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单元检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单元检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关于放线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产生抗菌素种类最多的类群 B.细胞内有核区而无核膜

C.细胞壁坚韧含纤维素 D.菌体呈丝状分枝

2.外科手术器械和罐装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杀死()为标准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3.冠状病毒不包括的结构是

A.核衣壳 B.有刺突的囊膜 C.质粒 D.RNA

4.下列哪项表明病毒属于生物

A.具有细胞结构 B.由有机物构成 C.能独立完成新陈代射 D.能在寄主体内繁殖

5.人们常用菌类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菌类是

A.大肠杆菌 B.结核杆菌 C.乳酸杆菌 D.酵母菌

6.作为微生物氮源的营养物质中,最常用的是

A.分子态氮和氨 B.铵盐和硝酸盐 C.尿素和胺 D.牛肉膏和蛋白胨

7.要分离固氮微生物,培养基中不能含有

A.含C有机物 B.含N无机物 C.含N有机物 D.含N化合物

8.要从含细胞,放线菌和霉菌的土壤中分离出霉菌,用于接种的培养基必须加入

A.葡萄糖 B.青霉素 C.必需的碳源和氮源营养物 D.微量生长因子9.在细菌的群体生长过程中,产生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分别是

A.调整期、对数期 B.调整期、稳定期 C.对数期、稳定期 D.稳定期、对数期

10.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讲的乳酸发酵属于

①固体发酵②液体发酵③氨基酸发酵④有机酸发酵⑤需氧发酵⑥厌氧发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诱导酶一旦产生,其活性就一直保持下去

B.组成酶不是微生物细胞中一直存在的酶

C.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诱导酶,分解乳糖的酶是组成酶。

D.诱导酶的合成除取决于诱导物外,还取决于细胞内所含基因。

12.微生物群体生长到稳定期,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有害代谢产物积累,残废细胞数目增加与新生细胞数到达动态平衡。

B.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畸形细胞 C.次级代谢产物大量生成并累积

D.如果是芽孢细菌会在此期产生芽孢

13.下列环境因素不是影响异养微生物的主要因素

A.光 B.pH C.温度 D.氧气

14.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包括

①激素调节②酶合成的调节③酶活性的调节④基因调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能及时补充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产量 B.有利于微生物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 D.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16.固氮菌在土壤中总是与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活在一起,是土壤微生物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典型实例。有关两者之间的互利作用表述错误的是

A.固氮菌消耗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关为其提供氮源,促进其代谢。

B.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为固氮菌提供不含氮的碳源和能源。

C.固氮菌消耗氧气为厌氧型的分解纤维素微生物创造有利条件

D.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使土壤中的N2含量增加,对固氮菌十分有利。

17.某学者提供两瓶提取物,发现两瓶不同物质中几乎都只含蛋白质和核酸,你认为最可能是哪两种提取物A.细菌和细胞核 B.细菌和病毒 C.染色体和病毒 D.线粒体和叶绿体

18.有关微生物营养的生长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有机物 B.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C.一般作为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D.主要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19.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微生物的

①生长繁殖②代谢途径③代谢产物④蛋白质含量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用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可用来制成“人造肉”供人食用,这种蛋白是

A.微生物菌体 B.微生物代谢产物 C.微生物合成物质 D.发酵液

21.发酵罐发酵的过程中,使温度升高的热量来源于

①冷却水供应不足②微生物代谢旺盛③培养基不新鲜④搅拌⑤放料口排出产物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22.发酵工程中培育优良品种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能定向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是

①人工诱变②基因移植③细胞杂交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23.谷氨酸除用于制造味精外,还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及配制营养注射液,应用前景广泛。光明制醋厂转产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其原因是

A.温度控制不达B.通气量过多 C.pH呈酸性D.溶氧不足

(二)非选择题(54分)

24.

(1

(2)表中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但若用于培养固氮菌还需供应_____________,若用于分离固氮菌还需加入___________。

(3)配制培养基时不小心将0.5gMgCl2错加成了5.0gNaCl,为了不造成浪费则可改为培养__________,此时需加入的营养成分为____________。

(4)不论培养何种微生物,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各种成分都熔化后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接种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单元检测

葡萄糖 25.(1)图中黄色短杆菌利用__________(2)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活性,微生物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利用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就必须抑制__________(4)科学家对黄色短杆菌进行__________成__________的菌种,提高了赖氨酸的产量,通过施,达到了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目的。

(5)黄色短杆菌合成的赖氨酸是__________后的存在部位是__________。

26.右图是某种细菌的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中生长曲线形成的条件为 。

(2)BC 段表示的是 期,该时期与种群增长的

曲线相似,其形成的条件是 。

(3)AE 段与种群增长的 曲线相似,其形成的条件是 。

(4)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期,对应曲线的 段,形成这一态势的主要生态因素 。 (5)生产上要想扩大培养需选用 段的菌体,如要获得较多的产物则应注意缩短 段的时期,延长 段的时间。延长的方法是进行 培养,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

(6)衰亡期对应图中的 段,该期的特点主要是 。

27.将50 mL 牛奶煮沸,倒入一消毒后的锥形瓶内,锥形瓶口用棉团堵住,每日观察牛奶的情况(如图),共进行4天。

(1)这个实验可证明的假说是 。 (2)为这个实验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 。 (3)实验结束时,牛奶会 ,检测方法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4)牛奶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是 。 (5)实验前先将牛奶煮沸的原因是 。

(2)当谷氨酸的合成过量时,就会抑制___________的活性,从而导致合成途径中断。因此,工业上利用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时应_________,以降低发酵罐中谷氨酸的浓度。 (3)上述调控是通过反馈和抑制进行的,是___________的一个典型实例。 29.下图表示制造啤酒的方法:

(1)为什么要把原料放入沸水中混合?

。 (2)为什么要在混合物冷却后才把酵母加进去? 。 (3)为什么要在发酵罐上加盖子?

。 (4)写出酵母菌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科学家研究了发酵池中糖的作用,他们发现温度变化对气体产量的影响,他们在20℃温度下收集10min 内放出的气体体积,以后在不同温度下重复做这样的测量,他们的记录在下表中示出:

(5)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用上列数据,画出一条光滑的曲线。

(6)解释这个图线为什么是这形状。 。 (7)啤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酵母菌株。某酒厂的菌株产了30多年,繁殖三千余代,风味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 。 30.人造蛋白食品是现代微生物工程的杰作之一,食用真菌蛋白是人造蛋白的一种。真菌蛋白的制造过程的图解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往发酵罐内注入少量的氨水的目的是 。 (2)制造真菌蛋白时,需向发酵罐内注入空气,由此可以推知发酵罐中的真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型。 (3)往发酵罐内添加的一切物品都要经过消毒,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 (4)添加的糖被真菌利用,转化形成真菌蛋白,必经的生理过程是 。

(5)从自然界中分离出的真菌菌种,用于制造真菌蛋白时,产量较低。要获得较多真菌蛋白,培育优良的菌种可采用方法。

(6)利用微生物工程方法制造出的真菌蛋白,常作为家畜(如猪)的饲料添加剂。猪食用这些添加剂,可加速育肥的原因是。

31.下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已知细菌B 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A的化学本质是()

A.糖类或脂类

B.蛋白质

C.核酸

D.DNA

(2)受体细胞应不具有什么特性?

(3)导入细菌B细胞的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什

么?

(4)若把通过鉴定证明导入了普通质粒A或重组质粒

的细菌放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培养,会发生什么

现象?为什么?

32、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下图所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DPA,分子式为C6H5NO2)

进入水体之后被水体微生物分解的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该水体的时刻。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后,在第

天开始消失率加快。

(2)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有一定的迟延期,

从生态角度看可能的原因是

;从代谢角度看可能的原因

是。

(3)吡啶羧酸第二次进入水体,吡啶羧酸急速

下降,从微生物营养要素的角度看,吡啶羧酸为

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33、研究表明,工程细菌A是一种某新型抗生素的高产菌,但A细菌为4—羟脯氨酸(一种罕见氨基酸)缺陷型,这种氨基酸是合成该新型抗生素的酶所必须的。科学家发现另一种异亮氨酸缺陷型细菌B能够合成4—羟脯氨酸。进行工业化生产这种新型抗生素成为企业家的梦想,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提出了以下三种反感方案:

方案一:将细菌A、细菌B混合培养。

方案二:将B细菌中控制4—羟脯氨酸合成的基因转入细菌A。

方案三:将细菌A、细菌B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回答:

(1)方案一主要利用了细菌A、细菌B在生态学上称之为的关系。

(2)从微生物的营养角度看,4—羟脯氨酸是细菌A的。(3)在方案三中,某同学提出筛选杂种细胞的方法是:将经过细胞融合处理的细胞培养在缺4—羟脯氨酸和缺异亮氨酸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增殖的细胞。该方法合理吗?请说明理由并改正。

(4)比较上述三种方案,你认为最好的方案是那一个?为什么?

酶 酶 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A

6、B

7、D

8、B

9、C 10、B 11、D

12、B 13、A 14、C 15、B 16、D 17、C 18、D 19、A 20、A (应用发酵工程生产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代谢产物,另一类是菌体本身,如酵母菌和细菌等。) 21、D 22、C 23、D 二、简答题: 24、(1)、4 碳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 (2)、异养型 分子态氮 琼脂 (3)、金黄色葡萄球菌 氮源 (4)、调整pH 灭菌 25、(1)、天冬氨酸 甲硫氨酸; (2)、赖氨酸 苏氨酸 酶活性; (3)、苏氨酸; (4)、诱变 高丝氨酸脱氢酶 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 (5)、初级 细胞内 26.(1)少数某种细菌接种恒定容积的溶体培养基中 (2)对数 J 型 营养物质充足,培养条件理想 (3)S 型 营养物质、环境条件是有限的 (4)稳定 CD 生存空间有限、pH 发生变化、温度升高、溶氧减少等 (5)BC AB CD 连续 以一定速度添加新培养基。放出旧培养基,加入PH 缓冲物质,搅拌散热增加溶氧等 (6)DE 死亡率超过繁殖率,出现畸变、细胞解体等 27.(1)土壤中有微生物存在 (2)在将土样放入锥形瓶之前,先对其进行烘烤以杀死所有微生物 (3)变酸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土壤中微生物进行发酵产生乳酸 (4)为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 (5) 杀死牛奶中存在的所有微生物 (6)避免煮沸的牛奶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 (7)阻止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锥形瓶内 (8)是 证明在土样加入之前,锥形瓶内无任何微生物存在 28、(1)葡萄糖 氨基转换作用; (2)谷氨酸脱氢酶 排出谷氨酸; (3)、酶活性调节

29.(1)杀灭细菌 (2)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3)酵母菌啤酒发酵属厌氧发酵,防止空气进入

(4)C 6H 12O 6 2C 2H 5OH + 2CO 2 + 能量 C 6H 12O 6+6H 2O 6O 2 6CO 2+12H 2O+能量

(5)略 (6)酵母菌发酵或有氧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与酶的活性有关,当温度超过40℃时酶活性下降,高温使酶结构被破坏 (7)酶母菌无性生殖

30.(1) 调节PH (2)需氧 (3)防止杂菌与真菌之间竞争 (4)转氨基作用 (5)诱变育种 (6)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后,被猪吸收,氨基酸在猪体内脱氨基,不含氮部分转变的脂肪。

31.(1)D (2)受体细胞应不具有抗四环素和抗氨苄青霉素的两个特性 (3)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出人的生长激素 (4)导入普通质粒A 的细胞能生长,因为质粒A 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导入重组质粒的细菌不能生长,因为目的基因插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中,破坏了四环素抗性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32、(1)10

(2)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水体变化有适应的过程;吡啶 羧酸诱导产生分解吡啶羧酸的酶 (3)碳源;氮源 33、(1)互利共生 (2)生长因子 (3)不合理。应将经过细胞融合处理的每一个细胞分别培养在缺4—羟脯氨酸和缺异亮氨酸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收集增殖的细胞

(4)方案三。方案一存在细胞A 、细胞B 的竞争,因而资源利用率低,产率低。方案二技术要求高,投资多,风险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