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改进说课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改进说课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改进说课

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改进说课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王珊珊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氮氧化物。

二、使用器材

集气瓶及瓶塞。两个注射器,一根前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若干滤纸条。

药品:亚硫酸钠固体、浓硫酸、2mol/L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石蕊试剂、品红溶液、硫化钠溶液、PH试纸。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集气瓶上方插入两根注射器。一个注射器用于注入浓硫酸反应制气,一个注射器吸取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硫进行尾气处理。铜丝上悬挂的有各种试剂的滤纸条用于检验二氧化硫的性质。将二氧化硫气体的制备、性质验证、尾气处理为一体,微型化。

1、上下拉动的铜丝可以让滴有各种试剂的滤纸与二氧化硫第一时间充分反应,节约药品,节省时间。

2、将注射器的针帽下端扎上许多小孔再嵌入瓶塞中,当推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可以以喷洒式的方式进入,充分吸收二氧化硫。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以往二氧化硫的演示实验装置连接复杂,浪费药品,耗时长,不利于课堂演示。并且二氧化硫的密闭性差,吸收不充分,影响师生健康。特别是课堂上对装置的介绍、组装占用了很多的时间,使得教师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分析不充分不透彻,无法真正达到实验探究的效果。我改进的装置微型一体化,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尾气吸收充分,非常适合课堂实验演示。通过二氧化硫与滤纸上各试剂的反应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PH试纸和变红的石蕊溶液褪色,区别过氧化钠的漂白性)、还原性(使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消失)氧化性(和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黄色的硫单质)。

五、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得出物质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3、核心目标:通过实验的改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探索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教学内容]:以二氧化硫的实验演示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从而分析原因得出二氧化硫复杂的化学性质。

[实验教学过程]:

1、介绍二氧化硫的影响。

2、利用改进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4、教师引导分析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得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效果评价]:

改进后的装置,微型一体化,节约药品,操作简单,大大节约了课堂演示的时间。特别是该装置全程密闭,以喷洒式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硫的尾气吸收充分,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并且该装置实验现象明显,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堂实验效果。学生对教师改进后的实验关注度较高,启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及其依据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必修1课本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安排课时为15分钟。本节课所要接触到的非金属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学生可以联系前面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比运用到硫及其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上。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上节课的实验基础上的,上节课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并让同学们课后与小组同学进行共同探讨,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本节课采用“实验回顾—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总体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步回顾讨论,师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共同探讨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本节课探讨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其漂白性。因此本节课为后面下一节课二氧化硫其他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然后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组员协作精神;让学生课后做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依据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难点是可逆反应,这样设计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二氧化硫重要的化学性质,必须重点掌握。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比较陌生,对于刚接触可逆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板书设计以及时间分配来强调和突破重难点,同时也采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强调重点。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所做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辅以讲解,学生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最终师

二氧化硫 说课稿

导入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零三号化学,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说教材和学情, 说教材:本课题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范畴,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化合价、元素周期表的深入,也为后面硫酸工业的学习做好铺垫。 说学情: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缺乏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建构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化学性质和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说重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说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三、说教学和学法 说教法:兴趣激发——思维启迪——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交流——自我提升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思路:本课题一“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中心”,展开两条路线: 1、知识线:感受二氧化硫——探究二氧化硫——全面认识二氧化硫 2、生活线:生活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的应用及酸雨 说过程:本课题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建构探究课题。 通过观看“酸雨视频”,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课题 环节二:自主学习,初步感受二氧化硫 结合视频内容,并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气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感受二氧化 硫,总结出物理性质。 环节三:合作交流,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探究方法: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重难点突破:从物质分类角度出发,石蕊溶液变红、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推 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化合价角度出发,二氧化硫中的硫为正四 价,在负二价和正六价之间,再结合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引导学生推出二 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再结合探究3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推出二氧化硫具有还 原性;突破重点,再结合探究4,品红溶液褪色等直观现象,突破难点漂白性。 3、整个过程以探究为基础,通过设置台阶式的问题,环环相扣,从而突破重点和难 点,且整个过程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有较大的生成空间。 环节四:知识拓展,从生活中认识二氧化硫,联系生活,使明白让学生明白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既发展了学生的化学学 科素养,又让学生全面认识了二氧化硫。 总结: 反思:本节课学生兴趣得到提高、能力得到提升,知识线得到延伸,但是实验操作不是很规范,还有待加强。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接着是我的模拟上课环节。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苏教版化学1第4专题第一单元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王海英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 一、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溶液显酸性。 ②探究SO 的还原性。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这 2 些场景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酸性氧化物,是工业生产硫酸环节中的一种重要的物质,也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的一种主要物质。通过实验手段探究其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硫用途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看待事物。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旧知识的能力(可逆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二氧化硫的组成及价态,分析其可能的性质,并设计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且在实验研究中培养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图片展示环境污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投影】一组美丽的画面 【教师引入】清山秀水惹人醉,如画美景不胜收。美丽的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否则我们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 【教师投影】一组被酸雨污染的画面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 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 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 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 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 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就引出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板出 课题)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 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 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 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 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 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 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 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 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 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此时学生对代数式只是一个感性认识,于是我又设计了如下的辨析题,通过析误帮助 学生区分可能会与代数式混淆的几个关系式,从而加深对代数式构成的理解,使学生的认 识有感性上升到理性。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 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 2进行全面剖析, 分析氮氧化物和SO2 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 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思路分析先让学生弄清楚有关污染物SO2 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了解引起大气污染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专题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课时15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 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 ①CuS ②FeS ③SO3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溴水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与O2反应中,S表现了氧化性 C.Fe与足量硫粉加热可生成Fe2S3 D.少量SO2通过澄清石灰水能生成白色沉淀 3.(2012·广州模拟)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X仍未沉淀,则X可能是( ) A.CO2 B.NH3 C.Cl2 D.NO2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作用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其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D.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5.(2012·温州中学)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SO2SO3H2SO4 猜想2:SO2H2SO3H2SO4 猜想3:以上两过程同时存在。 为验证上述有关猜想的正确性,收集一定量该地区刚下的雨水进行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猜想1或猜想3正确,则该雨水加入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存在猜想2的过程,则该雨水可能使品红褪色 C.若只存在猜想1的过程,则该雨水的pH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D.上述任意一个猜想正确,该地区雨水的pH均小于5.6 6.(2013·茂名一模)下列反应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无关的是( ) A.实验室用碱石灰吸收SO2 B.Na2O2与水反应制备氧气 C.N2O5与水反应制备HNO3 D.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双项选择题 7.下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缓慢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K,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K,则品红溶液褪色。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气瓶内的溶液Y可能是( ) A.X是SO2,Y是饱和NaHCO3溶液 B.X是H2S,Y是浓硫酸 C.X是CO2,Y是Na2SO3 D.X是Cl2,Y是Na2CO3 8.标准状况下,某同学向100mL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所得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是SO2+2H2S3S↓+2H2O B.b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教案

第二节二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普通高中化学标准》对于本课的要求 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作用,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方法,培养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三位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 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③会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且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②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课堂导入】【实物展台】 化学表演:龚喻《想当电工的粗铜》 【问题设计】龚喻同学把铜冶炼出来了,这个铜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氧化硫的制备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在实验室中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有哪些? 【PPT展示】一、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硫 【合作学习】男同学和女同学PK赛,看谁写得多,谁写得好。 【自主学习】问题1:三种制备二氧化硫的方法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制备二氧化硫,选择20%、70%、98%的硫酸,哪一种更好? 【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制备气体考虑的原则①原料尽量采用非气体②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③方便收集,所以我们采用固液不加热的方法制备气体,选用的硫酸浓度为70%左右。 【实验探究】分别把SO2通入下列溶液 会有怎样的实验现象呢? 【自主学习】实物展台展示学生讨论的结果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石蕊中,石蕊会先变红,然后会怎么样?会不会褪色? 把SO2通入NaOH和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把SO2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是不是漂白? 【阅读教材】必修一P90,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它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物质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小结】SO2的漂白性在溶液中只针对品红溶液。 【问题讨论】把SO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中,对应的方程式应该如何书写? 【课堂训练】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 (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与足量的石灰水 (4)与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5)(16江苏)SO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SO3和CO2,其离子方程式为 【PPT展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问题讨论】二氧化硫中硫的价态是正四价,而硫的家族梦想是正六价,也就是说二氧化硫是还原性是比较强的。大家

《二氧化硫》说课稿 (3)

《二氧化硫》说课稿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2第二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作业这七个板块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讲述) 1.说地位:本节课位于第二章第三节,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说联系: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卤素、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高三第六单元“硫酸工业”、“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说内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 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 识;让学生认识SO 2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据学情得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重难点) 1、学情分析: ①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②。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 氧气反应可生成SO 2以及SO 2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 2 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的物理性质。本节许多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③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勇于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

苏教版高一年级《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课通过二氧化硫性质学习掌握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示了化学物质的不合理应用引起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不同教学情景,体现课改新理念。通过活动与探究等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酸性及还原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归纳出酸雨形成过程,并通过设计趣味性实验,认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及特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资料卡的学习分析,落实对酸雨防治方法。整个施教过程中基本上完成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酸雨为学习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本课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整个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资料分析,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强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任务分析】 本案例是苏教版高一化学I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和社会,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从而打破了以往严密的知识体系。整个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及高一前3个专题的学习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方法已有些认识。大部分学生对酸雨也有所耳闻,经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及运用书籍、网络资源,比较、归纳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评价的鼓励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疑问,进行交流、讨论,已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擦究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记录现象,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通过交流、讨论、表达、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意义。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2)逐步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及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策略】 如通过投影有关酸雨危害的图片和影片,激发学生的环保情感,引起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如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讨二氧化硫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表达的能力。教师通过补充实验和问题引导,激发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的性质

附件2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申 报表

1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1、输液管中取用70%硫酸(取用方式:关闭输液管开关,捏住软囊部位,把输液管的针头部位插入硫酸中,松开软囊,硫酸自然进入输液管中) 2、小广口试剂瓶中加入亚硫酸钠粉末,然后加入带有检验气体性质纸帶的圆柱桶(圆柱桶制作方法:可以选取多孔卷发器或打孔的小圆柱桶,在圆柱体的四个方位上粘贴四条滤纸条,要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滤纸上分别滴少量的“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浸润即可,不要流下) 3、把带有三通装置和输液管的双孔塞塞好,保证气密性。 4、在三通管的两个导管处分别接两个小许愿瓶(许愿瓶的制作方法:在许愿瓶中分别加入少量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盖上胶塞。双孔胶塞一个插入导气管,一个插上导气管,并连接气球) 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1、检查好气密性后,按上述要求安装好仪器,装好药品后准备实验。 2、打开连在输液管上的三通一端,打开输液管开关,使大气流通,待有液体流下且未进入试剂瓶之前,关闭三通一端,用输液管开关控制流速,保证实验的在密闭系统中顺利畅通。 3、观察圆柱桶表面各滤纸的颜色变化,效果明显(高锰酸钾褪色、硫化钠出现淡黄色、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褪色、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 4、观察许愿瓶中品红颜色微微褪去时,关闭输液管开关(严格控制反应物用量,用瓶内剩余的药品即可使品红完全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5、实验结束后,用止水夹夹住许愿瓶的进器口,把许愿瓶放入到50度左右的温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个气球迅速鼓起,过一会冷却后,气球又变瘪,充分证明二氧化硫了漂白的可逆性和溶于水的可逆性。 6、最终实验结束后,用针筒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试剂瓶中,做好尾气处理。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教材分析: 教材把该内容放在必修一最后一个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对前三章以及本章非金属硅、氯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类比的学习方法,体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思维。另一方面通过对硫元素化合价上的多变性,性质上的特殊漂白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已有的学科观念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元素观、转化观、分类观、以及化学的价值观等形成辩证的认识,也为后面硫酸、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积累了感性认识的材料。 3.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这些知识为本课酸雨的形成与成分探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在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认识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对问题的分析、评价方面不够全面,在实验设计和规范操作方面也有待进一步训练。因此,如何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运用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在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归纳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提高科学分析的能力,培养宏微结合、分类表征、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创新意识等化学核心素养。 3.通过对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的利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科学风险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性质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题分析 二氧化硫既是工业上制备硫酸的原料气之一,也是污染环境的一种气体。其化学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如能否与BaCl2或CaCl2溶液反应;与Ba(NO3)2、Ca(ClO)2溶液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漂白原理及其检验方法……。 本节课试图通过比较法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阐释,以期达到明确概念,澄清“模糊”的目的;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利用历年综合性的高考试题,将知识点和考点联系起来,加深对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提升根据题设背景提取题给信息、综合分析和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化学试剂的颜色及其变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巩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比较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比较法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物质或事物的纵横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比较法有“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同中求异——将同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不同点 异中求同——将异类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找到其相同点 (2)明确知识点与高考考点的联系 (3)强化提升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训练破题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运用思辨和实证的思维方法,明确二氧化硫的“利”与“害”,趋利避害 (2)懂得规范操作和科学表述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实验 将二氧化硫分别通入BaCl2(aq)、BaCl2-NH3(aq)、H2S(aq)、石蕊(aq)、Ba(NO3)2(aq)、MnO4—/H+(aq)、I2-淀粉(aq)、Br2(aq)、FeCl3(aq)、品红(aq)中。 1.现象描述 2.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将二氧化硫换成二氧化碳 分析比较现象,综合得出结论 (2)漂白性概念辨析 1.使品红褪色的气体就是SO2?检验SO2的操作? 2.SO2能使石蕊溶液先红后褪吗? 3.SO2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其漂白作用吗?为什么? 4.SO2使NaOH-酚酞溶液的红色是其漂白作用吗? (3)还原性 1.还原性:S2—>SO2或H2SO3或HSO3—>I— 2.遇到氧化剂,勿忘还原性

二氧化硫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说教材 本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4第一单元。本节课主要包括了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以及硫酸的形成。那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氯、溴、碘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基础上的一个进一步深入,也为硫酸的制备的学习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从教材的安排结构上来看,教材首先简单指出了二氧化硫与酸雨形成的关系,接着通过三个探究性实验介绍了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教材又具体介绍了酸雨形成、危害以及治理。可以说,这样的安排顺序就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说学情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实验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说目标 那么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并结合高中化学学科指导意见上的相关内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与用途,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知道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掌握酸雨形成的原因,简单地知道酸雨的危害以及治理办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分析实验,并能从实验中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酸雨形成、危害、治理的探究,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说重难点 那么根据以上的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上的建议,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酸雨的形成、危害和治理。由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原理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与氯水漂白性的原理不同,学生就比较容易混淆起来,所以我把这部分内容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 为了使以上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本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实验法。 说过程: 那么综合以上的分析,并使学生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那我会播放一段造纸过程中用二氧化硫漂白的视频来创设情境,并提问,为什么纸张虽然经过了漂白,但放置时间久了还是会变黄,这与二氧化硫的性质有什么联系。那么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就将学生的兴趣引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 1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最全版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设计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4)在前面的教学中,已完成了许多的探究或验证实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胜任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活动。 四、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_0778

2020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_0778

EDUCATION WORD 高中说课稿范文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_0778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编辑整理的高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上方相关栏目查看,谢谢!《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知识要点】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的水溶液pH 7(填>,<,=)。 (1)SO2是酸性氧化物:(请与CO2对比学习) a.与水反应:(H2SO3容易被氧化,生成硫酸)b. 与氧化钙反应: c.与碱反应:与NaOH溶液反应 与Ca(OH)2溶液反应 (2)SO2的漂白性: SO2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现象____________;然后给溶液加热,现象_。 结论:____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反应,生成_________的无色物质。而________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发生_________,恢复原来颜色。 (3)SO2的强还原性: a.与氧气: b.与双氧水: c. 与氯水(溴水或碘水): d. 与酸性KMnO4 (4)SO2的弱氧化性: 与硫化氢气体: 3.二氧化硫的污染 a、SO2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来自于。 b、形成硫酸型酸雨(空气中硫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成为酸雨,酸雨的pH<5.6。 正常的雨水由于溶解CO2形成弱酸H2CO3,pH约为5.6) c、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两条途径: d.、酸雨的危害: (1)酸雨进入江河湖泊,会导致__________难以生存,影响___________的繁殖 (2)酸雨落至土壤中,使其中的____、____、_____等营养元素溶出,并迅速流失,使土壤肥力____,并被逐渐酸化,农作物和树木的成长遭到破坏。 (3)酸雨会使桥梁、雕塑等建筑物的腐蚀加快。 e、防治酸雨减少酸雨的产生可采用的措施有:燃料脱硫;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 一、SO2中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 a.弱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 b.较强还原性:可被多种氧化剂(如O2、Cl2、Br2、I2、HNO3、KMnO4、H2O2等)氧化 SO2与O2反应 SO2与H2O2反应 SO2使氯水褪色: SO2使溴水褪色:

试讲初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请问我可以开始试讲了吗?同学们上课。好,同学们请坐。在课前我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一组图片,这组图片是洛阳龙门石窟被酸雨腐蚀的图片,通过图片的观察,我们会发现酸雨会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会腐蚀相应的建筑物。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想过酸雨是由哪些物质引起的呢?我听见有同学说有二氧化硫,还有二氧化氮等物质,同学们对于生活都非常的仔细观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物质会引起酸雨,但是酸雨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二氧化硫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到底酸雨它的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现在来看一下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我们用乘放80毫升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针管,吸入1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用胶皮丝胶针管的前端堵住,现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我听见有同学说了,气体体积减小了,既然气体体积减小了,说明什么呢?这名同学你举手了,你来说一下。你说。是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了,好,请坐。这名同学思考得非常的准确,除了这个现象之外,接下来我们再用ph试纸来测量一下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它是成什么样的酸碱性呢?同学们再来观看视频。同学们关注到了什么?同学们观察到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是呈现酸性的,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硫不仅可以溶于水,而且会产生酸性的物质,那么就说明二氧化硫确确实实会和水发生反应。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写一下化学反应方程式,那就是二氧化硫它会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在这里需要跟同学们来强调一下,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所以我们在这里需要写上可逆符号,所以它就说明在这个反应当中,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正向进行,也可以逆向进行。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关注一下,这里面的流是选正几价的?同学们说是正4价的,正4价的硫可不可以被氧化剂所继续氧化呢?同学们想的是可以的,因为你们见过正6价的硫,也就是硫酸这种物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亚硫酸到底可不可以继续被氧化剂氧化,其实我们的亚硫酸还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硫酸,这个我们最终反映的结果是生成了硫酸。通过这两个反应,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在生活当中硫酸型的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呢?大家可以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好,我看见有的同学得出结论了,这名同学你来说一下。你说可能是因为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亚硫酸,而亚硫酸又继续被氧气所氧化,生成了硫酸,好,这名同学他的思考能力很强,会举一反三了,所以这个过程是我们生活当中酸雨形成的一个途径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进行酸雨防治的话,可以怎样来做?同学们说要从源头上抓起,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的好。这个就是二氧化硫的第一条性质,也就是二氧化硫溶于水会显酸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演示实验,看看在这个演示实验当中,二氧化硫会不会具有其他的性质呢?我们来看一下视频,在视频当中,我们像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当中,第一家品红溶液,大家观察到什么现象?同学们都在说是品红溶液发生了褪色,既然品红溶液能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我听见了有一个声音说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这个词用的非常的准确,这个就是二氧化硫的第二条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它稳不稳定?我们再继续来看刚才的实验的视频。通过刚才视频播放,我们加热这支试管发现什么现象?同学们都在说是品红溶液又复色了,那么这个现象就说明了二氧化硫这种漂白性是不稳定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大家会发现在你们的桌子上有各种实验的仪器,现在请同学们吸取5毫升的二氧化硫水溶液放置在试管当中,然后像试管当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接下来再向里面加入50.5毫升的3%的过氧化氢震荡一下观察到什么现象?有同学的试管已经出现了白色沉淀了,这个是它的一个反应现象,接下来我们再向里面加入一点点的盐酸,来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同学们都在说白色沉淀是不能溶于盐酸的,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就会想到这个白色沉淀是由什么组成的。好,同学们说是硫酸钡所组成的,那么就说明在这个过程当中,二氧化硫生成了硫酸根,所以二氧化硫是被什么?同学们一起说。对,是被氧化的,所以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