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800字)

朱永新: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800字)
朱永新: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800字)

朱永新: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

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父母用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在优秀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和谐温馨家庭的影子。

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好的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中国的教育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

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

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一生实际上生活在四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在母亲的子宫里,你通过母亲的身体去感受外部的世界。

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场所就是家庭,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这个世界,就进入了家庭。这个时候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实际上是依托父亲母亲和家庭成员来进行的。因为这个时候,尤其是人生的早期,他还不能独立地行走,他还不能独立地生活,他更要依托家庭。这个时候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就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第三个场所是教室。说校园还大了一点,因为上学以后进入学校,就

进入了教室。过去在很多教科书里,没有把教室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学现象来进行观察。实际上,孩子在教室里生活幸福不幸福,有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他的成长非常关键。

第四个场所是职场,离开学校以后开始工作。在哪个单位工作,那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人际关系、管理模式,都会对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场所中最长久、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为家庭在这四个阶段一直存在,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家庭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场所。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所以家庭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但我们对它的研究还非常不够。

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

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相当长的阶段没有把儿童当作人看。我们的历史书里面有写儿童吗?很少很少。我们都是宏大叙事理念,儿童从来都是缺位的。从文艺复兴以后开始看到儿童,开始把儿童当作人看,开始尊重儿童。特别是有了联合国的《儿童宪章》以后,我们不得不把儿童当作一个人,当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人格。

但是有了《儿童宪章》,就真的把儿童当作儿童了吗?事实上,大量活生生的案例都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儿童来看待。童年,对人类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搞心理学的都认为人的大脑目前叫blackbox,是一个黑匣子。但实际上对做家庭教育的人来说,我们要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一个问题: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如果我们真正认

识儿童,整个世界都会不一样,整个教育就会不一样。

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们一直倡导给孩子幸福,但是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幸福,是希望他当下不幸福,去达到未来的幸福。不是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幸福和不幸福有四种排列组合: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现在幸福,将来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也不幸福。我们的老师、父母几乎都选择第二个:现在不幸福,将来幸福。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现在幸福将来也幸福呢?

我认为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价值、意义和他对孩子的影响,我们还没有非常深刻地意识到。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造就出来的。在孩子身上都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神奇的种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长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他可能会开出不同的花。在任何土地上种子都是可以开花的。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非常深刻的,也是非常关键的。

父母亲的养育方式的确非常重要。无论在哪里,我们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父母教育的影响。一个不健全的人格,我们可以在家庭中找到矛盾和冲突的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在中国的家庭,父母的素养还有待提高。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中国的父母亲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司机要经过培训才能上路,如果没有经过培训他肯定是要撞车的,说不定自己的性命难保。做父母的技术要求比当司机要高得多,但是恰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也不需要任何的认定。

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实际上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我一直说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

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成为英雄,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帮助他,让他成为他自己。让每个孩子

在学校里发现他自己,能够和那些最美好的东西相遇,能够找到他自己,最后成就他自己。事实上,家庭和学校应该是一个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场所,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舞台和机会,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他自己。作为父母亲来说,千万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千篇一律,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同一个样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才是最关键。过度关心照顾,结果造成很多长不大的孩子。过多的限制干涉,也限制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

一个人,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一个独立的人,应该说,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但是,家庭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摇篮。事实上,我们还远远没有发现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律,没有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规范我们的家庭教育行为。所以我们很期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推进中国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家庭教育的人才培养,等等。

把家庭教育做好,首先面临的就是称谓的问题:父母还是家长?我们提出用“父母”去正式取代“家长”的称谓。家长的含义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与爱心无缘,与现代教育相悖,不适应现代社会平等民主的价值理念。所以我们提出把家长这个词变成父母,把家长学校变成父母学校。在国际交流中,“家长”这个词翻译成英文是theheadoffamily,直译就是一个家的头。theparentorguardianofachild就是监护人,包括generation和householder。可以看出,英文和我们一般意义上使用的“父母”是不对应的,不是一个概念。

“家长”这个词变成父母以后,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社会学里讲后喻文化,指很多父母在很多方面是不如孩子的,因为孩子接受的信息比你多,孩子学习的能力比你强。取消“家长”这个称呼,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相互尊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家庭关系,也有利于父母自身的成长。

朱永新访谈:家庭教育最薄弱的三个地方。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记者(以下简称记):很多家长怀着迫切的心情,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却屡屡犯错,他们一方面为孩子不听话感到焦急,另一方面为自己没有良策而深深苦恼。请问,家庭教育为什么这么容易出错呢?

朱永新(以下简称朱):我们总说家是温馨的港湾,但是很多成年人犯下大错,都能追溯到他的童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成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呢?这是因为:

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格外重要。人的一生要经历四个重要场所:一是母亲的子宫,生命之初,我们在那里吸收营养,通过母体感受外部世界;二是家庭,随着一声啼哭,一条小生命来到世上,这之后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三是学校,孩子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汲取精神营养,当然他将来能否成才,还要看回到家里的情况;四是职场,我们总要走上社会,进入职场,并在职场拼搏、晋升,但是累了倦了,还是要回家歇息。所

以,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最重要的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也将回到这里。

第二,童年的秘密还远远没有被完全发现。心理学家讲,人的大脑就是一个黑匣子,而儿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黑匣子。对儿童的喜怒哀乐,对儿童情感、习惯的形成,童年对人的一生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目前并不十分清楚,科学研究还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揭开这个秘密的时候。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揭开这个秘密,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自出生到5岁之间,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方面从周围摄取的,比他从5岁到终老一生所摄取的要多得多。这也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个人的童年阶段。中国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家庭是人诞生的摇篮。一个人的童年,并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而他的童年由谁带路,周围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童年本身对人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孩子进学校以前,其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情感态度甚至于最初的价值观,都已初步形成。学校起到的作用只是改造和校正,并进一步帮助他成长。

第四,家庭是如此重要,然而在家庭教育之路上却充满了无证驾驶的“司机”。开车,我们大家都知道要考驾照,没有驾照不能开车上路,否则就要被警察罚款。然而,做父母不要证就可以,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升级成了父母。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百倍、千倍!因为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非常复杂,是门大学问。但是,我们竟然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就可以做父母,并行使父母的权利,这对孩子来说,实在不公

平。

第五,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现在一个家庭中,大都是一个孩子有一对父母和四位老人疼爱,但是大人们的教育态度往往不一致,父母更愿意配合学校紧盯分数,看孩子将来能否考上北大、清华;老人则溺爱孙辈,要啥给啥。家庭教育各念各的经,结果教育功能得不到强化,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了一句空话。

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记:中国有句老话“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坏。如果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坏。所以,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非常关键。

朱:的确如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却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因为大部分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他们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以为教育不是他们的事,他们的事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孩子上学后,很多父母对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这孩子以后就交给您了。”言下之意是,孩子的教育跟我没关系了,万一出了事,是您的错,您得担着,别找我什么事。

事实上,无论孩子在哪里,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吃饭时父母说的一句话,看电视时的一句评价,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从优秀孩子的身上总能找到和谐家庭的影子,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也总能从他身上找到家庭

当中的某些冲突和矛盾。父母和孩子的交流非常重要,当孩子感到与父母无话可说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举步维艰,而且效果极差。

现在的父母普遍对孩子怀有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自然有他存在的独一无二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非要用同一个标准,即哈佛的标准或者北大、清华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孩子,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生活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如果父母目光短浅,死盯分数来教育孩子,孩子的生活必然只留下悲伤。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缺陷的,天才在人群中能占到5%就不错了,芸芸众生中的绝大多数只能拥有普通的智商、普通的才干和普通的生活。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在智力上战胜所有的同龄人是不现实的,而知道孩子喜欢什么,适合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孩子说,我喜欢清扫垃圾,你愿意让他扫吗?孩子说,我喜欢开卡车,你愿意让他开吗?我想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不能同意的。是,现在我们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还不尽合理。在北欧一些发达国家,一个好的技术工人同样可以生活得很好,生活品质跟一个政府部长没有大的区别,同样也能得到社会的尊重,这是社会问题,我们不能责怪家长太势利。

但是,孩子是有差别的,这是实际情况。家长一定要知道,不要强求

你的孩子和班上成绩第一的孩子一样。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你的孩子做了第一名,人家的孩子就做不成了,大家都拼第一,不是在互相残杀吗?与其这样,不如放孩子一条生路,他的学习成绩第一,她的体育成绩第一,你的孩子热爱劳动第一??每个人都做自己的第一,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争抢分数的第一呢?

父母容易重智轻德,犯教育功利化错误。都说“一白遮百丑”,现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考试成绩就成了这遮百丑的“白”,只要考试分数高,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可以任性,可以自私,家务也可以不干,还有额外奖励。为让孩子保住成绩上的优势,有的父母甚至告诉孩子不要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教给同学,不要把好的辅导书借给同学。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冷漠,甚至对家人都不关心了。教育不关注人品的培养,这样的教育肯定走不远。

另外,有些父母容易走极端,对孩子不是宠爱至极就是冷漠至极,尤其是前者,过度关心、照顾孩子,造成了很多孩子年龄虽然一年大一年,但是内心难以长大。

好的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成长。现在,很多父母不想学习,也没有了成长的动力,总觉得自己在职场拼搏已经够累的了,回到家只想放松一下,无力与孩子多交流,这样恰恰使孩子无法得到成长。

好的父母不应该把教育孩子当成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要把这当成人生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享受教育的人,才能演绎教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父母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在某种程度上就要变成孩子,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内心世界的人。

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记:除了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和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外,您还有什么需要嘱咐家长朋友的?

朱: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

龙文教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很多人都很关注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当然身体健康很重要,因为没有身体哪来的精神呢?但是如果你以为身体成长了,精神自然就会成长,那就大错特错了。

身体的成长,遗传起着很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身高、骨架甚至一些疾病,都可能通过基因遗传下来,科学家的后代在长相上会像科学家,但是以后不一定就是科学家。因为精神的成长,只有通过阅读和学习才能获得。

读孔子、孟子、老子、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和思想家对话,和大师们交流,才能得到他们思想的精髓,任何一个高峰,你只有攀登过才算真正地拥有。人类几千年伟大的思想和智慧,谁也不能生而获得,那么它在哪里?又怎么获得?它在伟大的著作里,在图书馆里。如果你不去阅读它,那些东西就是一堆废纸;只有当你逐字逐句地阅读它,你才开始拥有它。所以,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和品位。所以,阅读对个体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求知过程。游历考察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阅读,游历考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一个人的世界到底有多大,取决于两个问题:一个是读万卷书,一个是行万里路。而读万卷书是行万里路的重要前提。

“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这句话是我为某学校题的词。因为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成为聚集美好事物的地方。最美好的东西是什

么?我觉得是阅读,图书是最美好的东西。所以,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多阅读,并为他们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

现在,有些夫妻看起来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吃一锅饭,但是精神没有走到一起,各自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生活。通过阅读,夫妻之间也可以拥有共同的精神生活。

目前,书的价值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一个人见识的真善美越多,心中的真善美就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具备真善美品德的人。那真善美在哪里?它就在你读的书中,尤其是人生前14年读的书中。很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对此都有充分的认识。所以,我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看到这一点,做孩子的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

转自正略书院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龙文教育

(完整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但是,整体地看,现行的方法中,多数与社会发展和时代特征不相吻合,教育效果最终也是相对失败的。相当多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的方法上感到迷茫、无措、不知所向。 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

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 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 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 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二 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六、说服教育法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家长用得最多的方法。 1、讲解。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家长讲,孩子听。在讲、听 的过程中,家长是主动者,孩子是受动者。它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便于家长控制教育过程,启发孩子思考,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讲解的时间,语句的长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语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家庭教育方式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 摘要: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合理管束;赏识孩子、适当期望;感受关爱,适当挫折;平等沟通,循循善诱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有重要帮助。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青少年个性发展民主型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有的专制性或自由放任型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研究论证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并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家庭教养中影响青少年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现根据父母对待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 1.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 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 享有无上的权威。父母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思想感受, 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子女思考, 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子女必须要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去活动, 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 有过高的期望, 缺少宽容, 有太多的限制, 过分的不允许,教育子女语言和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往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一种表现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另一种表现为逆反心理强、冷酷无情、有暴力行为。通常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成绩很差。 2. 溺爱型

2020年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有感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在追求泡沫的同时有谁能够静的下心?做一件事,甚至读一本书。在梦中穿梭,在梦中行走,新教育之梦是许多“做梦人”实践与探索的产物,浏览全书,粗略了解新颖的教育理念,品读全书,心灵时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于是,很喜欢摘抄其中算的上教育经典的句子,并加上自己只言片语的感悟,共享如下: 我们的老师写了日记后,对孩子的表情都不一样了。回想自己十三年的教学生涯,似乎缺少的什么?对!教师日记、教育随笔。成绩属于过去,总要给自己的未来留下点什么,在这一点上青埠屯小学的韩旭艳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写教师日记,朴实无华却令人感动。 只要你用心,就会有。生活需要用心去懂,工作需要用心去做,只要用心,随处可见,努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工作的用心人。 有理想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会做梦的人!早已过了做梦的年龄,生活也似乎归于平淡,但不能缺少梦和希望,朱永新在他的《新教育之梦》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教育理想,字字句句,如同夜晚的波浪,轻轻的扣响迟钝的灵魂,心随之波动。 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也曾这样教育学生,内心要充满阳光,然而我们呢?是否做到了内心充满阳光,走进校园,走在阳光路上,脸的微笑就是阳光,照亮着学生也照亮着自己。所以,

为师者,不要吝惜自己的微笑,当你板起脸上课的时候,又失去了什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欢迎促膝谈心的气氛。台湾的学生很幸运,有机会和老师一起坐在树下喝茶,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仔细搜索记忆中的信息,类似这样的情景在我记忆中很模糊,一时想不起什么。如果这也可以用成功和失败痕量的话,那我是失败的。 许多德育教师常常扮演的角色却是“警察”,他们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听不懂,还要老老实实的听课,学不好还要硬着头皮学,换位思考,他们真是很不容易。记得我在上

家庭教育理念 、方式

一位老师用20年的从教经验换来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1、上帝是公平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小时候付出的越多、教育的越理性、越科学,孩子大的时候你付出的就会越小,你将越省心,越有成就感。 2、“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一条真理。对孩子的教育要有科学的计划、正确的指导、理性的措施,父母要做好表率。孩子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都将带有你们的影子,因为孩子小时候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模仿。 3、父母不要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毁掉你的事业。不要为了自己的休息娱乐而忽视与孩子的交流,否则孩子长大后你将无快乐可言,你将拥有更多的愁苦、恼怒和无奈。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年幼无知,动手打父母、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娘时,我们千万不要高兴,更不能认为孩子长本事了,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要尊敬老人。否则,孩子会认为打人是赢得家长高兴的方式,是自己获得价值感的途径,这样是非观念就混乱了,长大后他就很可能动手打你了,诸如此类,我们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5、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但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得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6、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不要随意挫伤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孩子越小,你的话越有可信度,他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把你的话奉为圭臬(gu īniè标尺、准则的意思),否则你的孩子将失去自信和活力,将会失去应对未来挫折的勇气,失去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7、千万不要过分一味地迁就孩子,溺爱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时候我对他好,他长大后就会对我好,这是极大错误。因为你过分溺爱孩子,孩子会形成这样的观念: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将缺乏感恩之心。长大后,一旦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你的痛苦就开始了。 8、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坐得住的习惯。不要带着孩子不停地乱串,否则孩子上学后将面临困难。因为学习首先要坐得住。 9、抓住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第一,三岁以前,这是孩子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非观念形成的关键期。第二,小学一、二年级,这是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和自我意识养成的关键期。第三,青春期。这个时段,孩子的变化十分巨大,如果引导不好,很容易在这一时段变得让你无措手足,他(她)可能会做出很多傻事,甚至变坏。 10、年轻夫妻不要动不动吵架,至少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打架,否则,家庭这个安全的港湾将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而这会使孩子产生一系列心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朱永新的《新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我强烈的感觉到,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 朱永新老师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激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爱心。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

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总之,朱永新老师的教育理念深深碰触到了我的内心,我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新教育的工作者。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 有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读朱永新大师的《致教师》有感 《致教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着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以对话遇见心灵 《致教师》以书信体方式呈现。每一封信,就是一次问题的探讨,思想的聚焦,心灵的呼应。藉新教育之于中国教育的重大影响,朱永新一再被媒体推为改变中国教育之“风云人物”,成为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教师心中的“意见领袖”。尽管,轰动不是新教育追寻的初衷,但关注与追随又实实在在化作了担当与责任。《致教师》的撰写,源于一个互动的过程。自2014年始,先生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之《教师月刊》之约,通过“答教师问”的专栏连载,以公开的书信回答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境遇的教师提问。这种写作起点与方式,意味着《致教师》不可能是从“我”走向“你”的学问预设与思想独白,而是一场“你”来“我”往的心灵对话与精神往来。这样的往来与对话里,注定会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引导法 中学生已经基本脱掉小学生的稚气,但又不像成年人那样思想成熟,他们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上进心强;同时,由于思想发展未定型,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家庭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紧密联系孩子的思想,从意志品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式教育。坚持不懈地向孩子灌输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叫响“学生不学习不算尽责任,学习学不好,不算好学生”的口号。引导教育不可一味关在家中讲道理。要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把家庭引导结合渗透到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去,针对孩子的学习任务、现实思想、生理健康等特点,见缝插针地进行引导,有的放矢做工作。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目标鼓励法 学习中目标鼓励,就是根据“水涨船高”的道理,帮助孩子设计学习目标,来激发积极性,使孩子不断向更高的知识高峰攀登。大量事实证明,印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目标可以催人向上。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思想素质、文化基础、承受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孩子制定的目标,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通过努力可以达到;既要有年度目标,又有月、周短期目标。在明确整体目标同时,还要分科目制定逐日完成的小目标,依次实现和突破,不断“添油”、鼓励,使孩子像上楼梯一样,一步高

一步。为使孩子目标装在胸中.家长可制作成绩―览表,利用《学校和家长联系本》,将孩子每次考试、测验成绩,直观地用曲线反映在坐标上,使孩子、家长一目了然。对完不成指标的科目,家长要及时进行补课,或找人帮助。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米饭时家长想教孩子勤俭节约,不浪费一粒米。自己首先要保证把碗里的米饭吃干净,一粒也不剩,这样即使不给孩子说,时间长了孩子也会跟着学的。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可以训斥但不要体罚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随意就体罚孩子,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阴影。而是应该首先予以劝说和训斥,比如孩子耍脾气把吃的好好的馒头扔掉了,家长应立即要求孩子捡起来,否则不让他吃饭了,并告诉他再扔馒头就罚站。这样孩子一般会自觉地捡起馒头。 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多鼓励夸奖孩子 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擦桌子了,家长就要使劲的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谁也没有xxx懂事。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 家庭教育8个要点 1家长如何缓解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2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读朱永新《新教育》心得体会 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习朱永新新教育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 欢!篇一在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 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没有看书的习惯了。 又一次偶然间,我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 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 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一、 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 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 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 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 成效。

二、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 尊重依恋教师。 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 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知识。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 结构。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 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 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 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 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

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的小编说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家庭结构的完整程度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养方式,以身作则,合理管束;赏识孩子、适当期望;感受关爱,适当挫折;平等沟通,循循善诱等都对青少年的个性形成有重要帮助。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个性的形成造成不同的影响,如有的专制性或自由放任型教养方式可能对儿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研究论证以比较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优劣,并对如何建立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家庭教养中影响青少年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相关因素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现根据父母对待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 1.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操纵着子女的一切, 用权力和强制性的训练使孩子听命, 享有无上的权威。父母从来不考虑子女的思想感受, 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代替子女思考, 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子女必须要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志去活动, 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 有过高的期望, 缺少宽容, 有太多的限制, 过分的不允许,教育子女语言和方法简单,态度生硬。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缺乏自制能力,往往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一种表现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另一种表现为逆反心理强、冷酷无情、有暴力行为。通常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被动,成绩很差。 2. 溺爱型 溺爱型父母一般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 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即使 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 往往也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首次翻看这本书,我被新教育的理念深深吸引。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我非常认同作者说的: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发展的起点,一切为了教师,为了一切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成长,让教师和学生共同享受教育的幸福。 如果教师他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他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是一种缺陷。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阅读让我们精神起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是一个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人只要有精神的饥饿感,才会阅读,一天不阅读则很难受。 说到阅读,“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新教育心得体会

新教育学习心得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其崇高建立于每一刻稚嫩生命的呵护和关爱,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通过对新教育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朱永新老师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离理想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慢慢向理想教师靠拢。 新教育意味着一种教育理想,一股教育激情,一份教育诗意,一项教育行动。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育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新教育的六大行动,虽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内涵,但是,由于这些行动是中国教育相对缺少的东西,所以显得很迫切,很重要。六大行动简单的可以用听,说,读,写,网络,课堂来阐述,我们都可以做到。 新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以前,我们只关注学生成长,从来没有人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样真真切切地摆到大家面前。其实想想也是孩子在不断的成长与变化的,我们怎么可以用陈旧的思想来进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注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师与学生都在成长。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应该是不同的,今天的我会更加珍惜时间读书学习的机会。给一点时间给阅读,陶冶我们因繁杂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点时间给阅读,矫正我们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挤一点时间给阅读,开启我们因机械学习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读书,用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争做一个永远富有魅力的老师。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只要

学习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

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

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新教育实验提出“教育幸福”,应该是针对现在的一些教育的不良现象和一些“畸形”的教育提出的。 朱老师新教育理念表明:教育既要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等,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层次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等等。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父爱影响社会角色,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教育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口头教育、训练、熏陶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分重要的意义。 一、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是出生前,还是出生后,都要接受来自家庭成员、成长环境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情感、养成习惯,这就是家庭教育。通常来讲,家庭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胎教。胎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日本胎教、学前教育专家七田真说:“每个胎儿都是天才,胎教影响人的一生,孩子的教育应从胎儿期开始。”资料记载,我国古代时期就出现过胎教,现代社会,胎教更是成了孕产期妇女的必修课。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产科医生提倡胎教,80%以上的孕妇接受这一早教方式并身体力行。现代科学认为,胎儿的素质是可以随胎教的进行而发生变化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从事临床的产科医生,通过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仪器,对胎儿医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怀孕24周后的胎儿具有一定的听觉功能,大部分

出生后的婴儿,对在母体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表现。实验证明:经过胎教的婴儿比一般婴儿学话、走路均早,并且反应灵敏,记忆力强。 二是婴幼儿教育。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去接触一个大环境,并且通过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来构建自己的世界。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婴幼儿接触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在这一时期,父母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父母的待人处事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动作技能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由于婴幼儿判断能力还未真正形成,他们在模仿他人时,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在对婴幼儿教育时,更应小心谨慎,重视细节把握,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三是学生教育。这个阶段应该说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人接受新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在学生时期到达巅峰,这个时候积累知识和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孩子步入校园,开始从学校获得知识,但家庭教育不可或缺。我国古代就有“养不教,父之过”的说法,不允许父母推卸教育责任,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不重要,孩子能否成才主要在学校和老师。这种观点在中国教育领域里也占有一席之地,致使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

(完整版)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学习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的心得体会 洛新局老井小学周万红 朱永新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他指出:教育就是为了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为了一切的人,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要关注一切的人,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无论他是贫困的,还是富贵的,还是愚昧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都应该为了他们,同时教育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也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实践的。 朱永新新教育的目标:新教育的目标追求就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养积极的认识态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让教师,学生和学校一起成长,我们认为参加我们实验的所有的学校的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有一种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每个老师都要成长,相当多的人能够成功,有一部分人能够成材,成就。所有实验的人都要感觉到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在成长着,成长并快乐着。这是我们追求的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触发我们去思考,我们在县教育局的极力倡导下,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思想》,体味了朱老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建设书香生活环境”等教育内涵。 一、朱永新新教育思想给我的触动 1、朱永新老师认为,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启发。 2、朱老师的新教育认为,理念: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气氛与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个性特征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时,我们做家长的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而不应当指责孩子怎么不如别人的孩子有出息。从环境的角度讲,父母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在家庭里给孩子的积极行为以奖赏,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朝着家长和社会希望的方向健康成长。孩子上中学以后逐渐进入青春期,他们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内心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一、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前后,孩子在形体上更接近于成人,在内心里也向成人靠拢,类似成人的愿望在他们心里大量涌现。同时,他们正在从幼稚走向成熟,各方面的经验都缺乏,内心经常处于矛盾冲突之中。因此,我们要了解 存在于他们自我意识中的几组明显矛盾。 1、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上中学以后,孩子们不再象小学时那样遵从老师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以往自己的许多观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从师长那里得来的。于是,他们开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的女儿就经常批驳我的一些言论,纠正我对一些事物的解释。孩子很想独立,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再和家长一起活动。但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还不能完全独立,还离不开父母的帮助,还缺乏独立于社会的资本和经验。所以,在他们自我意识中存在着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所有的孩子都有着对于自己未来和关于人生的美好理想,随着他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他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较大差异,在他们的自我意识中产生了矛盾。有时候,孩子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往往是父母教育方式的结果。父母极力让孩子看到生活的积极面,把消极面掩盖起来,一旦孩子自己发现,便处于困惑之中。有些父母本身存在着追求完美的倾向,凡事有绝对化的要求,这也导致孩子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加剧。 3、自负和自卑的矛盾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象旁观者一样进行自我观察和评价。这种自我评价可能是依据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可能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或者完全是内心的自我分析和评价。这些评价具有相当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发生极端变化。例如,有的学生只因受到老师的几句批评就萎靡不振,而有的人为了别人不经意的夸奖而得意洋洋。从妄自菲薄到自高自大似乎只有一墙之隔,而较多的时间里处于自负与自卑的内心冲突 之中。 4、沟通和封闭的矛盾 青春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流思想、沟通内心体验,排遣日益增长的孤独感。从青春期开始,孩子体会到了孤独的滋味。他们既充满了各种幻想和憧憬,又会萌发许多孤独和感伤,并且有自我封闭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房间,自己的桌柜,可以存放自己的日记本、信件像册等“私人物品”,不喜欢别人特别是父母向自己问这问那,不愿表露自己的内心感受。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有时对孩子的私人物品发生兴趣,往往引起孩子的反感。此时,父母与孩子的“代沟”表现比较明显,这种现象其实是孩子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矛盾之一。家长应该平等地与孩子讨论问题,以教训的口吻和孩子说话最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家长不应把 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2XXX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极大多数人的反对,然后,读经运动,英语晨读等替代性课程便应运而生。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于是我在班里提倡学生早晨背古诗,希望孩子在每天的清晨与经典古诗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然而,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他应该读什么书?我们该怎么开始阅读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教育实验自2XXX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我任教的是二年级,孩子们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但是阅读能力还有限。我根据新教育倡导的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孩子们的学习力与创

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刚开始,班里有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一直让我发愁,因为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玩具。在开展读写绘活动一个月后,我评选了九月的阅读之星,让他们写好读书卡,并贴上照片,张贴在班级的墙上。大家看到了,积极性也提高了,我顺势介绍一些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看的书,如《唐诗三百首》、《小猪唏哩呼噜》、《三字经》、《安徒生童话》、《二年级的小豆豆》等等。现在最顽皮的几个孩子也加入到阅读队伍,全班至少人手一本,每天中午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孩子们快乐,我也跟着快乐。 暮省,指的是学生随笔、日记,以及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用词语相互激励、抚慰,成了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日常的生活方式。 学生写日记是老师要求的,不得不写,并且会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特别是低年级,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但是老师自己也需要多写教育日记,时时鞭策自己,才能在教育中获得成长,我会朝着这方面不断努力。 晨诵、午读、暮省,将教育回归到一个朴素的整体,它既是对学科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过早精细化的学科课程进行一种矫正。新教育实验认为,素质不是知识与能力的拼板,而是一个人的完整的理解力与创造力。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做到晨诵、午读、暮省,那我们的教育也事半功倍了。我们相信,新教育有望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