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整合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一)

跨学科整合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一)
跨学科整合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一)

跨学科整合的“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策略探讨(一)

作者:段健平张金钟罗仕鉴

摘要]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是一门新兴学科,而我国目前现行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的学科特点,通过对培养现状的分析,在人才培养理念、学科构成、培养机制、导师组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跨学科整合的人才培养策略探讨。

关键词]跨学科整合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是20世纪诞生的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形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数字化艺术、智能CAD、计算机动画、数字娱乐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中外的计算机科学家和数字艺术家以空前的热情进行着更高起点的计算机艺术创造,软件、数字娱乐等产业界人士也高度关注着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的创造成果,出现了诸如数字动画、数字音乐、数字舞蹈、数字美术、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博物馆等新的表现形式,以及网络化设计、协同设计、虚拟设计等新的设计方式,“后工业设计”应运而生。在后工业设计时代,数字科技、艺术、设计的高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这一新兴的边缘与交叉学科。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主要包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数码技术、设计技术、录像和胶片技术相结合完成的艺术作品和产品设计,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产品等手段,从二维、三维、时空等角度进行表现。里面包含了各种信息的获取、组织、表征、设计、反馈等,是一个新兴的、复杂的研究领域。数字化的优点在于,它在制作和传输过程中不易丢失信息,而且,存储的信息量很大。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就是指用数字的形式表达、传输、设计作品或者产品的形式,它由于采用了新的形式而具有新的特点。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这一新兴学科,是在我国科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是数字科技、艺术、设计高度融合、高度交叉的产物,需要计算机、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充分参与和协同工作,同时也要培养既具有很高的软件开发水平,又拥有很强的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这一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由于时间还比较短,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已初具雏形。

因此,探索跨学科、跨专业整合培养“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创新性人才的策略,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整体综合实力,提高这一行业的发展水平,缩短与国外高校的差距,培养跨世纪的高科技创新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的教育现状

从跨学科、跨专业培养人才方面来看,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近年来都投巨资成立了跨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科学研究所或研究中心,集中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等不同学科专家的智慧,以促进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南京大学等纷纷组建了跨学科中心。

从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相关学科方面来看,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著名的高校都成立了从事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研究教育的基地,许多跨国公司更是投资于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有关的项目。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著名高校均设立了相关的学院或者系,开展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美国的好莱坞更是这一模式的体现。在国内,许多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均成立了相关专业或者院系,北京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了数字艺术设计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数字媒体系、北京电影学院的动画学院等,培养数字媒体设计、网络媒体设计、动画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但是,在研究方面,数字化艺术与设计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全面的探索:①开展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方法学的研究,研究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的范畴、内涵、特点以及支撑

学科等内容,为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②进一步开展艺术、设计的研究,探讨数字时代的艺术、设计形式;③进一步研究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如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智能CAD技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CAID&CD)技术、虚拟人技术、软计算技术等。

纵观国内各高校现有的在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方面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思想、体制以及培养模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思想不够解放,管理、教育体制不够完善。

2.具有跨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尚未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目前正在进行尝试,还没有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

3.教学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不规范。目前,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因校而异、因导师而异,教学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还不规范。

4.师资队伍状况不够理想。一般来讲,导师很熟悉本学科研究领域的知识,而对于跨学科、跨专业而言,往往不是很理想。由此带来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方面不相吻合的方面。

5.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教育体系还未形成。

为了适应国际发展需求,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于2003年审批成立了“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学科,设有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博士点以及硕士点。学科设有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实验室、产品创新课题组等基地,依托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在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交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研和开发设计力量,拥有博士后、博士、硕士等各类研究人员三十余人,目前已形成了数字化艺术、产品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与概念设计、虚拟人与新媒体、虚拟设计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同时,该学科点依靠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设计”和“网络与数字媒体”专业,不断吸收新的研究生人才,朝着世界前沿目标培养创新性人才。

二、人才培养策略

“数字化艺术与设计”学科成立以来,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如下图1所示的学科构成体系以及研究内容。

1.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理念

对于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又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语言、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等,而对于艺术和设计却缺乏应有的深入了解。因此,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艺术和设计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研究内容(如图所示)中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开展数字化艺术与设计技术、工具、手段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对于从事艺术和设计研究的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内容”,如音乐、舞蹈、设计理论和设计手段等,但是他们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设计技术的掌握和深入了解。因此,需要他们结合计算机技术知识,实现“内容”研究的技术化,达到培养目标。

然而,怎样将上述二者他们有效地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意识和文化氛围,需要在管理、教学、研究中进行有效、深入的探索,找到一条既满足学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又能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几年的探索,目前这个学科点已经毕业了几位博士生和研究生,为这一交叉学科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

2.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机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缺乏创新活力,创新性人才培养滞后是制度失衡所致,表现为制度供给不足与制度安排有余并存。要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创新人才培养不力的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变革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招生政策、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位授予等。

美国插画专业院校排名

什么是插画? 插画最早来源于张贴海报。所以最早的时候,所谓的商业插画是属于平面设计专业的,随后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体系。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插图、卡通吉祥物、影视和游戏美术设计和广告插画4种形式。实际在中国,插画已经遍布于平面和电子媒体、商业场馆、公众机构、商品包装、影视演艺海报、企业广告甚至T恤、日记本、贺年片等。 插画和平面设计、漫画的区别 插画和平面设计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插画最早来源于海报的形式就说明了插画本身就是平面设计的一个分支,只是插画更加专业化。从绘画的构图到颜色到形式感都是平面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现在的大量插画和装饰画更加注重这些构成感。还有就是插画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广泛使用。现在图书封面、游戏海报、电脑显卡和主板的包装等很多方面都使用到插画作品,所以说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漫画和插画很像,无论从技术上到风格上都没有明确区分的概念。但是他们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作为一个成功的漫画师,想的不只是人物多么漂亮颜色多么绚丽,他们看的更多的是故事的连续性、分镜头和整个故事的安排等等。所以相对来说,对漫画师的要求更加高,更加严格。而插画师考虑的更多的是一副作品的内容,颜色、角色、构图和市场性等,针对的是一副作品或是一系列的作品,而不是连续。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专业描述 插画是运用图案表现的形象,线条、形态清晰明快,制作方便。在现代设计领域中,插画设计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它和绘画艺术有着亲近的血缘关系,但是插画在表现技法多样性以及在设计主题表现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展。 职业范畴 插画涵盖范围很广,在国外插画的风格很多,行业发展的也很成熟,插画已被广泛运用于广告、传媒、出版、影视等领域。 就业前景 插画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插画设计专业的人员工作在新闻出版社、电子出版社、广告传播、网络公司、企事业单位设计策划部分等,随着今年游戏行业的火爆,很多插画设计专业的人员转向游戏行业特别多,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原创设计的重要性,使用图象处理和文字编排的传统平面设计方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客户的眼球。相比之下,插画中所蕴含的自由元素、富有激情的创意、炫美时尚的色彩、表现丰富的技法更能感染人们的情绪,使人在获得商品信息的同时还能获得视觉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 就业职位 自由插画师动画设计师美术类导师儿童读物插画作者游戏插画设计 3D插画设计 主修课程

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实施方案

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信息化教育专门人才实施方案 第一条总体目标 为了适应互联网+教育、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遵循“提高水平、突出特色、保障就业”的建设方针;充分利用我校的办学力量;更好地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强、自学能力强的信息化教育专门人才;为了更深入地实施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主要对象 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目前主要是指学院和学院、专业和专业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深化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机制,加强与更多其他学院的联合培养,逐步实现本院所有专业与更多其他专业的联合培养。 第三条前期基础 本院在已往办学过程中,已经实施了跨学院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形式表现为:由其他学院、其他专业教师主讲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类通识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教学基本功类课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班级管理》、《三笔字训练》等);聘请其他学院、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教学方案、教学计划的评审专家;聘请其他学院、其他专业教师担任竞赛指导教师;聘请其他学院、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聘请其他学院、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毕业设计答辩教师(论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院的专业培养已经拥有较为深入的校企联合培养(嵌入式人才培养)制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举措,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实施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条实施阶段 (一)院内跨专业融合阶段(至年月日):实施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施跨专业的研究生助理制度;加大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学术、教研交流力度;在遵守学校规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如何完善学分制度。 (二)跨学院专业联合培养阶段(至年月日):尝试打通学院间课程教学的限制;实施跨学院的研究生助理制度;积极探索实施每个班级的“双导师”制度;加强两个学院教师间的合作;积极探索本科生的委托培养制度。 (三)深化总结与后续拓展计划拟定阶段(至年月日):总结实施情况,形成相关制度,提请学校有关部门修订学分、班级、教师等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划更深入的跨学校(中外联合)办学。 第五条具体举措 (一)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和实施机构领导和执行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培养专门人才工作;成员由学院全体领导、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为主,以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部门领导和学院领导、骨干教师为辅。 (二)加大跨专业的通识课程数量,打通专业界限,实现不同系部教师的跨专业上课;通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存在着科研创新团队实力较弱,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单项灌输的方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培养的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高校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也都拥有自身独特的人才培养优势和条件,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创新主体手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不能够有效掌握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必须依靠其他的主体提供支持,形成协同效应,共同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外部机制障碍,采用协同创新新模式: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大力推进校内、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有效改变高校目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课程教学模式。 1、校内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内部协同创新能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教育培养,奠定创新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组建各种跨学科研究中心、跨学科实验中心、跨学科教学中心,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育平台,组织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突破学科壁垒,组成跨学科研究小组和教学小组,开设全校性的公共跨学科课程,以整体组合的课程替代严格的学科分类课程,同时大力推进全校范围内的选课制,尤其是跨学科专业的选课制度,以学院为主体,按学科群开设大量的跨学科选修课,

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为学生带来不同的学科视野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校校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自的优势特色学科及优势学科群,开展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共同承担大型科技攻关项目、互聘师资、共享课程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新的高校战略联盟,进一步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大平台。 3、是校所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优质创新团队和优质科研资源,瞄准国家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科技计划和国家重大工程专项,整合科技队伍、科技资源,共同构建优质资源平台,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建立优质资源共享、协调合作的体制机制,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合作的科研协同创新。在科研协同创新过程中,校所双方将导师、项目、平台整合起来,实现无缝对接,着力构建学术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4、是校企(行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校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和地域优势,选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集中力量组织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服务产业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从而探索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大力开展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当前高校要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契机,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新机制。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论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关键词:原创活动设计师艺术活动 内容提要 长时间一来,很多的一部分人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了解的并不是十分的清晰,并且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区别。事实上艺术和设计之间既是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着一定的区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艺术和设计在各自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之间的关系相当微妙。本文主要浅谈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在人类刚出现在地球的远古时期,也就是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设计行为的发生事伴随着“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的出现而开始的,而设计行为的持续发展由于人类文明未曾中断的历史一样悠久。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累物质文明的发展,设计也从最早对时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加工,慢慢演变成为今天涵盖人类审美和功能需要的创造活动。我认为此衍生出来人类对美的需求,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艺术了。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人类所有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从这个层面说,人类史上第一位设计师应该是用石块或棍棒作为工具或武器,有意识、有目的的挑选石块,打制成器的那位。“艺术,希腊语作techne,拉丁文为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与现如今我们理解的美和道德所代表的艺术略有不同,但是从艺术的最原始词义来讲,艺术应该是从原始设计师们的工具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被视为艺术活动,是艺术生产的一个方面。由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求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需求、获得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被认知和理解的需求以及最终对美的需求。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就决定了设计中必然的艺术指向。总而言之,艺术和设计时密不可分的。包豪斯提出的三个观念可以解释一部分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人类与生俱来的对美的追求,需要通过客观物的载体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物形式美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物的美观和漂亮,而是为了满足人在使用时的审美关照,满足人使用时所获得的审美感受而存在。 艺术性是人的精神需求,也是人性中融合文化、时尚、经验所形成的复杂同意体,通常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素。因此,在设计艺术时间的具体表现上,往往以流行的风格样式来对应。这是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最表面,也是最活跃的表现。 设计艺术的艺术性本质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是衡量设计物审美价值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实现设计艺术创造性的主要途径。 艺术与设计既是有区别,但是同时他们也有着不可分割的的紧密关联的。 艺术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打制的石器就已经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造物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与设计更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外艺术设计发展史上体现的都很明显。

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学制、招生对象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 专业代码:540101 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 学历层次:大学专科 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职高学生 学制:全日制3年,修业年限:4年 二、专业描述 1.专业概述 建筑设计专业是一门以设计建筑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期专业技术教育,避免中等职业、高职高专(专科)、本科等不同层次教育共同使用一个专业名称,更好区分各层次教育的侧重点不同而提出的。该专业以往与本科教育均称为建筑学,现只本科层次教育保留使用建筑学的专业名称,高职高专层次使用建筑设计的专业名称。建筑设计专业涉及到美学和理性思维的融合,故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工科与艺术结合的学科。 2.专业所属行业背景(包括人才需求) 本专业属于建筑行业大类,是建筑工程实践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科学的发展、技术领域的更新日新月异;建筑成为这些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往往需要在最短时期内获取数据信息。建筑设计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生产一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成为一门实践、实训实作的独立分支学科。 本专业主要涉及到建筑大类中的三个方向。其一,从事建筑设计的设计方,包含各大设计院和设计公司。其二,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方。其三,发出建筑设计邀请的投资方,也称为甲方,其包含房地产行业以及部分政府投资方。其中设计方是本专业就业的对口单位。 3.本专业的主要就业范围 (1) 主要就业单位

①乙方:设计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公司、小型设计事务所、中小型设计院从事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工作。 ②施工方:施工方向 毕业生可在建筑工程公司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③甲方:房地产公司 毕业生可在地产公司从事管理、协调各设计单位的工作。 ④第三方服务机构:效果图公司、节能设计公司、BIM技术公司 毕业生可在第三方机构从事建模师和设计助理岗位工作。 ④其他相关:景观设计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景观装饰工程公司。 毕业生可在第三方机构从事景观设计或室内设计方面工作。 (2) 主要就业部门 乙方:设计部 施工方:项目部、工程部 甲方:研发部 第三方服务机构:技术部 (3)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群 建筑设计单位从事绘图员、设计师助理;建筑施工单位从事施工员、监理;房地产开发公司研发部建筑规划岗、景观设计岗。效果图公司从事建模师、效果图后期处理师。节能设计公司、BIM技术公司从事建模师和设计助理岗位工作。 (4) 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列表 表1 核心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出国留学艺术类专业如何赴海外留学

出国留学艺术类专业如何赴海外留学 美国专业背景要求不太高 在美国,艺术范畴很广,包括雕刻、编制、绘画、设计、插画、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动画、摄影、电影、珠宝设计、媒体设计等。比较知名的院校包括加州艺术学院、纽约大学、帕森斯设计学院、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视觉艺术学院、旧金山 艺术大学。 优势专业:视觉艺术、工业设计、媒体艺术、电影艺术、摄影技术、美术设计、数码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 美国前500名的艺术名校录取比例大约为100∶1,且多数院校 只要求托福成绩,并不要求GRE。若要申请以上院校,除了GPA要 保持在 3.0以上,还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作品,申请时要附上作品集,这是学校考核的关键,其次才是GPA和托福成绩。申请材料中作品 集的选择、整理和准备是最重要的。值得提醒的是,不是同一个作 品集可以申请所有的学校,有的院校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能力,有 的则要求术科有专攻,哪幅作品应该出现在申请材料中,以及编排 的顺序如何,都会影响到申请的结果。 ArtistStatement(创作自述)也是申请材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何给自己的作品找一个理论的落脚点对于美国艺术类院校的申请 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中国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拔高自己 作品集的理论高度,是申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学生专业条件很好,只是英语不过关,这在艺术类学生中并不少见。美国有个别的艺术院校提供有条件录取,可以到美国之后 进行英语培训,考试合格,成绩达到上课的要求再正式开始上专业课。前提是其他所有资料都达到录取要求,专业成绩优良。 英国应用艺术类专业就业前景好

在英国,培养艺术人才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英国有多所优秀院校提供各种类型的艺术与设计课程,英国艺术设计类课程 分职业课程、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三大类,学生可以按自身水平 选择不同种类的学院,从普通的延续教育学院一直到独树一帜的皇 家艺术学院。比较好的艺术类院校有伦敦艺术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 赴英修读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修读时装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和平面设计等,其中展览策划成为新亮点。英国的艺术设计 专业学习重点不是如何地注重设计的创意,而是教授学生如何将创 意表现出来,转化为商业用途。 艺术类留学大致分为应用类和传统类两类,前者包括各种设计和制作类专业,后者则指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舞蹈、美术类专业。与 纯艺术类相比,应用艺术类的适应性更广,就业竞争力更强。与就 业市场紧密结合的设计和制作类艺术课程,着重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加顺应社会需求的潮流,现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家长的 注意力。此类专业主要有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等。 英国院校要求申请者有扎实的功底和专业知识、技巧。首屈一指的公立艺术类院校,如伦敦艺术大学,对艺术生的基本要求是科班 出身,且侧重于学术性的教学,而一些新兴的大学如谢菲尔德哈勒 姆大学在实用类的课程方面非常优秀。英国艺术类院校对语言要求 较高,一般雅思成绩要求在6.5分以上。 加拿大数字媒体人才将高薪受聘 加拿大拥有最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系科设置,包括影视创作;3D 动画;游戏设计;电影VFX数字特效制作;虚拟现实;互动传媒等。此外,加拿大还拥有全球最好、最便捷的留学、移民政策,获得本科 学位,即可得到加拿大枫叶卡,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享受加拿大 社会的福利,和享有跟加拿大居民相同的工作机会。 魁北克是全球第一的数字媒体技术及艺术的研发中心和制作中心。各类专业公司每年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着数以万计高薪工作

[人才培养,媒介,模式]跨媒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跨媒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闻传播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籍、杂志、报纸、电视、电影和广播,互联网成为各类新兴媒体的载体,门户网、微博、数字传媒、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为新闻传播从业者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用以实现跨媒介的内容采集、内容制作和内容表现。同时不可低估的是,跨媒介新闻传播正推动着全球媒体营运进行彻底性变革,对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专业综合素质也提出了变革性要求。基于对新闻传媒未来发展的趋向,将跨媒介教学实践纳入学生实践教学变革之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授课模式改为实践教学课,循序渐进开展跨媒介教学,在激励学生以创新、进取的态度尝试多种媒介、跨媒介实践业务训练,培养学生的跨媒介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一、跨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在跨媒介融合发展过程中,多种媒介背景下媒体对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探讨的焦点问题。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化,特别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对多种介质的媒介平台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掌握各类传播技能的全能型记者编辑。互联网时代需要传统的新闻传播专业进行拓展和改革创新。目前新闻传播教育的学科体系,已有一定历史而且相对成熟。但当面临新闻传播的物质基础即技术平台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时,如门户网、微博、数字报、新闻客户端等,一方面需要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内容,增加新的专业方向教学形式,即开展跨媒介新闻传播教学。 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使新闻传播业更加快捷、多样和个性化发展。新兴媒体介质,如门户网、微博、数字传媒、手机报、新闻客户端等,以高速度、大容量、交互性、多媒体形态特点见长,它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仅给社会公众提供了自由阅读空间,媒体受众的互动,新闻事件的还原等,这就使新闻传播能够在一些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焦点人物上,形成了个性化的舆论环境。同时,多媒介新闻传播使新闻源、传播者、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媒介中人们难以与原始信息源直面,被动接收新闻的现状,而表现出在复杂的社会信息中,运用多种媒介自主、个性化选择阅读、吸收、交流以及发表观点。这些事实就对新闻传播类学生具备相关从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新媒介、跨媒介的教学形态。 跨媒介实践教学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闻传播教学体系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计一贯按照传统媒体介质安排,不同媒介形态的课程分门类独立存在。因此,新闻传播类学生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往往难以熟练掌握多种媒介、跨媒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综合思维观念,缺乏复合型动手能力。针对相关情况,在本科生教学改革中,按照专业性质要求设计了跨媒介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环境中掌握报刊、广播电视之外的互联网、数字化终端新媒介业务运用能力。 二、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的主要途径 在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媒介融合、媒介形式创新对新闻传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媒介融合、跨媒介运行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

《建筑制图与透视》 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制图与透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YS1045 课程名称:建筑制图与透视 先修课程: 总学时:64(理论授课学时40学时、课堂练习22学时、总复习2学时) 一、课程的任务和性质 《建筑制图与透视》是环境艺术设计和景观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堂训练,使学生不但掌握建筑制图、阴 影透视绘图的原理、作图方法、绘图技巧、绘图“语言”、识读和绘制 装饰装修施工图等,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构图能力,从 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方案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1、绪论(0·5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任务、学习要求和方法。 难点与重点:如何使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一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掌握学习的方法。 2、第1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1·5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投影的概念、投影的方法及其分类;掌握投影的一般性质和规律;了解建筑工程及装饰工程常用的投影图;应重点理解和 掌握三面正投影图体系、展开及其投影特性。 难点与重点:重点是掌握投影的概念、性质、规律;难点是对于三面正投影体系的建立及其展开和投影特性的掌握。 3、第2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理论讲授4学时、课堂练习1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点、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内在联系,总结它们的三面正投影的规律。通过事例及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他 们的投影作图方法和规律。 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掌握点、线、平面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规律。难点总结点、线、平面它们的三面正投影的规律和内在联 系,特别是一些特殊点、线、平面的投影。 4、第3章 基本形体的投影(理论讲授2学时、课堂练习1学时) 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基本形体的类型、构成特点,掌握基本平面体、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 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平面体、曲面体的三面正投影的特点和规

举例说明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与艺术有什么关系? 姓名:晋伟学号:2011210357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刚进大学时,第一次听到老师问我们: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艺术?有什么关系?带着迷惑,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如今,虽然我还是不能很好的回答,但是每个人总有每个人的总结与理解。以下便是我一年来对艺术与设计的一些了解与认识。 一、什么是设计? 设计(Design)主要指设想、规划、计划、构思等,设计的含义是非常宽泛的,而且设计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朗文英汉双解词典》中,对Design有这样的解释:作为动词有设计、绘制、计划、谋划、预定的意思;作为名词有计划、设计图、图样、图案、图样设计、美术工艺品的设计、装饰图案的含义。《实用英汉词典》对英语Design一词的解释是作为动词有设计、立意和计划的含义;作为名词有计划、草图、图案、风格和心中的计划等意思。将使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它包含于一切人造物的形成过程之中。总之,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可以说,设计时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是遵循使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

二、艺术是什么? 关于艺术,希腊语作teche,拉丁语作ars,都有技能和技巧的意思。在古代,艺术不仅和美与道德有关,同时还和实用有关。中国古代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日本也将香道、茶道、歌舞、乐曲称为游艺。在西方,艺术的美学观是渐渐出现的。绘画、雕刻和建筑早期并不包括在自由学科(Liberal Arts)之中,西方古代至中世纪并没有一个缪斯专门分管他们。由于近代西方愈来愈强调艺术与美的关系,终于形成了所谓美的艺术(Fine Arts)的概念,以别于应用艺术。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愈来愈细,各行业的专业性越来越强,才使得艺术从实际的技术中分离出来,而艺术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三、艺术与设计的关系 记得上学期构成老师说:“艺术更感性而设计更理性。设计注重形式与功能,而艺术更多的注重审美。”这是一个艺术教育者对于设计与艺术的一个理解,当然后来也在网上看见了一些理解,便把它做如下总结。 ( 一、)古代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早期的设计与艺术活动是融为一体的、是同源的,都是造物文化的分合离散所致,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不可置疑的,设计最初的意义是指素描、绘画,“设计”这一概念本身就是从美术与建筑实践中引申出来的,犹如西方美术史之父瓦萨里在全面讨论设计这一概念时所说:设计是三项艺术如建筑、

出色人才培养设计设计方案.doc

XXX公司 战略人才培养方案 1、总则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门和各产品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事行政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或在职普通员工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十二条甄选工具 1、《关键人才推荐表》(见附件) 2、《个人职业锚(职业倾向)问卷》(见附件)

萨凡纳VR如何打败E3 交互设计与游戏研发专业学霸超强炫技

萨凡纳VR如何打败E3 交互设计与游戏研发专业学霸超强炫技 最近在洛杉矶会议中心拥挤的大厅张上演了一场残酷的“浩劫”,VR世界中金属机器人之间的厮杀对战,这正是萨凡纳交互设计与游戏研发专业的学生的杰作。名为“Brobot”的机器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在上周在洛杉矶,它在决赛中打败了5个竞争对手,最终赢得了E3(视频游戏行业年度博览会)大学游戏竞赛,获得胜利。 Brobot是怎样起源的? 去年的时候Couchot(交互设计与游戏研发专业本科学生)见到了Specer Huphrise,两个人决定一起做这个VR游戏项目,萨凡纳有一堆Oculus Rift可穿戴设备,正好可以使用。

你们是怎样被挑选出来去E3的? 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为E3只以请柬的形式邀请参展人员。在上一季度萨凡纳的票选当中,供16款游戏提交,“Brobot”和“Dino Batter”是共同进入决赛的游戏。然而,在接下来的易主内,需要让游戏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生产水平,然后教授通过再次投票,选种了“Brobot”。赛凡纳向E3提交了“Brobot Beat Down”。同时需要等待四周来确认是否能参加E3决赛。 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获取了哪些经验? 需要让团队中的成员都有动力,需要像成员展示这将会是一个好的作品集同时进行相应的交换。我为我们的项目制定了20个小时在穿戴设备上,作为回报我会在一位成员的大学二年

级的电影课程项目中负责动画、原型设置。这是SCAD的传统,学生以交易时间的方式开展着独自的项目设计。 在以前看过的电影当中,最喜欢哪个机器人大战的场景? 1986年拍摄的科幻电影《Shorts Circuit》,在Johnny Five穿过树林与其他的机器人战斗,然后把他们变成三个臭皮匠的场景。 交互设计与游戏研发的职业发展方向 交互设计师 网站设计师 游戏设计师 界面设计师 概念艺术家 模型艺术家 环境艺术家 UI/UX设计师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50 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 雷鸿春 贾 先 梁 艳 赵 祎 李文汉 谭栓斌 (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 【摘 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将作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今后几年将迎来大范围智能制造装备的生产线改造,需要大量掌握智能制造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从智能制造领域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分析了智能制造应用所需人才的特点,阐述了构建基于智能制造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关键词】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岗位需求 一、引言 目前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理念是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工业发展需要制定的。这一传统的学科专业的教育模式是按所属学科传授本专业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设置界限分明,很难涉及到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这种单一能力结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难以培养能够驾驭日益复杂的智能制造体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型与复合型”的跨学科人才,需要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智能制造所需的相关元素真正地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这就对我国现有传统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挑战,我们再不能在“传统”窼臼中讨论创新人才培养。新型工业文明需要极大的改变学生的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 多数专家学者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人才能力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理论层面的论述,很少涉及到具体的实施层面,表现为可操作性不强。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教学研究这方面是缺失的。这一现状揭示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应当且必须进行反省与改革,不应在新科技革命或工业革命来临之时缺位。新型工业文明发展迫切需要开展新形式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以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跨界整合将改变制造业现有有的知识结构,因此,工科院校有必要重新构架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今后制造业形势的发展需要。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需要大量掌握机械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工科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距,课程结构的缺位错位现象也很严重,使得现有课程体系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方向之间出现分离化现象。因此,工科院校有必要建立能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相契合且能覆盖其不同发展阶段的跨学科的动态课程体系,重构基于智能制造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这对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以智能制造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口,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构建涵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培养人才。 三、构建机械类本科专业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策略 (一)分析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类本科人才需求状况 在当今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智能制造必将成为综合应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领域。传统按学科划分的专业设置方式培养的人才专业结构已经不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需要,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需求的方向,这就需要探究智能制造企业生产模式特点和专业人才岗位变化。从而确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岗位需求,并结合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提出具体的岗位培养要求。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符合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并要结合本专业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要突出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特点,在强调塑造全面、可持续发展、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化发展。培养目标要规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以及可以从事的职业。 (三)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岗位(群)所需的应用能力分析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智能制造对专业人才岗位和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复合型人才成为面向智能工业时代的人才特征,智能制造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环节,并涵盖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四)构建适应智能制造相应工作岗位所需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应用能力的获得需要相应完善的课程体系去保证。以应用能力为核心,从应用能力分析为切入点,分析应用能力获得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构建课程群,建立符合相应应用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将成为综合应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前沿领域,改变了制造行业的原有知识结构,这要求工科院校重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式的传统知识界限,与企业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求相对接,根据今后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来设置、整合课程,构建课程群,完善课程体系。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在现有的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内适度的动态调整,机械类多学科交叉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需的课程体系也应在现有本科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求之上作适度调整,按照行业的职业规范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在保证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其它学科专业的知识点,以必要的应用能力培养为依据整合机械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构建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工程路线图” “能力工程路线图”就是根据应用型本科培养工程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在各个学期安排学习的不同侧重点,以“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完成工程师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素养的培培养。 构建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能力工程路线图”,应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工业智能化转型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 本文系2017年度西安思源学院教改项目《机械类应用型本科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SYGP002)和2018年第二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省级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中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02204044)的阶段性成果。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校友

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创建于1978年,位于美国的萨凡纳。学校拥有60多项教学设施,超过9000名学生,是全美最大的艺术学院。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学院提供的课程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提供精湛的艺术教育,另一个是让学生具备有效的职业准备。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有比美国任何一个艺术和设计大学都多的课程和专业,它是一所具有独特资格的学院来为以后从事专业的和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培训有才能的学生。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非常抢手,他们是具有创造性领导才能的下一代。 校友 蒂雅·艾瑞(India.Arie)是美国著名的灵魂乐歌手,节奏蓝调音乐歌手创作人,同时也擅长吉他与长笛等乐器。在丹佛期间,印蒂雅·艾瑞已经展现了在演奏吉他方面的极高造诣,在就读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后,她的吉他演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她开始创作一些关于内心想法的歌曲。Acoustic Soul在2001年3月27日发行,首周便登上告示牌热门专辑榜第十,和节奏蓝调嘻哈榜季军。短短几个月内,在没有电台的宣传情况下,这张专辑本土销量便突破双白金。作为专辑成功的顶点,arie获得了当年七项格莱美重量级提名,遗憾的是未能获奖。在当年的格莱美颁奖晚会上,arie以一曲“Video”作为闭幕表演。 丹尼斯·吴,1981年8月29日出生于美国,美籍影视男演员。毕业于美国萨凡纳大学摄影系。2005年出演首部电视剧《甜蜜间谍》。2006年获得第1届“戏剧Awards’”最佳男主角奖。2007年出演电视剧《魔女幼熙》;饰演料理师约翰·尼鲁格。2008年在第五届年度时尚先生颁奖典礼上,丹尼斯·吴获得年度国际风尚艺人奖;同年参演电视剧《伊甸之东》。2010年,出演情感偶像剧《一不小心爱上你》,饰演施昂。2011年2月13日,由丹尼斯·吴主演的电影《我们约会吧》正式上映。2012年,出演青春励志电视剧《女人三十朱冬花》。 Matt Davies:普利策政治漫画家奖得主 Sheila Springsteen:获普利策提名、罗伯特肯尼迪新闻记者奖、知名新闻摄影讲师和摄影师

设计制图复习题

复习题 1、什么是设计创意? (1).做某事的指令、图画的形式和构成 (2).在家具室内设计当中促成风格、样式的形式;色彩材料的配置,在整体当中部分与部分的结合,头脑中的构想的目的、意图获得某物的图案;作名词使用时可解释为占人钱财的企图;作为动词解释可以认为是发明创造,为制作或完成某事制定计划、绘图方案略图或制作模型,在头脑中的构想、筹划,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坐的计划,并希望产生正果。 设计创意讲究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必须贯彻使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2、现代设计创意的特点? 现代设计打破了衣食住行用的禁锢,发展到“取悦于人”,使使用者的心理愉快,灵魂得到满足,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现代设计在生活和技术的结合方面,在促进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在拥有众多受众面前,在较快为社会所承认和接纳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 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使用功能的限制,受限于材料、结构、经济、科技、环境、信息等大多数非艺术因素的限制,现代设计师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素养,是体现设计师自身定位砝码。 3、影响现代设计的制约因素? (1)、材料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能,材料的加工方法,各部件的紧密结合及产生的作用都受到材料的制约。 (2)、结构因素:是指物体内部组织的排列方式和契合程度。 (3)、经济因素 (4)、科技手段 (5)、环境因素 (6)信息因素 4、有关创意设计的一般讨论? 人类对创意设计和思维呈现两个特性,即:无序性和黑箱特征。 无序性:不确定性黑箱特征:不可见性 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大脑思维过程知之甚少。 5.思维方式的类型? (1)、感性思维:包括发散性思维、形象性思维、直觉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理性思维:包括收敛性思维、抽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常规思维。 6.创意思维的方式? (1)、模仿的思考:直接借用某一功能或形式素材将素材作适当的调整或者将不关联的素材结合为具有新的功能的设计。弗兰克林﹒盖里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一个市场的角落,运用模仿的思 考,设计出“男人和女人”这一现代建筑。 (2)、联想的思考:是在无关联的事项之间,找出共同点,在本质上或原理上产生新的事项,包括:内容相似的联想,内容对比的联想。 (3)、分析的思考:对事物加以分析,按照个人操作习惯来组织意念,将内在的组成因子、法则、结构予以更换,改变重新加以组织,进而形成具体的发展意念。 7.创意思维的培养有哪些内容?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动手能力的培养 (3)综合能力的培养。 8、创意思维的途径有哪些? (1)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 (2)打破思维定式造就自己的原则 (3)思维的超导性 (4)善于联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