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2分)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的草地上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足球滚动得越来越慢是因为足球的作用(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足球最后停止草地上,则它的重力和构成了一对平衡力。

2.(2分)汽车轮胎的表面,制成凹凸花纹,其作用是通过来增大摩擦;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能增大闸皮与车轮间的,从而增大摩擦力。

3.(2分)大量实验表明: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4.(2分)冰冰用手握着一个重为10N的水杯静止在空中,杯口竖直向上,手的握力为2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N;若使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水杯受到的摩擦力为N。

5.(3分)如图所示,将重为2N的木块放入烧杯中,静止时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N,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m3;放入木块后,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10N/kg)

6.(2分)学校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就会徐徐上升。

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选填“动滑轮”或“定滑轮”),它能改变力的,但不省力。7.(3分)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J;工人对木箱做功为J;人的功率为W。

8.(2分)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3分)小李同学对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A.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作用

B.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力使弓的形状发生改变

C.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0.(3分)如图所示,氢气球系着小石块在空中匀速上升,如果系着小石块的线突然断了,石块将会()

A.立即加速下降

B.保持原来的速度匀速上升

C.减速上升后再加速下降

D.以原来的速度大小匀速下降

11.(3分)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12.(3分)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冰刀与冰的接触面做的很窄

B.书包带做的较宽

C.吸管一端做成斜口

D.图钉尖的面积做得很小

13.(3分)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A.剪刀B.起子

C.镊子D.钢丝钳

14.(3分)如图所示,一个小朋友正套着救生圈漂浮在游泳池中,此时他所受的浮力为F1,假若他套着同样一个救生圈漂浮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2,则F1、F2大小关系是()

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

15.(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在它们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关于火箭搭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的总量变大B.机械能的总量变小

C.动能不变D.重力势能不变

16.(3分)如图所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小车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3分)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

18.(3分)如图所示的曲棒OBC可绕O点转动,请画出挂在曲棒上的物体A的重力示意图以及能使曲棒在图中位置保持平衡时所需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19题8分,20题4分,21题10分,共22分)

19.(8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20.(4分)如图所示,小颖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a、b、c、d为四个步骤的示意图,其中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

(1)其中d图测量空桶的重力恰好为一小格,此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2)由a、b两图测力计的示数可求出塑料块的浮力为N:被排开的液体的重力为N;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以得到阿基米德原理。

21.(10分)如图为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该同学先后三次将同一木块放在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然后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使其沿斜面向下运动,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从而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1)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不要求解释错误的原因):。

(2)更正错误后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观察到,随着摩擦力的逐渐减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逐渐,运动的时间越来越,但由于实验中摩擦力,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情形。

(3)在上述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推测:如果摩擦力减小为零,水平面足够长,那木块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既不减小,也不增加,运动方向也不发生变化,木块将。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15分)用一个动滑轮把重700牛顿的砖块拉到距地面9米高的楼上,所用的拉力为400牛顿,试求有用功,总功和滑轮的机械效率各是多少?

23.(15分)将棱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待木块静止时,从杯中溢出500g水,(g取10N/kg).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

(2)木块的密度;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踢出去的足球,还能继续向前滚动,是由于踢出去的足球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踢出去的足球越滚越慢,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此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3)静止不动的足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并且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答案为:惯性;受不平衡力;支持力。

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故答案为:增大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压力。

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小;大。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由于杯子在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竖直方向上杯子受平衡力,向上的力是静摩擦力,向下的力是重力,故二力大小相等,因为重力等于10N,所以摩擦力也等于10N,当握力增大时,由于杯子仍然静止,杯子重力仍然不变,所以摩擦力和重力仍然平衡,大小相等,摩擦力仍为10N。

故答案为:10;10。

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木块漂浮,

∴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2N,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F浮=ρ水v排g,

∴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2×10﹣4m3;

放入木块后,水深h变大,

∵p=ρgh,

∴烧杯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2;2×10﹣4;变大。

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因为升国旗时,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国旗就会徐徐上升。则需要能改变拉力的方向的滑轮,所以旗杆顶部的安装的是定滑轮;使用时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故答案为:定滑轮、方向。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由题知,箱子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J;

(2)工人对木箱做功:

W=Fs=100N×6m=600J;

工人的功率

P===150W

故答案为:0;600;150。

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吸引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答案】A

解:短跑选手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A说法错误。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是使弓发生弹性形变。所以B说法正确。

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会给运动员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运动员向前运动。所以C正确。

足球运动员头球攻门,是通过头将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即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重物原来随气球匀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当细绳断裂后,由于惯性物体会先向上减速运动,但物体此时只受重力作用,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加速向下回落。

故选:C。

11.【答案】A

解:A、人的重力是作用在“人”上,磅秤对人的支持力也是作用在“人”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是平衡力,故A正确;

B、人对磅秤的压力作用在“磅秤”上,磅秤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

是平衡力,故B错误;

C、磅秤的重力作用在“磅秤”上,磅秤对人的支持力作用在“人”上,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故不是平衡

力,故C错误;

D、人的重力作用在“人”上,人对磅秤的压力作用在‘磅秤”上,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不是平衡力,

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解:A、冰刀与冰的接触面做的很窄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书包带做的较宽,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符合题意。

C、吸管一端做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钉尖的面积做得很小,是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C

解:A、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故选:C。

14.【答案】B

解:同一物体不管漂浮或悬浮,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所以这个小朋友不管事漂浮在游泳池中还是漂浮在海水中,

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1和F2大小相等,即:F1=F2。

故选:B。

15.【答案】A

解:“天舟一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飞船在升空过程中,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考虑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飞船的机械能总量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解:A、为了减小摩擦,应选用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质量较大的小车对桌面的压力大,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影响较大。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调整两边的托盘所放的钩码数量,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关系。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D、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改变力的作用线的位置,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选项正

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由题意知,站在地面上的人想用尽可能小的力提升水桶。所以绳子的拉力方向应向下,所以绳子应从动滑轮绕起。

故答案为:

1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过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2)连接OC就是最长的动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要使杠杆平衡动力方向向上,据此可画出最小的动力;

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9题8分,20题4分,21题10分,共22分)

1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重心在支点处,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假设每个钩码重1N,每小格表示1cm,则L A=1cm×2=2cm,F B=1N×2=2N,L B=1cm×3=3c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

∴F A===3N

所以在杠杆左边A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杠杆才平衡。

(3)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水平;

(2)3;

(3)变大、拉力F的力臂变小。

2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正确的顺序是测出塑料块重力→空桶重力→塑料块浸入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故正确顺序为:d、a、b、c;

(2)由图a可知塑料块的重力G=F1=3×0.5N=1.5N,由图b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2×0.5N=1N,则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浮=F1﹣F2=1.5N﹣1N=0.5N;

由图c可知空桶和排开水的重力之和F3=2×0.5N=1N,由图d可知空桶的重力F4=1×0.5N=0.5N,

则排开的水重:G排=F3﹣F4=1N﹣0.5N=0.5N;

由以上可知,F1﹣F2=F3﹣F4即F浮=G排,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故答案为:(1)d、a、b、c;(2)0.5;0.5;F1﹣F2=F3﹣F4。

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1)木块运动的距离长短不仅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有关,还与物体的初始速度有关,因此在研究摩擦力对其运动距离的影响时,要控制木块的速度相同,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由于用不同的力推木块,导致了木块的初始速度不同。故这种操作是错误的。

(2)随着接触面的改变,发现接触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木块运动的距离会越来越长,运动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物体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不可能为零,故不能保持平衡状态,所以不会出现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现象。

(3)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知:当物体的速度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即为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分别用不同的力推了一下木块;(2)变长;长;不可能为零;(3)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由题可知:

W有=Gh=700N×9m=6300J,

W总=Fs=F×2h=400N×2×9m=7200J

η=×100%=87.5%

答:有用功为6300J,总功为7200J,滑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87.5%。

2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

(1)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G排=m排g=0.5kg×10N/kg=5N;

(2)木块的体积:

V木=(0.1m)3=1×10﹣3m3,

因为木块漂浮,

所以G木=F浮=5N,

因为G木=m木g=ρ木V木g,

所以木块的密度:

ρ木===0.5×103kg/m3;(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

F=F浮=5N,

S=0.01m2,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p===500Pa。

答:(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5N;

(2)木块的密度为0.5×103kg/m3;

(3)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500P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