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1教学

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

认识事物的方法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自主思考及讨论交流能力,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课本及课件中的图片感受化学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科技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

(3)体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识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总结概括法、习题巩固法

●教学媒体(设计)

板书、PPT课件、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PPT展示蜡烛燃烧图片)

上课。图片上我们看到的是燃烧着的蜡烛,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初中是如何定义燃烧的?

[PPT展示]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引导]也就是说燃烧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情景引入](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

图片上铁塞会变得锈迹斑斑是因为?

[讲解]燃烧和铁塞生锈过程都发生了氧化反应,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我们学过的氧化反应有哪些呢?

[PPT展示]

C+O2CO2

CH4+2O2CO2+2H2O

2Mg+O22MgO

[提问]判断它们是氧化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回忆初中学习的

燃烧有关知识,

[回答]可燃物与

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发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叫

做燃烧。

回忆初中金属的

化学性质相关知

识,

[回答]铁的缓慢

氧化。

思考,讨论,回

回忆初中氧化反

应的定义

[回答]与氧气反

从生活中的常

见问题出发,

创设情景,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从已知的旧知

识引入,减少

对新知识的陌

生感,为教学

创设好的心理

基础。温故知

新。

教师为引导,

[过渡]对,同学们对知识掌握得很牢固。现在请同学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使锈迹斑斑的铁塞变回本来模样(提示:工业上是如何冶炼铁的(PPT展示生锈的铁塞图片),

[PPT展示]还原反应

[提问]我们学过的还原反应又有哪些呢? [PPT展示]初中学过的还原反应

[提问]判断它们是还原反应的方法是什么呢

[提问]那么,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不是独立发生的呢

以CuO + H2反应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从前面我们可以知道可以通过得氧失氧来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那对这个反应的分析我们也采取这种方法。应,得到了氧。

回忆初中还原反

应的定义

[回答]通过还原

反应,将氧化铁

铁还原成铁

[讨论]学过的还

原反应

回忆初中还原反

应的定义

[回答]反应中化

合物失去氧

学生动脑思,

自主发现问

题,激起探究

兴趣。

[副板书]

失去氧,被还原(还原反应)

CuO + H

2 === Cu + H

2

O

得到氧,被氧化(氧化反应) [讲解]分析发现,在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个反应中,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而同时氢气发生了氧化反应,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 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自己所学出的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并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点评学生回答并总结]

同学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下面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规范表述:[讨论,回答]

铜失去氧,发生

了还原反应,氢

得到了氧,发生

了氧化还原反

应。

讨论,回答:氧化

反应和还原反应

不是独立的,而

是相互依存的,

是同时发生的。

交流、思考,回

答:

运用已有知识

分析解决问

题,并结合实

例给出定义,

更加直观易

懂。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方法 蒸发 适用范围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主要仪器注意点 ①不断搅拌;②最 实例 NaCl(H 2 O) 酒精灯、蒸 后用余热加热;③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发皿、玻璃NaCl 结晶液体不超过容积 分开棒(NaNO3) 固+固2/3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 升华酒精灯I2(NaCl)物分开 ①一角、二低、三 碰;②沉淀要洗NaCl 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 液+液萃取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分液漏斗 把溶质分离出来涤;③定量实验要(CaCO3)“无损” ①先查漏;②对萃 从溴水中提取剂的要求;③使 取Br 2 漏斗内外大气相 第1页共20页

2 通 ; ④上层液体从 上口倒出 乙酸乙酯与 饱 和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 蒸馏烧瓶、 冷凝管、温 Na 2CO 3 溶 液 ①温度计水银球 位于支管处;②冷 乙醇和水、I 2 蒸馏 液 度计、牛角 管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 凝水从下口通入; 和 CCl 4 ③加碎瓷片 渗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 NaCl 的分子、离子 蛋白质溶液、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 用固体盐或浓溶 盐析 烧杯 硬脂酸钠和 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液 洗气 甘油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 2(HCl ) 气+气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 形管 常用冰水 NO (N 2O 4) i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 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 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NaCl 和 KNO 3 混合物。 ii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第 2 页 共 20 页

2019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用途。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同类化合物找出性质的差异性、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对比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教学与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对比教学,培养学生对比研究的思维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善于合作的科学品质,树立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Na2O2与H2O,Na2O2与CO2的反应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同学们,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水可以用来灭火,那水可不可以用来生火呢?今天,我给大家做一个小魔术,叫“滴水生火”,大家看好了 【实验演示】滴水生火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 【讨论】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引入】奥妙是什么?——过氧化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钠的重要化合物。首先学习钠的氧化物 【提问】(1)钠有哪些氧化物? (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以及化合价是怎样的? (3)氧化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书写氧化钠与水、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种钠的氧化物,接下来继续学习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 【问题引导】过氧化钠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实验3-5:探究Na2O2和水反应 操作+现象 初步结论 把水滴入少量的Na2O2中,现象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必修1全册基本容梳理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或硼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7)若水银温度计破裂,应在汞珠上撒上硫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防止液体暴沸,应在底部加一些沸石或碎瓷 片。水冷凝管中进水应下进上出。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 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 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如用四氯化碳或萃取碘水里的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里的碘后再分液 三、离子检验 (1)Cl-离子的检验: 待测溶液+AgNO3生成白色沉淀+少量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证明有Cl-(2)SO42-的检验: 待测溶液+稀HCl无明显现象+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SO42-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例:粗盐提纯加入试剂顺序氯化钡(除去硫酸盐)→氢氧化钠(除去氯化镁)→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氯化钡)→过滤→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Chapter 3, compulsory Vol ume 1 of new chemistry textbook for senior o ne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材的作用与地位本章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 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这三小节主要是介绍了 四个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概念的应用(计算和定量实验)。这四个概念中物质的量处于 核心地位,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都是物质的 量的导出量有关计算主要包含了这样的四对换算关 系: space prefix =o /> <图1一 1>这样通过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就建构了这样一座桥 梁: <图1一2>而化学这门学科正是要在微观粒子的层次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所以学习化学的人都必须在头脑中建构起这样一座桥梁。同 时摩尔计算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核心,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量实验则是高

中化学重要的二个定量实验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也是意义重大。所以本章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二、新老教材的比较新大纲 旧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b 摩尔质量 b 摩尔质量的概念及计算 c、d 气体摩尔体积 b 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 c、d 物质的量浓度 c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 案(附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一、本章内容概述 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1.与初中的衔接作用 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

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 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 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1)物质分类法属于方法性工具,就不要把它本身当做死的知识来学习和训练。而要以其为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法,对所学化学元素、物质、反应等进行多角度的分类,借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氧化还原和离子反应(电解质)两部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确是重点知识,但绝不意味着此处的教学要“一步到位”。而这里所说的不要“一步到位”,也不意味着在概念教学方面随意降低要求。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基础概念的教学要务求扎实。而这个扎实需要的是学生的主动思考、记忆、联想和教师科学设计和安排的必要训练。 对于示范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可考虑介绍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里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关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

高一化学上学期教案-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用完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并盖两次。 (4) 不慎洒出的酒精若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谎,应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盖。 3.着火和烫伤的处理、化学灼伤的处理、如何防止中毒、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等。 着火烫伤时应该先冷敷。浓硫酸灼伤时先用干布小心拭去浓硫酸,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讲]刚才同学们发表了很多关于实验安全应该注意的事项,那么大家还要注意常用的危险化学标志。请见课本P4。 [讲]实验安全是为避免受到意外伤害的保障,要想我们的探究实验取得成果,我们还必须遵守实验的有关原则、安全措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板书]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过渡]以上是我们做实验必须遵守的一些注意事项,正确我们学习几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思考与交流]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如果有铁屑和沙混合物,你用什么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沙里淘金是从含金量相对较大的沙里淘金。根据金是游离态存在,密度比沙大的性质,可以用水洗法将金子从沙里分离出来。 如果是沙和铁屑的混合物,可以用物理方法用磁铁吸取的方法将二者分离出来。) [过]以上我们用的都是较简单的物理方法,大多数分离与提纯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一些新的方法。 [板书]二、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1、基本概念: 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2、操作原则: 四原则: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2)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一些安全内容的记录,学生能认识到安全实验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实验安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认识各图标的意义。 学生阅读P4注意问题1、2、3,学生回答实验注意问题,教师穿插、补充、完善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高一化学导学案 氧化还原反应(1)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35—37页,结合初中知识,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案合作探究内容;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学案所有内容。【学习目标】 1. 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2. 理解元素价态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关系 3. 会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难点: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预习自学 【回顾】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而实际中反应和反应是同时发生的。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 请列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讨论并交流这类化学反应得分类标准。 2.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的。 [阅读]课本P35-37页,填写下列有关内容: 1、得到原子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失去原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 原子得失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 元素的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元素的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3. 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元素的原子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有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发生的转移(得失或偏移)的一类化学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4.分析钠和氯气的反应,钠元素从零价升高到价,一个钠原子一个电子,钠元素被了。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一个氯原子一个电子,氯元素被了。在H2 + Cl2 =2HCl的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从零价升高到价,氢元素被了。氯元素从零价降低到价,氯元素被了。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的升降;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的总数相等,化合价的 相等,且化合价的总数等于的转移总数。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2020新教材化学 1.1.1 物质的分类学案(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高 中 化 学 学 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类(学案) 1、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4、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1、氧化物的分类; 2、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对下面的分类框图填空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有利于深入研究。 【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练一练】如果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类,最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比一比】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上面【课前复习】的结果 (1)同素异形体:; 例如: 【练一练】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A.CaO和CaS B.和 C.C60和C70D.HCNO和HOCN 【练一练】请同学们按照分类进行连线: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氧化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也可以按照氧化物的性质将其分为。 【练一练】判断如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形式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中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散系:。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将分散系分为 (2)胶体:胶体是的分散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三种:(例如:)、(例如:)、(例如:) 【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 实验1 滴加至。 实验2取100mL烧杯,加入40mL硫酸铜溶液 【实验】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上述实验1和实验2分别得到的液体,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1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2得到的硫酸铜溶液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区别的有效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 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 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 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 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 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 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0族或 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再下列空格中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必修课本问题答案(全册)复习过程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