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9-11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9-11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配套题库(9-11章)【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九章宏观社会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工作(北京城市学院2019年研;北京大学2019年研;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研;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

答: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它通过组织成员有计划参与集体行动,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形成社区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最终实现更公平、民主以及和谐的社会。

2.宏观社会行政(贵州大学2019年研)

答:宏观社会行政实际上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它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因为一般说来,只有政府才有在如此广大的范围内推行和落实社会政策的能力。宏观社会行政常常表现为政府的职能行为,是政府官员在一定范围内推行社会政策,指导、帮助、监督、检查、评估政策的落实情况的活动。如民政部、省民政厅、县(市)民政局通过行政措施去推进农村“五保”制度的落实,市、区劳动和民政部门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国妇联和省、市妇联监督和检查妇女权益保护情况等,都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范畴。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微观社会行政(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微观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如单位的工会、妇联等部门如何去推动相关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对违反社会政策的行为如何予以纠正等。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4.同事督导

答:与团体督导相似,同事督导也是通过定期、持续地举行小组讨论来进行。所不同的是,同事督导小组的成员应当是更成熟的、更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能够对所讨论的内容做出重要贡献。同事督导虽然没有指定的督导者,但也有一人主持会议的进程。这位主持人可以是团体中的一位成员,也可以是一位行政人员。讨论的内容要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认定。每个成员利用团体讨论获得对个案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工作者工作能力和职责履行结果的评价不是此类团体的职责,而是要由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人员来做出。

5.社区组织

答:我国台湾学者魏文雄在总结各种有关社区组织的界说的基础上认为:“社区组织是一种社区社会工作方法与过程,它利用计划与组织工作协助社区居民认清社区整体需要与目标,通过社区方案与社区变迁机构来统合、协助与发展社区个体、群体与组织,并运用社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内外资源,来满足社区需要与达成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与生活环境。”

6.社区发展

答:关于社区发展,联合国的定义是:“社区发展,是指人民自己与政府机构协同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生活结为一体,使它们能够对国家的进步有充分贡献的一种程序。”这种复杂的程序包含两种重要因素,一是人民本身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参与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准;二是鼓励自助、互助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更能发挥效力。

7.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研;中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

答: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机构成员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输送的社会行动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将社会政策转化为具体的社会服务,并使用实务经验来修正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涉及领导者与其他成员,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与控制等方面,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发掘、安置、协调与合作是其重要内涵。

二、简答题

1.简述社区工作的构成要素。

答:社区工作的包含以下要素:

(1)服务对象

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之部分或整体。地理社区和功能社区都可成为其对象,针对前者可有地区发展等类型,针对后者可有青少年社会工作等视角。社区又包含外在结构和内在意识,因此硬性要素和软性元素都可成为社区工作的切入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强化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自身;具体项目则可实现一个或多个目标。

(3)社区工作手法

社区工作手法至少有以下三个特性:

①采用结构导向。社区工作不能仅要求个人改变而应改善其所处环境,政府、社区均有责任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

②发动成员有组织地集体参与。社区成员最了解自身的问题和需要,有责任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是社区工作的重要资源,也会在参与中获得成长。社区工作也秉承助人自助原则,鼓励社区成员一起参与。由于成员规模较大,组成组织就极其必要,要依靠集体力量达成目标;

③运用社区资源。社区工作不仅要发挥工作者能力和激发社区成员潜能,也要开发利用社区内外的正式和非正式资源。

2.社区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答:地区发展就是发动社区内不同人士和团体广泛参与,通过参与过程使他们达到自助和互助的目标,改善社区关系,增加社区归属感。

(1)对象

本模式以传统和静态的地理社区为对象。其中,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责任不足,社区内部缺乏互动和沟通,民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足。但是,不同部分存在共同利益或可调和利益。

(2)目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本模式旨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促使居民自助,加强沟通合作、社区参与度和社区归属感,促进社区整合。本模式以权力机构为合作者,借助任务导向小组进行相互沟通、群体讨论,从而形成共识。社会工作者是协调者、老师以及社区领袖的开发培养者,居民是服务对象和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3)局限性

①本模式只能涉及较小的问题,对由体制导致的问题无能为力;

②强调依靠内部资源和居民参与,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③假设不同团体存在共同利益,但是这些利益在工作中会发生变化。

因此,社区工作者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变,才可能真正取得成效。

3.简述社会工作督导的基本功能与目标。

答:(1)社会工作督导的概念

社会工作督导是一种专门的社会工作方法或程序。它是通过督导者对被督导者的指导、督促,使被督导者能够更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按照专业伦理开展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服务取得预期的效果。

“督导者”,是社会福利机构中实际从事督导工作的人员。他必须受过充分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还必须掌握深入的督导知识与方法。

“被督导者”是指机构中接受督导训练的人员。一般包括以下四类:

①已经受过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新社会工作者;

②正在接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实习学生;

③未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④非专业的志愿服务人员即俗称的“义工”。

(2)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的功能主要体现为教育功能和行政功能两个方面。

①社会工作督导的教育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的教育功能体现为,通过督导过程,使社会工作实际从业人员在执行职责时,学习和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实务,以改进对案主的服务质量。不同的实务领域应具备的知识、技术虽有所不同,但一般说来,督导者应使被督导者了解、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社会工作哲理、价值,社会工作的历史、现状,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的计划、政策;

b.社会工作专门知识、方法、技术、技巧;

c.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

d.机构和社区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

e.个案服务的工作量安排与时间分配。

②社会工作督导的行政功能

社会工作督导的行政功能体现为,通过督导过程促进社会福利机构行政职能、责任的实现。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点:

a.沟通与协调工作中涉及的各种关系,使之趋向统一的目标;

b.对工作的实施负责任;

c.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评价;

d.个案的分派与工作的分配;

e.对工作者的情绪支持;

f.总结社会工作者的实际经验,在机构内加以推广。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社会工作督导的基本目标

社会工作督导的基本目标是塑造适应专业要求的社会工作者。在督导训练中,应不断启发、鼓励、引导、督促学习者,使他们经过一定时期的训练后,成为有充分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能够遵守专业伦理的合格的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督导的重要性,就在于社会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仅仅通过学校精心设计的课程学习是不够的,更应当从实习与工作实践中取得实际经验,使专业知识得到灵活运用,专业方法得到熟练掌握。督导从中起到充分、有力的促进作用。

4.简述社区工作的探索和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答:探索和准备旨在透过系统方法搜集和处理资料,安排工作进度和内容,以形成有效工作方案。本阶段需要了解社区背景、界定问题和需要、建立目标和标准、确定工作方案。

(1)了解社区一般背景

了解社区一般背景,旨在把握社区环境,了解人口信息,发现有影响的人士和团体,以宏观把握社区情势。

①社区环境分析是以社会规划和市政学的观点把握社区,了解地形、地质、土地等级、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动植物生长、土地使用、公共建设与公用设备、交通运输、市容和景观、社区位置和面积等信息。

②社区人口分析有助于估计不同人士的问题和需要,及时联络他们参与,获得财政和人力支持。

分析的内容包括:

a.一般人口。指人口总数、质量、结构、分布、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特殊人口。指贫穷人口、投票人口、社区单位、服务机构、权力分布等。

③社区资源分析的内容

a.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等,对个人、组织和团体进行观察,分析其目标、信念、组成、资源、期望等信息;

b.无形资源。涉及历史、政治、参与感、责任感、荣誉感、伦理道德等。

(2)发现社区问题和需要

①社区问题分析旨在了解成员的贫困程度,以及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等状况。描述现状,探索原因机制,筹划对策,并决定优先解决的次序。

②社区需要分析旨在发现社区成员的规范性需要、感受性需要、表达性需要和比较性需要,可克服潜在需求者不知如何获得福利、不知如何申请服务,以及受限于规范性需要等问题,了解对方的需要缓急,从而对何者优先有初步把握。

认识社区和把握问题及需要的方法很多。社区工作者可采用街头漫步、文娱活动、家访、拜访社区领袖、居民大会、特定小组等手法,也可利用社区调查、行动研究、二手资料分析等手法,发现问题和需要的原因机制及其后果。

(3)建立目标及其标准

①决定行动主题

根据背景资料、问题和需要,可以决定行动主题。确定主题应该考虑下述因素:问题是否严重或需要是否急迫;涉及社区成员的多少及资源状况;社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及人手多少;工作对象改变的动机是否强大;成功可能性大小;是否会产生不良后果等。

②工作目标

工作目标可以是任务目标或过程目标,也可兼具两个目标。一般而言,过程目标的实现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也会使某些任务目标得以完成。制定不同层面工作目标,社区工作应在一些大目标下制定次目标,而次目标必须具体、可测、有效,也可以采用多个指标用以测量目标达成情况。

③测量标准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多个指标用以测量目标达成情况。

(4)选择可行方案

达成一个目标可以有许多方案,不同模式和技术,效果不同,社区工作者应该对不同目标的相关信息有充分把握。

①了解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把握本人的能力、限制和不同目标下的可行度,判断执行项目的可行性或需借助的社会资源;

②判断不同利益团体在哪些方案中可形成整体利益,居民、政府、服务机构、其他机构、资助单位的根本利益在不同方案中关系如何,哪些方案中可推动利益集团相互妥协;

③具备必要的人事安排,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公关宣传能力,经费和时间也具有可行性;

④整合不同方案的实际性、可行性、具体性、弹性和整体性,确定最终方案书。

5.试述社区工作的介入方法。(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研;西安交通大学2019年研)答:社区介入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因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介入手法。同一社区工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同一社区也会采用不同的介入手法。概括起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有如下几种:

(1)从社区问题入手介入社区。例如针对缺乏社会服务的问题,采取提供服务的介入方法;针对邻里关系恶劣问题,可以以团结邻里为工作重点;针对环境及设施问题,可采取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组织)【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组织 答:社会组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特定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规则不同,使社会组织的类型也千差万别,形成了现代社会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①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②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由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 2.科层制 答: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它是指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科层制特征包括:①内部分工明确,且每一成员的工作内容、权力及责任都有明确规定;②分科设层、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③量才录用,组织成员都具备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④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管理权与所有权分开;⑤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范体系,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关系只是工作关系,公私分明。 3.泰罗制

答: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1)组织的概念 ①组织的两种理解: a.广义的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初级群体; b.狭义的组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②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包括:a.组织的目标结构;b.组织的心理结构;c.组织的技术结构;d.组织的整体活动。 (2)组织的特点 ①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发生重要变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a.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一定影响。在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正式关系,交往需要按照固定的规则和方向进行,具有较强的间接性和片面性的特点。 b.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线,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

第七章选择题答案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其中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络 是。 (A)Ethernet (B)Internet (C)APARNET (D)PSDN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PAN (B)LAN (C)MAN (D)W 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D)数据共享 5.网络管理系统中,管理对象是指。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终端,电缆,计算机(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局域网不提供服务。 (A)资源共享(B)设备共享 (C)多媒体通信(D)分布式计算 8.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不正确的是。 (A)IP地址是由用户自己决定的 (B)每台主机至少有一个IP地址 (C)主机的IP地址必须是全国唯一的 (D)一个主机可以属于两个或者多个逻辑网络 9.下面是有效的IP地址。 (A)202.280.130.45 (B)130.192.290.45 (C)192.202.130.45 (D)280.192.33.45 10.按照IP地址的逻辑层来分,IP地址可以分为类。 (A)2 (B)3 (C)4 (D)5 11.当用户向ISP申请Internet帐户时,用户的E-mail帐户应包括。 (A)Username (B)mailbox (C)Password (D)Username,Password 12.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服务形式。 (A)新闻组服务(B)电子公告版服务 (C)电子邮件服务(D)文件传输服务 13.所有站点均连接到公共传输媒体上的网络结构是。 (A)总线型(B)环型 (C)树型(D)混合型 14.在internet上浏览时,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使用的协议是。 (A)IP (B)HTTP (C)FTP (D)Telnet 15.使用Internet时,由指明通信协议和地址。 (A)TCP和IP (B)FTP (C)URL (D)E-mail地址 16.一个计算机网络由组成。 (A)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B)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C)用户计算机终端(D)主机和通信处理机

第七章产品策略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七章产品策略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 1.企业在考虑营销组合策略时,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经营什么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A.消费者B.顾客 C.社会D.目标市场 2.每种产品实质上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提供的。 A.服务B.质量 C.效用D.功能 3.影响购买材料和部件的最重要因素是——和供应商的可信度。 A.质量B.品种 C.规格D.价格 4.由于供应品的标准化,顾客对它无强烈的品牌追求,因此,影响顾客购买 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和。 A.质量B.品种 C.服务D.功能 5.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数目。 A.产品项目B.产品线 C.产品种类D.产品品牌 6.产品组合的长度是指的总数。 A.产品项目B.产品品种 C.产品规格D.产品品牌 7.产品组合的是指一个产品线中所含产品项目的多少。 A.宽度B.长度 C.关联度D.深度 8.产品生命周期由——的生命周期决定。 A.企业与市场B.需求与技术 C.质量与价格D.促销与服务 9.导人期选择快速掠取策略是针对目标顾客的 A.求名心理B.求实心理 C.求新心理D.求美心理 10.成长期营销人员的促销策略主要目标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 争取新的顾客。 A.产品外观B.产品质量 C.产品信誉D.品牌偏好 11.大多数企业开发新产品是改进现有产品而非创造。 A.换代产品B.全新产品 C.仿制产品D.最新产品 12.新产品开发的产品构思阶段,营销部门的主要责任是、激励及提高新产品构思。

A.收集B.调查 C.寻找D.评价 13.处于市场不景气或原料、能源供应紧张时期,产品线反而能使总利润上升。 A.增加B.扩充 C.延伸D.缩减 14.期望产品,是指购买者在购买产品时,期望得到与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属性和条件。 A.服务B.质量 C.产品D.用途 15.非渴求商品,指消费者不了解或即便了解也——的产品。 A.很想购买B.不想购买 C.渴求购买D.即刻购买 【参考答案】 1.D 2.A 3.D 4.C 5.B 6.A 7.D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中正确的答案不少于两个,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答案。)1.产品可以根据其耐用性和是否有形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档消费品B.低档消费品 C.耐用品D.非耐用品 E.劳务 2.劳务具有的特点。 A.无形性B.满足感 C.易变性D.不可分离性 E.不可储存性 3.因为农产品具有特点,所以销售时,需要采取特殊的营销措施。 A.标准性B.易腐性 C.无形性D.季节性 E.耐用性 4.产品组合包括的变数是。 A.适应度B.长度 C.相关性D.宽度 E.深度 5.优化产品组合的过程,通常是企业营销人员进行现行产品组合的工作过程。 A.调查B.分析 C.研究D.评价 E.调整 6.快速渗透策略,即企业以推出新产品。 A.高品质B.高促销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人才测评试题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自我测试 第1~9题:请从下面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但要尽可能少选中性答案。 1.我有能力克服各种困难: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2.如果我能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要把生活安排得: A.和从前相仿 B.不一定 C.和从前不一样 3.一生中,我觉得自己能达到所预想的目标: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4.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回避或不愿理我: A.不是的 B.不一定 C.是的 5.在大街上,我常常避开我不愿打招呼的人: A.从未如此 B.偶尔如此 C.经常如此 6.当我集中精力工作时,假使有人在旁边高谈阔论: A.我仍能专心工作 B.介于A、C之间 C.我不能专心工作且感到愤怒 7.我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清楚地辨别方向: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8.我热爱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 A.是的 B.不一定 C.不是的 9.气候的变化不会影响我的情绪: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第10~16题:请如实回答下列问题。 10.我从不因流言蜚语而生气: A.是的 B.介于A、C之间 C.不是的 11.我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A.是的 B.不太确定 C.不是的 12.在就寝时,我常常: A.极易入睡 B.介于A、C之间 C.不易入睡 13.有人侵扰我时,我: A.不露声色 B.介于A、C之间 C.大声抗议,以泄己愤 14.在和人争辩或工作出现失误后,我常常感到震颤、精疲力竭,而不能继续安心工作: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5.我常常被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困扰: A.不是的 B.介于A、C之间 C.是的 16.我宁愿住在僻静的郊区,也不愿住在嘈杂的市区: A.不是的 B.不太确定 C.是的 第17~25题:在下面问题中,每一题请选择一个和自己最切合的答案,同样少选中性答案。 17.我被朋友或同事起过绰号、挖苦过: A.从来没有 B.偶尔有过 C.这是常有的事 18.有一种食物使我吃后呕吐: A.没有 B.记不清 C.有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试题库之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第七章:先进制造技术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系统的观点,可将生产定义为使生产()转变为生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 输入输出系统。C A.对象;B.资料;C.要素;D.信息。 2.快速原型制造技术采用()方法生成零件。C A.仿形;B.浇注;C.分层制造;D.晶粒生长 3.度量生产过程效率的标准是()。D A.产量;B.产值;C.利润;D.生产率 4.在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约()来自制造业。C A.20%;B.40%;C.60%;D.80% 5.制造从广义上可理解为()生产。B A.连续型;B.离散型;C.间断型;D.密集型。 6.精良生产是对()公司生产方式的一种描述。 D A.波音;B.通用;C.三菱;D.丰田。 7.在机械产品中,相似件约占零件总数的()。C A.30%;B.50% ;C.70%;D.90%。 8.零件分类编码系统是用()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 则和依据。 C A.文字;B.数字;C.字符;D.字母 9.成组技术按()组织生产。D A.产品;B.部件;C.零件;D.零件组 10.CIM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 力。 B A.高新技术;B.信息技术;C.计算机技术;D.现代管理技术 11.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D A.零件;B.设备;C.工艺装备;D.相关过程 12.实行并行工程的企业多采用()的组织形式。C A.直线式;B.职能式;C.矩阵式;D.自由式 13.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影响竞争力的诸要素中()将变得越来越突出。A A.时间; B.质量; C.成本; D.服务 14.柔性制造系统(FMS)特别适合于()生产。B A.单件;B.多品种、中小批量;C.少品种、中小批量;D.大批量 15.先进制造技术首先由美国于20世纪()提出。D A.70年代中;B.80年代初;C.80年代末;D.90年代中 16.当前精密加工所达到的精度是()。C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管理信息系统_第七章练习题

第七章习题 单项选择题 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规划 磁盘文件是一种(C) a.输人文件 b.输出文件 c.输人输出文件 d.周转文件 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权 b.模 c.除得的商 d.除得的余数 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 b.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c.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 d.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 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 a.共享文件 b.非共享文件 c.中间文件 d.处理文件 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系统设计 b.系统分析 c.系统实施 d.系统规划 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 b.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 c.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 d.固定属性的数据 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缩写码 b.助忆码 c.顺序码 d.区间码 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很合适的 b.合适的 c.不合适的 d.常用的 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界限校验 b.重复校 c.平衡校验 d.记录计数校验 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每天的数据输出量 b.每秒执行的作业数 c.每秒的数据处理量 d.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组织机构图 b.功能结构图 c.业务流程图 d.数据流程图 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 a.顺序文件 b.索引文件 c.直接文件 d.输人输出文件 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 b.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 社会学教程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 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 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 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精神文化规范文化 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 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教化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角色认同—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 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社会群体的分类★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检测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检测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2015·湖北随州中考改编)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 A.(4,-3) B.(-4,3) C.(0,-3) D.(0,3) 2.如图, P、2P、3P这三个点中,在第二象限内的有() 1 A. P、2P、3P B.1P、2P C.1P、3P D.1P 1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矩形BCDE的各边分别平行于x轴或y轴,物体甲和物体乙分别由点A(2,0)同时出发,沿矩形BCDE的边作环绕运动,物体甲按逆时针方向以1个单位/秒匀速运动,物体乙按顺时针方向以2个单位/秒匀速运动,则两个物体运动后的第2012次相遇地点的坐标是()

A.(2,0)B.(-1,1)C.(-2,1)D.(-1,-1) 4. 已知点P坐标为,且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 是() A.(3,3) B.(3,-3) C.(6,-6) D.(3,3)或(6,-6) 5.设点在轴上,且位于原点的左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为一切数 B., C.为一切数, D., 6.在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案上各个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加正数 ,那么所得的图案与原来图案相比() A.形状不变,大小扩大到原来的倍 B.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 C.图案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D.图案向右平移了个单位,并且向上平移了个单位 7.已知点,在轴上有一点点与点的距离为5,则点的坐标 为() A.(6,0) B.(0,1) C.(0,-8) D.(6,0)或(0,0) 8. (2015?贵州安顺中考)点P(-2,-3)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社会制度)【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类型 1.社会制度的含义 (1)社会制度的含义 ①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包含的意义有: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 ②社会制度的层次 a.宏观的即社会经济形态层次,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条件下实行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中观的即社会生活领域层次,是在人类的某一社会生活领域发挥作用的制度。 c.微观的即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是具体地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是组织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定。 ③层次间的联系:较高层次的社会制度是由较低层次的社会制度构成并表现出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高层次的社会制度还原为具体的规定。 (2)社会制度的起源 ①自然起源论。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被重复使用的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它并非由人们先设计出来再去实践,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自然起源论强调参与活动的行动者在制度形成过程中共同的作用,人类学对制度起源的考察主要持这种观点。

②人为设计论。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共同活动、实现目标而有意设计出来的。这种观点所使用的概念是制度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色彩。 2.社会制度的特征 (1)普遍性。社会制度作为系统化的行为规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或者说,制度是人们有秩序地共同生活的基础。 (2)特殊性。社会制度的特殊性是指它的多样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即使在同一生活领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 (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会在相应的生活领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相对稳定性还来自于规范的体系化。规范的体系化是指相关规范之间的密切联系,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 3.社会制度的类型 (1)本原的社会制度与派生的社会制度 ①本原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制度中,那些在人类社会初期就形成、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基本作用的制度可以称为本原的社会制度。 a.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较早出现,使人类生活成为社会生活。 第二,在人类的共同生活中发挥着基本作用,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b.本原的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制度是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经济制度和家庭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存续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基本的、重要的和持久的:

思修题库第七章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立法法》等的规定,(B )行使国家立法权。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地方政府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C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3.国务院各部门可以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A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4.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B )。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5.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 D)。 A.部门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6.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B ),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A.国家公务员 B.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社会组织 D.公民 7.法律适用是指( C)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A.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8.依法治国的主体是(D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群众 9.从法律运行的环节来看,法律公正包括(B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0.从法律公正的内涵来看,法律公正包括(C )两个方面。 A.守法公正和司法公正 B.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 C.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D.权利公正与义务公正 11.( A)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与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与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与政治安全 12.( B)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律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A.《刑法》 B.《国家安全法》 C.《宪法》 D.《国防法》 13.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D ),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 A.条文 B.规范 C.原则 D.精神 14.法律权威是指法的(B )。 A.强制性 B.不可违抗性 C.神圣性 D.国家政治性 15.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 C)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A.法治意识 B.法治观念 C.法治理念 D.法治精神 16.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 C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财产关系 B.财产关系与债权关系 C.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与人格关系 17.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制定,二是( D)。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 章节题库(社会变迁)【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 答:社会变迁的含义包括四点内容:(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发生的变化。(2)社会变迁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3)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中层理论的建议。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4)在中观层次上,社会变迁常常被视为社会结构的变迁。 2.社会进化 答:社会进化是社会缓慢的、有秩序的变化形式,这种变迁一般表现为某一社会对于外部环境压力、内部不协调所做的有序的调整,这种调整没有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3.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退。 4.“经济周期”论 答: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三种:短周期40个月,中周期9—10年,长周期50—60年。每一个周期内部都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整个经济过程就是这四个阶

段循环往复的过程,长周期中包含有中周期,中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因此,整个经济过程又是由这三种周期复合而成的。伴随着这一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是创新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5.奥格本的“文化堕距”论 答: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一般地,物质文化首先变化,之后非物质文化会发生适应性变化,但后者的变化有所延迟,即二者的变化在时间上是有差距的。当适应性文化变得与物质文化相适应之后,物质文化还会发生变化,非物质文化又一次发生适应性变化的情况。人类社会的文化就是这样发展的。 6.社会均衡论 答: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这些子系统是适应子系统(A)、目标达到子系统(G)、整合子系统(I)和维持模式子系统(L)。各个子系统之间既互相分工、又互相依存,共同实现着社会系统的目标。这样,社会系统是协调的、稳定的和平衡的。 7.社会规划 答: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8.社会指标

第七章题库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一、单项选择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是在 A. 1943年8月25日 B. 1944年8月25日 C. 1945年8月25日 D. 1946年8月25日 3. 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 A.《国共重庆谈判纪要》 B.《国共重庆谈判协定》 C.《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协定》 D.《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4. 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 A.“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B.“向南发展,向北防御”的战略方针 C.“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 D.“向西发展,向东防御”的战略方针 5.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 A. 1946年6月 B. 1947年2月 C. 1947年6月 D. 1948年2月 6.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是在 A. 1947年3月 B. 1947年4月 C. 1947年6月 D. 1947年7月 7.中国共产党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在不同地区实行土地法的不同策略》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 8.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A.以工人运动为发端 B.以农民运动为发端 C.以学生运动为发端 D.以城镇贫民运动为发端 9. 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报告是 A.《论联合政府》 B.《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 C.《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一二.一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反对内战,争取自由” B.“抗议驻华美军暴行” C.“反饥饿、反内战” D.“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11.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章节题库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一、简答题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领域之中,而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 (1)社会学是一门对人类社会进行总体性综合研究的社会科学。 具体说,社会学是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系统。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来,社会中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彼此的交互作用,互相联络在一起,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整个社会具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性质。从社会这个整体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正是社会学的任务。 (3)社会学体现了科学中的综合发展这一趋势。 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分化,表现为分科越来越细,部门化或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这种分门别类的研究中,人们会越来越多地认识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要求从总体上把握研究的对象。 2.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答: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

(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 (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 ①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的学科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主张,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3.社会学这门学科有哪些特征? 答:社会学学科的特征主要包括: (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从社会学视角看来,只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社会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根本之处。 (2)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第七章选择题精选.

选择题 7-1在影响挡土墙土压力的诸多因素中,( C )是最主要的因素。 A. 挡土墙的高度 B. 挡土墙的刚度 C. 挡土墙的位移方向及大小 D. 墙后填土类型 7-2用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适用条件之一是( C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墙背粗糙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倾斜 7-3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被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A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4当挡土墙后的填土处于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挡土墙( B )。 A. 在外荷载作用下推挤墙背土体 B. 被土压力推动而偏离墙背土体 C. 被土体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D. 受外力限制而处于原来的位置 7-5设计仅起挡土作用的重力式挡土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A )计算。 A. 如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6设计地下室外墙时,土压力一般按( C )计算。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D. 静水压力 7-7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基本假设之一是( B )。 A. 墙后填土干燥 B. 填土为无黏性土 C. 墙背直立 D. 墙背光滑 7-8下列指标或系数中,哪一个与库伦主动土压力系数无关?( A ) 。 A. γ B. α C. δ D. ? 7-9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A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0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 B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1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 C )。 A. 主动土压力 B. 被动土压力 C. 静止土压力 7-12在相同条件下,三种土压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A. E a< E0< E p B. E a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概述

2社会学教程 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第一章 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三个)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五个)社会学的功能★(四个)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什么是社会★(我国典籍中的社会、西方的社会概念、现代社会概念)社会本质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 社会的构成要素★(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 文化的含义(广义与狭义) 厂产品文化 物质文化V f ■I工具文化 文化的分类★{(智能文化 I精神文化4规范文化 L理念文化 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从、文化模式)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文化的多样性与相对差异性 文化变迁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的含义★ 关于社会化研究的三种角度(个性发展角度、文化发展角度、社会结构角度) 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个人角度与社会角度)和可能性(三个方面)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五个) 社会化机制含义

对于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或机制的理解可分为三种: 论、学习论和互动论。 教化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 ★ 第四章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含义★ 厂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 社会互动的类型★ Y 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冲突) 〔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集体行为) 社会互动的意义(三个) 社会互动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社会交换论★、人际互动)社会角色的含义 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 广按获得角色的方式划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社会角色的类型Y按角色规范性程度划分:规定角色与开发角色 〔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 角色扮演的含义^ 角色扮演的过程(了解角色期望一角色认同一角色扮演的具体过程)角色扮演中的问题★(角色混淆、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失败) 第五章初级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的定义 社会群体的特征(四个) 按群体规模:大群体、小群体 按成员间的亲密程度分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社会群体的分类★ I 按群体内部行为规范的正式群体: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初级社会群体、次级社会群体 其他分类:内群体和外群体参照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四个)初级社会群体的类型(四个)与维持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广社会分工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转移 衰落的表现斗初级群体内部成员关系松懈

第七章题库选择题

第七章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一九七八年召开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D A.党的十一大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 A.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B.一九七九年十一月 C.一九七七年十一月 D.一九八零年三月 3、()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A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 D.人民当家作主 4、()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 )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A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刘少奇 D.周恩来 6、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问题。D A.富强 B.农民 C.稳定 D.现实 7、三十多年来,我们用()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C A.群众路线 B.自力更生 C.改革 D.艰苦奋斗 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在()上通过 的。A A.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9、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A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这个最大实际。A 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11、()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C A.党的领导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12、全面深化改革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A A.生产关系 B.经济体制 C.政治体制 D.文化体制 13、全面深化改革要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A A.系统性 B.先导性 C.前瞻性 D.基础性 14、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来展开。B A.计划 B.市场 C.流通 D.分配 1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展开。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和谐文化 C.和谐社会 D.中华文明 16、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A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C.建设和谐社会 D.激发社会创新活力 17、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来进行。A A.美丽中国 B.生态平衡 C.和谐宜居环境 D.循环经济 18、决定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的是()。A A.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B.是否坚持党的领导 C.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是否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