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 测 监 控 系 统

监 测 监 控 系 统
监 测 监 控 系 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

1、监测监控系统主机设在地面监控室,型号为KJ65N-F,一套使用、一套备用。

2、井下环境监控站:KJ65N-F型。

3、地面及井下分站位置:

1号、5号分站在地面主扇房;2号、3号、11号、13号在二采行人上山与皮带上山交岔点处;7号、14号在-65变电所;4号在北翼-85入风巷;8号在-85北翼四层材料道;6号、10号、12号在一采乳化液泵站;9号、15号在一采皮带道;16号在一采溜子道。

4、传感器型号:

甲烷传感器(GJC4)

一氧化碳传感器(GTM1000)

风速传感器(KGW2)

温度传感器(KGW5)

负压传感器(GPD5000F)

5、光缆型号有四种:

(1)、MHYA 50x0.8

(2)、MYQ 2x1.5

(3)、MHYVP 3x3.5

(4)、MHYVP 2x1.5

6、甲烷传感器的报警浓度、断电浓度、负电浓度和断电范围及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的报警浓度如表(一)所示。

7、采煤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长壁工作面中甲烷传感器的设置按图(a)

(a)

工作面设置甲烷传感器T1,工作面回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T2,低瓦斯矿井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进风巷中设置甲烷传感器T4。

8、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的设置。

煤巷、半煤岩巷和有瓦斯涌出的掘进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必须按图(b)设置,并实现瓦斯、风电闭锁。在工作面混合风流处设置甲烷传感器T1,在工作面回风流中设置甲烷传感器T2,采用串联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必须在被串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设置掘进工作面进风流甲烷传感器T3。

9、采区回风巷、-翼回风巷、总回风巷测风站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10、设在回风流中的机电硐室进风侧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如图(b)

(b)

11、矿用防爆特殊型蓄电池机车必须设置车载式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矿用防爆型柴油机车必须设置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12、采区回风巷、-翼总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内临时施工的电气设备上风侧10m—15m处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13、井下煤仓、地面选煤厂煤仓上方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14、封闭的地面选煤厂机房上方应设置甲烷传感器。

15、一氧化碳传感器的设置。

(1)一氧化碳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至少设置一个一氧化碳传感器,地点可设置在上隅角,工作面或工作面回风巷,报警浓度为≥0.0024%co(如图c)。

(c)

16、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m—15m处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

17、自燃发火观测点、封闭火区防火墙栅栏宜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

18、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矿井,采区回风巷、-翼回风巷、总回风巷应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报警浓度为0.0024%co。

19、风速传感器的设置

采区回风巷、-翼回风巷、总回风巷的测风站应设置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应设置在巷道前后10m内无分支风流。无拐弯、无障碍、断面无变化,能准确计算风速的地点。当风速低于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值时,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0、风压传感器的设置

主要通风机的风硐内应设置风压传感器。

21、烟雾传感器的设置

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m—15m处应设置烟雾传感器。

22、温度传感器的设置

(1)温度传感器应垂直悬挂距顶板(顶梁)不得大于300mm,距巷壁不得小于200mm。并应安装维护方便,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2)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及地温高的矿井采煤工作面应设置温度传感器,其温度传感器的报警值为30℃。如图(d)所示

(d)

23、机电硐室内应设置温度传感器,报警值为34℃.

24、开关量传感器的设置

(1)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必须设置设备开停传感器。

(2)矿井和采区主要进回风巷道中的主要风门必须设置风门开关传感器。两道风门同时打开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3)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宜设置风筒传感器。

(4)为监测被控设备瓦斯超限是否断电,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必须设置馈电传感器。

二、人员定位系统

1、人员定位系统一般由主机、传输接口、分站、识别卡、电源箱、电缆、接线盒、避雷器和其它必要设备组成。

中心站硬件一般包括传输接口、主机、打印机、UPS电源、投影仪或电视墙、网络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和配套设备等。

2、一般要求

(1)系统及其软件、识别卡、分站、传输接口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209、MT/T104、MT/T1005、MT/1008、AQ1021、AQ6210等标准的规定。

(2)系统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严禁由于设备在设计、制造中的隐患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或危机人身安全。

(3)用于防爆性环境的设备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应为本质安全信号。

(4)系统产品生产单位应负责产品的终身维修,备件供应、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

3、功能要求:

(1)系统应具有位置监测功能。

(2)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

(3)系统应具有存储、报警、显示、打印、查询等功能。

4、主要技术招标

(1)最大位移速度不得小于5m/s。

(2)并发识别数量不得小于80。

(3)漏读率不到大于0.0001%。

(4)不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不应小于2年,可更换电池的识别卡的电池寿命应不小于6个月。

(5)采用可充电电池的识别卡,每次充电应能保证识别卡连续工作时间不小于7小时。

(6)最大传输距离。

a、识别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不小于10m。

b、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分站至传输接口之间可串入可靠的中继器,但所串的中继器最多不超过2台。

(7)最大监控容量。

a、系统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被中继器等设备分隔成多段的系统,每段允许接入的分站数量宜在8、16、32、64、128中选取。

b、识别卡数量应在不大于800个。

(8)最大巡检周期。

系统最大巡检周期应不大于30S。

(9)存储时间

a、主要工作地点等记录应保持3个月以上,当主机发生故障时,丢失上述信息的时间长度应不大于5mm。

b、分站存储数据时间应不小于2h。

(10)双机切换时间

从工作主机故障到备用主机投入正常工作时间应不大于5mm。

5、环境条件

(1)系统中用于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能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15℃—30℃。

b、相对温度:40℃—70℃。

c、温度变化率:小于10℃fh且不得结露。

d、大气压力:80kpa—106kpa。

e、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2)系统中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0℃—40℃。

b、年均相对温度不大于95%。

c、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单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6、供电电源

(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380/220v,允许偏差-10%—+10%。

b、谐波:不大于5%。

c、频率:50H2,允许偏差±5%。

(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380V/660V。允许偏差:主要运输巷-20%—+10%,其它巷道±5%。

b、谐波:不大于10%。

c、频率:50H2,允许偏差±5%。

7、安装使用与维护。

(1)各个人员出入口,重点区域出入口,限制区域等地点应设分站。

(2)巷道分支处设分站,并能监测携卡人员出入方向。

(3)下井人员携带识别卡。

(4)严禁擅自拆卸识别卡。

(5)工作不正常的识别卡严禁使用。

(6)在调度室设置显示设备、显示井下人员位置。

(7)分站设在便于读卡、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8)设备使用前按说明书调试,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入井使用。

(9)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处理,期间采用人工监测,并填写故障登记表。

(10)安全监测工24小时值班,每天检查设备及电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中心站。

(11)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1小时,应及时更换。

(12)系统主机及系统联网主机应双机备份,24小时不间断运行,工作主机发生故障时,备用主机应在5mm内投入

工作。

(13)中心站双回路电源并配备不小于2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14)中心站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装置。

(15)中心站应配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

(16)中心站应使用录音电话。

(17)中心站应24小时有人值班,填写运行日志、打印监测日报表,报矿长和有关负责人审阅。

(18)煤矿应绘制设备布置图,图上标明分站、电源、中心站等设备位置、接线、传输电缆、供电电缆,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

(19)中心站应每3个月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后,保存一年以上。

(20)图纸、技术资料应保存一年以上。

8、管理机构

(1)煤矿安全管理机构负责煤矿井下工作人员管理系统的安装、使用、调校、维护与管理工作。

(2)煤矿安全监控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定等规章制度。

(3)监测工和中心站操作人员应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分站型号:KJ529—F,具体位置见春谊煤矿人员定位系统示意图。

三、压风自救系统

1、空气压风机应设置在地面或在供风水平以上2个水平的进风井井底车场安全可靠的位置安装,并取得煤矿矿用安全标志。压风机型号为MLGF—6/7。

2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主管路直径100毫米,采掘工作面管路直径50毫米。

3、在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均应敷设压风管路,设置供气阀门,间隔不大于200米。

4每一个压风自救装置应设可供5—8人使用,并设置供气阀门。

5、采掘工作面应设置压风自救硐室,距工作面不大于50米,里面有电话、供水管路、自救器。

6、压风自救装置具有减压、节流、消噪音、过滤和开

关等功能,零部件连接牢固、可靠,不存在无风、漏风现象,自救袋破损长度不超过5毫米。

7、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兆帕,在0.3兆帕压力时,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应在100—150升/分钟范围内。

8、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应小于85分贝。

9、压风自救装置安装在采掘工作面巷道内的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在压风硐室内。

10、压风管路应接入避难硐室,并设置供气阀门,接入的矿井压风管路设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控制阀,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供风量不小于0.3米/分人,连续噪音不大于70分贝。

11、井下压风管路应敷设牢固平直,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突变破坏,进入避难硐室前20米的管路应采取保护措施。

12、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图。

四、供水施救系统

1、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容量大于等于200立方米。

2、井下水源与地面供水管网形成系统,直径4寸铁管。

3、地面水池采取防冻和防护措施,供水管以北大井引出来以后,应埋在地面以下1.5米深处。

4、所有矿井采区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气阀门附近安装供水阀门。

5、矿井供水管路接入紧急避险硐室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5—8人避险时要求。

6、接入避难硐室前20米供水管路埋在底板以下。

7、地面供水入口必须安装过滤装置,防止造成管路堵塞。

8、供风管路中100毫米,管件和阀门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型号:>。最大静水压力大于1.6mpa的采用无缝钢管,小于1.6mpa的管路可采用焊接钢管。

9、管路吊挂平直,不拐死弯,连接阀门、管件的规格与相关管道匹配,但在需要减压的管道上安装的阀门规格宜适当缩小。

10、井筒、井底车场、水平总运输巷道设置供水主管,进入采区巷道设置硐室,设置供水支管。

11、供水管理必须铺设到所有采掘工作面,人员较集中地点,主要机电硐室及带式输送机巷,主要行人巷道和避难硐室及避难路线巷道等地点,且每隔不大于100m安设一个三通阀门。

12、加强供水管路巡查、维护、不得出现跑、冒、滴、漏现象,保证阀门开关灵活。

13、井下供水管路要求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突变破坏。

14、矿井要绘制供水施救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工作区域的变化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需要时能随时打印出图。

15、矿井要每天至少要对供水实际系统进行一次供水试验,每次试验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证系统各个环节正常使用,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通信联络系统

1、煤矿应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井下电话机应安装本

质安全型,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安装的无线通讯系统应与调度电话互相连通。

2、距离掘进工作面30米—50米范围内,应安装电话,距离采煤工作面10—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装电话,采煤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车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a、电话安装要求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下通信畅通。

(2)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移动通讯组网,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 401-1995)。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4)井下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广播和分区广播(调度可以对井下进行分区广播或对全体进行广播)、双向通话(调度既可以广播指挥,井下又可以向调度报警)、报警定位与记录(地面调度可以定位报警区域,并进行录音记录等)以及分区警报(调度可以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警报声音,以示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危险程度的警报);设备内置本安可充电电池,保证停电后不少于2小时的通话时间。

(5)通信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b、通信线路安装要求

(1)通信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间距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9条要求,接口连接要规范,严禁出现明接头等失爆现象。

(2)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4)井下通信线路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灾变破坏。

c、安装位置要求

(1)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装电话。矿井地面变电所、地面通风机房、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2)临时作业区域也应单独设置电话。

(3)回采工作面的电话设置在距工作面15m范围内的安全地段,掘进工作面的电话设置在距工作面50m(炮掘100m)范围内的安全地段,并保证距现场作业人员不大于15m,保证通讯畅通。

(4)电话设置地点要有明显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和要害场所的电话号码。

(5)在避灾路线、采掘工作面和其他有人工作地点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扩音电话安装间距不大于100m。

d、技术管理要求

(1)煤矿企业必须制定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制定通信联络系统维护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检查、检修

制度。

(2)煤矿企业必须明确通信联络系统系统管理的部门和维护、维修人员;维护、维修人员必须每天对通信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建立矿井通信联络设备台帐、通讯故障记录表、巡查和检修记录。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设计,国有重点煤矿企业由开滦、冀中能源集团的二级子公司设计部门编制,二级子公司审批、验收, 并建立验收档案;地方煤矿由具有资质的设计院所编制,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批、验收,并建立验收档案。

(4)绘制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及时修改、调整和审批, 需要时能随时打印出图。

(5)通信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井下用电话应选用本质安全型,并具有“MA”标志证书。

(6)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

签发合格后,方准入井。

3、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备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响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校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4、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机房门禁监控一体化系统方案

通讯局(站)动环监控与门禁管理的特点 通常无人值守,需要维修的时候才派技术人员过去。 数量多,一般一个城市的通讯基站少则数百个,多则数千个。 分布范围广,各基站很分散,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每个基站需要的门禁数量少。 每个基站有价值昂贵的电信设备。对监控系统有防雷要求。 电信运营商无人值守机房基站门禁系统设计思想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门禁系统设计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1)实用高可靠。首先必须满足现场需求,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可以长期可靠运转,并可在恶劣环境下有效工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和电气隔离性。具有防雷击保护和过流过压保护等功能。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可以及时报警。 2)灵活可扩展。系统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配置。同时,可分期建设。在将来的应用中,应允许进行功能扩展,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3)开放易维护。系统符合遵循国家相关标准、遵循电信行业标准和协议,可以集成行业主流厂家的产品,也可以将本系统和符合电总协议的平台进行无缝集成。 4)经济效益好。系统建设成本具有优势,且使用简单,安全可靠,可充分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通信局(站)动力环境和门禁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根据需求和设计思路,我们采用本公司JK/JF4000-2(以下简称JF4000-2)作为现场设备,负责采集动力和环境参数,将这些数据传送给平台,同时下达监控设备指令。平台负责采集所有设备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处理。 1.3.1 JK/JF4000-2 JF4000-2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32位ARM7处理器为主控芯片,内部运行实时操作系统和FAMS2存储管理系统,按照工业级技术要求设计的高性能、高可靠性机房动力环境和门禁一体化控制器。 产品特点 无风扇硬盘等物理运转部件,使用寿命长。 增强的端口过流过压和防雷保护,比如电源口可承受3000V*6000A的雷击浪涌。

VCN3000一体化监控平台设计特点

1.1一体化监控平台设计特点 1.1.1关键部件冗余设计 视频云存储节点,采用双GE主机接口,冗余电源、散热风扇;甚至可以采用双系统盘并进行Raid1保护。 在冗余部件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更换,丝毫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有效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1.1.2磁盘碎片避免设计 磁盘碎片的分类简单说,分为外部碎片和内部碎片。内部碎片是由于存储数据块的大小无法占满簇空间而生成的,会对磁盘空间造成浪费。如果仅仅简单通过减小簇的大小来降低磁盘空间的损失,将增加整个磁盘簇的数量,就会增加文件查询时间。 外部碎片是因为存储数据块被分散保存到整个磁盘的不同地方,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中。这种数据碎片不会在系统中引起任何问题,但文件碎片过多会使系统在读文件的时候来回寻找,引起系统性能下降,甚至缩短硬盘寿命。 基于如上技术分析,所以,只要我们能够保证视频文件的顺序存储,并且处理好磁盘最小存储单位划分的合理性即可实现在保证磁盘检索性能的基础上避免磁盘碎片的生成。 视频云存储节点的系统软件的最底层模块BSM就是通过专利的视频流动态块控制技术、视频块连续写入技术和合理空间回收技术相结合,对视频数据存储进行优化,从而,既保证了数据的连续性,又避免了磁盘空洞,从根本上杜绝磁盘碎片的产生,保障读、写、查询、删除业务的高速、高效。既延长了磁盘寿命,又为秒级索引和回放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1.1.3磁盘坏道自动修复设计 在监控业界SATA盘故障率比较高,达到年故障率3%左右。而视频监控业务压力大,7*24小时运行,此业务场景下SATA盘点故障率更加高,将达到5%左右。 鉴于SATA磁盘较高的故障率,启动磁盘坏道修复功能。避免因为磁盘出现数据块的损坏而导致的整个Raid组降级导致的性能急速下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通过坏道的自动修复功能,利用内部逻辑计算快速修复数据块或者磁盘坏道,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视频监控业务场景下硬盘的故障主要是由于针对硬盘的反复不停的写而造 成的硬盘坏道。在硬盘发生坏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系统对Raid组降级,利用热备盘替掉有坏道的盘。在磁盘组降级处理的过程中,读写性能严重下降,致使整个系统效率明显降低。 其实,通常情况下此坏盘其余空间都是好的,而且硬盘还有一定的保留扇区(5%)可以修复此故障。此场景下利用Raid校验功能,将坏块对应位置的数据计算出来,并利用硬盘的写修复机制,用保留扇区中的硬盘介质来顶替坏道,实现硬盘的修复,避免了微量坏道导致的Raid降级引起的系统性能下降,同时也延长了硬盘的使用寿命。 从可靠性角度考虑,存储不会无限制修复,达到用尽保留扇区的阈值后会自动通过拷贝式重构,将此盘替换。 1.1.4流媒体优化的RAID技术 传统Raid技术为结构化数据安全设计,旨在充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而视频监控系统的视频流媒体为非结构化数据,具备一定的错误容忍性,对业务的连续性要求相对更高。因此,传统Raid技术在视频监控的应用场景下无法提供完美的系统服务。 系统基于流媒体的连续数据、循环写入、顺序读写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特点,采用优化的流媒体Raid存储技术对传统存储读写优化,基于流媒体接入的数量和码流以及Raid组的磁盘数量,根据磁盘吞吐性能自动调整条带深度、IO块大小和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标准系统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integratedsupervision andcontrolsystem ofsmartsubstation 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综合信息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全景数据panoramicdata 反映变电站运行的稳态、暂态、动态数据、设备运行状态以及图像、模型等数据的集合。 3.3 数据通信网关机communication gateway 一种通信装置。实现智能变电站与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为主站系统实现智能变电站监视控制、信息查询和远程浏览等功能提供数据、模型和图形的传输服务。 综合应用服务器comprehensiveapplicationserver 实现与状态监测、计量、电源、消防、安防和环境监测等设备(子系统)的信息通信,通过综合分析和统一展示,实现一次设备在线监测和辅助设备的运行监视、控制与管理。 数据服务器dataserver 实现智能变电站全景数据的集中存储,为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数据查询和访问服务。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架构 a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由一体化监控系统和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设备、时钟同步、计量等共同构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纵向贯通调度、生产等主站系统,横向联通变电站内各自动化设备,是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的核心部分; b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直接采集站内电网运行信息和二次设备运行状态信息,通 过标准化接口与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辅助应用、计量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变电站全景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控制、运行管理等,其逻辑关系如图 1 所示。

Honeywell+一体化智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 设计方案 霍尼韦尔安防(中国)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九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2 1.1现状分析 2 1.2模拟系统的局限性 3 1.3数字系统的优势 4 第2章设计依据 5 第3章设计原则 6 第4章项目需求分析 7 第5章系统整体构架设计 8 第6章系统详细设计描述 9 6.1 前端摄像机选型 9 6.2 网络视频传输 9 6.3 监控中心部分 10 6.3.1 系统组成 10 6.3.2 视频存储 10 6.3.3 视频切换,管理与控制 11 6.3.4 显示 11 6.3.5 系统功能介绍 12 6.3.6 机房要求 15 概述 随着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化发展,高档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不断深入,各高档住宅小区特别是大中型高档住宅小区都加快了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高档住宅小区管理方正逐步转向利用网络和计算机集中处理管理高档住宅小区运营相关重要环节的大量数据。 传统的高档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是建立模拟监控系统,所观察到的现场图像清晰度有限,经常无法精确分辨可疑人员的外貌特征;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实用,性能稳定可靠的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来实现, 为了更好的保护财产及高档住宅小区客人的安全, 根据高档住宅小区实际的监控需要,一般都会在室内大堂、高档住宅小区外围、客房通道、电梯厅、停车场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机或防盗报警器材。监控系统将视频图像监控,实时监视,多画面显示,云台镜头控制等功能有机结合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同时监控主机自动将报警画面纪录,做到及时处理,提高了保卫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及时处理警情,能有效的保护高档住宅小区财产和入住客人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范各种入侵,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给保卫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整个高档住宅小区的安全。 1.1现状分析 目前,多媒体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视频监控系统由模拟系统过渡到数字系统已成为无法逆转的潮流。数字系统如今已非常成熟且性能稳定,在实际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房一体化监控主机方案

机房一体化监控主机解决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衣、食、住、行,对周围的居住环境及环境安全越来越重视,安全技术防范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要工具也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在银行、博物馆、政府机构、商店(超市)、居民社区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与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最基本、最重要的子系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采用闭路监控与出入口门禁控制为主的多种技术防范结合的系统是预防和制止犯罪最为有效的措施。 数字硬盘录像系统不仅存储费用低、效率高,而且还具有网络传输、远程传输和循环存储等优点。与此同时,硬盘录像系统的数字化和传输网络化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与防盗报警等系统联网联动,及时准确地反馈现场信息,为报警事件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 二、系统设计原则、依据 1 设计原则 根据机房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图来设计,前端设计采用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视频传输采用抗干扰高屏蔽同轴电缆,保证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准确传输;监控录像系统采用数字化硬盘录像系统,可以实现循环录像,并方便检索回放。 a、先进性: 在投资费用许可的情况下,系统采用当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一方面能反映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又使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以便该系统在尽可能的时间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可靠性: 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系统一旦瘫痪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系统必须可靠地、能连续地运行,系统设计时在成本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备选择、产品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及维修响应能力等各方面均应严格要求,使得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即便是出现故障时,影响面也要尽可能小。 c、安全性:

环境监测一体化视频采集系统

城市空气质量无线监测系统 技术白皮书

第一章背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工作不断深化,信息化已成为提高环境管理与决策水平的重要技术基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明确提出环境信息化建设作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而空气质量监测则又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空气污染的情况相当严重,是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厂、车辆、人口,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空气质量面临新增排放源的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健康越来越关注,对生活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对环境信息提供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质量有没有开始恶化,哪些地方在恶化,恶化程度如何,发展趋势如何,专家关心它,人民关心它,政府更关心它。 因此,北京致生联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企业科研力量开发出新型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城市空气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已采用物联网高科技手段完成由传统单一环境数据的采集集成视频采集手段,使得现场采集更直观和可靠,同时采用无线在线传输技术,可以更快、更方便地进行系统前端设备的部署,节省投资并达到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后台处理系统真实反映环境空气质量动态变化,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治理环境提供可靠、连续的数据,供政府决策部门使用。

第二章系统设计原则 我们的基础设计思想: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度身定做最优化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系统。针对无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应用,我们从实际应用的需要作为选择和设计的出发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估,提出适合的整体规划方案。 (1)系统配合度: 本系统工程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前、后端设备的系统整合与配合一致,接口的完善、与传输平台的融合等,都是需要实现的重点功能。 (2)设备的整体性: 在条件许可下,一个系统中尽可能选用同一系列的设备,使产品性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专业素质及维修能力: 不论产品品质多好,总有出故障的可能,除了在产品的选择要把好关,尽量减少潜在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需具备专业的售后服务能力。 (4)方便用户操作: 根据使用环境,选配容易操作的系统,使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利用。方便容易的操作系统更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5)系统的扩展能力: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率更高。较强的系统扩展功能,可以让用户在需要时,只需增加少量部件即可使系统得以扩展,以提高使用价值。 (6)实用的系统设备: 根据使用场合选配实用的设备“量体裁衣”,尽量避免选用超过所需功能的设备。(7)设备技术指标的真实性: 我们会检验设备技术指标的真实性,只有通过以往种种检验,包含工程使用后,才能向用户推荐。 (8)价格因素: 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投资是很有必要的,满足系统最佳性价比要求是我们力求做到的,但过于压低价格,将不利于用户自身利益保护。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检查表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检查表精密空调监控 空调编号 实测值软件检测数据 报警情况通讯情况温度(℃)湿度(%)温度(℃)湿度(%) 1号空调 2号空调 3号空调 4号空调 5号空调 说明: 1、温度和湿度实测值为空调设备自测并显示的室内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 2、手动关闭空调检查系统是否能正常显示报警信息。 3、检查报警记录,观察是否有通讯故障的情况。 UPS监控 巡检内容实测值软件检测数据UPS1 主输入电压(V) U ab= U bc= U ca= U ab= U bc= U ca= 旁路线电压(V) U ab=U bc= U ca= U ab= U bc= U ca= 旁路相电压(V) Ua= Ub= Uc= Ua= Ub= Uc= 主输入电流(A) Ia= Ib= Ic= Ia= Ib= Ic= 输入频率(Hz) 输出电压(V) Ua= Ub= Uc= Ua= Ub= Uc= 负载电流(A) Ia= Ib= Ic= Ia= Ib= Ic= 有功功率(KW) Wa= Wb= Wc= Wa= Wb= Wc= 负荷(%) 旁路频率(Hz) 输出频率(Hz) 电池电压(V) 后备时间(min) UPS2

主输入电压(V) U ab= U bc= U ca= U ab= U bc= U ca= 旁路线电压(V) U ab= U bc= U ca= U ab= U bc= U ca= 旁路相电压(V) Ua= Ub= Uc= Ua= Ub= Uc= 主输入电流(A) Ia= Ib= Ic= Ia= Ib= Ic= 输入频率(Hz) 输出电压(V) Ua= Ub= Uc= Ua= Ub= Uc= 负载电流(A) Ia= Ib= Ic= Ia= Ib= Ic= 有功功率(KW) Wa= Wb= Wc= Wa= Wb= Wc= 负荷(%) 旁路频率(Hz) 输出频率(Hz) 电池电压(V) 后备时间(min) 配电柜网络电力仪监测 巡检内容实测值软件检测数据 电量仪1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总功率kW 总功率kW 电量仪2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总功率kW 总功率kW 电量仪3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总功率kW 总功率kW 电量仪4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U ab= Ua= Ia= Wa= U bc= Ub= Ib= Wb= U ca= Uc= Ic= Wc= 总功率kW 总功率kW

8-3智能建筑工程子系统检测记录表格模板.doc

智能建筑工程子系统检测记录表湘质监统编 系统名称 施工单位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检测项目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目 强 制 性 条 文 2004-C02 智能化系统子系统名称安全防范系统序号1检测部位 长沙众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JQ00-SG-006-2003 长沙众强科技开发有限 分包项目经理王慰 公司 系统检检测规范系统检测检测结果 测内容的规定评定记录合格不合格 系统数据集 执行本规范 第 10.3.7 良好√ 成 的规定 系统集成联 执行本规范 第 10.3.8 良好√ 动 的规定 执行本规 视频图像显范第 良好√ 示10. 3.10 的规定 系统维护说执行本规范 良好√ 明书第的规定 系统安全性 执行本规范 良好√ 第的规定 智 编号: 01 A11# 注: 检 王慰 测 结 果 栏 中, 左 列 备注 打 “ √” 为 合 格, 右 列 打 “ √” 为 不 合 格; 2. 备 注 栏 内 填 写 检 测 时 检测机构的检测结论: 检测机构 ( 章 )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出现的问题

智能建筑工程子系统检测记录表湘质监统编 智2004-C02 系统名称 施工单位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 分包单位检测项目 主 控 项 目 一 般 项 目 编号:子系统名 智能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序号2检测部位A11# 称 长沙众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慰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Z JQ00-SG-006-2003 长沙众强科技开发有限 分包项目经理王慰 公司 系统检检测规范系统检测检测结果 测内容的规定评定记录 备注 合格不合格 综合防范功执行本规范 良好√ 能第 8.3.4 视频安防监执行本规范 良好√ 控第 8.3.5 入侵报警 执行本规 良好√ 范第 8.3.6 出入口控制 执行本规 良好√ 范第 8.3.7 巡更管理 执行本规 良好√ 范第 8.3.8 综合管理 执行本规 良好√ 范第 8.3.9 访客可视对执行本规范 良好√ 讲第 13.4.2 02 注: 检 测 结 果 栏 中, 左 列 打 “ √” 为 合 格, 右 列 打 “ √” 为 不 合 格; 2. 备 注 栏 内 填 写 检 强 制 性 条 文 检测机构的检测结论: 检测机构 ( 章 ) 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测时出现的问题

子系统检测记录(实用借鉴)

子系统检测记录 系统名称安全防范系统序号 子系统名称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检测部位 施工单位江苏南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沈燕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检测仪器仪表 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检定单位 检定 有效期 检定证书 编号秒表/ A2009-01439 省计量所 至2010 年7月 (MLY) D1/09-02002 系统检测内容规范规定 系统检测 评定记录 检测结果 合 格 不合 格 主控项目 可靠性障碍率性能检测中继检测接通率检测故障诊断 一 般 项 目 强 制 性 条 文 存在问题 处理情况 / 检测结论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合同要求,合格。备注 施工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子系统检测记录 系统名称综合布线系统序号 子系统名称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部位 施工单位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分包单位武汉市一帆电子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分包项目经理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检测仪器仪表 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检定单位 检定 有效期 检定证书 编号Fluke DSP-4100 7754074 信息产业部 通信计量中 心 至2010 年11月 J07-7006 系统检测内容规范规定 系统检测 评定记录 检测结果 合 格 不合 格 主控项目六类双绞线电气性能光纤连通性、衰减值 一 般 项 目 强 制 性 条 文 存在问题 处理情况 / 检测结论检测结果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合同要求,合格。备注 施工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监理单位 专业监理工程师 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