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引言: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大

一的有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加深

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本篇报告将对大一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总

结和分析。

实验一: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酸碱反应之一,通过酸催化剂的作用,酸与醇反

应生成酯。实验中,我们以乙酸和乙醇为反应物,观察酯化反应的生成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酸催化剂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高,反应

速率越快。此外,反应温度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酯化反应的原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二:脂肪酸的酸碱中和反应

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实验中,我们选

取了油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其转化为油酸钠。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苏丹红作为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酸和

碱的摩尔比为1:1时,溶液呈现中性,指示剂颜色变为橙色。通过这一实验,

我们深入了解了脂肪酸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三:烷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取代反应之一,通过烷基化试剂与底物的反应,将氢原子替换为烷基基团。实验中,我们以溴甲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苯酚进

行烷基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苯酚经过烷基化反应后,生成对甲苯。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烷基化反应的机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四:醛的氧化反应

醛的氧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氧化反应之一,通过氧化剂的作用,醛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乙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醛的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乙酸。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乙醛经过氧化反应后,生成乙酸,溶液呈现紫色。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醛的氧化反应的机理,还加深了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结论:

通过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通过实验,我们对酯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烷基化反应和醛的氧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实验不仅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是我们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引言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本篇文章将介绍一次有机化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办法。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乙酸乙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乙酸乙酯进行表征。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溶剂、香料和涂料等领域。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包括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液漏斗、冷水浴等。 2. 反应过程:将50 mL乙醇和10 mL乙酸加入干净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后加入5 mL浓硫酸。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装有冷水的冷水浴中,加热回流2小时。 3. 分离产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4. 提取产物:将有机相转移到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粉末,静置片刻后过滤得到纯净的乙酸乙酯。 5. 表征产物:采用红外光谱仪对乙酸乙酯进行表征,记录红外光谱图谱。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红外光谱图谱显示了乙酸乙酯的特征峰,包

括C=O伸缩振动峰、C-O伸缩振动峰和C-H伸缩振动峰。这些峰位和强度的 分析可以确定乙酸乙酯的结构和纯度。 讨论与问题解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并通过合理的解决办法得到了解决。 1. 反应时间:在加热回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反应时间对产率和纯度有重要影响。为了保证反应充分进行,我们延长了回流时间,并进行了适当的温度控制。 2. 分离产物:在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相分离不完全,导致 有机相中还有水分。为了提高分离效果,我们增加了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用量, 并进行了充分的摇匀和静置。 3. 提取产物:在提取产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机相中可能还有一些杂质,影 响了产物的纯度。为了去除杂质,我们添加了无水硫酸钠粉末,吸附了有机相 中的水分和其他杂质。 4. 红外光谱分析: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样品的制备和测量条 件的选择。为了得到准确的光谱结果,我们使用了高纯度的样品,并进行了适 当的光谱测量参数设置。 结论 通过本次有机化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 了表征。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解决办法得到了解决。实验结果表明, 我们所合成的乙酸乙酯具有较高的纯度。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有机 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还加深了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理解。 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安装。 教学内容: 一、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 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 1、玻璃仪器 2、金属用具 3、其它仪器设备 三、有机实验常用装置的安装练习 1、回流装置 2、蒸馏装置 3、气体吸收装置 4、搅拌装置 四、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仪器的清洗 2、仪器的干燥 3、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五、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六、实验产率的计算 实验二萃取和洗涤 实验目的: 1、学习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操作。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从混合物中抽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操作叫做

萃取或提取;如果是我们不要的,这种操作叫做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 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分液漏斗、试管 药品:0.01%I2—CCl4溶液、1%KI—H2O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本次实验为间歇多次萃取操作) 一、多次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选择容积较液体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把活塞擦干,在活塞上 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使润滑脂均匀分布,看上去透明即可。 2、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用水检验),确认不漏水时方可使用。 3、将被萃取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4、取下分液漏斗,并前后振荡,然后再将漏斗放回铁圈中静置。 5、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顶塞,再将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至接受瓶: 6、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加入过量的干燥剂干燥。 7、然后蒸去溶剂,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蒸馏、重结晶等方法纯化。 本次实验成败关键: 1、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正确(包括振摇、“放气”、静置、分液等操作) 2、准确判断萃取液与被萃取液的上下层关系 安全事项:CCl4蒸气对人体有伤害,请注意安全。 萃取实验:(用KI—H2O溶液从I2—CCl4溶液中萃取I2) 1、一次萃取 (1)准确量取10ml0.01%的I2—CCl4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0ml1%KI—H2O溶液进行萃取操作,分去KI—H2O溶液层,取I2—CCl4层3ml于编号为1的试管中备用。 (2)准确量取10ml0.01%的I2—CCl4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20ml1%KI—H2O溶液进行萃取操作,分去KI—H2O溶液层,取I2—CCl4层3ml于编号为2的试管中备用。 2、多次萃取 取10ml0.01%的I2—CCl4溶液分别每次用20ml1%KI—H2O溶液进行二次萃取操作,分离后,取经二次萃取后的I2—CCl4层3ml于编号为3的试管中备用。 3、完成下列工作 (1)将盛有3ml0.01%的I2—CCl4溶液的试管(编号为4)分别与编号为1、2、3的试管的颜色进行比较,写出结果。 (2)通过比较总结所用萃取剂量、萃取次数与萃取效应的关系。 实验三蒸馏练习 实验目的: 1、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 2、掌握圆底烧瓶、直型冷凝管、蒸馏头、真空接受器、锥型瓶等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蒸馏装置的装配和拆卸技能;3、握正确进行蒸馏、分馏操作和的要领和方法。 实验原理: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有机化合物沸点不同可将不同的化合物分离。 实验装置:(见图)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doc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篇一: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综合 实验1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 2.掌握常量法(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式。 二. 实验原理: 当液体物质被加热时,该物质的蒸气压达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一般是大气压力)时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常压蒸馏就是将液体加热到沸腾变成蒸气,又将蒸气冷凝取得液体的进程。 每种纯液态的有机物在必然的压力下均有固定的沸点。利用蒸馏可将二种或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30℃)的液体混合物分开。纯液体化合物的沸距一般为0.5~1℃,混合物的沸距则较长。可以利用蒸馏来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无水乙醇。 四、实验步骤 蒸馏实验装置主要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受器三部份。仪器按从下往上,从左到右原则安置完毕,注意各磨口之间的连接。按照被蒸液体量选60ml蒸馏瓶中,放置30ml

无水乙醇。加料时用玻璃漏斗将蒸馏液体小心倒入。(温度计经套管插入蒸馏头中,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正好与蒸馏头支口的下端一致)。放入1~2粒沸石,然后通冷凝水,开始加热并注意观察蒸馏瓶中的现象和温度计读数的转变。当瓶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蒸气前沿逐渐上升,待达到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火焰,以控制馏出的液滴以每秒钟1~2滴为宜⑤。在蒸馏进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被冷凝液滴包裹状态,此时温度计的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当温度计读数上升至77℃时,换一个已称量过的干燥的锥形瓶作接受器⑥。搜集77~79℃的馏分。当瓶内只剩下少量(约0.5~1mL)液体时,若维持原来的加热速度,温度计读数会突然下降,即可停止蒸馏,即便杂质很少,也不该将瓶内液体完全蒸干,以避免发生意外。称量所搜集馏分的重量或量其体积,并计算回收率。蒸馏结束,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水,拆卸仪器顺序与装配时相反。 注:[1] 加沸石可使液体平稳沸腾,避免液体过热产生暴沸;一旦停止加热后再蒸馏,应从头加沸石;若忘了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冷却后再补加。[2] 冷凝水从冷凝管支口的下端进,上端出。[3] 切勿蒸干,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五、问题讨论 一、沸石(即止暴剂或助沸剂)为何能止暴?若是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引言: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大 一的有机化学实验是学习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加深 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本篇报告将对大一有机化学实验进行总 结和分析。 实验一: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酸碱反应之一,通过酸催化剂的作用,酸与醇反 应生成酯。实验中,我们以乙酸和乙醇为反应物,观察酯化反应的生成情况。 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酸催化剂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越高,反应 速率越快。此外,反应温度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酯化反应的原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二:脂肪酸的酸碱中和反应 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实验中,我们选 取了油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将其转化为油酸钠。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苏丹红作为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酸和 碱的摩尔比为1:1时,溶液呈现中性,指示剂颜色变为橙色。通过这一实验, 我们深入了解了脂肪酸的性质和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实验三:烷基化反应 烷基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取代反应之一,通过烷基化试剂与底物的反应,将氢原子替换为烷基基团。实验中,我们以溴甲烷作为烷基化试剂,对苯酚进

行烷基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苯酚经过烷基化反应后,生成对甲苯。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烷基化反应的机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四:醛的氧化反应 醛的氧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重要的氧化反应之一,通过氧化剂的作用,醛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羧酸。在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乙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醛的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乙酸。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乙醛经过氧化反应后,生成乙酸,溶液呈现紫色。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醛的氧化反应的机理,还加深了对氧化反应的理解。 结论: 通过大一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产物生成的影响,加深了对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通过实验,我们对酯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烷基化反应和醛的氧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些实验不仅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机化学实验的学习是我们有机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 张玲玲6130601012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一、目的 1.掌握丙二酸常用合成方法 2.熟悉各种基本操作 二、原理 三、实验装置 四、步骤及现象

五、数据记录 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实际质量:9.3g 理论质量:18.3g 产率:9.3/18.3=50.82% 对甲基肉桂酸的熔点:160.2-178.5 六、思考题 (1)丙二酸二乙酯与茴香醛反应也可制备对甲氧基肉桂酸,且丙二酸二乙酯的价格较丙二酸低,但工厂仍然优选丙二酸为原料,试用有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解释之。 答:该反应是丙二酸的α—H进攻茴香醛的醛基,生成羟基后脱水消除成碳碳双键。由于丙二酸二乙酯中两个乙基具有诱导效应,使得亚甲基上的氢不及丙二酸上亚甲基的氢的活性大,即丙二酸亚甲基上的氢更容易进攻羰基上的氧。 (2)如果体系中不加入哌啶,该反应也能够进行,但是反应速度稍慢,试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解释并用反应机理式表示哌啶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答:哌啶分子提供氢原子的能力较强,可通过提供氢来引发反应,使反应速度加快。哌啶环上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上,因它不参与共轭而能与H+结合,所以具有弱碱性,易夺取丙二酸中间碳上的氢离子而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再去进攻茴香醛羰基上的碳正离子。而哌啶是六氢吡啶,不含有双键,性质与脂肪族仲胺相似,N上也存在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再综合烃基的给电子效应,碱性增强,夺取质子的能力增强,所以,加入哌啶后可明显加速反应。 七、实验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方法。并进一步巩固了冷凝回流、常压蒸馏等基本操作。在查找实验文献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如何去筛选有用信息等技能。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使学生明白进入有机化学实验学习,必须阅读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的内容及安全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2、仪器的清点和玻璃仪器的清洗、安装。 教学内容: 一、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实验室的一般注意事项 2、火灾、爆炸、中毒及触电事故的预防 3、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和应用范围 1、玻璃仪器 2、金属用具 3、其它仪器设备 三、有机实验常用装置的安装练习 1、回流装置 2、蒸馏装置 3、气体吸收装置 4、搅拌装置 四、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仪器的清洗 2、仪器的干燥 3、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五、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六、实验产率的计算 实验二萃取和洗涤 实验目的: 1、学习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萃取和洗涤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操作。萃取和洗涤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只是目的不同。从混合物中抽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需要的,这种操作叫做 萃取或提取;如果是我们不要的,这种操作叫做洗涤。 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 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分液漏斗、试管 药品:0.01%I2—CCl4溶液、1%KI—H2O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本次实验为间歇多次萃取操作) 一、多次萃取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选择容积较液体体积大一倍以上的分液漏斗,把活塞擦干,在活塞上 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使润滑脂均匀分布,看上去透明即可。 2、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用水检验),确认不漏水时方可使用。 3、将被萃取液和萃取剂依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顶塞(顶塞不能涂润滑脂)。 4、取下分液漏斗,并前后振荡,然后再将漏斗放回铁圈中静置。 5、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顶塞,再将下层液体自活塞放出至接受瓶: 6、将所有的萃取液合并,加入过量的干燥剂干燥。 7、然后蒸去溶剂,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利用蒸馏、重结晶等方法纯化。 本次实验成败关键: 1、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正确(包括振摇、“放气”、静置、分液等操作)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苯甲酸的制备实验 一、试验目的 掌握甲苯液相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回流、减压过滤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苯甲酸(benzoic acid)俗称安息香酸,常温常压下是鳞片状或针状晶体,有苯或甲醛的臭味,易燃。 密度1. 2659(25℃),沸点249. 2℃,折光率1. 53947(15℃),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 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松节油。可用作食品防腐剂、醇酸树脂和聚酰胺的改性剂、医药和染料中间体,还 可以用于制备增塑剂和香料等。此外,苯甲酸及其钠盐还是金属材料的防锈剂。 苯甲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三种: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三氯甲苯水解法、邻苯二甲酸酐脱酸法。其中以空 气氧化法为主。 氧化反应是制备羧酸的常用方法。芳香族羧酸通常用氧化含有α- H 的芳香烃的方法来制备。芳香 烃的苯环比较稳定,难于氧化,而环上的支链不论长短,在强裂氧化时,最终都氧化成羧基。 制备羧酸采用的都是比较强烈的氧化条件,而氧化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所以控制反应在一定的温 度下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反应失控,不但要破坏产物,使产率降低,有时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本实验是用KMnO 4 为氧化剂由甲苯制备苯甲酸,反应式如下: 主要反应: 三、主要仪器和药品 三口烧瓶(250ml)、球形冷凝管、温度计(0~200℃)、量筒(5ml)、抽滤瓶(500ml)、布式漏斗、 托盘天平、电热套、玻璃水泵、胶管等。 甲苯、高锰酸钾、浓盐酸、亚硫酸氢钠、刚果红试纸。 四、实验装置图 五、实验内容 1. 氧化:在250ml 两口烧瓶种加入 2. 7ml 甲苯、8. 5g 高锰酸钾和100ml 蒸馏水及几粒沸石,中口装上 冷凝管,侧口装上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液面。用电热套加热至沸,间歇振荡,直到观察不到 甲苯层(此时温度不再升高),回流液中不出现油珠为止(大约4h)。在实验中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变化(从 沸腾开始每10min 记录一次),直到温度30min 内无变化时就出现上述现象。(温度和反应有什么关系) 2. 过滤:将反应混合液趁热减压过滤,并用少量热水洗涤滤渣,放在冰水浴中冷却,然后用浓盐酸酸 化(用刚果红试纸检验),陈化30min 直到苯甲酸全部析出,再减压过滤,用少量了冷水洗涤,将析出的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菁选6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菁选6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篇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2.沸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利用测定沸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尿素(熔点13 2.7℃左右)苯甲酸(熔点122.4℃左右)未知固体 2.无水乙醇(沸点较低72℃左右)环己醇(沸点较高160℃左右)未知液体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温度计玻璃管毛细管Thiele管等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1.测定熔点步骤: 1装样 2加热(开始快,低于15摄氏度是慢,1-2度每分钟,快到-熔点时0.2-0.5摄氏度每分钟) 3记录 2.熔点测定现象: 1某温度开始萎缩,蹋落 2之后有液滴出现 3全熔 3.沸点测定步骤: 1装样(0.5cm左右)2加热(先快速加热,接近沸点时略慢,当有连续汽泡时停止加热,冷却)3记录(当最后一个气泡不冒出而缩进是为沸点) 沸点测定现象:刚开始有气泡后来又连续气泡冒出,最后一个气泡不冒而缩进。 七、实验结果数据记录 熔点测定结果数据记录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沸点测定数据记录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八、实验讨论 平行试验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偏差,实验结果比较准确,试验数据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在测量环乙醇的时候由于温度过高导致橡皮筋脱落,造成试验几次失败,经过重做实验最终获得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测量未知固体熔点时由于前一个测的是苯甲酸,熔点较高,而未知固体熔点较低,需要冷却30摄氏度以下才可进行实验,由于疏忽温度未下降30℃就进行了测量,使第一次试验失败,之后我们重新做了该实验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九、实验注意事项 1、加热温度计不能用水冲。

有机化学萃取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萃取实验报告 本实验是一项有机化学的萃取实验,主要通过萃取过程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目标有机物。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以红柿子酸为目标有机物,通过对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 比较,优化萃取过程并提取出最纯净的红柿子酸。 实验步骤 1.实验药品准备:准备红柿子酸、丙酮、乙醇、去离子水、石油醚。 2.实验器材准备:准备滤纸、玻璃棒、漏斗、烧杯、量筒、乙醇灯、热水浴。 3.将红柿子酸加入一定量的丙酮中,并用玻璃棒在水浴中充分溶解。 4.将溶液倒入漏斗中,加入三次等量的乙醇,每次充分混合并等待分离。 5.将上层乙醇层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并过滤。 7.等待两相分离后,将上层石油醚层取出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直至水汽消失。 8.取出烧杯中的石油醚溶液,用乙醇三次萃取。 9.将上层乙醇层加入烧杯中,使用乙醇灯加热并等待水汽消失后便得到了纯净的红柿 子酸。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定质量浓度的红柿子酸,通过逐渐优化萃取过程,提取出了 纯度更高的红柿子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萃取方法,并可应用于分离和 提取其他有机物质。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安全措施 1.实验室内要注意保持通风,防止因实验物质挥发造成呼吸问题。 2.在进行实验时应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防止实验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3.实验物质等操作前应先了解其毒性和相关知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4.在实验中,应遵守实验室内的标准操作规程,如准确测量药品的质量浓度等。 结论 本次有机化学萃取实验成功分离出了红柿子酸,证明了该萃取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并可以帮助深入理解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和分离方法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我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转眼间,短短五周的实验课已经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上,真的收获了很多。这些收获也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很多反应和有机物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严谨,学会了提前准备,学会了思考……这些都将在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最重要的一点是严谨,做实验时要做到一丝不苟。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看到的情景,整齐的仪器、药品摆放,一尘不染的桌面,还有处理的器材……我深深意识在这个实验室里是不容许有一点马虎的。做有机实验是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来的。蒸馏、过滤、萃取、干燥……每一个地方都要足够细心,足够严谨,很多时候会做得慢,如果有时候追求速度,就很容易出现反应进行不充分、生成物产率低的情况。还记得第一次做酯化反应实验时,由于没有注意控制水位,导致无法分析反应是否已经达到限度,加热了很长时间,还没能准确测出生成的水量。我深深体会到了做有机实验时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然做有机实验时也需要足够的耐心。还记得做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合成实验的时候,总共用了三十分钟搅拌反应物,萃取又做了三次,还有每次蒸馏的时候都要时刻注意温度的变化和烧瓶里的变化,不能走神。这些过程都需要足够的耐心。当看到自己制备的晶体长的很“好看”时,当得到的产物量“很足”的时候,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还有很多实验操作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难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 做有机实验时要提前准备,事先有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预习了,就会对这个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实验的一些具体步骤,要准备哪些药品和器材,实验过程中又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只有预习好了,在做实验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当然,在预习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而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标记下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搞懂,或者是带着疑惑去实验探究,这对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有一次做实验前没注意看,就预习错了实验,直到做实验之前一个多小时才发现预习错了,没有办法就抄袭了同学的实验报告,等做实验的时候才发现之前没看过,做起实验来真的很费劲,只能根据老师讲的大致过程,再一点一点照着实验教材来做,不时还得询问同学,虽然那次没有被老师发现,但我也深深意识到了之前认真预习的重要性,之后的预习一点也不敢马虎了。 我还学到了要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思考。很多实验的操作,还有一些技巧,之所以要那样,而不能用其他的方式代替,一定有这样的原理,如果我们弄清楚了原理,做实验时就不需要很费劲的去记住那些关键的动作标准,很自然的就按照标准去做了。而且我也觉得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原理的这样方面,老师真的做的很好,不是单纯的给我们演示与讲解,每次讲到关键的地方,老师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引导我们去思考,然后再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感觉获益匪浅,也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总的说来,这学期的实验课虽然出现了很多小的问题,遇到了许多小麻烦。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或者是靠着自己的反思,顺利完成了所有实验。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每一次从化学馆的门口走出去,都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也很感谢老师和助教一个学期的陪伴和悉心指导。相信在以后的实验课上,我也能收获很多。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4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一)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正确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意义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分析化学实验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分析化学实验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最后,实验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大一暑期实践期间,我曾随学院学生科协进行了北京市城区饮用水水质调查。那次活动是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作分析化学实验,以下借用几段我对于那次活动的总结。 活动的目的除了在于培养科协成员的分析化学试验能力外,还使成员体验了比较正规的科研项目的步骤——讨论、立题、取样、分析。通过这次活动,科协成员面对涉及外专业或目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的课题时,将更有能力与信心运筹帷幄。调查是学生科协的传统活动——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的拓展。化学实验技能有机的溶于调查的水硬测量阶段,使单纯的实验提升到科研的高度。

从调查的取样阶段开始,全体成员充分参与到活动当中。取样的范围是北京市城八区居民的饮用水。原则上每个城区两个水样。我被分配采集一个朝阳区的水样。朝阳区是北京的大区,我选取的社区是位于西大望路19号的新近开发的楼盘——金港国际。该地点处于泛CBD,也是近期入市的热门地点,我选取的社区定位是白领公寓,室内除有自来水外还有纯净水的管道以及完备的终水系统。我分别采集了该社区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水样各一份,以便比较。 实验阶段中,未学过分析化学的成员得以提前接触到一些高精密仪器,如分析天平。这为大一的同学今后的学习有较大的积极影响。虽然因实验仪器使用的不熟练使得失误的频繁发生,但由于活动参与者的认真态度,我们最终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我采集的两份水样中此社区的自来水水样的水硬水平于城区的自来水水样水硬平均水平相近。纯净水的水硬几乎是自来水的3倍,且PH呈弱酸性,证明该室供纯净水水样中含有较多的离子。由于实验条件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无法将该水样中所含离子一一检验出来,但足以证明所谓的纯净水的水样并非如我们通常理解的纯净。由于水样的采集是入户进行,我们没能得到此纯净水水源处的水样。考虑到新房的管道可能还未经使用,水样受管道材质影响较大,此次采集到的不良水样并不能断定此纯净水水源的不纯净。 自第一次接触分析化学实验到现在,已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我发现做好分析化学实验需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要做好预习工作。实验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所需的基本操作技术,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任务,主要的操作步骤及有关事项,做到胸有成竹。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1篇

有机化学试验汇报 有机化学试验汇报(通用11篇) 在现实生活中,汇报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汇报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诸多朋友都对写汇报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顿的有机化学试验汇报(通用11篇),欢迎阅读,但愿大家可以喜欢。有机化学试验汇报篇1 一、试验目的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措施; 掌握抽滤操作措施; 二、试验原理 运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而使它们互相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合适的溶剂: ①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当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廉价,毒性小,回收轻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合适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轻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尤其是在制备原则样品和分析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三、重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四、试剂用量规格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模板》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年月日 学生姓名同组人姓名 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包括实验装置简图) 三、主要仪器设备、药品

四、主要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 第二部分实验报告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现象 六、实验原始数据记录与处理(产率计算) 七、结果与讨论 (其主要内容对测定数据及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如果实验失败了,应找出失败的原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仪器装置、操作步骤、实验方法的改进意见;实验注意事项;思考题的回答等等) 篇二:《有机化学试验报告模板》 有机化学试验报告模板 【例】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实验的基本原理;

需掌握哪些基本操作; 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的已学过的某些操作。】 了解以醇为原料制备饱和一卤代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低沸点化合物蒸馏的基本操作。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洗涤和常压蒸馏操作。二、反应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本项内容在写法上应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文字叙述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无误、切中要害。 主、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用乙醇和NaBr-H2SO4为原料制备溴乙烷是典型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因溴乙烷的沸点很低,在反应时可不断从反应体系中蒸出,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主反应 NaBr + H2SO4CH3CH2OH + HBr HBr + NaHSO4CH3CH2Br + H2O

副反应 2 CH3CH2OH CH3CH2OHH2SO4 + 2 HBr CH3CH2OCH2CH3 + H2 OCH2H2 + H2OSO2 + H2O + Br2 三、实验所需仪器的规格、药品用量和原料及主、副产物的物理常数 【仪器的规格、药品用量按实验中的要求列出即可。】 【物理常数包括主要原料、主要产物与副产物的性状、分子量、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光率、溶解度等,最好用表格形式列出,注意有单位的物理常数必须给出具体单位。查物理常数的目的不仅是学会物理常数手册的查阅方法,更重要的是因为知道物理常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指导实验操作。例如相对密度可以帮助判断在洗涤操作中哪个组分在上层,哪个组分在下层;溶解度可帮助正确地选择溶剂和选择后处理分离提纯方法。】具体(略) 四、实验装置图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引言 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及其相关化学反应的学科。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一次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合成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实验原理和步骤 实验中使用了对乙酸、甲醇和浓硫酸作为原料。首先,在冰浴条件下将对乙酸逐滴加入装有浓硫酸的圆底烧瓶中。然后,将甲醇从滴液漏斗中滴加到上述反应体系中,同时搅拌反应体系。反应结束后,用水稀释反应产物,并将有机相分离出来。最后,进行结构鉴定。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

通过NMR谱图和红外光谱图的分析,鉴定出合成产物为二甲二酸乙二酯。NMR谱图显示存在两个化学位移与双峰,分别为δ 3.65和δ 4.03 ppm,对应于乙二酸乙二酯的亚甲基和甲基。红外光谱图显示有1599 cm-1和1642 cm-1的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羧酸和酯的特征性振动。 讨论与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该实验充分利用了化学原理和仪器手段,验证了实验室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反应温度的控制、废液处理等。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改进,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和减少实验废物的产生。 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发生。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合成了二甲二酸乙二酯,并通过NMR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有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实验技能。有机化学实验不仅有助于培养实

2023年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023年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2023年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然后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点/℃-26沸点/℃179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乙酸酐肉桂酸 102.09148.17-73.1133138.6300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气

四、试剂用量规格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无水碳酸钾7.00g10%NaOH40.0ml盐酸40.0ml 五、仪器装置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 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及现象时间步骤将7.00g无水碳酸钾、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烧瓶中摇匀现象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加热后有气泡产生,白色颗粒状固体13:33加热至微沸后调解电炉高度使近距离加热回流30~45min逐渐溶解,由奶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并出现一定的浅黄色泡沫,随着加热泡沫逐渐变为红棕色液体,表面有一层油状物冷却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搅拌、轻压底部固体14:15搭好水蒸气蒸馏装置,对蒸气发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烧瓶底部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固体;随着玻璃棒的搅拌,固体颗粒减小,液体变黏稠烧瓶底部物质开始逐渐溶解,表面的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在通入烧瓶中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将烧瓶冷却,再把其中的物质移至500ml烧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烧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移至500ml烧杯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加入1:1盐酸调节溶液至酸性量油层逐渐融化;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活性炭后液体变为黑色抽滤后滤液是透明的,加入盐酸

长春工业大学有机化学(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 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阿司匹林的制备

预习报告 实验题目: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以酚类化合物作原料制备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2、巩固重结晶操作技术。 基本原理: 乙酰水杨酸译名阿司匹林(Asplrin)是由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的。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经基和发基双官能团的化合物,能够进行两种不同的精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四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各青树的衢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被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仪器与药品等: 仪器: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25mL) 温度计(100°C) (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小水泵水浴锅电炉 药品: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 乙醇水溶液(35%)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以酚类化合物作原料制备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2、巩固重结晶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译名阿司匹林(Asplrin)是由水杨酸与乙酸酐合成的。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经基和发基双官能团的化合物,能够进行两种不同的精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四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各青树的衢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被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实验步骤 1酰化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6g水杨酸和10mL乙酸酐,混匀后置于水浴中加热,在充分振摇下缓慢升温至75'C。保持此温度反应15min,期间仍不断振摇。最后提高反应温度至80°C,再反应5min,使反应进行完全。 (2)结晶抽滤稍冷后拆下温度计。在充分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然后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后转移到100mL烧杯中。 |2重结晶在盛有粗产品的烧杯中加入25mL35%乙醇,置于45~ 50°C水浴中加热,使其迅速溶解。若产品不能完全溶解,可酌情补加35%的乙醇溶液。然后静置到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自然晾干后称量,称重为,计算产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用)

2022年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常用)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抽滤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一般过程: 1、选择适宜的溶剂: ① 不与被提纯物起化学反应; ②温度高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室温或低温时溶解度很小;而杂质的溶解度应该非常大或非常小; ③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易与被提纯物分离; ④价格便宜,毒性小,回收容易,操作安全; 2、将粗产品溶于适宜的热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如溶质过多则会成过饱和溶液,会有结晶出现;如溶剂过多则会成不饱和溶液,会要蒸发掉一部分溶剂; 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如溶液颜色深,则应先用活性炭脱色,再进行过滤; 4、冷却溶液或蒸发溶液,使之慢慢析出结晶,而杂质留在母液中或杂质析出,而提纯的化合物则留在溶液中; 5、过滤:分离出结晶和杂质; 6、洗涤:除去附着在晶体表面的母液; 7、干燥结晶:若产品不吸水,可以放在空气中使溶剂自然挥发;不容易挥发的溶剂,可根据产品的性质采用红外灯烘干或真空恒温干燥器干燥,特别是在制备标准样品和____样品以及产品易吸水时,需将产品放入真空恒温干燥器中干燥;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乙酰苯胺(含杂质):灰白色晶体,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 1

模板 2 水:无色液体,常用于作为溶剂; 活性炭:黑色粉末,有吸附作用,可用于脱色; 四、 试剂用量规格 含杂质的乙酰苯胺:2.01g; 水:不定量; 活性炭:0.05g; 六、 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 实验结果 m 乙酰苯胺=2.01g m 表面皿=33.30g m 表面皿+晶体=34.35g △m=34.35-33.30g=1.05g W%=1.05/2.01*100≈52.24% 八、 实验讨论 1、水不可太多,否则得率偏低; 2、吸滤瓶要洗干净; 3、活性炭吸附能力很强,不用加很多; 4、洗涤过程搅拌不要太用力,否则滤纸会破; 5、冷却要彻底,否则产品损失会很大; 6、热过滤前,布氏漏斗、吸滤瓶要用热水先预热过; 7、当采用有机物来作为溶剂时,不能用烧杯,而要采用锥形瓶,并且要拿到通风橱中进行试验;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2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操作 2.了解沸点的测定,掌握沸点测定的操作 二、 实验原理 1.熔点:每一个晶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利用测定熔点,可以估计出有机化合物纯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