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1-2020年)

目 录

序言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

(二)打造一支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三)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

(四)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

(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六)加快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人才

三、政策机制

(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政策机制

(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

(三)创新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政策机制

(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政策机制

(五)创新科技人才对外开放政策机制

四、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二)生物技术人才支撑工程

(三)新材料人才支撑工程

(四)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工程

(五)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二)加大投入保障

(三)增强服务能力

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序言

科技人才是我省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科技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09年R&D人员9.3万人年,总量居全国第7位;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在科技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和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科技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科技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科技人才开发投入不足,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未来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关键时期。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

须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关键在科技人才,大力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已成为赢得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面对新形势,必须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保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河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育引结合、汇聚人才”的指导方针,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完善服务、优化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大力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和发展环境。弘扬科学道德,坚守科研诚信。坚持人才、基地、项目相结合,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构建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人才优先与服务发展相结合。把支撑和引领经

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作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确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科技人才培养开发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放在科技工作的优先位置,有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针对当前科技人才区域、领域和产业分布不合理的局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促进科技人才有序流动、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根据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科技人才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

以高端人才为引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省重点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优先培养造就一批国内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大批企业科技人才,有效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重点,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统筹推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以学校教育实践为基础,人才引进与培养使用相结合。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锻炼,强化学校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结合。稳步扩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着力解决科技人才占人口的比例较低、前沿和新兴领

域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把质量优先原则贯穿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等环节,大力提高科技人才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科技人才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确立我省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推动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转变。

——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到2020年,R&D人员总量由2009年的9.3万人年达到26万人年,R&D研究人员总量由2009年的4.8万人年达到14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R&D人员和R&D研究人员分别由2009年的15.5人年、8人年达到40人年、21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左右。

——科技人才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到2020年,具有比较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员占R&D人员总量的比重有明显提高;企业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省重点产业领域人才的比重有较大提高;科技创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科技人才区域布局更加合理,偏远地区科技人才总量有明显增长。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新材料、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建成一批科技人才高地。

——科技人才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R&D人员和R&D研究人员人均R&D经费分别由2009年的18.9万元/年和36.4万元/年,提高到49万元/年和92万元/年(2009年不变价)。

——科技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基本确立。到2020年,科技人才竞争力和科技产出显著提高,涌现出一批国内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学科拥有一批高端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科技人才现状与主要发展目标

年份

R&D人员

(万人年)

R&D

研究人员

(万人年)

每万劳动力中

R&D人员

(人年/万人)

每万劳动力中

R&D研究人员

(人年/万

人)

R&D人员

人均R&D

经费

(万元)

R&D研究人

员人均R&D

经费(万元)

20099.3 4.815.5818.936.4 2015191030162852 2020261440214992

二、主要任务

(一)造就一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家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国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务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人才资源,造就一支具有原创能力的科学家队伍。到2020年,力争在豫院士达到25人以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科技人才达到10人次以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人才达到200人次以上。

主要举措: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和工作站等主要技术研发平台等为载体,通过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的实施,为科学家提供长期稳定支持。重点推进科学家工作室建设,瞄准前沿,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科研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到2020年,建设5—10个以杰出科学家及其研究团队为中心、具有国内一流研究水平的科学家工作室。实行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体制,首席科学家采取自组团队、自主管理、自由探索、自我约束,促生具有原创性和具有国内外突出影响的科研成果,带动提升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打造一支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技术研发、工艺创新、工程实现等方面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2020年,正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总数达到5000人左右。

主要举措:以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的实施为牵引,以各种研发平台为载体,重点培养大批产业关键领域紧缺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型工程技术领军人才。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急需紧缺的优秀省外、国外工程师,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新产品设计制造、新材料技术开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鼓励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企业开展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职培训和高级研修。加强高等院校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全面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双导师”制。充分发挥工程类和应用型科研机构在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支持有条

件的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作用,为我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重点建设一批优秀创新型科技团队

发展目标:围绕提高行业整体研发能力,选择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点领域,到2020年,重点培育和引进400个以上“道德素质过硬,专业贡献重大,团队效应突出,引领作用显著”的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资源聚集。

主要举措:依托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骨干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重点学科和研发平台为基础,以优秀领军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承担科研任务为支撑,组织建设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创新型科技团队,为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围绕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招商引资项目和产业转移,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引进一批急需紧缺的创新型科技团队及领军人才。在重点产业中,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研究基地、组织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等,健全科技创新团队组织网络和管理运行制度,凝聚人才,集聚资源,以持续委托计划任务等形式,支持重点创新团队开展研发工作,保持其技术创新的优势地位。注重在实践中发现和培育创新项目和创新团队,壮大科技创新创业力量。积极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人才资源共享,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创新能力,取得重大成果。

(四)支持和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人才

发展目标:瞄准国内外科技前沿,紧密结合我省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人才+项目”的运行模式,到2020年,重点支持1000名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壮大我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使其结构日趋合理,创新力量不断增强。

主要举措: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省政府“人才培养联合基金”、省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等在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中的作用,加大财政专项资助力度。依托重大科技任务部署和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统筹人才、项目与基地建设。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牵头负责项目研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生产一线凝炼项目,对3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开展的研究工作予以倾斜支持。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和人才奖励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作用,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五)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发展目标: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围绕我省急需发展重点领域以及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以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重点扶持拥有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科技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通过示范引导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大批科

技创新型企业家。

主要举措: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对科技创业人才的凝聚和培养。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测试中心,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创业成功率。积极培育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担保机构等融资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创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成果转化科技计划等对科技人才创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进一步完善投融资、财税优惠等相关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吸引和支持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来豫创业。

(六)加快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人才

发展目标:科技中介服务、技术普及推广等为现代科技发展服务的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现实基础和不同特点,采取有效政策措施,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合理、能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

主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促进和扶持民营及股份制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完善科技中介认证和培训体系,培养大批复合型科技中介人才。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标准化水平,增强其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能力。合理确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科研辅助人员和技术转

移推广人员的岗位比例,健全科研辅助、科技推广人员等各类专职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全面加快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等在人才交流、技术转移方面的作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及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在服务人才创业方面的作用,推动我省现代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政策机制

(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政策机制

以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核心,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培养模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突出以用为本,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科技人才的双向交流、相互兼职。探索实行科技人才特聘制度,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制定本单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企业研发人才的机制。探索建立学术休假制度。注重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凝聚和发现一流人才,建立在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人才机制及举才荐才社会化机制,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构建若干有利于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人才特区”,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权限,在自主管理、评价机制、培养模式、经费使用等方面大胆创新,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成长的科技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技人才,构筑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区域发展人才优势。

(二)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政策机制

建立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引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确立用人单位在科技人才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将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纳入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根据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工作和岗位性质不同,对从事基础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应用开发的科技人才以及科研辅助、管理服务的科技人才,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尊重人才禀赋和个性,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方式和标准。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项目管理和评价程序,减少考核,为科技人才持续研究、长期积累、出重大成果创造条件。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科技人才试行多种分配方式,确保优秀科技人才收入维持在较高水平。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探索实行技术成果、知识产权折价、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

适应现代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进科技人才管理方式,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倾向。完善职称制度,扩大用人主体在科技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岗位聘用中的自主权。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由对科技人才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通过竞聘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现科技人才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促进企业依法形成规范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扶持等制度。坚持公平公正,注重科研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大对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在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针对优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资助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改进科研经费预算和支出制度,探索加大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支出比例。建立符合科技人员特点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对科技人才管理、评价、激励、资助等方式的创新,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尊重科研规律,优化科研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三)创新科技人才流动配置政策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人才流动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导向作用,健全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益保障机制。制定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推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关键岗位负责人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的制度,促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在公共科技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理流

动。设立“人才编制”,实行“特批特办、人编对号、人留编留、人去编销”。加快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科技人才市场。建立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科技人才供需信息的发布制度,引导科技人才有序流动。加快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创新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为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的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企业博士后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面向行业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将有关培训纳入政府培训项目计划给予支持。推动科技副职、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等工作,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流动,向企业、农村和偏远艰苦地区流动,开展创新创业,提高生产一线科技水平。

(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政策机制

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实施办法,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职务发明人权益,提高主要发明人受益比例,落实职务发明人奖酬政策。加强对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支持和管理。资助支持个体和中小企业发明创造,获取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鼓励创造知识财产。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信用

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人才的培养。

(五)创新科技人才对外开放政策机制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围绕重大战略目标,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接受培训或开展合作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科技人才。制定支持我省科学家牵头组织或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以及在国际学术组织担任领导职务的计划,培育造就一支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科学家队伍。鼓励海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加快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豫创新创业提供舞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聚集海外科技人才。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设立科研流动岗位,聘用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来豫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或讲学。完善外籍科技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建立政府部门重点联系制度和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

加强与国内科技创新力量的合作。通过省部会商等有效渠道,争取国家及有关部委对我省科技创新更大支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中直有关单位和省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和支持其在我省建立成果转移中心,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山东半岛、江苏沿海、京津冀、关中-天水等区域的合作。

四、重点工程

(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

伍建设工程

建设一支以领军人才、领军后备人才为核心,以创新团队为主体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由院士群体、60名左右中原学者、600名科技创新杰出人才、1000名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构成的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培养建设一批由科技领军人才带领的400个创新型科技团队;培养形成4万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培育建成50个左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二)生物技术人才支撑工程

在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信息、生物安全、生物资源、环境生物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方面,依托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养造就生物技术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20名左右生物技术领军人才,100名左右生物技术创业人才,1000名左右生物技术学科骨干,一大批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支撑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新材料人才支撑工程在纳米材料、超导材料、信息功能材料、新型能源材料、新型超硬

材料、新型耐火材料、新型有色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瞄准世界新材料科技前沿,培养造就新材料创新型科技人才。到2020年,支持和培养5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扶持100名左右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建设50个左右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新材料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支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四)企业研发人才集聚工程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着力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建设,集聚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到2020年,培养造就450名左右企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形成一批掌握产业关键技术的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动形成2万个企业研发团队;建成300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在优势产业建成30个左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

(五)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培养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加快建设素质优良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到2020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能力的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专业人才,1万名左右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用人才。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在省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建立省科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科技人才宏观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各地各单位要把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健全科技人才管理机构。实行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科技人才目标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目标责任体系。

(二)加大投入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规划各项任务顺利实施。调整优化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和其他科技经费结构,加大向规划所确定重点任务的倾斜力度。研究建立新的财政支持渠道和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探索建立省科技创业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和带动省内外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动。各级财政投入情况纳入政府考核目标。

(三)增强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以领导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断开创科技人才发展新局面,有力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1)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回顾 回顾公司“十二五”发展,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以精益生产管理深入扎根为目标,以车间班组建设为抓手,在保证产值产能的同时,完成了推进组织机构建设、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实施精益生产管理并努力拓展其外延等工作。 一、推进组织机构建设 “十二五”期间,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共设立生产运营部、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物资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设备工程部、行政事务部、财务部、安全保卫科,均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直接领导,在整体工作运行上,达成了高效准确的管理目标。固体制剂一车间、固体制剂二车间、动力维护车间作为公司产能保证,由车间主任直接负责,车间主任配备工艺技术员、质量管理员、劳资核算员、设备管理员四大职能管理人员,该管理体系独立支持车间生产运作。 在后勤管理方面,公司依靠管理协调体系、后勤保障体系两大主体带动生产、保证发展。从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在生产中,严格要求过程控制,全面落实“三检制度”,确保流入市场产品的合格性。 二、加强行业标准顶层设计和规划 “十二五”期间,公司积极参与山西省内制药行业标准设计,努力投身我省生物制药科技项目工作。

通过小试工艺研究、中试、大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太原制药公司独立起草了“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产品质量标准,其中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公司自主研发技术,已申报专利。 三、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在全面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公司组建“精益生产管理小组”,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特点,全面审视公司的组织运作,解决组织架构与组织运作的冲突。在整体运作方面,公司以管理流程为中心组建管理架构,对公司的部门进行重组,不断改善管理流程。 在不断打造精益样板的同时,目标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目标管理工具的运用,管理逐渐以数字和事实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培训,公司全员将自身工作和公司目标对标,达成了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目标。 6S的深入落实,保证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同时也在挖掘“精益生产管理”精髓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作为集团“精益生产管理”的试点,太原制药公司在车间管理方面率先施行班前会、工作教导等多种管理形式,以“三件事情两张表”作为管理工作的抓手,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车间员工的工作技能。 第二部分“十三五”面临形势 伴随制药行业政策的发布、执行,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生产的制药企业会面临倒闭风险。在政府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制药行业成熟度已经很高。面对更加规范化、严格化的政府管理现状,药品生产企业更加需要严格把关、保证质量,提高自身的管

科技领军人物畅谈科学研究与人才发展

科技领军人物畅谈科学研究与人才发展 新华网北京6月3日电(姚予疆刘丫)6月2日,“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和“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在京颁奖。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毛明等10人获“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张远波等10人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中国科技协会于2015年经中央批准,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中增设“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子奖项,在“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增设“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子奖项。“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主要是表彰奖励在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以及前沿、重点学科领域取得原创性、标志性重大成果,在科技界享有崇高声誉、科技创新中起到和新领军作用的一线人才;“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旨在表彰那些具有较强科研领军才能和协同创新能力,在国际同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具有“大家”潜力、能够承担重任的拔尖青年科技人才。 日前,获奖者代表在中国科技会堂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各自的研究领域结合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人才托举”助力培养未来科学家 在被问到科协对于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的举措时,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王挺表示,中国科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发现、培养、举荐并奖励人才是中国科协的重要职责。中国科协努力从人才成长的规律上着眼,对人才进行发掘培养。

他介绍,在人才鼓励方面,中国科协于2015年10月启动了“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选拔200名32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进行资助,连续三年给予每年约15万元的稳定支持,资助这些年轻人开展原创性研究。 同时,发挥资深院士和各领域前辈科学家的“伯乐”作用,利用他们的“慧眼”发现一些年轻的、崭露头角的科技人才,通过同行领域培养未来的“千里马”。 2015年,科协成立了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这是由生命科学领域的十余个全国学会组成的联合体,并在组织内联合开展科技人才的选拔、推荐,除对入选人才予以资助,还为每位优秀人才设置三名导师,进行跨学科指导。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代表:科研工作要满怀热忱与执着坚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谈到,作为一名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了解基层工人的艰苦和一线农民们的实际情况。何满潮说,自己长期在一线从事研究工作,就其个人而言,这种朴素的感情让他对科研工作更充满使命感。 另外,他还指出做科研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为国家、人民服务的情怀,能吃苦耐劳,在科研工作中也要能耐得住枯燥和寂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廖宏补充到,作为创新型人才首先要热爱科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也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这是一个科学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中国兵器首席专家、研究员毛明以其研究领域为例也进行了说明。他谈到,科技工作者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也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我认为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的两类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体思路是:加快发展做强建材业;超常发展做精地产业;持续发展做大建筑业,统筹发展做好辅助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资源循环、全面提升弘洋综合实力。

精选xxx公司人才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资料

Xxx公司人才发展现状及五年发展规划 根据xxx公司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开发人才资源,促进人才队伍总量增加、结构科学、分布合理、需求均衡、加速人才成长,合理使用人才,特制定xxx 公司人才发展五年规划。 一、xxx公司成立以来的人才发展及现状 ㈠整体人才资源开发初见成效 ⒈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目前xxx公司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数达259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其中xxx公司机关工作人员40人,占15.4%;作业区农业管理技术人员120人,占46.3%;作业区财务管理人员37人,占14.3%。附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73人,占28.2%。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8人,占80.3%;4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198人,占76.4%; ⒉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xxx公司成立后,通过引进大专院校毕业生、院校代培、考核录用等方式招收大学本科毕业生4名,考核录用大专代培生3名。农业生产管理人员中大学统招毕业生11人,占农业管理服务人员总数的6.9%,为农业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实现科教兴农提供了人才保障; ⒊人才流动逐步走向有序。通过建立作业区管理人员目标考核办法,逐步实现了生产管理服务人员的优胜劣汰,建立了总量平衡,进出有序的人才考评、流动机制,并对下岗管理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 ⒋专业技术培训卓有成效。xxx公司成立以来,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23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500多人次,培训种植户2000多人次。同时,xxx公司选派专业技术人员80多人次外出学习,进行农业、财务、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xxx公司选派年轻、有发展前途的作业区和机关部门主管领导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深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驾驭经济工作的水平。 ㈡人才发展中主要问题分析 ⒈人才资源专业和分布不合理。非技术类专业人员比例过高,最高学历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对口。在机关管理人员中,管理专业占37.5%,作业区农业管理服务人员中,最高学历为管理和政工专业占20.2%,作业区财务人员中最高学历为非财务专业的人员占15.9%。农业、农机专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绝大部分都在机关及附属企业; ⒉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主要是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比例小。xxx 公司目前统招本科毕业生只有14人,高级技术职称7人,其中高级政工师2人,高级农艺师2人,高级水利工程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审计师1人。xxx公司发展所急需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缺乏; ⒊人才专业分布和年龄结构不合理。xxx公司159名农业技术人员中农业、农机专业92人,占57.9%,其中最高学历为农机专业的21人,仅占8.1%。作业区区长、副区长中年龄在46岁以上18人,占15%,后备人才的补充和培养问题急待解决;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某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xx集团调整战略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大资本投入、持速快速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增加积累、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打造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五年。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时期也是企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管理体制灵活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使企业在全球经营风暴中傲立市场。保持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长远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企业形成了以建材、地产和建筑为支柱的循环产业发展集群。2014年,实现企业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超1亿元的经济发展目标。以硅酸钙板和水泥、商品混凝土生产为主的建材生产已成为XX市最大的产业。房地产已成为XX市十强开发企业。信德建设成为XX市为数不多的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集团在XX市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年取得的成绩前所未有,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社会的奉献名闻遐迩。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

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明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弘洋集团现有建材、地产和建筑企业大都是关联企业,均有资源相互利用、相互补充、再生利用的循环功能和特性。为此,加快“十三五”时期集团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为了明确“十三五“时期集团发展方向,做到干有目标,赶有方向,经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征求意见,特编制宜昌弘洋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把弘洋集团建设成为XX市乃至湖北省产业规模一流,管理水平一流、企业效益一流、社会贡献一流、员工待遇一流的民营企业集团。 二、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 根据集团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未来五年总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汇 报材料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管理,以“重培养、强引进、调结构、抓激励”为主要思路,紧紧抓住吸引、引进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实行战略性人力资源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各种方式加快科研技术人才成长。 下面,我就院人力资源及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力资源概况 (一)院整体人力资源情况 院现有职工X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职工总人数的70%,博士生X名,研究生X 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X%。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职工近100人,占全体职工人数X左右。院行业专业人才齐全,拥有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工程师、建筑师X余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比列超过X%。省管专家1人;国家级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国家一、二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会计师、翻译等50余人,注册技术人员比列达到总人数的25%。 (二)科研人员情况 我院从事科研人员近X人,主要集中在从事建筑结构、地基、建材、建筑节能等方面研究的五大检测研究所。科研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20余人,博士学历3人,其余大部分为本科学历。职称方面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建筑师40余人。 二、薪酬制度

(一)基本薪酬: 主要由基本薪、学历薪、职称薪、职务薪和院龄薪构成。在薪酬结构上既从基本薪和院龄薪上来保持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公平,又在学历薪、职称薪方面体现个人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二)注册奖励: 为鼓励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国家注册执业职格考试,院对员工考取获得各级注册证书分别实行一次性奖励和长期津贴。(三)绩效奖励: 科研人员绩效采取与项目、课题挂钩的机制,实行按贡献提成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于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上一是从科研本身取得的实际成绩、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等量化角度去评价。二是从科研成果的各方面效益、价值等宏观方面去评估,从客观上准确评估单个科研成果在整个科研领域和企业发展领域中的积极和影响作用,注重深度挖掘科研的影响力和长远价值。通过绩效的奖励,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逐渐建立更加完善适合科研不断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科研人才培养 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我们主要注重“四个能力”、采用“五种方式”。 “四个能力”——一是科技研究开展能力,包括开展有关专业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对科研方向的确定、计划、研究和完成能力,以及熟悉科研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和判断的能力;二是科研攻关能力,包括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完成重大项目能力;三是领导带头能力,包括对项目的管理、策划、控制能力,以及管理、领导科研人才的能力;四是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包装、宣传的能力。

浅谈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浅谈软件开发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每年的“校园行”、“金种子”等招聘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如何引导我们年青的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同时也为公司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各部门经理人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们的各级经理在指导团队成员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时,需要注意三个基本要点: 1. 首先要了解团队成员,才能根据他的个人性格、兴趣、能力设计适合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当下的80后90后个性都很强,一人一个想法,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进取型:不甘于现状,刻苦学习,出现任何新机会都要去争取,渴望创业。 ?自由型:不受束缚,希望有一个空间供他们发挥能力,最好是不用上班,在家里做SOHO一族。 ?安全型:寻求工作上的稳定,愿意做重复性、无压力、不加班的工作,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 ?平衡型:工作很认真,表现也不错,但是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分得清清楚楚,决不愿意工作挤占了生活的时间。 ?攀登型:特点比较明显,目标高远,想进入企业高层,最好是能干总裁,如果没有机会就迅速跳槽。 ?技术型:性格内向,喜欢独立思考,做事谨慎细致。不愿意浪费时间去管其他人的事。 ?管理型:考虑问题比较理智,善于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分析解决问题,善于影响、监督、率领、操纵、控制组织成员,善于使用权力。 2. 其次要分析团队成员所处的环境。大到社会环境、行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小到公司发展阶段、项目背景、个人机遇等都可能对一个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3. 还要了解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他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各是什么?目前处于目标路线的什么位置?他的个人特性和当前环境对他实现目标有什么影响?是否有一种途径可以让他现有的职业与其人生基本目标相一致? 经理可以根据以上三个基本要点,针对不同的个人,指导他们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按照GC目前业务状况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可以将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职业路径可供选择: 1. 第一阶段为起步期,一般为毕业后的3年之内。不论何种背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基本是编程、测试和维护;主要目标是学习和掌握公司产品/项目的基本技术、工具和流程。本阶段是软件行业所有职业的起点和立身之本,不论将来担任何种职位,都必须依赖于这一阶段打下的基础。当前这一阶段的职位主要有三类: ?软件开发方向:主要职位有“助理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 ?软件测试方向:主要职位有“助理测试工程师”、“测试工程师”。 ?软件技术方向:主要职位有“系统工程师”等; 2.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一般为毕业后的3~10年。这一阶段的人员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技术技能和经验,能够独立工作、指导或带领他人工作。公司为这类人才提供了专业和管理两条发展通道,具体地说有以下七大类发展途径: l 软件技术方向 ?职业通道:高级软件工程师—主管软件工程师——软件架构师——高级架构师——技术专家 ?特点:善于独立思考,做事谨慎细致,热衷于专研技术及其创新,对新技术敏感,技术涉面广。属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作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 美术学院14级美术学王家伟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科技和信息的载体,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与使用的主体——科技人才,其素质状况如何将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后发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与速度。正是因为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所以笔者对未来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的素质做出探讨。 关键词:科技人才、素质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完全有别于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物质性的资源、资本和硬件的数量与质量,而是主要依赖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生产、积累、扩散利用和能量的释放。也就是说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观点已经被当代经济的发展实践所证明,生产力经济学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最活跃的非独立要素,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通过科学技术的人化、物化和生产组织的合理化才能够实现。这其中人化是至关紧要的一环,因此充分发挥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技人才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科技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也对未来科技人才所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具有探索未知的热情和敏锐的观察力 一般情况下,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熟视无睹,他们被动地接受周围发生的事物和出现的现象。如苹果成熟后从树上掉落在地上,这是年年都发生的极普通的事,成千上万的人都习以为常,唯独牛顿以好奇心经过细致观察和思考后,发现了地心引力学说,这一伟大发现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和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类人对外界的影响反映强烈,具有敏锐的好奇心,进取精神甚至冒险精神和灵活多变的头脑,这是作为未来科技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特点。 要想在科学上有所发现,就必须经常留心平日“视而不见”的诸多现象,努力地去探索这些现象的本质,才能有所发现。天花病的消灭就是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征服天花的有效武器。他通过观察发现挤牛奶和送牛奶的人一个都没有得天花病,就联系到天花病一定与牛有关,就在动物身上作了无数次的接种试验,来探索天花病的奥秘。由于琴纳发明了牛痘疫苗和进行人工接种,使人体获得了免疫力,制服了天花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打开了免疫学的大门,为免疫学奠定了基础。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32号 【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3 【实施日期】2013.05.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3〕3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对分工负责的工作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牵头单位要负总责,加强协调,其他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跟踪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工作落实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5月3日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一、基本公共教育 (一)重点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种方式并举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牵头。只明确牵头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二)基本标准。执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实施国家校舍建设、设备配置、师资配备、教学管理规范等标准。(省教育厅负责)(三)保障工程。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普通高中改造工程。(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负责,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下同) 二、劳动就业服务 (四)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城乡就业全过程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为重点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供更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五)基本标准。实施国家劳动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规范等标准。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标准,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如何加强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_邹磊

RESEARCH 研究 软科学 如何加强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有赖于一支专业、高效、 稳定的服务人才队伍。 目前上海的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状况仍存在诸多制约, 亟需破解。 文 邹磊 科技服务业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 作为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新兴业态,科技服务业向市场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和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是上海实行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国内外经验表明,科技服务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加速器,是具有“三高一低”(高人力资源含量、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低碳环保)特征的高端服务和知识经济新业态。近年来,为了抢占科技服务业价值链的 顶端位置,欧美日等国家纷纷加大了 对本国科技服务业的扶持力度。2014 年8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 会议上,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科技服务 业。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 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科技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有赖 于一支专业、高效、稳定的服务人 才队伍。长期以来,上海素以科技 资源丰富和科技人才集中闻名。但 是,在调研中也发现,目前上海的 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状况仍存在诸 多制约,亟需破解。 当前上海科技服务业人才队伍的瓶颈 专职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根据不 完全统计,目前全市80%以上从事各项 科技服务的人才来自于服务资源丰富 的科研院所和高校,而就职于专门性、 企业化服务机构的人数不到20%。在 现有体制下,院所、高校的主要精力在 科研,缺乏面向市场提供科技服务的 意识和积极性,少量的对外服务业务 仍属于小部分人员的兼职行为。同时, 尽管上海市科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 的方式支持了一批科技服务平台的建 设运营,但尚未完全确立以服务成效 和用户反馈为核心指标的绩效评价体 系,造成绝大多数机构的服务人才队 伍继续维持着“兼主专辅”的局面。 复合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由于 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科 技咨询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内容具有 专业性、复合性、复杂性的特征,对 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乃 至外语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 知识产权服务为例,“盛知华”等知 名机构培养一名生物学博士毕业生 成为专业服务人才的周期至少需要 3-5年时间。目前,在市场化运作的 大中型服务机构极其稀少的背景下, 科研院所普遍缺乏引导研究者转型 成为服务者的动力,高等院校缺乏 专门针对科技服务的人才培养计划 和资质,而职业学校的教育又无法 完全胜任日趋专业和复杂的服务需 求。这些都导致了高素质科技服务 74

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推进《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为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特编制《集团公司“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一、人才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底,集团公司共有正式员工17421人,员工平均年龄31.38岁,其中男员工12163人,占比69.8%;女员工5258人,占比30.2%;少数民族员工3266人,占比18.74%。本科以上学历1967人,占员工总数的11.29%;大专学历4153人,占员工总数的23.84%。 三支队伍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管理人员671人,技术人员2131人,技能人员14619人。 管理人员队伍现状 注:管理人才队伍现有集团公司级管理人员120人,子公司级管理人员551人,其中女性82人,少数民族39人,80后管理人员(35岁以下)238人。 技术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聘用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12人,主任级37人,副主任219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2.71%。 技能人才队伍各层级占比情况 注:集团公司现有高级技师7人,技师50人,高级工197人,中级工1485人,初级工1818人,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占技能人员总数的1.74% 二、“十二五”期间人才发展取得的成绩 人才队伍作用发挥显著。“十二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推动人才发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实现第二次腾飞,提供了强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集团公司的三支人才队伍的总量不断增大,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不断增多,人才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类人才在管理经营、新产品开发、重大项目建设、科技公关、技术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要点 军工行业主要是由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行业构成。从我国军工产业发展情况来看,1999-2014年,我国军费支出持续较快增长,2014年中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32%,说明了中国军工具有蓬勃发展的前景。 “十三五”期间,军工行业将面临重要的发展时期,军工企业要善于把握机遇,科学制定切合发展实际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仁达方略为多家军工企业提供了深度的咨询,对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军工企业制定十三五规划,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首先,全面回顾“十二五”的发展情况,总结发展经验。 企业应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市场开发、业务发展、投资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梳理集团积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十三五”规划方向。在这一阶段的总结回顾过程中,企业可以从自身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资源及不足之处,从而为制定下一阶段规划奠定基础。 其次,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环境。 企业应分析宏观环境中政策因素,思索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评估行业的市场情况、竞争情况。既考虑行业热点,也深入探索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力求全面客观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环境。 政策因素。07年以来国家推出政策推动军工企业改革,借助资本

市场的力量为国内军工产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2015年1月23号,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会议强调了安全性在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为军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支撑。 行业热点。比如,在国企改革和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军民深度融合代表着未来军工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军工科研院所的改制尤其受到关注。科研院所是各大军工集团最优质的资产,其高精尖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如果这些科研院所改制注入上市公司,将是提升军工上市公司盈利的重大举措。除此之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军工行业的发展热点之一。 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军工产业发展迅速,却一直存在结构性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国有资本在行业占比过大,国有企业在军工产业的地位不可撼动,这样的产业结构极大地削弱了行业竞争性,对行业的创新力和发展潜力都产生了较大制约。 第三,确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企业应借鉴“十二五”的经验与教训,本着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适应快速发展需求的原则确定企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军工企业只有推进国企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执行军民融合,提升资产证券化,才能立于基业长青之地。 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未来的发展思路,如: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军工工业改革进行整体的规划,积极推

2021年用好科技人才 推进经济发展

在市人才中心的正确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观念,强化服务,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上做了一些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全镇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我镇目前拥有各类科技人员*多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名(含乡土),中级职称***名,他们主要分布在全镇轻纺、电子、机械、化工、建材、冶金、服装等八个主要行业中。在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经济,人才是关键因素。因此,一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采取向外引进和自我培养相结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活用好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实施科技强镇。全镇完成科技新项目近百个,开发了一大批新产品,有不少产品的技术含量、档次名列行业前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企业长盛不衰。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重视科技队伍建设。 首先,在镇上有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政府、总公司各一名副职任副组长的镇科技人才领导小组;设立了以组织委员、人事助理、科技助理为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有专职办事人员,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对外称科技人才管理办公室);以善用人为基础,在科技人员较多的单位保

持了由副总经理担任组长的科技人员管理小组。从而,在全镇有一个科技人员管理网络。 二是放到重要位置。针对技改和技术开发项目规划及人员配备、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科技干部使用和调配,科技人员待遇和住房等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订规划,分解指标,交有关条线实施。碰到问题,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问题。 三是形成浓厚气氛。营造浓厚的“双尊”氛围,积极发展科技人员入党,在发展的新党员中,科技人员的比例达**%以上,有七十名科技骨干列为建党对象和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召开专家、工程师座谈会,倾听他们对*经济发展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在科技人员使用上,我们坚持做到不论资历深浅,不分本地外地,唯真才是举,并且大胆给他们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干实事、干大事。目前为止,在镇村各企业中,**%以上的中上层干部都有科技人员担任。 二、建好机制,为科技人员提供用武之地。 在农村,到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难”,即“高层次人才难引进、成熟人才难留住、人才作用难发挥”。解决好“三难”,关键是能让每个科技人员学以致用,事业有成。而造成“三难”的根本因素在于科

2020年(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

(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 划

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6) 二、面临的形势 (7) (一)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民爆行业健康发展 (7) (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拉动民爆行业市场需求增长 (7) (三)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民爆行业产能布局调整 (7) (四)一体化模式成为民爆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8) (五)倡导绿色发展和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对民爆行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8)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目标 (9) 四、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11) (一)推动结构调整 (11) (二)促进行业科技进步 (11) (三)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13) (四)推行绿色发展 (13) (五)强化行业信息化建设 (14) (六)加快行业市场化进程 (14) (七)扩大国际贸易与交流合作 (15)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6) 五、保障措施 (16)

(一)坚持依法行政和政策引导 (16) (二)加快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工作 (17)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17)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督 (18) (五)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 (18) (六)充分发挥中介组织服务功能 (18) (七)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18)

“十二五”是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以下简称“民爆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民爆行业是我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使命。为继续促进行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是民爆行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在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能源及资源性工业品的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民爆行业产能逐步释放,结构不断优化,安全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明显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发展现状 1.行业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民爆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效益状况明显改善,运行态势趋稳向好,经济规模总量和企业利润大幅提高。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总值分别由2005年的137.8亿元、137.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78.2亿元、278.3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15.2%;销售企业的销售总值由2005年的12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8.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9%;产品和技术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不足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亿美元以上;实现利润总额由2005年的13.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8.6亿元。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为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取得突出成绩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一系列挑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各项任务。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二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人才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圆满完成。 五是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理顺,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上传者知盟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017460784.html,

六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制逐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十一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实现较快发展,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一系列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二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加速推进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更加明晰、地位更加重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是我省坚持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四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应对危机和复杂局面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持续走在中部地区前列的难度加大;我省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任重道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自身看,也面临许多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

公司 “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一六年十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2)

三、自主创新上台阶 (3) 四、市场开拓创新高 (4) 五、管理水平显成效 (4) 六、存在的不足 (5)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9) 一、市场环境分析 (9) 二、同行业对标分析 (10)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1) 第三章战略规划与发展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发展思路 (14) 三、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保障措施 (17) 一、抢占市场 (16) 二、增加产能 (17) 三、储备人才 (17) 四、科技创新 (18) 五、狠抓成本 (18) 六、确保安全质量 (19) 七、文化建设 (19) 八、加强党建 (20) 结束语 (21)

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公司实现管理提升、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点发展时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统筹规划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本规划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集团公司“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精神和要求,明确了企业“十三五”时期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等内容,是“十三五”时期公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是企业快速转型壮大并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时期。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总发展战略、“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业务结构调整,细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快科技创新前进步伐,坚持三个市场齐头并进,实现产业链无缝对接,公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得以大幅提升。 一、经济指标稳增长 2015年各项任务目标的胜利完成,为实现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累计新签合同额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3%、30.67%。企业总资产、净货币资金存量分别由期初的 4.11亿元和9255.2万元增长到6.4亿元、1.1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27%、3.86%。十二五末和期初相比,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一年一个小台阶,五年实现大跨越。 二、战略布局促发展 “十二五”期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制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纲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求好、求快、求实”的总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做强做大为重点,以求真务实为抓手,着力处理开拓经营与防范风险、做强优势与补好短板、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