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一、2004年产业发展回顾

2004年,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五个统筹”的宏观发展思路的导向下,贵阳市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 比上年增长13.7% 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24亿元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0.4∶42调整为7.2∶52.6∶4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0%,35.8%。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保持并巩固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和状态,仍然是支撑贵阳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种结构变化趋势是符合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客观市情的,应是一种合理的发展势态。

从三次产业具体情况看:

第一产业增长迅速,质量提高。一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保障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指导下,贵阳市结合市情特点,立足于“城郊型、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围绕“农民增收”的基本目标,抢抓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4%,增长率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从农业结构构成看,农、林、牧、渔、服比重由上年的63.9∶1.3∶31.4∶1.3∶2.2调整为63∶0.9∶34.2∶1.3∶0.5,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发展加快,比重增加。总体来说,农业结构层次得到提升,发展更趋合理;伴随着农业“优质、高效”的结构化调整进程,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实现增收。

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扩张势猛。在中央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贵阳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卷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轮胎等橡胶制品、现代中药等行业发展加快,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4.88亿元,增长17.6%,产品产销率达96.1%。从轻重工业构成看,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其增加值比重占41.4%;重工业增长相对稍慢,但其基础好、基数大,增加值比重仍占到58.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8.21亿元,增长19.5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6.67亿元,增长16.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仅基数大,而且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长快于其他经济类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实现增加值111.56亿元,增长21%;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81.69亿元,增长16.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15%)。从所有制结构看,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增长加快,远远高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其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58.30亿元,增长23.70%;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16.77亿元 增长19.95%;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48.11亿元,增长12.16%)。另外,高技术工业增长加快,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7.5%(高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8.88亿元 比上年增长15.53%)。总体来说,工业经济中的一些基础性或主导性行业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趋好,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工业经济的质量效益有所增强,进一步发挥了推动贵阳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发展稳定。一年来,贵阳市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实现增加值17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长速度较上年略有提升,对GDP的贡献也由上年的4.7%上升到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9%。从第三产业的内部行业看,除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受国家宏观政策及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大的波动外,其他行业均保持了平稳的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9.25亿元,同比增长12.5%;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53.82亿元,同比增长12.2%;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0.16亿元,同比增长15%,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

15.76亿元,同比增长11%,增长速度比上年低了近10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63亿元,同比增长11.9%。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几大类价格指数,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6.9%,成为继食品类价格上涨后又一带动贵阳市物价总体上升的重要因素。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分别下降105%、2.8%、3.1%。总体来说,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型服务业得到发展,传统服务业得到巩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整体水平实现提升,逐步满足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业的需要。

二、2005年产业发展展望

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在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等宏观政策环境下,尤其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在全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指示精神的鼓舞下,贵阳市迎来中央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又一次机遇,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卫生等社会事业、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将会有一个大的进展,贵阳市产业发展前景会更加趋好。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保持稳健增长,其中二产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预计三次产业比重与“十五”计划“6.2∶52.3∶41.5”的目标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主要表现为三产比重增长缓慢 不能达到目标要求。今后一段时期的产业结构中,一产比重更趋弱化,二产比重继续上升,三产比重保持稳定,“二三一”结构形态将会保持一个较长的时期。

(一)第一产业

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的农村经济工作精神,以《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05)12号]为具体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制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全市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预计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达到34.69亿元,力争增长8%,达到35.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达到3110元;预计主要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55万吨,与2004年基本持平;商品蔬菜上市量36万吨,比上年增长3%;油菜籽产量6万吨,比上年增长2%;肉类总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长5.54%;禽蛋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4.47%;牛奶产量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水产品产量1万吨,比上年增长6.6%;水果产量6万吨,比上年增长3.62%。乡镇企业增加值11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5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交税金9.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出口产品交货值7.56亿元,比上年增长8%;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30万人,比上年增长4%。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以“水、电、路、气、房、林、电视、电话”为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二是以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按照“产品调优、规模调大”的思路,围绕城郊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特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四是抓好农村人力资源适用技术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五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六是建立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管理体系。七是加快农村扶贫进程,切实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二)第二产业

全市工业发展将着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将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大技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14%,力争15%。技术改造投资确保达到13%的增幅,完成69亿元投资,力争增长17%,完成71亿元投资。发展重点: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按照“支柱产业做大,高新技术做强,传统产业做精,劣势企业淘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铝工业、磷化工、卷烟工业、特色食品工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现代中药业、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开阳磷矿、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清镇市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重点鼓励发展磷化工的高浓度磷复合肥、磷精细化工及磷化工综合利用深加工产品;氧化铝、电解铝及铝的深加工产品;中药现代化及生物制药的新药开发和GMP改造;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品等。积极推进贵阳卷烟厂异地改造,抓好南方汇通微硬

盘及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等项目达产增效,开工建设中铝贵州分公司氧化铝扩产改造、振华集团片式开关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抓紧实施威门药业、新材料矿业公司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二是有重点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结合国家、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的实施,构筑贵阳市微硬盘、苗药研发工程中心,建设微硬盘、新型元器件、海信家电、新材料基地。抓好微硬盘1英寸、1.8英寸系列产品、永青示波器厂ERP系统、矿山机械厂JYL200G全液压高速挖掘机等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投产达产,以核心技术带动下游生产,形成产业链。抓好圣济堂“国家二类新药格列美脲”、北极熊“天然薄荷有效成份超声波水溶解技术生产薄荷水”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制造业,抓紧实施“1050工程”,推动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三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资重组和国企改革步伐。继续按照筑党发〔2003〕35号文精神,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国有资本良性运营的改革重组“三年目标”。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裕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四是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措施》和《贵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法》文件精神,引导好、服务好非公有制经济,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协调配合使用好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建立科学有效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体系,鼓励和引导非公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参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支持西洋肥业、益佰制药、老干妈等一批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优。力争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7%,总量达2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42%。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将围绕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个目标,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三产内部结构,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好生产生活两方面的服务。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旅游业、社区服务业、贸易业、房地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继续发挥第三产业作为我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发展重点:一是抓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着重抓好五里冲水果批发市场、三桥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贵阳市老年康复公寓、贵阳市保姆家政等重点技能培训项目、贵阳市农资新型营销网络、贵阳市谷丰粮油批发市场、有色金属物流市场一期工程建设、金阳商贸走廊等的建设,做好项目监管,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二是扩大产业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推进金保二期工程投入实际运行,做好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所联网运行工作,强化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探索实践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的机制等。三是逐步构建绿色消费体系。加快“三绿工程”建设,强化“菜篮子”商品安全管理等。四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积极支持各类旅行社规范、健康、快速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五是激活传统服务业。充分挖掘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潜力。六是发展新型服务业。发展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业,积极扩大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

郑州、济南经济实力对比分析报告

郑州、济南经济实力对比分析 内容提要: 2001年,在全国31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GDP)排序中,郑州GDP为828.2亿元,位居第16位,而石家庄、福州、济南和长春GDP分别为1085.5亿元、1076.1亿元、1066.2亿元和1003亿元,分列第12、13、14和15位,经济总量相对郑州有明显的优势。为此,我们准备就郑州与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对比作出系列分析,本篇就郑州与济南的主要经济指标的经济总量和人均含量做一简要分析,以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工作时参考。 2001年,在全国31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经济实力(GDP)排序中,郑州GDP为828.2亿元,位居第16位,而石家庄、福州、济南和长春GDP分别为1085.5亿元、1076.1亿元、1066.2亿元和1003亿元,分列第12、13、14和15位,经济总量相对郑州有明显的优势。年初,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同志在市委全会上提出:用3-5年的时间,尽可能使郑州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省会城市中的位次前移。所以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尽快地在较短时间内在经济总量上达到或超过这些城市,为此,我

们准备就郑州与这些城市的综合实力对比作出系列分析,以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工作时参考。下面就郑州与济南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一对比分析: 1、从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上看,郑州与济南差距逐步拉大,赶超压力很大。 1996?001年两市GDP总量(亿元) 从上面两市6年来GDP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九五”来两市GDP的增长率除1996年持平外,其余年份济南均高于郑州,1996年济南GDP比郑州仅高出107.3亿元,到2001年却比郑州高出238亿元,照此发展,郑州要在短时间达到或超越济南的经济总量,任务将十分艰巨。 2、从区域性经济重心地位上看,郑州经济总量的首位度略高于济南。郑州作为河南省会,2000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为14.28%,2001年为14.67%;而济南市2000年GDP占山东省的比重为11.15%,2001年为11.3%。相比之下,郑州略强于济南。此外郑州具备郑汴洛新平中原城市群体的发展优势,郑州首位度如达到25%时,则中原城市群体的经济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陕西省城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 在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对陕西省的十一个市、示范区的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陕西省各市、示范区的经济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是依赖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看到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低层次化,特别是竞争优势不足的缺陷。各市区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明确支柱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注重区域分工协作,促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 关键字:陕西;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I want to use the 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Eleven of the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demonstration area of the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are achieve great increase in economy,but generally speaking,the economic increase by the lead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we can see th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level. Especially,competitive advantage shortage. All cities should combine lo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resource endowment,clear the pillar industries and key industry,focus on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promo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alance,and achieve the overall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strength. Key word: Shaanxi;industrial structure;shift-share analysis method 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在区域内各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个区域中,其产业结构及其优劣的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效益以及区域资源配置的效率[1]。通过一系列的实际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结构主导型增长方式,即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2]。因此,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但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首先要对区域产业结构

济南swot分析

济南市,被称为“泉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是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以及金融中心。全市共辖6市辖区、1县级市、3县,总面积平方公里,2010年市区常住人口万人。 一、区域竞争优势(Strengths): 济南作为全国第三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有着优秀的经济资源优势和泉城的文化优势,济南应努力将这些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 1、自然资源条件: 济南拥有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 济南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亿立方米。 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铁矿的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济南市的耐火粘土矿主要属于硬质耐火粘土,章丘县是全省的重要产地之一。 济南的森林资源局部保留少量天然林外,大部分为人工林,经济林种类繁多。在南部低山丘陵区分布草场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有药用植物、纤维植物、油脂类植物等,主要分布于南部山丘区。 2、交通条件: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北临渤海,西北接京津冀大都市圈,东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相连,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区,全省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完善。济南枢纽为济南铁路局最大的铁路中心枢纽。济南为中国规划中的10大区域性客运枢纽之一。济南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之一,是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中心枢纽。 3、政治环境: 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中心,集中几乎所有省直机关和大部分中央驻鲁机构,有利于政策对济南的倾向,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由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提高了济南市投资环境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4、经济环境: 济南经济基础较好,农业资源丰富,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产品驰名中外市场。机械冶金、车辆制造、电器产品、化工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提高了济南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济南市区域性宏观调控中心,集中了黄淮海地区银行、证券、保险等的区域性总部。市区现代服务业繁荣发达,功能健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与升级对策研究 在对齐齐哈尔市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基础上,从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阶段、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两个方面对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现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升级;高度化 “十二五”时期,是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五年,与此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齐齐哈尔市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机遇,研究齐齐哈尔市产业升级对策,有利于加快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业和产品层次,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2013齐齐哈尔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280.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451.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8.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为22.8:36.7:40.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4%、44.5%和4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96元,增长9.5%。 二、齐齐哈尔市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分析 (一)所处的工业阶段分析 工业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工业化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达程度〔1〕〔2〕。为了分析齐齐哈尔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根据我市人均GDP相关数据,运用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三阶段模型〔3〕,判断当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所处的阶段。 根据《1996-2012齐齐哈尔市经济统计年鉴》人均GDP数据和《2013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汇率均价,把2000-2012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折算为美元,并把折算后的人均GDP与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模型进行对比,以1996年为标准进行判断,2011年齐齐哈尔市人均GDP为3081.53美元,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11年以前齐齐哈尔市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齐齐哈尔市的经济发展不但落后于整体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而且落后于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同时距实现成熟的工业经济阶段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 (二)高度化分析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动态的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所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一、2005年产业结构分析 2005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的重要讲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规模化经营为目标,利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充分发挥微观经济主体的作用,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力量;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格局尽快形成。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25.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2.6:40.2调整为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0.6个百分点和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5.7个百分点,三产和二产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实现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 (一)第一产业 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内部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4.71亿元,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十五”初期下降了7.7个百分点,而畜牧业产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了6.9个百分点,一些城郊农业如白云区、乌当区的花卉产业、小河区、花溪区的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得到较快发展,农产品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型转变。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乡镇企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全市符合四个条件的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22.5亿元。农村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民族风情旅游等得到较快的发展,花溪立体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较快发展,达到3135亿元,比上年增长7.7%。造林及绿化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16万公顷,退耕还林面积0.15万公顷。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农村人口低收入保障开始向全市农村人口覆盖,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产业 全市工业产业发展在克服“煤、电、油、运”紧张、流动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大对境内外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产品的营销工作,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为213.22亿元,比去年增长15.28%,完成工业总产值628.98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和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大关,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非公有制工业增长快于公有制工业,全部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6%,比公有制工业的增长速度快14.68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7.3%,比去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九大行业是拉动增长的主要贡献者,除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外,烟草工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医疗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生产与供应业等都呈增长趋势,完成工业总产值438.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6.0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达98.62%,九大行业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中省驻筑工业企业仍是我市工业经

波特五力分析报告模型

管理战略管理6大工具---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一)简介 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 (二)详解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 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目前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一 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 公司的不同而变化,如下图所示: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以此榨取买方的盈利),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下面一些因素决定它的影响力: (1) 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化程度。 (2) 供应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3) 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构在企业整体产品成本中的比例。 (4)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生产流程的重要性。 (5) 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与企业自己生产的成本之间的比较。 (6) 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 (7) 企业原材料采购的转换成本。 (8) '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 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与供应商一样,购买者也能够成为行业盈利性造成威胁。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 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 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购买者一般可以归为工业客户或个人客户,购买者的购买行为与这种分类方法是一般是不相关的。有一点例外是,工业客户是零售商,他可以影响消费者的 购买决策,这样,零售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就显著增强了。以下因素影响购买者集团的议价能力:

济南市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第1章济南市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1.1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1.1济南市GDP及人均GDP增长分析 1.1.1.12004-2009年济南市GDP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济南市统计年鉴》及2009年统计公报2004-2009年济南市GDP和人均GDP两项指标均保持整体稳步走高的趋势,2009年济南实现生产总值3351.4亿元,同比增长12.2%,可以看出,济南市经济的稳定及持续向上发展形成了消费者信心和各种商业投资活动的基础,同时济南市经济稳定性为房地产项目的最终成功提供了先决条件。 1.1.1.22009年济南GDP总量及人均GDP与其他副省级城市 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各市2009年统计公报2009年济南市GDP以及人均GDP分别为3351.4亿元和50376元,增长速度快。2009年济南GDP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10,人均GDP排名第9,与杭州、南京等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由此看来,作为2009年GDP总量位居全国第3名的山东省的省会,济南经济发展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1.1.2济南市产业指标分析 数据来源:济南市统计局及2009年统计公报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济南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济南经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说明济南市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加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广泛而有效的客群资源,加大了消费需求。 1.1.3济南市人口分析 1.1.3.12004-2009年济南市人口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济南统计年鉴2004-2009年济南市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已达到603.27万人,城市化率达58%,济南全市人口和城市人口的稳定增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济南房地产市场发展较为健康,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

济南市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分析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有效地推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它 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依据产业结构的理论,同时选取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虽然济南市当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但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济南应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两个方面促进济南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供给结构需求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现代经济发展历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二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截至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当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何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外学者很早就对产业结构优化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威廉?配第在17 世纪首次认识到产业结构是决定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关键因素,并在1672年出版的《政治算术》表达了他的研究结论:工业比农业、商业比农业附加值高。1691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结合配第的研究成果和若干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将趋于减少,同样,从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对于从事服务业的人生也将减少。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罗斯托在1958年提出主导产业扩散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指出主导产业通过回顾效应、旁侧效应、前瞻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并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等五个阶段,后续研究者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刘伟和李绍荣(2003)采用建立索洛模型的方法,通过研究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我国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最大的结论。王艳荣(2006)通过建立模型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其预测结果是到 2014 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将超越第二产业,中国将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葛澄清(2005)结合湖北省得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湖北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得出结论:湖北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其结构调整缓慢,产业素质偏低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并就以上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王健(2010)应用面板数据,对我国 31 个省份 12 年数据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区域地理溢出效应。我国还有众多学者对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研究,周振华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一书中对产业结构作了系统的分析,并揭示了结构关联效应、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还有很多学者如郭克莎、李悦、王述英等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实际状况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姓名:** 学号:** 导师:**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一、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 —share Method),是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80年代初Dunn 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方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之中应用广泛。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是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确定未来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的主要方法。 (一)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更 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l growth e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mix e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0he shift share efect),以此来分析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相对于其所在更大区域的平均水平的偏离状况,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势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二)模型构建 成都市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全国的经济规模用B 表示,0为基期,t 为末期,将区域经济划分为3个产业部门用j(j=l ,2,3)表示,即以b j0,b jt 分别表示成都市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以B j0,B jt 分别表示全国三次产业部门在基期和末期的经济规模。 成都市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0,0 ,,ij ij t ij ij b b b r -= ( j=1,2,3) 500100015002000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1 1995—2008年成都市三次产业经济规模图 全国第j 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增长率为: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 析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 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 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 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 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企业战略管理工具——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 定义 五力分析模型作为由外而内的管理工具,从五个方面分析企业结构的吸引度,即竞争力,这五个方面分别是,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 起源 五力模型是由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公司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模型应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演变 1996年,在麦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基础上,Intel 前总裁Andrew S. Grove提出了六力分析的概念,重新探讨并定义产业竞争的六种影响力。他认为影响产业竞争态势的因素分別是:1.現存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2.供应商的影响力、活力、能力;3.客戶的影响力、活力、能力;4.潛在竞争者的影响力、活力、能力;5.产品或服务的替代方式(substitution);6.“协力业者”(政府)的力量。 应用 五力模型中的五种力量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 1.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参考因素:竞争结构、产业结构成本、战略目标、退出障碍、产品差异化程度; 2.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购买者的集中程度、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替代品的替代程度、大批量购买的普遍性、购买者的利润率;(购买者对行业盈利性的影响表现在,购买者能够强行压低价格,或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为达到这一点,他们可能使生产者互相竞争,或者不从任何单个生产者那里购买商品)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参考因素:供应商所在行业的集中程度、供应商的品牌、供应商的利润率、供应商的转换成本、供应商前向一体化的战略意图等;(供应商影响行业竞争者的主要方式是提高价格或降低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4.替代品的威胁 参考因素:替代品的质量、替代品的价格、购买者选择替代品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是指那些与客户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类似功能的产品,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替代品构成的威胁) 5、新进入者的威胁 参考因素:经销渠道的可进入性、技术支持的可能性、进入壁垒的难易程度、品牌忠实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江西财经大学 20 14 ~ 20 15 学年第1学期大作业论文题目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任课教师万卫红学号姓名 0124819 叶凌杰 0120728 兰卡 0120727 刘宇暄 0120734 潘景怡

目录 前言 (3)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3) 2、国内产业结构理论研究成果 (4) 一、袁州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5) 二、袁州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9) 三、袁州区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4)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研究的永恒主题。袁州区也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之所以有这一政策是因为在经济发展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取决于这个地区有多强大的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合理的产业结构。而产业是指具有某类拥有共同特性的企业的集合。产业结构是产业之间具有经济技术联系,以市场为主体的存在与分布状态表现出来的,而市场主体则是产业的承载者。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市场主体的发展,市场主体的发展又为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创造条件。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为市场主体的外在数量增加和内在竞争力提高创造条件,而市场主体的外延扩张和内在升级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市场主体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袁州区市场主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 在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是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转变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理论和筱原三代平的两基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提出的二元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后来经过古斯塔夫〃拉尼斯和费景汗等人的补充,形成了刘易斯一拉尼斯一费景汗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产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发现山东省经济发展迅猛主要归功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本文将从纵向和横向上剖析山东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状况。 【关键词】山东省;产业结构 一、山东省简介: 山东省通过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多方面产业发展,使得山东省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得山东省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始终处于我国的排行前端。山东省采取的强而有力的措施让山东省成为了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农业产值已经取得优异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在平稳中发展林业,保护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业。山东畜牧业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这些产业的积极发展奠定了山东在中国的农业区域的地位。同时促进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山东工业的发展步伐非常迅速,到现在以能源、化工、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体系已经形成。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的时序及劳动对象上的特点, 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一般来说,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人力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相互制约的方式,它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起着决定性影响。 1.产业结构现状纵向分析: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山东统计信息网。从2002 年开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 将农林牧渔服务业划归于第一产业, 但是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占比并没有太大的回落, 说明山东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研分析报告 沈阳建筑大学 管理学院 拟稿人:梦之羽团队 指导教师:孙红

目录 前言··1; 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分析··1; 二、各城市产业结构调研报告分析··2; (一)沈阳市··2; (二)大连··4; (三)鞍山··6; (四)抚顺··7; (五)本溪··9; (六)丹东··10; (七)锦州··12; (八)营口··13; (九)阜新··14; (十)辽阳··16; (十一)盘锦··17; (十二)铁岭··19; (十三)朝阳··20; (十四)葫芦岛··21; 三、辽宁省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的认识与建议··21;参考文献··22; 调查问卷··23;

辽宁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调研分析报告 ——以“十一五”期间为例 佟佳鑫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0805300318 前言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成就显著,不论是农业、林业、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清晰的呈现出了“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的印迹,农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生产能力与以往相比明显增强,先进的机器使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快速推广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经济的发展推出了一条新的途径。五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三次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力较低,第二产业在以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仍在继续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不完善。 在踏进“十二五”的进程里,为了对今后的五年中经济的进一步改善与提高,我们团队通过本专业省内各地区学生的帮助,对各地区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放了58份调查问卷,对全省14个市,26个区,12个县进行了调研,收回51份调研报告,占问卷总数的87.93%。本问卷对“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的调整和产业内部关系进行了汇总,深入分析了产业结构对整体发展的影响和今后三次产业结构应如何进一步优化,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一、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情况分析 1、第一产业 农业牧渔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1%。其中,种植业增加值下降2.8%;林业增加值增长6.3%;牧业增加值增长6.0%;渔业增加值增长8.7%;林业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1%。 虽然种植业产值有所下降,但针对辽宁的地域特征,以种植业为主

外商直接投资对济南市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4812430.html, 外商直接投资对济南市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作者:李大雷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8年第09期 摘要: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济南市利用外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济南市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加合理地引进以及更加高效地利用外资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济南;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09 -0013-02 一、引言 济南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产业及人力资源等优势,不断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在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外资的持续涌入不仅为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也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来者不拒,尤其现阶段济南市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使其与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行有机结合,以便于更好地服务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济南市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为济南市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加高效地引进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可操作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济南市外商直接投资及产业结构规模现状 从1985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至今,外商直接投资在济南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发展历程,相比我国其他沿海主要城市而言,济南市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整体上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持续增长态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由1993年的893亿元递增到2016年的1123亿元,位居山东省17个地市第三位。同时,经过对2008年~2017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发现,10年间济南市90%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集中流入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且流入于第三产业的外资规模逐年加大,吸引外资产业结构分布呈现不断优化态势。 在此期间,济南市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三次产业的产值变化情况来看,济南市一、二、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比重由1993年的12:49:39转变为2016年的5:36: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自1996年起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产业结构分析报告 一、2004年产业发展回顾 2004年,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注重“五个统筹”的宏观发展思路的导向下,贵阳市抓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为突破口,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4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7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3.2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8.6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6∶50.4∶42调整为7.2∶52.6∶4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0%,35.8%。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保持并巩固了绝对领先的地位和状态,仍然是支撑贵阳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种结构变化趋势是符合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客观市情的,应是一种合理的发展势态。 从三次产业具体情况看: 第一产业增长迅速,质量提高。一年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环境的保障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指导下,贵阳市结合市情特点,立足于“城郊型、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围绕“农民增收”的基本目标,抢抓西部开发战略的机遇,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调整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一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7.4%,增长率均达到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从农业结构构成看,农、林、牧、渔、服比重由上年的63.9∶1.3∶31.4∶1.3∶2.2调整为63∶0.9∶34.2∶1.3∶0.5,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发展加快,比重增加。总体来说,农业结构层次得到提升,发展更趋合理;伴随着农业“优质、高效”的结构化调整进程,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实现增收。 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扩张势猛。在中央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贵阳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磷化工、铝及铝加工、卷烟、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轮胎等橡胶制品、现代中药等行业发展加快,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4.88亿元,增长17.6%,产品产销率达96.1%。从轻重工业构成看,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其增加值比重占41.4%;重工业增长相对稍慢,但其基础好、基数大,增加值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