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共同体

教师教育共同体
教师教育共同体

重庆日报2013年12月13日在评论版发表了:《一所师范院校的“传承”与“变革”——长江师范学院深入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长篇通讯

核心提示

在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变革与转型的过程中,作为重庆基础教育人才输送地,特别是渝东南地区基础教育支柱的长江师范学院,在顺应历史的潮流中传承“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变革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方式与路径,在做精教师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办特色鲜明的教学应用型大学道路上坚定而自信地前进着。

在今年7月28日闭幕的第五届“人教社杯”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长江师范学院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决赛的11位同学全部获奖。在物理教学技能展评中,王思雨、董佳乐、黄弘、吴冬冬、游晓霞5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罗颖、冉井国、杨蕊3位同学获得二等奖;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中,谭仁海、马举2位同学获得一等奖,秦伟同学获得三等奖。长江师范学院何以在全国性赛事中取得可观的成绩?这与学校近年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师队伍成长模式密不可分。

以师为师“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师范生当以学校教育者(特别是名师、优师)及一切可以为师者为榜样和效法对象。为此,长江师范学院构建了“四位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共同体模式。共同体在责任与机制上形成了实施单位(地方政府、高等师范院校、城市优质中小学、农村薄弱学校)与实施者(地方官员、高校教师、城市优质学校老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四向互动”,在目标与任务上形成了教师教育内外因素(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激活”的鲜明特征。

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与农村基础教育需要高度融合,最终推动教育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体现了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理念以及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责任担当与使命传承。“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在校师范生、城市重点中小学优秀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优势互补,盘活了现有优质教师资源,提高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率,缩短乃至消除了城市中小学与农村中小学在师资水平上的差距,提升了农村教育的总体质量,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和谐发展。

为促进师范生的茁壮成长,学校还专门施行了双导师制。9月1日开学,长江师范学院的大四学生彭江梅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李渡一小学担任学科教师。在此之前,他们在区教委的安排下,到涪陵第六实验小学进行了2个月的跟岗实习。其间,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课,他们都进行了全程参与,不仅有学院老师进行指导,还得到了实习学校的名师指导。

长江师范学院实习生的到来让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得到“回炉”培训和再成长的好机会。学校教师凌云和其他几十名老师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到长江师范学院进行100天的置换脱产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凌云表示:“长江师范学院专家的培训让我获益颇多,有更多理论去指导实践。”接下来的时间,凌云和几十名教师还将到“影子学校”进行实践研修。在这100天里,通过市外专家讲理论、一线名师传经验、基地学校看课例、微格教室作实训等方式,使这些来自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培训让我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足够的深化,回去后我有信心把课上得更好。”一位来自丰都的基层教师说。

师从师出“四维一体”创新教师成长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长江师范学院意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根在文化、魂在教师。师范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学校教师教育文化、师范专业教育熏陶及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和强烈示范。只有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育行为的持续改进与深入,才能有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的同步跟进。为了保证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长江师范学院在以文化涵养大学灵魂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从更

新教师思想观念、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价值取向、改变教师行为方式四个方面入手,创建了“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为做精教师教育和扩大学校服务基础教育一线的影响力等方面提供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

在长江师范学院看来,每个维度均有其独立的内涵,但又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四个维度共同构成教师队伍成长和师资质量提升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在思想观念层面,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例会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开展的名师讲座等,对教师进行前沿教育理论、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的引介,促醒教师加速教育教学改革的自觉。在知识结构优化层面,通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外出培训、校内在线学习、深入中小学现场参观及与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结对共同研讨,借助教学例会、集体研讨、教学反思等途径,促使教师教学从教学内容的取合与整合、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选择、教学效果反馈等的自我反省与评价。在提升教师价值取向层面,以成就学生、师生共同成长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促成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与事业心的行动理性。在行为方式转变层面,通过一贯导师制、结对帮扶制、学校两委委员集体深入一线听课等形式,促成教师教育视角从理论向实践、从学校向社会、从课堂向生产一线的“三大转移”。

目前,“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的实践效应正在日益凸显,教师的精神状态与教学行为的现实效益正在日益光大。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的周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了,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现场示范,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从业素质及要求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感受与见证。

在最近一次的教师满意度调查中,长江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宋希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要知道,一年前,她的课因为“理论沉重”让很多学生头痛。近年来,像宋希一样实现教学“大逆转”的年轻教师在学校并不少见。蒋长清是音乐学院电脑作曲、配器法类课程的主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让他从最开始要求学生“照做就行”,到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学生“能否接受”,以及学生从课程实践中实在受益。他所讲授的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他也因此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张婷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以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成长同时也感染、同化着更多的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可以说,“四维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从理论上更好地阐释着学生“以师为师,师从师出”的教师教育理念,从实践上则更好地证明着学校“做精教师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再续“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辉煌的豪情壮志。

育人回音壁四大特点彰显创新成效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长江师范学院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在基层学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赢得了良好口碑,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也因此被誉为“三区”(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渝东南贫困山区和三峡库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

涪陵十五中、丰都实验中学、合川太和中学、彭水汉葭镇小……在渝东南、渝东北乃至库区各个中小学都不难发现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生的影子,他们的理论知识足、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已成为基层学校的共识。

余何君是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004级学生,目前就职于合川太和中学。谈到当初的选择,她表示,年轻教师更需要锻炼,基层学校能让自己获得更多成长,能在需要自己的地方让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很满足。

现在,除了本职教师工作,余何君还担任校团委副书记。工作第二年开始就连续两年获得学校“先进教师”称号,还多次获得区、市赛课大奖。学校负责人表示,能吃苦、肯钻研是她获得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能让她走得更远。

像余何君这样的长江师范学院毕业生在基层学校比比皆是,还有一部分已在当地形成了影响力。彭水中学的英语特级教师何光艳,作为市级骨干教师,还承担着彭水县英语学科带头人,长期指导本校和本县英语青年教师,其论文、教案设计、赛课多次获得市级、国家级

奖项。

杨健、潘亦辰、黄祥、熊继松、吴秋萍等毕业生都在走上教师岗位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优异成绩。在他们看来,基层的工作经验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能把自身所学教给更多农村孩子,让他们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对自身也是一种提升。

链接>>

毕业生到农村解决556所农村学校师资紧缺问题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在长江师范学院看来,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农村培养教育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来解决农村教师人才缺乏的现实问题。

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长江师范学院形成了《面向西部农村地区的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该成果不仅解决了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还突破了用自愿性和临时性措施解决农村地区师资问题的制度瓶颈,解决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制约。

据悉,该研究成果通过依靠政府开展服务联系,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改变传统学期制,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方式,切实加强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提升。近3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在中心城市见习后的师范生到农村顶岗实习,把中心城市的优质教师资源成乘数效应地带到农村中小学,成功地将优秀教师的智力资源放大若干倍。

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有1831名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解决了556所农村中小学校的师资队伍紧缺问题,培训、提高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教师,使5135名教师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对于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文章在重庆日报(纸质版)发表后,华龙网(重庆日报数字版)全文发表,即刻:

重庆人大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xxjc/szxx/201312/t20131213_67531.html)

人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BIG5/n/2013/1213/c87228-23828367.html)、

搜狐(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pinglun/cyqemw6s1/391724964)、

网易(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13/1213/05/9FUUEB9400014AED.html)

东方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eastday/13news/auto/news/china/u7ai340077_K4.html)

中国新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BIG5/n/2013/1213/c87228-23828367.html)

中国日报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6972276.html,/micro-reading/dzh/2013-12-13/content_10805425.html)

等网络媒体转载了此通讯全文。

2014年2月10日光明网发表《高资格”乡村老师遭遇“水土不服”》通讯,该通讯采访了本成果主研人员于海洪教授,介绍了长江师范学院如何解决农村教师培养问题,该通讯发表后,新华网、人民网、半月谈、中国日报等网络转载、评论,阜阳师范学院等高校官网也全文转发。

教育教学共同体实施方案

姚集小学共同体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同伴合作,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平台,带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二.工作原则: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共享,成果共享。 三.总体目标:全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创建多种形式的发展共同体。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实现理念、管理、资源、成果共享共赢。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共同体科学规范的发展。 (一)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促进学科间管理互通。资 源互通,质量检测互通,学生评价互通。确保班级教育管 理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 (二)实现教研一体化。加强教师间的互动研讨交流,包括 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师带徒结对子等一体化形式。实 现全新的教研合作模式。 四.组织机构 组长:邢冲 副组长:吴加标 成员:单云好彭满意各教研组长

五.共同体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并审核共同体各项制度。 2.参与各类共同体的教学研讨,学术交流,课题成果审核。 3.协调解决工作中的诸类问题,确保共同体健康有效的发展。 4.考核评定共同体。 六.共同体类别及内容 1.班级综合管理教育共同体: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牵头, 以各科任老师为共同体成员。共同体在班级管理、学科课 堂教学、学生评价,扶优转差、争章达标方面均坚持共同 管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原则,实现班级科任教师的 互助合作的模式,促进师资共建,成果共享。 2.科任教师学科成绩共同体:以班级为单位。以语数英三科 为主的所有学科教师为同共体成员。以语数英三科为主的 整体教学成绩为终极奋斗目标。以达标为工作必须,以超 标为工作目标。在全旗统考或全校统考中以三校连评为基 准,实现超标。 3.教研共同体:以三至五人为一个教研共同体。加强课题研 究。共同体内必须要有两个教研小课题。每学期必须按规 定进行小课题的申报审核,邀请课,研究课,结题课的展 示,并按期结题,有成果性论文。 4.集体备课共同体:以年级段为单位。以年级段同科目科任 教师为成员的共同体。共同体在每学期内按年段组织进行

中心校学习共同体工作交流材料 总结报告模板

中心校学习共同体工作交流材料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关心每一名教师,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所学校已经成为打造和谐教育的重点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需求?因而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松 北区教育局提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要求后,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先后构建了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家校合作共同体,我们在彼此之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时,体会到了共同学习成长的乐趣。 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我校在职教师113人,临聘教师5人,实际一线教师92人,在校学生922人,然而就目前的师资结构看,平均年龄接近岁,35岁以下教师仅有44人,45岁以上55人,师资队伍趋于老化。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的村小已经无力将所有的课程开齐,特别是信息技术、英语、美术等。而**小学集中了全镇中心校优秀教师的五分之四。长期以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0XX年9月松北区教育局号召成立了小学学习共同体。这一举措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按照“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位置、师资状况、教学成绩等综合因素,将下属的村小有机结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从而拉开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序幕。 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学习共同体在内部倡扬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辐射,重在推进均衡.在共同体之间倡扬竞争,努力促进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提升,重在谋求发展,在纵向均衡、横向竞争中充分激发基础教育的强劲发展活力。 1、理顺体制,明确责任。 中心校设立学习共同体办公室,研究、部署、考核各共同体的工作,中心校校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中学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规范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藉此推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各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紧密联系学校实际,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不必面面俱到,着力突出重点;不搞形式主义,讲求活动实效;不能只顾眼前,做好长远规划。 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建和活动领导小组,副校长杨xx担任组长,教科室主任尹xx任担任副组长,特级教师牛xx担任专干。牛xx老师具体负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活动的各项工作。 活动原则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引领与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3.自主与互动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教学与教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参加人员

学校现任教师中,教龄9年以下(含9年)的青年教师。 活动内容 1.建立成员业务档案。包括: ⑴每个成员的基本情况登记表 姓名、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习专业、修业年限、专业职务、任教年级、是否参加高学历进修、获得的最高奖励、备注。 ⑵每个成员的专业发展规划书 按学年度填写。内容有个人专业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等项目;自我剖析,谈基础分析的的感受,找出自己的薄弱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三年发展目标:合格教师、骨干教师(校、区、市级)、学科带头人(校、区、市级)。年度具体目标:师德修养、学识水平、教育能力、教科研能力的细化和量化。 ⑶每个成员的学年度业务总结 针对自己的年度专业发展规划书,说明目标落实情况,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同时对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提出建议。 ⑷每个成员的获奖证书的复印件和教学设计、教学实录、论文、著作等原件。 2.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全体成员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围绕“二字一话一机”:粉笔字、水笔字、普通话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个方面进行。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家访或电访 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家长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沟通的内容,以书面语言为手段进行畅所欲言,每周一次的家校联系本可以增强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时性,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成长轨迹。它可以调动每位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并且使每位参与者在联系过程中增进了解。

2020年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范文 2020年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1/ 11

最新学校发展共同体活动实施方案 01 为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城市学校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信息优势,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发展,根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推进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验小学校情及三张镇、孝义镇 13 所学校的现状与特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区局文件精神,发挥核心校实验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优质办学为目的,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在共同体内实行共享管理经验、助推教师成长、探索考核评价等新机制。 通过理念更新、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创建、轮岗任教等方式,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临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总负责:组长:副组长:领导机构下设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3/ 11

三、主要目标 1.互相融合,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帮助孝义镇中心校和三张镇中心校确立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学校制度,改善教师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2.任务驱动,落实城乡帮扶责任。 主要通过“四会”即开展联席会、组织专题会、召开现场会、举行汇报会来明确责任。 3.依托活动,开展相关帮扶工作。 以“课标研读”为主线,举行集中教研活动、科研知识讲座、课题指导、师徒结对、业务竞赛等活动,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研修氛围。 4.积极探索,遵循“五共五联”原则。 即示范榜样共引、教育管理共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研,教育发展共进;城乡学校联谊、教学研究联动、教学质量联抓、教师培训联办、亮色孵化联手,真正打造成均衡联动发展共同体,互补短板,互长优势,共生共长,共同发展。 四、具体活动安排

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指导意见-松江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 (征询意见稿) 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为贯彻落实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松江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完善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整体提升我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开放的办学水平。特制定《松江区第二轮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请各校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坚持以提高效能为方向。通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整体推进松江区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二、组织机构 为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成立第二轮松江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徐界生松江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钱秋萍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 杨桂龙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 杨敏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 组员:夏长来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 金文松江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袁洪斌松江区教育局计财科科长 姚文渊松江区教育局基教科副科长

黄蕾松江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 顾静君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主任 王洪明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主任 闵志辉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信息部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基教科。共同体成立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成立以校长为负责人的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共同体建设各个项目。 三、共同体成员单位 组建八个共同体,牵头单位分别是:上师大外附小、泗泾小学、中山小学、松江七中、松江四中、佘山学校、李塔汇学校、三新学校。 具体组成是: 1、上师大外附小:九亭小学、岳阳小学、新桥小学、实验小学、九亭四小(联络员:闵志辉)6 2、泗泾小学:第三实验小学、九亭第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九亭三小(联络员:陈春根)5 3、中山小学:中山永丰实验学校、方塔小学、泗泾第二小学、新闵小学(联络员:黄其明)5 4、松江七中:茸一中学、华实初中、二中初中、松江六中、立达中学(联络员:秦欢珍)6 5、松江四中: 九亭中学、新桥中学、九峰实验学校、洞泾学校(联络员:陈赣)5 6、佘山学校:民乐学校、叶榭学校、天马山学校、仓桥学校、东华附校(联络员:王洪明)6 7、李塔汇学校:泖港学校、古松学校、五厍学校、新浜学校(联络员:张忠山)5 8、三新学校:张泽学校、车墩学校、华阳桥学校、小昆山学校、上外松外(联络员: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合力抱团让教师在共同体中成长 沙河镇镇北小学曲丽君 题记: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 11月16日,有幸参加了在夏邱中心小学举行的莱州市“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现场观摩会,观看了青年教师现场粉笔字书写展示,浏览学习了学校的活动刊板:走进联盟、共沐书香工程、教学强师工程、项目攻关工程,听了杨秀老师的一节英语课,聆听了王军荣校长的《精准定位谋方略着眼未来促发展》、王新老师的《理性研判寻找助力教师优质进步的精准站位》,以及翟丽华老师和阴晓晶老师师徒的优秀经验交流,感受到了夏邱中心小学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才气,感受到了他们取得的成绩,同时王春锡主任对本次活动的总结,让我对“促进新教师优质进步”基地建设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会议结束后,思考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深感惭愧,虽然我们也很重视,但是远远不够!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回校后和我校校长汇报了学习感悟,并共同改进优化了青年教师成长方案:向下扎根,书是方向。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校园应该书香四溢;一名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使其学生也嗜书爱书。教师多读书,可以让手中的教材活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厚起来;多读书,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为了扎实推进“师徒结对”活动,我校即将启动“生活,因读书更精彩”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让青年教师从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通过定期给教师推荐阅读书目、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评选书香教师等活动,有效改进学校内部的阅读氛围,通过氛围的营造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取向,从而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读书中来。 集体备课,抱团学习。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较好地掌握课堂教学背后和根源性的东西,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和讨论,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我校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校长决定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手写教案,召开各教研组结合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施途径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施途径——创建学习型家庭 家庭是每个人最早接触的学习场所,也是每个人终身生活学习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家庭”将成为未来社会最理想的一种家庭形态,也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类型。指导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互动,因此,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了学校提高家校协同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的目标和阶段。 学校依据“学习型家庭”的内涵,从“环境创建”、“书刊订阅”、“活动开展”、“亲子交流”、“计划拟订”五方面设立了学习型家庭的分级目标(详见表一)。具体实施分三阶段: 1.启动阶段 (1)在学习型家庭推进中,教师作为这一活动的指导者,首先应对学习型家庭理论作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为学校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2)对家长、学生作广泛的调查研究,为推进“学习型家庭”提供依据。经问卷调查,对学生家庭现有的学习气氛、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调查显示:有50%的家庭一直以来都有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和意识,在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15%家庭原本就有创建的基础,基本具备了学习型家庭的特点。如果在某些教育观念上适当进行调整,就可以称为学习型家庭了。有30%的家庭表示创建有一定的困难。 2.推进阶段。 系统规划“学习型家庭”推展活动,推进“学习型家庭”活动深入发展。 (1)、向家长发放了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书。倡议书向家长宣传了学习型家庭的目标及要求。

(2)、开展“家庭读书节”活动。将四、五两个月确定为哈密路小学“家庭读书节”,要求1—5年级全体学生和家长都参加读书节活动。 (3)配合读书节,学校组织了家长读书会,动员家长自愿报名参加。 (4)开展“学习型家庭”大家谈研讨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发表意见。 (5)经验交流活动。在推进活动中,充分发挥个别家庭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这类家庭的具体案例,给其他家庭以启迪,从而带动更多家庭向“学习型家庭”发展。 3.评定阶段。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每个家庭的发展层次不尽相同,如何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庭沿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道路向前发展呢?我们必须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在“学习型家庭”的评定指标中,让每一个家庭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目标,以及与这个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家长们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每个家庭向学习型家庭发展。(见表一) 表一“学习型家庭”评定指标

“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促进小学教师发展”策略研究

“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促进小学教师发展”策略研究“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促进小学教师发展”策略研究以“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着眼于“促进小学教师发展”,探索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被大家广泛关注,但依然缺乏切实有效的路径。最常见的方式有: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各类专题培训、短期培训;以教师行动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反思两大类。部分先进的地区开始出现基于网络的远程合作研究。 专家讲座固然传播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然而限于理念到实践还有很长的一段探索的距离,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稳定进行。教师的个人行动研究在提高个人教育教学技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缺乏他人视角的介入,个人的反思的效益便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研究的基本内容: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规划与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同时,教师的学校生活质量也是考察一所学校办学品味和办学思想的重要指标。有效学校要创建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主体地位的“促进——支持”的有效学校组织文化,学校学习文化以及教师间的自然合作文化等,制定有效的学校及教师发展规划,培植促进教师自主、合作、和谐发展的教研生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教师精心设计自我发展的专业平台,打造智能型教师团队,以此拉动教师自我发展和团队发展的内需,以内驱力作为教师提高生命质量、促进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课题研究的重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将落实在如何建立智能型教师团队,并给于她充足的滋养,使其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生生相息,通过组建教师团队,创建合作实体,如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内、学科间教师同伴互助式合作、青蓝工程以及共同体学校结对子等教师间学习团队的形式,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基于“研究共同体”的教师成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进一场包括重建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等层面的全方位课程改革运动。要让这场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契机,就要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重建其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研究表明,教师参与教育行动研究,将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而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合作,通过基于对话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凭借组织互动所产生的激励力量、知识建构和智慧共享,将使教师跨上通向教育研究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并走上“自我更新”与“合作互助”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基于“研究”的教师成长 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其教育教学的能力和动力是全部教育问题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笼罩在传统应试教育阴影下的相当一批教师形成了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目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以及因循守旧、经验为本的职业心理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许多教师甚至已经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勇气和动力。这样一个群体是难以担当起社会和时代所赋予的越来越重的教育使命的。

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教师的在职培训一直被认为是改变教 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实践证明,以文本知识为内容、以课堂讲授为形式的教师培训,对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助益甚微。 由于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都是作为外在于个人的异己 之物,与个体当前的、现实的工作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个体特定场景中特定的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体内心深 处的精神的渗透,因此它没有真正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智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现实中口是“行”非的教师群体,其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教师“所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与“所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的分裂。 教师培训向何处去?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受训教师的素 质和能力?我们认为,让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是一种“生态”型培训模式,因为它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由专家协作指导、教师主动参与,以发现问题为导向、反思研讨为中介,把培训融入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中,倡导基于课堂、学校现实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师的行动研究有别于专业性、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其内涵是:其一,以实践经验为专业学习资源。即要使教育教学“工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 1. 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 家访或电访 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家长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沟通的内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荣根学校申报“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荣根学校是香港爱国人士陈荣根先生于1983年捐资兴建的国有公办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宝安区优质化学校、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 学校占地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2人,专任教师114人,100%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6人,占比75.4%,研究生5人。学校有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63人,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1998年9月,荣根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副校长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德育主任担任家长学校教导主任,组建了一支兼职家庭教师队伍。2001年,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目前履行工作的是第十届家长委员会。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评审,成为宝安区第一批“双优学校”。 ?创建及自评结果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校合作,优化家庭教育,培养教

育型的新型家长,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形成家、校、社区协作共生的“三位一体”教育生态,这是我校确立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有关通知要求,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纲,自2012年3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历经近三年的创建发展,对照《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自我评价情况如下:机构设施建设得分10分,制度建设得分15分,教师队伍建设得分15分,课程教学得分25分,办学效果得32分,总分97分。 我们认为,我校家长学校已基本符合“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要求,现申请“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 ?创建过程、主要做法和特色 一、加强领导,重视引领,促进家长学校有序发展。 2012年3月,学校申报并获批成为第一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着手“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领导。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家庭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课任教师一起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制订一学期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对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学校在经费、场地、人员、物资、图书资源等方面充分保障各种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配合区、街道主管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使家长学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东夏教育均衡发展,东夏教管办落实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各校优质资源作用,实现教育均衡化为目的的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工作的深入开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0年东夏初中与职工子弟初中、东夏小学与职工子弟小学结对,2011年东夏初中与北关初中结对,东夏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今年东夏初中与开发区初中,苏屯初中与满族初中,东夏小学、苏埠屯小学与西苑小学结对,东夏小学副校长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建立了东夏镇小学共同体。 自校际间共同体建立以来,由于校际间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且活动组织灵活方便,便于进行深度交流。我镇从学校和教师的需要出发,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核心内容,继续深化校校联动、共同参与的合作管理机制,加强固定合作研讨项目的深入开展,促进区域学校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东夏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发展共同体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学校有关科室切实加强共同体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重视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并解决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主要点问题。

二是强化考核评价。学校制定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对共同体学校实行全方位、捆绑式的一体化联动考核,实现共同体各成员学校“利益共享、荣辱共担、校兴共荣、校衰共耻”。每年6月份和12月份对各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进展情况分别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奖励共同体的依据。对于工作成效特别突出的典型经验,教管办将适时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推广。将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纳入创先争优等评选范畴。 三是狠抓过程管理。双方学校将加强对各发展共同体的过程性指导和监管,同时将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小组,对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指导、半年中期评估和年底终期评估等。 四是加强人文关怀。我镇对来我们东夏支教的指导教师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到结对学校学习的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的补助,在重大节日期间对支教教师和外出学习教师进行走访,在考核成绩相同的情况下,评优树先向外出学习教师倾斜。 五是东夏初中和苏屯初中互派副校长进行交流学习;并成立了东夏镇小学教科研一体化,派出副校长李广华到店子小学兼任副校长,定期在全镇小学范围内召开研讨会和选派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进行教研教改活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共同体各方切实履行职责,毫无保留地将本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措施提供给对方,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切实担负起帮助、指导、促进对方学校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责任和义务。利用暑假教育系统人事调整契机,从主体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对方学校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双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教学经验,确立了“全力打造均衡优质和谐的教育品牌,创建青州最亮丽学校”的办学目标,实行统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大庆路小学 “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曾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面面相觑,无法回答。释迦牟尼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是的,在当前经济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我们如果只强调个人的力量,你表现得再完美,也很难创造很高的价值。“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山可以不靠山,但人一定要靠人。能聚人者以一当十,善管人者以一当百。团队的志向是共同的事业。只要团队成员,都能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一心一意为 所在的团队而努力,相互之间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二、组织领导 组长:王建华 副组长:许国堂 办公室:周海燕 三、组织形式 1、由校长室直接管理,教科室分管。 2、学校内:由学校牵头,在学校范围内,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长由集体推荐、个人自荐,成员自行组合,每组3-5人,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全面开展,每位教师可参加1-2组,采取多种形式,“师带徒”“青蓝”工程结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四、职责任务 1、学校职责任务 (1)负责学校共同体的组建,建立共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负责共同体的管理:组织小组研制共同体的活动计划和学年目标,根据本学科特 点组织并督促各共同体按照计划要求开展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3)组织对校共同体建设的考核与评价。每学期一次。 2、教师共同体职责 (1)制定、交流自我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 (2)每学期至少有1节以上市、区级公开课,所有成员要执教1节校级公开课,承办1 次业务讲座。 (3)每学期至少发表2篇主流期刊文章,在三大杯论文竞赛中获奖不少于3 篇。 (4)共同体至少有一个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 (5)成员之间开展五个一活动:“同研一个课题、同读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写教学反思、同建教育博客”等共同研讨活动。 五、评价考核 每学期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进行考核,设优秀团队奖、达标奖,并在教师专业评比上优先考虑。 2015 年9月7日 分组: 语文3组:任慧芳;周海燕;李惠。 数学2组:李玲;缪书园。 英语组:张凤 品德组:马莉 综合实践组,周海燕 科学组:王生军 艺体组:许国堂 综合组:王建华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曾听过一场中山市教育局德体艺科廖诚科长题为“让德育变得亲切而自然”的德育报告,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山德育发展愿景:“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德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德育充满魅力和效力”。我反思,如何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绿色的生态的育人理念。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我校绿色生态育人理念,不完全等同于绿化校园、或环保校园。绿色是安全、生态、健康、和谐、成长、发展的代名词,“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是“绿色校园”的基本要求,以“绿色生态育人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精彩每一天”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可以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品质起到很好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在我的班级打造中,绿色生态育人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符合生命体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使之心灵之翅自由飞翔。 班级需要树立一种精神,凝聚师生价值追求;建立一种信念,唤醒心中育人情怀; 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首先要清楚的明白班级中的“人”,如何能够凝聚起来,形成飞翼班的价值追求,班级的3个组成部分我今天谈的是家长,如何借家长之力,唤醒班级整个家长群体的育人情怀。也就是今天的主题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家校合作共育为什么重要?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 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 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 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 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儿童来说,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所以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它可以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委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让家长我成为“合伙人”,就是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看似

最新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寿光市上口镇学校发展共同体实施方案 上口一中 为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拓展优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全市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和谐教育。结合寿光市《关于建立学区教育共同体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教育共同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现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立以寿光名校为中心校的学区教育共同体,实施联校行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更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共同体内实行学校管理经验传输借鉴,探索教师流动、考核评价等新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助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探索实践,努力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效,从而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寿光教育。 二、成立学校教育共同体领导小组 组长:田永刚、马香池 副组长:张桂芹、张公元 成员: 黄兴茂、张书村、李雪海 三、工作方案与措施 1、共同学校管理(1)积极参加联盟学校的主要领导会议。制定共同教育管理内容与方案、制定学校管理层交流制度;制定共同管理模式;共同教师培训;制定联盟学校常态经验交流、参与见习日常管理等办学方针和理念等实施方案。(2)针对联盟学校之间的学科与日常管理的差异。积极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联盟学校学习参观。 2、共同教师培训。(1)各校派出以学校各科教研组长为骨干教师的队伍听取开设的讲座、示范课等活动;同时各校也积极准备骨干教师参

加将参加活动 (2)组织联盟校区内学校的所有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结对。各学校出具骨干教师名单,根据青年教师的科目和成长的需要,由各校领导班子,特别是业务校长协调安排;本校的骨干教师在辅导联盟学校青年教师的同时,也要担纲辅导本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各校统一协调人员,统一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同时加大合作力度,实行校长负责下的教研备课组、年级组结对、教师结对、学生结对等方式,深度交流。每学年一结对,每半月一交流座谈。 3、共享教育教学资源。通过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和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有了网络条件的支撑,学校充分利用教学闲暇时间,与结对学校一道开展“同课异构集体备课”“有效教学网上沙龙”“备课资源共享”“网上视频教学经验交流”等教学科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思想,开展有关学校管理的网上专题研讨活动;针对学校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4、共同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每年级每学科集体备课4 次以上,并把集体备课的纸质档案与联盟学校及时交流;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学区内通过互开研讨课、说课、评课、教师论坛等方式进行教学研讨,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必须至少开展 1 次。 5、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建立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德育共建与交流活动。共同开展团队活动,每学年开展 1 次以上主题团队活动。我们的德育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老师,孝敬父母的感恩启蒙教育;二是涵养浩然正气,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修养教育;三是勤奋刻苦,立志成材的激励进取无悔人生教育三个方面。好的经验和管理模式现在学校内部交流,然后再到学校联盟内部交流。每学年两次联盟交流。 6、青年教师培养交流。青年教师培养交流。联盟学校继续实施“师

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计划1109

洛城学区教育发展共同体 2011——2012学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局教育共同体意见,以洛城街道中心小学为中心校,以洛城尧水小学、洛城浮桥小学、洛城留吕小学、洛城留吕实小、稻田赵家小学、稻田稻庄联小、稻田兴吴小学、稻田中心小学、稻田营里小学、稻田赵庙小学为联盟校组建洛城学区为基地,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布署六大工作,加大校本培训,加强教育科研,着力课堂教学,突出特色教育,以建设和谐学区、文化学区、品牌学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各学校办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推动我区教育的新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理念 资源共享、和谐共赢、文化立校、科学发展 三、总体目标 促进教育均衡,发挥学区共同体教育优势互补。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本着“新、实、活”的工作原则,开展各项活动,引领带动学区优秀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努力提升学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素质、实现大学区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四、具体工作: 本学年重点工作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落实 (一)同步落实常规管理,资源共享。 1.统一协调学区各校集体备课,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统一备课,力求以多种形式,不同主题,使区域内学科教师的业务水平在相互切磋中共同提高; 2.统一质量监测、统一做质量分析,研究提升区域内教学质量对策; 3.统一科研,以平台为载体,共同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研究及分析,以学科组为单位统一开展统一主题下的不专题研究。 (二)、分层开展联动活动,共同提升。 1.召开洛城学区教育发展共同体成立大会,明确各校的职责及工作内容,各负其职,高质高量开展工作。 2.组建学区“名师团队”并开展活动 选拔本片各校各学科优秀的师资力量组建“名师团队”并开展工作。名师团将定期或不定期走进各个兄弟学校进行优质课或专题讲座,开展教育教学交流,相互进行教研互动、反思、研讨,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为各校教师之间搭建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

基于家校共同体,“共同”什么探究

基于家校共同体,“共同”什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8-09T11:02:08.42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作者:谭克 [导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618299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曾经问过我的同事们,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多大比重,答案有50%、60%,甚至有说70%的。以前我不以为然,是不是老师们有推脱责任之嫌,但是,现在,我逐渐有了认同,至少它有50%。 正因为如此,绵竹市紫岩小学在2015年成立了家校共同体,这有别于我们之前的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就是想改变以前学校单向地向家长提出怎么办,家长被动接受的方式。就是要放下老师们“高贵”的身段,用眼睛平视我们的家长,以便于交流和沟通。育人责任是共同的、互补的,既然我们和家长结下缘分,走到了一起,就应该实现共同决策、共同克难,以此实现共同分享。成立家校共同体,让家庭教育也和学校教育一样走上前台,共同承担育人之责。既然是共同体,共什么,同什么,需要有清晰的认知。 一、共同决策 2012年,我去英国考察,所到学校,都会发现有西装革履的人士,开始我感觉是教育局的官员,结果经过与校长交流,才知道这些人多是志愿者,他们分别是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和公司职员等。据校长介绍,这些志愿者,既为活动提供服务,又可以提高活动质量,还要参加学校对其培养目标、重大活动的策划与决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学校引入了这一先进理念,让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设计中,凡服务性收费,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同意后,方可实施,如学生的午间搭餐,校服制作,完全做到多退少补,收支归零。学校定期开展的活动,像新年音乐会、学生的技能大赛都广泛听取意见,让家长们从中体验其存在感和成就感。这样做,也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二、共同克难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学校向左、社会向右、学生为难”。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安全意外事故,3%发生在学校,而97%则发生在校外,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中国式过马路”对于80后的家长是少见的,但接送孩子的多数是爷爷婆婆辈的,牵着孙子强制过马路现象屡见不鲜;给学生送文具、教科书要坚决进学校的现象也很多,保安阻拦,甚至骂保安为“狗”,这类现象怎么办?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讨论、制定规则树立优秀典型,形成共识,共同营造艮好的氛围,在校门口实现畅通与安全。 大多数学校的围墙是通透的,我们更愿意把学校的主张、目标、活动的策划、大事要事等内容,也让它透明起来。我们都知道,对人的最大伤害,不是肉体,而是因为不公平导致对心灵的伤害。在英国的访问让我知道,他们的办学质量大多由第三方进行评估,后来我们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是要么邀请社会名流,要么就请我们联盟学校的老师对活动进行评估,结果是学生开心,家长高兴,老师也觉得公平。 在我们和当地的优质中学合作进行推优生工作中,学校坚持以学业成绩为第一顺位,以学生集体推荐的得票率为前提,做到公开、公平与公正,极大地保护了家长的利益和学生的权益。这样做,高一级学校十分满意,也为下一个年级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为他们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操作模式。 三、共同分享 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或许是令人满意的,但仍难以避免学校和家长之间可能存大的矛盾,为什么?其实孟子在两千多年就给了答案。比如说,政策不允许有偿补课,所以天时不行;但有的学校学生有需求,也就是有市场,此为地利;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我们成立家校共同体,其根本原因,是在追求人和。 学校每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录制节目,到国外进行访问交流,只要有机会,都积极为家长争取现场和交流的机会,既开阔了家长的眼界,也实现了陪伴,了解了学校,认识了学校,学校的影响力和正能量通过他们扩大了知名度,实现了家校互动与双赢。 家校共同体是教育文化的探索,余秋雨说过:“文化有很多台阶,每一级都安顿着不同的项目。”2016年9月,我在日本访问时,全程陪同的日本东广岛市教育委员会的青山女士,无论我们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街道和景区,她总是走在最后一名代表团成员的后面。不管我们到哪所学校,来访者都必须换上由学校提供的,标有学校校名的拖鞋。 有人说过“教育应该是最真实的”。教育在今天的任务是走向社会,实现共育,亲近自然,收获成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行路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这就是我对家校共同体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