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PQ x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① 先求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若为锐角角即可,若为钝角,则取其补角; ②再求其余角,即是线面的夹角. 3.面面夹角(二面角)

若两面的法向量一进一出,则二面角等于两法向量的夹角;法向量同进同出,则二面角等于法向量的夹角的补角.

一、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

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AA BB 和,则角<','AA BB >=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

''''

AA BB AA BB ??, 不需要用法向量。

1、运用法向量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

sin θ= cos(2

π

-θ) = |cos| =

AB AB n n

??

2、运用法向量求二面角

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 >是所求角。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 >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

1、求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设异面直线a 、b 的公共法向量为(,,)n x y z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d =AB ·cos ∠BAA

=||||

AB n n ?

略证:如图,EF 为a 、b 的公垂线段,a '

为过F 与a 平行的直线,

在a 、b 上任取一点A 、B ,过A 作AA

'//

EF ,交a '于A

则?ˉ

//AA n ,所以∠BAA

=<,BA n >(或其补角)

∴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d =AB ·cos ∠BAA

=||||

AB n n ? *

其中,n 的坐标可利用a 、b 上的任一向量,a b (或图中的,AE BF ),及n 的定义得

n a n a n b n b ??⊥?=?????

⊥?=???? ① 解方程组可得n 。

2、求点到面的距离

求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α内任取一点B ,则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

||

||

AB n n ?,n 的坐标由n 与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方程组(类似于前面所述, 若方程组无解,则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此时可改设(1,,0)n y =,下同)。

3、求直线到与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

求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A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B ,则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d =

||

||

AB n n ? 4、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设两个平行设平面α、β的公共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平面α、β内各任取一点A 、B ,则平面α到平面β的距离d =

||

||

AB n n ? 三、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

设平面外的直线a 和平面α、β,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为12,n n ,则

1a//a n α?⊥ 1a a//n α⊥?

12////n n αβ? 12n n αβ⊥?⊥

四、应用举例:

例1:如右下图,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AB= 4, AD =3, AA 1= 2. E 、F 分别是线段AB 、BC 上的点,且EB= FB=1. (1) 求二面角C —DE —C 1的正切值; (2) 求直线EC 1与FD 1所成的余弦值.

解:(I )以A 为原点,1,,AB AD A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D(0,3,0)、D 1(0,3,2)、E(3,0,0)、F(4,1,0)、C 1(4,3,2)

于是,11(3,3,0),(1,3,2),(4,2,2)DE EC FD =-==- 设法向量(,,2)n x y =与平面C 1DE 垂直,则有

1330

1320n DE x y x y x y z n EC ⊥-=?

?==-++=⊥??

????

??

11111(1,1,2),

(0,0,2),

cos 3

||||1tan 2

n AA CDE n AA C DE C n AA n AA θθθ∴=--=∴--?==

=

?∴=

向量与平面垂直与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II )设EC 1与FD 1所成角为β,则

1111cos 14

||||

1EC FD EC FD β?=

=

=

?

例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DAB=600,PD ⊥平面ABCD ,PD=AD ,点E 为AB 中点,点F 为PD 中点。

(1)证明平面PED

⊥平面PAB ; (2)求二面角P-AB-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证明:(1)∵面ABCD 是菱形,∠DAB=600,

∴△ABD

是等边三角形,又E 是AB 中点,连结BD ∴∠EDB=300,∠BDC=600,∴∠EDC=900

如图建立坐标系D-ECP ,设AD=AB=1,则PF=FD=1

2

,ED=2

, ∴ P (0,0,1),E

0,0),B 12,0)

∴PB =(

,12,-1

),PE =

0,-1),

平面PED 的一个法向量为DC =(0,1,0)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x, y, 1)

1

1

(,,1),1)0102

2

0(,,1)1)010x y x y x n PB n PE y x y

x ?

??-=--=??=⊥?????

??

??⊥????=?-=-=???

∴n =∵DC ·n =0 即DC ⊥n ∴平面PED ⊥平面PAB

(2)解:由(1)知: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3

, 0, 1), 设平面FAB 的法向量为n 1=(x, y, -1), 由(1)知:F (0,0,12

),FB =(3,12,-12),FE = (3,0,-1

2

),

11311

311

(,,1)(,,)00222

222

331310(,,1)(

,0,)0022

x y x y x n FB n FE y x y x ?

??-?-=-+=??

?=-⊥????????

??

?⊥?????=-?-=+=????

∴n 1=(-

3

, 0, -1) ∴二面角P-AB-F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cos θ= |cos| =

11

n 57

n n n ?=?

例3: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是正方形A 1B 1C 1D 1的中心,点P 在棱CC 1上,且CC 1=4CP.

(Ⅰ)求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Ⅱ)设O 点在平面D 1AP 上的射影是H ,求证:D 1H ⊥AP ; (Ⅲ)求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 解: (Ⅰ)如图建立坐标系D-ACD 1, ∵棱长为4

∴A (4,0,0),B (4,4,0),P (0,4,1)

∴AP = (-4, 4, 1) , 显然DC =(0,4,0)为平面BCC 1B 1的一个法向量

∴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sin θ= |cos

DC

33

=

∵θ为锐角,∴直线AP 与平面BCC 1B 1所成的角θ为

arcsin 33

(Ⅲ) 设平面ABD 1的法向量为n =(x, y, 1),

∵AB =(0,4,0),1AD =(-4,0,4)

由n ⊥AB ,n ⊥1AD 得0

440y x =??-+=?

∴ n =(1, 0, 1),

∴点P 到平面ABD 1的距离 d = 32

2

AP n n

?=

例4:在长、宽、高分别为2,2,3的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中心,求A 1O 与B 1C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D-ACD 1,则O (1,1,0),A 1

(2,2,3),C (0,2,0)

∴1(1,1,3)AO =-- 1(2,0,3)B C =-- 11(0,2,0)A B = 设A 1O 与B 1C 的公共法向量为(,,1)n x y =,则

113(,,1)(1,1,3)0302

(,,1)(2,0,3)0230

32

x n AO x y x y x y x n B C y ?

=-??⊥?--=-+-=???????????

?--=--=⊥?????=??

∴ 33(,,1)22

n =- ∴ A 1O 与B 1C 的距离为 d =

()112

2

330,2,0,,122||

322

11||

113312

22A B n n ??

?-

???

?==

=????

-++ ? ?????

例5: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 1C 1、C 1D 1的中点,求A 1到面BDFE 的距离。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D-ACD 1,则B (1,1,0),A 1(1,0,1),E (12

,1,1)

∴(1,1,0)BD =-- 1

(,0,1)2

BE =- 1(0,1,1)A B =-

设面BDFE 的法向量为(,,1)n x y =,则

(,,1)(1,1,0)0021

12(,,1)(,0,1)01022

x y x y n BD x y x y x n BE ?--=--=???⊥=???????????=-?-=-+=⊥??????? ∴ (2,2,1)n =-

∴ A 1到面BDFE 的距离为d =()()()1220,1,12,2,1|||3|

13||221

A B n n -?-?-===+-+

五、课后练习:

1、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 AB=1,AA 1=2,点E 为CC 1中点,点F 为BD 1中点. (1) 证明EF 为BD 1与CC 1的公垂线; (2)求点D 1到面BDE 的距离.

F

E

A B

C

D

A 1

B 1

D 1

C 1

2、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过D 作PD ⊥平面ABCD ,且PD=1,E 、F 分别是AB 和BC 的中点,(1)求D 到平面PEF 的距离;(2)求直线AC 到平面PEF 的距离

3、在长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AB=4,BC=3,CC 1=2(如图) (1)求证:平面A 1BC 1//平面ACD 1; (2)求(1)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3)求点B 1到平面A 1BC 1的距离。

D C1

A

A1

B

B1

D1

4、如图,四棱锥S-ABCD中,SD⊥底面ABCD,AB//DC,AD⊥DC,AB=AD=1,DC=SD=2,E为棱SB上的一点,平面EDC⊥平面SBC .

(Ⅰ)证明:SE=2EB;

(Ⅱ)求二面角A-DE-C的大小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