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资料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资料
第十章传染病案例分析资料

第十章传染病病人的护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王某,男,40岁。发热、食欲减退10天。10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伴头痛、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自认为“感冒”自服“康泰克”等药物,5天后体温下降至正常,精神食欲好转,但家属发现病人皮肤发黄,遂来院。护理体检:T37.4℃,,70次/分,R20次/分,BP110/70 mmHg。巩膜及皮肤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右肋下2cm,质软,压痛,表面光滑,脾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66,淋巴细胞0.34。大便、尿常规正常。肝功检查:ALT450U/L,血清抗HA V-IgM(+)。

问题:

(1)最可能的医疗诊断是?

(2)护理评估要点?

参考答案

(1)医疗诊断:急性黄疸型甲型病毒性肝炎。

(2)护理评估要点:①流行病学史及个体免疫情况,如肝炎密切接触史,血液或血制品应用史及肝炎疫苗接种情况等。②起病的急缓和病程的长短,主要症状的特点(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③重点评估病人的体征:如黄疸、肝脾、有无腹水、肝掌、蜘蛛痣,与慢性肝炎鉴别。④病人出现的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对肝炎的认识及对病人的关心程度。⑤肝功检查和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监测,了解肝功情况和肝炎的类型。

案例二

王某,男,40岁。不明原因发热、消瘦、乏力3个月,腹泻20余天。病人于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不规则发热,全身乏力,体重逐渐减轻10千克。近20天出现发热、腹胀、腹泻。过去曾有不洁性生活史。护理体检:T38℃,P125次/分,R23 次/分,BP110/70 mmHg。慢性消耗病容,手指、足趾有甲癣,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淋巴结,直径1.2cm左右,无压痛。心率125次/分,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肝右肋下3cm,脾未及。肠鸣音活跃。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6.0×109/L,中性0.78,淋巴细胞0.22。免疫学检查:CD4+/CD8=比值0.5,血清学检查:抗HIV(+);尿常规:尿蛋白(+)。大便常规:粘液(+),脓细胞少许。

问题:

(1)本病的医疗诊断?

(2)该病晚期常可累及的脏器及表现?

(3)心理护理要点。

参考答案

(1)本病医疗诊断:艾滋病(晚期)。

(2)累及脏器:①皮肤黏膜:表现为肿瘤性改变,以卡氏肉瘤最常见;感染: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引起的口腔感染常见。②呼吸系统:以孢子虫肺炎最常见,是引起艾滋病死亡的主要原因。③消化系统:口腔和食管的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④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机会性肿瘤、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出现亚急性脑炎、脊髓炎和神经炎。⑤其他:肾脏损害、心肌炎、眼部病变。

(3)心理护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病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需要,满足病人合理要求。针对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提供病人与家属及亲友接触沟通的机会,教育他们不要歧视病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给予谅解、鼓励、同情、支持,建立病人的自尊和自信,提供病人想知道和该知道的信息,帮助病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54994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 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 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 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 期、前驱期、症状明显 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7.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 A、乙型脑炎 B、麻疹 C、流得性脑脊髓膜炎 D、白喉 E、脊髓灰质炎 8.传染病的防治原则()A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 C、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 D、管理水,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 E、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 9.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A

传染病防治案例分析题(题+答案)

传染病防治 第 1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体查: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 指纹稍皱。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病毒性胃肠炎 C.急性细菌性胃肠炎 D.霍乱 E.阿米巴痢疾 【正确答案】:D 第 2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男,67岁,因腹泻次,呕吐6次于2005年8月入院。有糖尿病史,大便先为烂便,后水样便。无发热。腹痛,无里急后重,无咳嗽咳痰,尿量比平日明显减少。体查:心肺未见异常。皮肤弹性轻度减底,眼窝稍下陷, 指纹稍皱。大便常规:未见红白细胞。血常规:血红蛋白158g/L,包细胞11.4×10/L,中性0.78,淋巴0.20。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2题。 在治疗一天后,出现咳血痰,气促,不能平卧,肺部大量水泡音,此时可能是: A.急性肺出血 B.并发性细菌性肺炎 C.急性左心衰竭 D.急性肺栓塞 E.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正确答案】:C 第 3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男性,22岁,水样便1天入院,起病后无发热和里急后重,大便含少量粪质,每日10余次,无腹痛,4小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为连续性。拟诊为霍乱。 该患者临床病程属何期( ) A.休克期 B.恢复期 C.脱水期 D.吐泻期 E.潜伏期 【正确答案】:D 第 4题:案例分析题(本题2分) 患者,23岁,有国外旅游史,一天前出现腹部隐痛不适,排大便35次,每次量均较多,先为水样便,再转为洗肉水样大便,呕吐水样物10次,不伴恶心,无发热,无里急后重。体查:声音轻度嘶哑,眼窝明显下陷,皮肤褶皱恢复较慢。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3题。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传染病学病例分析题: A-1. 李×, 女, 18岁, 因发热5天后皮肤巩膜黄染6天, 于2002年4月15日扶行入院。 患者于4月4日受凉后发热, 体温39℃左右, 伴有头痛, 咽痛, 身痛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 上腹部胀痛及右上腹隐痛, 曾诊断为"上感" 及胃病, 给以银翘片及胃舒平治疗, 5天后热退, 精神食欲稍好转, 但旁人发现皮肤黄染, 病后大便稀, 无粘液, 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近二日大便呈黄白色, 病后小便呈黄色, 渐变为浓茶样, 量中等, 无皮肤搔痒及咳嗽吐痰等症状, 无出血似倾向。 既往体健, 其母HBsAg (+), 无长期服药史, 未到过湖区。 查: T 37℃, P 70次/分, R 20次/分, BP 100/70mmHg, 发育营养可, 皮肤巩膜明显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 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 肝在肋下1.5cm, 质软, 压痛, 表面光滑, 脾可及0.5cm, 质软压痛, 胆囊区无压痛, 肾区无叩痛, 膝反射存在, 病理征(-)。 化验结果: 血常规正常, 尿常规正常, 尿胆红素(+), 尿胆原(-)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 总胆红素84μmol/L, 直接胆红素60μmol/L, ALT>200u/L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为确定诊断需作什么检查? 3. 试写出本例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 饮食, 药物)

A-2. 王×, 男, 12岁, 学生, 宁乡县人, 因突起发热头痛、呕吐2天, 于2002年3月15日上午入院。患者于3月13日出现畏寒, 发热, T 39℃, 头痛, 呕吐二次, 为胃内容物。当日坚持上完课, 次日仍发热, 头痛加剧,呕吐频繁, 精神差, 晚上到卫生院检查: BP14/6KPa, T39.5℃, P112次/分,R 30次/分, 神清,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 压之不褪色, 颈有抵抗感,心肺未发现病征, 腹软, 肝脾未扪及, 克布氏征(+) 血象: WBC 18.4×109/L, N 0.86, L 0.14, 大小便常规检查无异常。 1.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3. 本例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B-1. 患者男性, 44岁, 干部, 因不规则发热8天于2002年3月14日入院。3月6日上午突起腹痛, 位于脐周。呕吐二次, 稀便, 4-5次/日,当晚寒战, 高热(42℃), 次晨神志不清, 血压下降,当地医院疑为败血症引起中毒性休克。治疗后,3月8日血压恢复正常, 唯仍有驰张型或不规则高热、畏寒, 腹部持续隐痛, 偶有呕吐, 大便1-2次/日, 黑色。曾用多种抗菌素,考的松激素治疗无效。平素体健。 体查: T 40.2℃, P 124次/分, R 28次/分, BP 90/60mmHg,重病容, 神清, 皮肤巩膜不黄, 咽充血, 颈软, 心肺正常, 腹软,肝脾未扪及, 脐右侧有局限性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肠鸣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 血WBC 16.2×109/L, N 0.80, L 0.20, 尿常规(-),大

第十章:传染病

单选: 1、下列哪项不是慢性菌痢的病理特点? A 可造成肠腔狭窄 B 溃疡深浅不一 C 慢性增生性炎 D 粘膜表面坏死,大量纤维素渗出 E 有肉芽组织瘢痕 2、菌痢是什么性质的炎症? A 浆液性炎 B 出血性炎 C 卡他性炎 D 纤维素性炎 E 增生性炎 3、下列哪项关于中毒性痢疾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肠道症状不明显 B、儿童多见 C、多有毒力强的痢疾杆菌引起 D、全身症状明显 E、患者对细菌毒素反应强烈 4、下列哪项是中毒型菌痢最主要的临床特点? A、常发生于老年人和小儿 B、常有毒力强的志贺氏菌引起 C、临床无明显的腹泻和脓血便 D、容易转为慢性菌痢 E、肠道症状明显 5、下列哪项不是急性菌痢的伪膜成分? A、大量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坏死上皮和腺体 D、大量纤维蛋白 E、细菌 6、下列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乙型脑炎是增殖性炎 B、菌痢是纤维素性炎 C、病毒性肝炎是变质性炎 D、伤寒是急性增生性炎 E、乙脑是变质性炎 7、下列哪项关于急性爆发性脑炎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 B、脑膜病变中 C、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DIC D、由脑膜炎双球菌释放的大量内毒素所致 E、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出血和功能衰竭 8、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描述是错误的? A、皮肤可有瘀点和瘀斑 B、脑膜刺激症 C、颅内压升高症状 D、脑脊液无明显改变 E、脑脊液中含糖量降低 9、华-佛综合症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 B、尿毒症 C、中毒性痢疾 D、肾上腺肿瘤 E、爆发性脑脊髓膜炎 10、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脊液的描述是正确的/ A、清亮液体 B、大量淋巴细胞 C、血性液体 D、大量纤维素 E、大量中性粒细胞 11、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 A、淋巴细胞血管套 B、蛛网膜下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C、软化灶 D、胶质小结 E、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12、乙脑卫星现象是指下列哪种细胞围绕?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少突胶质细胞 E、小胶质细胞 13、在肠伤寒的潜伏期时,细菌一般停留在下列何处? A、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胆囊 D、肠道 E、肝脏 14、下列哪项是伤寒病变的突出表现? A、肺 B、肝 C、肠 D、胆囊 E、回肠下段淋巴结 15、下列哪项是伤寒回肠淋巴滤泡肿胀的原因 A、淋巴细包增生 B、浆细胞增生 C、肉芽组织增生 D、巨噬细胞增生 E、液体渗出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精选)b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第1次菌血症在临床表现为 A、发热 B、全身酸痛 C、食欲下降 D、咳嗽 E、无任何症状 答案:141、E 2.确诊伤寒的依据是 A、发热中毒症状,周围白细胞减低 B、大便培养阳性 C、血培养阳性 D、肥达反应“H”“O”滴度增高 E、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答案:132、C 3.伤寒暴发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蚊子密度过高 B、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C、水源污染 D、苍蝇密度过高 E、蟑螂密度过高 答案:144、C 4.伤寒慢性带菌者哪个器官隐藏的细菌最多 A、肝 B、胆 C、脾 D、肾 E、肠道淋巴结 答案:145、B 5.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少尿5天,近日无尿,晨起活动后,右腹及腰部剧痛,医师高度怀疑可能肾破裂。以下哪项检查不合适

A、肾盂造影 B、肾B超 C、肾CT D、局部穿刺 E、测血浆 答案:2、A 6.辐射消毒法不包括 A、紫外线 B、红外线 C、高能电子束 D、β射线 E、γ射线 答案:120、D 7.男,22岁。发热20天,伴乏力、腹胀、食欲减退,1天前开始解少量血便。肝脏右肋下1cm,脾脏左肋下1cm;血常规:WBC3、6×10↑9/L,Hb92g/L,肥达反应“O”1∶160,“H”1∶160,ALT86U/L,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伤寒 C、阿米巴痢疾 D、钩端螺旋体病 E、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29、B 8.对HIV可起激活作用的是 答案:4、A 5~6题 A、戊烷脒 B、更昔洛韦 C、氟康唑 D、青霉素 E、AZT联合干扰素 9.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突发急性传染病竞赛题库及答案解析-案例分析

案例101 某工地1990年10月-11月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3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先出现低血压后有中度高血压,少尿、多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尿化验:血尿、尿蛋白(++),个别病例死于周围循环衰竭,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工地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室内粮食、蔬菜放在地上,垃圾随处可见。 问题: (1)疫情调查中你认为要收集哪些主要资料? (2)根据这起疫情的性质,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 答案: (1)人口学资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疾病资料;(历年和当年本地区和周边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有关病媒生物的情况;有关本病的预防接种情况。 (2)这起疫情为流行性出血热暴发,属乙类传染病,应立即电话报告上级卫生防疫部门和所属卫生行政部门。 案例102 某工地1990年10月-11月发生不明原因疾病共3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先出现低血压后有中度高血压,少尿、多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尿化验:血尿、尿蛋白(++),个别病例死于周围循环衰竭,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工地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室内粮食、蔬菜放在地上,垃圾随处可见。 问题:初步确定这起疫情的性质?这起疫情你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控制措施?

答案:广泛开展卫生宣教;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治疗、预防知识的培训;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疫源地处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灭螨、灭鼠);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加强疫情监测,防治续发。 案例103 地处县城的某工厂,有本厂职工2226人,外来民工735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饮用厂自备水源井的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生水习惯。9月6日至9月15日厂内发生腹泻病人,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共70例患者,其中本厂职工43例,外来民工27例。经对10名患者的大便进行培养,均检出霍乱弧菌。同期厂外无霍乱病人发现,以往厂内每月偶尔发生1-2例腹泻病人。现派你前往处理。 问题: (1)根据本起疫情的调查报告,你准备采取哪些样品? (2)请分析本起疫情的性质,你如何进行疫情报告? 答案: (1)采集样品:病人、密切接触者、水源管理等人员的粪便;水样:(厂自备水源井及管网末梢水,厂内其他水源);疫点:外环境涂抹。可疑食品。(2)疫情性质:属甲类传染暴发疫情。必须以最快方式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并逐级上报。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导语: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欢迎参考!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

经典急性传染病防控案例分析题带答案

一、食物中毒类案例分析题 某县疾控中心接到基层报告,甲镇某中学有100多名学生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的胃肠道症状疫情。 问题1:根据病例临床症状,你认为必须考虑哪几类主要疾病?(ABCD) A.细菌 B.病毒 C.寄生虫 D.食物中毒 E.自然疫源性疾病 F.辐射 提示:县疾控中心派出专业人员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经调查,临床表现分布主要为腹泻(95%)、呕吐(60%)、恶心(58%)、腹痛(14%)、发热(9%),每日平均排便8-10次,稀水便;粪便常规检查未发现白细胞和红细胞。 问题2:根据上述调查,可排除的传染性病原为:(BCEF) A.霍乱弧菌 B.志贺氏菌 C.阿米巴原虫 D.产毒性大肠杆菌,即旅游者腹泻 E.侵袭性大肠杆菌,痢疾样腹泻 F.耶尔森菌,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 G.病毒性腹泻 问题3:采集现症病人的标本,进行病原检测,在送检粪便标本到实验室时还应附上哪些信息?(ABCDF)A.病人姓名或识别码 B.发病日期 C.采样日期 D.症状、体征 E.就诊日期 F.标本名称 提示:经调查,全校所有的班级都有病例,最多15人,最少5人;所有的学生、教师均在学校食堂用餐,饮用水为同一品牌的桶装矿泉水,教师中未发现病例,有同桌患病18.2%(33/181)、暴露于1米内呕吐物/粪便58.0%(105/181)和同室患病58.6%(106/181)。 问题4:本次暴发疫情则主要传播途径可能有哪些?(CD) A.食物源性 B.水源性 C.间接接触传播,在肠道传染病中多见 D.气溶胶传播 E.直接接触传播 F.虫媒传播 提示:经实验室检测,在采集的15份标本中有10份诺如病毒阳性。 问题5:本次疫情中下列哪些控制措施比较合理?(ACDEF) A.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可能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B.对学校的室内室外环境进行过氧乙酸进行喷洒消毒 C.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病人,疾病痊愈后72小时内暂时停止上课,留在家里休息。 D.加强健康教育,推广防病防治知识 E.加强学校的晨检制度。

重点传染病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测试试题 霍乱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霍乱的病原体形状为: A 、杆菌B 、弧菌C 、 D 、螺旋体 2、 按传染病防治法霍乱为: A 、甲类传染病 C 、丙类传染病 丨 3、 霍乱属:( ) A 、国家检疫传染病 C 、国际检疫传染病 染病 4、霍乱的传染源哪项不正确: A 、轻型患者 感染者 C 、带菌者 流行区的人 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 、 O1 群古典生物型 群埃尔托生物型和 O139 群 C 、 O1 群古典生物型和 O139 群 群和 O22 群 6、霍乱流行特征不包括: ( ) A 、突然暴发 快 C 、可引起全球性大流行 显季节性 7、有关霍乱的临床分期哪项不正确: A 、吐泻期 B 、脱水期 D 、循环衰竭期 8、下列哪项不符合霍乱诊断条件: A 、有腹泻表现,粪培养阳性 B 、流行区出现典型霍乱症状及体征,双份血 清抗体滴度呈 4 倍以上上升者 C 、粪培养阳性前5天有腹泻症状者 D 、非流行区出现呕吐、腹泻表现,但无流行 病学史者 9、霍乱的治疗原则不包括: ( ) A 、严格隔离 治疗 C 、及时补液 ) 球菌 B 、 D 、 () 乙类传染病 未被列入分类 B 、 D 、 地区检疫传染病 局部地区检疫传 B 、 D 、 隐性 来自 ) B 、 O1 D 、O1 B 、传播 D 、呈明 ( C 、恢复期 B 、预 防 D 、抗菌 治疗 10、霍乱的预防措施中哪项不正确: ( ) A 、普遍预防服用抗菌药物 B 、建立 腹泻肠道门诊 C 、加强引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 、疫苗 接种 11、 典型霍乱患者脱水期不包括哪种表现: ( ) A 、循环衰竭 B 、代谢 性酸中毒 C 、电解质平衡紊乱 D 、首先 发生抽搐、昏迷 12、 典型霍乱患者血常规检查不出现哪种结果: () A 、红细胞计数升高 B 、淋巴 细胞比率上升 C 、白细胞升高 D 、血红 蛋白升高 13、 吐泻期典型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不包括: ( ) A 、 腹泻时常有里急后重感 B 、 腹泻为首发症状 C 、 发热少见 D 、 严重患者出现“米泔水”样排泄物 14、关于霍乱患者补液治疗哪项不合理: ( ) A 、 轻度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 B 、 液体多选择541溶液 C 、 重度脱水通常采用两条静脉通道补液 D 、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补液 15、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 ) A 、不去疫区旅游 B 、改善 卫生设施 C 、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 、消灭 苍蝇等传播媒介 二、是非题 1 、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 ) 2、 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 ) 3、 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 ) 4、 霍乱病原体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不长。 ( ) 5、 霍乱病原体对消 毒剂敏感。 ( ) 6、 夏秋季不是我国霍乱流行季节。 ( ) 7、霍乱患者均出现“米泔水”样呕吐、腹泻物。 ()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相关知识考试 科室姓名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与管理得传染病共三类 39 种,分为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得分诊点进行初诊。 3、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得肝炎病毒为: HAV 、 HEV 。 4、水痘病例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5天。 5、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节,主要传播途径就是粪-口传播。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粪便常规检查、 6、手足口病就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得世界范围广泛流行得常见传染病之一。 7、能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得关键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8、引发手足口病得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 型与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9、手足口病得传染源就是患者与隐性感染者。 10、潜伏期一般就是 3-7 天,没有明显得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5分,共60分 1、我国传染病法就是从哪年开始实施,又就是哪年重新修订:( D) A、1998年,2003年 B、1989年,2003年 C、1998年2004年 D、1989年,2004年 2、新修订得传染病法规定得传染病增加了哪些疾病:( C)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水痘 3、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下列哪一类:( B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4、在新修订得传染病法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下列哪一类:(B)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不属于传染病法中得法定传染病 5、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乙类:( C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6、下列哪一组传染病,以前属于乙类传染病,现在修订为丙类:( A ) A、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 B、黑热病、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C、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 D、肺结核、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doc

写在课前的话 传染病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出现新的特点和更大的危害。如何控制好新发传染病对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本课件结合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新发传染病的各方面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一、传染病概述 (一)概念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二)认识上的误区 1、传染病 误区一是混淆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传染也称为传染过程,是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该过程有两种结果:相互适应,形成共生;或是相互斗争,形成感染。 微生物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难以区分,需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植物有益,仅少数对人或动、植物有害,并可引发人类疾病,此类微生物称之为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阮粒等。 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包括:病原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和潜伏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包括:(1)三环节:①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②传播途径:从传染源传给易感者的途经,有直接、间接等多

种。③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两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法定报告传染病 误区二:简单认为仅有传染病防治法列举的38种传染病,才需依法管理,而其他传染病则无此必要。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严重程度将这38种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不仅对甲乙两类,而且包括丙类疾病,均明确提出了规定的报告时间。 3、非法定报告传染病法的管理 误区三:认为某一传染病,若未被列入3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则无需报告。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于某一传染病,虽未被列入需及时报告的范畴,但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出现大规模的流行和暴发,则需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管理。 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分析 (一)中国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WHO报道全球8422例SARS,中国共有7748例,其中大陆5327例,香港1755例,台湾省665例,澳门1例。北京市是世界上SARS流行最严重的城市:累积SARS确诊病例2521例,占我国大陆地区47.32%,占全世界29.93%。 (二)案例分析 1、第一起输入暴发 Y某:山西人,27岁,女性。2月18日曾到广东经商,2月21日感身体不适, 23日回山西太原。26日诊断为肺炎。3月1日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后转入302医院诊治。造成5名亲属、4名医护人员和10名同期住院患者感染。 2、第二起输入暴发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_12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细菌性痢疾中毒型 C.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F.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2、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为及时明确诊断,最快速的检查是() A.淤点、淤斑涂片 B.脑脊液常规+生化 C.血培养

D.脑脊液培养 E.咽拭子培养 F.血清抗体效价 G.粪或肛拭子涂片+培养 3、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针对病原治疗应首选() A.庆大霉素 B.大剂量青霉素 C.氯霉素 D.红霉素 E.环丙沙星 F.第3代头孢菌素@ 4、患者男,2岁,因“发热、头痛、呕吐、咳嗽3d,烦躁不安1d”来诊。查体:T39.5℃,BP98/60mmHg;精神萎靡;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颈强直;胸、腹部可见散在出血点;克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巴宾斯基征(-)。血常规:WBC21.0×109/L,N0.85,L0.15。除了病原治疗外,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提示次日患者头痛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 一、选择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 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第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 第天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6、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为 A.血清HBV DNA,HBeAg B.血清抗HBcIgM C.肝内HBcAg D.以上全对 7、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D.以上全对 8、手足口病好发于哪些人群 A.5岁以下儿童B.成人C.学龄儿童D.人群普遍易感 9、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完成后应保存在 A. 常温 B.4℃ C.-20℃ D. -70℃ 10、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是指两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例以上的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 A. 2例及以上 B.3例及以上 C.4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11、典型霍乱大便的特点为: A.血水样便 B.米泔水样便 C.脓血便 D.果酱样便

第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学习目标 . 掌握结核结节、伤寒肉芽肿、急性和慢性虫卵结节的概念、各型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艾滋病的病理特点及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 . 熟悉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原发性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及病理与临床护理联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 . 了解伤寒与狂犬病的病理特点。 二、知识要点 (一)病毒性肝炎 . 病因及传播途径 由肝炎病毒引起,包括甲、乙、丙、丁、戊、庚等类型。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其他类型主要经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传播。 . 发病机制 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损伤有关。 . 基本病理变化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属于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变质性炎。肝细胞变性坏死主要表现为: ()肝细胞水肿和溶解坏死:肝细胞水肿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胞浆疏松,严重时呈气球样变;肝细胞溶解坏死可表现为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和大片坏死。 ()嗜酸性变和嗜酸性坏死:嗜酸性变是指肝细胞胞浆嗜酸性染色增强;若进一步发展,细胞死亡,形成深红色均质的圆形小体,即嗜酸性小体,称为嗜酸性坏死(实质为肝细胞的凋亡)。 . 类型 ()急性普通型肝炎: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主要为散在的点状坏死)。 ()慢性普通型肝炎:①轻度慢性肝炎:坏死轻微,有点状坏死,偶见碎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完整。②中度慢性肝炎:坏死明显,除点状、带状坏死外,

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和特征性的桥接坏死,肝小叶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留。③重度慢性肝炎:坏死广泛,有严重碎片状坏死和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见肝细胞不规则再生,有纤维条索分割肝小叶。 ()重型肝炎:按病程经过分为急性和亚急性重型肝炎,主要病变特点是肝组织大面积坏死。 (二)结核病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体是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发病与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有关。 . 基本病理变化 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性变化。增生性变化中形成的结核结节为其特征性病变,是病理诊断本病的依据。 . 基本病变转归 ()转向愈合:通过吸收、纤维化、包裹、钙化等形式实现。 ()转向恶化:表现为病灶扩大、溶解播散等。 . 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发生,多见于儿童。病变特点是形成原发综合征(由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继发性肺结核: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时发生。再次感染多为内源性。病变复杂,类型多。 )局灶型肺结核:常为继发性肺结核开始阶段的类型。病灶多位于右肺尖下~处。 )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最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类型,属活动性肺结核。大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除病灶扩大外,常以形成薄壁空洞为病变特点。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以形成厚壁空洞为病变特点。晚期可发展为硬化型肺结核。 )干酪样肺炎:表现为小叶性或大叶性干酪样坏死性肺炎,现已少见。 )结核球:是指直径超过,有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表现为渗出性或增生性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范文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湖南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湘潭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 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血常规Hb:115g/L,RBC:×1012/L,WBC:×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电话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电话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 (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 (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内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内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2004年10月3日某乡政府接到报告,M村有5名群众不明原因急性死亡。县委接到报告后,立即将此事转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向州政府报告了疫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10月6日对病例情况进行了核实。该村从9月10日到10月6日,陆续死亡了7人,全部是发病3天后死亡。7名

传染病案例分析题库(2018)

根据以下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省某市妇幼保健院接诊一例“重症肺炎”病例。患者贺某基本情况:女,12岁,汉族,县某村人,初中一年级学生。10月8日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咽痛,于10月12日、13日到镇中心卫生院一门诊点就诊:12日就诊时体温39℃,13日下午以“重症肺炎”入住镇中心卫生院(体温40.4℃;血常规Hb:115g/L,RBC:4.1×1012/L,WBC:5.8×109/L,N:62%,L:38%),给予抗感染等住院治疗两天(用药具体不详),体温下降至37.2℃。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于15日18时出院回家观察,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市妇幼保健院。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1 (单选)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5分) A、医院应组织本院专家进行会诊 B、若医院不能明确诊断,则应以“不明原因肺炎”进行网络直报 C、经抗生素规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应继续治疗,无需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D、医院在进行网络直报的同时,报告属地县区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E、对镇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C 2 (单选) 所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下列哪些工作无需开展?(5分) A、立即赶赴该医院核实病例诊断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发病前外出史,接触发热病人、禽鸟和其他动物等有关情况 B、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样本采集 C、对与患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或病友、亲友,进行登记并医学观察 D、及时向上级疾控中心报告,请求协助调查处理。 E、指导医院对病例进行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标本采集等 正确答案:B 3 (单选) 若上述病例诊断为人禽流感病例,关于实验室检测标本叙述正确的是:(5分) A、在发病后2~6天采集咽、鼻、含(咽)漱液 B、重症病例采集病例2周呼吸道抽取物、气管分泌物 C、采集发病后7天急性期血清及发病后4~6周恢复期血清 D、死亡病例进行尸检标本解剖或穿刺采集 正确答案:D 案例分析2 根据下面案例完成下列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