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 经典习题(含详解)

气压带和风带 经典习题(含详解)
气压带和风带 经典习题(含详解)

气压带和风带经典习题

基础巩固

(2019·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是亚热带、温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读图回答1~2题。

1.由上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40°N,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阿尔卑斯山B.地中海

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

2.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为地中海气候区三座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

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

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

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夏季地中海水温相比周边陆地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影响范围;冬季地中海的水温高于周边陆地,形成低压而吸引西风,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从而使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向东延伸。第2题,依题意,冬雨率是指冬季(12~次年2月)降水占全年的比重,而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半年,且主要是西风带来的;故在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影响时间越长冬雨率越低。罗马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而冬雨率最低;的黎波里因为纬度最低而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基本就集中在冬季),故冬雨率最高。

读某大陆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

3.该大陆是()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

4.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

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

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

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大陆有赤道穿过,只可能是非洲大陆或南美大陆,排除B、C。而此大陆纬度达到40°,故可以排除非洲大陆,为南美大陆。第4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赤道低气压带。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 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又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6.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6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8.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7.B8.C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下形成的热带沙漠气候,B项正确。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气候类型是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地的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气候类型是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0 ℃,冬季不常有较厚积雪。

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甲地位于大陆西岸。读图,完成9~10题。

9.甲地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①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④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甲地与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相比,气候类型不同,造成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下垫面状况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D.人类活动

【答案】9.C10.C

【解析】第9题,根据图中的风向为西南风,所以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受中纬西风带影响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0题,大陆西岸受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而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造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的差异。

模拟提高

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此时江苏省正值()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图中M地气候成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13.与图中N地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答案】11.B12.A13.D

【解析】第11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中信息显示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因此为北半球夏季。故B项正确。第12题,图中M地为东亚,位于

世界最大大陆与最大大洋的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故A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N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故D项正确。

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5.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14.C15.B

【解析】第14题,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太平洋形成低气压中心,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后就是实际风向为西北风。第15题,大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风带也跟着南移,故B正确。

如图为陆地(用110° E代表)与海洋(用160° 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冬夏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洋流性质的变化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7.结合图中信息判断,正常年份,北半球冬季风风力最强的地区大致位于()

A.副热带地区大陆西岸B.50 °N附近

C.中纬度地区D.副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18.图乙与图甲相比较,其变化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A.冬季风减弱,夏季台风偏多

B.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

C.冬季寒潮增多,夏季北旱南涝

D.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北涝南旱

【答案】16.D17.B18.C

【解析】第16题,图甲显示冬季大陆气压高于海洋,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大陆夏季增温快于海洋,冬季降温快于海洋,从而使同纬度大陆夏季气压低于海洋、冬季气压高于海洋。第17题,北半球冬季风是受大陆上高压与海洋上低压作用形成的,风力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图甲显示在50°N附近海陆气压差最大,故此处风力最强。第18题,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图乙冬季海陆气压差更大,则冬季风比正常年份强,冬季寒潮增多;同时夏季海陆气压差更小,说明夏季风势力要弱于正常年份,则夏季风对我国北方的影响时间较短,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会出现北旱南涝现象。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如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19~20题。

19.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20.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A.1890年B.1920年C.1940年D.1960年【答案】19.B20.A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