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

30年代诗歌

[学习要点]

[教学重点]

1、30年代诗歌格局

2、中国诗歌会、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歌的诗歌主张和特征

3、通过《雨巷》《我的记忆》和《我用残损的手掌》理解戴望舒的诗歌特征

4、卞之琳诗歌注重知性与感性结合的特征,赏析《圆宝盒》《断章》

5、臧克家的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

1、现代派诗歌的理论追求

2、戴望舒的诗歌特征

3、卞之琳诗歌注重知性与感性结合的特征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30年代诗歌概述

前言:

第一个十年中,开创了新世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各种流派,从早期白话诗到—新月诗派—后期出现的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蒋光慈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歌,显示出诗歌的“大众化”与“贵族化”两种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诗歌会殷夫蒲风

30年代诗歌格局:后期新月派徐志摩陈梦家

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卞之林

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1、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本身是个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目天、蒲

风、杨骚等人,机关刊物:《新诗歌》。基本特点: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地血肉联系,革命与诗歌的紧密相连。中国诗歌会继续和发展了20年代后期的普罗诗派的斗争精神,接受了苏联的现实主义影响和左翼文艺运动影响,内容上注重诗歌的现实战斗性,艺术上提倡诗歌大众化,诗歌创作属政治抒情诗。主张“捉住现实”,就是要继承“五四”以来新诗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从事反帝反封的斗争;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中去。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了大量体现他们的诗学追求的诗歌。

《中国诗歌会缘起》“在殖民地的中国,一切都沐浴在疾风诳雨里,,,,但是中国的诗坛还是这么的沉寂。一般的人闹着洋化,一般人又还只是沉浸在风花雪月里。,,,,把诗歌写的与大众十万八千里,是不能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

特点:

①及时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②强调诗歌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了诗歌的理性色彩和主观性;但作为诗歌“主体”的并非诗人自己,而是群体(革命队伍及其领导者革命政党),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③在艺术表现上,大多采用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叙事性因素加强。

2、诗人及其作品

(1)殷夫(1909-1931)(作品选《别了,哥哥》)

浙江省象山县人,原名徐祖华,笔名有白莽等。著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等。他的诗歌许多都是热情饱满、富有鼓动力的政治抒情诗,名篇有为纪念五卅惨案而作的《血字》,他的抒情充沛而且真挚;《别了,哥哥》表明诗人非常决绝地与自己出身的阶级诀别,鲜明的爱憎感人至深。殷夫的政治抒情诗,有高亢激昂的调子,急促跃动的节奏,响亮有力的语言。艺术风格朴实、粗犷,富有煽动力,但由于锤炼不足,艺术上有时给人以粗糙之感。鲁迅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称其诗“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悠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1929年5月1日》

我突入人群,高呼

“我们,,我们,,我们”

呵,响应,响应,

满街上是我们的呼声!//

我融入一个声音的洪流,

我们是伟大的一个心灵。

满街都是工人,通知,我们

满街都是粗暴的呼声。//

一个巡捕拿住我的衣领,但我还狂叫,狂叫,狂叫,

我已不是我,

我的心合着大群燃烧!

评论:诗人这里所表现的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他们摆脱了知识个体的孤独,寂寞和彷徨,在革命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感到了生命的充实喜悦和自豪,这是典型的时代情绪。从郭沫若:“我崇拜我”到“我们是伟大的一个心灵”表现了时代精神中心的转移,诗歌主调的转移。但也预示了诗歌的危机:“我”的失去,导致群体中我的感情和个性的小事,诗歌创作中诗人主观世界的消失于对艺术个性的忽略。

蒲风:

中国诗歌会代表人物(1911-1942)著有诗集《茫茫夜》(1934),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1935)。蒲风积极实践中国诗歌会的创作主张。在“捉住现实”方面,他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两个迫切主题:“那就是面临崩溃的火山口似的动乱农村和中国人民反帝的、特别是“反日”的激烈情绪。”在促进诗歌大众化方面,他是最热心、最努力的一个。他在诗歌理论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先后写出了《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现代中国诗坛》、《抗战诗歌论》等理论文章。诗歌是时代的产物,蒲风是时代的歌手,他适应时代的要求,写出了《茫茫夜》、《六月流火》、《生活》、《钢铁的歌唱》、《摇篮歌》、

《抗战三部曲》、《可怜虫》、《黑陋的角落里》等诗集。这些作品思想健康,诗风刚健朴实,语言通俗,

感情充沛,贴近时代,反映现实,在鼓舞人民起来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

蒲风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和诗歌大众化,丰富了中国新诗理论宝库;他创作的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充满时代精神、富有民族风格的诗篇,不但在揭露黑暗现实、鼓舞人民斗志、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也促进了大众化、民族化新诗的形成。总之,蒲风从理论到创作,都推动了新诗的发展,但也存在某些不足。第一,作者思想感情未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蒲风和中国诗歌会诗人对于大众化的中心问题,即作家世界观的改造,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思想上还不能完全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他们的主张多偏重于形式方面,这就限制了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诗歌的大众化问题,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解决。第二,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对创作数量的追求,不仅影响了自己诗篇的质量,也会对同仁产生消极的影响。郭沫若批评诗歌会的创作有“过滥之嫌”,就是指他们写诗急于求成,缺乏艺术锤炼,致使有些作品热情有余而深刻不足,流于空泛,概念化,艺术上较粗糙。第三,重视向民间歌谣学习、借鉴以后,对如何向西方诗歌学习借鉴艺术技巧不够。蒲风等人在介绍外国诗人时,只介绍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别德内依、倍兹勉斯基以及德国的海涅等革命诗人,对西方国家各种流派、各种风格的诗人、诗作、诗论则没有介绍过。要发展新诗,仅仅学习、借鉴我国民间歌谣和外国革命诗人的诗作是不够的。总结蒲风诗歌创作的经验教训,必须继承蒲风和中国诗歌会诗人与时代同脉搏、与人民共呼吸的革命传统,学习蒲风为实现新诗大众化、民族化不懈探索的精神,借鉴其创作大众化、

民族化诗歌所积累的艺术经验。

二、后期新月派

后期新月派是前期的继续与发展,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基本成员除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由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

转变的原因:

早在1926年6月《晨报》“诗镌”停刊,徐志摩就已经承认:“发现了我们所标榜的格律可怕的流弊,,,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1931年陈梦家编辑《新乐诗选》(入选前后期诗人代表作18家80首)“我们决不坚持菲格率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的空气不容许格律来应用时,还是得听诗的意义不受拘束的自由发展”。——自由诗发展的趋向;另一方面反复强调“始终忠实于自己,城市表现自己渺小的一掬情感,不做夸大的梦”——向内朝着更为隐幽的精神领域开掘,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立场。同时,他们的诗歌流露出幻灭的空虚感,迷茫的感伤情绪。比如《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由单纯的信仰流入怀疑的颓废。《一朵夜花》“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了风的温柔,听惯了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精神的幻灭

如果说中国诗歌会的诗人在投身于现实反抗斗争中,摆脱了个人精神危机,并进而用诗歌服务与革命的需要;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诗人从“乌烟瘴气的现实社会中逃避过来,”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

三、现代派诗歌群体的形成及创作

(一)30年代现代派诗潮的勃兴:以戴望舒为诗坛领袖的一大批年轻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30年代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1932年5月《现在》杂志创刊,成为现代派的重要园地,现代派诗也因《现代》而得名。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1929)标志30年代现代派诗潮的产生。此外,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卞、何、李被称为“汉园三诗人”,合出诗集《汉园集》(1936)),进一步扩大了现代诗派的影响。(刊物:1932年《现代》杂志,从理论主张、国外现代派、意象派诗歌的系统译介,诗歌创作实践倾向的倡导方面,自觉地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蓬勃发展推波助澜。1936—1937年,戴望舒、卞之琳、冯至等无人编辑出版《新诗》月刊,大量发表现代派诗作和有分量的理论文章,是现代派诗人创作上聚集的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

(二)理论追求

1932年《现代》创刊,施蛰存曾写《又关于本刊的诗》:“《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被施蛰存推为“诗坛首领”的戴望舒1932年《望舒草》的出版,标志成熟,形成潮流。

1、“纯然的现代诗”:不同于“五四”以来比较明白清楚的语言抒情和说理的新诗。

相比之前诗歌的发展:反对五四以来“袒露直白”的诗风(郭沫若),不满于李金发象征派诗过分的神秘与晦涩,戴望舒把握西方象征派诗“幽微精妙的去处”,这是一种基于民族的审美习惯和读者接受的限度,而对东方式的民族的象征派现代派诗建设的追求。他们努力追求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平衡,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的适度,吸收异域艺术营养和中国传统诗歌营养的统一,表现出强烈而深刻的自觉意识。现代文化的思考与现代性审美的选择,结束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滥觞期认同与模仿的阶段,开始进入了一个自觉创造的时期。

2、诗歌理论追求的核心——重诗的情绪

戴望舒:诗不能借重音乐、绘画等外在特征,“诗的韵律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婉转变化)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表明对诗歌蕴含的观念上的飞跃。注重如何将获得的情感转化为诗的感觉和情绪,而这情绪应该是现代性的。认为“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这种情绪经过心灵的升华,是“全感官和超感官的东西”。

同在现代杂志上新感觉派小说一样,现在诗派也为中国诗坛提供了现在都市风景线,:在夕暮的残照里,/从烟囱林中升上来的大朵的桃色的云///;“我来了,二十岁的人,青年,年轻,明亮,又健康。从植着杉树的路上,我来了,夹着网球拍子,哼着歌,,,”///自我和现代生活的不和谐,“春烂了时,野花想起广阔的田野。”//“回来啊,来一抚我的伤痕,,用盈盈的微笑或轻轻的一吻”///“假设你是乐园里来的/你可以对我们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和夏娃被逐以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无奈,哀伤,忧郁美。

3、创作方法:

(1)吸收异域营养,以法国后期象征主义为骨干,同时借鉴英美意象派(意象)和T·S艾略特为首的西方现代派诗的精神与方法(表现内心感觉,情绪与意象的对应、智性化等)。

(2)向中国传统诗歌回归性的吸收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主要是李商隐、温庭筠等为代表的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词”——追求隐藏蕴籍、象征的审美情趣,是古典诗歌中“比较纯粹”的部分。(如“丁香”意象,《雨巷》,李《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三)诗歌特征:

纯粹:诗质美。

神秘:朦胧美。

哀怨:忧郁美。

背景:1927年“四·一二”政变前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和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革命高潮突然夭折,对共产党、进步人士的血腥屠杀和空前镇压,使历史重又走入一个最黑暗的时期。曾经怀抱光明的理想投入实际革命运动的青年陷入白色恐怖笼罩之下的痛苦、绝望、徘徊之中。曾经热烈的追求与渴望、天真的梦想与奉献,被无情地摧毁,只是“换来了一颗空洞的心”,他们在失望和寂寞的痛苦中,唱出了发自内心深处的歌声。戴望舒1928年发表的《雨巷》将爱情失落的哀伤、理想的追求与幻灭倾注于象征形象中,概括了这个群体在一个特定时期里的心态与情感的时代特征,同时也预言了一种新的诗潮创作群体的美学追求的出现。这些寻梦者、沉思者组成的“雨巷”诗人群体,就是以象征的朦胧的歌声,唱出他们内心世界的现代派诗人群。《雨巷》的意义不仅在于外在形式,编发《雨巷》的叶圣陶盛赞“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更重要的是内在价值:从意象、语言、意境、氛围格调都是一首东方式的象征诗。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1929)标志30年代现代派诗潮的产生。

20年代末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以戴望舒为领袖的现代派诗潮蔚为气候,风靡一时,“新诗人多数此派,为一时之风尚”。30年代现代派诗潮,是沿着艺术创新的内部规律,有众多诗人的创造而产生的一个诗歌潮流。从阴霾时代的勃兴到灾难岁月里的衰落(37年抗战爆发后,内容艺术大多发生转向,现实主义),都受着社会现实生活和艺术运动规律的双重制约。

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臧克家

一、戴望舒

1、创作道路:《雨巷》——《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1927年11月,成名作《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先后出版诗集《我底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灾难的岁月》(1948),共存诗90余首。戴望书的新诗经历了早期浪漫主义的感伤抒

情到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的发展过程。《望舒草》最具代表性。早期和成熟期作品多写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新的转折点出现在《灾难的岁月》,1942年日军占据香港,戴在香港担任抗日文化领导任务,后被捕入狱受尽酷刑,思想深沉、坚定,有了飞跃,书写抗战爆发后民族苦痛、爱国、斗争信念。名篇《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在艺术上往往将写实和象征相结合,吸取了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等的手法,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2、艺术成就:

1)朦胧美的诗境。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手法,委婉地展现诗人的主观心境,把情绪客观化。诗“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这种表达特点造成了戴诗从情绪、意象到语言都具有朦胧美。

2)组合美的意象。在诗歌对象的审美选择上,在日常生活中寻觅抒情意象,在微细的琐屑事务中发现诗,用一系列的丰富的意象的排列组合来含蓄地表达情思。如《我底记忆》一诗。

3)散文美的诗形。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运用自然进展的现代口语,服从于诗人情绪展开需要的内在节奏,诗句的排列自由化,比格律诗更有弹性,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诗。

4)奇幻美的语言。他认为“诗是全感官或超感官的东西”,通过通感、隐喻等方式,着重感觉的复合性,并赋予其丰富的心理内涵,形成出神入化的奇幻之美。

5)回环美的结构。戴望舒的不少诗篇在诗歌结构上具有精心安排的回环的特色,这种在首尾或中间段落精心安排的反复、回环形式,有助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变化,或深化、或转折。

3、赏析:《雨巷》《我的记忆》和《我用残损的手掌》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们愁心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

《我的记忆》:所要表达的是对残忍虚伪的生活永远摆脱不掉的记忆,根底上是一个流血的受伤的灵魂的痛苦的歌唱,但在转化为诗的艺术上却将残酷的主观的记忆外化为一个人格化了的存在于我之外,却又是为我而存在的客体,他的形象是“忠实的甚于我的最好的友人”。意象是日常生活化的:烟卷、笔杆、酒瓶等,从而形成亲切感,主客体的交融。全诗的语调平静不动声色又节制。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洪子诚)

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军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戴望舒也被日本宪兵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在牢狱里他写了几首诗,《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首。

据冯亦代回忆:“我昔日和他在薄扶林道散步时,他几次谈到中国的疆土,犹如一张树叶,可惜缺了一块,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张完整的树叶。如今他以《残损的手掌》为题,显然以这手掌比喻他对祖国的思念,也直指他死里逃生的心声。”(《香港文学》1985年2月号)

这首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描写沦陷区阴暗,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面缀连。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摩,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使诗章透现出和煦明媚的色彩。可以说这首诗既是诗人长期孕育的情感的结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郁中依旧保持着的爱国精神的升华。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并不回避直接抒发和对事物进行直接评价的陈述方法,但思想情感的表达,主要还是通过形象的构成来实现。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诗人在狱中,想象祖国广阔土地好像就在眼前,不仅可以真切地看到它的形状、颜色,而且可以感触到它的冷暖,嗅到它的芬芳,这种虚拟,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挚的情感。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又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堤上的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发出的芬芳,以及长白山的雪峰,夹着泥沙的黄河,岭南的荔枝花等。这一些细节描绘正透露了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所产生的哀痛。值得注意的是,在直观式的细节描绘之中,诗人还运用“虚拟性想象”的手法:触到水的“微凉”,感受到长白山的“冷到彻骨”,黄河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都是直观式描绘中存在的想象与虚拟,是诗的开头“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一幻觉的具体化。至于写到蘸着“没有渔船的苦水”,“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以及在写到对解放区的热爱时,说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则是在想象性的虚拟中,结合

着隐喻和明喻。尤其是“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一比喻的恰切,包含的感情的丰富性,一再受到人们的称赞。(选自《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

《偶成》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二、卞之琳

1、创作概况: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现代著名诗人、外国文学学者。著有诗集《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等诗集,另有多种译著论著。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袁可嘉评价其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

2、现代主义诗歌特点:一、醉心于技巧、形式的探求,融合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戏剧性处境”,化合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暗示。二、注重知性与感性结合,追求思辨美、理趣,开辟以冷静的哲理思考为特征的现代“智慧诗”。

3、《断章》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李健吾认为:诗人是在“装饰”二字上做诗。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可奈何的悲哀情怀。卞:我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宇宙中的万物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小诗充满理趣与戏味的艺术境界。表现特点:

(1)不是直接陈述和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间接地将诗意加以表现,以客观象征主观,用暗示和隐喻展现心理。

(2)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客观化为一种色彩、音响、图形,使之达到加深而又内敛的效果,表现为情趣的平静、文字的冷却状态。具有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的特点。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

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思想结晶。对人生的体验,是指卞之琳的诗思(或者说艺术“灵感”)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卞之琳说过:“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③〕所谓“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诗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来自人生(对他人和自我两个方面)的体验和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诗人的所谓的“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④〕。

基于这种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对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而事实上,这两点作为关于“人生”的大主题,贯穿卞之琳整个30年代的诗歌创作,并且是并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过前后略有偏重而已。

一、卞之琳第一阶段的创作(1930—1932)〔⑤〕

如他自己所说,“我主要用口语,用格律体,来体现深入我感触的北平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

光的荒凉境界”〔⑥〕。这一类作品如《一个闲人》、《一个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几个人》等等,都是写自我之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即卞之琳所谓的“倾自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parody)”〔⑦〕。也许我们可以注意这些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性,透视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而考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观察和思考。因为,卞之琳也曾自谦地说过,他“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的皮毛,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⑧〕。但是,我倒更倾向于关注诗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几个人》这首诗,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原诗如下:叫卖的喊一声“冰糖葫芦”,

吃一口灰像满不在乎;

提鸟笼的望着天上的白鸽,

自在的脚步踩过了沙河,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卖萝卜的空挥着磨亮的小刀,

一担红萝卜在夕阳里傻笑,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矮叫化子痴看着自己的长影子,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有些人捧着一碗饭叹气,

有些人半夜里听别人的梦话,

有些人白发上戴一朵红花,

像雪野的边缘上托一轮落日……〔⑨〕

十月十五日

诗中一再重复“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并且重复的间距越来越小,显然突出了全诗“沉思”的思想。把“年轻人”的“沉思”放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境地,既暗示读者沉思他和荒街上其他人的对照,又暗示读者沉思“年轻人”眼前现实的种种人生和他联想到的“有些人”的人生形式之间的对照。这个“在荒街上沉思”的“年轻人”显然带有明显的卞之琳的个人色彩。〔⑩〕因此,我们不妨把卞之琳这一类表现平凡人物的无奈而可怜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作品,看作是诗人对外在于他的某种人生的审视,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诗人关于人生的“沉思”的结果。

《一个闲人》的最后一句:“唉!磨掉了多少时光?”这一句显然是诗人的声音,肯定性的问句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一个闲人”白白消耗人生时光这种人生态度的否定。《苦雨》、《叫卖》、《过节》等作品,既有对小人物可怜人生的同情,也有对他们无奈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和微讽。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我也常用冷淡盖深挚,或者玩笑出辛酸”〔①①〕。但实质上,诗的主题却是在否定性的叙述中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人在另外一些作品中,明确表达了超越现实的,当下的人生的思想。

卞之琳1932年10月15日写有《登城》一诗。“登城”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常见的题材,无论由此而生的是“怀古”或者“怀远”的情怀,都寄托了某种针对现实的思想。〔①②〕这首诗中两句“不愿”,包含了诗人对过去和未来的双重回避,或者说是惘然。但是,诗的主题显然是诗人表达试图超越当下的自我人生的情怀。仅隔四天(即1932年10月19日),卞之琳又写了一首题为《大车》的诗,同样表达了对自己当下的灰色人生的否定这个主题。全诗如下:拖着一大车夕阳的黄金,

骡子摇摆着踉跄的脚步,

穿过无边的疏落的荒林,

无声的扬起一大阵黄土。

叫坐在远处的闲人梦想

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

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

古木间涌出了浩叹的长风!

十月十九日(1932)

这首诗中的“闲人”和《几个人》中的“一个年轻人”形象相似,也带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通过“骡子”形象,从时间(“夕阳的黄金”)和空间(“无边的疏落的荒林”)两个维度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否定(弥漫的“黄土”),继而把诗的思想指向“梦想/古代传下来的神话里的英雄/腾云驾雾去了不可知的远方”。和《登城》一样,在否定中(既有对现实的否定,又有对“梦想”的反省)包含着肯定的思想:对理想人生的思考和探寻。事实上,早在1930年,卞之琳就通过《远行》一诗,表现了超越现实的人生形式,对理想人生向往的思想。“远行”即意味着对当下的现实人生的否定,而向往探寻和追求的人生。并且,诗的最后一节以毅然决然的语调结束全诗,强调诗的主题。

当我们认识到卞之琳描写北平市民人生和生活的作品是“抒情诗”〔①③〕,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沉思,也就不难看出这些作品的艺术特征。不作关于自我的直接抒写,就是为了获得审视,思考的理性视角;也就是说,通过对“非个人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否定性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对人生的沉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也许就是卞之琳所谓的“这时期我更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①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在吧。而且,即使《几个人》中的“一个年轻人”,《大车》中的“我”和《登城》中的“闲人”,明显地带有卞之琳个人的色彩,但这些形象决不是诗人“自画像”〔①⑤〕。例如《大车》中“梦想”一词的性质,明显地包含着对这个“闲人”不现实不切实际的“梦想”的反讽。

二卞之琳30年代第二阶段(1933—1935)的创作

明显地从侧重于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转向侧重于直接对源于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虽然《秋窗》、《入梦》、《水成岩》等作品仍然通过“像”、“想”、“设想”、“(水边人)想”和“(沉思人)叹息”把诗人自我加以对象化艺术处理(即“非个人化”),但是,人物的思想及其“沉思”的性格,显然明显带有诗人的自我色彩。而到第三个阶段(1935—1937),即《雕虫纪历》“第三辑”中的作品,显然就是直接源于卞之琳的自我人生和情感生活的触发。〔①⑥〕

写于1933年8月的《寄流水》一诗,诗人把生命的存在和时间的流逝归结于“流水”这一传统意象。这使我们想到中国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关于“逝水流年”的思想主题,1934年8月,卞之琳的《水成岩》一诗,重复这个意象,更为明确地表现了诗人对“逝水流年”的思考。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如下:“水哉,水哉!”沉思人叹息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这就使我们想到《论语》中的一段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昼夜!”〔①⑦〕自孔子之后,“流水”就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一个相当突出的意象,蕴含着对生命、人生的时间意义的思考。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杜甫《登高》诗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清照《武陵春》词云:“物是人非事事休”,“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乃至《红楼梦》第廿八回林黛玉的感伤,如此等等,举不胜举。对于卞之琳而言,“流水”这一意象,既有传统的意味,更有他所谓的“古意翻新”〔①⑧〕的思想。即通过这个传统意象,在对人生的时间意义的沉思中,融入现代性质的思想,把抒情性的感伤转化为理性的思考。通过“沉思人叹息”,把自我对象化、客观化,表明卞之琳对古人感伤式的“悲哀”有着清醒的警惕和对自己某种程度上的类似情感加以理性的反省,即不单作为表现的对象,更是作为思考的对象,试图从对它的思考中摆脱感伤式的“悲哀”。因此,接下来,在卞之琳此后的创作中,“沉思”的结果便是使感伤式的“悲哀”升华为积极意义的思想结晶。

这种思想较早出现在《圆宝盒》一诗中。“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捞到了一只圆宝盒,/装的是几颗珍珠。”诗一开头就表现了在“临流而叹”的“悲哀”更为积极的思想,即期待把情感的体验升华为思想的晶体。接下来诗人明确地说:别上什么钟表店

听你的青春被蚕食,

别上什么古董铺

买你家祖父的旧摆设。

这实际上是对“你”的那种感伤式的情感的否定,〔①⑨〕紧接着诗人正面提出自己的思想:你看我的圆宝盒跟了我的船顺流

而流了,虽然舱里人

永远在蓝天的怀里…

对此,诗人说,他的另一首诗的“结尾三行,可供参考”〔②⑩〕。这三行是:让时间作水吧,睡榻作舟,

仰卧舱中随白云变幻,

不知两岸桃花已远。

很显然,诗人所暗示的思想是:在时间的流逝中,抛弃了情感的“悲哀”之后,顺应自然(即时间的流逝),与物俱化(类似苏轼《前赤壁赋》中“苏子”的思想),就会获得一种理性的清明和精神的愉悦。

两年之后的1937年,卞之琳在《白螺壳》一诗中,则进一步认为:如海水淘洗螺壳,使之“空灵”得“孔眼里不留纤尘”一样,时光的流逝也使人“成长”,在失去的同时也有收获。因为,如果“忍耐”了时光对人的痛苦的磨炼(“滴穿”、“锯缺”、“磨透”),人生便可获得一种超越世俗的“空灵”(“纤尘”)境界。卞之琳的这种思想,既有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积极性的发挥,也有来自瓦雷里的启发。写于1936年的散文《成长》,卞之琳通过对孔子、瓦雷里等人思想的阐释,明确地表述了与这首诗相同的思想。

张曼仪女士说,《白螺壳》“这首诗正好代表了他(按:卞之琳)诗创作第一个阶段(按:指1930—1937)结束时期达到的人生境界”〔②①〕。这个结论是十分准确的。把这首诗看作卞之琳30年代诗歌对生命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果,是指这首诗标志着卞之琳这种沉思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既是沉思的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对这之前的某些思想偏向的否定和校正。因为在这里,卞之琳已不再“设想”作超脱现实人生的“远行”,也不“梦想”像古代神话里的英雄那样“腾云驾雾去不可知的远方”;而是“明白指出充分参与生活才是自然成长的途径”〔②②〕。

当然,这种思想的获得,显然是源于作者对自己人生体验的沉思的结果。卞之琳在回答别人对《白螺壳》的解释时说,这首诗“也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和现实”〔②③〕;而这种思想的来源和《圆宝盒》一样,是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所获得的“心得”、“道”、“知”、“悟”,卞之琳说,“或者恕我杜撰一个名目:beauty of intelligence”〔②④〕。

三、臧克家

臧克家,是受新月派特别是闻一多的影响而成长的诗人,在诗艺上接近他们,但在思想倾向上与

新月派并不一样。他是山东人,出身于农村破落的封建家庭,对农民生活有较多了解,他是三十年代以诗

来回忆农村生活描写农民苦难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集《烙印》(1933年)、《罪恶的黑手》(1934)、《自

己的写照》、《运河》(1936)等诗集。

他坚持诗歌与现实结合、表现人民疾苦的路,但又避免了政治情绪高昂却艺术粗糙之弊。他的诗

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这与他多用刻绘生活的方法有关,精雕细刻地描绘现实,遣词造句苦心经营,追求

新颖、独特、形象化。偶尔也吸收象征派的手法。把多种手法吸收来描写现实,有助于诗的表现力。他继

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凝练、集中、精粹是他在艺术构思上的追求。他的诗讲求严谨,但他反对

形式上追求整齐,又反对完全散文化,而是在自然的基础上讲究节奏感。他写诗讲求平易、朴实、严谨,

追求艺术的锤炼,形成自己的凝重的诗风,对新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赏析:《烙印》《老马》、《三代》。

戴望舒(1905-1950),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

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稿

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稿 目录 第一篇: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稿: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第二篇: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搞 第三篇: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搞 第四篇: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第五篇:小学生诗歌朗诵会朗诵稿 正文 第一篇:庆七一诗歌朗诵会朗诵稿: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男领:我不知道谁是最初的设计者女领:我们的旗帜是最鲜艳的红色男女领:好像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合:冲破黑暗,激情四射!男领:但我知道在旗帜上面男齐:染红了烈士们的鲜血女领:历经几代人的前仆后继女齐:你的颜色更加庄严热烈男领:是你男齐:点燃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女领:是你女齐:见证了那些艰苦卓绝的辉煌岁月男女领:在你的带领下合:我们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男女领:在你的带领下合:我们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男领:世界风云变幻莫测男齐:大国解体红星陨落女领:西方的预言家们注视着中国女齐:想看看咱鲜红的党旗何时褪色男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女领:新一代的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大胆决策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男女领:确保我们的旗帜合:永远鲜红永不褪色男齐:像树木不能离开大地女齐:像水滴不能离开江河男齐:像鱼儿不能离开水女齐:像光明不能离开火男女领:执政党离不开老百姓阿合:人民的企盼也就是党的选择男

女领:权为民所用女齐:利为民所谋男齐:情为民所系合:这就是共产党的本色!男领:我们不否认太阳下的阴影女领:也不否认腐败的毒瘤肆虐男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早在战争年代就曾经有过疑问男齐:大浪淘沙我们砥柱中流稳如泰山女齐:吐故纳新我们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合:我们的队伍不断壮大我们的旗帜没有褪色男领:公而忘私的雷锋、鞠躬尽瘁的焦裕禄还有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女领:献身西藏的孔繁森、祁爱群马班邮路上王顺友孤独地唱着山歌男女领:时代先锋们引领着时尚合:老黄牛的精神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得男领:牛玉儒你是草原的骄子你象雄鹰翱翔在大漠女领:仅仅493个日日夜夜草原上却留下了永恒的传说男齐:勤政为民女齐:激情本色男女领:你用生命谱写出合:新时期的颂歌女领:任长霞你抹亮了嵩岳一片蓝天女齐:你的业绩气吞山河男齐:除暴安良刚直不阿女齐:执法如山情真意切男女领:你用实际行动合:为党旗增彩添色男齐:郑培民女齐:郑培民合:郑培民男女领:你是我们心中合:永远的楷模男领:湘西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女领:印着你深深浅浅的脚窝男齐:访贫问苦扶危济困女齐:两袖清风公仆本色男齐:土家人的鲜花为你开放女齐:苗族歌手为你放声高歌男领:为什么?女领:为什么?男女领:到底为什么?合:老百姓爱你深似海就因为你的奉献太多!太多!男领:走进了男齐:走进了火红的七月合:心中激荡着一首永恒的歌男齐:唱起它合: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女齐:唱起它合: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不落男女领:没有共产党合:就没有新中国男领:沐浴着男齐:沐浴着先进性教育的阳光合:我们群情激昂面对挑战从容不迫女领:凝视着女齐:凝视着鲜红的党旗合:六千多万个声音斩钉截铁

66篇经典散文诗名人电视朗诵

2. 《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 《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5.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6. 《雪》朱军徐莉朗诵 7. 《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8. 《死水》董浩朗诵 9. 朗诵《清淡的女人》 10 《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1. 电视散文诗《邂逅》 12 《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3. 诗朗诵《拥抱春天》 14. 朗诵《感悟清明》 15. 《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6. 《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7. 诗朗诵《淡淡兰香》 18. 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9. 《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20. 朗诵《海燕》 21. 诗朗诵《再别康桥》 22. 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3. 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4. 电视散文《雪乡》 《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8. 《蜀道难》方明朗诵 29. 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30. 《满江红》朗诵-野狼 31. 《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2.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3. 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4. 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 《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 朗诵《一朵微笑》 38. 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 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 《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 《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 《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30年代的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回顾30年代的中国文学,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绚烂的一笔。在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方面,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是3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作家团体。因为直至1936年“左联”解散,期间6年的时间里,他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他们“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他们讨论大众语和文字阿拉丁化”;他们还引入“社会主义现实”的口号。以左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思潮风靡中国。他们与“新月派”争论文学的阶级性,与“京派作家”争论文学是否应与时代政治保持距离?“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相互对峙又相互渗透,使30年代的文学创作形成不同的文学景观,又存在某些共同趋向,形成了一种时代文学的特征。小说方面,左联和左翼小说家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茅盾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它的社会剖析小说“从典型环境来介绍并塑造典型人物”使他的作品极具成就。《蚀》三部曲、《子夜》《霜叶红似二月花》等等都将人物特有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刻剖析了社会现实的黑暗。蒋光慈是“左联”准备时期小说的代表人物。柔石的《二月》表现出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思考。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丁玲也有很大的文学贡献,她的《在黑暗》《自杀日记》及为她带来更大名气的《沙菲女士的日记》无疑都是经典之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转向农村题材的又一作品,也依旧带着丁玲的特色。张天翼是“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等一批小说是他讽刺艺术的形成。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成绩不可小视。萧红又是一位创造力丰富的女性奇才。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带有强烈的情感,描述在东北这一片白山黑水沃土中人民仍旧挣扎在命运的枷锁中。还有很多优秀的左翼小说家如沙汀、吴组湘、叶紫、艾芜,端木蕻良等也都在30年代左翼阵营中贡献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京派”小说中的代表人物首推沈从文。他用他的小说散文建造出一个“湘西世界”,他是“京派”最高成就的体现者,他将他的美学观带到他的作品里,写出人性、写出湘西的风土人情及湘西儿女的情感历程。《边城》、《三三》《长河》《龙朱》,无不刻画出宁静安逸的水乡生活和善良、正直、质朴的人们。《八骏图》《贵生》《顾问官》也大胆地揭示了人的丑恶与虚伪。叶圣陶的《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王统照的《山雨》展现出京派作家坚持自己的“人生派”立场和现实主义风格。而废名的小说《莫须有先生传》突出了“京派”作家除了显现乡村文学和统一审美感情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萧乾是个后起之秀,他的《蚕》《梦之谷》和以童年视角写下的《篱下》都包含健朗,充满生气及热烈的感伤。海派小说家又被誉为新感觉派。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被人称为“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海派重要人物施蛰存的短篇《上元灯》《将军底头》《石秀》和具有心理分析特色的《魔道》等都是30年代海派作家“轻文学”“都市”的力献。30年代形成了一个中国现代新诗歌的时代,相当于左翼诗歌团体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以其中殷夫和蒲风相当有代表性。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及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相互竞争的局面。作为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在同一时期也成就了他的散文建树。那种带有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和犀利,“反常规”的杂文,无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30年代的散文中,包含有闲适、自在的幽默小品文(林语堂),也有《山水游记》《钓台的春昼》等真切灵活的文字(郁达夫),还有独特现实艺术散文的《画梦录》(何其芳)。在戏曲方面,30年代出现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一位大师级剧作家:曹禺。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在群众心中扎根也使中国话剧走向成熟。同时,夏衍也是一位优秀剧作家,他的《赛金花》曾轰动一时,《上海屋檐下》则展现了夏衍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李健吾也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他不同于曹禺和夏衍,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幕剧《这不过是春天》是其代表作。此外,《梁允达》《以身作则》《一个女人和一条狗》等戏剧作品表现出李健吾从现实中取材但分析人物行动,对戏剧艺术的探索精神。 在这三十年的现代文学中,我独独青睐诗歌,而在现代诗歌的创作中,我又偏偏喜爱30

了解20年代诗歌的开发变化流变

了解20年代诗歌的发展流变 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1923年1月,冰心《繁星》由商务社出版;5月,《春水》由新潮社出版 1923年12月,宗白华《流云》由亚东图书馆出版 1925年3月,梁宗岱《晚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2、20年代中期起出现的新月诗派和象征诗派。 3、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渐次兴盛及其对早期新诗的影响。 蒋光慈《新梦》,1925年1月上海书店 掌握早期白话诗、郭沫若《女神》、湖畔诗派、、小诗体、新月诗派、象征诗派的特点及代表性诗人与诗作 学习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 一、新诗的诞生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三、浪漫主义诗歌 四、湖畔诗派 五、小诗 六、诗的“规范化”———新月派 七、纯诗概念的提出——早期象征诗派 一、早期白话诗

1、胡适与《尝试集》 1920年3月,胡适的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新诗别集。现代白话诗最早的一批婴儿。 诗歌理论:说话要明白清楚,材料要剪裁、意境要平实、最扼要的材料用最简练的字句表现出来。 评价: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传统中挣脱出来 理论主张: 作诗如作文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音节 白话诗歌 2、其他白话诗人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散文化倾向。 二、浪漫主义新诗 创造社——浪漫诗派 1、问题意识: 针对早期白话诗缺少“诗味”、想象、激情等展开批判,开始构建新诗。 2、理论主张: 郭沫若: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诗=(直觉+想象+情调)+(适当的文字) 3、郭沫若与《女神》(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别号鼎堂,曾用笔名沫若等,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

迎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四篇集锦欣赏

迎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四篇集锦欣赏 一年一度的建党节即将来临,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迎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四篇集锦欣赏,有兴趣的不妨来看看,详情如下 【篇一】七月的天空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篇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x年一段艰辛的历程 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 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 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x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照亮 红色的中国 和谐是月光 什么是月光? 天涯海角频回头的石鹿是吗海峡两岸共潮生的乡音是吗青藏高原得冻土的卧龙是吗长城古道久发光的足迹是吗慈母游子望穿水的目光是吗

月光可以相遇可以相照 月光可以倾泻可以分享 只要有阳光! 无限美好是月光 月光是阳光的镜中人 纵然有云拥抱阳光 也有云遮挡阳光 有云畏惧阳光 有云拒绝阳光 有云欺骗阳光 有一首歌 有一首歌, 在大地上传播, 在阳光里穿梭; 有一首歌, 在脉管里流淌, 在心里头铭刻; 这首歌的名字叫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歌词铿锵有力,旋律气势磅礴; 这首歌,是照亮心灵的灯,是点燃信念的火;

经典配乐散文诗朗诵(60篇)

1.《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2.《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3.《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4.《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5.《雪》朱军徐莉朗诵 6.《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7.朗诵:《做你的红颜好吗》 8.朗诵《清淡的女人》 9.《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0.电视散文诗《邂逅》 11.《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2.诗朗诵《拥抱春天》 13.朗诵《感悟清明》

14.《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5.《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6.诗朗诵《淡淡兰香》 17.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8.《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19.朗诵《海燕》 20.诗朗诵《再别康桥》 21.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2.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3.电视散文《雪乡》 24.《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25.《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26.《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7.《蜀道难》方明朗诵 28.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29.《满江红》朗诵-野狼 30.《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1.《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2.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3. 34.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朗诵《一朵微笑》 38.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44.《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 45.《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46.《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47.《女人如花》朗诵:珍惜 48.《思念北方》康辉朗诵 49.《将进酒》朗诵濮存昕 50.《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 51.《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52.《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53.《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

20-40年代诗歌

20年代诗歌P75 白话诗是新文学期间汉语诗歌主流样式。 “诗体大解放”20年代发展背景。 “诗体大解放”是①打破五言七言诗体,②推翻词调曲谱,③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 《关不住了》新诗纪元。 胡适: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刘半农:最先创作“小诗”。“小诗”一行到四行;侧重表现内心世界;讲究凝练。《教我如何不想她》四行。"天上...地上...啊,教我如何不想她。”《瓦釜集》第一部用方言写成的民歌新诗集。 沈尹默:《三弦》胡适评价“一首最完全的诗” 周作人:《小河》被誉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填空) “中国新诗社”中国第一个新诗社。 “湖畔派诗社”代表人汪静之等,他们创作内容歌唱大自然和歌颂友情爱情,浪漫主义风格。汪静之《蕙的风》 冯至:鲁迅评价“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朱自清评价“叙事诗堪称独步” 抒情诗:《一条小河》自然景观,情感含蓄,结构精巧。 叙事诗:《蚕马》 新月诗派:新月社散文团体的诗歌团体。又叫格律诗派,1926.4.1《晨报副刊·诗刊》 艺术主张:①诗歌追求理性和节制。②追求格律,倾向古典。③着意于主观情绪客观化。④“三美”主张。代表人,闻一多,徐志摩。 徐志摩: 基本思想(创作观念):“康桥觉醒” 诗歌主题: ①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②抒写爱与美的追求。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四、词藻华丽,风格明丽。 闻一多: ★★★闻一多主题 一、爱国主义情思。 二、对祖国现实的失望及新生的信念。 三、对爱情和青春、自然的赞美。

★★★“三美”主张:P92 音乐美,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音节、音尺的规律,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强。 绘画美,指诗的词藻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均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各行相差不能太大。 代表作《死水》自己评价,“第一次在音节上面最满意的试验” 象征诗派:1925年李金发《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提倡“纯诗化”就应该是表现情绪,不能有其他杂质,纯粹表现的世界。驱除诗歌散文。《弃妇》 20年代中国新诗的类型演变: ①白话诗类型,文字用白话,“自由”、“自然” ②郭沫若出现浪漫主义诗。 ③新月诗派提出格律诗。 ④多元化,十四行诗,英国文艺复兴。象征诗,李金发的纯诗化。普罗诗,前苏联,面向群众,将光慈。 30年代诗歌P213 “左翼”诗歌:高于左翼小说 中国诗歌会:1932.9在上海成立。发起者:蒲风,穆木天等,主张诗歌的现实性(内容上的)和大众化(艺术上的)。又称“新诗歌派” 艾青:《大堰河》受到茅盾称赞。 田间:《中国牧歌》充满革命激情,节奏短促有力。 臧克家:被称为“泥土诗人”关注农民。《老马》到了50-60年代,成了权威人士。 “现代派” 1932.5 标志是《现代》刊物。 戴望舒是主将。 诗人构成: ①跌落的“弄潮儿” ②带着梦幻愤世的沉思者。 现代派诗歌内容上取向:疏离社会公众主题;聚焦内心世界。 共同艺术特征:原则是朦胧美。“朦胧美”①将情绪意象化,意象丰富独特。②具有散文美,属于自由诗体,以情绪为节奏,口语表达诗人感受。 戴望舒 ★★★戴望舒创作特点:《雨巷》又称为“雨巷诗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抒情意象,在细微的事物中发现诗意。 二、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主观心境。 三、摆脱音乐束缚,运用自然口语,服从内在节奏,创造散文美自由诗体。 四、奇幻美的诗歌语言。

庆七一诗歌散文朗诵稿篇013篇

庆七一诗歌散文朗诵稿篇013篇 庆七一诗歌散文朗诵稿篇01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巨响您悄燃的降临神奇的东方 仿佛是一团生命的阳光 把黑夜擦亮 让双双迷惘期待的眼睛看到黎明前的曙光 使柔弱的心 锻打成钢铁般勇敢坚强 是您用甘甜的乳汁抚育了饥饿的生灵 是您用强有力的臂膀,推翻欺压人民的三座大山 是您把长年的战火平息 使中国走向自主独立 (二) 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您又悄悄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方 像一轮火红的太阳 把前路照亮 把各族人民向往幸福和平的希望点燃 激发着我们开拓创造 是您用勤劳的双手把我们贫穷落后的面貌改观 是您用超人的智慧,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

是您 把中国雕琢成一颗璀璨的明珠 让中国光芒四射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 我爱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虽然,岁月的尘埃,曾使您步履蹒跚 虽然,历史的沧桑,曾让您历经风霜 可这又怎能掩盖您的光芒 又有谁能与你的功劳相当 我爱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我要为您大声的歌唱 我要为您的功勋写绚丽的诗章 我要沿着您前进的方向,创造美丽的辉煌 庆七一诗歌散文朗诵稿篇02 七月的天空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年一段艰辛的历程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年 都没唱够

央视名人朗诵66篇经典散文诗歌!

央视名人朗诵66篇经典散文诗歌! 原文地址:央视名人朗诵66篇经典散文诗歌!作者:天天主持 央视名人朗诵66篇经典散文诗歌曹斌锋辑录1.《乡愁》作者:余光中朗诵:珍惜2.《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5.《荷塘月色》朗诵:珍惜6.《雪》朱军徐莉朗诵7.《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8.《死水》董浩朗诵9.朗诵《清淡的女人》10.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11.电视散文诗《邂逅》12.《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13.诗朗诵《拥抱春天》14.朗诵《感悟清明》15.《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16.《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17.诗朗诵《淡淡兰香》18.诗朗诵《一个人上路》19.《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20.朗诵《海燕》21.诗朗诵《再别康桥》22.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3.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24.电视散文《雪乡》25.《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26.《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27.《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28.《蜀道难》方明朗诵29.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30.《满江红》朗诵-野狼31.《望星空》王小丫朗诵32.《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33.朗诵《海棠花祭》34.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35.《等我们老的

时候》朗读雪冰子36.《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37.朗诵《一朵微笑》38.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39.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40.《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41.《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42.《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43.《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44.《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45.《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46.《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47.《女人如花》朗诵:珍惜48.《思念北方》康辉朗诵49.《将进酒》朗诵濮存昕50.《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51.《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52.《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53.《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54.《荷塘月色》朗诵:珍惜55.朱总理深情朗诵的《狮子山下》56.《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57.朗诵《春江花月夜》58.电视散文《行走在秋天里》59.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60.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61.《手》汪涵朗诵62.《等你》朗诵:珍惜6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诗朗诵64.《白杨礼赞》朗诵野狼65.《父亲》徐涛朗诵66.《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0年代新诗

30年代新诗 后期创造社,太阳社 1.政治抒情诗 中国诗歌会(大众诗) 2.唯美诗(后期新月社+现代诗派)“纯诗”诗歌类型 3.乡土诗歌(臧克家)踏实表现现实人生 中国诗歌会 现实主义诗派 臧克家 三大流派后期新月派 现代派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 政治抒情诗 前驱:殷夫,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鼓动诗” 取材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善于抓住典型的材料

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深入挖掘。 艺术上:形象性和议论性结合,语言凝练,语调激越。注重真情实感的再现。 代表作:《一百零七个》《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 缺点:强调“力”的美学,比较口号化。 中国诗歌会 性质: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时间:1932年9月于上海成立。 发起人:黄浦芳(蒲风),穆木天(从创造社走向左联,陈方竟研究的好),杨骚,森堡(任钧) 刊物:《新诗歌》 创作纲领:“我们要抓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诗人“自己也成为大众的一个” 创作的直接导向是“诗的意识形态化”与“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内容与特点:1.及时迅速反映现实人生,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捉住现实” 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强调“自我”

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3.艺术表现上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大众歌调”,创造大众化和通俗化诗歌,大量采用歌谣,小调等民间诗体。 影响: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刚健,粗犷,壮阔的力的 美。 不足: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艺术上比较粗糙;抹杀了非重大题 材作品,导致诗歌单化。 代表:蒲风——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诗歌集《茫茫夜》。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工农大众的 生活和斗争。直接描摹的手法,诗歌语言朴实 通俗。 附:中国诗歌会在实践诗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尤其是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叙事诗。 唯美诗 后期新月社:《诗刊》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进入后期的发展阶段。 代表人:孙大雨,叶公超,卞之琳等人

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参考篇目

附件1: 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参考篇目现代诗 1、《沁园春雪》毛泽东 2、《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艾青) 3、《给战斗者》(田间) 4、《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5、《雨巷》(戴望舒) 6、《热爱生命》汪国真 7、《走向远方》 8、《嫁给幸福》 9、《感谢》 10、《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11、《山高路远》 12、《假如你不够快乐》 13、《跨越自己》 14、《挡不住的青春》 15、《只要明天还在》 16、《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舒婷 17、《致橡树》 18、《致大海》 19、《初春》

2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1、《乡愁》(余光中) 席慕容 22、《乡愁》 23、《抉择》 24、《诀别》 25、《出塞曲》 26、《一棵开花的书》 27、《雨中的了悟》 28、《请别哭泣》 29、《青春》 30、《无怨的青春》 31、《与你同行》 32、《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闻一多 33、《死水》 34、《送给天堂的孩子》 35、《为了那盏温暖的灯》 郭小川 36、《望星空》 37、《祝酒歌》 郭沫若: 38、《地球我的母亲》

39、《凤凰涅槃》 古诗 40、《滕王阁序》王勃 41、《醉翁亭记》欧阳修 42、《陋室铭》刘禹锡 43、《赤壁赋》苏轼 44、《长恨歌》白居易 45、《琵琶行》白居易 46、《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4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48、《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 4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50、《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5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52、《满江红》岳飞 53、《蜀道难》李白 54、《将进酒》李白 55、《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56、《兵车行》杜甫 57、《离骚》屈原 58、《孔雀东南飞》 59、《陌上桑》 60、《子虚赋》司马相如

七一建党诗歌朗诵稿六篇

七一建党诗歌朗诵稿六篇 七一建党诗歌朗诵稿六篇 篇一 在中国有一页光辉的历史,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 从此,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春色……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 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会缅怀过去,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我们会面向未来,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我们不会忘记 1840年珠江口沉闷的枪声 一队蓝眼睛的火枪手 涌进了东方的土地 本来就枷锁沉重的民族 又一次跌入命运的低谷 我们不会忘记 1951年这个神圣的年代 在一个清波荡漾的湖面 在一个普通的游船里 相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 于是,铁锤镰刀就铸进中国的历史 95年了历史的每一年,都闪耀着她的光辉我们不会忘记秋收暴动的长缨 八一起义的枪声 井冈山头的号角 长征路上的足迹 指引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我们不会忘记 1935年,一个伟大的舵手掌握了革命的航船从此,就胜利连着胜利

《66篇经典散文诗》名人电视朗诵

1. 《乡愁》作者:余光中朗诵:珍惜 2. 《南方的夜》董卿深情朗诵 3. 《教我如何不想她》朱军朗诵 4. 《预言》崔永元周涛朗诵 5.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6. 《雪》朱军徐莉朗诵 7. 《送给天堂的孩子》范冰冰李冰朗诵 8. 《死水》董浩朗诵 9. 朗诵《清淡的女人》 10 《为了那盏温暖的灯》张丹丹朗诵 11. 电视散文诗《邂逅》 12 《春》作者:朱自清朗诵:珍惜 13. 诗朗诵《拥抱春天》 14. 朗诵《感悟清明》 15. 《电视诗歌散文》朗诵:珍惜 16. 《别》刘芳菲王小丫朗诵 17. 诗朗诵《淡淡兰香》 18. 诗朗诵《一个人上路》 19. 《悼念一棵枫树》海霞陈铎朗诵 20. 朗诵《海燕》 21. 诗朗诵《再别康桥》 22. 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3. 朗诵《大漠深处的胡杨》 24. 电视散文《雪乡》 25.《你是人间四月天》方言朗诵 26.《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欧阳夏丹朗诵 27.《灵魂朝拜的天堂》电视散文 28. 《蜀道难》方明朗诵 29. 朗诵《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30. 《满江红》朗诵-野狼

31. 《望星空》王小丫朗诵 32. 《沉静中的流年》作者海狼朗诵珍惜 33. 朗诵《海棠花祭》《无题》海霞张泽群朗诵 34. 电视散文《尚湖寻梦》朗诵 35. 《等我们老的时候》朗读雪冰子 36. 《我眷恋这土地》管彤崔治刚朗诵 37. 朗诵《一朵微笑》 38. 朗诵《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 39. 朗诵《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 40 .《地球我的母亲》濮存昕朗诵 41. 《冬之韵》作者:快乐的漂泊朗诵:珍惜 42. 《一棵开花的树》音乐朗诵 43. 《岳阳楼记》鲍国安朗诵 44. 《点燃一盏心灯》朗诵:珍惜 45. 《我爱这土地》任志宏朗诵 46. 《多情自古江南雨》朗诵珍惜 47. 《女人如花》朗诵:珍惜 48. 《思念北方》康辉朗诵 49. 《将进酒》朗诵濮存昕 50. 《在寒冷腊月的夜里》梦桐朱军朗诵 51. 《声声慢》李清照名词浅析作者:商山人诵读:珍惜 52. 《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诵 53. 《以生命的名义》潘虹等朗诵 54. 《荷塘月色》朗诵:珍惜 55. 朱总理深情朗诵的《狮子山下》 56. 《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朗诵 57. 朗诵《春江花月夜》 58. 电视散文《行走在秋天里》 59. 蒋雯丽柔情朗诵《别哭,我的宝贝》 60. 配乐诗朗诵:《相信》献给80后

庆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

庆七一建党节诗歌朗诵稿 [日期:2007-06-28] 来源:网络文摘作者: [字体:大中小] ------------------------------------------------------------------------------------------------- 为民务实倡清廉,图强进位谱新篇 1、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 2、七月的大地笑语欢歌, 3、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 4、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5、七月的脸庞漾起笑的漩涡, 6、七月的凤成飞出祝福的欢歌: (合)中国共产党——我们挚爱的母亲啊,祝您生日快乐! 凤成——我们永远的家园啊,愿您谱写新歌! 1、九十年前,一只思想的铁锤,敲醒千年沉睡的雄狮。 2、九十年前,一把智慧的镰刀,割断一切旧世界的枷锁 3 九十年,是一座厚重的里程碑,凝聚着几代人的求索 4、九十年,是一首辉煌的交响乐,演绎着命运的潮起潮落 5、九十年,是一艘沉稳的航船,满载着凤成人图强的梦想 6、九十年,是一只嘹亮的号角,奏响凤成人奋进的凯歌: (合)为民务实倡清廉,图强进位谱新篇 1、暮色苍茫,任凭风云掠过, 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

2、激流勇进,洗刷百年污浊, 惊涛骇浪拍击峡谷涌起多少命运的颠簸。 3、培植信念的绿叶,浇灌理想的花朵, 党旗飘飘,指引我们凤成人前进的方向 4、绕过激流险滩,赢来峰回路转, 镰刀铁锤的旗帜始终飘扬在前。 5、牢记为民的教诲,不忘务实的嘱托, 忧患中的凤成人开始编织七彩的生活 6、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 在历史隧道中穿行的凤成人写满未来的憧憬(合)明月醉荷花,大漠收残阳 醉人的画卷中蕴含凤成人文明富裕的梦想 1、攀爬过岁月的脊梁,沧桑印证着求索的脚步: 2、风骨遒劲的凤成人, 用智慧的头脑畅想 3、用勤劳的双手播种 4、用滚烫的汗滴浇灌 5、用诚挚的期待盼望 6、困难、机遇、挑战、重任 (合)倾刻间化作磅礴的力量 向着富裕、文明、和谐加速起航 (女合)25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引领下,如巨人般挺起不屈的脊梁 (男合)终于,跨越一道道沉重的门坎

48 篇适合朗读的经典散文诗歌

48 篇适合朗读的经典散文诗歌 2014-04-12 敞蓬汽车阅 1975078 转 8474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诗歌类 1、余光中的《乡愁》; 2、席慕蓉的《乡愁》; 3、敖红亮的《乡愁》; 4、北石的《乡愁》; 5、冯至的《南方的夜》; 6、刘半农教的《我如何不想她》; 7、何其芳的《预言》; 8、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9、徐志摩《再别康桥》; 10、闻一多的《死水》11、《送给天堂的孩子》;12、《为了那盏温暖的灯》; 13、周国平的《邂逅》;14、艾青的《我爱这土地》;15、郭小川《望星空》; 16、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亲》;17、周聪的《多情自古江南雨》;18、快乐的漂泊的《拥抱春天》;19、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 散文类 敖红亮的《学会感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春》;鲁迅的《雪》;快乐的漂泊的《女人如花》;梅亭映雪《点燃一盏心灯》、《清淡的女人》、《岳阳楼记》、《满江红》、《海燕》、《感悟清明》、《别》、《淡淡兰香》、《一个人上路》、《悼念一棵枫树》、《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大漠深处的胡

杨》、《雪乡》、《你是我心底的一首歌》、《灵魂朝拜的天堂》、《蜀道难》、《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沉静中的流年》、《海棠花祭》、《无题》、《尚湖寻梦》、《等我们老的时候》、《我眷恋这土地》、《一朵微笑》、《你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相遇》、《离开网络我们还能爱多久》和《冬之韵》。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庆七一诗歌朗诵稿篇一: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七月的天空 如果 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 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 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 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 不是那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 光辉灿烂的中国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潮的红旗 盛装 天地间一片神奇的土地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如火的激情 高唱 世纪里一首不朽的赞歌

红色的七月 我们用深情的笔墨 书写 八十年一段艰辛的历程岁月的风尘 掩盖不住你永远青春的容貌 历史的长河 沉淀不去你奋斗过的业绩 开拓者与后来人 都抱着一个光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艰难岁月里 你是一团不灭的火 把希望播撒在心灵 和平年代中 你是一盏长明的灯 引导前行的步伐 于是 这一首赞歌 为你唱了八十年 都没唱够 于是

被你点亮的心灯 要用燃烧的生命 照亮 红色的中国 庆七一诗歌朗诵2015 篇二: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庆七一诗歌朗诵稿 有一页历史, 照亮了黑暗的岁月; 有一页历史, 在我们心上铭刻。 这一天,镰刀和铁锤, 组成图案的旗帜在迎风飘拂; 这一天,呻吟在水火中的灵魂,有了太阳的照射。 从此,这一把镰刀呼啸着, 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 从此,这一把铁锤呐喊着, 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 于是,南方的甘蔗林, 变成刀枪,抵御外敌侵略; 于是,北方的青纱帐, 变成墓穴,埋葬旧世界的罪孽~从此,我们的祖国,

不再四分五裂; 从此,我们的民族, 不再任人掳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声音响彻三山五岳……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战胜风浪,驶过漩涡; 是党的旗帜指引, 我们才走进丽日蓝天、满园春色……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 在党的旗帜下, 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难忘文革那些岁月,中国遭受十年浩劫,是党举起党旗拨乱反正,填平路上沟壑,砍断绊脚藤葛…… 中国敞开明亮的窗户,让世界走进我们的视野;祖国欢呼一个春天的来临,让拂面的春风吹沸我们的热血。 我们是祖国新的一代,我们有喷薄的青春和热血。 立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演绎人生的辉煌伟业。 我们会缅怀过去,牢记先辈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会面向未来,为党旗续写新的一页。

[精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之目录表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 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大音文化中心中国现代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进入意境享受听书的感觉。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冰心-寄小读者 著名朗诵艺术家:吕中虹云 1、山中杂感朗诵者:吕中 2、回忆朗诵者:吕中 3、小橘灯朗诵者:吕中 寄小读者(节选) 4、通讯七朗诵者:虹云 5、通讯八朗诵者:虹云 6、通讯二十朗诵者:虹云 7、通讯二十五朗诵者:虹云 8、通讯二十九朗诵者:虹云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著名朗诵艺术家:吕中刘纪宏常亮 1、给我的孩子们朗诵者:刘纪宏 2、春(节选) 朗诵者:吕中 3、艺术三昧朗诵者:常亮 4、山中避雨朗诵者:刘纪宏 5、杨柳朗诵者:刘纪宏 6、闲居朗诵者:吕中 7、湖畔夜饮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梁实秋-雅舍小品 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家声陈醇雅坤刘纪宏 1、雅舍朗诵者:陈醇 2、中年朗诵者:张家声 3、台北家居(节选) 朗诵者:雅坤 4、鸟(节选) 朗诵者:陈醇

5、散步朗诵者:陈醇 6、学问与趣味朗诵者:刘纪宏 7、时间即生命朗诵者:刘纪宏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鲁迅-朝花夕拾 著名朗诵艺术家:常亮,曹灿,方明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01 野草题辞朗诵者:方明 02 记念刘和珍君(节选) 朗诵者:常亮 03 阿长与《山海经》朗诵者:曹灿 04 自题小相朗诵者:方明 05 无题朗诵者:方明 06 自嘲朗诵者:方明 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朗诵者:曹灿 08 藤野先生(节选) 朗诵者:曹灿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沈从文-湘行散记 著名朗诵艺术家:林如、傅成励 1、生命朗诵者:林如 2、箱子岩朗诵者:傅成励 3、美与爱(节选) 朗诵者:林如 4、鸭窠围的夜朗诵者:傅成励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经典作品配乐朗诵系列第一辑徐志摩-再别康桥 著名朗诵艺术家:张家声虹云傅成励刘纪宏 1、雪花的快乐朗诵者:虹云 2、落叶小唱朗诵者:刘纪宏 3、我有一个恋爱朗诵者:虹云 4、她是睡着了朗诵者:刘纪宏 5、莎扬娜拉(一首) 朗诵者:刘纪宏 6、海韵朗诵者:虹云、刘纪宏 7、再别康桥朗诵者:张家声

爱国经典诵读散文篇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爱国经典诵读散文篇目 篇一:“中华经典诵读”首批推荐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首批推荐篇目 一、启蒙通俗读物 1、《三字经》 2、《幼学琼林》 3、《千字文》 4、《弟子规》 5、《增广贤文》 二、经典散文作品 6、《论语》 7、《孟子》 8、《大学》 9、《中庸》 10、《礼记》 11、《老子》 12、《庄子》

13、《荀子》 14、《左传》 15、《战国策》 16、《孙子兵法》 17、《史记》 18、《子虚赋》、《上林赋》(司马相如) 19、《洛神赋》(曹植) 20、《过秦论》(贾谊) 21、《兰亭集序》《王羲之》 22、《隆中对》(陈寿) 23、《出师表》(诸葛亮) 24、《桃花源记》(陶渊明) 25、《陋室铭》(刘禹锡) 26、《师说》(韩愈) 27、《腾王阁序》(王勃) 28、《阿房宫赋》(杜牧) 29、《永州八记》、《捕蛇者说》(柳宗元) 30、《岳阳楼记》(范仲淹) 31、《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32、《前赤壁赋》(苏轼) 33、《六国论》(苏洵) 34、《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王安石)

35、《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3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37、《项脊轩志》(归有光) 38、《满井游记》(袁宏道) 39、《五人墓碑记》(张溥) 40、《梅花岭记》(全祖望) 41、《病梅馆记》(龚自珍) 42、《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43、《曾国藩家书》 44、《寄小读者》(冰心) 45、《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朱自清) 46、《朝花夕拾》(鲁迅) 47、《乌篷船》(周作人) 48、《画梦录》(何其芳) 49、《雅舍小品》(梁实秋) 50、《荔枝蜜》(杨朔) 51、《文化苦旅》(余秋雨) 三、经典诗词曲 52、《诗经》 53、《离骚》、《涉江》、《橘颂》(屈原) 54、《乐府诗集》代表篇目 55、《古诗十九首》

80年代诗歌

80年代诗歌 1.归来诗人“归来者”也称作“复出的诗人”,指的是50年代中期以后因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一 些相关原因而被迫中止创作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到70年代末即粉碎“四人帮”后才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 他们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在承受苦难蒙受冤屈后,其灵魂的深度和人格的力度。 开始阶段,在主题和情感基调有许多共同点,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难以保持创作活力和创新精神。主要包括三个群体:1、“右派”诗人(艾青、公刘、邵燕祥、昌耀、流沙河等) 2、胡风案的受害者,大部分是七月派诗人(牛汉、绿原、曾卓、鲁藜等) 3、五六十年代从诗界消失的“九叶”诗人(郑敏、辛笛、蔡其矫等) 朦胧诗人:在文革中成长,性格有反叛性,更有成就。无论在内容、形式上都与复出诗人有很大不同。如: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还有江河、芒克、方含、扬炼、严力、林莽、徐敬亚等。 朦胧诗概念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朦胧诗”指称的是以食指、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 梁小斌等一批青年诗人创作的探索性新诗为主体的新诗潮。其思想核心是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与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 特征:诗歌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地下诗坛”(白洋淀诗群)从兴起于70年代初的北京地下文化沙龙到白洋淀诗歌群落,这一文化的潜流为十年后席卷全国的朦胧诗浪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朦胧诗生成谱系:食指——白洋淀诗群(芒克、多多、根子、林莽)——民刊《今天》 特点: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各自探索趋向风格一致;由艺术上的幼稚逐渐达到创作上的成熟。 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一)思想内容上的特征:核心精神是对人的反思,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自由与解放的追求。1.从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价值角度对动乱年代的苦难历史、人性毁灭、理性沦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2、重新确定人的自我价值,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复归,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对奴性人格的否定,对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情感的宣泄,并表现完成这一过程的强烈愿望与信念,体现有一定的自我反思精神。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 北岛198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北岛诗选》 主要作品:《陌生的海滩》(1978)《波动》及英译本(小说1984)《北岛诗选》(1986)《归来的陌 生人》(小说1987)《在天涯》(1993)《午夜歌手》(1995)《零度以上的风景线》(1996)《开锁》(1999)《蓝房子》(散文1999)诗集《北岛诗选》《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等。代表作有《回答》《一切》《宣告》《走吧》等。 《回答》、《宣告》思想内容:在“朦胧诗运动”中,北岛七八十年代之交的诗,最突出的是 表达一种怀疑和否定精神,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选择的犹豫和对缺乏人性内容的苟且生活的坚决拒绝。往往以十年动乱这段历史作为凝聚点,进行反思,充满深沉的哲学意识,表现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深藏着一代人曾经备尝的迷惘和痛苦,但还洋溢着对时代、祖国和人民命运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