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专项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顶管专项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所提供设计图纸、招标文件;

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4、《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标准》CJJ-90;

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7、《顶管施工技术》余彬泉、陈传灿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8、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施工安全、工地治安、人员健康、环境保护及土地租用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标准。

9、建设同类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用于本合同段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和技术力量情况。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拟建设污水管道约2.893km,主管管径D500~D1000管道,限流管管径D300~D400,管材主要为:DN500采用HDPE管,倒虹管采用钢管,顶管采用Ⅲ级钢筋混凝土管,其余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施工方案为明挖和顶管结合施工。

顶管工作段为WC22~WC25长113米,WC25~WC29长164米。

顶管矩形工作井尺寸为7米×4.9米,圆形接收井尺寸为7米。

根据设计图纸顶管共2段共设顶管工作井1座,接收井2座,工作井设于WC25,接收丼设于WC25、WC25。

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报告中间成果,详见附件:钻孔柱状图

本工程顶管方式采用泥水平衡法。

第二章工程特点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一、工程特点

1、本工程平面位置按排水工程管道走向依次布置,施工线路较长,施工放线及结构的模板、钢筋施工的方案必须周密,重点控制。

2、由于本工程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混凝土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和质量情况,因此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3、本工程施工历经雨季,所以抓好雨季施工是重点。

4、本工程施工场地要根据工程施工需要迁移,在每相临两座工作坑之间进行流水施工是本工程的施工特点。

5、本工程顶管位于挖方区,埋置较深。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进行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2、确定管线范围内及施工需用场地内所有障碍物,如管线、电线杆、树木及附近房屋等的准确位置。

3、按施工平面布置图修建临时设施,设置装、运临时用水的设施、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利用工作井内集水井进行机械排水。

4、进行顶管所用设备的加工制作。

5、根据顶进长度,准备好各类管线和所需的辅助物(固定架等)。

三、技术准备

1、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2、做好定位点控制,施工测量和现场放线工作。

四、施工流程

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备注:(1)工作井完成后用16号槽钢做顶管导轨确定主轴线。

(2)、各设备就位开始顶进。

2、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顶进机械→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安检查井。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上图所示。

第三章工作井与接收井施工方案

第一节测量放线

一、平面测量与垂直测量方法选择

本工程±0.00以下平面及垂直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测量。

二、测量依据及操作执行标准

所有测量定线依据建设单位给定的书面通知文件,以及设计施工图纸。

测量操作执行国家规范《工程测量规范》。

三、建立测量放线小组

四、本工程测量仪器、量具精度

3 塔尺5m 1条鉴定

4 钢卷尺50m 1条鉴定

五、测量控制目标

1、测量放线合格率100%,确保达到施工精度和进度要求。

2、平面的控制线测量精度不低于1/10000,其测角精度不低于20〃。

3、标高控制:每连续墙施工段层间测量偏差≤±3mm,全高≤±10mm。

六、测量放线方法

1、定位及轴线尺寸控制

保证本工程的测量精度,在工作井中心线的延长线上设引桩控制网,控制网的各中心线桩应控制在距井边15米以上。工作井开挖后用它做为各施工层恢复中线的依据。

外控制桩采用150×150×20mm钢板,底部焊接四只500mmφ20钢筋作为地脚埋置于混凝土中保护,保护深度为500mm。

2、高程测量:基坑土方开挖时,以±0.00标高控制点测出各负数整米数的水平点,并在基坑壁上标记,最后将水平仪移至基坑底,校测基底标高。

3、标高控制

现场建立统一的水准网点,水准网点应根据建设单位(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

工作坑施工时,根据所建立的水准网点,在坑边上测出-1.500m标高线,作为工作坑施工的依据。高程传递水准仪配合钢卷尺,钢卷尺起始端悬挂15kg线坠,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方案

沉井施工顺序:

泵井沉井井体分节制作,第一节和第二节3米,第三节2米,井体混凝土强度为C25。工作井下沉至设计标高之后,采用C20素混凝土封底,封底厚度为1.6米,之后制作工作井底板,底板采用C20钢筋混凝土制作,厚度为0.4米。

1、泵井沉井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图纸的泵井坐标定出泵井中心及泵井井体外壁四个角点的控制桩,基坑底四边尺寸比泵井结构外围尺寸沿周边各放宽0.5m,依据设计图纸由泵井平面尺寸确定基坑底面尺寸,泵井的基坑开挖深度为1m,以基坑底部周边尺寸按1:1放坡至地面标高,为基坑敞口形,可供立模板、绑扎钢筋搭设外模板。泵井基坑采用人工挖土并整平基底,土方可随即用车辆外运。

2、沉井基坑铺筑

在人工整平之后,沿沉井壁体中心线铺设碎石垫层,垫层厚度为200mm,铺设宽度1.25m(比刃脚宽度两侧各放宽0.5米),并用人工机具夯实平整;然后在碎石垫层上填筑粗砂垫层,厚度为100mm,用平板震动整平、密实。在垫层上沿沉井刃脚四周浇筑素砼垫层带,厚度为80mm,宽度比泵井壁体厚度内外宽200mm,沿砼垫层带周长相距1.0m设承垫木条,供内外立模板,绑扎钢筋之用。

3、第一节泵井沉井制作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第一节泵井制作高度,在铺筑的素砼垫层带上,铺设隔离层(油毛毡或薄板条),然后通过垫层带中相隔1.0m 的木条上搭立内模板和泵井满堂内脚手架,内模板校正后绑扎钢筋,再立外模板和外脚手架,沉井内外模封闭后,串拉杆螺丝、拉紧、清理井壁冲洗干净,复核验收立模扎筋均符合规范规程要求,放置漏斗,间距4m,四个转角处均设漏斗,漏斗下挂若干节串筒,砼可直接通过漏斗、串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