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泉水》是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全文共7个自然段,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泉水从山间石缝里冲出来,流过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最后欢快地流向大海,展现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其中第2到第5自然段是4个并列段,它们结构相似,语言特点鲜明,是很适合学生进行语段积累和仿说或仿写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识记生字。本学期学生朗读水平进步较大,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都能达标,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数同学还不能做到。二年级学生对于此类童话体裁的文章很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决定课堂上带领孩子通过多种朗读感受泉水无私奉献、帮助别人后的快乐,同时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课堂的深度,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清泉、天然、静静的山谷、尽情地唱歌、清脆的歌声、约定”等词语,理解运用“清

脆、天然”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学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对泉水的四次语言描写重点品读,体会泉水的特点和奉献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自然段,体会泉水奉献的精神;以读促情,以情带读,背诵喜欢的段落,主动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体会泉水奉献的精神;捕捉课文空白点,打开学生想象之门,模仿课文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角色体验法、想象感受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初步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随文识“泉”。

1、播放歌曲:《泉水丁冬响》。

师:同学们,歌曲里唱的是谁在“叮咚响”?(引出“泉水”)

2、板书“泉”字,指导书写并组词。

3、补齐课题,交流对泉水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泉水图片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泉水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泉水吧。

2、说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泉水。

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出示生字词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理解词语的意思。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瓦罐”、“水塔”等词语。

6、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要求:读的时候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合画出你觉得用的好的字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预设:

“丁冬”这个词用得好,看到这个词好像听到泉水欢快的弹着琴从山上跑下来。(适时指导读第一句,读出泉水的欢快。)“冲出来”,看到这个词感觉到泉水的力量很大,也感受到了泉水想来到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急切心情。(适时讨论:把“冲”字换成“流”可以吗?为什么?)

“阳光灿烂”用得好,这个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3、教师点拨: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泉水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适时指导用快乐的、兴奋而着急的心情读第二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泉水姑娘冲出石缝之后先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2、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圈划:水池姐姐来吧来吧……

品味词语:很多很多、天然水塔等。

3、这一段主要写了泉水什么特点?(板书:多)

4、教师引读。

(1)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

生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听出来了。泉水真的很好很多。)

(2)师:在山腰的水池边,有位阿姨提着水桶(奶奶端着盆子)来打水,泉水热情地说——

生2:“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谢谢你的热心)

(3)师:谢谢,谢谢,你们真是热心的泉水。山里的叔叔还想打很多很多的水回去酿很多很多的美酒,泉水慷慨地说——生全班:“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师:真棒啊!这股泉水能这样乐于奉献,可真慷慨啊!请问泉水,能为山里的姐姐、奶奶、叔叔无偿的提供这么多清甜的泉水,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5、自由练读。

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读出泉水的自豪、热情。

(三)迁移学法整体学3—5自然段。

1、学生读书思考,圈画批注。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4、5自然段,学着老师的样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划相关词句。

2、交流自学情况。

(1)同位之间交流交流彼此标划的情况。

(2)重点交流第3自然段。

同学们从这段中读懂什么?(板书:清体会比喻句的`生动)

(3)指名读(一男一女):女同学,如果你就是火红的杜鹃花,想不想看看自己美丽的样子?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会对泉水说什么(夸夸)?

除了火红的杜鹃花,还有谁会把这很清很清的泉水当做大镜子?(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葱翠的小草……)真是乐于助人的泉水啊!

4、交流第4、5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你们又读懂了泉水的那些特点?板书:甜美)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看谁读的认真。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题。

二、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1、读句子谈发现。

(1)课文中写泉水到了哪些地方,用了哪些词?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运用课件变色闪烁词语:流进、流到、流过、穿过)小结:同是“水的流动”,作者用这些近义词既不重复又非常准确,水池前面用了“流进”,不用“流过”;山谷是用“穿过”,而不用“流进”,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注意这样用词,就会显得格外

生动。

(2)学习运用。

课文中有四处写了“泉水说”,想一想:“泉水()说”请你填上四个合适的词语,注意用词不重复。

2、课件出示: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

课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短语,请大声读一读。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短语,打开书,你们自己也来找一找

三、拓展延伸,感悟主旨。

1、学习6、7自然段。

(1)欢快的泉水弹着琴,唱着歌跑下山去,它究竟要去哪里?请大家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2)出示第7段“丁冬,丁冬……”

看!“丁冬,丁冬……”后面这六个小点叫什么?(省略号)

师:这六点里面省略了什么?

请大家展开相象的翅膀,泉水还会到什么地方?遇到谁?会说些什么?

2、评价泉水。

你们觉得这是一股____的泉水?(大方、乐于助人、热情)

读导读语,找词语:在课文前面的导读语中,有一些词表现泉水特点,非常恰当。大家读一读,找一找。(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爱他人)

3、学习泉水。

泉水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大声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读完以后互相评一评,让我们像泉水那样,热情的帮助小组内的同学都能把书读好。

五、有效背诵,内化语言。

1、学生练习背熟喜欢的段落。

2、检查背熟。

六、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清甜美

关爱别人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能力: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

1、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2、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对象分析: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学生养成善于与同学合作,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3、学生基本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信息技术基础,但熟练程度不一。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采用“情景、自主、互动、发展”教学模式,努力把信息技术素质的培养(如对语文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对语文学科的任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

势,取长补短,有效地整合课堂教学。教师适时点拨、恰当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具个性化。

“泉水小站”“泉水丁冬图展”“能说会道”部分则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并通过网上论坛让师生对话练习进行欣赏、评议、修改,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第一课时(略)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借助动手操作浏览泉水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初读,疏理课文,整体感知。

1、【网络课件】教师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小声跟读,要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说了些什么。

2、同桌交流课文说了些什么。

3、汇报发言,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二、品读赏析,理解感悟。

1、【网络课件】进入“课文学习”网络,细读课文,想一想自己最喜欢泉水什么?

2、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选出其中的一段精读。

⑴你是从哪段读懂泉水很(甜)很(甜)的?从哪句话看出来?

⑵练读泉水的话,注意读出感情。

⑶品读美词佳句。

这一段中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泉水很(甜)很(甜)?特别是哪个词?去掉它行吗?怎样读好这句话?

⑷你知道还有什么词也能写出泉水很甜很甜……?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的方法学懂了这一段。

4、【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请小朋友小组合作,像刚才那样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一边听一边读,一边读一边想,认真学习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点拨。

6、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泉水的喜爱。

三、背诵积累。

泉水那么清,那么甜,那么多,那么美,那么乐于助人,小朋友,你们愿意把这样的泉水永远留在心里吗?那就选出你最喜欢的部分练一练,把它背下来吧!

四、略读第六、七自然段。

1、齐读五六段:泉水弹起了琴,又流到哪去了呢?

优美的音乐与老师精彩的朗读自然融合,把学生带入泉水的世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自由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文学习”网页及文字、图片、音乐等于一体,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持,教师借助网络适时点拨、恰当启发,引导学生品词赏句,把“读”和“说”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之深,感悟之切,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点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学习,每一段配有“我想听”“我想读”“我想唱”,还可以点击段中的好词佳句,好词佳句会变色,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2、小结:泉水勇敢地奔向大海,真是好样的。

五、扩展学习,表达感受。

1、【网络课件】课件展示,练习造段:请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泉水又流过了哪里,又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泉水流过,看到,泉水说。

2、交流、汇报。

3、【网络课件】进入网络课件,欣赏泉水图展和泉水小站。让我们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去欣赏美丽的泉水吧!

4、【网络课件】抒发感受,打开“能说会道”网页,进行网上留言。

5、分享同学的心里话留言。

六、前后呼应,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教学。

让我们和泉水一起尽情歌唱吧!

二年级下册第5课《泉水》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部分背诵。体会奉献的快感。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轻音乐伴奏带、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我们都知道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有沉睡着的笋宝宝,当可爱的笋芽儿挣脱了大地的怀抱,看到这明亮、美丽的世界时,它高兴极了。桃花笑红了......同学们,你可知道当寂静山谷奏起动听的音乐的时候,那时泉水宝宝诞生了!(板书:泉水)一路上它又会看到什么呢?

教师个案补充: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泉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路上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投影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想:想象——联想。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①小老师领读。

②说偏旁猜字。

③编序号猜字。

④识记生字,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⑤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⑥扩词。

三、师生交流。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读新词(投影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鹃花、打结、结果、清脆、一股清泉

4、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放到句子中记一记)

5、同桌互读,打五角星。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结”是多音字。

2、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制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鹃:左下是竖。

3、学生练笔。(播放古筝曲,教师环视指导)

4、展示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结”组词。

二、朗读感悟。

(一)读

1、范读入境。(播放轻音乐、出示泉水图片)

学生边听边想::脱离课本,看图、倾听,就听到的内容展开想象。

2、归纳:一路上泉水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二)悟

1、总结归纳:(板书略)

2、读第1段。(感情基调:好奇、欣喜、柔和)

3、自读2-3段。(争当泉水角色,排演课本剧)

a)排演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

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来吧,来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b)(听了泉水的话,你发现泉水有怎样的特点?你喜欢泉水吗?为什么?)

c)配乐表演。欣赏、体会:____的泉水源源不断地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d)配乐美读。(全班,再一次感悟)

e)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象泉水一样的人。你打算怎么做?

4、学习第6、7段

①“好多同伴”指什么?“他们互相问候”的“他们”指谁与谁?

②口语交际:他们是怎么问候的?怎么约定的?师生交际,生生交际

③朗读指导

④读了最后一段,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

⑤想象说话: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三、积累运用积累摘抄:(投影出示)

好词:很多很多,很甜很甜,很清很清,很甜很甜。

短语:阳光灿烂的世界、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字、静静的山谷、尽情的歌唱、清脆的歌声、互相问候、互相约定、欢快的泉水。

佳句:“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四、课外拓展:

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想一想,写一写)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精致的美文,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好素材,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领略清泉那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从课题中有所发现,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其次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在精讲范段后,独立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

再次抓住重点词的的品读,来加深学生的感悟,如:“来吧,来吧!”感叹号的读法,“很多很多”等,最让学生欢迎的是口语交际,通过交际互动加深了学生对无私奉献的体会和感悟,使他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得涌起像清泉一样的爱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泉水》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泉水》 泉水 教学目标 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 课件多媒体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名言: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 ---爱默生 2、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课件图片展示泉水图片,课题-----泉水。 二、新课教学 (一)、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课件)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 课件展示:课文整体内容: 山腰的水池、 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

静静的山谷 (二)、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课件展示以 下内容):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多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清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甜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美 注: 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2、说到第一句时,提问:“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图片 对比“水塔”,认识“瓦罐”。 3、读好一句就可让学生通过分小组等形式读好其它几句。 “来吧,来吧”等类似的词要做重点指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 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8、通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 2、我会读。

泉水教学设计3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5课

《泉水》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1.教师引导学生说“天、上、火”所对词语“地、下、水”。你们知道吗?来自地下的水清纯、甘甜,潺潺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我们都叫它──泉水(师生齐说)。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可爱的泉水宝宝在山上诞生了,它一路走来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学法指导:(小黑板出示)指名读 标:标出自然段。 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并自学 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想:想象—联想。 4.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①小老师领读 ②说偏旁猜字 ③编序号猜字 ④识记生字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⑤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⑥扩词 三、师生交流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3.学生说说自己对字的理解,也可以扩词或说一句话。 4.读新词(卡片出示): 泉水、瓦罐、天然、水塔、杜鹃花、打结、结果、清脆、一股清泉5.重点识字:(读不熟的字引导生在读书中的句子中记一记) 6.游戏:找朋友(把生字和它对应的拼音放为一组)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发现: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 “结”是多音字。 2.重点范写以下几个字:股、脆:月字的指导,脆,右下不要写成“巳”。鹃:左下是竖。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课文第1课 练习

第1课练习班别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ǔ shī yánɡ liǔér tónɡ hé dī sàn xué chūn yuān ( ) ( ) ( ) ( ) ( ) ( ) bì lǜ jiǎn dāo huà zhuānɡ yǒng liǔ cáo zhǎnɡ yīnɡ fēi ( ) ( ) ( ) ( ) ( ) 二、组词 诗( ) 妆( ) 村( ) 童( ) 堤( ) 忙( ) 特( ) 状( ) 付( ) 同( ) 提( ) 芒( ) 三、选字填空 1.(寸村):尺( ) ( )庄一( ) 2.(妆壮):强( ) 化( ) ( )大 3.(是堤):可( ) 河( ) ( )岸 4.(前剪):( )刀 ( )面 ( )后 四、写出画横线词的意思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散学:________ 纸鸢:_________ 裁:_________ 似:_________ 五、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草长莺飞二月天”中“长”应读chánɡ.( ) 2.“忙趁东风放纸鸢”中“东风”的意思是“春风”。( ) 3.《咏柳》的作者是高鼎,“咏”的意思是“赞美”。( ) 4.《村居》描写了孩子们在村旁的放芳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 ) 六、我爱古诗 1.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似”在这里读音是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组词是 _______。(2)“万条垂下绿丝绦”把____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出自_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把古诗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提示写诗句:提起“最锋利的春风”这个话题,我便想起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 (2)我还知道这首诗出自_____代诗人__________的《_______》。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教案设计

《泉水》教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语句等语言环境了解意思;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并正确书写,练习将它们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片段,体会奉献的幸福感。 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2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3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此类童话体裁的文章很感兴趣,更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朗读水平进步较大,可以带领孩子通过多种朗读感受泉水助人后的快乐,同时应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课堂的深度,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 4教学目标 ①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③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5教学评价 ①认识8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字。 ②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 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 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 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 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

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的 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字 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的读音(平舌音“cūn”)。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诗 歌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情况: (1)抽取诗歌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 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是后鼻音,“堤”读“dī”。 (2)指名两位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诗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读 好节奏(课件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 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学生齐读诗歌,教师重点强调指导读好诗歌的短暂停顿。 3.引导学生再次自主朗读诗歌,边读边借助画面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看 出了这首诗歌是描写乡村的春天的?画出相关词句。 (1)指名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发现(从“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话看出来的……),课件适时出示诗歌第1、2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引导学生抓住“二月天”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时间是“早春二月”,并借助插图理解“草长莺飞”所表现出来的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气息。同时,引

第五课 泉水的教学反思

第五课泉水的教学反思 第五课泉水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伴随着叮咚的泉水声,教师深情描绘泉水的美妙,第五课泉水的教学反思。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泉水的冲劲,引导学生想象泉水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看到了什么。音乐的渲染,朗读的感受,导语的创设,让学生初步走进泉水的世界,感受泉水的美。接着老师通过学生听教师的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使文本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产生具体可感的画面,让孩子产生迫切去读课文,去体验泉水那甜美生活的冲动。 精读课文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移位体验,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股泉水。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反思《第五课泉水的教学反思》。如,山里姐姐那一部分,教师当作姐姐,和学生对话,学生很快进入泉水的角色,热情地招呼姐姐“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有了愉快的体验,孩子们的思维也活跃了,一个孩子质疑: “天然是什么意思?”其他孩子纷纷发表意见“就是大自 然”“是自己流出来的”教师此时说: 看来我不需要说什么,你们都明白了。孩子们是都明白了吗?我看这是教师在处理这些偶尔问题时一种不负责任的推辞。确实,从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来看,他们确实能悟到天然的意思。再如读到果园那一部分,让孩子们想象果树喝了泉水后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再让学生

读书,学生作为泉水的那种自豪,那种付出的快乐自然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个读书过程,孩子们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对泉水的真切体验中,投入自己的情感,孩子们动情的朗读犹如一股清泉在课堂上流淌。 〔第五课泉水的教学反思〕 附送: 第八册作文教学计划 第八册作文教学计划 文章件第八册作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这样几项作文内容: 《假如我是…》、写一个星期天、写一种喜爱的小动物、选读过的文章写梗概、写一个有意思的场景、自由作文、最难忘的第一次、写科幻故事等想象作文与应用文,第八册作文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法修改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教学工作计划《第八册作文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

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小学人版二年级(下册)05课泉水复习题与答案

★基础题 一、我会拼 dùjuān huā 1、火红的()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jiēchū 2、果树()了又大又红的果子。 yīgǔqīng quán 3、()从石缝中冲出来。 二、辨字组词 洁()杜()股()鹃 () 结()肚()没()鹊 () 三、我会填 ()的世界火红的()()的山 谷 ()的泉水()的大镜子()的歌声()的身影香甜的()清清的() 一()镜子一()清泉一() 水塔 ★★提高题 四、照样子写词语。 1.更大更甜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很甜很甜) 琴声()叶子 ()()()

3.(天然)的水塔 ()的身影()的歌声()的泉水 五、连词成句 1、泉水、欢快、遇到、跑下山、去、的、同伴 ( ) 2、中、从、一股、石缝、清泉 (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泉水()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泉水()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是(),()和()、()和()意思相近。 3.泉水一路上帮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七、想一想,填一填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泉水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上有一()天然水塔,说明了泉水()的特点;泉水像一()大镜子,说明了泉水()的特点;果树喝了泉水能结出()的果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课堂教学设计(第一章【单元】第课时总课时授课日期)课题 1.找春天课型新授 三维目标 ⒈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会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学会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教学资源开 发利用 ppt 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教法选择、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让我们看看书上 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3.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4.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5.交流识字情况。 6.开火车认读。 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 5.出示词语。 6. 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 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2.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4.学生仿写。在书上仿写两个。 教学后记

5.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教师范写。“溪、野、躲、解”几个难写的字。 四、轻声齐读,整体感知 1.齐读,想一想我们跟随作者找到了什么?春天发生了什么变化?2.学生交流。 3.学生质疑,合作研究。 4、朗读课文 五、朗读课文,扩展活动。 1.让父母当评委,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学习了《找春天》这篇课文学会了哪些字,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找春天 脱、冻、溪、掩、探、摇 左窄右宽 野、躲、解 左右同宽 作业安排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05课泉水习题及答案

★基础题 一、我会拼 dù juān huā 1、火红的()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jiēchū 2、果树()了又大又红的果子。 yī gǔqīng quán 3、()从石缝中冲出来。 二、辨字组词 洁()杜()股()鹃() 结()肚()没()鹊() 三、我会填 ()的世界火红的()()的山谷 ()的泉水()的大镜子()的歌声 ()的身影香甜的()清清的() 一()镜子一()清泉一()水塔 ★★提高题 四、照样子写词语。 1.更大更甜__________________ 2.泉水(很甜很甜) 琴声()叶子()()()3.(天然)的水塔 ()的身影()的歌声()的泉水 五、连词成句

1、泉水、欢快、遇到、跑下山、去、的、同伴 () 2、中、从、一股、石缝、清泉 ()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泉水()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泉水()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泉水()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 泉水()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这些词语都是(),()和()、()和()意思相近。 3.泉水一路上帮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七、想一想,填一填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悟到泉水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上有一()天然水塔,说明了泉水()的特点;泉水像一()大镜子,说明了泉水()的特点;果树喝了泉水能结出()的果子,说明泉水()的特点;泉水的琴声很美很美,可以为画眉鸟()的歌声伴奏,说明泉水()的特点。 八、读一读,积累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春回大地万木争春满面春风和风细雨 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深似海春意浓浓柳绿花红 春雨沙沙春光无限春风送暖阳春三月风和日丽 5《泉水》作业练习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课《泉水》

5、泉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和1个生词。 2理解“阳光灿烂”“尽情”“清脆”等词;理解重点语句。 3理解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通过看图说话的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录音机、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一、认知泉水,揭示课题 1、PPT出示“泉水从地下涌出—流向山涧形成小溪—流向江河—奔向大海”的画面。 2、教师简介泉水的特点、用途。 泉水是从岩石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水流较小,水质清澈,流进小溪,再汇入江河之中。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3、板书课题。指导“泉”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泉水流过的山间田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听,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4教师用卡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ò gǔ fèng guàn 哦一股石缝瓦罐 tǎ juān cuì 天然水塔杜鹃清脆 5学生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泉水去过哪些地方,帮助过谁? 6指名分自然段轮读课文,学生继续思考上面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三、品读赏析,理解感悟 1品析“泉水流进山腰水池”的情景。 课件出示图片,教师问:泉水对山里的姐姐说了什么? 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⑵先让学生讨论“天然水塔”指什么,然后再谈谈体会。 (“天然水塔”指不是人工制作的,天生就会一直流出水的地方,即会永远流着水的地方,这里指泉眼。从“很多很多”体会到泉水的特点是“多”,从“来吧,来吧”体会到泉水乐于把自己奉献给他人) ⑶师生演读课文。 2品析“泉水流过山间平地”的情景。

二年级语文下册21课、22课、23课练习题

21、画家和牧童 姓名————家长签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àāqián pī pínɡshānɡ r?n bō li ( ) ( ) ( ) ( ) jìxùjiāo ào ()() 二、比一比,在组词。 兄()拱()抹()决()呆()哄()末()快() 三、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带点词换一个词。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 看了,纷纷夸赞 ..。() 3、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 ..地说。( ) 四、我能模仿着写一写。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一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这牛尾巴画错了。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脚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您没看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1、戴嵩是怎样画这幅图的,请你用横线画下来。 2、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近义词 沉思()夸赞()情形() 4、读了牧童的话,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5、想象一下,人们听了会说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泉水》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组第5课《泉水》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8分) 1. (6分)按拼音写汉字 dùqīng rán wǎgǔ jiē ________鹃________脆________后________片一________清泉 ________果子 2. (4分)多音字组词 结:jié________jiē________ 缝:féng________fèng________ 3.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juān cuì rán piàn gǔjiē 杜________ 清________ ________ 后瓦________ 一________清泉 ________果子 4. (3分)写出近义词 灿烂—________ 清脆—________ 天然—________ 5. (3分)写出反义词 灿烂—________ 清脆—________ 天然—________

6. (6分)形近字组词 股________ 没________结________洁________危________脆________ 7. (7分)看拼音写词。 dù juān qīng cuìrán hòu wǎ piàn yì gǔqīng quán jiē guǒ z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 8. (4分)把词语补充完整 灿烂的________ 灿烂的________ 灿烂的________ 灿烂的________ 9. (4分)找出泉水特点的词。 多清甜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3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________清泉 一________杜鹃花 一________水塔 11. (6分)组词并造句。 缝________:________ 罐________:________ 脆________:________ 12. (12分)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教案苏教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 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迎”:笔顺为:撇, 竖提, 横折钩, 竖, 点, 横折折撇, 捺。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春雨》的意思,感受作者赞美春雨的思想感情。 2.“乃”“随”的笔顺要掌握。 教学重难点:掌握“乃”“随”的笔顺。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二首 二、自读古诗: 1、解题:《春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2、自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nai sui run 乃随润 2、指名读:注意润的音。 3、自学生字的开,借助笔顺记住“乃”“随”的笔顺 4、在书上描红。 四、品读古诗: 1、指名朗读。 2、看图细读。 (1)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 (2)图文对照自悟朗读。

(3)指名朗读试说诗意。 3、理解生字的意思: 当:正当,就在乃:就潜:暗中,悄悄地 4、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指名试说诗意。 (3)师:“春雨”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4)诗人为什么说它是“好雨”呢?(来得及时) (5)齐读第一句诗。 (6)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指名试说诗意。 师:春雨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8)齐读这两名诗。 三、指导朗读。 1、指出重点的词语:“好”、“知”、“当乃”、“潜、细、无” 2、教师范读后学生练读。 3、指名读。 4、试背古诗。 四、写字: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三个生字。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苏教版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

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泉水》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泉水》原文、知识点及练 习题 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丁冬,丁冬,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丁冬,丁冬…… 词:石缝、灿烂、瓦罐、杜鹃、歌唱、清脆 重点句子: 1.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流到山坡的果园里,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穿过静静的山谷,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泉水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主要内容: 《泉水》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wǎguàn yīgǔquánshuǐtiānrán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5课泉水(最新版)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第5课泉水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3、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会九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 教学难点 1、“瓦”、“脆”的记忆和书写。 2、培养学生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媒体资源:视频《泉水》,动画《泉水:生字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名言: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爱默生 2、春天里,泉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进小池,流过平地,流到果园,穿过山谷,它给别人带 来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利用视频《泉水》进行听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生字。 2、卡片认读生字:哦、股、缝、罐、塔、杜、鹃、脆 教学方式:自读、齐读、指名读 注:“哦”的音是“ò”,不是“wò”;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读课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读一读。(先自读再小组互读) 4、泉水都流过了那些地方?(板书:山腰平地果园山谷)

(二)、理解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1、小组读课文,讨论:泉水快乐吗?为什么? 2、在学生的回答中指导读好泉水说的四句话: (1)泉水(高兴地)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乐地)说:“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泉水(愉快地)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 的果子。” (4)泉水(兴奋地)说:“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注:1、括号中的词语为教师所加,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提示,可让学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导。 3、引读二、三、四、五自然段。 4、学生选读二、三、四、五自然段。(方式:自读、挑战读。) 5、学生选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6、这股泉水是从那里来的呢?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重点指导读好“冲出来”。 7、读好六、七两个自然段。(方式:跑呀,跑呀做重点指导。问: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 从那里看出来的?读一读。) 8、通读全文。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流进山谷 流过果园 流到平地 穿过小池 注:本题旨在巩固流进、流过、流到、穿过这4个词的搭配,教师可依据自己实际出其它题型区 别这4个词。 2、照样子写一写: 例:很多很多 很多很清 很甜很美 四、小结 爱默生说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奉献和付出。泉水快乐是因为它帮助了姐姐、杜鹃花、果树、 画眉鸟,愿大家都能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年级下册第21课《太空生活趣事多》

知识点 教材分析: 课文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代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我会写: 杯bēi(杯子)(水杯)(奖杯) 失shī(失去)(消失)(失手) 洗xǐ(洗手)(洗澡)(清洗) 澡zǎo(洗澡)(澡堂)(澡盆) 容róng(容易)(容许)(宽容) 易yì(容易)(交易)(轻易) 浴yù(浴室)(浴巾)(浴池) 桶tǒng(木桶)(马桶)(吊桶) 易错字: 容:第四、五笔分别是撇、点。 多音字: 喷:pēn(喷水)pèn(喷香) 得:dé(得到)de(觉得)děi(不得劲儿) 觉:jiào (睡觉)jué(觉得)

近义词: 舒服—舒适必须—务必 容易—简单普通—平常 反义词: 舒服—难受必须—不必 失去—得到容易—困难 有趣—无聊 理解词语: 【航天员】或称宇航员,指驾驶航天器并在航天中从事科学研究或军事活动的人。 【安稳】安静平稳。 【普通】平常,一般。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课内词语: 课文主题: 本文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在太空中生活的种种趣事,激发我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兴趣,培养我们热爱科学、认真学习科学的精神。 问题归纳: 1、太空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课文写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睡觉、喝水、走路、洗澡等有趣的事。 2、航天员在太空中如何才能睡个安稳觉?

要想睡上一个安稳觉,航天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3、太空中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太空的物体会失重。 课后习题答案: 一、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文中共写了四件趣事。 一是睡觉的趣事,为了不飘到别处去,要把自己绑在睡袋里; 二是喝水的趣事,为了喝到水,要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 三是走路的趣事,为了不飘到空中,要穿鞋底带钩的鞋子; 四是洗澡的趣事,为了让水冲下来,要把浴室做成密封的浴桶或浴罩,航天员 的双脚也要固定。 课外拓展: 1、练一练: 仿照文中的句子,用“即使……也……”写一句话。 示例: 小明学习非常认真,如果作业做不完,即使有非常好玩的游戏,也不会参与。 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也不能退缩。 即使我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2、想象一下,太空生活中还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比如吃饭,你端着一碗米饭,那饭会一粒粒飘满你的座舱,你张着嘴可能一粒 也吃不着;而你闭上嘴时,饭粒却可能飘进你的鼻孔把你呛个半死。早先宇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