以参与到动画中来。例如对按钮元件,通过鼠标的移

入或移出制作出不同的响应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为按钮编写脚本语言,使按钮具有控制影

片的播放或者链接到指定的网页中去的功能。这是传统动画所不具备的,在Flash中却能轻松

实现。本课通过制作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掌握使用Flash 中的动作脚本制作使用鼠标对动画进行交互的方法。5PCzVD7HxA

第5课设计键盘交互,本课介绍使用Flash动作脚本制作使用键盘实现人机交互的动画。动画制作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素材加工和动画创作(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前面收集的素材),创

造出自己喜欢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基本的技术支持。对于技术的学习教师

要给予指导,但不是就技术讲技术。技术的学习是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支撑,是创作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教学时不要从技术角度出发,以技术出结果,而是以需求选技术,用技术实现创作。jLBHrnAlLg

第二单元(6—10课)网页制作--- Dreamweaver

和FrontPage相比,Dreamweaver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操作窗口和简单快捷的编辑方法,能够制作出更加专业、效果更加丰富多彩的网页。本单元设计了制作“个人网站”展示自我风采的主题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做网页,让学生学习、体会利用Dreamweaver工具设计、编辑、管理和发布网页的方法和特点。建议5个课时完成。XHAQX74J0X

第 6 课设计网站与制作首页,建立网站,首先要对网站的结构、内容、样式、色调以及首页和子页等进行总体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再进行搜集、制作素材,编辑制作网页,发布网页。本课以“建立个人网站”活动,引领学生熟悉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的环境,学会建立站点、创建首页、表格布局、填充内容等。制作网站与网页的关系,制作网站的流程,网页的布局和表达方式的使用等。LDAYtRyKfE

第7 课创建超链接和网页模板,超链接是网页的灵魂,通过超链接可以方便浏览者在网页之间的跳转。本课让学生为自己设置相册,通过制作缩略图与原图之间的超链接、网页间的超链接锚记链接等,使学生学会在网页中或者网页之间建立超链接的方法。通过模板制作三个布局结构相同的页面,方便快捷。Zzz6ZB2Ltk

第8课定义CSS羊式,本课活动安排的是制作“美文推荐”网页。网页以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表现信息,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的合理编排,则是要用美的标准来衡量。美不仅体现在整个网页设计的结构,也体现在字体的颜色、类型、大小等方面。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制作“我的小传”和“美文推荐”网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利用定义CSS样式和插入水平线、日期、以及flash 动画等插件编辑、美化网页。dvzfvkwMI1

第9课框架布局网页,本课安排的活动是制作“我的作品” 页面,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还经常用到框架和导航条,本课则让学生学习框架和导航条的制作。了解框架和框架集的关系,

总结框架布局网页的优缺点。rqyn14ZNXI

第10课完善发布网站,本课先介绍使用行为和Javascript 语言为网页增添各种特效。Javascript 语言增加了网页的实时性、动态性、交互性,给网页增添了更多活跃的元素和更精彩的内容。在完善好网站,检查网站内的链接后,就可以发布网站了。发布网站需要有一定的网络空间,将网站内容上传到网路空间,就可以将网站发布出来供更多人浏览使用,达到资源的共享。EmxvxOtOco

教学建议:教材设计的单元活动任务是建立个人网站,这一展示个人风采的任务使学生能产生一种急切地完成任务的动机,而完成任务又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心理上的内在动力驱使学生自觉地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来使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把总任务划分到每节课,围绕制作主题网站作品,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收集、思考、设计和制作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逐步达至学习目标。SixE2yXPq5

网页的结构布局是决定网站美观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合理的、有创意的布局,可以把文字、图像等内容完美地展现在浏览者面前,网页的布局多种多样。教师在指导学生布局网

页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6ewMyirQFL

(1)平衡性:好的网页布局应该给人一种安定、平稳的感觉,它不仅表现在文字、图像等

要素的空间占用上分布均匀,而且还有色彩的平衡,要给人一种协调的感觉。kavU42VRUs (2)对称性:对称是一种美,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对称的。但过度的对称就会给人

一种呆板、死气沉沉的感觉,囚此麽适步地打破对称,制造一点变化。y6v3ALoS89(3)对比性:让不同的形态、色彩等元素相互对比,来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例如黑白对

比,圆形与方形对比等,它们往往能够创造出富有变化的效果。M2ub6vSTnP

(4)疏密度:网页要做到疏密有度。整个网页不要只是一种样式,要适当进行留白,运用

空格,改变行间距、字间距等制造一些变化的效果。OYujCfmUCw

(5)比例:比例适当,这在布局当中非常重要,虽然不一定都要做到黄金分割,但比例一

定要协调。

在学生完成网页(站)作品,进行评价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最后点评学生的作品,并表扬得到老师和同学认可的小组网站和个人网站,给以鼓励。教师结合小组作品、个人作品、小组协作学习情况、学生自评和互评情况对每一位小组成员给予综合评定。eUts8ZQVRd

第三单元(11—15课)程序设计--- Visual Basic

人类存在的社会,就必定存在着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类之间进行沟通、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工具。而计算机语言是人类语言的发展和延伸,是人类与机器(计算机)沟通的桥梁。在所有的计算机高级语言中,Basic是被学习、应用的最广泛的一种语言。VB是在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应用于Windows环境的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它既有Basic语言的简单易用性,又具有可视化编程语言的“所见即所得”的特性。本单元则以VB为例让学生

了解编程的步骤、编程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过程和函数的调用以及程序调试的一般方法。建立

工程意识,学会用工程的思想处理问题。建议9个课时完成。sQsAEJkW5T

第11课走进VB本课主要介绍了VB的工作界面和对控件的认识。通过制作一个VB小

程序让学生熟悉VB的工作环境,熟悉程序编写的一般步骤,如设计程序界面、设置对象属性、编写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使学生对程序有感性的认识。初识控件,从认识工具箱中的控件着手,通过编写小程序,介绍了常量、变量和数据类型,并介绍了关系运算符。本课安排了 4 个活动,练习使用不同的控件,了解控件的作用。GMsIasNXkA

第12 课算法描述与程序结构,本课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的精髓——算法和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教材安排了多个编程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什么是算法,了解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并学会使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编程。选择结构,让学生了解了选择结构的语句格式及用法。并学会单选按钮、复选框、列表框、组合框等几种控件的使用方法,循环结构,通过学生编制“画同心圆”程序活动,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的语句格式及用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循环结构的设计思想。TIrRGchYzg

第13 课文件操作控件,本课结让学生学习驱动器列表框、文件夹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三个用于文件操作的控件和菜单编辑器,安排分别使用驱动器列表框、文件夹列表框和文件列表框“设计图片浏览程序”和使用菜单编辑器“设计图片浏览程序” ,比较两种工具的异同。7EqZcWLZNX 第14 课过程、函数和程序调试,sub 过程的语法,函数以及程序调适,让学生在主动尝试操作的基础上了解过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lzq7IGf02E

第15课VB程序设计实战,本课是对VB的一个总结课。通过本课的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对前几课的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并根据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通过这个小游戏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学习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方法。zvpgeqJ1hk

教学建议:计算机语言教学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和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计算机语言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电脑NrpoJac3v1 “对话”,就必须掌握这一“武器” ;说它是难点,是由于计算机语言本身的严谨性,学生刚接触它时会感到神秘和枯燥,

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和知难而上的勇气,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例如,向学生说明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及处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一门计算机语言,就可以用它来编排程序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无法用现成应用软件解决的棘手问题。学好计算机语言大有用武之地。其实,计算机语言并不难学,只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地进行编程实践练习,就能熟能生巧。1nowfTG4KI

进行语言教学,对于还有较强模仿性的中学生来说,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例子的引用

显得尤为重要。在每节课开始后,教师可以演示几个用VB编写的有趣的小程序,让学生领略

计算机语言的作用和威力,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适应及运用这一门语言,通过完成教材设计的活动任务来熟悉、运用这一软件的步骤和方

法,学会运用软件设计程序。教师要避免把VB的知识和操作步骤灌注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样会大大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展独立的有个性的逻辑思维。遇到简单的程序还可匆促应付,一旦碰到复杂的程序问题就会固步不前,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fjnFLDa5Zo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给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思想的指导。例如针对刚开始程序设计时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这一普遍现象,可以把程序设计简单归纳为数据输入、运算处理、结果输出“三步曲”,在这“三步曲”思想的指导下,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总是会遵循这样一个思维方法:问题的解决要输入什么数据,用什么语句来输入;具体的运算处理过程有哪几步,用哪些语句来进行;最后要求输出什么格式的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简单的程序设计问题均能较为独立地顺利进行。tfnNhnE6e5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三段式的教学方法:第一步直接给出样例,使学生熟悉VB 控件的属性、事件,体会VB程序设计的过程,并且模仿样例进行练习;第二步,给出参考样例,提出要求,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在教师帮助下完成任务;第三步,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学生独立完成,最终的期望是学生能够独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HbmVN777sL

对于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序,教师要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分析所编程序的优缺点,力求找出更佳的编程方法。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集中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在对比各自设计方法的过程中互相促进与提高编程能力。V7l4jRB8Hs

广东省初级中学课本信息技术教案(初一上)

第1课时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3、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带着下面几个问题看书 1、信息对人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2、信息活动对人有怎样的要求? 3、现代信息技术有哪些应用和影响? 4、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二、精讲及板书 1、列举人类发明的信息技术:结绳记事、烽火台、印刷术、电报、电话、望远 镜、显微镜、电视、气象卫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 2、列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学习、生活、生产、研究、国防等。 3、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危害:不利于身体健康、影响人的沟通和交 往能力的发展、容易遭到病毒与黑客等的破坏、不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4、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强大的信息获取、存储、处理能力及模拟人类智能的功 能。 5、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地位 三、练习 完成课本12页练习 第2课时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计算机是如何为我们工作的? 2、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包括哪些? 3、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需要注意哪些? 一、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任务:尝试按下计算机的电源按钮,启动计算机。仔细观察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输入→处理→输出 二、计算机的组成 1、硬件 计算机的主机、键盘、鼠标、存储器、显示器、打印机和扫描仪等,是计算机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计算机的硬件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处理器和输出设备。 2、软件 系统软件:是帮助用户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执行用户命令,方便用户使用等。 应用软件:是指为解决某类应用问题而设计的软件。Office .WPS .photoshop 三、计算机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1、要使用稳定可靠的电源系统,启动之前先检查有没有插好电源。 2、计算机的部件很容易受损,避免强烈震荡、碰击或大力拍打。 3、粉尘会导致计算机部件接触不良,使用后可考虑为它穿一件防尘“外套”。 4、来历不明的软件光盘或磁盘可能会携带计算机病毒,病毒会让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会“损坏”主机硬件。 谈一谈自己家里使用的计算机的环境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除了课本中说还需要补充哪一点? 总结: 硬件组成: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 处理器、输出设备 软件组成: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练习: 完成第19页的调查表。 根据第21页的“计算机实验室友善提醒”,设计一些友好的提示语作为实验室管理条例的补充,会画图的同学可以在标语上配一些图。 第3课时操作计算机 教学目的: 1、认识Windows图形操作界面 2、熟练掌握鼠标操作、键盘录入操作 3、掌握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Windows 任务:启动计算机,进入Windows桌面。查看桌面上“我的电脑”、“我的文档”

河北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说明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材说明 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内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本课有很多有关信息方面的概念,要结合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有关内容。 第2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本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系统都由什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任务与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初中阶段课程目标是: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数据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 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高密市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内容安排: 教材版本: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青岛出版社发行版本 教材简析: 现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为初中三年制教材,共分三个级部,每年级分上下二册共六册。教材内容共分七个模块,分七个单元进行学习: 第一册(一年级上册)包括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处理与电子计算机;第二单元:窗口图形操作系统简介。 第二册(一年级下册)包括一个单元:第三单元:用计算机制作板报。 第三册(二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第四册(二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五单元:网页制作 第五册(三年级上册)一个单元:第六单元: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六册(三年级下册)一个单元:第七单元: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 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一年上册内容,共分两个单元,总课时数:22课时。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本套《信息技术》教材(7-9年级)力求针对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先进地教学理论为指导,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教材地基础上,以任务驱动、活动领为核心理念,强调信息技术 又. 合作地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地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地培养. 兴趣是最好地教师,是最大地学习动力.为激发学生地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地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地设计

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地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地意识.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地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地培养是信息技术课地长期任务.解决"会用"信息技. 息技用. 养 获. 养 并发布新地信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地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地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地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地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地基

本思路.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地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地变革.21世纪地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学习地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地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地方法和手段,关注地是处理、运用信息地能力提高程度如何.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地学 制. 为主)、为 织. 机地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信息地获取、传递、处理方法.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地基本操作、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等三个单元,约34课时.内容浅显、通俗易懂,适合于初中一年级或二年级新开设信息技术课地学生使用.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下册各有两章。七年级下册是文字处理和和网海漫游;八年级下册是制作多媒体作品和QBASIC编程乐园。“文字处理”和“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方式基本一样,都是先拟定创作方案――采集素材――制作作品。“QBASIC编程乐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讲。根据七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本期我们以七年级下册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如下: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任务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一是为初中生升入高中做准备;二是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寻找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支持其它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能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树立使用信息的安全观念;四是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可以说,学校的多数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处在不懂、不闻、不问的状态,而班主任、主科教师虽然没抢占信息技术课,但是态度很明了,课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只要把学生看好就行,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大多数教师认为:上这种课不就是玩吗?甚至,到了考试前一周,学习好的学生自然会被教师留在班级学习,而这一科不参加考试,没什么好学的!我们希望在教育中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并通过它体现教师自身的价值。我们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价值呢? 2、教学设备落后,教学工作难于开展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的机房设备普遍落后。学校对这块基本上不投资。设备的落后,必然也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科目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信息技术老师维护机房的工作量。由于设备的落后和学校的不支持,信息技术教学基本处于不上或者随便上的状态。 3、从小学到初中,课程教学缺乏衔接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所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都学过,所以大部分课都觉得很无聊,自己做自己的。不少学生反映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枯燥、无聊而且过于公式化,提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解决方法:适当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扩展,一定要在小学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尤其应该注意的是:要把握住目前硬件、软件的发展状况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三、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1、通读教材 要很好的把握教材内容必须把各册教材都通读一遍,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了解各册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点,把握各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 2、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所涉及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很广泛,对任课教师专业知识要求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没有条件的教师需要通过自学补课,否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分析 一、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背景 上个世纪,比尔·盖茨先生写了本书——《未来之路》。新的世纪,人们纷纷走上了那条“路”,世界进入了E时代。我们当然懂得并理解铺设这段“路”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它连接着中国的未来。那么,作为培养祖国未来生力军的人民教师,应该了解这条“路”,熟悉这条“路”,改造这条“路”,甚至开拓和开创新的“路”。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那时还叫计算机课,在以后的十几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 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 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0年,国家教育部发了两个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范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正式将计算机课改名为信息技术课,并且纳入了必修课的行列。 二、“信息技术”教材的特点 1、采用零起点快速过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一般都是采取“零起点”的原则,即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都采取从“零”开始编排的原则。该方案的特点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都有若干重复和交叉。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部分优秀的学生“吃好”,一般的学生“吃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上”。 2、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鼓励学以致用。 教材用对问题的设计一般都来源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的讲解便于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及时转换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表格的制作:学生掌握了表格制作的基本操作以后,迅速解决课程表、调查表的制作问题,既是对知识的巩固,又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那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教材呢?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善于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初中教材介绍

泰山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 本教材是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最新研究成果编写,适合初中非零起点教学需求,同时为零起点同学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渠道,适合经济发展情况跨度较大的山东等省初中学校使用。在教材编写中,本教材遵循了如下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 1、体现“信息”时代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突出强调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切实扭转过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些不适当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时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本教材编写的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协作、学会问题解决、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实践、遵守法律法规,并形成信息时代公民所必备的信息伦理与道德。 2、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落实到信息技术课程中来,追踪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度反映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教给学生可迁移的信息技术,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新发展的适应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实 践“三个代表”精神,选择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信息技术内容,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提高未来生产者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 3、突出信息技术“核心价值”,彰显信息技术课程意义。把信息时代对人的信息素养要求,反映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信息技术活动中,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把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之中;体现基础教育所必须奉行的基础性、综合性原则,体现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追求课程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内涵的发掘与实现。整体上引导学生探索“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价值认知,充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泸溪思源实验学校杨秀国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宇文芬平 一、以现行教材为基础,改“教教材”为“用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大多数老师都教过多次了,相信大家对教材并不陌生,教材是几年前编写的,因此有部分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教材采用零起点的编写原则编写,使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在衔接上存在很大问题,很多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教材有些意见,这些意见有很多是合情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老师应该“用教材”,而不仅是“教教材”,因为新课程提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应该是教材开发者,只有形成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才能使我们的教材更能结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更应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我们仍然要注意把握教材,以教材为本,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处理。 二、教材特点: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我对教材特点做了如下的总结: 1、本教材在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块时,精选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力图鼓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主动理解、建构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本教材是专门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编制的,共分两册:第一册主要讲解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网络的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第二册主要介绍网站的建立、动画制作、电子表格的处理等内容。今年信息技术由石家庄市电教馆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机器人基础知识。去掉了Frontpage网页制作一章。同时教学计划也进行了调整。 3、本教材渗透“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倡导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在精心设计的几个学习栏目中,“学习任务”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品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任务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该任务的思路、方法及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步骤;通过“操作指南”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理解新概念,掌握并应用有关的命令和操作;通过“任务小结”指导学生反思整个问题解决得过程,总结其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渡。 4、为了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作品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在“操作指南”部分没有面面俱到地罗列有关的软件功能,难以兼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是,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而在“操作指南”中又难以兼顾到地相关知识、技能在“知识链接”部分列出并进行讲解,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练习与思考”则主要结合某一个或几个任务所设计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要求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完成。“阅读材料”则主要提供与本节知识点有关、但并不要求学生一定掌握的知识,供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学习。 5、考虑到当时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零起点”的现状,本套教材以简单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由易到难编排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较大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材在任务小结、练习与思考、阅读材料等部分都适当的为学生的自我拓展和提高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三、教学原则: 1、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电脑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我们应该帮助学生保持这种兴趣;而地对电脑有兴趣,并不等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内容都感

《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信息技术》教材介绍 一、教材的编写思想 1.以已经正式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基础,以《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信息技术部分)》和专家正在研究编制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参考,在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2.根据小学与初中两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科学规划阶段学习要求。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构建重素养、多样化、有层次、有选择的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结构,为不同基础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3.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以指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师生平等探讨交流。促进学生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4.关注课程实施,渗透课程和教学评价的改革理念,为学校实施评价领域的改革创设条件,力求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 二、教材特点 本套教材创导以活动任务引领“做中学”,追求理解的学习和有效的学习。 教材创设了多种学习活动机会。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形成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要求;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活动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1. 全面落实提高信息素养的目标 ◇ 强化信息意识 教材从情景的创设、任务的提出到活动设计,都引用生活中的例子,拉近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同时能引导学生强烈感受到自己身处于一种信息无处不在,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环境,从而增强学生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依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本套教材的内容设置是符合国家"纲要"精神。课程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⑴教材首先强调对信息技术兴趣和意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最大的学习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根据学生知识的层次结构和认识规律,在教材的设计上克服版面死板,索然无味的现状,尽可能做到版面生动,有吸引力。全书内容浅显、通俗易懂,所举事例贴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构建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即构?quot;要用"、"敢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⑵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长期任务。解决"会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2003或2007、Flash、网络基础知识以及Internet的应用等知识和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获取、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①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力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的获取。教会学生会用软件,注意培养他们从"帮助"中获取信息,从"状态栏"中获取信息,从操作导引或出错等消息框中获取信息,从网上获取信息。 ②处理、组织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怎样根据需要,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的支持,将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进行组织、编辑等处理,产生并发布新的信息。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 2、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要20世纪开设计算机课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21世纪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不只是课程名称的简单变更,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21世纪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时代跨入信息时代。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获得多少信息而重要的是学会了多少获得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关注的是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程度如何。为使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达到信息能力的提高。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始终把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获取、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的每一单元都

初中信息技术(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中信息技术 (初二下) 教案

第9章走进网络世界 第1节网络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网络设备。 (3)简要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因特网的两类网址及其对应关系。(4)了解常见的因特网的接入方式及其所需的软硬件,初步了解其接入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网络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2)通过上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址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上过网吗?上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导入新课。在走进网络世界之前,先来看一看我们身边的各种网络。 设计意图: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乐情。 2、探究讨论、师生互动 (1)学生讨论并填写教材p50页的表格,并思考我们见过哪些传递信息的网络?(2)教师总结并概括其实,人类一出生就身处各种网络之中,古代的信件系统,现代的公路、铁路等都可以看作是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丰富。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构建起信息高速公路,把我们带入信息时代,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网络世界。 (3)教师请学生自学书本p50至52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常见的网络设备。 (4)教师请学生上网查找因特网发展历史的相关资料,并了解网址、域名的相关知识。 (5)教师巡视,帮助学生,对于共同问题作讲解。 (6)教师请学生自学书本p52至53页的内容,了解TCPIP协议及IP地址相关内容。(7)学生探究实践:查看本机IP地址,并使用Ping命令测试连接状态。 (8)教师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相关知识。 (9)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描述物联网的发展将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

上海初中信息科技教材介绍

上海初中信息科技教材介绍 上海初中《信息科技》教材编写组在认真分析上海信息科技教学现状,借鉴了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教材研究的先进成果基础 上,依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完成了对原教材的改 编。新教材有如下特点。 重视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认识。因此教材修订过程中,编写 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信息科技、理解信息科技和应用信息科 技。 例如,教材根据当前学生实际需要设计了“在信息社会中健康成长”、“上海市空气质量一周点评”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项目活动。 通过这些项目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建 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信息科技学习的适用性和实用 性。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即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 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利用这 一方法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和掌握基本信息科技知识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的信息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 教材中设计的项目活动通过“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与设计——任务实施与评价——资源提供”的方式组织活动开展。这种设计方式, 便于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信息科技给人 们带来的便利,促进学生对信息科技进行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同时,教材对具体的项目活动也作了精心设计:第一,项目活动的目标定位既考虑对已学知识技能的复习与巩固,也考虑学生自主学 习和探索能力的培养;第二,项目活动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兴趣,解决 学生身边的问题;第三,项目活动体现创新性,主题适当开放,学生 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学习环境创设项目活动内容,在体验项目活动过 程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材有机地渗透了德育教育,将知识技能学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相互融合,让学生真正体会 到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展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民族 精神教育,在具体的情境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信息道德。教材在德育 教育内容安排上,考虑以下四个方面:道德意识方面,如信息使用道 德规范、知识产权等;安全意识方面,如网络安全、信息鉴别等;探 索意识方面,如信息技术功能开发、新技术发展等;责任意识方面, 如信息科技的作用、民族信息产业等。 本教材的编排体系采用“单元”、“节”形式。每一单元为一个相 对完整的知识模块,单元中的“节”完成和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习要求,单元中“节”的呈现方式分两种类型:以 知识技术学习为主线形式和以项目活动为主线形式,其中以项目活动 为主线的内容更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巩固和发现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种形式,以知识技术学习为主线形式。这种形式注重学生对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这种形式的节的安排中,其主线索是:

山西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分析

版《初息技术》 教材总体分析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初息技术课程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在教材编写时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本套教材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总的指导思想,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基础上,参照《高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确定教材的容。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要具有适应性。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起点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

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教材要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教材要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 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广泛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主要特点 1、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进行规划设计、采集加工素材,集成与发布作品,最后再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电子报、电子刊物的制作和个人主页的制作等蕴含了软件工程开发的思想与方法。 2、教材的安排注重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材的任务设置力求选编中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需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知识与技能,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在每个大的实践完成以后,有一个评价表,供学生自评、互评时参考。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

初中信息技术课本

模块一:信息技术理论部分 第一节:键盘与鼠标得认识及应用 一、键盘介绍 键盘就是目前计算机主要得输入设备,计算机所要处理得信息,大部分通过键盘来实现得。 二、键盘得分区 键盘上得108个键主要分成四个区: 主键盘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数字小键盘区(副键盘区)。(演示实物)1、主键盘区 包括:数字键、英文字母键、控制键等。 1)数字键:(0~9):10个数字; 英文字母键:(A~Z):26个字母;其中:键盘上得基本键就是:A、S、D、F J、K、L、; 2)特殊符号键:?!* % #^ &等特殊符号; 3)控制键: ①Tab:制表键或跳格键 ②Caps Lock: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下该键,键盘右上角得指示灯亮,输入得字母为大写。灯灭,为小写。(演示) ③Shift:上档键。左右各一个,功能相同。针对双字符键,可产生上位符号。也可以切换字母大小写。(演示) 备注:双字符键,含两个字符,例:主键盘区得数字键;单字符键:含一个字符。如:字母键。 ④Alt:转换键,又叫交替换档键;

⑤Ctrl:控制键。此键总就是与其它键组合使用,完成特定功能。例如:Ctrl+C(复制),Ctrl+Alt+Del(若系统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可用该组合键结束任务)等。(演示) ⑥Space:空格键。可产生一个空白字符,(打字时又叫键入键,可以打入文字) ⑦Enter:回车键,又称换行键,确定键。(演示) ⑧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左边一个字符,其后得字符自动前移,用于修改与删除。 ⑨Win:窗口键:开始菜单得快捷键。(演示) 2、功能键区:包括ESC键、F1—F12 1)ESC:转义键或命令取消键,主要用于退出或在行编辑中对所输行得取消。(演示)2)F1~F12:在运行不同软件时被定义成不同得功能。例:F1:帮助键,用于提供帮助信息,F8:开机时按住此键,可以在安全模式下启动计算机。 3、编辑键区 1)Printscreen:屏幕复制键,可将电脑屏幕以图片得形式复制到剪贴板。 Alt+ Printscreen:可将当前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演示) 2)Scroll Lock:屏幕滚动锁定键 3)Pause:暂停键 4)Insert:插入改写转换键;(主要用于在WORD文字处理中对于“改写”方式与“插入”方式得转换)(演示) Delete: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右边得字符,也用于文件或文件夹得删除。(演示) Home:光标快速移至行首(Ctrl+Home:光标快速移动到文档首部)(演示) End: 光标快速移至行尾(Ctrl+End:光标快速移动到文档结束)(演示) 5)Page up/Page Down: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建议(七年级第二学期)

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初识Word 一、启动与退出Word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案例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 (2)能熟练启动Word。 (3)掌握Word的操作界面。 (4)了解Word的空白文档及扩展名 (5)能熟练退出Word。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熟悉Word的工作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启动Word。 (2)退出Word。 难点:Word的操作界面(两个工具栏的初步引入)。【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用1 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1)安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和Word 2000文字处理软件的计算机。 (2)教师准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Word文档(doc、rtf 等不同的扩展名)。【教学过程建议】1.引入: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Word文档,介绍Word的基本功能。 2.演示启动Word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启动Word的其他方法,然后让其上讲台来。3.详细介绍Word的操作界面,特别引出“常用”和“格式”工具栏的重要性。4.演示退出Word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退出Word的其他方法,然后展示。5.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 熟悉Word界面,提出问题。 二、新建与打开Word 文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新建Word文档 (2)能熟练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 (3)掌握打印预览的方法。

(4)掌握改变文档显示比例的方法 (5)掌握多个文档间互相切换工作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掌握操作Word文档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摸索新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新建Word文档。 (2)打开已有的Word文档。难点:同时打开多个文档及多个文档之间的切换工作。 【课时安排建议】 建议用0.5 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个Word文档,用于查找打开,并互相切换工作。 【教学过程建议】 1.演示新建Word文档的一种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新建Word文档的其他方法,然后让其上讲台来演示。 2.通过介绍“新建”对话框和“常用”选项卡,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对话框和选项卡的概念和使用。 3.演示新建多个Word新文档,说明多个文档的默认名称规律。 4.演示打开一个已有Word文档,详细说明如何在“打开”对话框中查找到此文档。 5.演示对打开的文档打印预览,并改变文档显示比例。 6.演示打开多个已有Word文档,不关闭的情况下,互相切换工作。 7.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掌握操作Word文档的基本方法。 三、保存与关闭Word 文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熟练保存Word新文档 (2)能熟练保存被修改后的Word文档。 (3)能熟练关闭Word文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了解“保存”与“另存为”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知识异同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本

模块一:信息技术理论部分 第一节:键盘和鼠标的认识及应用 一、键盘介绍 键盘是目前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计算机所要处理的信息,大部分通过键盘来实现的。 二、键盘的分区 键盘上的108个键主要分成四个区: 主键盘区(打字键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数字小键盘区(副键盘区)。(演示实物) 1、主键盘区 包括:数字键、英文字母键、控制键等。 1)数字键:(0~9):10个数字; 英文字母键:(A~Z):26个字母;其中:键盘上的基本键是:A、S、D、F J、K、L、; 2)特殊符号键:?!* % # ^ &等特殊符号; 3)控制键: ①Tab:制表键或跳格键 ②Caps Lock:大小写字母锁定键。按下该键,键盘右上角的指示灯亮,输入的字母为大写。灯灭,为小写。(演示) ③Shift:上档键。左右各一个,功能相同。针对双字符键,可产生上位符号。也可以切换字母大小写。(演示) 备注:双字符键,含两个字符,例:主键盘区的数字键;单字符键:含一个字符。如:字母键。

④Alt:转换键,又叫交替换档键; ⑤Ctrl:控制键。此键总是与其它键组合使用,完成特定功能。例如:Ctrl+C(复制),Ctrl+Alt+Del(若系统长时间不响应用户要求,可用该组合键结束任务)等。(演示) ⑥Space:空格键。可产生一个空白字符,(打字时又叫键入键,可以打入文字) ⑦Enter:回车键,又称换行键,确定键。(演示) ⑧Back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左边一个字符,其后的字符自动前移,用于修改和删除。 ⑨Win:窗口键:开始菜单的快捷键。(演示) 2、功能键区:包括ESC键、F1—F12 1)ESC:转义键或命令取消键,主要用于退出或在行编辑中对所输行的取消。(演示) 2)F1~F12:在运行不同软件时被定义成不同的功能。例:F1:帮助键,用于提供帮助信息,F8:开机时按住此键,可以在安全模式下启动计算机。 3、编辑键区 1)Printscreen:屏幕复制键,可将电脑屏幕以图片的形式复制到剪贴板。Alt+ Printscreen:可将当前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演示) 2)Scroll Lock:屏幕滚动锁定键 3)Pause:暂停键 4)Insert:插入改写转换键;( 主要用于在WORD文字处理中对于“改写”方式与“插入”方式的转换)(演示) Delete: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右边的字符,也用于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演示)Home:光标快速移至行首(Ctrl+Home:光标快速移动到文档首部)(演示)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上册

第一章走进信息世界 课时一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得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初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得信息中,书刊上得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得表面,老师讲课得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得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她得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得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就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得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得学习知道信息就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得,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得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与传播出去,供更多得人分享,而“分享”得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得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