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二语习得考试

[VIP专享]二语习得考试
[VIP专享]二语习得考试

一、母语与目的语的区别?

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可以指他正在学习的母语或第一语言,也可以指他正在学习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或第四语言,它强调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二、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区别?

第一语言通常是就语言习得的时间顺序而言的,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自然包括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第二语言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三、学习与习得的区别?

1就语言获得的方式而言,习得是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儿童大多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母语),学习是指正

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大多成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第二语言);2就语言获

得的心理过程而言,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内隐学习),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

语言知识的获得(外显学习);3就语言获得的知识类型而言,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知识语言,通

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Ellis认为二语习得包括自然的语言习得也包括课堂环境下的语言学习。

四、二语习得与外语习得的区别?

定义: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如学习者在英国或美国学习英语,英语在这种情况下应成为第二语言。如果中国人或俄国人在本国学习英语,英语就作为外语来学习,因为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在课堂上学习。是就语言习得环境而言的。外语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课堂之外,即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不作为交际语言,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五、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步骤?

对比分析步骤:描写、选择、比较、预测。描写:是对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两个语言系统进行细致描写。选择:是结合偏误找出造成学习者学习困难的语言项目。比较:是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预测是在对比的基础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现错误进行预测。

偏误分析步骤: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估偏误。收集资料:收集语料收集方式(自然方式与非自然方式,横向纵向方式),收集范围(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影响偏误的因素即母语、口语书面语、交谈书信、语言水平、习得环境、学习经历)。鉴别偏误:偏误的标准问题辨真假,偏

误与失误的辨别,隐性偏误和显性偏误的鉴别,得体性问题。描写偏误:是对可以观察到的偏误现象进行语言表面特征的描写(方法:1表层特征分类,2表层策略分类包括省略、附加、类推、错序,3偏误分

为三种前系统偏误、系统偏误、后系统偏误)。解释偏误: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评估偏误:对偏误分

析的标准进行评估。

六、失误与偏误的对比?

定义:失误是指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和语言能力无关,与语言表现有关,可能由于疲劳、遗忘等原因。偏误是系统性的,反映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足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系统性偏误,与语言能力有关,是学习者现时心理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

七、对比分析中强势说和弱势说?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二语习得困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原因。(极端绝对)弱势说:把重点放在事后错误的分析上,通过对比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

八、偏误分析中的语际偏误和语内偏误?

语际偏误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由学习者的母语对目的语的干扰造成,语内偏误发生在目的语内部,因为

对目的语规则掌握的不完整或者归纳错误造成。

九、内在大纲是什么?

指的是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即学习者什么时候学会哪一项规则不是由外在的教学大纲所决定的,而是其内在大纲决定的。

十、输入和吸纳的定义和区别?

输入指外在的环境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语言材料,吸纳指由学习者的内在大纲决定的从外在的语言材料中真正“吸收的东西”corder观点只有在输入吻合学习者内在大纲时才会转变成吸纳。

十一、接近系统(近似系统)?

定义:指学习者在试图使用目的语时实际运用的偏离的语言系统。(描述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含义包括:

1近似系统是不同于源语言系统和目的语系统的,即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2近似系统以

目的语为参照,母语充当干扰源的角色,它使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偏离目的语系统,3近似系统的演变说明

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

本质:是一个内部结构化的系统,有其自身存在的规律性和系统性,本质就是近似系统的独立性,它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定型产物:移民语言、个体方言、学习者的洋泾浜。

十二、中介语定义?

定义:中介语可以用作从语言学上描写的数据,即可观察到的语言输出······这种语言行为是高度结构化的。定义包括:1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言语输出,2中介语是高度结构化的,3中介语是独立的语

言系统。

十三、克拉申有哪些观点?最有价值的是?关于i+1特征的可理解输入理论?

克拉申理论模式被称作语言监控模式,包括:五个中心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最有价值的是输入假说,是理论的核心部分。I+1即输入的语言难度

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能力,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语言输入应有一个小的跳跃,即i+1,1表示稍

稍高出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输入假说包含四要素:输入数量(大量)、质量(i+1)、方式(自然、习得)、条件(情感焦虑低)。

十四、文化适应的过程?

“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即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上与目的语社团不断适应和融合的过程。

通常将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蜜月期、震惊期、适应期

A. 学习者的习得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对目的文化适应的程度。

B.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和“社会距离”,其语言习得趋于“洋泾浜化”(pidginization);

C.学习者与目的语社团保持密切的关系,即与目的语社团有较多的接触,甚至是融合,就会获得较高的第二语言习得水平。第二语言习得是由学习者所学语言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决定的。距离越近,第二语言就越容易习得

十五、什么是最近发展区?有什么相关理论?在什么框架下提出的?

社会文化理论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个体话语和内在语言、活动理论

最近发展区定义:儿童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借助成人的指导或是同伴的合作帮助能够解决问题的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距离。应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的语言知识,最好的激活方法是社会互动。相关理论是支架学习法,在社会文化理论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支架在社会互动中搭建。

十六、社会文化理论活动理论?

活动: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集体互动、交流合作等社会实践。四要素:主体、客体:目标和动机(最关键)、达到目标的行动、行动的操作手段。

十七、最近发展区与支架学习法?

最近发展区定义如十五题。最近发展区指能使学习成效很高的关键性阶段。在此阶段,学习者不仅有自身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还能在相关支架的帮助下取得所期望的成果。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所以教学应该走在实际发展水平的前面,激活位于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最好的激活方法是社会互动。通过以语言为调节工具的社会互动,学习者不断接触到知识,并在指引下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社会层面内化为个人心理层面。由此,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支架”学习法。

支架学习法定义:通过集体问相互的谈话,儿童或初学者能被诱导着培养成一种共享的意识,直至最后他们能够自己意识到并承担起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成功地完成从外在的精神活动向内在的精神活动转变。这种鼓励性的谈话过程就是所谓的支架( scaffolding) ,它能够引导初学者注意到活动环境中的关键特征,并且促使他们通过成功解决问题理解知识,获得提高。“支架”学习法的核心:在交流和互动中,教师等有经

验的人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从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

两者:第二语言学习中,教师对学生提供支架式教学(即通过支架也就是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

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同时也利用同伴间的支架作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

发展区。针对二语课堂教师的“支架”作用的研究主要通过分析教师“支架”在互动话语中帮助学生学习目标

语(例如,语法、词汇或句法结构)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专家一新手”支架Cexpert-novice scaffolding)在完成各种语言任务时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适当的教师“支架”通过提高学习者对形式和意义的聚焦(focus on form and meaning)注意来鼓励和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而过度的教师“支架”则会妨碍语言能力的发展。

十八、社会教育模式组成?

四方面:社会环境、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习得环境、习得结果。社会教育模式最关注二动机:融合型动机(指数越高、二语习得效果越好)、工具型动机。

十九、什么是外国人话语?调整语言方式是?

外国人话语: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调整语言的方式:简化、规则化、繁化。(或指导语、手势、夸张的

语音、简单的词汇、简短的话语、简化的句法结构等。)

二十、语言习得机制有何特点?影响普遍语法内在习得机制特点?

特点:1具有遗传属性,为人类独有;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

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

天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无需学习。普遍语法由一些原则、条件、规则构成的系统,表达的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在所有人类语言中都是不变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构成普遍语法两大系统。

二十一、多元发展模式的概念?

概念:第二语言习得有多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展顺序,这种顺序即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又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在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上有所不同。

二十二、多元发展模式的三种言语加工策略指什么?

三策略:典型顺序策略、首位/尾位策略、从属句策略。

二十三、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因素?选择题

不变因素:年龄、性格、语言学能;可变因素:态度、动机。介于二者之间:认知风格。

二十四、个体差异中: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关键期

年龄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习得速度、熟练程度(关键期假说:关键期又称临界期,指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习得一门语言,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青春期【约十二三岁左右】)。

二十五、性格对二语习得有何影响?

性格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性格因素中,如焦虑、抑制、自尊、冒险精神等会影响二语习得,使学习速度不同,产生水平差异。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积极向上、持之以恒、认真严谨、审慎果断、外向好奇、乐于模仿等会产生积极作用,促进二语学习;自卑子贱、懦弱

寡断、不求甚解、不善交际等不良性格产生消极作用,阻碍二语学习。适当焦虑促进学习、过分焦虑阻碍学习。歧义容忍度,有一定容忍度的学习者更能坚持学习;移情体会他人情感;冒险精神,自尊也是性格因素,有一定影响。

二十六、认知方式: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对二语习得产生不同影响

倾向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很少受环境和他人影响,以分析方式看事物,倾向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认知事物时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较大,以整体方式看事物;在实际语言习得过程中,场独立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喜欢发现式学习,在学习未充分组织好的材料时有较大优势,场依存者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学习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影响,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学习外语课文时,场独立者在学习外语课文时较擅长整体背诵和完整模仿句子,对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更感兴趣,场依存者常分析,背诵课文、模仿句子常会遗漏部分内容,一般能找出歧义句的各种意思。一般场独立者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独立作出判断。有时比较固执、较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场依存者喜欢集体学习,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易受环境影响,易受负强化影响,有时情绪波动较大。

二十七、认知方式:审慎型、冲动型?——概念化速度

审慎型与冲动型认知方式又被称作概念化速度(kagan,1964),指在不确定条件下个体作出决定时速度上的差异。概念化速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分两种不同类型:1在简短的考察各种可能性后迅速作出决定被

称为认知冲动型,2进行反应前深思熟虑,仔细考虑所有可能性被称为认知审慎型。

二十八、语言学能(只有在正式语言学习环境中才有作用)?

语言学能是一个人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能力。语言学能是整体智力中负责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部分,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1语音编码能力、2语法敏感性、3归纳能力、4机械记忆能力。

语言学能对二语习得的影响:1相对稳定,很难以任何具体方式改变,所以训练实践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语

言学能;2语言学能不是二语习得的先决条件;3作为一种能力,可以提高第二语言学习速度、降低学习

难度,因此可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速度。

二十九、个体差异中:学习态度有什么组成?

组成:1认知(认识、信念)、2情感(好恶程度)、3意动(实际行动)

三十、动机的分类?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要,与长期成功联系;外在动机则是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如获得外在奖励(父母的赞同奖赏、考试取得高分)避免惩罚等,与短期成功相关。融合性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所了解或有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期望参与、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工具型动机指学习者的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实惠或其他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胜任一份工作,提职晋升、出国、学业上进一步深造等。人的能动因素:社会性动机(态度)

三十一、扩展动机理论:效价?

效价:是价值的一种标志,包括成就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使用价值(三个任务的正效价)、付出代价

(任务的负效价)四部分。成就价值:学习者根据自身基本的价值标准与需要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重要性;内在价值:指任务给学习者带来的快乐;外在使用价值:任务完成对将来目标实现的实效价值;付出代价:消耗的精力、体力、时间以及为此付出的情感代价(如对焦虑失败的恐惧)。一项任务的价值取决于四部

分相互作用的总和,并决定完成任务的行为动机的强弱。

三十二、为什么有人语言策略选择会成功?

1既关注语言形式也关注语言意义;2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学习;3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4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

语言学习策略:L2知识内化、自动化

语言使用策略:1生成策略:利用已有的L2知识的机制;2交际策略:补偿不足L2知识的机制。

三十三、影响二语学习者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1学习者个人差异:对语言学习的看法、个人因素、(年龄、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2学习者个人

背景;3情景社会因素:情景因素(所学语言、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社会因素;4社会文化;5文化适应,态度、动机

三十四、外国人话语、母亲语言、教师语言对话语(调整)达到目标

共同点:放慢语速、使用简单的词汇、简化的句子结构、伴随肢体语言····

三十五、母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定义: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自然包括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第二语言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影响:人类语言的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在任何语言中都具有这种规律,比如很多语言里都有词性的划分,有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些语言共同的规律和准则我们一般首先在母语中习得,这样有利于我们把从母语中了解的这些普遍规律运用到大二语言习得中,更好的了解第二语言。(对比分析)学习者

在二语习得中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语言系统、语音、语法、意义及其分布,连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当学习者的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就比较困难;当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有差异时,就会产生负迁移,也就是母语干扰,学起来就比较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原因之一,而差异等于困难,差异与困难相对应,差异越大困难越大,这种差异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也就是应该适当的对比母语与目的语,相似的特征加以利用,不同的就应该深入研究,了解差异,克服困难,更好的习得二语。

三十六、二语习得顺序与多元发展模式的对比?

联系:二者都是关于语言习得发展的模式的研究,二者都提出了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展顺序,这种顺序既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局限性(如母语迁移问题、正确顺序和习得顺序是否等价、L1是否等于L2等)基础上,发展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多元发展模式。发展顺序是由学习者的言语加工策略限制所决定的,这是发展顺序与多元发展模式的联系。

区别:1定义上不同:二语习得顺序发展模式就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其在语素、句

法习得等方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的研究模式;第二语言习得有多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展顺序,这种顺序即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又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在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上有所不同。

2理论背景、理论基础不同:二语习得顺序理论的背景是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心灵主义语言习得的理论、第一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多元发展模式理论背景、基础是二语习得顺序理论局限性较大、认知加工理论、言语加工策略发展顺序、个体差异(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

3基本理论内容不同:二语习得顺序说明了语素习得顺序、句法结构习得顺序;多元发展模式说明学习者

的一些语法结构如语序语素等习得呈现了一定的发展顺序,发展顺序反映了学习者克服言语加工限制的系统方式,学习者个体差异不仅表现在发展性语言规则(发展性语言结构)的习得和运用程度上,还表现在那些不受发展限制的语法结构(差异性语言特征)的习得和运用程度上。以发展性语言特征为目标的正式教学只有在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与前一阶段的习得相联系的必需的加工操作之后才会获得成功,然而以差异性语言特征为目标的正式教学则没有这些限制,其理论框架是五个阶段(典型顺序、副词前置、动词分离、倒装、动词结尾阶段),二条线索(语言发展维度和学习者个体差异维度),三种策略(典型顺序、首尾/

尾位策略、从属句策略)

4研究范围不同:二语习得顺序研究的只是习得顺序,一是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

发展过程,二是学习者习得多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次序不同,语言项目有的会先习得,有的会后习得;而多元发展模式则从发展顺序和个体差异来研究,范围更大,多元即可说明。

5价值大小不同:多元发展模式不仅充分解释学习者语言发展、还构建了预测学习者语言发展框架,也可

以运用到实践中、教学中,发展顺序局限较大。

6理论局限不同:二语习得顺序研究局限是母语迁移、正确顺序是否等于习得顺序第一语言习得顺序是否

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问题无法解决;多元发展模式没有解释学习者是怎样克服言语加工的限制以及为什么要克服言语加工限制、在如何确定学习者语言中的套话及如何建立判定变异性特征的先验知识上有困难,它只是根据学习者话语产出对习得提供了一种假设。

三十七、对比、偏误分析、中介语的联系与区别(理论基础)?

联系:对比分析、偏误分析为中介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正是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的局限性促使中介语理论的发展。三者不是承继发展的关系,只是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区别:三者在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有明显的区别。对比分析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它试图从语言学习者外部寻找描写和解释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方法,其做法是将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对比,而两者的差异即是学习中的问题。偏误分析则试图从分析学习者自身的但却是片面的语言系统出发,解释其学习过程。中介语的理论假设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一种不同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并且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对比分析没有把学习者语言系统看成一个独立系统,而偏误分析虽有所认识但没有达到中介语水平,这一差异导致三者研究方法上也有区别:早期中介语研究并不排斥对比,与对比分析大不相同,也不排斥把偏误分析作为一种描写和分析的工具,但其分析手段并不限于偏误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