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

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

的决定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实现把昆明建设成为融春城、历史文化名城为一体的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8月24日,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为认真落实好《决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加强环境保护,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关系到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我市长远发展,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大业。加强环保工作,优化经济增长环境,是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以环境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既是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更是加快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强化法治、综合治理,不欠新账、多还旧账,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转变,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让全市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总体目标

到2008年底,力争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4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0.45万吨,削减率15.9%,其中滇池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 1.8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0.2万吨,削减率1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8.9万吨以内,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17.7%,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过1.86万吨;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6%,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

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面积有所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置;重点区域和县(市)区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村镇环境质量有所提高;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三、目标任务分解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

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发展潜力,实行环境优先、分类指导,对不同区域分别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准入门槛”,实施不同区域的产业淘汰和污染治理政策。滇池流域各县(区)、安宁市要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其他县(区)要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认真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执行污染物削减控制目标。制定并实施全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及中长期建设规划,统筹全市环境保护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政府

引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实施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全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在资源开发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废旧资源,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市经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各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2.根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下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能力和技术、设备,严禁新上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3.城市新建建筑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协办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

局)

4.积极推进安宁、晋宁、海口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重点抓好滇池流域年废水排放量大于1万吨企业的清洁生产。到2010年,初步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创新、经济指标体系,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协办单位:市环保局、有关县(市)区政府)

(三)节约用水,大力推广再生水利用和中水回用

制定完善节水法规和规章,加大节水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不断完善节水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广节水型器具,减少不合理用水。充分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建立节约用水激励机制,引导合理用水消费。大力推广中水回用,制定完善相关制度法规,落实《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把中水回用设施的设置作为新区和新建小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做到中水回用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审批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和住宅,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文体设施,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必须建设中水回用设施。抓紧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督促符合条件的建成小区和工程项目逐步进行改造,增加中水回用装置。完善对已建成再生水利用设施的监管。尽快建立中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成本补偿机制与价格激励机制,促进中水广泛应用,尽可能少用新鲜水源。“十

一五”期间,尽早实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

(责任单位:市节水办,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法制办、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

(四)全面推进创模工作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四创”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创模目标要求,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碧水、蓝天、绿色生态、宁静、洁净、细胞、能力”七大工程,力争2008年底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呈贡新城管委会、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五)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1.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确保环境安全

1.1按照水功能区划,制定并实施昆明主城及各县(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严格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

1.2落实嵩明、盘龙、禄劝、寻甸等县(区)的主体责任,签订责任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到2010年使松华坝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十一五”期间使其他水库水质恢复到环境功能用水要求。嵩明县、盘龙区要下大决

心,调整水源区的产业结构,引导农民由种植粮食、花卉、蔬菜向种植苗木转变,把水源区从农业区变为林业区。加强云龙水库、清水海生态环境保护。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坚决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新增排污口;加快关停和改造对饮用水水源有污染威胁的企业;从严控制保护区内的土地利用、林木采伐等开发活动。在禄劝新建3个水库,积极争取省的支持,早日开工,解决禄劝县城缺水的问题,增加云龙水库向昆明市区供水。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滇管局、市国土资源局)

2.以滇池水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全面推进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2.1“十一五”期间,要继续贯彻“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监督管理、科技示范”的污染防治“二十字方针”,以削减污染物为核心,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着力实施环湖截污、环湖生态、入湖河道治理、底泥疏浚、水源地保护、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落实“六大保障措施”:把滇池治理作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职责明确、协调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手段,

提升保护治理的集成效果和管理效率;构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多元化筹集治理资金;加强基础研究工作,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发动公众参与滇池治理。加大入滇河道整治力度,以草海治理为突破口,抓紧实施截污、底泥疏浚和水体置换,千方百计稳定和提高滇池水环境质量。在平水年景条件下,到“十一五”末,争取使草海水变清;到2010年,滇池流域水环境质量达到《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要求。

(责任单位:市滇管局,协办单位:滇池流域各区县、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市政公用局、市滇池北岸工程管理局、市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2严格执行《阳宗海(昆明部分)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确保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地表水标准。

(责任单位:宜良县、呈贡县政府,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

2.3按照《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出境、跨境河流水污染治理工作,确保水质达到考核标准,防范发生水环境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经委、

市安监局、市环保局)

3.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3.1继续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主城区内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强化“噪声达标区”建设,防治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五金加工、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噪声污染。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法制办)

3.2加快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污水再生利用统筹考虑,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要达到GB18918—2002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并保证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建设并举。

(责任单位:市滇池北岸工程管理局、市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3加快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相关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改建工程建设。力争到2010年,主城四区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5%;其他县(市)区污水处理率不低于4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

(责任单位:市滇池北岸工程管理局、市滇池投资有限

责任公司、市城管局、市节水办,协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4加强汽车尾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逐步实施汽车尾气排放环保年检和标示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机动车。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3.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11辆(标台)以上,公共出行比率不低于25%。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

3.6全面落实市政施工、建筑施工、渣土运输、房屋拆除、散体物料运输、堆场等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开展油烟污染整治工作,依法关闭污染扰民严重、又无治理条件的餐饮娱乐单位。

(责任单位:市政公用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

3.7抓好“城中村”综合整治,围绕“六清”、“六建”,制定统一、明确的政策措施,做到一村一策,确保取得明显效果。搞好农贸市场整治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疏堵结合,积极开展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和完善各类硬件设施,提升农贸市场品位。

(责任单位:市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协

办单位:市城管局、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园林绿化局)

3.8加大对小餐馆等“七小”行业的综合整治力度,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各种废弃物污染。加大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力度,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办单位:市城管局、市建设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园林绿化局)

3.9加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所有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必须取得辐射环境安全许可证;已建、在建和新建伴有电磁辐射的单位,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

4.以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4.1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切实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把滇池流域内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示范和农村分散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并逐步推

广。到2010年,实现沿湖农村垃圾清运处置率达60%,农村农业面源入湖污染物削减10%以上,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滇管局)

4.2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对污染严重的耕地进行综合治理,难以修复的耕地依法进行调整,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

4.3加大规模化养殖业、畜禽屠宰加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在2007年6月底前完成一批具备条件的县(市)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水治理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到2008年6月底前,完成有条件的规模化畜禽养殖、畜禽屠宰加工业污染治理,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到2010年底前,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便和污水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滇管局)

4.4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结合各地资源、环境特点,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广泛开展农

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不断探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的生态农业经济模式,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市科技局)

5.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1自觉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保护优先、有序开发,重点、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注重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功能,保护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遏制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趋势。要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地热)开发,严格控制地热审批权,加强监管;没有经过审批私自开采地热的,要从严处理。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滇管局)

5.2全面开展城市面山整治和保护工作,出台相关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在建成区50—100公里的区域范围内,禁止面山开山采石,坚决关停环滇池的面山采石场。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协办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法制办、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

5.3优先保护干热河谷植被、湿地植被等敏感生态系统

类型。启动东川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大对珠江、金沙江水系(昆明部分)和滇池、阳宗海(昆明部分)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建设,强化对水、矿产、森林、湿地等重要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6.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任务

6.1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确保完成省确定的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削减任务。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6.2继续推行环保、工商联动排污许可证年检制度,禁止超量和无证排污。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办单位: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工商局)

6.3规范排污口的设置和管理,完善污染源监控措施。到2008年,完成我市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设。加快对重点

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和入滇池主要河道实施自动在线监测建设。到2010年,完成市、县(市、区)两级联网监控。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滇管局、市信息产业办公室)

6.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重点产业发展中,依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总量;在重点区域治理中,依靠环保工程减排总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依靠优化发展环境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降低总量;在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中,依靠清洁生产削减总量;在重点项目改、扩建中,依靠“以新带老”消化总量;在污染源监督管理中,严格执行《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依靠强化环境执法力量和执法措施落实削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

(六)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1.完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

1.1依法制订并实施《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条例》、《昆明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政府规章。

(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1.2尽快研究制定昆明市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大力推行发展循环经济及清洁生产审核的相关地方政策法规。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协办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环保局)

1.3贯彻落实环境监测、监察、许可证发放与管理、污染物总量控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电子电器废弃物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公众参与制度等法规体系,切实把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监察局、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

2.严格环境准入

2.1认真贯彻《昆明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强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引导和推动工业项目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呈贡、安宁、海口、杨林、东川、寻甸6个省级工业园区及其他工业集聚区集中。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

2.2强化规划管理,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凡国家要求环评而未进行环评的规划,各级审批部门一律不予批准。对于有重大环境影响而又不能落实有效防治措施的规划,必须进行调整,形成公众参与、部门负责、环保审查、政府审批的规划环评机制,防止落后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已关闭企业的污染转移,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向城郊转移。今后,在北部五县区也不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能按期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地区和企业,停止审批和核准需增加

排污总量的建设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有关部门规划、不符合重要生态功能区要求、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目标的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一律不予批准;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审批用地,建设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工商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对已登记的依法予以取缔。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监察局、市滇管局)

3.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3.1强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的地位和责任,提高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和权威性,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监察局)

3.2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及环境安全大检查,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严肃查处有谎报瞒报等行为的排污单位。定期公布环保违法单位名单,通报典型的环境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监察局)

4.切实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4.1要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之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市级和各县(市)区环保投资与GDP同步增加,“十一五”期间,城市环境保护投资占各县(市)区当年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2%。要将环境监察、监测、信息、科研、宣教及辐射管理等行政和事业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将相关保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十一五”期间,要建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保专项资金不少于当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收入的3‰。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协办单位:市财政局、市环保局)

4.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土地出让收益等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重点支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政公用局、市国土资源局)

4.3积极争取中央国债资金支持,拓宽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等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格局。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4加强环保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使用绩效。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发改委、市审计

局、市环保局、市滇管局、市滇池北岸工程管理局)

5.积极探索和运用改革的办法加强环境管理

5.1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扩大污水和垃圾处理费的收费范围,调整收费标准。2007年底,主城区和滇池、阳宗海(昆明部分)流域县级城市污水处理费标准达到0.80元/立方米;严格执行城镇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市政公用局、市城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5.2加快推行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市场化和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理产业化的步伐。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滇管局、市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5.3新区开发、旧城改造要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协办单位: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

5.4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提高排污费的收缴率。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逐步推行排污权的有偿取得和出让。对境内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环保事业的捐赠,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监察局、市税务

局)

5.5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研究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保证金、建设项目“三同时”保证金制度。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协办单位:市建设局、市税务局)

5.6开展生态补偿试点,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充分体现生态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实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创造经济价值的利益再分配。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协办单位: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水利局)

6.推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以滇池流域为重点,加强对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强化对污水深度处理、燃煤电厂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等重点难点技术的攻关,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技术,积极开展生态气象监测和生态评估工作,加快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加强环保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环境保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业、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扩大国际环境科技合作与交流,做好国际履约工作。加强创新型环保科技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环保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应进一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不断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下大气力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既讲求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4月下旬国务院召开的节能减排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两个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主题,巩固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成果,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针对当前我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严峻形势,现就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要充分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将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十五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执行各项环保法律法规,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得以加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我县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气、声的污染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也制约了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然和谐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重大战略工程,各镇乡、县级有关部门务必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结合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目标考核机制 (一)确保全县总量控制指标完成。 全面贯彻落实盛市、县十大惠民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整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力争早日实现天更蓝、水更清、气更爽的目标。今年,市政府对我县下达了XX 年主要污染物so2总量控制目标任务,要求so2排放全年控制在XX吨以内。为此,今年要把so2的削减和控制作为重点加以整治,对市平南化工有限公司、市县顺威磷化工有限公司so2排放分别下达削减任务,并确保在XX年11月底完成。 (二)加强镇乡和部门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 为确保今年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县人民政府将把相关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纳入综合目标内容,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各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明确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三、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污染防治 根据盛市政府关于开展XX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巩固和提高我县工业污染源整治成果,切实改善和提高我县环境质量,县政府决定将以下10户企业作为今年我县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或达新标的重点整治单位:。各达新标排放的企业要及时筹措治理资金,按进度实施好治理设施建设,改进完善污染防治工艺,并及时申请竣工验收。各稳定达标企业要切实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治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并制定好应急处理预案,妥善处理突发污染事故,确保稳定达标排放。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密巡查,杜绝偷排、漏排行为,对恶意排污企业,给予从重处罚。县政府督查室会同环保局及各主管部门,对企业治理完成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 继续加强镇溪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从农村场镇生活污染入手,从严控制有水污染物产生的项目,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大力建设生态保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治水土流失。 四、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 (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举办环保科普讲座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觉保护农村生态和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摘要:本文论述了公路建设以及公路运营对环境地影 响和破坏,阐述了公路绿化对公路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路环境保护公路绿化 近几年来,公路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公路交通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也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 公路对环境地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等。 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当中,公路除了对社会经济环境有所贡献之外,如果采取措施不当,会对其他几个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 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地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在公

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黑烟、碳氢化合物、醛及含铅颗粒物等。汽车排放污染与车速、运行状态以及车辆位置到受到污染的地点的距离等因素有关,当汽车匀速行驶时,一氧化碳(CO)的排放与车速成反比的关系,而氮氧化物(NOX)则相反,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汽车排放污染与道路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服务水平较高的路段车辆的排放污染要小于服务水平低的路段。另外,排放的污染同车辆位置和受到污染的位置距离有关,例如:一氧化碳(CO)浓度的分布与路基高度及到路边的距离成反比。根据资料显示,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下或路堑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路边外,随着离路边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当路基高度在3米以上时,一氧化碳(CO)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离路边20~25米左右,然后随离开路边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平原地区的道路上,离路边25 米处的一氧化碳(CO)的浓度为公路上的一半左右,而离路边150米处,浓度则减至公路上的10~20%。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督察组: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和谐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环保工作的系列政策、法规精神,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 二、环保工作主要成效 (一)强化措施,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今年,上级政府给我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较2015年各减排3%,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较2015年各减排4%的任务。我市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重点污染源整治和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今年上报减排项目9个,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污染物**已经初步认定分别削减1500吨、64吨、131吨、39吨,已经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的减排任务,也将对我市的县域经济考核中的环境保护四项指标的排名奠定较好的基础。

(二)扎实推进“水十条”,持续改善我市水环境。 1.以**总干渠水质达标为重点,切实做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一是市政府常务会专题审议**总干渠水质达标整改方案,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沟渠疏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统筹整治,实行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三污同治”。二是进一步加大辖区重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市政府出台了《**市重点水域水污染防治河湖长划分方案》,对各地辖区内的河流保护实行“河湖长”制,各地乡镇负责人为“河湖长”,对辖区内河流、跨界的湖泊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 2.以环保专项行动为手段,全面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全面开展园区企业“黑臭水体”专项整治活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染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市环保部门按照《通知》要求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摸底,对重点污染企业依法下达环境监察通知,限期整改到位。对行动缓慢的企业依法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书,对未按照要求限期整改的企业依法处罚,督促企业建设治污设施。 3.以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为重点,有效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一是疏导结合,防治污染。市环委会召开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专题会议、印发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联合畜牧局开展了**市畜禽养殖总体规划编制,制定了《**市畜禽养殖区划及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引导畜牧

环境保护工作思路

***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工作思路的关键之年。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构建“宜居***”为主线,以污染防治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强化环保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总量减排任务,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一、工作目标 (一)环境质量目标: 2010年主要工作目标:城区空气质量优良比率较2009年度有提高,全年优良天数不低于275天,力争达到290天;***河(***段)出境断面水质优于入境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8%,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达到100%,镇(乡)达到8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分别控制在55分贝和68分贝以内;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98%,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率达到

36%。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以上。 (二)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县SO2排放总量控制在9142吨/年以内,下降1%。COD排放量控制在3581吨/年以内,下降1%,全面完成“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四大行动”,继续改善环境质量 1、围绕“蓝天行动”,稳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一是控制城区扬尘污染。督促施工单位制定扬尘控制方案,落实技术规范和监管责任,抓好对城区车辆冒装撒漏、工地扬尘污染等行为的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二是控制燃煤及烟粉尘污染,继续实施“禁煤推清”工作方案,强力巩固县城区9.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和县城“无煤区或基本无煤区”创建工作成果,加大对县城区燃煤设施、餐饮油烟及乡镇工业炉窑的查处力度。 2、深入实施“碧水行动”,继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一是抓好***河流域(***段)综合整治工程,突出重点加强对***河的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抓好公共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日常保护,重点查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行为;三是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严防偷排、漏排、真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做到达标排放。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各种污染严重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

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环境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

城市自行车交通与环境保护 1、城市是市政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集中的场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而由此带来的交通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噪声,交通扬尘及交通能源消耗,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确保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调整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发展并建立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已势在必行。而城市自行车交通以其轻巧灵活、锻炼身体和无污染等优势理应受到保护和发展。 2、国内外对城市自行车交通的认识及发展 欧美很多国家如丹麦、荷兰,政府都在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期望自行车交通所占比例越大越好。荷兰甚至把发展自行车交通写进了国策。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对自行车车道建设进行补贴,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城市建成区内自行车道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在车轮上的国家德国,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自行车逐渐成为德国人认识上的代步工具。德国政府 和媒体也建议大家骑自行车出行,既环保又健身,是正确交通工具的首选,城市基本都有自行车专用道;即使是经济发达的美国,政府也在鼓励以自行车作为上下班通勤的交通工具。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拥有量最多的国家,虽然目前依然有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自行车交通是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应当限制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但首都北京已经率先打破这种认识误区,摒弃华而不实的“汽车崇拜”思路,在重视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将自行车纳入政府决策的重要构成,修订或废止不利于自行车交通的管理规定,在道路两侧设置自行车的专用道等,让“自行车王国”重新成为城市的精神面貌。 3、城市自行车交通的环保优势 目前,许多城市的交通环境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机动车尾气排放、交通噪声和交通能源的消耗。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空气污染严重不仅危害人体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城市绿化系统及城郊农作物带来巨大损失;交通噪声不仅会干扰人们的睡眠,长期下去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还会干扰语言交流,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和听觉;交通部门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并发展绿色交通系统。不同出行方式与能源消耗和废气总排放量的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交通工具能量损耗和废气总排放量比较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进步,交通运输业也随之迎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人们又对这一行业提出了更为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人们要求发展交通运输的同时要保护环境。鉴于此,作者在文中对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全面的探究,希望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绵薄之力。 标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要求;关系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运输业中,其在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問题就是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土地资源日益短缺、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严峻,这些问题大都集中在环境领域,简单来说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因为这一问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保护环境也符合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要将牺牲环境作为发展交通运输业的代价,兼顾二者,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 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1.1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无论是以上二者的哪一个,我们都要求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强调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指的就是通过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的基础上促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其在谋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强调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获取。不仅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从长远处顾及到子孙后代对于环境和能源的需求。 1.2 交通运输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作为代价,事实证明,我国以前所走的那条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这是一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缺乏战略性的眼光,因此,我们在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时候应该遵循前车之鉴,不要重蹈覆辙,在发展这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的同时注意对环境做出保护,实现双赢。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减少对于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汽车运行的噪音污染、大气污染,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归根结底,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将交通系统的运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人们身体健康的损害降到最

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文章一):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绿色,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高度,是一道唯有爱心才能永久呵护的良知背景。为进一步绿化家乡、美化家园,进一步树立绿化环保意识,营造植绿、爱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我们学校积极投身义务植树等造绿活动,自觉参加绿化美化的公益事业,为美化我们的家园作出了贡献力量。(一)、形成共识,强化管理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我们专门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德育处紧密配合,把环境教育工作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 (2)、制定计划、层层落实本着“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让人生在习惯中收获”的办学理念,在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中,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和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突破口,提出了争创“市级绿色学校”的目标以及在争创中寻找差距、积累经验、扎实工作、提升效益的创建思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创造最大的环保效益是我校校园环保的工作目标。为此,我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例如:《校园绿色行为准则》、《食堂防止污染制度与措施》、《校园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和检查制度》、《分担区晨扫安排及检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和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我校的校园环保工作。 (二)、美化环境,营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口号。校园内有许多环保宣传标语,分类垃圾箱,班牌设计,楼道的警示语、劝戒语、创造墙环境教育资源随处可见。。。校园中人性化的护绿宣传牌,节水、禁烟牌都提醒着每一个人,使他们感受到环境的整洁和优美,从而激发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的室外场地和教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打扫,同学们用辛勤的劳动换来怡人的校园环境,这使他们感到格外的珍惜。校园宣传栏中陈列的环保小报、废弃物小制作、环保海报作品,都是同学们课间爱看的内容,一点创意、一点启示,同学们都能从中获得很多。走进校园绿树成阴,繁花似锦,雕塑、升旗台等人文景观与主体绿化相映成趣,愉悦的环境陶冶着师生的情操,学生们赏花护绿,人与自然是那么和谐。 (三)、强化渗透、力求拓展我校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环保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发掘学校潜在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同时,抓教育主渠道——课堂渗透,把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掘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知识。各科教师都把提高环保意识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以区级重点课题《利用环境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发展》为平台,开展研究,开发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环境与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环保教育专题优质课评选。 (四)、开展活动,增强意识积极开展环保活动,寓环境教育与活动中,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 公司所属各单位: 随着公司生产、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任务相应加大,为营造一个整洁美观的工作环境和迎接国家环保部督察组的督导、检查,根据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环境现场管理 1.各单位要保持厂区整洁、及时清理厂区杂草、沟道通畅无杂物、道路无垃圾污物、原料堆场有喷淋降尘设施; 2.废水排污口标识明晰、排放的废水无污染超标现象; 3.热电、电石、水泥要保证锅炉、电炉、水泥窑等除尘系统、尾气回收除尘系统、消烟除尘系统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所有的废气排放筒、烟囱不得超标排放。如发生或可能发生因生产工艺、设备不正常导致的污染超标情况,须立即报告生产管理部和安全环保部。 4.各项目组督促在建项目工程承包商做到建设工地文明施工,渣土、粉煤灰运输车辆严禁装载过满,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抛洒物料。 二、环境基础管理 1.各分厂须有环境保护设施管理档案和完整规范的运行记录。 2.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停用的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必须完好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做好在线监测仪器维护保养和仪器室内环境卫生工作。

3.水气分厂必须密切关注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采取有力及时的调整措施,确保正常的有机负荷和生化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4.污水处理设施的进出水量、处理前后的污染物浓度、工况、分析数据要完整;水处理监测、检测仪器确保完好,能迅速有效反映水质和构筑物内部环境参数来指导生产。 5.热电分厂做好原煤使用和入库记录,并做好煤质分析记录。 6.各分厂(部门)的环保管理人员要熟悉本单位环保状况,掌握主要环境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提供环境督察所需要的各类资料。 三、建设项目环境管理 项目组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评批复要求做好环保设施的监督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环境事故管理 1.各排污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环境事故管理规章制度和事故统计登记台帐,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2.对防治污染的设施包括事故收集池、各类切换设施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功能完好。 3.各分厂应加强日常环境管理工作,掌握厂区内废水排放动态,并及时向安环部报告。 4.各单位要切实做好本单位环境管理工作,一旦发生环保管理缺陷和环境污染事故将纳入6月份环保考核加倍处罚。 此通知 二OO九年六月一日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发布日期:2010-9-24 16:36:46 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态圈(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特点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点,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合理分配污染确保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重点保护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防,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区域绿化、“三边”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保护与建设工程,提高生态服务功能。重点是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险废物,提高空气、水体环境质量,尤其要解决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后的突出问题,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确保水源安全,保持一流的生活环境质量。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 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按照《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顿和新建扩建,高标准建设热带森林、红树林、珊瑚礁等自然保护区,形成由60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使我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系为框架,有计划地新建或扩大一批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坡鹿等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廊道,将海南主要的自然保护区连片成网,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和内部分区,实行规范管理,对现有的没有保护价值、不具备护区,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取消或改为风景名胜区。加强对西沙群岛等珊瑚礁核心区的以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地,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珊瑚礁的恢复。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根据中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同类型区的生态功能,制定分区理。对重点地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对一般地区,加强生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质资源保护。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建设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理力度,严格控制掠夺式捕捞和养殖方式,加强对幼鱼、幼虾和海龟、玳瑁等珍稀海护,实行伏季休渔,加强禁渔期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严禁非法猎杀及乱采滥挖野生保护植物。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和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重点建设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3个生态监测站。 种入侵。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生态安全研究,制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从省外地区引入外来物种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疫审批和监测监管,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的监督管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对种产生不良影响。对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单一品种造林及推广林下产业等进行跟踪,及时发展和研究解决有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已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理措施,保证生态安全。 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重点是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基干林带(含红树林)。按理的要求,明确划定生态公益林范围。对现有林相较好的热带天然林进行封山护林,木林进行封山育林。到2010年,封山育林面积保持23万公顷,逐步提高天然林的郁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热带天然林体系,全省天然林覆盖率稳定在19%。将沿海基干保加以严格保护,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破坏基干林带,对基干林带内养殖塘(池)及其他垦 退塘还林,加快基干林恢复。

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第十章道路交通环境保护 §10-1 概述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与人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客观条件。道路交通环境就是人们借道路进行交通运输的客观条件。 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事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路网密度不断提高,致使道路交通所产生的某些不良现象如噪声、废气、振动、电磁波等相应增加,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环|境的生态平衡,危及到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公害问题。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就是设法减少或防止道路交通对人类生态平衡的破坏。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并开发利用环境,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道路环境质量,这是交通工程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近年来已开始重视交通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 §10-2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与控制 一、噪声的含义、计量与指标 噪声通常指一切频率混杂、呆板、凌乱、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有妨碍的声音。亦即凡人们所不需要、令人厌烦的声音、统称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即指由道路交通而产生的这种令人厌烦的声音。 交通噪声与车流量、车型、车速、路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天中完全是随机变化的,是一种变化范围很宽的随机噪声。许多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噪声的50% ~70%来自道路交通噪声,当然个别情况下可能稍有不同。

交通噪声对人们的影响程度不仅与声强、频率有关,并且与其持续时间和变化幅度有关。声强变化幅度很大,如在寂静的环境中,勉强能听到最小的声音强度,称为可听阈,使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强度称痛阈。从听阈(2×105 Pa)到痛阈(20 Pa))声压比变化在100万倍以上,因此采用一个声级数值来评价交通噪声就会产生很大的困难,故常用以下几种计量指标。 1.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常用单位为帕(Pa)。 声压级(L):是声音强度相对大小的指标,其定义为2倍待测声压的有效值pe与用作比较的标准声压po的比值的常用对数。 式中:Lp 声压级(dB); Pe 声压(Pah Po 标准声压2×105 Pa 标准声压常为20μPa 故 Lp=20 (dB) 20μPa是可听阈的最低限,其对应的声压级Lp=0(dB)。痛阈的声压级Lp=120(dB)。界于可听阈与痛阈之间的声音是人的可听声。 2.频率与频谱

11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解析

第十一章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 引言 道路交通运输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一方面,它是人们活动和物资流通的基本保证,另一方面,它也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存环境。减轻道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本章首先介绍了车辆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提出了排放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接着阐述了噪声原理及计量方法,解释了道路交通噪声的各种来源及其对人们的危害,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还介绍了道路交通振动危害与防治;最后简要列举说明了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道路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知道道路交通对人体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并掌握应对这些危害发生的控制方法,建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节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交通网络和交通设备也不断得到完善;而在交通运输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增加,城市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交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运输工具的废气排放、发出的噪音和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船舶排水和事故造成的水域污染;水陆运输线路和运输设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特别是油气管道的泄露事故,对环境的危害更为严重。在交通运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中,比较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气污染。大气中由空气以外的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状态叫大气污染。汽车、火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的排气中有许多有害成分,它们污染了大气,给广大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气污染中,汽车运输的污染影响较大,而飞机、火车和船舶的污染影响则相对较小。 2、交通噪音。噪音,即嘈杂之声,是所有令人不偷快的声音的统称。它会使人或动物感到不适,同时也会伤害听觉系统。交通噪音主要由飞机、火车、汽车等运输工具产生。在城市中,交通噪音主要由汽车产生。 3、交通振动。汽车和火车运行而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交通振动。交通振动是由于地

区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精)

区环保问题整改工作情况汇报 4月中旬以来,我县认真落实中办、国办环保联合督查组及省、市环保部门对##产业区环保问题整改要求,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强势推进,##产业区环保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整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针对中办、国办环保联合检查及省、市环保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进一步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环保和分管工业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环保、发改委、安监、经贸、监察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违法行为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于6月2日专题召开环保会办会,对##产业区环保整治工作作了专题讨论和部署安排。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唐铁飞、县长尹哲强分别对##产业区环保问题整改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明确指示各级环保部门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保护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始终贯彻环保优先的方针,整改工作要真心改、彻底改,要痛下决心,落实到位,整改到位,努力建设生态园区,实现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县长尹哲强于6月3日专题召开县长办公会,进一步落实县委环保专题会议精神,明确责任和要求,有效推动##产业区环保问题的整改进度。 二、强化监管,确保整改到位 针对##产业区存在的问题,我县用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厉的措施,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势推进整改工作有序进行。对已进区的所有企业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梳理,分类整改。 1、分类规范整治到位 对入园项目全面清理整顿,做到“四个一批”,即:“清理一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园区规划、投资规模较小,环评不过关的项目,坚决清理出园。目前,已清理出园项目10个;“完善一批”,对项目投资规模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经治理可达标排放的项目,抓紧完善相关手续;“提高一批”,对符合产业政策、通过环保审批的项目,加强指导,督促其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尽快到位,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尽快达到环保要求并申请试生产;“运行一批”,污水处理厂已经获准运行,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且环保措施已经落实到位的项目,向原环评审批部门申请试生产。2、完善基础设施到位

浅谈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介绍了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所谓环境保护,就是人类根据现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制定一定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协调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同时,环境保护又是人类自觉寻求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的过程,尽可能的防止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营造更加适宜的自然环境;此外,还要对已污染的环境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对现在已经污染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改造和恢复;由此可见,环境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工作,环境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在于能够有效的改善人类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来看,其方法和手段不仅涉及工程技术、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对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经济规律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民环境保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环保工作落实到群众生活的细节中。 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就我国来说,环境保护的概念提出的比较早,我国的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也针对环境保护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目标。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政府部门根据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诸多环境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每个社会公民来来说,随着并不是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调整自身的行为,从小事入手,自觉的保护资源和环境。如:发现公共洗手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时,我们应该自觉的将其关上,再者,在使用电池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投递到专门的回收桶内,而不是直接丢入垃圾堆,还有,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应该自觉备用购物袋,从而减少一次性的塑料袋的使用,诸如此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由此可见,环保意识是一个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与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所以有关部门如果想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应该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公民自觉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包括对动植物以及森林的保护,还包括对大气和水的保护以及防治,既包括各类大型的污染源的预防和治理,还包括各类细节的处理。环保工作的开展是以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为前提的,是对资源的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环保意识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今天,提起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但是真正做到自觉长久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还有许多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