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梯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优秀篇〕

例谈梯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优秀篇〕
例谈梯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优秀篇〕

《例谈梯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教学案

(二)典例选讲

(三)知识延伸2、已知:如图,梯形ABCD的周长为30cm,

DE

3、如图,梯形ABCD中,AD

(2)求梯形ABCD的高.

通过本节的学习活动,你们知道梯形常用的辅助线有哪几种吗

1、在梯形ABCD中,AD3

6

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

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

3、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90°,

∠C=45°,BE⊥CD,AD=1,CD=2

2,求BE.

程,直观引发学生对解决梯

形问题的思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溶合于课堂,主动去分析、

思考、探索新知识。

把学生分成2个组,

谈论并完成例题1,并请2

个组的同学到台上展示过

程。

这样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

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激发兴

趣。并通过这些例题,可以

让学生领会新知识的应用。

知识延伸这一题让学生演

练,教师收集信息,分析总

结。主要是让学生灵活地使

用辅助线来解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内过关

(六)课后过关4.在等腰梯形ABCD中,ADAD=4,BC=8,

求AE+EF的值.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

生小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

养成学习---总结---学习

的良好习惯。

留下的问题又为学生课后

探索知识指明方向,便于开

拓学生视野。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慧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 课前预习:梯形各部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渗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 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六种常用技巧

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六种常用技巧 浙江唐伟锋 梯形是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类特殊四边形,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添加辅助 线,将梯形进行割补、拼接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进行解决。一般而言,梯形中添 加辅助线的常用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平移一腰 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从而利用平行 四边形的性质,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三角形中去,使问题顺利得解。 例1、如图①,梯形 ABCD 中AD // BC , AD=2cm , BC=7cm , AB=4cm ,求CD 的取值范围。 解:过点D 作DE // AB 交BC 于E , ?/ AD // BC , DE // AB ???四边形ABED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DE=AB=4cm , BE=AD=2cm ? EC=BC — BE=7 — 2=5cm 在厶DEC 中,EC — DE v CD v EC + DE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 第三边) ? 1cm v CD v 9cm 。 、延长两腰 将梯形的两腰延长,使之交于一点,把梯形转化为大、小两个 三角形,从而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梯形问题。 例2、如图②,已知梯形 ABCD 中,AD // BC , / B= / C ,求证: 图②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 图① E

证明:延长BA 、CD ,使它们交于 E 点, ?/ AD // BC ???/ EAD= / B ,/ EDA=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B= / C ???/ EAD= / EDA ? EA=ED , EB=EC (等角对等边) ? AB=DC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平移对角线 从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向梯形外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 与下底延长线相交构成平行四边 形和一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 例3、如图③,已知梯形 ABCD 中,AD=1. 5cm, BC=3.5cm,对角线 AC 丄BD ,且BD=3cm , AC=4cm ,求梯形 ABCD 的面积。 解:过点D 作DE // AC 交BC 延长线于E ?/ AD // BC , DE // AC ?四边形 ACED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CE=AD=1 . 5cm, DE=AC=4cm ???AC 丄 BD ? DE 丄 BD BC ) h 2(CE BC ) h -BE h (h 为梯形的高) 1 1 6cm 2 BD DE 3 4 2 2 四、作高线 梯形 ABCD = -(AD 2

数学常见辅助线做法与小结

几何最难的地方就是辅助线的添加了,但是对于添加辅助线,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掌握了对你一定有帮助! 1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 1.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 (1)可向两边作垂线。?? (2)可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2. 与线段长度相关的?? (1)截长: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经常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段,使得它和其中的一条相等,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余下的等于另一条线段即可?? (2)补短:证明某两条线段的和或差等于第三条线段时,也可以在较短的线段上延长一段,使得延长的部分等于另外一条较短的线段,再利用全等或相似证明延长后的线段等于那一条长线段即可?? (3)倍长中线: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方法是将中线延长一倍,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4)遇到中点,考虑中位线或等腰等边中的三线合一。? 3. 与等腰等边三角形相关的??

(1)考虑三线合一?? (2)旋转一定的度数,构造全都三角形,等腰一般旋转顶角的度数,等边旋转60?° 2 四边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 特殊四边形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在解决一些和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下面介绍一些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 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 ???? 平行四边形是最常见的特殊四边形之一,它有许多可以利用性质,为了利用这些性质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 (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 (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 (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 2. 与矩形有辅助线作法? ? (1)计算型题,一般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证明或探索题,一般连结矩形的对角线借助对角线相等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和矩形有关的试题的辅助线的作法较少. 3. 和菱形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 ??? ? ?

三角形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4~P85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案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案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周我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学校要制作流动红旗,各班做这样一面流动红旗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什么?(流动红旗的面积,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猜测一下(28 × 25 14 × 25)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 ?猜测 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①数方格(说一说数方格的方法,把三角形描在长是一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有多少个方格,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汇报完后动手数一数.事先准备三角形) ②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 师: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在生活中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流动红旗面积大。用数方格的方法不容易得到其面积,用计算方法:方便快捷。)师:现在就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开动脑筋,动手探索一下,通过拼一拼你能把三角转化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活动要求:(1)独立动手自主探索 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方法,注意说清你是怎么拼的, 转化前后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变化? 2?汇报:学生汇报(请同学上前面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索方法) 生1:我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强调为什么要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生2:可以把这个数学添补成长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 生3: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这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只要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初中几何常用辅助线专题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做法 一、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 方法1:有关三角形中线的题目,常将中线加倍; 含有中点的题目,常常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把结论恰当的转移 例1、如图5-1:AD 为△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分析】:要证AB +AC >2AD ,由图想到: AB +BD >AD,AC +CD >AD ,所以有AB +AC + BD +CD >AD +AD =2AD ,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 +CD ,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 想到 要构造2AD ,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接BE ,则AE =2AD ∵AD 为△ABC 的中线 (已知) ∴BD =CD (中线定义) 在△ACD 和△EBD 中 ?? ???=∠=∠=)()()(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已证ED AD EDB ADC CD BD ∴△ACD ≌△EBD (SAS ) ∴BE =C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E 中有:AB +BE >AE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 +AC >2AD 。 例2、如图4-1: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证明:延长ED 至M ,使DM=DE ,连接 CM ,MF 。在△BDE 和△CDM 中, ∵?? ???=∠=∠=)()(1)(辅助线的作法对顶角相等中点的定义MD ED CDM CD BD ∴△BDE ≌△CDM (SAS ) 又∵∠1=∠2,∠3=∠4 (已知) ∠1+∠2+∠3+∠4=180°(平角的定义) ∴∠3+∠2=90°,即:∠EDF =90° 1 4-图A B C D E F M 123 4A B C D E 1 5-图

专题二平行四边形常用辅助线的作法精排版

专题讲义 平行四边形+几何辅助线的作法 一、知识点 1.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 (1)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54321)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4、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选择 5、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的辅助线作法 (1)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构造平行四边形 例1、如图,已知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的中点,四边形OCDE 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 OE 与AD 互相平分. (2)利用两组对边平行构造平行四边形 例2、如图,在△ABC 中,E 、F 为AB 上两点,AE=BF ,ED//AC ,FG//AC 交BC 分别为D ,G. 求证: ED+FG=AC. (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四边形 例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E ,交AD 于F ,且AE=EF.求证BF=AC. A B C D 1234A B C D A B D O C 性质 判定 说明:当已知条件中涉及到平行,且要求证的结论中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关,可说明:当图形中涉及到一组对边平 行时,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另一组说明:本题通过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构造平行 四边形,实际上是采用了平移法构造平行四边 形.当已知中点或中线应思考这种方法.

(4)连结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两个全等三角形。 例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F E ,在对角线AC 上,且CF AE =,请你以F 为一个端点, 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条线段即可) (5)平移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梯形。 例5、如右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如果12=AC , 10=BD ,m AB =,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1<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最新-优质课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教具准备: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四组。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那你们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 师:同学们,求需要多少布料也就是求红领巾的什么?(面积)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图形的面积?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来求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为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看一看按角分有哪些类型的三角形,把它们分分类。比一比你发现什么?(突出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 2、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在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听清实验要求: 1,请同学们用两个三角形小组合作拼出不同的图形并摆在桌面上; 2,小组长组织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好,下面同学们开始实验吧! 实验记录

(完整word版)《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8~91页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思想,具有了一定的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并初步领悟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我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梯形学具、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以旧引新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六种常用技巧

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六种常 用技巧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六种常用技巧 浙江唐伟锋 梯形是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一类特殊四边形,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将梯形进行割补、拼接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问题进行解决。一般而言,梯形中添加辅助线的常用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平移一腰 从梯形的一个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从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三角形中去,使问题顺利得解。 例1、如图①,梯形ABCD中AD∥BC,AD=2cm ,BC=7cm,AB=4cm,求CD的取值范围。 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E, ∵AD∥BC,DE∥AB ∴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E=AB=4cm,BE=AD=2cm ∴EC=BC-BE=7-2=5cm 在△DEC中,EC-DE<CD<EC+D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cm<CD<9cm。 二、延长两腰 将梯形的两腰延长,使之交于一点,把梯形转化为 大、小两个三角形,从而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解决 梯形问题。 例2、如图②,已知梯形ABCD中,AD∥BC,∠B=∠

C ,求证:梯形ABC D 是等腰梯形。 证明:延长BA 、CD ,使它们交于E 点, ∵AD ∥BC ∴∠EAD=∠B ,∠EDA=∠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B=∠C ∴∠EAD=∠EDA ∴EA=ED ,EB=EC (等角对等边) ∴AB=DC ∴梯形ABCD 是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三、平移对角线 从梯形上底的一个顶点向梯形外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与下底延长线相交构成平行四边形和一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例3、如图③,已知梯形ABCD 中,AD=,BC=,对角线AC ⊥BD ,且BD=3cm ,AC=4cm ,求梯形ABCD 的面积。 解:过点D 作DE ∥AC 交BC 延长线于E ∵AD ∥BC ,DE ∥AC ∴四边形ACED 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 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E=AD=,DE=AC=4cm ∵AC ⊥BD ∴DE ⊥BD ∴S 梯形ABCD =111()()222 AD BC h CE BC h BE h +?=+?=?(h 为梯形的高) 211346cm 22 BD DE =?=??= 。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小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形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选学具。(学生课前准备好纸和剪刀)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在自主探索的活动,运用知识迁移类比规律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以及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班男同学最近在课间活动时最喜欢做打篮球,你们知道篮球场地有一处3秒钟限制区吗?这个区域是什么形的,你知道吗?出示这一图形。现在要求这一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会求吗? (上底:3.6米,下底:6米,高:5.8米)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课传授。 1、那么梯形的面积应当如何来求呢?这节课我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由你们自己动手,找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中推荐出代表,讲给全班同学听,怎么样?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小组研究。 2、老师巡视。 3、两个同学到展台前讲解。一人展示的是两个任意梯形的推导方法,另一人展示的是直角梯形的推导方法。(师板书结论) 4、师:这两名同学的讲解真精彩!你们是不是也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再一同来看看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5、师边操作边讲解。(课件) 师:(任意两个梯形)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把其中的一个梯形沿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180o,再沿腰平移上去,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用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乘高就得到我们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个梯形的面积就是它所拼成的图形面积的一半,因此我们再除以2就得到了梯形的面积。 三、合作探究,发散验证 1、刚才我们再一次用转化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是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验证我们刚才的发现呢?小组讨论。 分组汇报。学生可能讨论出的计算方法有:(师适时配合课件演示) (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2)将梯形上底和下底对折,再沿折线剪开,将上面的梯形沿腰上的中点旋转180o,这样就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二数学图形辅助线常见做法

八年级数学培优训练题 补形法的应用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几何题的证明或求解,由原图形分析探究,有时显得十分繁难,若通过适当的“补形”来进行,即添置适当的辅助线,将原图形填补成一个完整的、特殊的、简单的新图形,则能使原问题的本质得到充分的显示,通过对新图形的分析,使原问题顺利获解。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补形法,它能培养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我们学过的三角形、特殊四边形、圆等都可以作为“补形”的对象。现就常见的添补的图形举例如下,以供参考。 一、补成三角形 1. 补成三角形 例1.如图1,已知E为梯形ABCD勺腰CD的中点; 证明:△ ABE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面积的一半。 分析:过一顶点和一腰中点作直线,交底的延长线于一点,构造等面积的三角形。这也是梯形中常用的辅助线添法之一。 略证: 2. 补成等腰三角形 例2 如图2.已知/ A= 90°,AB= AC, / 1 = / 2, CEL BD 求证:BD= 2CE 分析:因为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是对称轴,故根据对称 性作出辅助线,不难发现CF= 2CE,再证BD= CF即可。 略证: 3. 补成直角三角形 例3.如图3,在梯形ABCD中, AD// BC, / B+Z C= 90° F、G分别是AD BC的中点,若BC= 18, AD= 8,求FG的长 分析:从Z B、Z C互余,考虑将它们变为直角三角形的角, 故延长BA、CD要求FG 需求PF、PG 略解: 4. 补成等边三角形 例4.图4,A ABC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至D,延长BA至E,使AE= BD 连结CE ED 证明:EC= ED 分析:要证明EC= ED,通常要证Z ECD=Z EDC但难以实现。这样可采用补形法即延长BD到F,使BF= BE,连结EF。 略证: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 1.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4×6=24(平方分米) 2.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10.6×5=53(平方分米)

(四)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 ×h÷2。 边学边练(一)1、判断,对的在()里面“√”,错的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梯形面积大。()(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17+23)×15÷2 (9+18)×10÷2 =40×15÷2 =27×10÷2 =300(m) =135(dm) 巩固训 练 1.任选一个图形计算它的面积(图中单位:厘米) (42+26)×30÷2(7.5+12.5)×11÷2 =68×30÷2=20×11÷2 =1020(平方厘米) =110(平方厘米) 2. 某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8米。渠底5米,渠深1.8米。求它的 横截面面积。 (8+5)×1.8÷2 = 13×1.8÷2 = 11.7(平方米) 3.木材场常常把木材堆成下图形状。试算出图中木材的根数,并用梯形的面积公 式解释算法。

(3+7)×5÷2 = 10 ×5÷2 = 25(根) 答:这堆木材共有25根。 课堂小 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说课稿及教后反思备课讲稿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商丹高新学校王秋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面积,并运用到生活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渗透“重合、旋转、平移”等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关键是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利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关键是运用学生操作拼图和课件探索、归纳公式。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操作、探索归纳。 教具学具:梯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会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吗? 2、除了上面这四种图形,你还认识过什么平面图形?

3、周围哪些地方有梯形?什么叫做梯形?关于梯形,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你见过那些特殊的梯形? 4、如果要求车窗玻璃的面积,就是求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你想怎样来学习梯形的面积?(引出“转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三、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默读) (一).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5页,看一看95-96页。思考: 1、怎样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 2、转化后的图形和梯形有什么关系? 3、梯形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分钟后比一比看谁的发现最多。 (二)实践与探索。 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拼一拼。用你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梯形,试试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带着这三个问题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1)梯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面图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图形的底(长)和梯形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宽)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3)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四、后教。 1、学生动手拼摆之后,每组选出代表,为大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初二上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非常经典)

梯形辅助线专题训练 口诀: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和□。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通常情况下,通过做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解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作法如下: 作法 图形 平移腰,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A B C D E 平移对角线。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A B C D E 延长两腰,转化为三角形。 A B C D E 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A B C D E F 中位线与腰中点连线。 A B C D E F

(一)、平移 1、平移一腰: 例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 =90°,AB ∥DC ,AD =15,AB =16,BC =17. 求CD 的长. 解:过点D 作DE ∥BC 交AB 于点E. 又AB ∥CD ,所以四边形BCD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 =BC =17,CD =BE. 在R t △DA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E 2=DE 2-AD 2,即AE 2=172-152=64. 所以AE =8. 所以BE =AB -AE =16-8=8. 即CD =8. 例2如图,梯形ABCD 的上底AB=3,下底CD=8,腰AD=4,求另一腰BC 的取值范围。 解:过点B 作BM//AD 交CD 于点M , 在△BCM 中,BM=AD=4, CM=CD -DM=CD -AB=8-3=5, 所以BC 的取值范围是: 5-4

初中平面几何常见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中几何辅助线做法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三角形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圆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一、见中点引中位线,见中线延长一倍 在几何题中,如果给出中点或中线,可以考虑过中点作中位线或把中线延长一倍来解决相关问题。 二、在比例线段证明中,常作平行线。 作平行线时往往是保留结论中的一个比,然后通过一个中间比与结论中的另一个比联系起来。 三、对于梯形问题,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 1、过上底的两端点向下底作垂线 2、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腰的平行线 3、过上底的一个端点作一对角线的平行线 4、过一腰的中点作另一腰的平行线 5、过上底一端点和一腰中点的直线与下底的延长线相交 6、作梯形的中位线 7、延长两腰使之相交 四、在解决圆的问题中 1、两圆相交连公共弦。 2、两圆相切,过切点引公切线。 3、见直径想直角 4、遇切线问题,连结过切点的半径是常用辅助线 5、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作弦心距。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民语班的学生。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 一是学生已学习过如何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边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必修3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中对刘徽的“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二是学生虽然未学习过极限的有关知识,但通过导数的学习,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的难点: 一是部分学生汉语程度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数学名词难以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民语教材对部分名词做民语标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学习;此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述和学习。 二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说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一: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册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理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知识、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存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原有知识水平结构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不同,从而出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本节课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启发学生利用自己己有知识和经验,自主实行探究活动,进而感受学数学的价值,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理解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点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所以,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彷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己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教学难点: 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阐明(三维):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使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五、教学策略:

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几何专题——辅助线 平面几何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础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继续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但许多初中生对几何证实题感到困难,尤其是对需要添加辅助线的证实题,往往束手无策。 一、辅助线的定义: 为了证实的需要,在原来图形上添画的线叫做辅助线。 二、几种常用的辅助线:连结、作平行线、作垂线、延长等 注意:1)添加辅助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沟通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不能见到题目,就无目的地添加辅助线。一则没用、二则辅助线越多,图形越乱,反而妨碍思考问题。 2)添加辅助线时,一条辅助线只能提供一个条件 三、正确添加辅助线歌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实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实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假如碰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要作等角添个圆,证实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重勿改变。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把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几何证题难不难,关键常在辅助线; 知中点、作中线,中线处长加倍看;底角倍半角分线,有时也作处长线; 线段和差及倍分,延长截取证全等;公共角、公共边,隐含条件须挖掘; 全等图形多变换,旋转平移加折叠;中位线、常相连,出现平行就好办; 四边形、对角线,比例相似平行线;梯形问题好解决,平移腰、作高线; 两腰处长义一点,亦可平移对角线;正余弦、正余切,有了直角就方便; 非凡角、非凡边,作出垂线就解决;实际问题莫要慌,数学建模帮你忙; 圆中问题也不难,下面我们慢慢谈;弦心距、要垂弦,碰到直径周角连; 切点圆心紧相连,切线常把半径添;两圆相切公共线,两圆相交公共弦; 切割线,连结弦,两圆三圆连心线;基本图形要熟练,复杂图形多分解;以上规律属一般,灵活应用才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