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一、审题的重要性

“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二、何谓审题

1、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

2、审题是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便是这样的道理。

3、审题是学生挖掘信息、迁移信息的过程:

审题过程是挖掘信息的过程,也是迁移信息的过程,它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孩子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在拿到题目时往往看见数字就去加、减、乘、除,有老师对部分学生开玩笑说是加减乘除打架,谁打赢了就用谁。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来说,这或许还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对于那些喜欢“拐弯”的题目来说,就会发现问题来了。例如一道这样的习题:“三位老师带领82名同学去坐缆车。每辆缆车只能坐2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很多学生都没有将三位老师算进去,因为他们只看见了阿拉伯数字82和2,而似乎忘记了“三”的存在。

为什么学生能够计算出“船长”的年龄?一个来源于法国的著名问题:“一条上,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几岁?”我国的许多小学生都给出答案:牛羊两数相减75-32=43,相加75+32=107;两数的平均数53.5等等。2007年试卷要求922名学生回答此问题,给出年龄的人数占62%。学生给出答案的理由是“老师出的题总是可以做的嘛!”,“乘除都不行,我就用加减试试看”,“测试时间快到了,我想空着还不如写上些答案好”……

法国数学教育家认为学生会把答案做出来是学校把学生越教越笨的表现。学生相信教师给的题目都是能做的,而不相信自己的思考,是丧失“自信心”的表现。

三、小学生审题障碍的心理因素

1、心理轻视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自以为是,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结果在审题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在考试时,我们会发现班上总会有几个学生完成的特别快,但并不是他们完成的快就是成绩优秀。你不禁要问他:你都做好了,都会做?他会认真的点点头,然后他们就等着交卷了。等到卷子批完发放到他们身边时,那几个最先完成的学生中肯定会有人发现自己以为做对的题错了,而且还是会做的做错了。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平常心来对待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既不能轻视,也不能过于重视。

2、心理畏惧

小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当他们看到问题中条件繁多而又复杂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心情立即变得紧张起来,再也不想去多看题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学习的自信心自我丧失。

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只杯子里装满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满水搅匀;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满水搅匀;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本题的解法有两种思路:

①第一次喝的,即二分之一杯牛奶,还余二分之一杯牛奶。

第二次喝的,即四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四分之一杯牛奶。

第三次喝的,即八分之一杯牛奶,还余八分之一杯牛奶。

第四次全部喝完。即喝完最后的八分之一杯牛奶。

四次所喝牛奶的总和是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加上八分之一,正好是一杯。

②尽管喝了四次,有三次喝的都加满水,但是并没有加牛奶,也就是说自始至终只有一杯牛奶,最后全部喝完。所以,小明四次一共喝的牛奶是1杯。

本题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满水,次数较多,条件较多、较繁,分析思路较乱,计算步数较多,审题时就认为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分析计算,还不一定正确,因此,往往会吓退学生,他们可能自动选择放弃。

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以提高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

3、心理习惯思维产生定势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长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种心理习惯的干扰,在审题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思维上的定势,使审题有误,解题出错。

比如:“3元买了6支铅笔,问每支铅笔多少元?”学生有可能因为经常用大数除以小数,而把这道题解为6÷3=2(元),得到一支铅笔两元。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思维定势的结果。

4、思维受阻

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多数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只要细心审题,题意就能理解,问题就能解决。但是在一些较复杂的数学问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非常醒目,而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学生的思维就受阻,解题的思路就无法展开。

例如:有一种圆柱形食品罐头,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0厘米,侧面贴上商标纸,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100个这样的罐头需要用商标纸多少平方厘米?

如果去掉“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这个条件,学生的思维还比较流畅,都知道圆柱体的侧面积就是分别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为长和宽的长方形的面积,100个这样的长方形面积就是本题的所求,即2×3.14×6×10×100平方厘米。而本

题中含有条件“商标纸接头处是1厘米”,只要把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6厘米再加上1厘米作为接头,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能展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可列式为(2×3.14×6+1)×10×100。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隐含条件的作用,正确地使用好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

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解题时的第一道关口,它和题目的立意息息相关。其实在为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审题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我们不要把解题与审题截然分开,因为两者之间是几乎融合在一起,有机结合在一起——审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较好的解题就必须认真审题,彻底把题目的内容及含义弄透,才能真正为解决问题打通道路,两者是相辅相成。

1、看准,心读,脑记

作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能够自主的读题,但是与低年级不同的是他们要从有声读题向无声读题转变,要从用嘴读题向用心读题转变。因为在平时学习中、考试中大多数都要求学生能够默读题目,独立完成。而这时一些学生就会对读题大打折扣,漏字,漏句,或是添字等情况出现。有的学生急于求成恨不得一目十行,有的甚至不看题目凭经验做题,他们会自己以为题目是这样的就不看原题盲目解题。

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虽然做题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在心里读出来,同时要在头脑中思考。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对于不理解的题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读。看准,心读,脑记这是对认真读题审题的第一步。

2、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审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如在《找规律》中,有这样的题目:■■○○○▲▲■■○○○▲▲……照这样排列第21个图形是( )。当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一组组图形隔开:■■○○○▲▲┆■■○○○▲▲┆……。这样帮助学生比较准确的把握题意,找到解题方法。

3、动脑思考,仔细推敲

在认真读题的过程中,要仔细推敲题目中的字词,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当中许多字词需要学生去动脑思考。语言文字是题目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如在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 的行走情景等等。

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养成仔细推敲,耐心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让学生在审题中仔细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题意。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但我们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在动脑筋的过程中,要运用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对应思想等等。例如,某大学生利用暑假在电脑市场打工,一个月(30天)的薪水是450元加一个计算器,在他工作了20天离开的时候,老板付给他一个计算器和200元钱,求这个计算器值多少钱?

分析:此题对应关系比较隐蔽,需根据已知条件来联系。可以这样思考:通过这位大学生30天薪水是450元加一个计算器,可以知道他每天的薪水是450

÷30=15元和计算器的

30

1,他工作了20天,应该付给他15×20元钱加上一个计算器的3020。而一个计算器的30

20是无法给的,老板给了他一个计算器,显然多给了这个计算器的1-3020=31,自然要扣除这31计算器所对应的钱数,他实得的钱数是200元,少得了300-200=100元,少得的钱数与多得的计算器相对应,由此可以求出计算器的价格。列式:(450÷30×20-200)÷(1-

30

20)=300(元)。 4、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情景,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如:小健到商店去买练习本,他的钱若买4本还剩2分;若买5本,就差1角.问小健有多少钱?依题意画出图,由图易见一本的价钱是:2+10=12(分),所以小健有的钱是12×4+2=50(分)或12×5-10=50(分),即5角。

画线段图可以把问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我们理解题意,明确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进而很快得出解法。这就是利用的线段图模型。例如出租车费用分摊问题:甲、乙、丙三人合租一乘一辆出租车,讲好大家合理分摊车费,甲在全程的21处下车,乙在全程的3

2处也下车了,最后丙一人到达终点,共付了90元钱。请你算一算,甲、乙、丙各应付多少车费?

分析:共乘一辆出租车,如何分摊车费,这实际上是公平问题,AA 制方式分摊车费是一种合理且现实的消费方式。若三人都在终点下车,毫无疑问平均分摊费用,每人应付90÷3=30(元)。但现在下车地点各不同,故每人乘车路径

各不同,所以每人分摊30元显然不合理。有人提出根据三人所乘的路程比:2

1:32:1即3:4:6,所以三个人所付的钱应该是90元的133、134、13

6,经计算甲、乙、丙各应付约21元、28元、42元。这样的分法虽然考虑了每人所乘的距离,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没有考虑到三段路程所乘人数的不同,还是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更合理的数学模型就是谁受益谁付费,付费的原则就是平均分,三个人坐三个人分摊,两个人坐两个人分摊……

全程 、 、 、 、 、

甲 、 、 、

乙 、 、 、 、 90元

丙 、 、 、 、 、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显然全程可以分为不同情况的三段,第一段是全程的一半,三人一起乘坐一起分摊90元费用的一半45元,所以这一段路程每人分摊费用15元;第二段只有乙丙两人乘坐,需分摊全程的6

1路程的费用90÷6=15元,故乙丙这段路程每

人分摊15÷2=7.5元;第三是丙一个人独享,丙这段路程承担全部的费用即

45-15=30元。所以全程甲需付15元,乙需付15+7.5=22.5元,丙需付

15+7.5+30=52.5元。在实际生活如果告诉我们具体的乘车里程,以及起步价,车费的分摊方案又有所不同,但总的分配原则:“谁受益谁分摊费用,共同受益平均分摊”不变。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在问题中找到其依据的数学原型,这正是我们解决问题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经常提醒学生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审题方法独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因分析 1、不看清楚题目下笔。 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不去仔细观察事物之间的特征和联系。所以在抄写数字、符号的时候,没有看清楚就下笔,抄写的数字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比如:把“3”写成“8”,将“26”写成“6 2”;把“+”写成“×”等。在很多时候,脱式计算中上一行的数字到下一行就写错了,或者将不同的数字写成同一个数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尤其是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除上述的原因外,还非常容易出现被假想迷惑的情况,以为能够进行简便计算,将运算顺序搞错。比如在进行小数简算的过程中,32.78-(8.9+2.78)可以变成分别减去后两个数,而类似的32.78-(8.9-2.78)就不能简算,去括号后要变成32.78-8.9+2.78。 3、多受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即学习中的迁移。如果已学的知识促进知识的掌握,就是正迁移,反之即负迁移。计算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受到负迁移的干扰,影响计算的准确性。比如:计算乘法的时候,不少的孩子就经常出现加法的计算情况。 二、措施方法 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15+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

最新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为叙述方便,本文分小学数学应用题、计算题、文字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作一探讨。 应用题 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具体说来要做到: 一、“读”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年级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读,养成自觉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 二、“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

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首先,对应用题表述中的数学术语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倍数”应用题“倍”的含义、行程问题“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学生对这些术语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无法理解题意,进而防碍数量关系的确立。 其次,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同学们修补图书。五年级修补127本,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四年级修补多少本?”对此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五年级修补的多还是四年级修补的多,这就要抓住“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这个关键句,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即“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就是“五年级比四年级多修补28本”,也就是“127本比四年级修的多28本”,这样不难判断出五年级修补的多,四年级修补的少,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三、“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如“小明家养了35只鸡,28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13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12千克蛋。这些鸡、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低段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 通过了解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现状后,分析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从采取多种策略,发散思维;注重转化,打破思维定势;走进生活,学习熟悉的数学;阅读训练,加深理解等四个方面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一、多种策略,发散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理解情节是关键”,训练学生寻找问题中的隐蔽条件,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发现其异同,培养他们学会寻找不同的解题门径,寻求多种解答方法的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具体主要有尝试、作图概括规律、操作发现、列举结果等多种策略。 尝试策略就是多种方法的“试误”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水平,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让学生采用尝试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1)作图辅助。小学低年段学生因年龄的局限,运用作图辅助的策略,让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启迪思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问题解决的关键。寻找规律是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碰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解决问题。像“把4条长3米的彩带连接在一起,接头处是1米,连起来后一共有多长?”就可以引导学生画图来解决究竟是12+?还是12-?,“?”是4还是3。 (2)操作促进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例如,在教《人民币的认识》时,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大额的付钱、找钱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创设买东西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充当顾客和售货员,亲身经历付和找的过程,从而感知付和找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使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3)列举结果。有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往往能对表征问题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3个老师和50名小朋友一起逛公园。公园门票:成人票:10元儿童票:5元团体票(10人及以上)6元。问:怎样买票最合算?”为使成绩中下的学生都能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几种买法一一写出来,然后进行比较,哪种买法最合算,最后再探究为什么买10张团体票和43张儿童票最合算。

三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方案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我特制定《小学三年级数学审题 能力研究》的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一)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发现一部分学生拿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即不会审题;一部分学生知识点掌握的不错,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够好,这是审题不严谨导致;还有部分学生本来会一两个知识点,但整合起来就理不清题意;等等。从而使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 高又处于三年级一个转折期。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遇到阻碍。要想逐渐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学问题能否正确的解答。 (三)认真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首要条件,而解题的准确性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四)最后,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学生的审题能力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课题的界定 审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实践意义 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要提高解题能力,就必须从学会审题开始。因此让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特别是认清教师自身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水平。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只有审好题才能答好题,审好题是解好题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二)学生通过科学的审题方法,学会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养成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得以提高。 (四)养成学生自觉审题的习惯,同时让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爱上数学。 (五)认真审题能力的养成的同时,也就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五、研究内容 (一)分层次对不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二)找出不同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小学学生审题能力发展的因

中考数学考试如何审题不丢分及审题能力培养

中考数学考试如何审题不丢分及审题能力培养 一、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尽管是中考这种关键时刻,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 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考试基本功之一。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平时。同学们自己在做练习时,包括做回家作业,不妨试试限时完成法,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不要有停顿,不要喝水,不要说话。 二、审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第一遍粗读题,使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 2、第二遍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 3、第三遍重读题。作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三、要学会翻译数学题。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就是把大家觉得特别长的题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语言,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学语言,进一步用代数式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助于审题。 四、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维定式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

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学习、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要敢于向困难挑战,相信自我,战胜自我,以提高他们勇于消除心理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素质。在学生审题能力有点滴的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可以经常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题,给学生新鲜感,培养兴趣,锻炼审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至于以后看到新情境题由于紧张,手足无措。针对学科特点,教师尽量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逐渐热爱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 (二)课上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 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审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技巧和水平。 1、例题教学 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认真审题的引导,通过对题目作深入细致的审题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步骤。例如: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还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使学生在读题时就学会抓住重点句、关键词,理解重点句、关键词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但是,教师要掌握好度,避免变成包办代替,反而阻碍学生能力的发展。 2、习题教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要想顺利解题,审题是关键。无论是何种题型,都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审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环节。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外,开始接触到各种题型。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有限以及文字转换能力的不熟练,很容易造成学生审题不清楚而造成错误,尤其是在讲评卷子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老师仔细读了一遍题目之后就恍然大悟,顿时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种情况表现出,学生做错了题目并不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而是关键的审题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审题能力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力是逐步培养的,是慢慢积累的,所以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 在数学课中的读题教学举足轻重,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的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做良好的铺垫。读题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养成动笔之前先读题的习惯。让学生养成首先要读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碰到难题读题思考的习惯。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会解释题目中每一句话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复述题目的意思。 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确了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要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加强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二、看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经常有学生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就写出了答案。比如,一些填空题之类的简单题型。学生总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看图写算式:一个实线圈里有5只小白兔,实线圈中有一个虚线圈,虚线圈中有3只白兔。列式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拿着笔就开始写加法算式。当我说:“请仔细看图,里面是一个虚线圈?再想一想,应该这样列式?”再如2=3-(),学生产生定势思维,认为等号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导致写出来的结果是:2=3-5.这些题目其实都不难,但小学生如果没有养成仔细读题的习惯,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题,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或数量。会有几种运算符号或数量关系;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三、圈 许多同学在审完题后还不得要领,理不清数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抓住关键字来看。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在观察的时候只注意到了整体,没有注意细节。如在一次数学练习中:在0、1、2、3、4、5这些数中:(1)、比3小的数有();(2)、大于2的数有();(3)、比0大比4小的数有()。1、2小题学生都能解答,第三题很多孩子都写了:1、2、3、4、5.要是没有把3小题的关键字“比0大比4小”圈准,导致这样的错误出现。再比如“和3相邻的两个数是:()”很多孩子写的是4、5.主要原因是孩子识字量少,定势思维,再加上关键字没有找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并且,一定要仔细讲解并耐心帮学生们整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很多同学

结题 小学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淅川县老城镇黑龙泉中心小学王宗义 【内容提要】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 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我从一系列调查中发现,低段学生的审题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在小学低段重视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对其后继学习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学生的审题现状,从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根据学习习惯养成的特性以及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对比实施,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审题审题能力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低造成的。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因此,我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 力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 题能力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 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综合、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细致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从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看,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教与学,忽视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达成学生培养目标层面上,要重视学生这一习惯的培养。“面对已经做过好几遍,讲了好几次,强调好几回的题,学生怎么又错了?”这样的报怨,大家太熟悉了吧!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这是谁的错?当你让学生认真做题,学生却还是错了,原因是什么?当你让学生改错时,你不讲他也会做对,原因又是什么?那就是没有认真审题,因此,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能促使学生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生活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呢?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一、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数学书也需要读。计算过程要重点读,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数学概念应精读,力求让学生理解概念。关键词语重音读;省略句式补全读;条件隐藏想全读。 小学阶段,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导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阅读——审题的前提。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不能明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审题能力问卷

《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审题能力评价研究》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现在想了解一下你们做题时的审题现状。下面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按照自己的实际如实填写。谢谢! 1.你认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真”审题重要吗?() A.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不重要 2.你有过因为没有审题而出现错误的时候吗?() A.从没有过 B.偶尔有 C.经常有 3.做数学作业的时候,你会看出题目吗?()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4.在数学考试中,你因为粗心而做错的题目大概占多少?() A.一半以上 B.一半 C.基本没有 5.每次因为不认真审题而出现错误之后,你否进行反思?() A.经常反思 B.有时候反思 C.改完题后从未反思过 6.面对数学题,你审题的方式是?() A. 逐字阅读,圈重点词,认真分析题意 B.大概读一篇 C.凭感觉 7.在解答题目时,当你发现没读懂题目的意思时,你会?() A.多读几遍,读懂为止,在解答 B.凭感觉开始答 C.其他答 8.做家庭作业时,你一般会认真、工整地书写吗?() A.常常 B.偶尔 C.基本没有 9.你做作业时,有看电视、玩手机、玩ipad,或做其他事的习惯吗?() A.常常 B.偶尔 C.基本没有

10.在数学作业很多的情况下,你会为了节约时间而不管作业的正确率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1.对于解错的题目,你会常常去翻看,或再次回想其解题思路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会?() A.没有感觉 B.有一定伤心 C.非常伤心 13.你在意自己的数学考试成绩吗?() A.不在意 B.一般 C.在意 14.你的父母经常帮你检查作业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5.你的父母会常常询问你的考试成绩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6.数学老师讲题目时,你都能够理解吗?() A.基本都能 B.偶尔能 C.基本不能 17.你觉得数学老师上课,对你很有吸引力吗?() A.有 B.一般 C.没有 18.当你对于一道题目百思也不得其解时,你会?() A.直接放弃 B.按照原来的思路,继续解题试一试。 C.换一种思考方式,另找解题方法 19.生活中,你会阅读与数学相关的书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0.你的数学成绩一般在?() A.85分—100分 B.70分—85分 C.60分—70分 D.60分以下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 一、问题的产生。 众所周知,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是做好数学题的基础,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审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教学现状中,学生的审题情况很不乐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二、确立主题:从数学学科特点看,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划方案,期望有所突破。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2、探索出学生审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课堂中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研究对象: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 五、研究过程: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教会他们无数的数学知识更加有长远的意义。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当下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在教学中不可缺失。

以下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一些策略。 1. 严把读题关。 读题是审题的基础,不读题何以谈审题。加强读题训练是提高审题能力的基础。学生读题时我要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通顺,初步理解题目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解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发觉班级集体大声读题的形式往往造成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根本不张嘴,或是唱读现象严重,口到而心不到,因此我适时采用了更适合学生实际的读题方式。在读题时,我将集体读题变更为默读题目之后指名学生大声读,从读上确保人人入眼、入心。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个训练要求教师首先摆正心态,不急着多做题、快做题,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2.要求学生审题时手眼合一,规范审题态度。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我往往先要求学生找准题目有几个要求,以此入手逐一进行解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因审题不全造成的漏做题目的现象。遇到一些文字叙述较长,难度较大的题目时,我指导学生圈画关键字词或是关键信息,这些往往都是正确解题的突破口。学生把关键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能够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问题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学生经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后,解题的正确率明显的有所提高。 3.复述题目信息是理解题目要求的关键。 复述题目信息的过程其实也是提取和筛选关键信息的环节,信息复述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把握已知条件,从而思考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对学生合理解题帮助较大。同时采用鲜明化的方式复述题目也能直观的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比如说:两个数相乘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 内容提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审题方法和审题能力的培养虽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着意训练的,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 主题词: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合理、正确是解题的基础,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所谓审题,即了解、熟悉和把握问题,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从而获取解题信息,最终达到圆满解题的目的。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而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审题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符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从现代教学论的主体性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建构过程,既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应识结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任何教师都包办代替不了,必须由学生参与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识。如在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前请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片,(必须有2012年、20 08年、2004年),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最后得出年、月、日之间的普通规律,既不管年份的变化,而31天、30天的月份始终是固定不变的,只有2月份的天数例外。在收集时有意让学生收集2012年、2008年、2004年的卡片,是有意安排了平年、闰年,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情况,设疑激思,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在教学中让学生实际操作,自己制作一张下一学期的校历,经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年、月、日的规律,建立起知识结构,丰富了表象,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新识的精神,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狐疑 :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狐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大意、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这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哪几种形式或者类型?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用?这些个问题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掌握有用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用性。 1、农村学生学习能力单薄:最直接的反映是缺乏审题的习惯,看错题、抄错题、计算错等现象频发,家庭作业正确率低,理解题意能力单薄,缺乏自主学习的欲望,,; 2、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教师往往单一追求高分的教学目标,大量进行练习的训练,追求题目的结果,对学生审题习惯、审题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包办代替学生读题、有利于学生学会辨析、思维与判断,轻轻松松学好数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其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低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是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到一些家庭培养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影响,审题能力跟同龄的城里孩子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教学的各知识点,也能将作业做 得不错,但在课后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作业或考试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只要教师再 把题目读一读,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于是,我们在分析错题原因时,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 能力的薄弱。而审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解题的顺畅程度。而审题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学 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在读题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解题思路的有效性。对于小学数学 来说,应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学会反思,不断巩固新知识,提高审题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对数学进行审题时的一些问题 1.思考方式被定性。 例如,“李老师带了350元去给学校买篮球,每个篮球需要40元,那么李老师可以买到几个 篮球?”这道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数学的取近似值、乘除法等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现实生活有多少了解。很多学生在解答该题时,使用公式计算350÷40=8.75,根据四 舍五入法得出最终答案为9个,而实际上,买第9个球时只剩下了30元,是不足以支付的,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为8个。这些答错的同学就是因为按照定型的思考方式,没有仔细 审题。 2.审题不细心。 例如,小明共有15只鸡和25只鸭,每年每只鸡能生8千克的鸡蛋,每只鸭能生10千克鸭蛋,问小明一年能收到几千克鸭蛋?注意审题的同学就会发现,虽然条件中给了鸡的信息, 但是问题只需要计算鸭蛋的总数25×10=250(千克)即可,没有细心审题的同学则很可能将 鸡蛋和鸭蛋的所有数量进行相加。 3.理解能力薄弱。 我国目前的小学教材里,抽象内容偏多,这也就要求学生对其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学生可能 看懂了题目的意思,但却无法正确理解题目背后的深意,导致没有真正地审懂题目,对题目 进行错误的解答。 二、让学生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加强小学生审题的认真态度 1.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审题的重要性,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游戏: 学生做了一道题目,一个圆的半径为2米,求它的周长是几厘米?认真审题的同学就会发现,需要求得的结果被换掉了单位,而最终班上竟有近半数的学生都没有回答正确,得出的结果 所用的单位仍然是米,这就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因此,必须加强培养我国小学生认真审题 的态度,培养其仔细审题的能力和耐心,发现题目的真正目的,顺利解答。 2.加强小学生读题的细心程度。 当小学生拿到题目时,第一步就是仔细读题,了解题目的涵义所在,这个步骤是提高学生审 题能力的基础。笔者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小学数学老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在练习 或考试时,先要仔细地、反复地读题,不加字,不减字,并在读题的过程中思考题目的涵义,理解题目的目的。这将使得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个细心的好习惯,帮助小学生在审 题过程中,抓住细微的线索,找到题目中的障碍,以便顺利解答题目。 三、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

(完整版)浅谈高中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甘肃省民勤四中 魏育椿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知道,审题是解题的开始,也是解题的关键。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以下情况:不少同学在数学课上认真听讲,但自己做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特别是一些条件比较多的大题目,常常一片空白, 问他们原因时,学生说 :“太难”,“ 看不懂题目”,可是经老师一点拨 ,又觉得很容易;在考试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失去一些本不该失去的分数,他们一般都解释为“粗心”。其实,经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 ,根本原因不在于“问题太难”,更不在于“粗心”,而恰恰在于学生审题能力差。 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准确、敏锐、深入的审题是正确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本质,探寻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审题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解答的结果。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寻找对策,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困难,开数学思维的大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 重视概念教学,培养学生审题准确性 准确理解题意是审题的前提。在审题的过程中,除了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条件、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正确的理解之外,尤其还要把握好某些关键性的词语,防止出现解非所答.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 二 充分挖掘,培养学生审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然而,要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还要学会对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数学题的已知条件是直接给出的,而有的则是隐藏在文字的叙述中,或寓于概念,或存于性质,或含于图中,审题时,就要注意深入挖掘这些隐含条件。因为,这些隐含条件是突破难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例5.设复数1z 和2z 满足关系式02121=++z A z A z z ,其中A 是不等于零的复数,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