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

陈式太极拳松活弹抖论【张茂珍】

“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近代拳家提出的一个专用术语,有时被人片面用来形容太极拳的发劲功夫。其实细究起来,松、活与弹、抖是既对立统一,又有着不同层次与涵义的两个概念。

陈照奎老师曾经强调:“松、活、弹、抖是陈式太极拳的综合功力,松、活是柔化之本,弹抖即发劲之根。四者必须细心揣摩,否则,太极拳功夫终难问津。”由此可见,松与活是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与前提功夫,弹与抖则是体内气劲升华后崩发于外的形体表现。在陈式太极拳的训练过程中,松与活是指放松和灵活两个阶段的入柔程序,及其在推手较技中引进落空的柔化和触处成圆的变化体现。弹与抖则是指太极拳柔过气、刚落点时,劲力发放的情景之说。不但能做到“以刚克柔”、“以刚克硬”、“以刚克懈”,而且能做到“以刚克刚”的效果。

由此可见,松活是弹抖的基本条件,弹抖是松活的功夫升华。为此,注重松活训练,是陈式太极拳由松入柔、由柔显活的必经途径,也是陈式太极拳有意练柔、无心成刚的最佳举措。陈式太极拳的松、活与弹、抖功夫,是四种功夫凝聚而成,必须经过长时期不同阶段的盘架训练。此间虽无捷径可途,却有一定程序可循,可分为:“放松”、“灵活”、“蓄法”、“弹抖”四个训练阶段。

一、放松阶段

陈式太极拳的一个优秀之处,就是能在运动中,使肌体得到充分和完善的休息与调整。松柔圆活的运动形式,正是实现这一特色的奥秘所在。

大家都知道,紧张物体都存在一个趋向,即放松态势,尤其对生物体系来说,放松、柔顺是充满活力的体现和要求。可以说松柔轻顺的性能越好,身体的生命活力越强。能达到出生婴儿状态,为养生之大成(道)。

陈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放松,其中包括意识放松和躯体放松两个内容。意识放松是前提和关键。用陈鑫的话来说:“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平心静气,以待其动”。躯体放松是形式和反映,动作似风摆杨柳,浑身不显一丝拙力,便是肢体放松的原则。思想意识能放松到什么境界,躯体形态的动作也能放松到相应的程度。反之,动作松柔圆活的熟练协调程度,同样能促进思想意识的进一步放松。

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放松和紧张是一对相应的感念,思想意识放松并不是指大脑意识一片空白的呆滞状态,而是指抛却生活中的一切杂念和烦恼,全神贯注于拳艺的情景只中。躯体放松并不是动作上的松懈和轻浮,而是除了完成规范的动作所必须的肌肉收缩力外,其余各部尽可能放松。可见,意识上的放松和肢体上的放松是相辅相成的。其实,放松是人体的一种先天自然状态,初生婴儿和玩童时代,周身骨节柔韧,血脉和经络畅通,肌肉还没有构成横气,也未形成不应有的条件反射和收缩态势,属于放松状态。随着成长过程和外界环境的必然接触,尤其是受重力因素的影响,手臂的屈伸抬举,手的抓拿提放……自然形成都需要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为此,较力、标劲等横气(肌肉用力时的膨胀力)表现,自然存在与生活实践中,陈式太极拳训练则要“返先天”、“返统体”,无异于对多年生活经验、阅历和拙力方式的彻底革命。

初练太极拳者,大都是思想紧张,身体僵硬,动作不能圆活柔顺。所以练拳势时必须先从思想松静入手,排除杂念,意静神安,并由意念引导身体各部位拔长后放松,身心坦然,意念又静入松是陈式太极拳放松的关键所在。在意念放松的前提下,引导躯体各部严格按照太极拳规范动作,循规蹈矩地练习。初学拳时对每个动作与手足的方向、角度、位置及其运行路线等都要一丝不苟,并且严格按照身桩端正、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心气和横隔膜同时沉降,气沉丹田等要求,认真领悟每招每式的动作

要领,力求准确无误。

陈式太极拳讲究:贵用意(各节段有各节段的意),尚行气,戒用力。思想松静无为,意念专注于拳术之中,动作由慢入手,熟练后能快,快而复慢,快慢相间。动似风摆杨柳,轻似高空行云,浑身不显一丝一毫拙力僵劲,肢体松而不懈、不空。所用力量仅能抬起手臂即可,使两臂象挂在肩上一样,肩同时要有脱掉之感,正如拳论云:“出手脱肩里合肘,两手扶助似水流”。

初学者在盘架训练中,要注意架子不要放的太低。因为架子太低会导致腿部承受负荷增大,上肢容易不由自主地增加僵硬之劲,来减轻腿部的负重能力,不利于周身放松;架子太低还会导致腰腿转换不灵,也很难调整裆劲的到位程度,易犯荡裆之弊病,腰劲很难向下松串,更不能使劲力注入脚底。另外,架子太低,套路动作很难做到平整(功力深厚者才能做到),动作忽高忽低,易犯钻顶之弊病,是陈式太极拳练习之大忌。上述之忌,周身不能放松,尤其是上肢用力过大,则会导致气机留滞于胸、肩之内,形成横气填胸,气劲堵塞不能顺达,更不能气沉丹田和腰劲松串脚底。为此,要求盘架训练过程中,在放松的原则下,架子高低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体力情况和现有的功夫层次而决定。尤其是初学者,架子必须在适当高度的前提下进行练习。同时,在不失松肩垂肘的原则下,手臂尽量开展,步伐能大则大,虚实比例必须在大开大合中转换,以利于加强裆劲的调整,促使全身各部位在对拉拔长中得以放松。

二、灵活阶段

陈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是指由松入柔的训练过程中,注重加强缠丝劲的练习,促使肢体在缠绕中得以放松灵活地锻炼。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独特的训练方式,能使内气潜转收放同肢体螺旋屈伸进退有机结合起来。一般学者在这一阶段,体内气息尚未充盈,所以,要在腰劲的统领下,重视双肩和双胯部位的划弧转圈和螺旋运动,驱使四肢屈伸往来的缠丝旋转。动于静之内,静于动之中。陈式太极拳要求身虽动,意贵静,神敛则气顺,心静则体松,松则容易入柔,柔才能够灵活。

一般来讲,往往我们感受到的我们不一定能深刻理解,而理解了的东西我们则可以更深刻地感受。能在练拳盘架中理解和掌握放松状态,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陈式太极拳“松活”运动的无限妙处。

对初学者来说,在明师的引导熏陶下,再经本人细心揣摩,通过思想意识和拳势动作反复不断的强化松活训练,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太极拳松活的方式和方法,才算得上入门功夫,而后循规蹈矩,刻苦训练,才有望登堂入室。

通过内缠外缠的训练,将太极拳的松柔与轻灵积于一身,化掉了一切由后天所养的拙力和僵劲习惯,化生出一种返先天的柔韧性与灵活性极强的旋转能力。尤其是通过身体的内旋外转,五脏六腑同时得以摩荡,辅助肾气出入有序互相旋转传递,使身体内部气息得到转机,引导周身上下呈现出一片轻灵而沉稳景象。与此同时,注重内三合(筋与骨合、气与劲合、劲与神合)的锻炼,以加强身体内部气机的团聚力和潜转能力,逐步达到上虚、下实、中间灵及外柔内刚的懂劲阶段。

由于松活训练,基本上可以掌握内气潜转、劲由内换的法则,注重松沉灵活地练习,则是陈式太极拳培养体内气机团聚力的主要手段,以便细心体会和揣摩太极中分一气旋的理与法。在完整的太极拳圆圈之中,辗转虚实须留意,使每个动作在承上启下之处,要轻、柔、缓、匀。讨得圆活无阻,做到轻而不浮,沉而不僵,使体中内气和内劲活泼而自然、腾然而有序。其劲隐藏与体内,皆发于心神,内入骨缝循经走脉,外达肌肤螺旋运行,带动关节、网膜传递旋转,肌肉、韧带折叠贯串与缠绕。

松于活之内,活于松之中。松活而沉稳,既是陈式太极拳内气潜转与肢体外形缠绕的有机结合,又是有心练柔、无心成刚的最佳措施。此外,松活有层次的划分,每个层次对松活的要

求也不同。总的来说,要在“懂劲”的基础上,松而不懈、不空,沉而不滞不僵,轻而不浮不飘,即是陈式太极拳松的要义所在。

三、蓄发阶段

欲练弹抖,先练蓄发。所谓蓄发,是指陈式太极拳运动在训练柔过气刚落点的过程中,练气而化劲,聚柔而刚发,但内气是催动外形的主要动力,所以,加强内气充盈练习,则是初学蓄发的必修之路。

拳论曰:“蓄而后发……,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为此,在蓄劲的练习过程中,首先要讲究使劲蓄得足,蓄得住。要求肢体具备五弓之能,蓄而后发。但是,必须做到以腰弓为主体,其余四弓(四肢)做为辅助,而且,还需要五弓之劲合为一体,开合有序,松紧得当,同时蓄发相变。

太极拳在蓄劲时,通过拳势中的“虚领顶劲、松肩垂肘、涵胸塌腰、束肋合腹、松胯圆裆、开膝合膑”,使周身构成“负阴抱阳”之态势,犹如开弓满盈,促使肢体做功距离加大,加强其弹性的储备能力。同时,要求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中,只待勃发之机,其劲具有一触即发之势。此外,劲力除了虚领顶劲外,全身之劲全部向下松串,注入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身体的重心在蓄劲时偏于后腿,以便转换调整。蓄劲总的要求是: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松沉而灵活。

陈式太极拳发劲时,要求在劲力蓄住的前提下,能使体内之劲集中在一点迸发体外,如满盈弓之箭脱离弦扣,有“中的”入内之能效。其关键在于拧腰、扣裆、松胯、泛臀、双腿里缠、双足内旋、前脚把、后脚蹬,一气呵成。与此同时,以腰旋转为主要动力,双肩窝(云门穴)内气机潜转,互相传递(通背劲)。同时还要求腰松而活,肩顺(松)而脱,劲力一吐即收,形体一抖即松,重心发至左(右)松至右(左)四六分成。尤其在放劲的一瞬间,要有劲力从肢体某一部位松抖出来的感觉,决不可产生丝毫的努劲用力现象。其气与劲在体内会产生滞呆之意,憋在体内得不到完全地运用与发挥,导致发劲时头和身体出现一种不应有的震动之状态,这是劲没发出去在体内努憋所致,轻者头晕目眩、桩根不稳,重者鼻口窜血,学练者必须细心揣摩,方能领悟。

若要打对称劲,要求双手臂之劲相连而传递,出入而有序,双肩松开似脱,同时相吸相系,并相对传递,其身法要求旋转而灵活,主宾得当,阴阳扶承,虚实兼备。特别注意的是,不可蹲得太低,一旦发劲身体反而站高起来,易犯钻顶弊病,还会导致气机上浮,横气填胸,劲散而不能聚合和桩根不稳等缺点,学练者不可不知。为此,要求蓄与发之势必须保持平整,同时要求在形体外观上,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在内劲方面,注阴不注阳,注入不注出。尤其是在劲发刚落点的一瞬间,要求双腿如钉在地面上一样,后脚根决不能离地和挪位,否则,劲散而不聚,练习者必须谨记。

此外,劲力发放出体外后,身体有一种自然还原之能量,犹如弓箭分离后弓弦得以还原之状。所以在发劲练习过程中,要细心体会,以求蓄发连续,不可中断。同时要渐悟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情景。犹如枪膛内放出了第一颗子弹后,第二颗子弹则可自动上膛的感觉。可见,发劲落点后还得需要蓄劲还原,如不及时还原,劲散而不聚,气散而不敛,不能做到连蓄连发的效果。为此,必须明其聚(蓄)、神其用、贵其连、适其发、尚其速,方能得窍。发劲刚落点的要求

是:“疾、快、猛、准、狠”。运动如蜻蜓点水,一沾即起,动作象出手如点炮,回手似火烧。它的总表现为:“动短、意远、力促、劲长、气足、疾速、刚猛”。正如拳谚所云:“远打一丈不为远,劲发贵在一瞬间”。

四、弹抖阶段

既明“蓄发”,再论“弹抖”。所谓“弹抖”功夫,是指陈式太极拳训练发劲过程中的高级爆发力而言。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其化发功夫的升华。

拳谱中讲:“气未动兮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加火,气动好似弩离弓。学者

若会浑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为此,在盘架和蓄发的训练过程中,犹如炮卷硝磺,卷得愈实愈紧,爆发的力量就会愈强,威力就会更大。所以,培养浑元一

气,用于心意一动,促使全身之劲力集中在肢体的某一点迸发而出,即是陈式太极拳“弹抖劲”之奥妙所在。即明道理,再论法则。细心体会弹抖劲可分为弹劲和抖劲。“弹劲”是指身体内部所团聚的浑元之气,随着心意一动,驱使形体在一松一紧的阴阳开合中,生出一种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棚劲来,犹如弹簧的回弹之力,又象充足了气的轮胎,利用自身的弹力,在有形不见形的条件下,产生自身的反作用力,在重力越重,反作用力越强的基础上,展示蓄劲不动声色,惊乍之劲难查征兆,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河南方言称此为“绷劲”,即“弹劲”也。“弹劲”,河南方言又称为“圪颤劲”,犹如人在受到冷和惊吓时,表现出浑身颤抖之劲。正如拳论中所云:“莫道点气(弹抖劲)零零星,须要全神运在中,如梦里着惊,如悟道忽醒,如皮肤无意燃火星,如寒侵腠里打战栗,如漫天云里闪电踪,想情景,疾、快、猛”。其劲即先天之本能,没有习练过太极拳者,在充分的条件反射下也能激发产生此现象,但只有象形而不能用语实践。太极拳功夫深厚者,由于气息能在身体之内上下凝合,团聚于中宫之内,由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神会则自然由内达外,浑元贯通,周身无处不浑圆,无处不坚。初级浑元气阶段具有排打功之能效,只要勤学苦练,功积力久,在推手较技中即可达到“身挨何处何处击”的妙境。

“抖劲”也称“抖擞劲”。其劲又包含着两个内容,即“抖劲”和“擞劲”。“抖劲”是在外形周身放松的基础上,形与劲一起聚合蓄住,利用腰拧与腿蹬及其手臂的屈伸,把身体内部的劲力,犹如抛物一样使劲抖出体外,如箭中的,即是“抖劲”。

“擞劲”也是“抖劲”的范畴,动作起来有来回往返之意,陈式太极拳又称它为“来回劲”,在推手较技中尤为多见,技击中为了做到声东击西或避实击虚的连锁反应,采用“来回劲”惊散对方来劲及其惊晃对方的桩根和引空对手。其劲动作宜欲左则先右、欲上则先下、欲前则先后、欲重则先轻、欲实则先虚、欲擒则先

纵,反之亦然。其劲因位异方或折叠运行,基本上是两劲合在一起使用,从方位、角度来看,具有来回象形之意。所以又称为“来回劲”。两劲虽然方向各走异行,但在运用之中要求做到二劲归一,一气呵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弹与抖有共性,又有异点,弹劲与抖劲都具备把身体内部气化为劲,弹抖出体外“中的”之特色。从理论上讲,弹即是抖,抖即是弹。但是,在外形表现形式上,又有抖劲的特殊性,所以说,弹是弹,抖是抖。另外,从推手较技方面来讲,惊、颤、弹、抖互为作用,互为转换,相辅相成,弹抖参半,阴阳扶助,虚实兼备。这就是弹中有抖,抖中有弹,弹抖互变,弹抖互用,神形并茂,所向披靡。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n àn 文案拼音:wé

现代文案的概念:

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在中国,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都相对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文案"的概念常常被错误引用和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把文案等同于"策划",其实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有着本质区别的工作。只是由于文案人员常常需要和策划人员、设计人员配合工作,且策划人员也需要撰写一些方案,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文案和策划就是一回事,甚至常常把策划与文案的工作会混淆在一起(这也和发源于中国的"策划学"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很多企业中,都有了的专职的文案人员,只有当需要搞一些大型推广活动、做商业策划案、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需求量大的项目时,才需要对外寻求合作。以往一般企业都会找广告、文化传媒等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的文案、设计团队,经验也相对丰富,但因为业务量大,范围广泛,在针对性方面会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专业文案的

要求更加严格,逐渐衍生了一些专注于文字服务的文案策划公司。这类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多数都是从工作室形式转型而来,也有从文化传播机构独立出来的。

随着中国广告业二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操作流程,工作方式都在变化,文案的角色由无闻转为配角,现正昂首阔步走向台面,成为主角,从前一则广告多是由设计出计划,再配图之后,文案轮为完稿,一则广告的计划多是由文案与美工共同完成,然后各自分工。说起文案的地位,日本是从1992年意识到文案的重要性,台湾是1998年。2002年,大陆的一些中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总几乎都在垂叹,好的文案太少了。好的文案往往愿意扎堆,从全国形式来看,这股潜规则正逐渐由华南广告重镇广州向华东中心上海转移。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工作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 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 撰写

日常宣传文案白领一族

文案白领一族

单页、各类宣传小册子; 撰写DM直邮广告,包括信封、邮件正文; 撰写电视

广告脚本,包括分镜头、旁白、字幕; 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 撰写电视广告的拍摄清单; 撰写广播广告; 将海外版广告文案作汉化(翻译); 撰写广告歌词,或汉化(翻译)外文歌词; 撰写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为网站栏目命名; 撰写网站内部文案; 撰写手机短信广告; 撰写各类广告作品的创意阐述; 撰写广告口号; 撰写产品包装文案,包括:品牌名、使用说明、产品成分等; 为产品或品牌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路演或活动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活动请柬及活动现场宣传品上的文字; 为各种礼品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专卖店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商店的橱窗或店内POP物料文案; 撰写软文、新闻式、故事式、评论式; 撰写策划书,或协助策划人员优化、润色方案文字; 协助客户企业内刊的编辑,提供主题方向,审核文字。不同的环境对文案撰稿人有着不同的锤炼和要求。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构成

从现有的文案分类有很多种,按照4A标准,一般有四类:助理文案(ACW),文

案(CW策划文案

策划文案

),高级文案(ACW),资深文案(SCW),其中稍微要区别的是高级文案与资深文案,前者要求的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而后者不仅仅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还包括做文案的年资。有些4A公司设有文案主任(CE)一职,大体上与文案职责类似,有时候负

责专项。另外有些个别公司还配有首席文案的职位(CCW),文案功力凤毛麟角,虽

不具领导才能,但有的首席文案拿的工资却比创意总监还要高。大部分国内广告公司文案的种类繁杂,有房地产文案、创意文案、企划文案、品牌文案等。

文案是由标题、副标题、广告正文、广告口号组成的。它是广告内容的文字化表现。在广告设计中,文案与图案图形同等重要,图形具有前期的冲击力,广告文案具有较深的影响力。

广告标题:它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目,留下印象,引起人们对广告的兴趣。只有当受众对标语产生兴趣时,才会阅读正文。广告标语的设计形式有:情报式,问答式、祈使式、新闻式、口号式、暗示式、提

醒式等。广告标语撰写时要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句子中的文字数量一般掌握在12个字以内为宜。

广告副标题:它是广告方案的补充部分,有一个点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标题的补充及让人感觉,前面的不懂,在这里全部让人了解。

广告正文:广告正文是对产品及服务,以客观的事实、具体的说明,来增加消费者的了解与认识,以理服人。广告正文撰写使内容要实事求是,通俗易懂。不论采用何种题材式样,都要抓住主要的信息来叙述,言简易明。

广告口号:口号是战略性的语言,目的是经过反复和相同的表现,以便名域其他企业精神的不同,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这以成为推广商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广告口号常有的形式:联想式、比喻式、许诺式、推理式、赞扬式、命令式。广告口号的撰写要注意简洁明了、语言明确、独创有趣、便于记忆、易读上口。

所谓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就是指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表现。狭义的广告文案则指表现广告信息的言语与文字构成。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要求

1)准确规范、点明主题

准确规范是文案中最基本的要求。要实现对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的有效表现和对广告信息的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有效传播,首先要求广告文案中语言表达规范完整,避免语法错误或表达残缺。其次,广告文案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准确无误,避免产生歧义或误解。第三,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符合语言表达习惯,不可生搬硬套,自己创造众所不知的词汇。第四,广告文案中的语言要尽量通俗化、大众化,避免使用冷僻以及过于专业化的词语。

2)简明精炼、言简意赅

文案在文字语言的使用上,要简明扼要、精练概括。首先,要以尽可能少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广告产品的精髓,实现有效的广告信息传播。其次,简明精练的广告文案有助于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和迅速记忆下广告内容。第三,要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以防止受众因繁长语句所带来的反感。

3)生动形象、表明创意

文案中的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文字、图像能引起人们注意的百分比分别文字是35%, 图像是65%,文案创作时采用生动活泼、新颖独特的语言的同时,附助以一定的图像来配合。

4)优美流畅、上口易记

文案是广告的整体构思,对于由其中诉之于听觉的广告语言,要注意优美、流畅和动听,使其易识别、易记忆和易传播,从而突出广告定位,很好地表现广告主题和广告创意,产生良好的广告效果。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追求语言和音韵美,而忽视广告主题,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因文害意。

折叠编辑本段工作范围

策划文案和创意文案

一)策划文案:工作主要是将策划工作人员的策划思路形成文字。毋庸置疑,公司很多策划人员均有很强的策划水平和丰富的策划经验,但有时候手上同时进行几个案子,同时时间又比较紧的情况下,文案可以在充分理解策划意图的情况下帮助策划人员完成策划方案的写作。这其中有几个内容:

1.必须充分了解本案的运作背景,包括宏观市场信息和微观市场动态。

2.掌握整个策划的战略指导思想。

3.以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论述方式将策划思想反映在字里行间。

4.到比较专业的问题或障碍的时候,应及时与策划人员沟通,保证策划方向的一致性。

5.贯彻战略方针的同时,也可就战略思想的表达方式和文字提述上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更好地展现策划的战略核心点。

二)创意文案:主要是将广告作品的表现及形式用完整的文字表达出来,其中,除了产生画面的构想之外,还包括广告语言的表现内容(如平面的标题、引文、正文、随文,广告语等,影视的音效、旁白、字幕、广告语等)。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新颖的创意和传神的文字表现。而这些智慧的闪光绝对不是拍一下脑门子就能出来的。这其中包括了以下内容:

1.通过各个层面,特别是swot方面深入理解,从而找出项目的核心优势。

2.把握目标消费群的心态。

3.掌握宏观政策及大市场对项目本身的影响。

4.场策划人员和设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沟通。

5.市场上类似房产项目的文案及创意,力求全面加以突破。

6.获悉开发商对文案创作的要求,调整文字内容和形式。

折叠编辑本段文案写法

商家要吸引、留住消费者必须注重细节的提高和改善,而其中,文案就是不可忽视的一大细节。下面是一些能吸引买家的写文案方法:

折叠九宫格思考法

拿一张白纸,用笔先分割成9宫格。中间那格填上你的商品名,接下来开始在其它8格填上可以帮助此商品销售的众多可能优点。这是强迫创意产生的简单练习法,我也常用这种方式构思出企划案或演讲PPT的结构。

折叠要点衍伸法

把该商品型录上的商品特点照抄下来,然后每个要点后面加以延伸。如果你真的很懒,照抄型录商品卖点也可,但文字会比较没有人味,说服力道会稍差。

折叠三段式写作法

这是仿新闻学中"倒三角写作法"。第一段,请精要地浓缩全文的销售话术,因为多数人都没耐心看全文。第二段,请依照型录要点衍伸法,逐一说明该商品的众多特色。到底是点列还是一段长文章较好,要看你的文字功力。文字功力欠佳就点列式写出卖点即可。最后一段是「钩子」,主要任务是要叫人【Buy Now】,所以一般是强化商品USP(Unique Selling Point,独特销售卖点)、价格优势或赠品。

折叠编辑本段实际应用

市场研究

没有正确的市场导向,任何文案或创意都是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的确,再优美的文字用在不适宜的场合中都可能导致整个策划执行的失败。一篇优秀的文案,一定是在对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后方能下笔的。例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构成、风土人情、产业结构比重等等皆有很大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年龄、阶层人士的世界观、思维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也参差不齐,加上特定环境、特定历史背景

或政策规文赋予某些项目的特殊意义,都会对文案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无市场,文案便如枯井之蛙,其作品不仅缺乏远见,生命力也极为低下。

沟通与互助

在创作一幅作品时,常常发生这种情况:设计人员与文案人员一开始没有很好的沟通;结果是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作品文案看来好像是曲解了原意,而将文案配上去时候,设计人员又认为文案的风格与画面差入甚大。矛盾自然就出现了。其实文案和设计,乃至市场、企划、媒体等各部门工作人员都应随时保持高效的沟通。通篇来看,文案的工作是将市场的调查分析结果作为其创作的翔实论据、企划的核心思想作为其创作的指引方向,媒体投放的渠道作

为其创作的特定模式,设计排版作为其创作的具体表现。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是动态维系着的。在做一个文稿之前,与各个部门广泛沟通,并做到互爱互助,才能在一个凝聚力超强的团队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文案编辑词条

B 添加义项 ?

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文案

外文名称

Copy

目录

1发展历程

2主要工作

3分类构成

4基本要求

5工作范围

6文案写法

7实际应用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在中国古代,文案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戴叔伦《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夏衍《秋瑾传》序幕:"将这阮财富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文案音译

文案英文:copywriter、copy、copywriting

文案拼音:wén àn

现代文案的概念:

文案来源于广告行业,是"广告文案"的简称,由copy writer翻译而来。多指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

题、正文、口号的撰写和对广告形象的选择搭配;狭义的广告文案包括标题、正文、口号的撰写。

在中国,由于各个行业发展都相对不够成熟,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这使得"文案"的概念常常被错误引用和理解。最典型的就是把文案等同于"策划",其实这是两种差别很大,有着本质区别的工作。只是由于文案人员常常需要和策划人员、设计人员配合工作,且策划人员也需要撰写一些方案,这使得很多人误认为文案和策划就是一回事,甚至常常把策划与文案的工作会混淆在一起(这也和发源于中国的"策划学"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广告文案

广告文案

很多企业中,都有了的专职的文案人员,只有当需要搞一些大型推广活动、做商业策划案、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等需求量大的项目时,才需要对外寻求合作。以往一般企业都会找广告、文化传媒等公司合作。这些公司一般都有专业的文案、设计团队,经验也相对丰富,但因为业务量大,范围广泛,在针对性方面会较为薄弱。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专业文案的要求更加严格,逐渐衍生了一些专注于文字服务的文案策划公司。这类企业发展速度很快,大多数都是从工作室形式转型而来,也有从文化传播机构独立出来的。

随着中国广告业二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广告公司的经营范围,操作流程,工作方式都在变化,文案的角色由无闻转为配角,现正昂首阔步走向台面,成为主角,从前一则广告多是由设计出计划,再配图之后,文案轮为完稿,一则广告的计划多是由文案与美工共同完成,然后各自分工。说起文案的地位,日本是从1992年意识到文案的重要性,台湾是1998年。2002年,大陆的一些中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总几乎都在垂叹,好的文案太少了。好的文案往往愿意扎堆,从全国形式来看,这股潜规则正逐渐由华南广告重镇广州向华东中心上海转移。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工作

撰写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海报; 撰写企业样本、品牌样本、产品目录; 撰写

日常宣传文案白领一族

文案白领一族

单页、各类宣传小册子; 撰写DM直邮广告,包括信封、邮件正文; 撰写电视

广告脚本,包括分镜头、旁白、字幕; 撰写电视专题片脚本; 撰写电视广告的拍摄清单; 撰写广播广告; 将海外版广告文案作汉化(翻译); 撰写广告歌词,或汉化(翻译)外文歌词; 撰写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为网站栏目命名; 撰写网站内部文案; 撰写手机短信广告; 撰写各类广告作品的创意阐述; 撰写广告口号; 撰写产品包装文案,包括:品牌名、使用说明、产品成分等; 为产品或品牌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路演或活动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活动请柬及活动现场宣传品上的文字; 为各种礼品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为专卖店命名,并作创意阐述; 撰写商店的橱窗或店内POP物料文案; 撰写软文、新闻式、故事式、评论式; 撰写策划书,或协助策划人员优化、润色方案文字; 协助客户企业内刊的编辑,提供主题方向,审核文字。不同的环境对文案撰稿人有着不同的锤炼和要求。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构成

从现有的文案分类有很多种,按照4A标准,一般有四类:助理文案(ACW),文

案(CW策划文案

策划文案

),高级文案(ACW),资深文案(SCW),其中稍微要区别的是高级文案与资深文案,前者要求的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而后者不仅仅是文案的撰写能力还包括做文案的年资。有些4A公司设有文案主任(CE)一职,大体上与文案职责类似,有时候负

责专项。另外有些个别公司还配有首席文案的职位(CCW),文案功力凤毛麟角,虽

不具领导才能,但有的首席文案拿的工资却比创意总监还要高。大部分国内广告公司文案的种类繁杂,有房地产文案、创意文案、企划文案、品牌文案等。

文案是由标题、副标题、广告正文、广告口号组成的。它是广告内容的文字化表现。在广告设计中,文案与图案图形同等重要,图形具有前期的冲击力,广告文案具有较深的影响力。

广告标题:它是广告文案的主题,往往也是广告内容的诉求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吸引人们对广告的注目,留下印象,引起人们对广告的兴趣。只有当受众对标语产生兴趣时,才会阅读正文。广告标语的设计形式有:情报式,问答式、祈使式、新闻式、口号式、暗示式、提醒式等。广告标语撰写时要语言简明扼要,易懂易记,传递清楚,新颖个性,句子中的文字数量一般掌握在12个字以内为宜。

广告副标题:它是广告方案的补充部分,有一个点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标题的补充及让人感觉,前面的不懂,在这里全部让人了解。

广告正文:广告正文是对产品及服务,以客观的事实、具体的说明,来增加消费者的了解与认识,以理服人。广告正文撰写使内容要实事求是,通俗易懂。不论采用何种题材式样,都要抓住主要的信息来叙述,言简易明。

广告口号:口号是战略性的语言,目的是经过反复和相同的表现,以便名域其他企业精神的不同,使消费者掌握商品或服务的个性。这以成为推广商品不可或缺的要素。广告口号常有的形式:联想式、比喻式、许诺式、推理式、赞扬式、命令式。广告口号的撰写要注意简洁明了、语言明确、独创有趣、便于记忆、易读上口。

所谓广告文案是以语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的形式。广告文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广告文案就是指通过广告语言、形象和其他因素,对既定的广告主题、广告创意所进行的具体表现。狭义的广告文案则指表现广告信息的言语与文

太极拳经典书籍

太极拳经典书籍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内功教程.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太极拳竞赛套路(四十二式)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普及,各种形式的太极拳竞赛活动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有一个规、统一的竞赛套路,为此,中国武术研究院于1989年组织了国著名教练员、太极拳名家和部分优秀运动员,在原有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该套路1990年定为亚运会武术比赛的规定容,随后不仅成为国家正式比赛项目,而且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经在世界围广为流传,受到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欢迎。

四十二式太极拳吸收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以式太极拳为主,动作外形严格规,气势舒展大方,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综合性的特点。四十二式太极拳在动作布局上各式太极拳动作有所穿插,第一段以式动作为主,外形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第二段突出了吴式太极拳的手法、式太极拳的步法以及式太极拳的发力动作特点;第三段以式云手为主,兼有吴式提膝攀收勾脚尖的动作;第四段以四十八式太极拳中的第四段为主体,表现式特点。 四十二式太极拳布局合理,动作数量、容组别符合规则要求,在编排动作上也表现出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又对难度动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大增强了竞赛的可操作性。 练四十二式太极拳应该注意:练习风格应以式为主,对于其他式的动作这里也按式化处理,但是仍要保留原动作的基本造型及基本特点。如“掩手肱捶”还要发力,但与式中的发力在动作的手型、步型上有所变化;再如“玉女穿梭”虽然吸收吴式的平云手法,但是身型上以中正为主,不做吴式的“斜中寓正”等等。 动作说明 第一段 一、起势

这是王建业的师傅林墨根先生最近发表的练太极拳起式的体会。我今转帖大家共享。 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 林墨根 余自从跟式太极宗师雅轩习拳以来,至今近五十年。时刻谨记先师教诲,刻苦练功,不敢有丝毫倦怠。常忆先师练拳,尤重起式,我时时揣之却未能深思其中奥秘。直到2002年,83岁的我因胃溃疡大出血住进了医院,历经三次大手术,骨瘦如柴,大肉若脱,医学专家断言活不过三个月。躺在病床上,我又想起恩师的教诲,开始专门修练太极拳的起式。躺着,坐着……时时勤练之。不想,如此半年,不仅身体渐渐康复了,而且功夫也精进不少,如今发劲、化劲均得心应手,至此方才领悟我式太极拳起式之妙,妙不可言。 首先,起式作为式太极拳的第一式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能使人身心放松,有助于经络的畅通,促进气的充盈与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促进人体健康。此式既是静功,又是功,还是气功、养生功。再者,从练拳的放松与稳静,使整趟拳更有拳意,更有气势。尤其重要的是,在太极拳推手时,欲要做到浸人于不知,发人于不觉,此实乃熟练起式而后身、手至轻、至柔之故。 总而言之,欲要精深功夫,必先熟练起式。现将先师所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42式太极剑名称与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拉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3)上步送剑成丁步 (4)转身弓步前指 二、并步点剑(1)上步穿剑(2)收脚分剑(3)弓步接剑 (4)并步点剑(方向--东北) 三、弓步削剑(1)合剑提脚(2)撤步转身削剑 四、提膝劈剑(1)坐腿摆剑(2)举剑提腿前劈 五、左弓步拦(1)绕剑转身撤步(2)弓步拦剑 六、左虚步撩(1)转身收脚绕剑(2)上步绕剑(3)虚步前撩(东南) 七、右弓步撩(1)转身绕剑(2)上步弓步前撩 八、提膝捧剑(1)坐腿.剑向左平带(2)退步.剑向右平带分开(3)活步提腿独立捧剑 九、蹬脚前刺辰剑、收、蹬脚、刺剑 十、跳步平刺(1)落脚向前送剑(2)跳步收剑(3)上步.弓步.前刺十一、转身下刺(1)收脚收剑(2)扣脚转身(3)弓步下刺 十二、弓步平展(1)合剑收脚(2)开步平斩剑(东南-西北) 十三、弓步崩剑(1)转腰摆剑(2)插步带剑(3)提腿捧剑(4)弓步转身、发力崩剑 十四、歇步压剑(1)举剑插脚(2)歇步下压(剑尖指西南) 十五、进步绞剑(1)虚步提剑(西南)(2)进步绞剑(3)进步绞剑 (4)进步绞剑、两手相合 十六、提膝上刺(1)坐腿收脚(2)独立上刺(西南)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分析

陈式太极拳56式拳谱(好东东哦) 标签:马步金刚陈式太极拳陈式转身2008-10-03 08:18 前几天休假无事,将以前学习的陈式太极56式拳谱翻出来整理了一下,自己添加了每招之间的演变动作,无私贴出供太极虫们共享,呵呵,不对之处请及时指出。 陈式56式太极拳分解套路 第一组: 1.起势 (分脚开立) 2.右金刚捣碓 (1.转腰摆手 2.转身右平捋3.擦步推掌4.躬腿前棚 5.虚步撩掌 6.震脚砸拳) 3.揽扎衣 (1.转腰托拳 2.转腰分掌 3.提脚擦步合臂 4.马步立掌) 4.右六封四闭 (1.转腕旋掌 2.下捋前挤 3.左刁右托4.虚步按掌) 5.左单鞭 (1.左推右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6.搬拦捶 (1.转腰摆拳 2.马步横打 3.转腰翻拳4.马步横击) 7.护心捶 (1.转腰塞拳 2.跳转龙摆 3.马步棚打) 8.白鹤亮翅 (1.擦步插掌 2.虚步分掌) 9.斜行拗步 (1.转腰绕臂 2.踏脚擦步 3.收掌扭腰提勾 4.马步展臂) 10.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11.前趟 (1.落脚擦步下捋2.转体搭手3.转腰翻掌 4.提腿擦步5.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左掩手肱拳 (1.提膝刁收 2.震脚擦步 3.马步掩手4.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1.右转腰掩肘 2.左转腰掩肘) 14. 背折靠 (1.折叠缠绕 2.拧腰折靠) 15.青龙出水 (1.转体绕臂 2.转腰缠臂 3.马步撩弹4.马步迸掌) 16.斩手 (1.提脚翻掌 2.震脚切掌) 17.翻花舞袖 (1.旋臂伸掌 2.挑掌抢劈) 18.海底翻花 (1.转腰提臂 2.提膝翻抖) 19.右掩手肱拳( 1.震脚收掌 2.擦步合臂 3.马步掩手 4.弓步出拳) 20.左六封四闭 (1.转腰下捋 2.转腰前挤 3.转身虚步刁托 4.虚步按掌) 21. 右单鞭 (1.右推左提 2.提脚擦步 3.转腰托掌4.马步立掌) 第三组 22.右云手 (1.收脚摆掌 2.开步推掌 3.擦步右云4.开步左云 5.转腰摆掌 6.缠臂横击)23.左云手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

中华剑术套路名称---续 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通备剑、醉剑、宣化剑、七十三剑、龙形剑、奇门十三剑、白虹剑、纯阳剑、七星剑等。 刺剑撩剑劈剑腕花剑点剑崩剑云剑 武术剑,又称太极剑,以软剑为主,可做表演剑使用,均未开刃,长短按身高来订,28寸是男女最通用的一个尺寸,我们也可另外按您要求批量订制24寸,26寸,28寸,30寸,32寸等不能规格的剑,详情可与客服联系!订做按要求定价格,品质保证!特别注意本店所使用的不锈钢,统一都用铁素体类不锈钢材料,为铁磁性不锈钢材料,性能良好,只要保持剑刃干净,永不生锈,并非大家说的无磁性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材料不管有没有磁性都不会影响您的正常使用,希望大家购买前注意留意一下这一点。 (2009-02-01 10:55:12) 转载 标签: 武魂 昆吾剑 《武当》 龙剑 吉林市 杂谈 十二画及十二画以上:

(698)寒子剑(二十六式) (699)童子剑(二十八式) (700)混元剑(六十式) (701)混元太乙剑(《全械录·子母绵掌》) (702)浑元气功太乙剑(三十式)(《武林》总117、118页)(703)舒怀剑(《中华武术》总188期) (704)搜风剑(五十三式) (705)短剑(鱼藏剑)(三种二十一法) (706)短缨剑(三十七式)(吉林市刘师傅在秦皇岛学)(707)提袍剑(十九式)(《浙械录·北拳》457页) (708)提袍剑(四十二式)(《浙械录·北拳》457页)(709)简化武当剑(二十七式)(《武魂》总188期)(710)摄云十三剑(《武当》1990年第3期) (711)醉剑(五十四式)(《武林》总17—21期) (712)醉仙剑(《武当》1991年第3期) (713)短穗双剑(四十九式)(孙民杰、运冠霞编) (714)鸾凤剑(一)(三十七式) (715)鸾凤剑(二)(二十六式) (716)蟠龙剑(三十五式)(《剑术》蔡龙云)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五十六式太极拳拳谱及动作分解 一、起式1、并脚直立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1、转体棚捋2、转身右捋3、擦脚平推4、虚步撩掌5、举拳提膝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1、左转托掌2、分掌划弧3、擦脚合臂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1、转体旋腕2、下捋棚举3、棚刁上托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1、转体变拳2、转体横击3、划弧翻拳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1、转体栽拳2、跃转抡击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1、擦脚插掌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1、转体绕臂2、踏脚擦步3、左转提勾4、弓步展臂 十、提收1、扣脚合手2、收脚收手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1、擦步右捋2、转身旋掌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1、提膝刁收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1、转身撩拳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1、转提绕臂2、转提旋臂3、撩弹收拳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1、摆脚翻掌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1、擦脚合臂2、转身旋臂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1、下捋棚举2、虚步刁托3、擦脚翻掌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1、转体推收2、转身提勾3、屈膝擦脚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1、收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5、旋掌平摆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1、踏脚旋掌2、开步推掌3、插步旋掌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1、转提旋掌2、马步分掌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1、转身捋棚2、撤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1、撤步左捋2、退步刁托3、跟步前推4、撤步刁托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1、屈膝分掌2、弓步穿掌3、拧腰旋掌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1、转身旋掌2、擦脚合臂3、转身旋臂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1、转提左捋2、转提棚臂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1、落脚旋掌2、虚步双推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与要领 一、概述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二、简介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三、风格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作为竞赛套路,动作规格十分规范。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 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

太极拳套路-24式、42式、45式、48式汇总

24式太极拳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42式太极拳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二)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左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二)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45式吴氏太极拳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22)左云手 23)右高探马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退步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掼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31)十字拍脚 32)搂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 35)右云手 36)左高探马 37)回身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 44)退步搬拦捶 45)收势

42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说明书

四十二式太极剑剑谱暨各式动作分解 新编太极剑竞赛套路,全套共有42个动作名称,其中包括十八种剑法、五种步型、三种平衡、三种腿法和三种不同的发劲动作,本套路既保留了太极剑的风格特点,又有所创新,不仅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结构严谨、编排新颖、布局合理,而且动作数量、组别和时间等均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28、右左云抹42、收势 招式动作分解说明 预备势 两脚并拢,脚尖朝前;畅胸舒背;身体直立,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右手成剑指,手心朝里;左手持剑,手心朝后;剑身竖直贴靠在左臂后面,剑尖朝上;目视前方。 要点:头颈自然竖直,下颌微收,上体保持自然,不可挺胸收腹。两肩臂要自然松沉;剑刃不可触及身体;精神要集中。 一、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2)摆剑曲蹲抱剑提脚 (3)上步送剑成丁步(4)转身弓步前指 动作说明 1. 左脚提起向左迈半步,与肩同宽;身体重心在两腿中间,同时两臂微屈略内旋,两手距身体约10 厘米;目视前方。 2. 两臂自然伸直向左前方摆举至与肩平,手心朝下;上体略右转,随转体右手剑指右摆,至右前方后屈肘向下划弧至腹前,手心朝上;左手持剑,右摆后屈肘置于体前,腕同肩高,手心朝下;两手心相对;同时重心左移,左腿屈膝半蹲,右脚收提至左脚内侧(脚不触地);目视右前方。 3. 右脚向右前方(约45 °)上步,随身体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同时右

陈式太极拳玉女穿梭动作分解

陈式太极拳玉女穿梭动作分解教程 ——陈家沟太极拳馆合肥分馆整理 一、玉女穿梭简述 玉女穿梭动作应该属于综合性动作,它以杨氏太极拳里的左右穿梭为基础,即左右推架掌,吸收了吴氏太极拳里左右穿梭的云掌特点,还吸收了孙氏太极拳的跟步特点,动作飘忽连贯,虚实有致,防中喻攻,攻中有防,刚柔相济.是国家体委编撰的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里的一个动作名称,在48式太极拳里也有这个动作。这个动作使全身的肌肉、骨都能得到锻炼,特别是对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大有裨益。 二、动作分解 动作一:接左蹬一根,左脚落地,重心左移,右脚收回,脚尖点地;两拳变掌顺缠合于腹前。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左移,身体右转;两手随之右转掤于胸前,立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右膝外摆,左脚尖内扣随身右转;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时要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掤于手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两手双逆缠下合;目视前方。 【要求】随身体下沉,两手下按,切勿弯腰。此动作接上势下沉呼气。 动作四:接上势。两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双脚随之上纵离地;目视前方。【要求】以手领功,周身一致,上纵轻灵。此动作吸气。 动作五:接上势。双震脚落地;双手逆缠随之下按要沉重有力,完整一气,立身中正。此动作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两手逆缠上掤;右脚随之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手掤提腿,立身稳重,周身合一,内劲团聚不散,此动吸气。 动作七:接上势。 重心在左腿,身体迅速左转,右腿里合外蹬;右掌逆缠前推,左手逆缠,向左后发肘劲;目视右前方。 【要求】将周身团聚之劲迅速贯于右腿、左手和左肘,左腿独立稳重。此动呼气。

太极剑谱

4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1、起势15、进步绞剑29、右弓步劈 2、并步点剑16、提膝上刺30、后举腿架剑 3、弓步削剑17、虚步下截31、丁步点剑 4、提膝劈剑18、右左平带32、马步推剑 5、左弓步拦19、弓步劈剑33、独立上托 6、左虚步撩20、丁步托剑34、进步挂剑 7、右弓步拉撩21、分脚后点35、歇步崩剑 8、提膝捧剑22、仆步穿剑36、弓步反刺 9、蹬脚前刺23、蹬脚架剑37、转身下刺 10、跳步平刺24、提膝点剑38、提膝提剑 11、转身下刺25、仆步横扫39、行步穿剑 12、弓步平斩 26、弓步下截40、摆腿架剑 13、弓步崩剑 27、弓步下刺41、弓步直刺 14、歇步压剑 28、右左云抹42、收势

32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起势、 17.转身回抽 1.并步点剑 18.并步平刺 2.独立反刺 19.左弓步拦 3.扑步横扫 20.右弓步拦 4.向右平带 21.左弓步拦 5.向左平带 22.进步反刺 6.独立抡劈 23.返身回劈 7.退步回抽 24.虚步点剑 8.独立上刺 25.独立平托 9.虚步下截 26.弓步挂劈 10.弓步刺剑 27.虚步抡劈 11.转身斜带 28.撤步反击 12.缩身斜带 29.进步平刺 13.提膝捧剑 30.丁步回抽 14.跳步平刺 31.旋转平抹 15.左虚步撩 32.弓步直刺 16.右弓步撩收势

盘龙剑动作名称 虚步持剑前指(出势跨虎),提膝独立平举剑(罗汉上殿)。弓步持剑前指(仙人指路),虚步抱剑(袖藏青蛇)。 一段 弓步前刺(弩箭穿心) 叉步下点(孔雀顾影) 弓步平斩(玉带拦腰) 弓步平撩(海底采珠) 云剑提撩平斩(乌云盘顶) 歇步后刺(金蛇伏穴) 挂剑转身弓步直刺(猛虎掉尾) 虚步提撩(童子献书) 第二段 左右抄挂(左右插花) 屈腿后举探海前指(蝎子翘尾) 点步下格(柳桩栓马) 抹剑弓步前刺(白蛇吐信) 弓步劈剑(吴刚伐桂) 云剑盘腿平斩(乌龙摆尾) 三段 撩剑提膝独立上架(黄莺上架) 挂剑弓步下刺(织女掷梭) 翻身弓步劈剑(泰山压顶) 反崩弓步下刺(黑龙入洞) 提膝独立绞剑下击(子陵钓鱼) 盖步点剑(凤凰点头) 翻身架剑(银蟒翻身) 抄挂歇步抱剑(怀报琵岜) 四段 跃步崩剑后举腿平衡(凤凰还巢) 仆腿云剑下压(银针落地) 弓步直刺(弩箭穿心) 左右虚步撩剑(左右挎蓝)

56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而且太极拳不但能够保健身体,还能缓解头痛。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56 陈式太极拳分解教学,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特点 陈式56 式太极拳是在传统的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但是保留了陈氏太极螺旋缠丝的特点。陈式太极以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结合、松活弹抖的特点成为太极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拳派,并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世界人民强身健体的信赖和选择。 陈式五十六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在传统套路基础上,由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专家、名师精心提炼、创编、审定的竞赛规定套路。它具有很好的传统性、科学性、竞技性,不仅符合武术竞赛规则要求,而且动作规范、技法充实、修炼均衡、新颖合理,因而也适合广大爱好者的健身学练的需要。 口令 第一组 1. 起势 (分脚开立) 2. 右金刚捣碓 (1. 转腰摆手2. 转身右平捋3. 擦步推掌4. 躬腿前棚5. 虚步撩掌6. 震脚砸拳) 3. 揽扎衣 (1. 转腰托拳2. 转腰分掌3. 提脚擦步合臂4. 马步立掌)

4. 右六封四闭 (1. 转腕旋掌2. 下捋前挤3. 左刁右托4. 虚步按掌) 5. 左单鞭 (1. 左推右提2. 提脚擦步3. 转腰托掌4. 马步立掌) 6. 搬拦捶 (1. 转腰摆拳2. 马步横打3. 转腰翻拳4. 马步横击) 7. 护心捶 (1. 转腰塞拳2. 跳转龙摆3. 马步棚打) 8. 白鹤亮翅 (1. 擦步插掌2. 虚步分掌) 9. 斜行拗步 (1. 转腰绕臂2. 踏脚擦步3. 收掌扭腰提勾4. 马步展臂) 10. 提收 (1. 扣脚合手2. 收脚收手3. 提膝推按) 11. 前趟 (1. 落脚擦步下捋2. 转体搭手3. 转腰翻掌4. 提腿擦步5. 马步分掌) 第二组 12. 左掩手肱拳 (1. 提膝刁收2. 震脚擦步3. 马步掩手4. 弓步冲拳.) 13. 披身捶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一段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提膝推按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劈架子 十八、翻花舞袖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二段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三段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北京陈飞鸿太极拳培训中心)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拳谱解读: 一、起式 1、并脚直立 2、开步站立 二、右金刚捣碓 1、转体棚捋 2、转身右捋 3、擦脚平推 4、虚步撩掌 5、举拳提膝 6、震脚砸拳 三、揽扎衣 1、左转托掌 2、分掌划弧 3、擦脚合臂 4、马步立掌 四、右六封四闭 1、转体旋腕 2、下捋棚举 3、棚刁上托 4、虚步双按 五、左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六、搬拦捶 1、转体变拳 2、转体横击 3、划弧翻拳 4、转体横击 七、护心捶 1、转体栽拳 2、跃转抡击 3、马步合臂 八、白鹤亮翅 1、擦脚插掌 2、收脚分掌 九、斜行拗步 1、转体绕臂 2、踏脚擦步 3、左转提勾 4、弓步展臂 十、提收 1、扣脚合手 2、收脚收手 3、提膝推按 十一、前趟 1、擦步右捋 2、转身旋掌 3、马步分掌 十二、右掩手肱捶 1、提膝刁收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十三、披身捶 1、转身撩拳 2、外旋举拳 十四、背折靠 十五、青龙出水 1、转提绕臂 2、转提旋臂 3、撩弹收拳 4、马步发拳 十六、斩手 1、摆脚翻掌 2、震脚切掌 十七、翻花舞袖 十八、右海底翻花 十九、左掩手肱捶 1、擦脚合臂 2、转身旋臂 3、弓步发拳 二十、左六封四闭

1、下捋棚举 2、虚步刁托 3、擦脚翻掌 4、虚步双按 二十一、右单鞭 1、转体推收 2、转身提勾 3、屈膝擦脚 4、马步立掌 二十二、云手(向右) 1、收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5、旋掌平摆 6、提膝横击 二十三、云手(向左) 1、踏脚旋掌 2、开步推掌 3、插步旋掌 4、开步旋掌 二十四、高探马 1、转提旋掌 2、马步分掌 3、转身推掌 二十五、右连珠炮 1、转身捋棚 2、撤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六、左连珠炮 1、撤步左捋 2、退步刁托 3、跟步前推 4、撤步刁托 5、跟步前推 二十七、闪通背 1、屈膝分掌 2、弓步穿掌 3、拧腰旋掌 4、转身推劈 二十八、指裆捶 1、转身旋掌 2、擦脚合臂 3、转身旋臂 4、弓步发拳 二十九、白猿献果 1、转提左捋 2、转提棚臂 3、提膝出拳 三十、双推手 1、落脚旋掌 2、虚步双推 三十一、中盘 1、转身挫掌 2、翻转挫掌 3、翻转挫掌 4、转身穿掌 5、绕臂擦掌 6、马步提手 三十二、前招 三十三、后招 三十四、右野马分鬃 1、转提绕臂 2、提膝绕臂 3、马步穿掌 三十五、左野马分鬃 1、提膝旋掌 2、马步穿掌 三十六、摆莲跌叉 1、转身旋掌 2、转身捋按 3、收脚摆掌 4、独立摆脚 5、震脚跌叉 三十七、左右金鸡独立 1、提膝穿掌 2、落脚踏按 3、擦脚摆掌 4、收脚收掌 5、提膝穿掌 三十八、倒卷肱 1、马步展臂 2、退步推掌 3、退步推掌 三十九、退步压肘 1、转身旋掌 2、转体摆掌 3、退步横击 四十、擦脚 1、转身右捋 2、歇步叠臂 3、分脚拍掌 四十一、蹬一根 1、转身叠腕 2、撩拳揣脚 四十二、左海底翻花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太极拳经典书籍230本 [杨式太极拳及医疗保健].何明.扫描版.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编着.pdf 《孙式太极拳十三式》孙剑云[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1).pdf 《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吴孟侠吴兆峰着.pdf 《太极拳要义》-乐亶.pdf 《武当真传太极拳全书》-于化行.pdf 《武式太极大杆》·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刀》·翟维传.pdf 《武式太极拳37式》·翟维传.pdf 《杨家太极拳老拳谱》吴家藏本.pdf 八式太极拳.八式太极剑(徐伟军).pdf 陈济生静功缠丝太极拳.pdf 陈氏世传太极拳术(陈子明).pdf 陈氏太极拳 4册合集.pdf 陈氏太极拳(沉家桢 顾留馨).pdf 陈氏太极拳陈照奎(手抄本).pdf 陈氏太极拳汇宗——陈绩甫(民国).pdf

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pdf 陈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钧生.pdf 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pdf 陈氏太极拳图说 简体版(陈鑫着).pdf 陈氏小架太极拳-范春雷.pdf 陈式太极功夫 系列之一老架一路(马国相).pdf 陈式太极拳意气势练法.pdf 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精选.pdf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练习与技击运用-黄康辉王建华编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pdf 陈式太极拳老架技击秘诀-王西安1.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拳理--马虹.pdf 陈式太极拳拳法与经脉运行 吴自立着.pdf 陈式太极拳入门(修订本).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洪均生).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1).pdf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陈发科传授技击精萃.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pdf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pdf 陈式太极拳图说.pdf 陈式心意溷元太极拳教程(冯志强).pdf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pdf 陈照奎《陈式太极拳》复写纸誊写本.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1).pdf 陈照丕太极拳心得十三篇.pdf 陈正雷大师着《陈氏太极十三杆、三杆、八杆、梢杆》.pdf 传统杨氏太极拳名家实战用法汇粹(.pdf 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崔仲三.pdf 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傅钟文.pdf 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pdf 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pdf 法》沈顺林(少林与太极1994年第3期)[1].pdf.pdf 方梦憔太极拳学笔记.doc 古传《太极拳九要论》.pdf 古拳谱第三辑之一《陈氏太极拳图说》第二卷·陈鑫.pdf

太极拳对练套路

太极拳对练套路(102) 甲乙 (一)(三) 1、甲乙起势 2、甲乙揽扎衣47、右伏虎48、转身大捋 3、甲乙开合手 4、甲乙单鞭49、上步左靠50、弓步回挤 甲乙51、换步双分靠52、换步左靠 5、上步进捶 6、退步提手53、右顶肘54、金鸡独立 7、搬手冲捶8、搂手冲捶55、退步合按56、十字蹬脚 9、换步靠10、伏虎57、上步左靠58、绕步撅背 11、顶肘12、推肘景59、退步右分脚60、右搂膝 13、左撇身捶14、右挤靠61、左分脚62、左搂膝 15、左伏虎16、右撇身捶63、采手右靠64、采手回靠 17、提手上势18、转身按65、换步左棚手66、退步拦手 19、折叠冲捶20、搬手冲捶67、上步右棚打68、退步拦手 21、搬手横挒22、左野马分鬃69、披身棚打70、白蛇吐信 (二)(四) 23、右伏虎24、转身大捋71、高探马72、分手采腿 25、上步左靠26、绕步双按73、转身摆莲74、单鞭下势 27、十字蹬脚28、指挡捶75、退步栽捶76、上步斜飞式29、采手横列30、右换步穿梭77、左伏虎78、右撇捶 31、搂手撇捶32、白鹤亮翅79、右倒攒猴80、右云手 33、上步左靠34、撤步撅背81、左倒攒猴82、左云手 35、翻腰捋按36、双峰贯耳83、右倒攒猴84、上步七星 37、换步双按38、化打右捶85、海底针86、闪通臂 39、推臂40、撅背87、挥琵琶88、弯弓射虎 41、推肘42、右撇身捶89、虚步单鞭90、搬拦捶 43、化按44、化打右肘91、退步穿掌92、如封似闭 45、采手横列46、撤步撅背93、上步双按94、抱虎归山 (合)95、甲乙退步跨虎96、甲乙转身摆莲 97、甲乙弯弓射虎98、甲乙左弓射虎 99、甲乙进步搬拦捶100、甲乙如封似闭 101、甲乙十字手102、甲乙收势

武术套路规则和裁判法

! ??????????????! 3123??????! 一、检录 运动员须在赛前30分钟到达指定地点报到,参加第一次检录,赛前20分钟进行第二次检录,赛前10分钟进行最后一次检录。 二、礼仪 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完成比赛套路后及现场成绩宣告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 三、接做、重做 由于某种不可预见的原因(诸如场馆原因、计分系统受损等),致使比赛开始后暂时中断、运动员无法继续演练比赛套路者,视具体情况,经裁判长允许后可接做或重做一次。接做应在恢复正常比赛秩序后5分钟内在套路中断处开始继续演练,重做应安排在该组最后一名上场。 四、比赛器械 左手持剑或抱刀,剑尖和刀尖不低于运动员本人耳上端,刀彩自然下垂的长度不短于30厘米。棍、南棍的长度不低于运动员本人身高。枪的长度不低于运动员本人并步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至中指尖的长度,枪缨长度不短于20厘米且不得太稀疏。南刀刀尖在运动员左手抱刀时不低于本人下颌。

五、比赛服装的款式及规格 (一)长拳、刀术、剑术、枪术、棍术、对练等项目 z立领,短袖(长袖为灯笼袖,袖口为 紧口)。男子对襟,七对直襻;女子半开对 襟,三对直襻。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软腰巾或硬腰带,单色面料。 (二)太极拳、太极剑项目 z对襟,立领,七对直襻。 z灯笼袖,袖口为紧口。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上衣长度不超过本人直臂下垂时拇指指尖。 (三)南拳、南刀、南棍项目 z对襟,无领,七对直襻。男子为无 袖背心,女子为短袖上衣。 z灯笼裤、松紧腰,横、立裆要适宜。 z周身1厘米边,单色面料。 z软腰巾或硬腰带,单色面料。 (四)其他 各款式比赛服装面料、颜色可任选,可在规定的服装款式上

太极拳动作名称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 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 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 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 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四十二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二) 7、撇身捶 8、捋挤势(二) 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第二段: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二)第三段:19、云手(三)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斜飞势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第四段: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 41、十字手 42、收势 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段 1、白鹤亮翅 2、左搂膝拗步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捋挤势(三) 6、左搬拦捶 7、左掤捋挤按 第二段 8、斜身靠 9、肘底捶 10、倒卷肱(四) 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第三段 14、白蛇吐信 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拳(二)19、右单鞭 第四段 20右云手(三)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 、闪通背 第五段 29 、右左分脚 30 、搂膝拗步 31、上步擒打 32 、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 34、右撇身捶 35 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第六段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 、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 、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掤捋挤按 48、十字手

四十二式太极剑竞赛套路剑谱(新排版)

四十二式太极剑动作要领 1、起式 ①左脚开步,两臂微屈内旋,两手距身体10厘米; ②左前方摆臂转体屈蹲、提脚抱剑; ③右前方上步、上举剑指、丁步展臂, ④扣脚、转身上步、弓步前指。 2、并步点剑 ①东南方45°上步、穿剑分手、提脚, ②东北方45°上步合手、弓步接剑,沉腕;③并步前点剑。东北 3、弓步削剑 ①沉剑提脚,②撤步转身、弓步削剑。正南方,与起式方向相同 4、提膝劈剑 ①坐腿转腰摆剑,②提脚劈剑、西南方。 5、左弓步拦 ①沉腕划圆、转身上步绕剑。②弓步拦剑。弓步方向斜向东北、拦剑方向正东。 6、左虚步撩 ①收脚转身绕剑,②虚步撩剑。东南 7、右弓步撩 ①转身绕剑,②弓步撩剑。正东 8、提膝捧剑 ①转腰左带剑,②退步虚步右带剑,③左脚向前活步、提腿捧剑。 9、蹬脚前刺 ①捧剑收引;②蹬脚平刺。 10、跳步平刺 ①落脚重心前移送剑。②跳步收剑。③弓步刺剑。 11、转身下刺 ①坐腿屈臂收剑。②转身弓步下刺剑。东南坐腿翘脚尖,重心后移,摆、带剑收于胸前、扣脚转身、撵脚提腿、摆转、弓步下刺。③提腿撵脚蹬地

12、弓步平斩 ①收脚合剑;②侧弓步斩剑。剑指分展侧举略低于胸、手心朝左、剑指朝前。 13、弓步崩剑 ①转腰摆剑。②插步带剑。③提脚捧剑。④弓步崩剑。西北。 剑指分展跨旁、手心向下。 14、歇步压剑 ①转腰举剑;②虚步下压。西南。剑指头侧上方 15、进步绞剑 ①虚步提剑;②上步绞剑;剑指与耳同高、手心朝外、指尖朝前。 ③上步绞剑;④上步弓腿绞剑。西南 16、提膝上刺 ①坐腿收剑;②提腿上刺剑。剑尖高于头、提膝高于腰。西南 17、虚步下截 ①落脚举剑:落脚东南、剑腕同头高、剑指左胯、手心斜朝下; ②虚步下截剑:虚步西南、剑尖与膝同高、剑指头侧上、头面向西北。 18、右左平带 ①提脚提剑;②弓步右带;③收脚收剑; ④弓步左带。弓步方向斜向前方、带剑斜向后方 19、弓步劈剑 ①插步后截;剑指屈肘右肩前,手心斜朝下;②弓步前劈。 20、丁步托剑 ①提腿下截;正北偏东;②丁步托剑。正北偏西 21、分脚后点 ①上步扣脚;②转身撤步 ③转身弓腿前刺;剑指与肩同高、手心斜朝下;④并步绕剑 ⑤提腿提剑;⑥分脚后点剑。分脚正西、点剑东北。 22、仆步穿剑 ①退步前摆剑;②转腰分剑;③转腰举剑; ④仆步穿剑;全脚踏地、不可掀脚拔根;⑤弓步平刺。 23、蹬脚架剑 ①撇脚转腰翻腕带剑;②提膝举剑;③蹬脚架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