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第一部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第一部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第一部分)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1.0版》(第一部分)来源:发布时间:2018-02-09 11:04:57 浏览次数:73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概述

(一)政策沿革

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初仅限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1996年-2002年)我国实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起始于1996年。当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首次就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问题进行了明确:国有、集体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1996〕152号)对相关政策执行口径进行了细化。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主体逐步扩大(2003年-2007年)

2003年,为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财税〔2003〕244号),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主体从“国有、集体工业企业” 扩大到“所有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各种所有制的工业企业”。

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进一步对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主体进行扩围,在工业企业基础上,扩大到“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以及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各项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制度被取消。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明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改由纳税人自主申报扣除。

3.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逐步系统化和体系化(2008年-2012年)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实施,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为便于纳税人享受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同年发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做出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明确新旧税法衔接问题:“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部分已形成企业年度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渐次扩大且核算申报不断简化(2013年至今)

2013年初,国家决定在中关村、东湖、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开展扩大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政策试点。当年9月,在总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经验基础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 号),将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

为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活动,2015 年11 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放宽了享受优惠的企业研发活动及研发费用的范围,大幅减少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口径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归集口径的差异,并首次明确了负面清单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5年第97号,以下简称“97号公告”),简化了研发费用在税务处理中的归集、核算及备案管理,进一步降低了企业享受优惠的门槛。

2017年5月,为进一步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7〕34号),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国家税务总局同时下发了《关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8号),进一步明确政策执行口径,保证优惠政策的贯彻实施。三部门还印发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标准和程序。

2017年11月,为进一步做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切实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0号,以下简称“40号公告”),聚焦研发费用归集范围,完善和明确了部分研发费用掌握口径。

(二)政策调整

与以往政策相比,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

1.放宽研发活动适用范围。原来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要求享受优惠的研发活动必须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期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两个目录范围,现改为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除规定不适用加计扣除的行业外,其余企业发生的研发活动均可以作为加计扣除的研发活动纳入到优惠范围里来。换言之,从操作上以及政策的清晰度方面,由原来的正列举变成了反列举,只要不在排除范围之列,都可以实行加计扣除。

2.进一步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除原有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外,将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试制产品检验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以及与研发直接相关的差旅费、会议费等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同时放宽原有政策中要求仪器、设备、无形资产等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限制。

3.将创意设计活动纳入加计扣除范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的规定精神,明确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加计扣除。同时明确了创意设计活动的具体范围。

4.简化对研发费用的归集和核算管理。原来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必须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专账,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可能没有单独设立专账核算,申报时往往不符合条件。此次政策调整,只是要求企业在现有会计科目基础上,按照研发支出科目设置辅助账。辅助账比专账更为简化,企业的核算管理更为简便。

5.减少审核程序。原来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必须在年度申报时向税务机关提供全部有效证明,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发项目有异议时,由企业提供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享受优惠的门槛较高。调整后的程序将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简化为事后备案管理,申报即可享受,有关资料由企业

留存备查即可。另外,在争议解决机制上也进行了调整,如果税务机关对研发项目有异议,不再由企业找科技部门进行鉴定,而是由税务机关转请科技部门提供鉴定意见,从而使企业享受优惠政策的通道更加便捷高效。

(三)研发活动的概念

厘清研发活动的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1.科技方面对研发活动的界定

研发活动是指具有明确创新目标、系统组织形式但研发结果不确定的活动(见表1)。

表1:研发活动要素及内涵

经济合作组织(OECD)《研究与开发调查手册》《弗拉斯卡蒂手册》从研发性质维度,将研发活动分为三类(见表2):

表2:三类研发活动及具体形式

2.会计方面对研发活动的界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应用指南(2006年版)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并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将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见表3)。

表3:研发活动分阶段定义及特征

《小企业会计准则》未对研发活动进行专门定义。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条第一款:“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故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研究与开发活动是指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所进行的活动。研究和开发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和服务,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质量可靠、成本可行、具有创新性的产品、材料、装置、工艺和服务。

3.税收方面对研发活动的界定

财税〔2015〕119号文件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了界定。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概念

1.加计扣除是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一般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如对企业的研发支出实施加计扣除,则称之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研发费用据实扣除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其相同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适用对象相同。适用于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企业。

(2)研发活动特征相同。都是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

(3)研发费用处理方式相同。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处理的原则,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执行。

(4)禁止税前扣除费用范围相同。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同样不可以加计扣除。

(5)核算要求基本相同。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发费用支出。

其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行业限制不同。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有行业负面清单的限制,而研发费用据实扣除的企业则没有行业负面清单的限制。

研发费用范围不同。享受加计扣除的企业研发费用范围限于财税〔2015〕119

号文件列举的6项费用及明细项,而实行税前据实扣除的企业研发费用范围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定。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研发费用的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方式

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科技型中小企业按75%加计扣除、175%摊销)。

企业的研发费用以是否形成无形资产为标准,划分为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方式加计扣除。两种方式准予税前扣除的总额是一样的。

企业需要注意的是,研发费用的核算无论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形成无形资产,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都应属于财税〔2015〕119号文件及97号公告、40号公告规定的范围,同时应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财税部门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即不得税前扣除的项目也不得加计扣除。对于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的,其摊销年限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合同约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可以与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叠加享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以下简称“76号公告”)的规定,所称税收优惠,是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事项,以及税法授权国务院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优惠事项。包括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低税率、税额抵免、民族自治地方分享部分减免等。

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的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凡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因此,企业既符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条件,又符合享受其他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三)负面清单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财税〔2015〕119号文件第四条列举了6个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上述行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为准,并随之更新。

97号公告将6个行业企业的判断具体细化为:以6个行业业务为主营业务,其研发费用发生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按《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规定计算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和投资收益的余额50%(不含)以上的企业。

在判定主营业务时,应将企业当年取得的各项不适用加计扣除行业业务收入汇总确定。

在计算收入总额时,应注意收入总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税收上确认的收入总额不能简单等同于会计收入,重点关注税会收入确认差异及调整情况。

收入总额按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计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的投资收益包括税法规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股权转让所得。

(四)七类一般的知识性、技术性活动不适用加计扣除政策

财税〔2015〕119号文件规定,研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工艺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系统性活动。根据研发活动的定义,企业发生的以下一般的知识性、技术性活动不属于税收意义上的研发活动,其支出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1.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

2.对某项科研成果的直接应用,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3.企业在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活动。

4.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

5.市场调查研究、效率调查或管理研究。

6.作为工业(服务)流程环节或常规的质量控制、测试分析、维修维护。

7.社会科学、艺术或人文学方面的研究。

上述所列举的7类活动,仅是采取反列举的方法,对什么活动属于研发活动所做的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的说明,并不意味着上述7类活动以外的活动都属于研发活动。企业开展的可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活动,必须符合财税〔2015〕119号文件有关研发活动的基本定义等相关条件。

(五)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为落实国发〔2014〕10号文件的规定精神,财税〔2015〕119号文件特别规定了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可按照规定进行加计扣除。

创意设计活动是指多媒体软件、动漫游戏软件开发,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房屋建筑工程设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三星)、风景园林工程专项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动漫及衍生产品设计、模型设计等。

值得一提的是,财税〔2015〕119号文件虽将“创意设计活动”纳入到了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范畴,但并不意味着此类“创意设计活动”就是研发活动。

(六)研发费用归集的会计核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加计扣除三个口径

目前研发费用归集有三个口径,一是会计核算口径,由《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规范;二是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口径,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规范;三是加计扣除税

收规定口径,由财税〔2015〕119号文件和97号公告、40号公告规范。

三个研发费用归集口径相比较,存在一定差异(见表4)。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会计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准确核算研发活动支出,而企业研发活动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判断的,除该项活动应属于研发活动外,并无过多限制条件。

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判断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科技实力是否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因此对人员费用、其他费用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三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口径的研发费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细化哪些研发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核心研发投入,因此政策口径最小。可加计范围针对企业核心研发投入,主要包括研发直接投入和相关性较高的费用,对其他费用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应关注的是,允许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采取的是正列举方式,即政策规定中没有列举的加计扣除项目,不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优惠。

表4 :研发费用归集口径比较

(七)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范围

研发人员分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研究开发人员既可以是本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是外聘研发人员。外聘研发人员是指与本企业或劳务派遣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协议(合同)和临时聘用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辅助人员。

接受劳务派遣的企业按照协议(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务派遣企业,且由劳务派遣企业实际支付给外聘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金等费用,属于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八)企业研发活动的形式

企业研发活动一般分为自主研发、委托研发、合作研发、集中研发以及以上方式的组合。

1.自主研发。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源,独立进行研发,并在研发项目的主要方面拥有完全独立的知识产权。

2.委托研发。是指被委托单位或机构基于企业委托而开发的项目。企业以支付报酬的形式获得被委托单位或机构的成果。

3.合作研发。是指立项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对同一项目的不同领域分别投入资金、技术、人力等,共同完成研发项目。

4.集中研发。是指企业集团根据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的实际情况,对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大、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承担,或者研发力量集中在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筹管理研发的项目进行集中开发。

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对研发费用归集的要求不尽相同,企业在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时要注意区分。

(九)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区别

有些大型的研究开发项目,往往不是企业自身独立完成,需要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由于委托研发和合作研发适用的加计扣除不一致,为了准确享受政策,财务人员需要明确研发项目是委托开发,还是合作开发。

委托研发指被委托人基于他人委托而开发的项目。委托人以支付报酬的形式获得被委托人的研发成果的所有权。委托项目的特点是研发经费受委托人支配,项目成果必须体现委托人的意志和实现委托人的使用目的。

合作研发是指研发立项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项目的某一个关键领域分别投入资金、技术、人力,共同参与产生智力成果的创作活动,共同完成研发项目。合作研发共同完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由合同约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的,由合作各方共同所有。可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合作方应

该拥有合作研发项目成果的所有权。合作各方应直接参与研发活动,而非仅提供咨询、物质条件或其他辅助性活动。

除了委托指向的具体技术指标、研发时间和合同的常规条款外,最后还有一条关于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或规定双方共有,或规定一方拥有。只有委托方部分或全部拥有时,才可按照委托研发享受加计扣除政策。若知识产权最后属于受托方,则不能按照委托研发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合作开发在合同中应注明,双方分别投入、各自承担费用、知识产权双方共有或各自拥有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

(十)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加计扣除

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享受加计扣除。一是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政策是对研发活动予以鼓励,并非单纯强调结果;二是失败的研发活动也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在一般情况下的“失败”是指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但可以取得其他有价值的成果;三是许多研发项目的执行是跨年度的,在研发项目执行当年,其发生的研发费用就可以享受加计扣除,不是在项目执行完成并取得最终结果以后才申请加计扣除,在享受加计扣除时实际无法预知研发成果,如强调研发成功才能加计扣除,将极大的增加企业享受优惠的成本,降低政策激励的有效性。

(十一)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都可以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明确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不论企业当年是盈利还是亏损,都可以加计扣除。

(十二)叠加享受加速折旧和加计扣除政策

97号公告明确加速折旧费用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原则为会计、税收折旧孰小。该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不易准确掌握。为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40号公告将加速折旧费用的归集方法调整为就税前扣除的折旧部分计算加计扣除。

97号公告解读中曾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甲汽车制造企业2015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单位价值1200万元,会计处理按8年折旧,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不考虑残值。甲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

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10×60%=6)。2016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150万元(1200/8=15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1200/6=200),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就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可以进行加计扣除75万元

(150×50%=75)。若该设备8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8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75万元。如企业会计处理按4年进行折旧,其他情形不变。则2016年企业会计处理计提折旧额300万元(1200/4=300),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1200/6=200),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对其在实际会计处理上已确认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但未超过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金额200万元可以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200×50%=100)。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6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

结合上述例子,按40号公告口径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时,若该设备6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则企业在6年内每年直接就其税前扣除“仪器、设备折旧费”200万元进行加计扣除100万元(200×50%=100),不需比较会计、税收折旧孰小,也不需要根据会计折旧年限的变化而调整享受加计扣除的金额,计算方法大为简化。

(十三)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费用,可按规定税前扣除;加计扣除时按照研发活动发生费用的80%作为加计扣除基数。委托个人研发的,应凭个人出具的发票等合法有效凭证在税前加计扣除。其中“研发活动发生费用”是指委托方实际支付给受托方的费用。无论委托方是否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受托方均不得加计扣除。

(十四)企业委托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管理要求的区别

委托方委托关联方开展研发活动的,受托方需向委托方提供研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研发项目费用支出明细情况。比如,A企业2017年委托其B关联企业研发,假设该研发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条件。A企业支付给B企业100万元。B企业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其中按可加计扣除口径归集的费用为85万元),利润10万元。2017年,A企业可加计扣除的金额为100×80%×50%=40万元,B企业应向A企业提供实际发生费用90万元的情况。

委托非关联方研发,考虑到涉及商业秘密等原因,财税〔2015〕119号规定,委托方加计扣除时不再需要提供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十五)企业委托境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加计扣除的规定

企业委托境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得加计扣除。97号公告进一步对受托研发的境外机构或个人的范围作了解释,受托研发的境外机构是指依照外国和地区(含港澳台)法律成立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受托研发的境外个人是指外籍(含港澳台)个人。

(十六)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项目的合同需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

根据97号公告留存备查资料要求,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的合同需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技术合同,不得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税总发〔2017〕106号)规定:各级税务部门和科技部门要简化管理方式,优化操作流程,确保政策落地。优化委托研发与合作研发项目合同登记管理方式,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凡研发项目合同具备技术合同登记的实质性要素,仅在形式上与技术合同示范文本存在差异的,也应予以登记,不得要求企业重新按照技术合同示范文本进行修改报送。

(十七)允许加计扣除的其他费用的口径

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分析、评议、论证、鉴定、评审、评估、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差旅费、会议费,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此项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十八)研发费用“其他相关费用”限额计算的简易方法

财税〔2015〕119号文件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相关规定,明确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它相关费用,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97号公告进一步明确了该限额的计算:应按项目分别计算,每个项目可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都不得超过该项目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其简易计算

方法如下:假设某一研发项目的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为X,财税〔2015〕119

号文件第一条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1项至第5项费用之和为Y,那么X =(X+Y)×10%,即X=Y×10%/(1-10%)。

例:某企业2016年进行了二项研发活动A和B,A项目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2万元,B共发生研发费用100万元,其中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8万元,假设研发活动均符合加计扣除相关规定。A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12)×10%/(1-10%)=9.78万元,小于实际发生数12万元,则A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97.78万元(100-12+9.78=97.78)。B项目其他相关费用限额=(100-8)

×10%/(1-10%)=10.22万元,大于实际发生数8万元,则B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应为100万元。

该企业2016年度可以享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98.89万元[(97.78+100)×50%=98.89]。

(十九)特殊收入应扣减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实务中常有已归集计入研发费用、但在当期取得的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此类收入均为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收入,应冲减对应的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为简便操作,企业取得研发过程中形成的下脚料、残次品、中间试制品等特殊收入,在计算确认收入当年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时,应从已归集研发费用中扣减该特殊收入,不足扣减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按零计算。

(二十)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特殊处理生产单机、单品的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产品所耗用的料、工、费全部计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符合政策鼓励本意。考虑到材料费用占比较大且易于计量,企业研发活动直接形成产品或作为组成部分形成的产品对外销售的,研发费用中对应的材料费用不得加计扣除。产品销售与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在不同纳税年度且材料费用已计入研发费用的,可在销售当年以对应的材料费用发生额直接冲减当年的研发费用,不足冲减的,结转以后年度继续冲减。

(二十一)财政性资金用于研发形成的研发费用应区别处理

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会计处理时采用直接冲减研发费用方法且税务处理时未将其确认为应税收入的,应按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

近期,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与原准则相比,修订后的准则在总额法的基础上,新增了净额法,将政府补助作为相关成本费用扣减。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收入,计入收入总额。净额法产生了税会差异。企业在税收上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应税收入,同时增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应以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为基数。但企业未进行相应调整的,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与会计的扣除金额相同,应以会计上冲减后的余额计算加计扣除金额。比如,某企业当年发生研发支出200万元,取得政府补助50万元,当年会计上的研发费用为150万元,未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则税前加计扣除金额为150×50%=75万元。

微生物的利用试题

微生物的利用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素养要素难度 1 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与纯化培养 实验与 探究2018课标全国Ⅱ,37,15分 科学探究、 社会责任 中★★★ 2 微生物的分离 与计数 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2019课标全国Ⅰ,37,15分中★★★ 分析解读本专题包括微生物的培养,特定微生物的纯化、计数等内容。试题情境贴近生活、生产,考查利用所学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目标微生物,以制备特定产品、治理污染等。也有与传统发酵技术内容融合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复习时应注意:熟记微生物培养、纯化基础知识,通过剖析典型例题,构建微生物培养、筛选、计数题型的解题模板。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 【考点集训】 考向培养基与纯化培养 1.(2020届甘肃天水一中月考,37,15分)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状排列,菌落呈卷发状。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 (2)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法进行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 (选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挑选可疑菌落制片后,用观察,可看到呈竹节状排列的杆菌。

③接种可疑菌后,35 ℃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选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④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 答案(2)①高压蒸汽灭菌有机碳②显微镜③细菌大量繁殖等量生理盐水低④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 2.(2019新疆乌鲁木齐质检,37,7分)有机物M是一种难降解的有害污染物。科研人员利用有机物M、磷酸盐、镁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出了能有效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实验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有机物M的目的是筛选,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要的碳源来自培养基中的,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 (3)培养一段时间后,应选择培养液中有机物M含量的培养瓶,将其中的细菌转为固体培养,图中采用了法接种,培养后可获得单个菌落。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1)能降解有机物M的细菌选择(2)有机物M好氧型(或需氧型)(3)最少平板划线(4)灭菌(或无害化) 考点二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考点集训】 考向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1.(2020届河北、安徽名校联盟联考,36,15分)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科研人员用黄曲霉素B1(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筛选到AFB1降解菌,常从霉烂的花生、玉米和棉花中采样,原因可能是 。(2)筛选AFB1降解菌时,培养基中唯一的碳源是,加入琼脂的目的 是。接种后,培养基中AFB1降解菌的数量会逐渐。 (3)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实验小组对降解菌的发酵液进行离心,分别用上清液和沉淀物制成的菌悬液降解AFB1,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 ①分析以上信息可知,菌体降解AFB1的途径主要是。

第一部分植物细胞与组织作业及答案

第一部分: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大部分构成的。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由原生质分化而来的有生命的结构部分。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它是细胞内代谢活动主要场所。 3、细胞器:悬浮于细胞质内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的亚微结构。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4、胞间连丝:它是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穿过胞间层和初生纹孔场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相连,这种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它是细胞的原生质体物质之间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 5、细胞周期: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某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6、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的有机体内,细胞经过分裂、生长,然后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化。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细胞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细胞脱分化:植物体内生活已成熟的细胞,分化的程度浅,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在一定发育时期或条件下,又可恢复到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细胞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脱分化。 8、极性现象:植物细胞分化中的一种基本表现,指器官、组织、细胞在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存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现象。 9、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由单个细胞经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为一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潜力,称为细胞的全能性。 10、组织:一些形态结构相似,共同担负着相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1、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群所构成的组织。 12、分生组织: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其细胞壁薄,排列紧密,核大、细胞质浓,含有许多细胞器等特点,按来源性质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13、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而成,在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细胞群。它可分为五种类型,即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或称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等。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构成。后者有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 3、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是一种(亲水胶体)。 4、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能执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能执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三个时期,后者又分为(前)、(中)和(后)、(末)四个时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时期。 6、大部分花瓣的红色、紫色和蓝色是由于细胞内有(花色素苷)的缘故,成熟番茄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水溶性的有机物,存在液泡中,后者是质体,存在细胞质中)。 7、后含物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其种类很多,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部分 微生物的利用 1.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2)素材 浙科

第1节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培养基的配置: 我们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来培养大肠杆菌。 配置1000ml的培养基(可由教师在实验前配置好,也可由学生分小组后在实验课上操作)。 1、配方: 牛肉膏 5g 蛋白胨 10g Nacl 5g 琼脂 20g 2、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3、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4、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7.0——7.2。 5、灭菌: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皮筋勒紧,集中放入高压灭菌锅内,121摄氏度、100千帕压力下灭菌15min。5——8套培养皿用旧报纸包作一包,于干热灭菌锅内160——170℃条件下灭菌2小时。 6、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二、大肠杆菌的接种、培养: 1、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

①操作步骤: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②该方法原理及其注意事项: 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2、培养: 将接种后和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1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观察记录结果。 三、实验评价相关问题: 1、未接种的培养基是否有菌落?如果有,为什么? 2、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其颜色、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3、如果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的菌落,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实验注意事项: 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第一讲习题作业

第一讲概论 一、概念解释 1.青春期:青春期(puberty)主要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从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 2.青少年:青少年在英文中是“adolescence”,其含义是“成长为成年人”(grow up intoadulthood)。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过渡期,是指11-20年龄段或11-22年龄段。青少年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早期(11-14岁),初中阶段,即少年期阶段;青少年中期(15-18岁),高中阶段,即青年初期。青少年晚期(19-22岁),大学阶段,即青年中期。因此青少年时期包括从初中阶段到高中到大学阶段的时期。这里讲的青少年是指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时期,即初中生与高中生。 3.发展:个体发展是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的和系统性的变化,包括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包括生理成长与心理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包括大脑的发育、身高和体重的增强、生理机能的改变等。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语言发展则指儿童青少年习得语言系统,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性格、道德品质、自我意识、社会行为的成长与转变。 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包括认知与语言的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等,其中认知发展是指儿童青少年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与学习等方面的成长与进步。 5.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的认知不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6.社会性发展: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从儿童期直到成年期,影响个体社会过渡的具体因素在不同社会之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社会都承认青少年阶段个体社会地位的变化。因此,许多理论家指出,与其说青少年期的生理或认知变化决定着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毋宁说社会对他们的定义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7.心理发展特征: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它阶段比,青少年期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青春期的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 8.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生理上的成熟导致青少年成人感的产生。但是,青少年生理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成熟水平会形成很大的落差,往往会造成其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从而使青少年期特别是青少年早期的个体的心理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矛盾性。 9.认知过渡:认知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时它还是个体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等其他领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

英语(1)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英语(1)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改写句子(30分) (一)根据划线部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复数形式。 1.Are there any brushes in the box? 2.These photos are very beautiful. 3.Those radios on the table over are very nice. 4.Those children go to school every day. 5.Do they like their school? (二)根据划线部分, 将下列句子改为单数形 1.This man is a hero. 2.That city is large and busy. 3.This watch is made in China. 4.That bus is very good. 5.Does this woman work herself? 二、先将下列各句改成否定句,再就划线部分提问。(30分)1.Smith didn’t go to school last week. When did Smith go to school? 2.They aren’t learning English at the TVU. What are they doing at the TVU? 3.Professor Jennings isn’t going to buy a book next week. Who is going to buy a book next week? What is Professor Jennings going to buy next week? 4. Jane doesn’t g o to school every day by bus. How does Jane go to school every day? 5. Mr. Smith isn’t teaching the children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Who(m) is Mr. Smith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6.Mary doesn’t like Chinese because she finds it easy. Why does Mary like Chinese? 7.Mary doesn’t teach her children Chinese at home. What does Mary teach her children at home? 8.They didn’t go to the farm once a month then. How often did they go to the farm?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单元综合测试浙科版选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单元综合测试浙科版选修1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2.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消毒方法依次是( ) 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 ④紫外线灭菌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 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3.高温灭菌的原理是( ) A.每种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 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 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影响其生命活动 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 4.下列操作与消毒和灭菌无关的是( ) A.接种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B.接种前用酒精擦拭双手 C.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D.接种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完成 5.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这一理想的凝固剂,下列关于琼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被所培养的微生物分解利用,对所培养的微生物无毒害作用 B.在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内保持固体状态 C.琼脂凝固点低,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6.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灭菌 B.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C.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7.有关平板画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作业第一部分之概念题(去英文版)教学总结

概念题 1.以下哪项最应该发生在执行过程组? A.确定单个项目团队的绩效。 B.给团队成员的 人力资源记录增加新的技术。 C.确定客户接受标 准。 D.确定如何完成过程改进流程。 2.组织内部用来管理项目的政策、方法论和模板有谁来提供? A.发起人。 B.职能部门。 C.项目管理办公室。 D.项目经理。 3.以下哪项最好的描述了项目的主要制约因素? A.范围、资源数量和成本。 B.范围、成本和进度。 C.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资源和客户满意度。 D.进度、成本和变更的数量。 4.项目管理的哪个过程组花费最多的时间和资源? A.规划。 B.设计。 C.整合。 D.执行。 5.风险是如何影响项目的? A.风险是不确定的事件,风险一旦发生,至少会对一个项目目标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B.风险是确定的事件,必将对项目产生消极影响。 C.风险会对项目资源数量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成本。 D.风险会改变项目进度,但不会影响项目范围。 6.变更控制系统的建立应该: A.在项目需要时。 B.由管理层负责建立。 C.通过正式的书面程序建立。 D.由团队成员负责建立。 7.以下关于项目基准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基准应该包含在已经批准的 项目管理计划内。 B.基准包括批准的范围变更。 C.基准用来检查项目偏差。 D.基准用来制定工作分解结构。 8.谁确定新项目的项目范围需求? A.客户。 B.项目干系人。 C.项目经理。 D.高层管理层。 9.工作分解结构是通过以下谁创造的? A.团队。 B.项目经理。 C.管理层。 D.发起人。

10.项目经理正在确认可交付成果的范围。此时项目经理最需要确保的是? A.精确度。 B.合时性。 C.接受。 D.完整。 11.以下关于工作分解结构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由项目经理创建。 B.防止遗漏工作。 C.为项目估算提供依据。 D.可以帮助有效组织工作。 12.谁负责制定范围基准? A.职能经理。B.项 目团队。 C.所有干系人。 D.项目联络员。 13.为了确保团队成员清楚了解每个工作包所包括的工作,项目经理会使用以下哪个文件? A.项目范围说明书。 B.产品范围。 C.工作分解结构词典。 D.进度计划。 14.以下哪项描述了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用途? A.管理项目。 B.制定 和控制进度。 C.制定完整的项目管理计划。 D.制定工作分解结构。 15.以下关于参数估算的描述均正确,除了: A.模型是可调整的。 B.估算数据来自团队成员。 C.用于模型中的参数是可以计量的。 D.模型中使用历史信息。 16.项目经理为了使未来某个进度绩效符合项目管理计划而采取的措施被称为: A.预防措施。B.经验总结。 C.范围核实。 D.范围规划。 17. 控制图显示,8个点位于均值的同一侧。你应该通知管理层上述问题,因为它违反了: A.7点规则。 8点规则。 50/50规则。 3西格玛规则。 18. 以下各项均是成本管理的内容,除了: A. 供应商 投标分析。 B.类比估算。c挣值管理。d估算活动资源。 19.选择性依赖关系是基于以下哪项决定的? A.经验。 B.项目外人员的需求。 C.工作的性质。 D.项目发起人的需求。 20. 控制图有助于: A. 专注 更重要的问题。 B.激发思考。 C.探究可能结果。 D.判断过程是否失控。

《机械设计基础》离线作业部分参考答案10页

绪论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四种机械零件中不是通用零件的是() A.齿轮 B.带轮 C.蜗轮 D.叶轮 二、填空题: 1 2.机器的定义是:由零件组成的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所赋予的功能,如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或信息 三、简答题: 1.机械一般由哪四部分组成? 密封件、辅助密封件、压紧件、传动件 2.机械零件设计时有哪四个主要要求? 功能要求、可靠性要求、经济性要求、操作方便和安全要求 3.机械、机器和机构三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1)他们都是若干人为实体的组合 2)各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用来代替人们的劳动去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具备以上(1)(2)两个特征的成为机构。及其与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机器具有运动和能量(而且总包含有机械能)的转换,而机构只有运动的变换。机器由机构组成,机构是机械的运动部分,机构又是有构建组成,构件时机械运动的基本单元体。 4.构件和零件有何区别和联系? 零件:组成机器的基本单元称为零件 零件是一个产品最小的组成单元,而构件可以是某个产品的某个组成部分,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由多个零件组成。 第一章作业 三:2、何谓运动链?如何使运动链成为机构? 构件通过运动服连接而成的系统成为运动链。 当运动链具备以下条件时就成为机构: (1)具有一个机架。 (2)具有足够的给定运动规律的构件。这种构件成为主动件。 4 、在计算机构自由度时,什么是局部自由度?什么是复合铰链?什么是虚约束? 局部自由度使之机构中某些构件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运动关系的自由度。由三个或

三个以上构件同时在一处用转动副连接,称此结构为复合铰链。某些情况下,机构中有些运动副引入的约束与其他运动副引入的约束相重复,此时,这些运动副对构件的约束,形式上虽然存在而实际上并不起作用,一般把这类约束成为虚约束。 6 、写出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F=3n-2P5-P4;n为自由度不为零的运动构件个数;P4高副个数;P5为低副个数。 四:1.计算图1-1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时请加以说明) F=3n-2P5-P4=3X5-2X6-1=2 有复合铰链和虚约束 3、计算图1-3所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时请加以说明) F=3n-2P5-P4=3X6-2X7-3=1 有复合铰链和虚约束 4、求图1-4所示实现直线轨迹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时请加以说明)。 F=3n-2P5-P4=3X6-2X9=0 5:略 第二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最简单的平面连杆机构是()机构。 A.一杆B.两杆C.三杆D.四杆 2.机构在死点位置时()。 A.γ= 90°B.γ= 45°C.γ= 0°D.α= 0° 3.为使平面连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要求行程速比系数() A.K=0 B.K=1 C.K>1 D.K<1 三、简答题: 2.什么是机构的急回特性? 做往复运动的构件,其往复运动区间的两个极端位置称为极限位置。工程实际中,往往要求机器中做往复运动的从动件在工作行程时速度慢些,而在空回程时则速度快些,以缩短辅助时间,提高机器的生产率,这种特性称为急回特性。 四:略 第三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凸轮的基圆半径是指()半径。 A.凸轮转动中心至实际轮廓的最小 B.凸轮转动中心至理论轮廓的最小 C.凸轮理论轮廓的最小曲率 D.从动件静止位置凸轮轮廓的 2.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中,有刚性冲击的运动规律是()。

2017_2018年高中生物第1部分微生物的利用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学案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大肠杆菌 1.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在肠道中,大肠杆菌一般对人无害,但也有一些菌株可以侵袭肠黏膜并产生毒素,任何大肠杆菌如果进入人的泌尿系统,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3 .大肠杆菌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二、实验内容 1.本实验的内容是将大肠杆菌扩大培养和划线分离。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2.本实验用LB 液体培养基(通用的细菌培养基)扩大培养大肠杆菌。培养后再在LB 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划线进行分离,随后培养基上便会形成一个个单独的菌落。 三、细菌的培养和分离 1.细菌以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约20分钟分裂一次。人们在培养细菌时,一般用接种环转移带菌的培养物。接种时,先将接种环在明火上烧红后冷却,再操作。 2.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在液体培养基中,只要接种后培养8 h ,每毫升培养基中就有几亿个细菌。可用接种环蘸菌液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接种环上的菌液逐渐减少,因此,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 h 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这种方法也可用于分离细菌,将污染的杂菌除去。 接种环在取菌种前和划线前都要灼烧、而后都要冷却、操作完毕后又要灼烧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然后取0.1 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 四、灭菌操作 1.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实验用具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所有容器都先封口,然后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 kg/cm2压力、121 ℃、15 min)处理,并在超净台上使用。 注意:实验中所需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易吸水。 2.各种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 3.细菌转移过程要避免杂菌污染和菌种外泄。 注意:培养皿需倒置,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冲散菌落。 五、大肠杆菌培养与分离的实验步骤 1.在两个250 mL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 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 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封口膜。将培养皿包好,连同培养基一同灭菌15 min。 2.灭菌后待培养基冷却至60 ℃时,关闭紫外灯,点燃酒精灯,并用酒精棉球擦拭桌面和实验者的手。在酒精灯火焰旁用右手持盛有固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将培养基倒入4个培养皿中,将培养皿置于水平位置上,待其凝固。 为什么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操作? 【提示】酒精灯火焰旁约10 cm的空间是一个无菌区,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能防止杂菌污染。 3.扩大培养 先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红,再深入到大肠杆菌斜面,使环冷却后,取菌体,并将菌体放入三角瓶液体培养基中,封瓶后在37 ℃每分钟200转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2 h。 4.划线分离 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接种环深入到摇床上培养后的菌液中,然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线,接种环需蘸菌液1次,划线后盖好皿盖,将培养皿倒置,在3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24 h后,可在划线的末端出现不连续的单个菌落,表明菌已被分离。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三章部分习题答案 1、高级调度与低级调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中级调度? 答:高级调度主要任务是根据某种算法,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那些作业调入内存,也就是说高级调度的调度对象是作业。 低级调度主要任务是: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序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中级调度的任务:使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不再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而将它们调至外存上去等待,把此时的进程状态称为就绪驻外存状态或挂起状态。当这些进程重又具备运行条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由中级调度来决定把外存上的那些又具备运行条件的就绪进程重新调入内存,并修改其状态为就绪状态,挂在就绪队列上等待进程调度。引入中级调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 2、何谓作业、作业步和作业流? 答:作业(Job):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而且还应配有一份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来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作业步(Job Step)。通常,在作业运行期间,每个作业都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步骤才能得到结果,我们把其

中的每一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各作业步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往往是把上一个作业步的输出作为下一个作业步的输入。 作业流:若干个作业进入系统后,被依次存放在外存上,这便形成了输入的作业流;在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逐个作业进行处理,于是便形成了处理作业流。 5、试说明低级调度的主要功能。 答:(1) 保存处理机的现场信息。 (2) 按某种算法选取进程。 (3) 把处理器分配给进程。 6、在抢占调度方式中,抢占的原则是什么? 答:(1) 优先权原则。 (2) 短作业(进程)优先原则。 (3) 时间片原则。 7、在选择调度方式和调度算法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 答:面向用户应遵循的准则是:(1) 周转时间短。(2) 响应时间快。 (3) 截止时间的保证。(4) 优先权准则。 面向系统应遵循的准则是:(1) 系统吞吐量高。(2) 处理机利用率好。(3) 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知识讲解——微生物利用专题

高考总复习微生物的利用专题 【考纲要求】 1.说明果酒及果醋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总结其注意事项。 2.说明腐乳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总结其注意事项。 3.说明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总结其注意事项。 4. 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考点梳理】 考点一、比较与传统发酵技术有关的微生物 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毛霉 真核/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主要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二分裂孢子生殖 代谢 类型 同化作用异养型 异化作用兼性厌氧型需氧型厌氧型需氧型温度要求20℃左右30℃-35℃15℃-18℃室温 有关发酵技术酿酒酿醋泡菜(酸奶)的制作腐乳的制作 主要发酵条件前期有氧,后期无氧一直有氧一直无氧前期有氧,后期密封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 野生酵母菌 空气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蔬菜表面 分布的乳酸菌 也可用人工培养的菌种进行接种 考点二、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1.实验原理 酵母菌能以葡萄汁中的葡萄糖为原料,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可将酒精转变为醋酸。 果酒制作果醋制作菌种酵母菌醋酸菌 反应式 ①首先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 殖,增加数量 ②然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缺少糖时,进行有氧呼吸: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适宜温度20℃左右30℃~35℃ 发酵时间10 d~12 d 7 d~8 d 对氧的需求前期需要氧,后期不需氧一直需氧 2.制作流程 要点诠释: (1)材料处理: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再去枝梗。以避免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杂菌污染机会。冲洗时不要反复冲洗,以防菌种流失,使酵母菌数量减少,发酵周期加长,产品质量下降。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①榨汁机要洗干净,晾干。 ②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酒精消毒。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系统工程作业题

第1章系统工程的概念 练习题 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定义)?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结构上相互联系、状态变化上相互依赖的若干成员,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的主要属性:整体性、关联性、环境适应性。 2、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的特性(区别于其它事物) (1) 整体性(2) 目的性(3) 有序性。(4) 相关性 (5) 复杂性(6) 适应性(7) 动态性(8) 开放性 3、什么是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的定义:系统工程是针对系统整体对象全寿命周期的问题,运用系统的思想和

方法进行建模、仿真、设计、优化、评价、决策的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从系统整体出发,分析各单元的内在联系(约束关系),作统筹安排,发挥各单元的功能, 基于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系统思想及计算机技术等,处理大规模复杂系统的问题,从而达到系统整体最优的目的。 系统工程的内涵:(1) 是一类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对象普遍适用的通用共性方法;(2) 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学科;(3) 是将这些 方法运用于“从概念到产品”的实践、运用于复杂系统问题以提供技术可行、经济最优的解决方案的实践(如最优控制) 。 4、系统工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系统工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以下观点: (1) 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观点(前提); (2) 总体最优或总体平衡协调的观点(目

的); (3)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手段); (4) 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的观点(保障)。 5、系统工程与传统工程学有何异同?差异对照: 对象基本方法专门方法 工程学= 特定物理对象+ 基本逻辑与常识+ 专业知识 系统工程= 一般对象+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系统知识 实例: 电气工程学= 强电和弱电电路+ 基本逻辑与电学常识+ 电(力)网理论 系统工程学= 社会/经济/能源等+ 基本逻辑与系统观点+ 分析/预测/ 建模/评价/决策 共同点: 都把科学和技术应用到工程实际,以达到改造客观

选修1第1讲 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第1讲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 1.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能够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实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实 行接种④都能够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固体培养基,故①准确;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实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实行操作,故②错误; 纯化时,要实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故③准确;平板划线法一般用于分离而不是计数,故④错误。 答案 C 2.下列相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解析在只含有尿素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 D 3.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相关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倍的土壤稀释液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实行计数

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实行计数。 答案 D 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准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解析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不准确。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此时,不能简单地将3个平板的计数值用来求平均值。 答案 D 5.如表所示为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所用的培养基配方: (1)该培养基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________类营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 葡萄糖,氮源是尿素。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将会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资源以及其开发利用过程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微生物资源,放线菌,开发,利用 1.引言 当今,人类的工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而其特点必然要导致大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人类又要求不停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着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向以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因此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对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将要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1]。 微生物资源利用的核心是在于利用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微生物活性物质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环境中的微生物,因此从普通环境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活性物质难度越来越大。新的基因有很大的可能产生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因此通过寻找新的基因来寻找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基于该思路,稀有放线菌、海洋微生物、极端 环境微生物等过去很少触及的微生物资源已越来越受重视[2]。 2.微生物资源 2.1微生物资源的特点 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据估计, 每克土壤样品中可含有高达1000种

不同的微生物[3], 这些微生物产生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包括酶与次生代谢产物两部分) , 对人类有实用意义的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抓霉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新霉家、万古霉素、庆大霉素等都是从微生物中发现并开发出来的; 基因工程中各种工具酶几乎都来自多种不同的微生物[4] 微生物是一类物种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分离到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70000多种、细菌5000多种、放线菌3000多种。而这些人类所知道的微生物估计仅占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不到10%,而被利用的还不到1%。 微生物具有很快的生长繁殖速度,有的细菌的时代时间仅仅20分钟,而且微生物可以再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大规模培养,并且几乎不受地域、气候等条件的影响。 相比于动、植物品种遗传基因结构,微生物的基因组小得多,基因拷贝数比较少,比较容易进行基因操作,微生物改良易于操作,改造性能、提高产率相对容易。 微生物资源丰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会导致微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环境的破坏。部分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物种的减少甚至灭绝,造成严重的环境的恶化和污染问题,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存在此类问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并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是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恶化,如原始森林开发成旅游区等现象,造成的天然微生物的破坏,使得许多在该类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微生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它之前就悄悄灭绝了[1]。 微生物资源是新抗菌剂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即使采用先进的方法, 绝大部分微生物也仍然不可培养、只能用分子指纹图谱来描述[5]。 2.2稀有放线菌 目前大部分生物活性物质来自链霉菌,所以从链霉菌中发现性的活性物质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已从部分稀有放线菌代谢产物中得到许多已经临床应用的重要活性物质, 如红霉素B、利福霉素、庆大霉素、其它放线菌素类、安莎类、肽类、酶抑制剂等活性物质。 尽管新的种、属不断被发现, 但据估计, 目前分离到的放线菌种类, 仅为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