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旅游美学研究以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为主要对象,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旅游者与山水风光、社会风情以及艺术化的人文胜景所构成的主客体间的审美关系;其次是社会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所构成的互为主客体的审美关系。

什么是自然景观及其审美

所谓自然景观.指的是非人工创造的天生的具有审美特性和旅游吸引力的无机或有机的物象形态.社会生态学告诉我们人类生活所处的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景观所涉及的是无生命的物理环境和生命世界的生物环境,因此,对自然景观世界的考察,也就主要围绕着无机的地貌水体太空和有机的植物动物来进行。包括地貌之美,水体之美,太空之美,植物之美,动物之美。

什么是社会景观及其审美

现代旅游实践已经表明.以社会领域中的人为载体的民情风俗节日庆典社区文化建设成就等,甚至包括人自身的美,都能作为大旅游环境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城部分作为经过开发深度加工包装而能吸引招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有的地区已经将诸如乡村农民稼穑耕作、城市市民居家生活热闹的民间节庆歌舞繁荣的商都集市购销等作为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向特定客源群体推出,构成特色旅游项目。

包括民族风俗美和社会风貌美。

什么是人类世界及审美

在整个社会旅游景观体系之中.人的美是诸如民族习俗美和社会风貌美的基中和本源,体现社会文明程度但又以个体面貌出现的语言美.行为美等,是促使民俗习俗社会风尚真正成为美丽的观赏性社会风景线的重要前提,社会景观之的创造,应当充分重视人自身的美所起的主导作用。包括人体美,服饰美,举止美,气质美,语言美。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答案.docx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风景美的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口然类、人丄美。 2、风景美屈于形式类的范畴,是引起旅游的匸要因素。自然风景中美的形式主要有:形象芙、色彩矣、动态美、朦胧美等。 3、黑格尔说:“美是_形彖的显现。” 4、风景形彖美的特征I?分丰富,主要表现为:JL、卫_、』_、乩、血。 5、雄伟是一种壮美、壮观、崇髙的现象。 6、雄伟、壮观的自然风景形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的特征是:赞叹、底惊、 崇敬、愉悦- 7、秀美的主要特征是一柔和、秀丽、优美。 8、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会给旅游者带來欢乐、幸祸与赏心悦I丨 的美感。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來江水绿如蓝”所赞美的是自然风景的色彩美。 10、观赏风景的方法工要有动态观赏、静态观赏两种。 11、中国园林Z美是一人自然Z芙的概括和我国锦绣山河的浓缩。 12、中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 _。 13、中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是时期是一唐代,高峰时期是一明代。 14、中国园林可分为两类:</皇豪园林、私家园林;? 15、皇家园林的特点是_规模宏大、豪华富贵、显示威严的皇权的至高无上。 16、清代皇家园林岡明园的建成标,忐着我国古典园林艺术C经发展到了?个新的 高峰。 17、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_ 苏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 18、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小中见人________________ 。 19、假山创始于奉汉,兴盛于丙宋,帮于明涓。| | 20、计成在《园冶》-书中指出,假山叠石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存真为假 、 作假为真「 21、假山叠石的主要审美功能是_____________ 、増添园林野趣的|'|然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2、假山替石的美学指导思想是:瘦、做假为真、透、漏、皱 、 71 。 23、古人把园林中的水比作园林的_____________ 。 24、 ______ fl _____ 、_、阁、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_______ 、厅廊、 蝇国园林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 25、桥在园林中的美学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点缀风呆___________ 、_ig 加园林的怙:趣和总境羌___________________ 。 26、亭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是左右游人,奴役风月,即可以起到 、

旅游美学论文

旅游美学 ——西双版纳之美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行走西双版纳 很久以前,一位乐山好水的远足者有一天来到了滇南追寻传说中得云彩,他无意中走到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地方:那里不筑城郭,家家户户以竹楼为居,村村寨寨以花木为篱,青屏翠羽的孔雀结巢于人家树上,驯服如牛的大象再水里拖犁,并且每个村寨都种着许多菩提树,人们把它视为神树,虔诚供奉,不敢亵渎,而那就是西双版纳。她也是孔雀公主、大象、佛寺、热带雨林和美丽的姑娘所在的那个美丽地方。 最早对西双版纳和傣族人的认识是从电影《孔雀公主》里,那南国明丽的云天和旖旎的榆林原野,给我留下一个天真难圆的梦: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故事里那个迷人的秘境神湖,我也要隐身湖畔等待着聪明的孔雀公主飞临,也要去偷上一件神奇的孔雀衣。 清新之美 在版纳,当半梦半醒的一抹清晖透入眼帘,轻叩着沉眸告诉黎明来临时,那山菁田野的气味已悄然穿入帘内,沁神贯体,如坠林泉,仿佛吸进青山的精华灵魂,刹那间的劳顿便逐梦而释,拉开帘子,惺忪的眼里尽是飞驰着的绿。 当山雨骤降,雨滴在那数个山环中渐然稀落,清冽的雨水冲刷着泥土,宛然蒙蒙雨雾中得一座小寨。等到雨过晴初,版纳就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画卷,缓坡上重重碧玉般的梯田围拢着竹林掩映的小寨,浑身湿漉漉的水牛正独自踏着田埂小道慢悠悠地归圈,淡淡地炊烟从竹楼瓦隙间袅袅升起,消散于青绿色的雨雾之中;一道道绮丽的彩虹跨过村寨的上空,映得小寨田园也闪射出曼妙的虹光。 而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版纳的小河就会把落日的金晖反射到村中,使版纳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在那里,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座森林都有一个不可不去的理由,每一座山谷都会隐藏着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民俗之美 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除了垦水田于河谷平坝的傣族居民外,还散居这人数较少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以及汉、彝等近代迁来的外来民族,他们多数播种早稻,僻居山地。族人是很率性自由的,他们会同客人过多客套,但平时也是自顾自地生活、工作,不去打扰客人。客人在傣家家里住着也就把那里当做是自己家一样,住得舒舒服服,一点都没有到别人家做客的感觉。

《旅游美学》期末论述题与问答题

一、简答题 对美的理解主要有哪些观点? 试述旅游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对于园中的古松,木材商人、植物学家和画家会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说旅游与审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如何理解南京中山陵的整体美? 为什么说美在于自己亲身的体验? 如何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审美需求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形成旅游审美动机需要哪些条件? 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如何理解风景,它有哪些审美特征? 如何理解山水文化? 以泰山为例,简述山水景观的审美。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近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试述园林景观审美。 简述古希腊建筑三种主要柱式和特点。 简述中国民居的审美特征? 如何认识历史建筑的废墟美? 简述雕塑的概念与分类。 维纳斯女神石雕像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高潮?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和理解饮食审美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引伸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饮食方式有什么不同? 简述导游的美学要求。 如何体现语言表达艺术? 导游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述旅游商品的审美要求。 二、论述题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实践活动对象化并感性显现的结果”? 试述旅游美学的学习范围和内容。 试述当代旅游审美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旅游审美应该做到哪些基本要求? 旅游文学特别是游记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审美经验? 结合自己旅游实践,试述旅游美感层次。 中西风景的审美有什么不同?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古典园林具有哪些审美特点? 如何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试述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观念与表现形式。 试述雕塑的审美特征。 试述中国古代墓葬俑像雕塑作品及其审美特点。 试述文化与饮食的关系。 试述饮食审美。 如何对旅游工作者进行美学教育。

旅游美学

27128旅游美学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美学与旅游美学 一、考核内容 1、美学的概述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3、旅游美学的思想溯源 二、考核要求 1、美学的概述 识记:(1)美的特征 (2)自然美的特征 (3)美感 (4)美感的特征 (5)审美标准 (6)审美差异性和共同性 领会:(1)美的本质 (2)美的形态 了解:(1)美的欣赏 2、旅游美学的研究范畴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领会:(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旅游美学思想的溯源 识记:(1)审美移情说的要点 (2)内幕仿说和移情说的异同 领会:(1)审美距离说 了解:(1)内幕仿说 第二章旅游美学的历史积淀 一、考核内容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2、比德的审美观 3、畅神的审美观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二、考核要求 1、审美意识雏形时期 领会:(1)原始巫术对审美意识初步形成的中介作用 了解:(1)山川崇拜 (2)对自然的喜爱

2、比德的审美观 识记:(1)比德审美观的概念 领会:(1)“比德”的审美价值 了解:(1)比德审美观的产生 3、畅神的审美观 识记:(1)畅神说的概念 领会:(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2)玄游、仙游、释游 了解:(1)畅神审美观的形成 4、旅游审美的优化积淀 领会:(1)科学考察旅游 了解:(1)文人漫游 5、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时期 领会:(1)和谐美 了解:(1)活力美 第三章旅游审美对象欣赏的方法原理 一、考核内容 1、欣赏空间的构成 2、动观与静观 3、欣赏路线的构成 二、考核要求 1、欣赏空间的构成 识记:(1)心理距离 领会:(1)观赏的位置 (2)观赏的时间 了解:(1)观赏的空间距离 2、动观与静观 识记:(1)动态观赏的定义 (2)静态观赏的定义 领会:(1)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的关系 4、欣赏线路的构成 领会:(1)园林景观欣赏线路 (2)自然景观欣赏线路 了解:(1)直线景观欣赏线路 第四章自然景观的审美 一、考核内容 1、自然景观的构成 2、自然景观的欣赏 3、中西自然景观美学比较 二、考核要求 1、自然景观的构成 识记:(1)自然景观的构成要素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龙健 一门学问想要诞生和确立,它必然有能够支撑自己存在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美学的产生,其历史是何其之长,影响何其之深远。随着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学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众多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之中,如今的美学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美学的学习,我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所谓美学,其实就是部门美学,纵观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各部门美学的发展,美学普遍存在于各部门之中。旅游美学也只是美学的部门学科之一。 那么,美学是怎么样作用于旅游活动的呢?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到“旅游”是一种以“体”为手段的感官活动,是一种以游览对象为载体的愉悦身心的活动;其次,美学是一门感性之学,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感觉体验。所以,用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探讨旅游活动的美学价值,便是美学应有之意了。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美”。美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主观存在的,它是由主体与客体的活动创生的。朱光潜先生说过,美不是地上的麦穗,只要我们勤奋,我们弯腰就可以把它拾起。他说,美是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主观性太强,仿佛是你像创造就能创造,还有就是“造”需要一定的模板,比如造纸之类的那么随意。所以,陈昌茂老师认为,用“创生”一词比较贴切,于是,他大胆地

提出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这一概念。 我国古代“有旅游美,但没有旅游美学”。“旅游美学”以“旅游审美”的方式存在,在世界各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学中形成了美学学科。但是在我国,旅游美的出现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创生出来的旅游美,是以旅游审美的形式表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之中,比如“游记文学”,其主要表现的是“山水游审美”。游记文学诞生于魏晋时期,到唐代走向成熟,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游记文学的定型。明朝的游记文学达到了繁荣的景象,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中的最高成就。从众多的游记文学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美产生的前提必须是有相应的旅游活动,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美感体验。 研究旅游美,我们的方法是运用审美现象学的理论,它是理解美的一个基础。当一个人面对某一对象时,产生了审美现象,这种现实现象在他以后面对同一对象时由重复发生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一对象指认为美的对象,认为美是这一对象的固有性质。这种美的指认和对象的被命名,就是美感的客观化和符号化。然而,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的一种美感,因此它也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比如游客到了黄果树瀑布,他面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实体对象,就会产生审美现象,那么以后当他再次到达黄果树或在图片是看到它是,他就会认为或向别人指出黄果树是如何的美。 说了半天,可以看出旅游美及美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旅游美的发生更多在于“旅游动机”的非功利性和旅游景观对主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课程作业一 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1、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旅游审美对象 B 、旅游资源程序C、旅游审美心理D、旅游审美关系 2、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 A 、泰山之雄B、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 A、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 A、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体势劲媚B、自由奔放C、沉着苍劲 D 、刚健有力 18、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 A 、线条美 B 、结、布局体美C、意境美D、形、神美 19、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内的“四绝”是指() A 、雕像、壁画 B 、松、柏C、书法、建筑D、经书 20、我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 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 D、木结构 21、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22、旅游审美需求的特点是() A 、具有对象性 B 、具有动力性C、保持平衡性D、具有递进性 23、旅游审美动机的类型有() A 、自然审美型B、艺术审美型C、社会审美型D、饮食审美型 24、艺术化的导游手法是() A、虚实相间 B 、进入角色C、制造悬念D、点面结合 25、导游过程的艺术化表现为() A、一张一弛 B 、有缓有急C、快慢相宜D、音调和谐、适时停顿

旅游美学习题及辅导答

旅游美学课程作业一 一、填空(20分) 1、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份,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 2、风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有雄、秀、奇、险、幽、旷几种。 3、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学的分支学科。 4、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组合要素是山、水、花木、建筑。 5、饮食审美的基本要素有质、香、色、形、味、意。 6、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 7、我国最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二、选择题(20分) 1、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 A 泰山之雄 B 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 A 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 A 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动态美 B 朦胧美C形象美D色彩美 8、园林的“毛发”是指() A 假山 B 水C花木D建筑 9、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D木结构 10、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三、判断改错题(10分) 1、观赏风景的方法包括运动观赏和动态观赏。() 2、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美术史画廊。() 3、风格美是表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 4、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陵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 5、四大名绣指苏秀、湘秀、江秀、泸秀。() 6、清东陵是保留最完整的宫廷建筑。() 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城() 四、名词解释(4题10分)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桂林旅游景点中的美学鉴赏 摘要: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不同,旅游审美的观赏对象极为丰富,几乎包括了美学上所有的审美形态。本文欲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三个方面对桂林各大景点进行鉴赏。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结合桂林各景区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桂林之美。 关键词:桂林;旅游;美学;鉴赏 引言 旅游虽然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但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活动。要使旅游者获得理想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懂得旅游审美的特殊性。当今的旅游大多是山水风景及名胜古迹游览,因此必须了解山水风景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还应掌握旅游审美的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相关概述 1.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旅游。由于他以旅游审美活动为特定的对象,所以一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 2.旅游的审美形态 1。1自然美。游览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自然美。“清风明月”、“远近山水”就是自然美。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满眼风光多闪灼”就是自然界瑰丽景色的萃集。现在国家城乡环境保护建设部首批颁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当然,桂林也在其列。 1。2艺术美。当你泛舟于漓江,观赏那沿途旖旎的风光;当你奋力登上龙脊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七星伴月一览无余;当你看到龙胜梯田,不禁要对龙胜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所有着一些,都是艺术美。艺术美门类丰富多彩,达到长城、矗楼高阁、飞架的大桥,小到只有半寸见方的篆刻、精细的印章及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等、艺术美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胜地常在水际、路边或者悬崖峭壁,往往建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里面每每挂有字画,建筑也经雕镂装饰,这些艺术美的化身不但给游客提供了休憩、远眺的旅游设施,它们更是自然美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此外,外来的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中华艺术,也遍布桂林各个景区,如阳朔西街。 1。3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美。它蕴含在锦绣山河之中,只有领悟人类改造自然的美,人们对自然风景美的理解才会深刻。如龙胜的梯

旅游美学复习题

(0336)《旅游美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主导性的审美关系是指旅游者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审美关系。 2、风景形式美最主要的特征是形象美。 3“入芝兰室,久不闻其香”是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心理距离太近。 4、被称为中国园林眼睛的是园林中的假山。 5、园林布局强调宾主分明,既突出主景,又有配景的烘托与呼应,反映了中国园林受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影响很大。 6、被称为中国文人画之祖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7、在绘画中,出现以松、竹、梅喻“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四君子”等以物喻德手法始于宋代。 8、中国画中最长于表现情趣的是写意画。 9、中国文字书写自觉追求艺术之美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10、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汉朝开始的。 11、崇尚阴柔之美是明清书法的艺术风格。 12、“横扫千军”是颜真卿书法作品中体现出的境界。 13、我国的桥梁建筑体现出一种雄浑、磅礴之美。 14、中国古建筑在布局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外观特征是拥有飞檐斗拱。 15、浮雕与圆雕最大的不同点是只有一个观赏面。 16、摆在古代帝王将相墓前的石兽等雕塑,最能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17、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纪念性上。 18、提高美学修养最有效的途径是从事艺术鉴赏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 19、境外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西方游客在中国的旅游审美爱好就是喜爱探寻中国的历史之美。 20、门童和舞厅、游艺室等娱乐场所的服务员选用新颖鲜丽的服饰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1、颜书同柳书相比,颜书是秀中见雄,柳书是雄中见秀。 22、依据东方人的身材形体与民族审美习惯,我们倡导“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美学风范,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3、微笑因其复杂性,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值得推崇的微笑是舒心的微笑。 24、西藏拉萨饭店成功运用了建筑符号,使用了藏式的柱头、柱身、小亭、窗楣等建筑形式语言,是饭店建筑与室外环境协调配合中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原则的充分体现。 25、在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小城市建造饭店,在选址和造型上首要遵循的原则是保护环境视觉形象。 26、决定饭店建筑室内环境艺术品格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无整体美。 27、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空间形象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如高空间表示的是豪华、气派。 28、川菜中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的造型属于任意式。 29、中国饮食的名称讲究形神意的统一。中国菜名常常通过比附、夸张、谐音、寓意、人物掌故等手法而得来。“龙虎斗”、“龙凤汤”、“狮子头”就是采用比附联想手法得名的。 30、经济属性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属性。审美属性才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31、风景美就是指的自然美。 32、自然美也有内容。

旅游审美论文

简述旅游活动的审美内涵 学号:0818020101 班级:08旅1 姓名:余航 摘要:旅游审美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今的游历。现代意义的旅游有着全新的内涵,它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产业。无论是客体的开发、主体的审美行为,还是导游,都是经济行为,没有钱是不能旅游的。人们越富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旅游;就旅游目的而言,旅游者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并非所有的旅游者都是为了审美才去旅游。古人中有的人游历是为了做学问,有的人是为了遁世,有的是因官场不得志,有的人是做官被贬被罚;现代人中有的人是想轻松一下而投入大自然,有的人是为了看看大都市的现代文明,有的人是为了寻找知识,有的是为了寻觅发财梦;更何况不同处境不同身份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各有不同的审美眼光。 关键词:旅游审美、物我关系、内涵 正文: 一旅游活动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通俗地说,旅游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玩儿”的一种,是游玩,是消闲,是消遣,是娱情、娱乐的一种方式。从理论上讲,旅游活动就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人在旅游过程中,爬上山峰、坐上游船,感到愉悦,这就构成了人与山水之间的一种和谐,也就是客体“物”与主体“我”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人走进庙宇、面对神佛,心中产生一种敬慕与崇仰的感觉,这也构成了物我(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与心理上的和谐关系。所谓主动寻求,是说这种物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于人们在平日生活当中时常也可能产生的那种和谐关系。旅游是人的一种主动活动,是寻幽访胜,是寻奇探异,是寻新鲜、求刺激,所以说是主动寻求。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在旅游活动中观赏的或参与其中的对象,或者说是人作为旅游主体的审美对象(审美客体)。这种审美对象主要是指山水风光、园林建筑、寺庙祠宇、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以及旅游主体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如游泳、漂流、滑冰、滑雪、滑沙、滑翔、划船、骑马、打高尔夫球等以及其他竞技类活动等。这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在旅游活动中还包括住宿、吃饭、乘坐车船、逛街购物等,这就把旅馆、饭店、露营地与设施、车辆船只、旅游用品与旅游纪念品等也变成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另类的审美对象了。 既然说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旅游活动又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

《旅游美学》考试试卷

二0一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旅游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15分) 旅游审美意识 社会美 抑景 哥特式建筑 浮雕二、填空题(共10分) 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客体、旅游活动中的内外关系。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3、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流行于____________。 4、从雕塑的审美形态上分为:____________、浮雕和透雕。 5、我国古代雕塑从题材上分为____________、建筑雕塑、陵墓雕塑等。 6、汉字自创始以来,历经了时代的变革,逐渐形成了________、隶、楷、行、草五大书体。 7、中国画按题材分,可分为三类:人物画、________、花鸟画。 8、中国佛教建筑包括________、佛塔和石窟。 9、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蔡襄、苏轼、黄庭坚、________。 10、油画最早起源于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30分) 1、苏轼咏西湖诗云:“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说明观赏自然物不同的()会产生 不同的效果 A、时间 B、角度 C、距离 D、心情 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远观方知其妙 C、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 D、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低的水边 3、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4、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5、“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奇特B、险峻C、壮阔D、朦胧 6、钱塘江大潮的观赏时间是:() A、农历八月十八日 B、阳历八月十八日 C、农历八月二十八日 D、阳历八月二十八日 7、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8、人们把黄山的奇峰怪石称为“喜鹊登梅”、“猴子观海”,是基于:() A、审美直觉 B、类似联想 C、通感 D、审美动机 9、在中国卷轴画中,经装裱而不装镱框的小幅多件套绘画称为() A 、条山 B 、中堂C、册页D、画心 10、中国画中的色与墨的关系是() A 、以墨为主 B 、随类赋彩C、以色为辅D、色不夺墨 11、中国绘画的姐妹艺术是指() A 、雕塑 B 、书法C、建筑D、烹调 12、中国艺术理论中,常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称为() A 、情B、意C、象D、境 13、“唐三彩”是()。 A、青铜器 B、玉器 C、陶器 D、竹器。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景观。 A、天象 B、山水 C、气象 D、宇宙 15、园林的“毛发”是指() A、假山 B、水 C、花木 D、建筑 四、简答题( 20分) 1、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3个层次分类? 2、简述自然美的主要观赏方法。 3、私家园林具有哪些特点? 4、雕塑的种类有哪些?特点什么?

旅游美学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 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 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什么是旅游美学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分析: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旅游与美 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 教学要点: 1、风景美的形态:自然美、人工美。 2、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3、观赏风景的方法;动态观赏、静态观赏。观赏风景应保持一定距离。 4、观赏风景的角度:正面观赏和侧面观赏,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时数: 本章为5学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1学时) 一、自然美 二、人工美 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2学时) 一、形象美 (一)雄(伟) (二)秀(美) (三)奇(特)

旅游美学论文--福建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一朵世界建筑的奇葩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以历史悠久、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土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福建土楼,功能,起源,演变,造型,旅游价值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一)居住功能 作为住宅,土楼首先具备居住功能。尽管它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同样需要解决饮水、通风、采光、储藏等问题。而这些在建造之初就已经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旅游美学习题及答案

旅游美学试题 一、填空 1、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份,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 2、风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有雄、秀、奇、险、幽、旷几种。 3、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学的分支学科。 4、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组合要素是山、水、花木、建筑。 5、饮食审美的基本要素有质、香、色、形、味、意。 6、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 7、我国最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二、选择题(20分) 1、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D) A 泰山之雄 B 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A)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A)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A) A 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BC) A 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D)形式。 A 动态美 B 朦胧美C形象美D色彩美 8、园林的“毛发”是指(C) A 假山 B 水C花木D建筑 9、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B)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D木结构 10、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BCD)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三、判断改错题 1、观赏风景的方法包括运动观赏和动态观赏。(X) 2、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美术史画廊。(V) 3、风格美是表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X) 4、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陵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V) 5、四大名绣指苏秀、湘秀、江秀、泸秀。(X) 6、清东陵是保留最完整的宫廷建筑。(V) 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城(X)

旅游与审美

旅游与审美 (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抗拒自然能力的增强,自然之物大量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圈中,推进了自然审美文化的萌芽。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人们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审美客体的出现,始于中国的先秦时期,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是以山水风景描写作为起兴的。春秋末期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明显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关注。战国时代的庄子则更进一步,他不仅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观点,还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肯定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独立存在的第一人。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案例)

桂林旅游景点中的美学鉴赏 摘要: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不同,旅游审美的观赏对象极为丰富,几乎包括了美学上所有的审美形态。本文欲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三个方面对桂林各大景点进行鉴赏。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结合桂林各景区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桂林之美。 关键词:桂林;旅游;美学;鉴赏 引言 旅游虽然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但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活动。要使旅游者获得理想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懂得旅游审美的特殊性。当今的旅游大多是山水风景及名胜古迹游览,因此必须了解山水风景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还应掌握旅游审美的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相关概述 1.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旅游。由于他以旅游审美活动为特定的对象,所以一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 2.旅游的审美形态 1。1自然美。游览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自然美。“清风明月”、“远近山水”就是自然美。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满眼风光多闪灼”就是自然界瑰丽景色的萃集。现在国家城乡环境保护建设部首批颁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当然,桂林也在其列。 1。2艺术美。当你泛舟于漓江,观赏那沿途旖旎的风光;当你奋力登上龙脊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七星伴月一览无余;当你看到龙胜梯田,不禁要对龙胜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所有着一些,都是艺术美。艺术美门类丰富多彩,达到长城、矗楼高阁、飞架的大桥,小到只有半寸见方的篆刻、精细的印章及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等、艺术美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胜地常在水际、路边或者悬崖峭壁,往往建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里面每每挂有字画,建筑也经雕镂装饰,这些艺术美的化身不但给游客提供了休憩、远眺的旅游设施,它们更是自然美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此外,外来的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中华艺术,也遍布桂林各个景区,如阳朔西街。 1。3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美。它蕴含在锦绣山河之中,只有领悟人类改造自然的美,人们对自然风景美的理解才会深刻。如龙胜的梯田。 二、桂林景区的美学现状 2。1景区一三山景区(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象鼻山公园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11。88万平方米,是桂林山水的代表。象鼻山以其“象山水月”的奇观荣膺桂林城徽之誉。“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是象鼻山的真实写照。象山之巅,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既拥自然造诣又不失人文风采。 从象鼻山公园沿着绿树成荫的滨江达到北行约2公里,即可到达伏波山公园。公园由多级山地庭院组成,其主体是伏波山,有还珠洞、千佛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千人锅

旅游美学论述题期末考试

旅游美学论述题(仅供参考) 1、佛教对美学的影响 早期汉代古墓中留存的壁画多为道教的人物形象,如东王公,西王母等。但在之后的发展中,其道教人物形象便逐渐地向佛教人物形象转化,并最终与其共存。这就证明了在佛教传入之初,其在美术的形式上首先影响了中原地区的审美风尚。随着佛教的盛行,华夏美学在唐代以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审美风尚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学理论本身也显现出很多新的特色,很多的文人开始在他们的创作上去追求一种佛性与妙悟,把对佛的理解与参禅的顿悟融入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上来了。唐代的画家王维的画作就被后人称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而在王维的诗画中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禅的妙悟。 在此,就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它的美学思想和佛的美学思想做个对比。儒家思想中强调“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和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这种思想的催化下,便诞生出了杜甫的雄浑悲壮的诗风,由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自强不息”的人格追求又反过来折射出了儒家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有大量的佛教雕塑和佛教绘画的出现,但从这些作品的本质上来说,都只能算作关于佛文化的作品,就像开篇说的那样,佛文化对于中国文人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创作所起到的影响并不是直接性的,而是以间接的方式渗透到文人的艺术作品当中的,绘画也是如此。 所以。在中国古代文人的诗中和画中,我们便能时刻感受到一种佛性的体验。在被称作中国美学标准典籍的《沧浪诗话》中最著名的便是“镜花水月”理论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沧浪所追求的诗的这种理想以及所谓“妙悟”和“镜花水月”禅境,其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一个字:淡。这就跟佛教禅宗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等思维观念不谋而合。 总之,佛教之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吸收了佛教文化的基础上,才使得其文化形式渗透了哲学的意味,也使得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更加健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绽放出了更为炫目的光芒。 2、道家对美学的影响 道教音乐虽然是宗教音乐,但与古代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具有艺术性、群众性和雅俗共赏等特性,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道教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音乐理论,优秀的乐、曲、声乐和器乐技巧,对民间音乐的影响很大,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如汉代《黄老弹》,唐代《霓裳羽衣曲》,宋以后《庄周梦蝶》、《羽化登仙》、《逍遥游》、《八公操》、《颐真》、《二泉映月》等曲都受到道教音乐的深刻影响。在道教景区建设时,如果把道教音乐这一要素用活、用好,可以为旅游活动增添许多意蕴与活力。 道教美术源远流长,作品众多,对中国美术影响深远。以山水画为例,它的起源与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有密切联系。六朝时期,山水画形成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指导思想,其中的“神”即与人的灵性相通的宇宙及万物的生命本质。这种美学思想深受道家思想和道教义理的影响,道家、道教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形神、意境和气韵生动等范畴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一些画家或是入籍的道士(如唐代画家张素卿以画道门尊像著称),或深受道教影响(如吴道子)。除了山水画,道教美术作品还有道教始祖、神仙鬼属等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画,以及举行道教仪式时悬挂的水陆画、修道生活画等,这些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旅游美学教材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522) I、课程性质与课程设置的目的 一、课程性质 《旅游美学》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旅游管理专业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运用美学基本原则,结合旅游实际经验,对各种类型景观的审美进行系统的阐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利于考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 1、使自学应考者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 2、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 II、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考核内容 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

3.旅游美学研究遥理论基础 二、考核要求 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领会:(2)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 2.旅游美学研究的根本范围 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根本范围 领会:(1)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2)从过程的角度解释旅游活动的美学特性3.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识记:(1)旅游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领会:(2)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一章自然景观世界及其审美 一、考核内容 1.自然景观世界各构成部分(地貌、水体、太空、植物、动物)的审美 二、考核要求 1.地貌之美 领会:(1)岩石之美 (2)山峦之美

(2)洞穴之美 2.水体之美 了解:(1)江河之美(2)湖泊之美(3)泉瀑之美(4)海域之美(5)冰川之美 3.太空之美 领会:(1)气象之美了解:(1)星星之美(2)月亮之美(3)太阳之美 4.植物之美 了解:(1)花之美(2)草之美 (3)树之美 5.动物之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