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细菌耐药的监测方法

一、细菌耐药监测的方法

定义 AST 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是一个检测细菌耐药性的体外抑菌试验(ART)AST目的:检出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临床治疗结果。

AST:(1)手工试验 1.纸片扩散法(S,I,R)

2.稀释法(MIC)

3. E test(MIC)

(2)自动仪器 Vitek,Microscan,Phoenix

(3)分子试验 PCR直接检测mecA基因

(4)酶试验 Nitrocefin、ESBL检测

(一)常规药敏试验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

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β-内酰胺酶阳性,

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测序

(二)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 ≥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MRS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的MRS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或MIC〉0.06цg/ml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临床治疗显示 PRSP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洛培南等的MIC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肠球菌对30ц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或MIC ≥32цg/ml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青霉素敏感的VRE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庆大霉素。

(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广谱头孢菌素及单胺类的酶,主要由克雷伯菌、肠杆菌等细菌产生。当通过筛选法时对头孢泊肟、头孢他啶(10цg/片)抑菌圈≤22㎜或氨曲南、头孢噻肟(30цg/片)≤27㎜的菌株经头孢他啶(30цg/片)、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10цg);头孢噻肟(30цg/片)、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10цg)两组表型确证试验,其结果为两组中任何一组药物加克拉维酸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相比,增大值≥5㎜时判断为产ESBL菌株(图7-13)。产ESBL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不论其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如何,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治疗无效。

(三)耐药流行病学分析

抑菌圈分析、交叉耐药分析、耐药趋势分析、特殊耐药菌的检出率分析、耐药率分析、耐药组合分析、用药量与细菌耐药的分析、耐药率与抗生素消耗量的关系等等。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 NCCLS 标准,通过测量纸片 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 E 试验的抑菌圈直径、 MIC 值和 IC 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 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 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 MIC ),而不使用 测定 MIC 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 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B 兰 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 扩大现 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B -内酰胺酶 (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 Microscan 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 MIC 值。 2.B -内酰胺酶检测: 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 ( iodometric test )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 nitrocefin test )。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B -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 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B -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耐药; 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 (包括氨基、 羧基和脲基青霉素) 耐 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 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B -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 blaTEM 、blaSHV 、blaOXA 基因,肠球菌与万古 霉素耐药有关的 vanA 、 vanB 、 vanC 、 vanD 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 PCR 扩增、PCR-RFLP 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 、自动 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0伽,或其MIC > 4u g/ml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W 17 mm,或MIC > 0.5u 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 )。对MRS 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 结果,所有的B -内酰胺类药物和B -内酰胺/B -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 的 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 1u g 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 mm 或MIC > 0.06 u g/ml 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RSP )。临床治疗显示 PRSP 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 /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 洛培南等的 MIC 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 肠球菌对30 g 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W 14 mm 或MIC > 32 u g/ml 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但对青霉素敏感的 VRE 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 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 +庆大霉素。 (4) 产超广谱B -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 超广谱B -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内酰胺酶(ESBLs )革 /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 Vitek-2 、BD-Pheonix 、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三级医院+二级医院)

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医院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1429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425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81所,三级医院1044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353所,其中二级医院349所,占25.8%,三级医院1004所,占74.2%。 本报告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8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2343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4%(952023/3234372),革兰阴性菌占70.6%(2282349/3234372)。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9801株(占革兰阳性菌32.5%)、肺炎链球菌101534株(占革兰阳性菌10.7%)、表皮葡萄球菌99630株(占革兰阳性菌10.5%)、屎肠球菌91788株(占革兰阳性菌9.6%)和粪肠球菌90196株(占革兰阳性菌9.5%)。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660261株(占革兰阴性菌28.9%)、肺炎克雷伯菌465322株(占革兰阴性菌20.4%)、铜绿假单胞菌283222株(占革兰阴性菌12.4%)、鲍曼不动杆菌227091株(占革兰阴性菌9.9%)和阴沟肠杆菌90329株(占革兰阴性菌4.0%)。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340920株,占41.5%)、尿标本(608667株,占18.8%)和血标本(296052株,占9.2%)。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7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9%,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_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Mar.2016,Vol.13No.3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成员单位共有1427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院共1338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359所,三级医院979所;经过数据审核,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1143所,其中二级医院272所,占纳入数据分析医院总数的23.8%,三级医院871所,占76.2%。 2015年度监测时限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此期间上报非重复细菌总数为24007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95066株(占28.9%),革兰阴性菌1705720株(占71.1%)。 革兰阳性菌排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223758株(占32.2%),表皮葡萄球菌88593株(占12.8%),粪肠球菌67432株(占9.7%),肺炎链球菌64791株(占9.3%)和屎肠球菌61961株(占8.9%)。 革兰阴性菌排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10140株(占29.9%),肺炎克雷伯菌336829株(占19.8%),铜绿假单胞菌219630株(占12.9%),鲍曼不动杆菌183178株(占10.7%),阴沟肠杆菌73136株(占4.3%)。 位居前三位标本来源的分别为痰标本993205株(占41.4%)、尿标本372161株(占15.6%)和血标本224481株(占9.4%)。 重要与特殊耐药菌检出率根据CLSI2014标准按全国及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MRSA全国检出率为35.8%,各地区MRSA检出率为20.3%~47.0%,其中上海市最高,为47.0%,山西省最低,为20.3%(图1)。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 MRCNS全国检出率为79.4%,各地区MRCNS 检出率为66.1%~84.3%,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高,为84.3%,海南省最低,为66.1%(图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和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日前发布了《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现予全文刊登,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 2015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2015年12月12日 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6.03.001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2015 Committee of Experts on Rational Drug Use,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R.China, China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Surveillance System

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草案word参考模板

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草案)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抗菌药物滥用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细菌耐药性不断升高,甚至造成耐药细菌感染流行的严重后果。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产超广谱酶肠杆菌科细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NDM-1菌等耐药菌的流行,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如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监测、临床用药情况监测等,其中细菌耐药监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根本依据。全球、全国及国内其它部分省市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相应的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如美国NNIS、欧洲EARSS、卫生部Mohnarin等,这些监测网为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江苏省作为一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很普遍,临床感染菌的耐药率也很高,虽然目前有少数医院参加了卫生部及国内其它耐药监测网的监测工作,但全省耐药监测基础工作还相对落后。为了掌握我省细菌耐药流行情况,建立相关交流合作平台,为我省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技术支持,根据2010年12月第二十五次江苏省临床检验管理工作会议部署,参照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模式,现筹建“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Jiangsu Province Antimicrobial Resistant Investigation Net)”。 江苏省细菌耐药监测基础网监测方案设计: 1、基础网监测成员单位的选择: 1)覆盖全省13个地区; 2)监测单位以综合性医院为整体,了解不同临床科室细菌耐药情况; 3)监测单位以全省三级综合医院和各县人民医院为主,兼顾儿童细菌耐药情况调查,选择部分儿童医院; 4)监测单位参加省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并获得合格证书; 5)每个监测单位确定一名主要研究者,负责本单位细菌耐药监测,此人要对细菌耐药监测有一定的认识,具备临床微生物专业知识;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长沙市第四医院 多重耐药菌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 二、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常见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场球菌(VER)、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MDR/PDR-PA)等。 三、监测调查对象临床标本分离的病原菌 四、监测内容 细菌,抗菌药物,药物耐药结果 五、监测方法及程序、步骤 (1)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 (2)微生物室检测到监测的目标多重耐药菌患者时,应在检验报告单上备注“多重耐药菌、请隔离”的醒目提醒标识,并对阳性结果及患者分布科室等情况予以登记,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通知所在的临床科室;

(3)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单或感染监控专职人员监测反馈通知后,结合病人病情分析,如果确为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或定植,开“接触隔离”医嘱;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并在24小时内填报多重耐药菌报告卡至医院感染科,如诊断为医院感染的,必须同时报告院感病例; (4)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当发现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可能时,立即向分管院长报告,并进行有关相应处置;(5)微生物室必须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向全院公布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6)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检查各小组成员在每月进行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会议时,发现多重耐药抗菌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给予重点标注、分析,反馈。 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一)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2.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控制无关人员进入。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9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本报告来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2019年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35284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1043535/3528471),革兰阴性菌占70.4%(2484936/3528471)。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337039株(占革兰阳性菌32.3%); 肺炎链球菌113136株(占革兰阳性菌10.8%); 屎肠球菌105437株(占革兰阳性菌10.1%); 表皮葡萄球菌103173株(占革兰阳性菌9.9%); 粪肠球菌98418株(占革兰阳性菌9.4%)。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 大肠埃希菌707968株(占革兰阴性菌28.5%); 肺炎克雷伯菌503230株(占革兰阴性菌20.3%); 铜绿假单胞菌299318株(占革兰阴性菌12.0%); 鲍曼不动杆菌239890株(占革兰阴性菌9.7%); 流感嗜血杆菌129086株(占革兰阴性菌5.2%)。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462853株,占41.5%)、尿标本(673824株,占19.1%)和血标本(320002株,占9.1%)。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CLSI2018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30.2%,较2018年下降0.7个百分点;MRSA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江苏省最高,为45.5%,山西省最低,为16.5%(图1)。 图1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全国平均检出率为75.4%,较2018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MRCNS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差别,其中陕西省最高,为80%,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为58.7%(图2),总体耐药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图2 不同地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情况

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办法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 办法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细菌耐药性监测管理办法 一、各临床科室要重视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药敏试验的送检工作。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细菌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各临床科室标本送检率应为100%。 二、检验科要对患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及时报告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三、加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实施目标性监测,发现1例,及时书面通知医院感染科和医务部。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暴发时,感染科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家委员会根据细菌耐药情况对相关抗菌药品品种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对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进行调整,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院医务人员。

(二)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三)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六、违反本规定的科室和当事人,将根据医院有关规定处理。知丁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 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 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 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 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 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 《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 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 (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 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通知 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上某耐药表型相同病原菌,应立即通知感控科及相关临床科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1、细菌耐药表型检测: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根据NCCLS标准,通过测量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E试验的抑菌圈直径、MIC值和IC值获得。也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测: (1)耐药筛选试验:以单一药物的单一浓度检测细菌的耐药性被称为耐药筛选试验,临床上常用于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万古霉素中介的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等。 (2)折点敏感试验:仅用特定的抗菌药物浓度(敏感、中介或耐药折点MIC),而不使用测定MIC时所用的系列对倍稀释抗生素浓度测试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称为折点敏感试验。 (3)双纸片协同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是主要用于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纸片琼脂扩散试验。若指示药敏纸片在朝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方向有抑菌圈扩大现象(协同),说明测试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4)药敏试验的仪器化和自动化: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如:Vitek-2、BD-Pheonix、Microscan等运用折点敏感试验的原理可半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MIC值。 2.β-内酰胺酶检测:主要有碘淀粉测定法(iodometric test)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临床常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β-内酰胺酶试验可快速检测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卡他莫拉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如β-内酰胺酶阳性,表示上述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表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青霉素(包括氨基、羧基和脲基青霉素)耐药。 3.耐药基因检测:临床可检测的耐药基因主要有: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耐药有关的MecA 基因,大肠埃希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有关的blaTEM、blaSHV、blaOXA基因,肠球菌与万古霉素耐药有关的vanA、vanB、vanC、vanD基因。检测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的方法主要有:PCR扩增、PCR-RFLP分析、PCR-SSCP 分析、PCR-线性探针分析、生物芯片技术、自动DNA 测序 4.特殊耐药菌检测 (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对 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0㎜,或其MIC≥4цg/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的抑菌圈直径≤17㎜,或MIC≥0.5цg/ml 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被称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MRS不论其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的β-内酰胺类药物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显示临床无效;绝大多数的MRS 常为多重耐药,耐药范围包括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 (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检测:当对1цg苯唑西林纸片抑菌圈直径〈20㎜或MIC〉0.06цg/ml均应视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临床治疗显示 PRSP对氨卞西林、氨卞西林/舒巴坦、头胞克肟、头胞唑肟,临床治疗疗效很差,但应检测对头胞曲松、头胞噻肟和美洛培南等的MIC以判断是否对这些抗生素敏感。 (3)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检测:肠球菌对30цg万古霉素纸片抑菌圈直径≤14㎜或MIC≥32цg/ml被称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针对多重万古霉素药物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对青霉素敏感的VRE可用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治疗,若对青霉素耐药而不是高水平耐氨基糖甙类可用壁霉素+庆大霉素。 (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种能水解青霉素、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附件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 数据上报标准(试用)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通过“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信息系统”收集所有成员单位的耐药监测数据,系统具备完善的数据筛选和容错处理功能。 一、科室代码设置 监测网成员单位首次登录时须先在本院科室维护栏内登记注册医院临床科室并将其映射至系统所要求的标准科室分类上,科室代码为上报数据中DEPARTMENT字段中保存的代码,也可以设置成系统内置的标准科室代码,此代码可为数字代码、英文代码或中文名,最多允许15个字符(不区分中英文),设置后可随时增加和修改。上传的数据文件格式为Whonet 5.6的通用文件格式,后缀必需为“.dbf”(系统未来可能会支持Excel表格与Csv平面文本文件)。 二、数据文件各字段要求 1、来源ORIGIN 非必填字段,最长1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h”,若不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若填写值不为“h”,系统将自动替换成“h”。 2、国家COUNTRY_A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若填写,则其必须为“CHN”,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补充。 3、医院INSTITUT 非必填字段,为卫生部统一分配的标准代码,标准6字符,前两位

为国家标准省级代码(如北京为11,云南为53等),后4位为各省编码(从0001开始),如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可能为(530001),若未填写,数据上传后系统自动补充已注册的医院标准代码,若填写则必须与本院的代码一致,否则系统会自动替换为正确代码,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4、实验室LABORATORY 非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系统不再将此作为医院标识,无具体格式要求,在数据上传时此字段不建议填值。 5、病历号PATIENT_ID 必填字段,要求至少填写总数据量的90%(住院病人要求全部填写,其余10%对应门诊无病历号的数据),最长16字符。 6、姓氏LAST_NAME和名字FIRST_NAME 以上两项只需有一项且必需有其中一项正确填写,最长12各个字符(即6个中文字符),此两项任意一项须100%填写。 7、性别SEX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最长1个字,WHONET要求只能填写“f”或者“m”,系统提供了相关的容错处理机制,允许填写“男”和“女”,系统会自动将“男”替换成“m”,将“女”替换成“f”。 8、年龄字段AGE 此字段要求100%必填字段,最长3个字符。 (1)不带任何后缀的1~3位整数或者2位数字+"y"后缀,代表年龄是按岁计算。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XX医院2017年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计划及实施方案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在2016年多重耐药菌监测的基础上,根据2015年版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根据2017年实施方案开展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 一、监测目的: (一)了解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及耐药细菌的分离率 (二)通过对不同时间的耐药菌分离率进行比较,能够了解细菌耐药的发生趋势,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重要资料。 (三)了解我院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及其变化,对医院内不同区域细菌耐药性的分析也可以为发现耐药细菌在医院内的流行提供重要信息。 (四)每日对耐药菌培养结果动态细致观察可以为发现暴发流行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监测项目: 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以下五类七种,监测到以下多重耐药菌时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包括隔离衣和面罩等),其余多重耐药菌也需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2种 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种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2种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1种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1种 三、监测对象:所有住院患者送检临床微生物室标本。 四、监测时间:2017年元月1日开始 五、监测方法: (一)临床科室在接诊感染性疾病患者后应及时送检相应的病原学标本,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二)临床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检测到多重耐药菌,应及时将多重耐药阳性结果通知相关科室,并做好记录。临床科室接到“多重耐药菌”的报告后,应做好相关记录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院感科及时到临床微生物室收集阳性报告结果,专职人员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督导临床落实多重耐药菌相关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科室须按要求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六、汇总报告 (一)每月将多重耐药菌资料进行汇总,了解全院耐药菌不同部位的构成情况,并观测其变迁,每季度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分析,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反馈,并作年度总结。 (二)监测同时,专职人员及时到相关科室督导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持续改进细菌耐药监测项目以预防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的措施等。 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报表范本

MRSA 耐甲氧西林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药肠球菌 CRE 革兰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肠杆菌科细菌 CRKPN 耐碳青霉烯类药肺炎克雷伯菌 CRECO 耐碳青霉烯类药大肠埃希菌 CRAB(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鲍曼不动杆菌 CRPAE(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铜绿假单胞菌 产ESBL-KPN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产ESBLKOX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酸克雷伯菌 产ESBLECO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 产ESBLPMI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奇异变形杆菌 PDR-AB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PA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链球菌(Streptococcus)、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百日咳杆菌及霍乱弧菌等。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结核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大肠杆菌为兼气性菌种,一般生存于肠道中及厌氧的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特征为有一层outer memberane 与阳性菌种不同。除了大肠杆菌外,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摩拉)菌、不动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志贺菌属、巴斯德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性杆菌、类志贺吡邻单胞菌等也是革兰氏阴性菌。 一、细菌耐药监测 (一)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相应措施:各重点部门应了解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由微生物实验室每季度对药事委员会、院感科、临床药学科、临床科室进行反馈。 (1)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 (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结果选用; (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暂停针对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检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使用。 (二)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30%。 前五位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名称及耐药率

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 国 细 菌 耐 药 监 测 网 2017 年 12 月 26 日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 1 412 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 院共 1 401 所。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 379 所,三级医院 1 022 所;经 过数据审核, 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 1 307 所, 其中二级医院 336 所, 占 25.7 %, 三级医院 971 所,占 74.3%。 本报告来自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 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 2 894 517 株,其中 革兰阳性菌占 29.7%(859 388/2 894 517) ,革兰阴性菌占 70.3%(2 035 129/2 894 517) 。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73 872 株(占革兰阳 性菌 31.9%) 、 表皮葡萄球菌 96 922 株 (占革兰阳性菌 11.3%) 、 肺炎链球菌 84 37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8%) 、粪肠球菌 81 403 株(占革兰阳性菌 9.5%)和屎肠球 菌 79 44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2%) 。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 597 909 株(占革兰阴性菌 29.4%) 、 肺炎克雷伯菌 411 487 株 (占革兰阴性菌 20.2%) 、 铜绿假单胞菌 253 083 株(占革兰阴性菌 12.4%) 、鲍曼不动杆菌 207 046 株(占革兰阴性菌 10.2%)和 阴沟肠杆菌 83 335 株(占革兰阴性菌 4.1%) 。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 201 531 株,占 41.5%) 、尿标本(540 051 株,占 18.7%)和血标本(274 599 株,占 9.5%) 。 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 CLSI 2016 标准,按全国及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全国平均检出率为 32.2%,较 2016 年下降 2.2%;MRSA 检出率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西藏自治区最高, 为 52.0%, 山西省最低,为 16.6%(图 1) 。
2

C细菌耐药监测预警机制

平江县第人民医院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一、检验科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感控科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感控科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一次。 二、根据我院定期从临床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样本中分离出来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和比例、分布等情况,结合我院细菌耐药结果和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参考各级细菌耐药监测网有关数据,确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为主要目标细菌。 三、根据我院细菌耐药监测,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当细菌耐药达到预警值,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一)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预警抗菌药物”名称。 (二)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慎重用抗菌药物”名称。 (三)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感控科及有关科室,提示“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名称。 (四)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及时通报医务科、感控科,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通过“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细菌室密切观察该类抗菌药耐药率演变情况,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四、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 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办医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氟喹诺酮类除外)选择抗菌药物。 五、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

细菌的耐药性及检测: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 近年来,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新的耐药机制和耐药菌株不断被发现,如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以及β内酰胺酶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等。临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非常困难。因此必须开展体外抗生素敏感试验,了解细菌耐药谱,对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效果进行预测,对患者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通过耐药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制订提供依据;也有助于新药的抗菌特性研究。临床细菌学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用于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一)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测试药物种类的选择,应依据各医院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临床医师、药剂人员及微生物学检验医师等相互协商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选用的抗菌药物应具备一组或一群代表性及预示性,如具有共同的耐药机制,或对某类菌株具有特定的意义等。 2.有助于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与流行病学的调查。 3.应充分考虑分离菌株的来源部位,如从脑脊液分离的菌株,应选用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等。 4.根据细菌种类或来源,通常选择6~16种不同抗菌药物。 (二)选择方案 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可以参照美国CLSI推荐的各菌种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选用方案。 1.肠杆菌科细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奠西林/克拉维酸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中任一种;头孢唑林或头孢噻吩、头孢呋辛或头孢孟多、头孢西丁或头孢替坦、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中任选二种;头孢吡肟或头孢匹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或培氟沙星任选1~2种;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呋喃妥因、氯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氨曲南、奈替米星、四环素、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 (3)从肠道标本中分离的沙门菌属与志贺菌属细菌常规只应试验和报告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一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离自肠道以外的沙门菌属菌株应试验和报告多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与报告,包括氯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 (4)分离自脑脊液的肠杆菌科细菌,只需报告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的药敏结果。 (5)采用合适的方法如双纸片法等检测ESBLs;对产ES-BLs细菌,不管实际药敏检测结果如何,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的试验结果报告耐药。 2.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等药敏试验抗菌药物选择方案 (1)首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或美洛西林中的一种,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等。 (2)次选试验和报告的抗菌药物:羧苄西林、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氯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或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 (3)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可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其他非发酵菌应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及流程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制度 为继续深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1. 及时向临床科室全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做到每季度通报1次。该工作由药学部、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共同参与完成。院感部和医学检验部负责提供相关的病原学检测数据,药学部负责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细菌耐药分析结果由院办向全院公布。 2. 针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预警及处理措施,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 (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3.严格控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要重点加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 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需要有指征,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5.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特别是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需由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及临床药师共同会诊同意,并由具有临床科主任或主任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6.医院合理用药评价专家组每月对全院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并将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列入考核目标。 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管理流程

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制度

细菌耐药监测管理制度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注重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切实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逐步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条件与方法,并及时报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以作为临床医师正确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1.感染控制科应有专门人员监督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提出会诊意见,发现明确使用不当案例及时纠正,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院通报。 2.在检验科设立符合标准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相应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及细菌药敏试验工作,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接受室间质量评价检查。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及时对患者微生物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并给出结果的客观报告。 3.医生在决定为患者应用抗感染药物时,要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病例进行病历抽检并判定,发现严重违反《原则》的,由医务部收回相关医生处方权,经教育并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授予处方权。产生严重后果的,视程度给予处罚。 4.建立细菌耐药结果上报机制。收治感染患者的科室每月要对经治患者细菌耐药情况做出数据汇总,上交感染控制科。各科室发现严重微生物耐药事件后,要1个工作日内通知感染控制科和药物治疗委员会。感染控制科每月要对全院微生物耐药做出评估,每季度要向抗

菌药物治疗委员会递呈全院季度微生物耐药情况表。发生严重微生物耐药事件,医务部收到感染控制科或药物治疗委员会通知后组织专家讨论,并负责组织和监督讨论结果的执行。 5.院内发生严重细菌耐药事件后,相关科室要对相关病例果断采取措施,严格管理和治疗,切断扩散途径,其他相关科室有义务积极配合其工作。 6.各科室要结合医院细菌耐药情况并结合地区耐药状况进行医院的耐药菌治疗工作。 7.进行人员培训,对相关科室的技术人员,每年至少进行1次针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

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预警机制

细菌耐药性监测和预警机 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预警机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与细菌耐药预警,更好地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依照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生部(卫生令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关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就建立完善细菌耐药监测与预警机制相关工作要求如下,请科室立即遵照执行。 一、临床科室 (一)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要进行监测,高危患者:(如1、长期住院患者;2、在ICU内;3、高龄、营养不良及慢性疾病病人;4、机体免疫低下;5、前期使用多种抗生素;6、外科手术、创伤及烧伤;7、侵袭性诊断;8、使用呼吸机;)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试纸、咽试纸、伤口、气道内、肛试纸或大便)进行培养、监测,发现MDRO定植患者;及时采集有关标本送检,并追踪结果,以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感染患者。属医院感染,应在24小时内填《医院感染上报表》报告感控科。 (二)科内及科间告知制度: 1、主管医生发现或接到检验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报告,应立即开“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报告科室主任及科室感控员。

2、感控员应在早交班上告知全科医护人员。 3、护士感控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并填报《耐药菌控制措施督查表》。 4、责任护士负责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相关隔离常识。 5、主管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判断解除隔离的时机,如果患者转科/转院或死亡,护士做好多重耐药菌患者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6、转床、转科、送医技科室辅助检查或需要手术治疗时应告知相关科室的接诊医生或护士,做好消毒隔离。 7、感控员及时对耐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追踪总结。(三)科室短时间内发生特殊耐药表型或3例以上名称相同、耐药表型相同的耐药菌病例,应立即向感控科报告。班外时间、节假日报院总值班,院总值班通知感控看负责人。(四)科室应按《多重耐药菌管理流程》落实相关院感防控措施。 (五)应了解医院前五位目标细菌及科室(重点科室)前五位目标细菌名称及耐药率,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分析和耐药预警报告,指导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 (一)应及时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发现多重耐药菌应填写《多重耐药菌病人交接班登记本》并及时 通知临床科室,及感控科。 (二)一旦发现特殊耐药表型或短时间内某一病区有3例及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