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机要通道使用和管理办法(1)

xx机要通道使用和管理办法(1)
xx机要通道使用和管理办法(1)

XX机要通道使用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信息网络机要文件处理系统(以下简称机要通道)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机要通道的安全畅通,根据XXXX关于《XX机关机要通道使用和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XX办公室负责机要通道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机要通道设备的管理

第三条机要通道配用的加密设备属于绝密级产品,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配备密码设备的计算机严禁与外网联接,并严格按照涉密计算机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条机要通道设备应放置在符合“三铁一器”标准或采取了安装监控探头、使用门禁系统等现代化安全防护措施的专用密码机房内。各种设备应24小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出现故障应及时向XXXX办公室报告,并协助技术部门排除故障,确保机要通道畅通。

第五条用于机要通道的计算机、打印机等配套设备为涉密设备,应由办公室机要部门统一管理,专机专用,不得随意安装其他软件,不能擅自拆卸和维修。

第三章机要通道工作人员的管理

第六条切实加强对机要通道工作人员的管理。机要通道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符合机要人员的相关要求,不得向其他人员透露操作程序、加密设备和应用软件的相关信息。

第七条机要通道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向XXXX办公室申报,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因工作需要调离机要岗位时,需填写交接清单,由各单位或部门领导签字后上报XXXX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机要通道文件的管理

第八条机要通道的电子文件与相同内容的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九条各单位和部门机要通道工作人员应及时签收和处理机要通道电子文件。特急件立即处理,加急件12小时内处理,平急件的处理不得超过24小时。电子文件的处理包括:文件下载、签收、打印、送阅、办理和保管等。

第十条机要通道传输文件的密级限于机密级以下(含机密级)。绝密级文件不准在机要通道内传输。

第十一条机要通道原则上不得传输非涉密的文件、简报、信息等文件资料。

第十二条机要通道主要传输以下文件:

绿色通道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的通知各收费站: 《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试行)》经过两年的试行,极大的提高了我公司“绿色通道”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按照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关于印发<山西省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晋高管收费发[2017]308号)文件有关“绿色通道”新的管理要求,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原《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 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6月19日

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管理办法为切实加强山西交投高新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收费站“绿色通道”工作,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绿色通道”车辆通行的相关规定,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切实将“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实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指示精神,遵循“积极落实、规范程序、打击假冒、加强监管”的原则,实现“绿色通道”顺畅通行,提高“绿色通道”车辆通行效率,为过往司乘服好务、站好岗,树立我公司收费站的良好形象。 二、政策依据及解读 (一)政策依据 本办法依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紧急通知》(交公路发[2010]715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工作的通知》(晋交综运发[2010]774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标识设置和加强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晋交运发[2013]358号)、《关于印发<山西省高速公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晋高管收费发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1、范围 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2、职责 2.1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 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2.2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2.3各部室 2.4现场单位 ,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5现场单位的安全员 ,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 2.6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 应急程序。 3、内容 3.1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 ,需要紧急集合的。 ,必须立即向所在场所人员发出警报,并必须立即撤离全体人员的情况。 3.2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1)公司办公楼; (2)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单位; (3)阀室等无人值守单位; (4)其他具有潜在重大危险因素的场所。 ,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同时便于人员能迅速集中和撤离的地方。 (1)必须在生产区之外,便于人员集合并继续疏散,宜在以下地点:在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通往外部的路侧、较大的平地; (2)紧急集合点必须安全,不得靠近排污池、放空区; (3)在潜在事故发生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方向; (4)人员紧急集合后不应阻碍交通; (5)紧急集合点标志牌安装在墙上,高度为距离地面1.5m-2.2m,正对着紧急集合点,保证能清楚地识别; (6)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站门内靠近大门处通往外部道路的路侧,同时设置风向标; (7)阀室等无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路边,标志牌安装在路边醒目处; (8)非危险场所的办公楼的紧急集合点应设在建筑物外,通往出口的道路处; (9)24小时值班的场点,在值班室应放置报警器;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 2.110、120、122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4.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的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

点。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CT室、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入出院处、服务队等)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绿色通道”安排服务队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帮助服务。遇危重病人需送检查或入住院的,接诊科室必须安排医务人员亲自护送。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绿色通道范围内患者,除属ICU收治范围者外,要确保实现专科收治,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相应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需立即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按急救手术绿色通道予以特殊保障。 7.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8.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1、范围 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 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 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 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职责 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 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各部室 负责组织所属各部门建立紧急集合点。 负责对所属各部门的应急疏散的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现场单位 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固定紧急集合点。 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建立临时紧急集合点。 负责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纳入到本单位的应急体系中,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 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负责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紧急集合点。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相关程序的演练。 现场单位的安全员 负责落实建立本单位的紧急集合点。 负责落实标识和检查应急疏散通道。 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应急疏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按照设置原则选定临时紧急集合点位置,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 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 负责组织各现场单位对应急疏散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 应急程序。 内容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 紧急集合点单位所在场所发生事故或险情。 单位所辖范围内发生事故或险情 , 需要紧急集合的。 抢险现场发生必须撤离在场全体人员的事故或险情。 发生其他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必须立即向所在场所人员发出警报,并必须立即撤离全体人 员的情况。 3.2 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2、 2.1 2.2 2.3 2. 3. 1 2.3.2 2.4 2.4.1 2.4.2 2.4. 3 2.4. 4 2.4. 5 2.5 2.5.1 2.5.2 2.5. 3 2.5. 4 2.5. 5 2.5.6 2.6 3、 3.1 3.1. 1 3.1. 2 3.1. 3 3.1.4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及流程

井陉县中医院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管理范畴 需要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内(<6小时)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患者。 (一)急性创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严重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 (二)气道异物或梗阻、急性中毒、电击伤、溺水等; (三)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急性脑血管意外、昏迷、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四)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等; (五)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肠梗阻等急腹症; (六)其他严重创伤或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 (七)就诊时无姓名(不知姓名)、无家属、无治疗经费的“三无”人员也在绿色通道管理范畴内。 二、原则 (一)先抢救生命,后办理相关手续。 (二)全程陪护,优先畅通。 三、急诊抢救绿色通道流程 (一)院前急救 现场进行必要的处理,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 (二)院内抢救 1、病人到达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立即给予及时处理。

2、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按照医嘱制度,规范下达医嘱。 3、会诊医生在到达急诊科进行会诊时,应详细了解病情、认真查体,并制定会诊处理意见,病人需转科诊治时,及时转科治疗。 4、经外科医生评估,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施行抢救手术时,应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实施手术。 5、多发性损伤或多脏器病变等特殊病人,必要时请示医务科、总值班、带班院领导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根据会诊意见,有可能威胁到病人生命最主要的疾病所属专业科室接收病人,并负责组织抢救。 6、急性危重病人的诊断、检查、治疗、转运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 四、门诊抢救绿色通道 (一)门诊需要抢救病人,由首诊医生和护士负责现场抢救,同时应立即通知急诊科和相关科室会诊协助救治。 (二)首诊医生在交接病人时要及时完成门诊抢救病历,与接收医生进行交接。 五、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一)急诊科入口通畅,有救护车出入通道和专用停车位,有醒目的路标和标识。 (二)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的患者必须符合本制度所规定的情况。 (三)执行急诊与住院连贯的服务流程,收住院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 1、医院内科、外科、药学、功能科、放射科、检验科(输血)等科室均应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按医院规定会诊和急诊。 2、进入绿色通道的病人医学检查结果报告时限 ①病人到达医学影像科后,急诊平片、CT报告时限≤30分钟。 ②超声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报告(可以是口头报告)。 ③急诊检验报告时限,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1、范围 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关的主要内容。 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 2、职责 2.1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 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 2.2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 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散管理。 2.3各部室 2.3.1负责组织所属各部门建立紧急集合点。 2.3.2负责对所属各部门的应急疏散的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 2.4现场单位 2.4.1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固定紧急集合点。 2.4.2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建立临时紧急集合点。2.4.3负责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纳入到本单 位的应急体系中,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 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 相关程序。 2.4.4负责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紧急集合点。 2.4.5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相关程序的演练。 2.5现场单位的安全员 2.5.1负责落实建立本单位的紧急集合点。 2.5.2负责落实标识和检查应急疏散通道。 2.5.3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应急疏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 2.5.4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2.5.5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按照设置原则选定临时

员工通道管理规定

员工通道管理规定 为规范商场全体人员进出,管理有序,请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一、商场所有员工上下班、用餐必须从员工通道进出,并严格按照考勤管理制度打卡。 二、员工在岗期间外出,必须从员工通道出入,需主动向安防人员出示《****百货出门证》并打卡。 三、正常营业时间期,所有员工,除当值安防人员和早值人员以外,08:30以前任何人不得进入 商场,若有事需要进入,须有安防人员或者早值人员的陪同并签字。 四、不得在员工通道大声喧哗、嬉戏打闹,打卡后不允许在场内逗留,08:30内部员工和导购员 须在员工通道外按照部门列队,列队后由各部门负责人检查妆容、工服、工牌,并依次进入商场;装修人员必须持有出入证方可进出商场。 五、在岗期间,员工一律禁止从正门出入,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以书面形式向各楼层管理人员提出 申请,经由楼层管理人员批准后,将批条交予物安部人员后方可出入。 六、安防人员于22:30进行清场。所有人员均不能在商场逗留,若需加班的营业员及装修人员, 需提前向各楼层管理人员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将加班申请交由物安部,方可加班。加班期间,必须佩戴工作牌,加班结束,必须接受安防人员的检查,方可离开。 七、在岗期间,携带商场经营品类离开商场,必须持有各楼层管理人员开具的出门证,在员工通道 处交由安防人员登记。若是自行购买的商品,须主动出具购物小票。 八、不得携带大包进入商场,可携带20cm见方的手袋。 九、若有来访人员来访,安防人员询问并进行详细登记后方可从员工通道进入卖场。 以上规定自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二日起执行。 ******百货商场 行政人事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九日

精心搜集整理,因文档各种差异性,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调整字体属性及大小 2020年3月

6.绿色通道建设管理办法

六、绿色通道建设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绿色通道建设要求,根据《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指导意见》(铁建设函…2007?472号),《铁路路基边坡绿色防护技术暂行规定》(建技[2003]7号),《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绿色通道建设重点包括:路堤、路堑边坡绿化;路堤坡脚至用地界以内;路堑堑顶至用地界内;隧道边仰坡绿化;桥梁锥体边坡绿化;站区绿色防护和取、弃土(碴)场绿色防护等。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达州建指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绿色通道建设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四条绿色通道建设应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的用地原则。 第五条绿色通道建设除应符合本办法外,还应符合建指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办法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二)总体要求 第六条绿色通道设计应根据当地地形地貌及生态特点,遵循“因地制宜,景观协调,易于养护”的原则,优先选择当地适生植物品种。严格控制名贵物种的采用。 第七条毗邻森林公园等风景区的绿色通道建设应与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相协调。 第八条绿色通道设计应采用内灌外乔的绿化形式。靠近线路地带应栽种草、灌植物,远离线路地带宜栽种灌木、乔木,形成立体复

层的绿化带。栽植乔木时,其成年树高,不宜高于旅客列车车窗下。 第九条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的硬质岩路堑的边坡坡面(含边坡平台、侧沟平台)防护和加固,应优先选用绿色植物防护与工程防护相结合的措施,不应采用全坡面圬工防护。 第十条桥梁地段绿色通道设计范围主要包括锥体边坡,桥下需要设置绿色通道时应与邻接路基绿化和周边环境相协调;栽种乔木时应考虑倾覆不得侵入桥梁的建筑限界。 第十一条位于风景区和保护区的隧道洞口绿化应以美化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十二条铁路各站区绿化不得影响旅客乘降和货物装卸,不得影响各类架空线路。 第十三条加强取、弃土(碴)场土石方调配工作,弃土弃碴要严格贯彻“先挡后弃”原则,做好拦挡工程和边坡防护措施,取弃结束后及时进行覆土整治、复耕或复植被措施,并完善排水系统。 第十四条栽种的植物不得遮蔽铁路可视信号和影响列车了望条件,不得影响铁路运输安全。乔、灌木与接触网、建筑物和各种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十五条树种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逆性强,可抵抗公害、病虫害,易养护; 2.不产生其他环境污染,不应成为对附近作物传播病害的中间媒介。 (三)验收与交接 第十六条绿色通道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主体工程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第十七条植物种类、数量和种植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急救绿色通道管理规程(简)

妇产医院 急诊剖宫产绿色通道管理规定 为了进一步做好急危重症孕产妇的诊治工作,系统规范急诊产妇剖宫产手术的接诊、检查、诊断、抢救全程医疗服务行为,使急性危重病人得到及时、规范、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风险。 一、指定进入绿色通道的范畴:产妇临产有下列指征进入 绿色通道。 1、骨产道异常:骨盆显著狭窄或畸形。 2、软产道异常:软产道畸形如高位阴道完全性横隔; 3、产力异常原发或继发性宫缩乏力:出现产程进展滞缓或产妇衰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者。 4、胎位异常:横位,臀位足先露,完全臀位而有不良分娩史者,臀位估计胎儿在3500g,高直前位并滞产。 5、宫外孕大出血、产前子痫,子宫破裂大出血、育龄妇女急腹症等; 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规程 1、病人到达医院后,首诊医生确定为进入绿色通道范畴,护士要将病人直接送入手术室,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手术室护士长到岗,并在10分钟内完成病人合适体位的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

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病人抢救病历。 2、首诊医生及时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务科(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节假日和夜间报告医院总值班),医务科或总值班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协调抢救治疗工作,总值班在抢救病人指挥有困难时可请示医务科科长、院长。 3、值班医生立即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下达会诊医嘱、下达检查医嘱、下达手术医嘱。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抢救后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三、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 1、手术室在接到手术通知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并立即通知手术相关人员到场,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评估和选择麻醉方案。急诊抢救手术要求在病人到达手术室后30分钟内开始手术。 2、所有进入绿色通道的产妇;各种检查和治疗方案根据医院规定完成知情同意,如病人没有家属和委托人,可由两名主治医生以上职称的医生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务科长或总值班批准、签名。 医务科 2015-3-18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病人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决定加强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功能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病人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医院特制定关于加强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暂行规定,希各科遵照执行。 一、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人群 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的病人或预见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各类危急重病人。 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服务原则 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的工作制度 1、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各科室对盖“绿色通道”专用章的申请单、处方须快速反应优先处理。

2、科室实行医生和护士24小时值班制度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齐备,做好随时做好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准备。 3、在抢救过程中如需相关科室会诊,抢救科室呼叫院内抢救会诊原则上相关科室医生在10分钟内到达。 4、为保证抢救的及时对绿色通道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先留取血样,随后送检查科进行梅毒、艾滋和肝功能的监测。 5、对绿色通道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及时告之病情及变化,进行医患沟通,根据病情发给病人及家属病重或病危通知。 6、实行上报制度在进行危重病人和急诊抢救的同时,必须向医务科报告患者病情及抢救情况,正常工作日报告医务科,夜间或休息日报告院总值班,由医务科或院总值班协调相关科室协助抢救,同时上报业务院长,并在必要时组织抢救会诊。 四、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工作程序 1、急诊科护士接诊时或救护车送达我院的患者发现有上述情况时,须立即报告医生,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的病情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进行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消防设施及通道管理办法(标准)

消防设施及通道管理办法 目录 1 目的 (1) 2 范围 (2) 3 定义 (2) 4 职责 (2) 4.1 健康安全环保部 (2) 4.2 工程管理部 (2) 4.3 PMT (2) 4.4 消防服务承包商(消防队) (2) 4.5 监理单位 (2) 4.6 承包商 (3)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3) 5.1 基本要求 (3) 5.2 消防设施设置和检查要求 (4) 5.3 消防通道设置要求 (4) 5.4 临时占用消防道路作业许可证申办流程 (4) 6 参考文件 (5) 7 解释权归属及生效时间 (5) 1 目的 为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范围、职责和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xx所属区域。 3 定义 3.1 消防通道 保障消防人员和消防车辆到达现场并实施救援的通道。 3.2 疏散通道 指走道、楼梯、连廊等,包括“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在火灾时是人员逃生的通道。 4 职责 4.1 健康安全环保部 1.负责制定与修订消防设施及通道管理办法。 2.根据本办法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4.2 工程管理部 1.负责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及道路的规划,并组织落实。 2.负责施工现场消防道路、消防给水系统的维护管理。 4.3 PMT 1.负责所属区域内临时占用消防通道的审签。 2.负责所属区域消防设施和通道设置的监督和管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落实。 4.4 消防服务承包商(消防队) 1.负责临时占用消防通道的审批,并确认消防措施落实。 2.负责组织消防专项检查,对消防设施的适用性、充分性、完好性进行确认。 3.负责消防设施使用、维护管理的培训工作。 4.5 监理单位 1.负责审查承包商施工现场临时占用消防通道的申请。

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急救绿色通道是专为急、危、重患者设置的快捷通道,确保急、危、重病人在我院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任何科室在任何时间不准以任何理由拖延参加抢救。 (二)、医院120急救站接到急、危、重患者呼叫后,应在规定时间赶往现场,及时做好相关的现场和途中的有效救治。 (三)、急诊科接收急、危、重病人时,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如需临床专科医生会诊,可电话通知各临床专科,各专科在接到通知5分钟内派总住院医师或主治以上人员前往会诊。 (四)、急诊科接收急、危、重病人时,如需作有关辅助检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1、如需B超或心电图检查,接诊医生可电话申请或书面申请,B超室及心电图室医生在接到申请后,人员与仪器必须在5分钟内到达急诊科实施检查。 2、如需作检验项目检查,护士需留取相关标本,医生书写申请单注明“绿色通道”标志并在检验申请单右上角注明回复电话号码,由护士或护工送至检验科,检验科接收标本30分钟后,先电话报告检验结果,后发报告单(如因检验项目特殊等原因未能发报告时,须电话说明)。 3、如需作X线或CT检查,由接诊医、护人员护送,放射科医生检查后15分钟,发出临时报告单。 (五)、急危重病人经会诊和有关辅助检查后,在急诊科需确定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如不需手术治疗的患者,由急诊科接诊医护人员护送至全院ICU病房或专科病房,并作详细的交班。 (六)、急危重病人如需手术治疗,由临床专科会诊医生负责开出术前医嘱,做好术前谈话,书写术前小结,并通知手术室及联系手术人员。急诊科护士做好术前准备后,由急诊科接诊医生、护士护送至手术室,并向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交班,会诊医生召集手术人员直接到手术室进行手术。 (七)、急危重病人手术后,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送至全院ICU,手术医生应向ICU 医生作详细交班,并负责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及病情首记的书写;其余医疗文件由ICU医生负责书写。 (八)、所接收的急、危、重病人,如涉及到多个专科,由最危及生命安全的专科会诊医生负责组织抢救,负责通知其他专科会诊,负责开出术前医嘱,做好术前谈话,书写术前小结,并通知手术室及联系手术人员及安排手术程序。 (九)、涉及到多个专科的急、危、重病人术后收住全院ICU后,医疗文件书写分工为:病程首记由主要临床专科的手术医生完成,手术记录、术后记录由各临床专科的手术医生按手术先后顺序提供书面材料后,由主要临床专科的手术医生完成,其余项目由各专科医生向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定 一、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 (一)直接危及生命的各科急危重疾病(如脑梗、心梗、多发伤复合伤、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 (二)无家属陪同且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三)无法确定身份(如弱智且无陪同人员等)且需要急诊处理的患者。 (四)突发事件,对社会影响力较大事件中的患者。 (五)见义勇为的受伤者。 二、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 (一)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先救治,后结算。 (二)急诊科护士接诊时,如发现符合"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的患者,须立即报告医生,由接诊医生决定是否开通绿色通道。一旦开通绿色通道,即实行"二先二后"的规定(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费;先入院抢救,后交费办手续)。化验、检查、输血、用药、住院等由护士在相关医疗文书上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及后勤部门必须根据医嘱单、输血及辅助检查申请单上急诊科"绿色通道"专用章,优先为患者提供服务,如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治疗、优先使用电梯等快捷的服务。 (三)急诊科医生接诊"绿色通道"的病人时,应根据初步的病情

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及各种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核对后及时执行。 (四)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负责对患者的抢救、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组织会诊、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必要时与护士共同护送患者进行检查或转送等任务。 (五)各科室值班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药剂、后勤维修保障人员等)应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急诊科急会诊或其他紧急请求后,必须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或请求地点。 (六)对需做各种急诊辅助检查的危重患者,必须由护理人员陪同,必要时与医师共同护送,准备必要的抢救设施和药品,边抢救、边检查。 (七)对需住院、紧急手术等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根据病情准备必要的抢救设施和药品,由护士护送或与医师共同护送,并与接收科室进行患者病情及病历资料的当面交接工作。 (八)急诊药房取药窗口,接到盖有"绿色通道"专用章的医嘱单时,应5分钟内完成取药工作。 (九)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急诊化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超声检查等各项急诊检查项目应在30分钟内出具报告结果;CT或MR 室在接到急诊急诊检查电话后,应尽快安排检查时间,完成检查并出具检查报告。有关科室在完成上述检查出具结果之后,须及时电话告知急诊科。 (十)凡需多个科室协同抢救的患者,原则上由对患者生命威胁

员工通道管理规定

门卫管理规定 为了确保酒店营业期间的安全,维护店内良好秩序,防止酒店财物外流,保证酒店正常营运,加强对员工出入口的管理,特做以下规定: 1.酒店员工进入酒店必须向通道当班警卫出示由保卫部办理的员工出入证方 可进入酒店,严禁无证进入。 2.来访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来访登记表,经警卫人员联系确认后方可入店。 3.禁止酒店员工在出入口逗留,或与在岗警卫闲聊、或干其它与工作无关的事, 保证出入口的畅通。 4.酒店物品因工作需要必须拿出酒店的,须由物品所在部门填写出门条,注明 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等,并经部门经理和保卫部主管以上人员签字同意方可放行。 5.员工携带物品进出酒店,必须主动交警卫检查,警卫应认真履行职责,严防 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酒店和酒店财物外流。 6.员工通道值班警卫对来访人员,(包括外来施工人员)进行详细询问,并按 照员工通道来访登记本要求进行详细记录,必要时对被访人进行联系,经同意后方可进入。对外来施工人员必须办理临时证件,方可进店施工。 7.员工通道当班警卫对进入酒店人员随身携带物品进行认真检查,发现有易燃 易爆物品应进行扣留,酒店必须使用的违禁物品需由酒店使用部门负责人开具使用证明方可进入,对无证明的违禁物品将由当班警卫做好记录,并扣留上报保卫部,做好妥善处理。 8.员工通道警卫应对出店物品进行严格检查,对发现酒店员工带出酒店物品, 必须扣留所拿物品,并记录好带出物品名称、数量、部门、员工工号,上报保卫部。对酒店报废物品、退货进行须出酒店的必须有出门条,当班警卫认真核对出店物品名称、数量,保卫部领导意见,核对无误后方可放行,并由当班警卫签名,出门条返回保卫部存档。

车间安全通道管理规定

车间安全通道管理规定 一、施工现场应建立消防领导小组,建立义务消防队,负责对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进行管理。 二、施工现场的平面位置,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应明确防火重点区、仓库、配电室、要配备灭火器材,有醒目的消防安全标志,有消防安全负责人。 三、不准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四、临时用电管理要严格按照用电的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电气火灾。 五、车间每周检查安全工作的同时,检查消防安全工作,发现火灾隐患要制定措施,有专人负责,限期进行整改。定期进行消防器材检查的内容要点:最新车间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a消防箱:枪、带、箱体是否完好无缺,栓阀无严重生锈。 b灭火器:无缺损、无过期,压力以灭火器压力表指针在绿格内为压力正常。 六、经常检查、记录消防器材设备完好情况,确保消防器材设备装置处于良好状态;检查消防通道,时刻保持畅通;检查消防管理规定的履行情况,及时纠正消防违章和清除火险隐患。 七、施工现场应设立吸烟室,现场、仓库、集体宿舍,配电室等地严禁吸烟。 八、增强防火意识,定期学习消防知识,掌握车间内灭火器材操作技术及使用方法。 九、保护消防标识、消防器材完好及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1、新工人操作设备必须经三级安全教育。重点设备、特殊工种 须以培训考核后凭证操作,任何人不得随意指定没经过培训的工人 操作设备,否则造成的后果由指挥者负责。 2、工作前必须熟知所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设施,遵守安全操 作规程,及进穿戴好各种劳保用品,使用各种防护设施。 3、操作前应检查设备周围有无障碍物,排除故障和隐患。 4、上班时,进车间人员均应穿工作服、工作鞋。 5、设备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任何人不得擅自作业;设备的搬迁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禁止使用除锈剂清除机械、设备、配 件的锈蚀;禁止使用汽油浸泡机械配件;禁止使用汽油、丙酮、酒精、丙醇、挥发性强的试剂,擦拭机械设备、(属于设备使用说明书载明 的必须使用的试剂、油料、化学物品除外)。 6、使用手提电器必须采取绝缘、接地等防护措施。 7、各车间的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阻塞。 8、各机台需引接电线时,应请专业人员进行引接,引接电线要 求整齐,牢固、严禁乱拉乱接。 9、禁止生产设备、动力设施超负荷运行,电线、电缆、电器开关、安全防护开关,必须符合用电要求。 10、瓶装、桶装化学试剂、硫酸、油料按规定使用后,必须使用原盖封存,禁止敞口存放。 11、禁止擅自拆装、组装或互换机械设备的配置、部件。 12、本岗位工作人员在岗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允许非本岗位人员、动用机械设备。 13、生产车间严禁吸烟,禁止私自挪动消防器材。 14、需要用炉灶加热时,应先检查加热容器是否安全、清洁。必须将容器、加热炉及地面洒落的可燃物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火焰不得超过锅底范围,并必须有人守护观察。

员工通道管理规定

1.目的 加强对营销店内部人员出入的管理,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 2.范围 适用于营销公司各营销店管理。 3.职责 3.1各营销店防损员:负责营销店员工通道的管理及维护。 3.2公司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各营销店员工通道管理的监督工作。 3.3全体员工:按要求配合执行。 4.具体规定 4.1内部管理 4.1.1上下班管理 4.1.1.1员工上下班时必须走员工通道,穿工作服、佩带胸卡,着装仪表端正,方可入内。 4.1.1.2员工上下班的签到、出勤打卡设置在员工通道。 4.1.2通告栏管理 4.1.2.1营销店员工通道入口处划定1*1.2m的用于内部资讯公告栏,由物价员(市场营销员)负责维护。 4.1.2.2通告栏粘贴通知、营销方案等信息。 4.1.2.3原则上通告栏信息应每周至少更新一次。 4.1.3员工自净检查 4.1.3.1员工通道应由防损员专人负责,只要通道打开,就要实行连续值勤制度。 4.1.3.2员工个人物品应按指定的位置摆放,禁止任何商品、赠品及营销店工具放在员工通道处。 4.1.3.3员工不得带箱、包进入卖场(除指定的财务人员),必须携带物品出入的,应办理登记手续,出 来时需主动示包,接受防损员的检查(员工应主动自行翻开口袋)。 4.1.3.4严禁员工携带商品进入卖场,也不得将卖场内的任何物品携出营销店;物品携出如是工作需要 必须填写《物品携出、入申请表》,经相关人员签字方可放行。 4.1.3.5各员工上下班离开营销店时,一律要自动打开携带的包袋,由防损员检查。 4.1.4下班有购物员工从营销店出入口出门,其他人员一律走员工通道。 4.1.5当班防损员应严格检查员工,发现问题立即向主管或值班经理汇报。 4.2外来人员管理 4.2.1严禁顾客从员工通道出入。 4.2.2供应商进入营销店应先在后场登记,发放本营销店的临时工号牌方可进入,并交纳10元押金,离 场时缴回工作证并自觉按受防损员的检查。 4.2.3有下列行为之一可没收押金,并可视情况追究责任: 4.2.3.1进入营销店内后,违反现场管理要求; 4.2.3.2打探与经营的大小类商品无关的信息; 4.2.3.3任意破坏商品行为; 4.2.3.4在卖场内吃东西、吵架等;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 一、急诊绿色通道定义 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在为畅通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挽救患者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范围 各种危重症需立即抢救患者;“三无”人员(患者无姓名、无家属、无经费)。 需要进入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指在短时间内发病,所患疾病可能在短时间(6小时)内危及病人生命。分类如下: (一)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急性创伤引起的体表开裂出血、开放性骨折、内脏破裂出血、颅脑出血、高压性气胸、眼外伤、气道异物、急性中毒、电击伤等及其他可能危及生命的创伤、重度休克、急性颅脑损伤。 (二)心脑血管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各种昏迷。 (三)妇产科绿色通道:宫外孕大出血、产科大出血。

(四)其他危及患者生命的绿色通道: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栓塞、大咯血、严重哮喘持续状态、消化道大出血、重症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 三、急诊绿色通道工作程序 (一)院前急救 急诊科工作人员接到院前急救电话后,询问病员数量及病情,如为成批病人,立刻报告急诊科主任协调全科力量做好抢救准备,急诊科力量不足时汇报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启动成批病员抢救预案。 急诊科接电话后立即(3分钟内)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医务人员初步判断病情,予现场急救,必要时转总医院院内处理。转运前应先与急诊科电话联系,做好绿色通道启动准备工作。 (二)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衔接 1.急诊科与“120”患者转接流程: 急诊科接市120急救中心电话后做好接诊准备→双方交接(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受伤经过、诊断、处置情况、目前病情)并签字→交接完毕。 2.如为患者自行入急诊科,接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需启动急诊绿色通道时,上报所在专业二线班及急诊科主任,如为工伤需同时上报医务部(非上班时间报总值班)。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最大限度争取抢救的时间,进一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各相关科室必须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一)急诊绿色通道服务的范围 1、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2、昏迷患者; 3、休克患者; 4、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5、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6、各种急性中毒患者; 7、急危重孕产妇; 8、其它急症而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及“五无”(无姓名、无单位、无住址、无家属、无经费)病人。 (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基本要求 1、对符合急诊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的患者,本着“以人为本,先抢救,后交费”的原则。急诊值班医生先电话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得到授权后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留取患者有效证件抵押。 急诊科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尽快下达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各种救治措施及相关检查的口头或书面医嘱。急诊科护士尽快准确执行。 2、急诊科值班护士除按急诊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外,还应详细记录各种检查项目、使用的药品和材料等。医生所开的检查单、处方和所用材料收费单原单均应保管好,以作为催缴费用的依据。确认“五无”病人,所有费用经审核后报医务科和主管领导审批,由医院支出,不扣相关科室成本。 3、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程序的患者,在急诊抢救、治疗、用药、检查等申请单、处方上由急诊值班医生加盖“绿色通道”专用章。各相关科室凭“绿色通道”专用章优先办理(无需医务科或总值班在申请单或处方上签字)。 4、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生要执行对患者的抢救、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组织会诊、完成各种医疗文书、必要时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或转送患者的任务。 5、急诊科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报告医务科,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各种急诊抢救小组参加抢救。 6、对需住院、紧急手术或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急诊科应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并由医生或护士护送到达,当面完成与下一个科室的患者病情的交接工作。 7、对需做各种辅助检查确诊的危重患者,必须由医生或护理人员陪同,边抢救、边检查。 8、对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有3名以上伤病员的重大抢救时,应在紧急救治的同时,立即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 (三)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 1、“绿色通道”开启需通过医务科(或总值班)。开启绿色通道后,医务科(或总值班)需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登记本》上签字确认,表明医院对该患者相关费用负责。

医院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办法Word编辑

***市人民医院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加强孕产妇急救管理,经研究决定,现制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人群 所有来院就诊的孕产妇,重点为急危重孕产妇。 二、组织领导 (一)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 组长:副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副院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医院孕产妇急救综合事宜,具体包括负责领导、协调和指挥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运转管理和施救工作,确保孕产妇急救安全、有序、高效运行;负责不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与业务培训,加强技能操作训练,提高急救应急工作质量;负责孕产妇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加强与上级医院联系,完善急救转诊流程,及时将急危重孕产妇转往上级医院;发生急危重孕产妇重大抢救时及时组织、协调有关科室及院外专家进行会诊与抢救。 (二)孕产妇急救技术小组

1、一组 组长: 成员: 2、二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在医院孕产妇急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急危重孕产妇应急抢救工作;按照急救领导小组统一调派,在接到急救任务后应第一时间参与施救,保证抢救时间和质量;孕产妇急救技术小组成员应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抢救电话后院内医生10分钟内到达现场,院外医生30分钟内到场;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市孕产妇急救工作。 各成员联系方式见附件1。 三、孕产妇急救流程 见附件2。 四、工作要求 1、门诊及急诊接诊医师要耐心接待每位孕产妇,实行首诊负责制。120急救人员在孕产妇转运途中要密切观察孕产妇的症状与体征,必要时进行院前急救,并与院内做好联系对接,确保孕产妇到院后立即进行救治,缩短反应时间。 2、首诊医师认真做好孕产妇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项目。对于急危重孕产妇,接诊医师在开具检查医嘱的同时通知医技科室做

消防通道安全管理规定_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通道安全管理规定_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方面安全管理规定欢迎点击↓↓ ➷➷仓库温湿度管理规定✚ ➷➷建筑安全月活动方案✚ ➷➷危险品停车场管理规定✚ ➷➷社区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方案✚ 消防通道安全管理规定: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消防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做好消防工作。 第三条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本实施细则,实施消防监督。除人民解放军各单位、国有森林和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消防监督,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外,其余所有单位的消防工作都应当接受当地公安机关的监督。 消防通道安全管理规定:火灾预防第四条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在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城市的时候,必须依照有关消防法规,会同消防监督机构制定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讯和消防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和具体建设方案,并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市级人民政府审查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吸收消防监督机构参加。 第五条城市总体规划审定批准后,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消防监督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第六条市区公共消防设施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提请地方人民政府责成城建、公用、邮电等有关部门作出技术改造或者改建、增建规划,加以解决。 第七条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贯彻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工程的防火设计负责。其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对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的工程设计,不予批准。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有关防火的设计图纸和资料负责审核。 第九条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和外资独立经营的企业或从国外引进项目的工程设计,其防火要求必须符合我国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依据国外或者港澳地区消防技术规范进行的工程设计,必须将防火设计图纸并附上消防技术规范等有关资料,送当地设计部门审核。 第十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改动,并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 第十一条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的消防设施进行验收。对不符合防火设计要求的,待施工单位负责解决后,方可接收使用。 第十二条在城区不准搭建易燃简易建筑。如果临时需要搭建的,必须事先报经当地城市建设部门审批,并应当在规定的限期内拆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