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消费行为模式

5种消费行为模式
5种消费行为模式

消费者的5种消费行为模式

1、心中有数型:

消费者在去卖场采购前对所要采购商品的类型数量规格品牌等事前已经细致规划,所要采购的商品一般是家庭常用消费品,对商品的性能已经熟悉,通常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尝试新品牌。这种消费者在购物前的心理潜台词通常是:“现在家里的佳洁仕牙膏快用完了,今天要去买1只。”或者是:“这周的零食都吃完了,这次要去买2罐乐事薯片和2袋雅客糖果,这都是我的最爱。”

2、精打细算型:

这类消费者通常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对价格相当敏感,同样的产品哪怕只有几分的价格差,她都要琢磨犹豫半天才能下决定。在购买产品时会详细的比对不同品牌和包装的规格单价乃至克重等,最后才能决定选择那个更实惠的商品。这种消费者的消费潜台词则是:“夏仕莲洗发水**元1瓶,有**毫升;霸王洗发水**元1瓶,有**毫升;但是舒蕾洗发水1瓶**毫升只要**元。还是舒蕾实惠,可是今天夏仕莲买2瓶的话有赠浴帽啊。家里正好没浴帽,买一个还要好多钱呢,还是买夏仕莲吧。”

3、品牌倾向型:

品牌倾向型的消费者通常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和知识层次,这种消费者对生活精致化的需求有一定的品位,愿意在品牌消费时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而彰显自己的生活层次。同时也可能是对非品牌产品的质量的不信任而更愿意选择品牌产品。这种消费者的消费潜台词通常是:“阿拉上海人一般不买外地货,你看蒙牛和伊利,老是出现质量问题,我们上海的光明牛奶质量就是好,买了放心。”或者是“果汁当然是买汇源了,那些杂牌连听都没听说过,谁知道会不会有质量问题。汇源大品牌,喝了放心。如果汇源也有问题,那些小品牌就更不能买了。”

4、一时冲动型:

一时冲动型消费者通常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是看到打折或抢购时,潜意识里有一种“有便宜大家占有亏大家吃”的心态,进而冲动消费。另一种冲动型消费者在去卖场时,并没有明确的消费方向,但在闲逛时会因为看到新产品、新包装、新促销方式时,有一种愿意尝新的消费冲动。通常的消费潜台词是:“这个东西有意思,买了尝尝”。或者是“这个东西没有用过,买回去试试。”

5、终端拦截型:

这种消费者通常缺少主见或者对自己所购的商品特性并不十分了解,需要促销员给予帮助。所选购的商品通常价格较高或产品的品质很难通过观察和触摸分辨出来,例如化妆品、海鲜、儿童用品、电器、保健品等。消费者在购物时,很容易受到促销员的蛊惑,从而改变自己先前模糊的消费指向。例如,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送礼时,可能原先想送燕窝或人参制品的礼盒,但是促销员会说:“现在电视都报道了,燕窝里有毒物质超标,你买这个送人谁敢要啊?还有人参,真人参1根都上千元,到药店都不一定能买到真货,这种人工种植的人参营养价值很小的。你看脑白金,电视广告的大品牌,送这个有面子,今天买2盒还送1盒黄金搭档,即能送人还能自己用,多实惠”。这时,消费者恐怕很难拒绝促销员的促销了。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_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0卷第4期 Vol.10-No.4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a 林增学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管理系,广西桂林541004) [关键词]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摘 要]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1999)04-0021-04 An Analysis on Tourists'C onsumption Behaviour Mode L IN Zeng-x ue (Guilin I nsititute of T ourism,Guilin541004,China) Key words:t ourist;consumpt ion behaviour;mo de;psycho lo gical facto r;env ir onmental factor Abstract:O n the basis of study method o f co nsumer s'behaviour mo de,the paper analyses t ourists'consump- t ion psycholog y and env io rnment in the st atic and dynamic state as well as in the aspect o f eco no my and no n- eco nomy fact or s.M eanw hile a simple mo de o f tour ists'co nsumptio n behav io ur is pro po sed.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刘纯,1986)认为,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M.尼科西亚,1960;J.F.恩格尔,D.T.科莱特,D.B.布莱克韦尔, 1973;C.G.瓦特尔)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引入了大量的变数,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 a[收稿日期]1999-10-18 [作者简介]林增学,男,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副主任,讲师。

消费者行为分析word版

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分析 一、消费调查 消费者购买行为、新增的购买力、使用习惯态度、品牌市场概念、生活方式、消费和生活趋势等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 1)、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内心活动和购买行动的综合体现。 A、效用模式: 经济学家用“效用”来衡量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会积极地收集市场信息,考虑购买行为对自已的效用,根据自已的有限收入去购买对自已价值最大的东西。 B、后天经验模式: 心理学家用“后天经验”来解释购买行为。认为消费者购买动机是: 驱策力(内在需求)——刺激物(产品)——诱因(营销沟通要素)——反应(购买行为)。 C、群体模式: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的需求和行为受到社会群体和社会压力的影响。消费者需求与其所处的相关群体有着很大的关联。意见领袖对群体的需求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D、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模式: 美国营销学家根据综合研究,提出了“营销刺激与消费者反应”模式。 C、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消费者购买决策行为如何?谁是购买者、谁是影响者、谁是决策者? 消费者在何时、何地购买? 消费者购买行为特征?指定购买、随机购买? 三、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特点 A、具有多样性。追求新颖、独特、人性和个性化。 B、消费者购买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替代性。 A、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程度的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购买多属少量多次购买。 四、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确认需要——收集信息——对比评估——购买决定——购后行为

A、确认需要阶段:即发现自已存在某种需求并决定通过购买满足这种需求。 B、收集信息阶段:一旦购买需要确定,通常会开始不同程度的进行信息收集。 C、对比评估阶段:面对收集到的丰富信息,消费者必须对各种信息进行对比、评估、叛 断、选择,以此作出购买决定。 D、购买决定阶段:在对比评估之后,消费者就开始决定 由谁(购买者);在什么时候(购买时机);去那里(购买地点);怎么去(购买行动);通过哪一家(销售商)购买商品。 E、购后行为阶段:消费者在购买后通常都会产生或者满意或不满意的感受。 五、消费者市场细分 1、市场细分的定义 就是通过对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明显的差异性,把某一类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在这里,每一个消费者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也称作“子市场”或“亚市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由具有类似需求倾向的消费者构成的群体。 对市场进行细分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 2、市场细分的方法 1)、地理细分:按照消费者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来细分市场。 2)、人口细分:按照人口统计因素来细分市场。 3)、心理细分:按照消费者心理特征来细分市场。 4)、行为细分:根据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购买)行为来细分市场。 5)、受益细分:根据消费者企求的利益不同来细分市场。

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广告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体,传递着大量的商品信息,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今年初(新闻周刊》的一项调查表明,在选择商品时,认为广告可作参考的人占48%,认为多少可以作为参考的占41%,只有11%的人认为毫无参考价值。这组数据可以发现广告信息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能够产生相当的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营销人员和广告设计人员来说,充分认识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针对消费者的特点推出应时、有效的广告宣传,最终达到促销的目的,是十分重要的。 1、消费行为的模式。在消费行为模式中,消费需求是消费行为的起因和动力。因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人们必然要产生消费某种物质的欲望,而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消费行为。可见,消费需求是消费行为的前提条件,并构成全部消费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消费需求与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环节,即根据需求和供给状况,以及其他有关信息,来选择并最终决定购买用于满足需求的商品。如果缺少这个抉择过程,就会导致消费需求的满足和消费行为结果的盲目性。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的消费需求未必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已经准确表达出来的消费需求未必能够在现阶段得到满足。因此,在采取消费行为之前,必须对消费需求进行确认或调整,以便针对需求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对商品进行选择,最终做出购买政策,必然会利用各种信息来支持决策。在大量信息的支持与作用下,将所得信息与需求相互比较,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信息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实例表明,消费者最终决定购买某产品,而放弃其他品牌,该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的产品形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消费行为模式的最后阶段,就是消费者的实际购买行动。一般说来,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消费者马上会将决策变为行动,购到所需商品。有购买到所需商品后,新的需求还会产生,而新需求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消费行为,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人们的各类消费活动。 从大量的消费活动看,已经做出的消费决策有时也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实施,有的甚至变更,结果引起购买活动的抑制或中断。其中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营销人员提供的服务较差,如服务态度、服务项目等,而使其改变决策。二是在实施购买决策时发现,决策与实际情况有 出入,而需要调整决策。二是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受到商品及其他信息的引导而诱发新的需求,进而中断原定购买行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或多或少含有广告信息的影响,因为随处可见的各式广告,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活动。 2、广告信息的有效引导。广告是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公共媒介对其商品进行宣传,借以向消费者有计划地传递信息,影响人们对商品的态度,进而诱发其行动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的活动。在这种商业活动中,企业经营者(广告主)主要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广告的费用多少?二是广告的效果如何?因为广告宣传总是要花钱的;而这项开支能否给广告主带来收益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当然要予以关注,何况有些广告费用开支不菲。有资料介绍,中央电视台晚7点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前插播的广告每条一年费用数千万人民币,其中“标王”需要数亿人民币,而且这些广告费用还在逐年增长。 既然广告能够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但同时又要支出一定费用。因此,广告主对广告制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广告具有针对性,要让广告能够打动消费者,达到促销盈利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广告主和广告设计人员应该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①选准广告信息传递的目标市场。任何商品总有特定的消费群。为了使广告宣传有的放矢,更有效地影响消费者,首先就要了解这些消费者基本情况,以此来确定广告信息的目标市场。为实现这一目标,要积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确认与广告宣传的商品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商品的性能、价格、款式、服务、优惠条件),还应了解和掌握与本商品相类或类似的商品性能、价格、款式服务和广告特色等信息,并适当借鉴。 其次要具体分析井确认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由此确定广告信息目标市场的具体方位和实际状况。确认商品与消费者间的特定关系,必须弄清楚: ——可能或潜在的购买者是谁 ——消费者购买动机是什么 ——消费者欲购买商品的哪些方面 ——购买商品的时间 ——购买商品的空间 ——购买商品的数量规模 如果这几个方面得到确认,那么就能够对广告信息的目标 《当代经济》2004年第11期37  万方数据

消费者行为研究

现代消费者研究(市场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实证主义方法为主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源于自然科学,包括实验、调查、观察法,其结果是对比较大的总体进行描述、检查和推理,收集的数据是量化的实际数据,并利用计算对它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是探寻消费者行为规律、消费行为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不是毫无目的的收集消费行为方面的事实和信息,也不是不加解释地拼凑和记录消费行为的事实和信息而我们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目的是去发现,去系统的收集数据资料、并系统的收集解释数据资料。 我们如何设计研究方法要定义所需要的信息有哪些,进而思考和说明测量工具的设计程序;设计调查问卷、访谈表、或者其它数据资料收集表格,并进行预测调查;最后我们要制定数据分析计划。数据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消费者研究方法分析 1、聚类分析:根据研究对象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对市场进行分层,寻找竞争对手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等。聚类分析还可以作为其他算法(如分类和定性归纳算法)的预处理步骤。 2、回归分析:寻找某些事物的影响因素及其描述其影响程度。还可用于对某些事物的预测。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C.E.斯皮尔曼提出。他发现学生的各科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一科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其他各科成绩也比较好,从而推想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共性因子,或称某些一般智力条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因子分析可在许多变量中找出隐藏的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可减少变量的数目,还可检验变量间关系的假设。 4、差异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分析和检验不同类别或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6、对应分析:用于探索和研究各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也称关联分析、R-Q型因子分析,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相依变量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主要应用在市场细分、产品定位、地质研究以及计算机工程等领域中。原因在于,它是一种视觉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它能够将几组看不出任何联系的数据,通过视觉上可以接受的定位图展现出来。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联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结构以点的形式在较低维的空间中表示出来。它最大特点是能把众多的样品和众多的变量同时作到同一张图解上,将样品的大类及其属性在图上直观而又明了地表示出来,具有直观性。另外,它还省去了因子选择和因子轴旋转等复杂的数学运算及中间过程,可以从因子载荷图上对样品进行直观的分类,而且能够指示分类的主要参数(主因子)以及分类的依据,是一种直观、简单、方便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应分析法整个处理过程由两部分组成:表格和关联图。对应分析法中的表格是一个二维的表格,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代表事物的一个属性,依次排开。列则代表不同的事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概念及其维度 旅游消费行为从动态意义上讲,是指人们支付货币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旅游需求的行为(过程);从静态意义上讲,世界旅游组织定义指出,旅游消费是由旅游单位(游客)使用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转引自田里、牟 红,2007)。谢颜君(2004)指出,旅游消费实际上等价于旅游者对核心旅游产品的消费,核心利益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原始形式,具有满足旅游者审美需要和愉悦需要的效用和价值。狭义的旅游消费就是主要以购买可借以进入景区(点)进行欣赏和娱乐的票证的方式消耗个人储蓄的过程(谢彦君,2004)。宁士敏 (2003)指出,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因此,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而消费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旅游消费涉及到旅游者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项消费。 旅游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主要由旅游消费意识、旅游消费习惯、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消费水平、旅游消费结构等构成(田里、牟红;2007)。张凌云(1999)指出,旅游消费细分为基本消费、主动消费和随机消费三部分;其中主动消费指在参观景点、游玩娱乐等满足出游动机和目的地花费(张凌云,1999)。旅游消费活动内容繁杂,影响因素很多,从实质来看,旅游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个人精神需要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是高层次的社会性消费,它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发生和发展的,受社会风气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综上所述,旅游消费是人们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感性消费,虽然旅游消费水平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但旅游者一般都不是把经济活动看成是旅游消费的目的(吴清津,2006)。综上所述,本文对旅游消费的定义采用宁士敏(2003)提出的定义:即旅游消费是旅游主体在有时间保证和资金保证的情况下,从自身的享受和发展需要出发,凭借旅游媒体创造的服务条件,在旅游过程中对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存在的旅游客体的购买和享用的支出(投入)总和。

消费者行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目汇编

第1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消费2.消费者3.潜意识4.认识过程5.情感过程6.意志过程7.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9.市场实验法10.造句测验法 二、问题解答 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什么是消费者行为? 3.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4.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是何关系? 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 6.试述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现实意义。 7.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讨论题: 1.请结合本文及相关资料分析,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2.政府和企业应该怎样应对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的新情况? 第2章消费者需要与购买动机 一、基本概念 1.需要2.消费者需要3.动机4.购买动机5.生理购买动机6.心理购买动机7.诱因理论8.唤醒理论9.投射法 二、问题解答 1.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

2.人的需要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4.消费者需要的特点有哪些? 5.试述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存在形态。 6.理解购买动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7.购买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8.常见的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 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消费者的注意、感觉与知觉 一、基本概念 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感觉5.感觉阈限6.知觉7.错觉8.首因效应9.光环效应 二、问题解答 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哪些? 3.试述注意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韦伯定律”。 5.试述感觉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6.在社会知觉方面的错觉主要包括哪些? 7.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它在营销活动中有何作用? 8.消费者的风险知觉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降低知觉风险? 三、案例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摘要] 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 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 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旅游消费行为的简单模式。 [关键词] 旅游者; 消费行为; 模式;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心理的支配下发生, 并随着消费心理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同其他消费行为一样, 旅游消费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行为的实际观察表明, 消费者的行为具有习惯性、不可逆性、模仿性和复杂性等一些特性。国内有的学者( 刘纯, 1986)认为, 旅游消费行为的实质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过程, 并根据消费心理学的理论设计了一个旅游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综合模式。这一模式涉及了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各个方面, 如信息加工、环境影响、比较、选择、购买过程及其产品评价等, 它不仅包括了消费者心理学的所有方面, 还为调查研究的一些特定变量提供了一个总的结构关系。 国外研究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专家学者很多。不过在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模式对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更好的问题上, 他们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正统的、主流的经济学家主张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行为, 并对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如边际效用分析法和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但是, 许多专门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学者却反对这种做法,

认为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模式只涉及到消费者购买“什么”的问题, 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他们采取那种方式购买的问题。因此这些学者(F . M. 尼科西亚, 1960;J. F . 恩格尔, D. T . 科莱特, D. B. 布莱克韦尔, 1973; C. G. 瓦特尔) 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 引入了大量的变数, 建构了各种模式。这些模式从多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行为, 认为其消费行为完全符合所购买商品或产品的效用最大化原则。通过对变数因素分析、归类, 发现影响消费者行为方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 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 和环境因素(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两大类。 我们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将要对适合于大多数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基本方式行为过程做一个描述。依据对一般消费者行为模式的研究思路和因素分析结果, 在考察旅游消费者行为模式时, 可以从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两方面入手, 采取静态与动态的方式对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和环境这两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一、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静态分析 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对旅游者消费行为进行描述时, 可以不考虑时间序列, 而只就影响消费行为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例如, 旅游者为什么购买旅游产品(why) ? 购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what) ? 怎样购买(how) ? 在哪购买(whe e) ? 何时购买(when) ? 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就属于静态分析的方法, 它考察的是影响消费行为方式的各种原因及消费行为本身的状态, 而不考虑消费行为的过程及其变化。 (一) 经济因素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分析报告

80后90后00后消费行为的分析报告成功的营销者是那些能够有效的开发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并运用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法将产品有效的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个人。因此,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于展开有效的营销管理活动至关重要。下面我以80后、90后、00后的消费行为为例,将对这些人群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进行分析。 80 后:指的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我国80后一代中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变化中长大,在西方流行文化的耳濡目染中长大。他们面对着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有着和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思想和环境压力。这些不同,也直接的放映在了和一代人的行为上。他们崇尚个性,装扮时尚,消费超前,跳槽频繁… 80后的消费行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80后是追求享乐的一代,他们在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也崇尚尽情娱乐。他们成长在娱乐方式前所未有的丰富的时代,在漫画书和美国大片的浸泡下长大,在娱乐上,他们的开支比前人要多的多。在娱乐方式上,也比以前丰富得多,除了传统媒体、电影院、吃饭逛街,还有KTV、泡吧、网络娱乐等新兴娱乐活动,连运动,也有如舍宾、攀岩、拉丁舞等新花样。

80后比以前的人群更看重品牌,他们从小就知道可口可乐、迪斯尼,在外国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和国产品牌开始大量宣传的时代中成长起来。也由于对自我、流行的追求,对品牌的选择更挑剔,更有品牌意识。品牌忠诚度就比较难说,有时候也许会比其他人群更忠诚,有时候由于青少年的不稳定性,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当可口可乐聘请李宇春当形象代言人后,喜欢她的粉丝可能会转而购买可口可乐,而不喜欢他的人也可能会转移到别的品牌上。 相关群体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看法和行为的群体。人们至少在三个方面受到他们相关群体的重大影响。相关群体使一个人受到新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并且还影响个人态度和自我概念;相关群体还产生某种趋于一致的压力,他会印象个人的实际产品选择和品牌选择。人们还受到他们并不是成员的一些群体的影响,比如崇拜性群体、隔离群体、参照群体等。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相关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往往为他人过滤、解释、提供信息。一个人从大众媒体或其他渠道来源获取信息,然后将它传达给他人的过程,被称为传播的两部流动。比如青少年音乐、语言和时尚的热点去屎首先在大中城市中展开,然后迅速向小城市和农村更多的年轻人中蔓延。为多变和时髦的年轻人设计服饰的服装公司就要重点关注城市中意见带头人的款式和行为这里的多样化是指商品信息的获取方式,购物渠道,支

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

消费者行为模型的演变 AIDMA,是1920年代美国营销广告专家山姆·罗兰·霍尔(Samuel Roland Hall) 在其著作中阐述广告宣传对消费者心理过程缩写。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从接触到信息到最后达成购买,会经历这5个阶段: A:Attention(引起注意)——花哨的名片、提包上绣着广告词等被经常采用的引起注意的方法 I:Interest (引起兴趣)——一般使用的方法是精制的彩色目录、有关商品的新闻简报加以剪贴。 D:Desire(唤起欲望)——推销茶叶的要随时准备茶具,给顾客沏上一杯香气扑鼻的浓茶,顾客一品茶香体会茶的美味,就会产生购买欲。推销房子的,要带顾客参观房子。餐馆的入口处要陈列色香味具全的精制样品,让顾客倍感商品的魅力,就能唤起他的购买欲。 M:Memory(留下记忆)——一位成功的推销员说:“每次我在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时,总是拿着别公司的产品目录,一一加以详细说明比较。因为如果总是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多好,顾客对你不相信。反而想多了解一下其他公司的产品,而如果你先提出其他公司的产品,顾客反而会认定你自己的产品。” A:Action(购买行动)——从引起注意到付诸购买的整个销售过程,推销员必须始 终信心十足。过分自信也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以为你在说大话、吹牛皮,从而不信任你的话。 AISAS模型是由电通公司针对互联网与无线应用时代消费者生活的变化,于2005 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电通公司注意到目前营销方式正从传统的AIDMA营销法则逐渐向含有网络特质的AISAS发展。理论模型如下: A:Attention(引起注意):顾客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看到我们的信息,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 I:Interest(提起兴趣):这个阶段顾客可能从我们的信息中发掘到了他需求的东西从而提起了对我们信息的兴趣。 S:Search(信息搜寻):顾客对我们的信息或者产品提起了兴趣,那么他就会从他熟知的互联网各个角度去分析对比相关信息。 A:Action(购买行动):通过了上个层次的分析对比客户最终作出了购买决定。 S:Share(与人分享):客户购买后通常会在互联网上进行分享,比如:微博,博客,SNS等等。 SICAS模型,即sense- Interest & Interactive- Connect & Communicate- Action- Share,基于用户关系网络,用户与好友、用户与企业可以相互连通,自由对话。它产生于数字时代。 Sense(品牌-用户互相感知):在SICAS 生态里,品牌与用户利用社交网络、移动 互联网、LBS位置服务等新型社会化平台通过分布式、多触点建立动态感知网络,双方对话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企业来说,能够通过遍布全网的传感器及时感知到用户的体验评论和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电子商务团购消费者信息行为

E-business 电子商务 164 2012年6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906725306.html, 电子商务团购消费者信息行为研究 ①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商贸学院 刘莉琼 摘 要:在网络团购交易中,团购用户的信息行为直接影响到网络团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角度,文章对网络团购用户的基本特征、团购项目、团购动机、团购认知、团购网站推广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关联分析,根据研究变量制定了问卷并搜集到225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分析了样本的特征。结果表明,团购用户的性别、团购的项目、价格、团购网站的推广方式显著影响了网络团购的发展。最后,对研究结果、创新点和研究价值进行讨论,提出促进网络团购发展的若干建议。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络团购 信息行为 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a)-164-02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渠道组团,以较低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的商业活动。继全球最大的团购网站Groupon 在美国诞生后,2010年1月中国出现了首家团购网站“满座网”。这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模式在中国迅猛发展,从2010年底到2011年10月,团购网站总数从2000家发展到4057家。2011年10月份,全国13家一线团购网站(如美团网、团宝网等)在210个城市共产生团购活动78861期,销售4053.5万份,成交额继8月份后再次突破12亿元。网络团购成为用户增长比例最高的网络应用之一,截至2011年6月,中国团购用户数为4220万,半年用户数量增长率为125.0%,网民中有8.7%的人使用过团购服务。目前网络团购的项目主要包括5个方面: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生活服务、酒店旅游、网购精品。其中,休闲娱乐包括游乐游艺、运动健身、电影展览、温泉洗浴、养生按摩、赛事演出、聚会欢畅等;生活服务包括摄影写真、健康护理、美容塑形、教育培训、报刊杂志、车房等;网购精品包括化妆品、家居用品、服装鞋帽、配件饰品、数 码家电、 文体户外等。对网络团购进行系统分析,有利于提升网络团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对于促进网络团购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网络团购的研究较早,研究内容十分丰富。Kauffman(2001)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https://www.360docs.net/doc/906725306.html,(美国的一家团购网站)不同时期在售商品订单数量变化对消费者的影响。Kauffman(2009)研究结果表明,顾客评论会影响顾客的风险感知和对团购的信任。Kauffman(2010)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评价和交 易额的增加会提高消费者对团购发起者的信任,降低对经济风险 感知,从而提高消费者参与团购的意愿。Matsuo et al. (2002) 探讨 了如何基于顾客偏好建立一个网络团购决策支持系统。Hossein & Marzieh(2008)从网络团购角度研究发现,在电子商务中直接渠道 不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网络团购组织者将会越来越多,并可以给 供应链提供更多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发布的《2011年中国团购用户行为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团购用户 中女性占比重更多,高达53.9%。团购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整体的73.5%。团购用户的学历比一般网民水平偏高,大学本科 及以上的用户占35.9%,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占了19.8%。 中国学者也围绕网络团购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秦永恒和万迪!(2011)通过使用数学派生和模拟方法从消费者群体 行为角度分析发现团购参与人数等因素将会导致团购欺诈现象的发生。廖述贤等 (2011)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了台湾网络团购行为。Tsai et al.(2011)在研究中通过构建模型检验了技术采纳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网络团购的影响。张玉峰和周磊(2011)利用问卷调查法与专家咨询法研究了网络团购特有的感知风险,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了网络团购客户感知风险的5个构面。一些国内学者把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作为研究的重点,特别研究了大学生网络团购的状况。周丽,林小娟等(2008)以南京高校 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意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高攀和高斯曼(2011)以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应用软件SPSS16.0分析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支付安全和物流效率对大学生团购满意度的影响程度。陈博威等(2011)通过对上海大学生网络团 购产品的种类构成及销售情况、期望的网络团购产品种类、团购信息获取方式等因素进行调研。当前对网络团购的研究还处于一个相对起步阶段,通过以“团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1527篇文献, 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是理论探讨,对当前国内网络团购的发展现状和团购用户的行为缺少实证研究,本文将通过实证方式来研究当前网络团购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从而为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2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文献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在总结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与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进行了对比,并对大学生网络团购的信息行为进行了研究。为了发现网络团购用户的行为特点,针对用户网络团购的行为及影响因素设计了用户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用户团购行为、用户团购态度、用户团购满意度、用户对团购网站的接触方式等问题。在正式调查前,选取了武汉市部分高校的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 对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人员能够准确理解设计问卷的意思,问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预测试反馈情况,对项目的提问方式进行了调整,形成最终问卷。 问卷以有过网络团购经历的湖北省几所大学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运用非概率性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站平台以及人员访问 的方式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25份,其中有过团购经历的人 次为102,文章应用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①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之一(2011B386)。 作者简介:刘莉琼(1979-),女,汉,湖北武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4241276 孙嘉旸 问题概述: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一般来说要经历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而学生群体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表现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同时,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前端,研究和分析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一般来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为: (1)消费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消费学生人群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行业的不平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从而决定消费的不平衡; (2)消费的多样性。学生的消费主要涉及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三个方面,而且其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费的多样性一方面受其家庭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因而在消费层次、消费的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寻求多样性是由于需求强度的不同和需求层次的多样性而产生。 (3)消费的主导性。大多数学生人群的消费都是在满足生活消费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以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精神生活。

正文分析: 一、当代学生人群消费行为特点 (一)理性消费 1.合理计划。在费用开支上,有统计数据得16.6%的学生有详尽的计划,67.7%的学生稍有计划,只有15.7%的学生没有计划,随心花费;81.3%的学生没有或偶尔有透支情况,经常出现透支情况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消费的盲目性并不能够用来形容学生整体,学生的超前消费只是学生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2.理性消费。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数据表明,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商品的质量和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见学生的消费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二)前沿消费学生群体是年轻的群体,喜欢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排在学生购买首位是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57.7%),其次就是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30.4%)”。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是否会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三)导向性较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费方式。很多商家都将学生作为重要的目标顾客进行市场销售,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 二、学生消费属性

消费者行为概述

试论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购买动机是在消费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引发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动力。相对消费者的需求而言,购买动机更为清晰,与消费行为联系也更加直接具体。那么什么是购买动机呢?他的作用又是怎么样的呢?他有什么样的种类?等等,你们清楚,那我现在就来谈谈我的理解吧! 一、购买动机的含义 动机原意是引起动作。而这个概念则是由伍德沃斯于1918年率先引入心理学的。他把动机视为内在的动力。一般认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作用” 所以购买动机可以这样说“是直接驱使消费者实行某种购买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反映了消费者在心理、精神和感情上的需求,实质上是消费者为达到需求采取购买行为的推动者。” 当然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一定的需要,而引起购买某种商品或者劳务的愿望或意念。 二、购买动机的特征 1、动机的不可观察性或者内隐性 指的是动机并不总是显露无遗的。消费者的动机经常处于内隐状态,难以从外部直接观察到。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经常处于某种愿意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就像20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关于速融咖啡的调查显示的结果就是这个。 此外动机的内隐性还可能由于消费者对自己的真实动机缺乏明确的意识,即动机处在潜意思状态。这种情况在多种动机交织组合,共同驱动一种行为时经常发生 2、动机的冲突性。 指的是当消费者同时具有两种意向的动机且共同发生作用时。动机之间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重提可能是由于动机的指向相悖或相互抵触,也可能是出于各种消费条件的限制。 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拥有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当很多动机不可能同时实现时,动机之间就不可避免的。而冲突的本质是消费者在各种动机实现所带来的结果中进行权衡比较和选择 3、动机的主导性 指的是一般人的购买行为都是由主导动机决定的。在这个欲望的社会,人总会有很多欲望,但人却没有那么多精力、时间、金钱,所以在很多时候,往往只能选择一种或者两种欲望,并无法每个都去实现,所以这些欲望就有一些是比较重要的,而欲望带来的就是动机,当实现这些欲望,动机就会起主要作用,欲望的实现就需要主要动机起主导作用,这就是动机的主导性 4、动机的多重性 购买动机虽然是引起购买行为的动力,但动机引发行为时可能会有多种情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分析 2015年,“互联网+”引发传统产业大变革,从汽车、家电到家居建材,电商、微商、O2O等词语频繁轰炸人们的耳朵。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与之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网民的消费行为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消费行为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开展营销互动的重要依据,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行为又具有哪些特点呢?根据这些特点,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才能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呢?思考这两个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行为;营销策略 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特征 随着移动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移动端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民连接网络的设备逐渐向移动终端集中。据统计,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在2015年上半年,分别达到2.76亿元、2.70亿元和1.68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参与内容的创造和传播。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分享全媒体信息服务。第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日益多元化,业务种类更加丰富,服务更为个性,服务质量更高。第三,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2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等所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此行为对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有着重要影响。不管是产品设计和改进,或者制定企业营销策略,还都要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依据。我们可以借鉴前互联网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现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随时随地。相比PC端的网络购物,移动终端的购物会更加随意轻松,购买产品基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基于位置的服务(LBS)让消费者实现更精确的搜索,更便利地获取信息。只要智能手机在手,消费者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上网浏览产品并进行比价,最后下单完成购物。 第二,更具个性化。由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其独有的价值之一在于移动设备既具有个人生活又具有信息传播媒介两方面的属性,相比传统信息传播媒介形态,手机更加能够显示其私人所有的特性,基本上是一台手机对应一个用

第二章 旅游消费行为

第二章旅游消费行为 1.旅游消费与旅游者消费的异同。 答:旅游者消费与旅游消费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概念。旅游者消费是指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消费行为。与旅游者消费强调消费行为的个体性特点不同,旅游消费一般是从宏观或整体角度对一定时期内某旅游目的地由于旅游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引致的各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加总。 旅游消费与旅游者消费之间是一种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旅游消费除了包括旅游者消费的基本内容之外,还包括旅游者消费过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因为旅游目的而发生的消费支出。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旅游消费”一词代表的是“旅游者消费”。 2.旅游消费的作用。 答:旅游消费对于整个旅游经济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旅游消费在整个旅游经济链条中具有起始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其次,旅游消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旅游者追求消遣、娱乐等精神和文化价值等的目标。 再次,旅游消费对于各类旅游服务提供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旅游消费的特点。 答:旅游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旅游消费具有综合性特点。 (2)旅游消费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消费。 (3)旅游消费与旅游生产、交换具有同一性。 (4)旅游消费的不可重复性。 (5)旅游消费具有较大的弹性。 4.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 答:概括起来,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旅游者的收入水平。 (2)旅游者的构成。

(3)旅游产品的结构。 (4)旅游产品的质量。 (5)旅游产品的价格。 5.旅游消费行为的三种模型。 答:(1)“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旅游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以及购买行为构成了旅游购买活动的周期。当旅游者者产生旅游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紧张。当出现满足需要的目标时,需要就会转化为动机,动机推动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行为。当旅游者的需要通过旅游活动得到满足时,心理紧张感就会消失。购买及消费价格又会影响到新的需要的产生,一个新的循环就又开始了,如此循环就形成了旅游“需求-动机-行为”模式。 (2)“刺激-反应”模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消费行为是外部刺激作用的结果。行为是刺激的反应,当行为的结果能满足人们需要时,行为就倾向于重复,反之,行为则趋于消退。 最初,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内部心理活动是不可掌握的,是一个黑箱,提出人的购买行为的“刺激-反应”模式。以后的心理学家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修正,把消费者个体的因素也吸收到模式中,并对个体决策及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现在的“刺激-反应”模式。 (3)边际效用模式 边际效用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应用于消费决策及其行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进行消费活动时,追求商品带来的最大满意程度是人们消费的目的和愿望;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给消费者带来的总的满意程度也在增加;在总的满意程度增加的同时,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程度(效用)却在减少,最后一个单位(边际单位)的效用最小。因为,消费者消费新的商品时出于新的动机影响,对于新商品的满意度很高,当商品数量增加,消费者对新商品会逐渐适应,新鲜感逐渐降低,对所消费商品的满意程度下降。同时会产生新的需要。 6.一般预算约束下旅游效用最优解 答:书上图2-3给出的是一个只有预算条件约束的旅游者决策购买旅游产品或其他替代产品的最优均衡问题。TG代表预算线,TG与一组无差异曲线中I曲线的相交点D(G1、T1)就是旅游者选择的最优均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