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历史观

由《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历史观
由《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历史观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由《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历史观

学生关婷婷

指导教师张作成教授

年级 2008级

专业历史学

系别历史系

学院社会与历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1年2月

论文提要

《荷马史诗》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记录,对古希腊历史观的萌芽与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荷马史诗》中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的分析,阐述了古希腊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论证了《荷马史诗》在古希腊历史观形成上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得出了古希腊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大部分源于《荷马史诗》的结论。

由《荷马史诗》看古希腊历史观

关婷婷

摘要:古希腊历史观的发展离不开古希腊神话对其的引导,而古希腊神话中“命运”观念与“英雄”观念对古希腊历史观的形成与引导尤为之深。《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神话的代表者,更好的诠释了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历史观的渊源。

关键词:古希腊历史观古希腊神话英雄命运战争

古代希腊流传着大量的神话和传说,具有优秀的史诗传统,内容包罗万象。马克思说过:“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我认为希腊神话也是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武库和土壤。其中影响最深的当属盲人诗人荷马所著的《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伟大的诗篇组成。主题是特洛耶战争和希腊方面英雄之一奥德修斯的战后经历。而《荷马史诗》也直接给予希腊哲人两个鲜明而强烈的观念,即“命运”观念和“英雄”观念。正是这两个观念的矛盾和冲突,终于升华为一个基本问题——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历史观的初始问题,孕育了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胚芽,并规定了古希腊哲人思考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决定了古希腊历史观的发展。

一、《荷马史诗》的主要内容

(一)《伊利亚特》的主要内容

《伊利亚特》大约写于公元前9世纪,但是史诗的故事则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当时希腊联军和特洛耶发动了持续10年的战争,《伊利亚特》主要叙述战争中传奇式的情节,着重描绘了希腊英雄阿基琉斯的伟大形象。

希腊联军的主将阿基琉斯英勇善战,屡战奇功,令特洛耶人闻风丧胆。一次,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夺走了阿基琉斯心爱的女奴,阿基琉斯非常气愤,从此拒绝出战,他吟诗饮酒,对战争不闻不问,特洛耶人乘机反攻大举获胜,希腊人面临全军惨败的危险。阿基琉斯拒绝阿伽门农讲和,但看到惊天动地的血战,他心里暗暗为希腊人的命运着急,他让自己的好朋友帕特洛克拉穿上自己的盔甲,让他去应战。特洛耶人误以为是阿基琉斯又回来参战,纷纷向后退去,帕特洛克拉杀了特洛耶联军的主将,大获全胜。

特洛耶的王子赫克托尔是个智勇双全的英雄,他发现帕特洛克拉并非阿基琉斯本人,冲上前去将一柄标枪向他的后背,并将阿基琉斯的盔甲剥下穿上,向希腊人杀来。形势万分危急,阿基琉斯悲痛万分,他身先士卒,重上战场,他亲手杀死了赫克托尔,为好朋友复仇,并把赫克托尔的史体绑在战车后面,拖在地上绕特洛伊城三周,即是“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

深夜,赫克托尔的老父亲突然来到阿基琉斯的宫帐。他亲吻阿基琉斯的双手,老泪纵横的说:“天神般的阿基琉斯,想想您的父亲,可怜一下我吧,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儿子死在自己之前更心痛的了”阿基琉斯心中郁积的怒火被冲洗的干干净净,他让女奴洗净赫克托尔的尸首,涂上橄榄油,裹上衣服,亲手将赫克托尔放在马上,交给他的父亲。双方停战12天,分别为赫克托尔和帕特洛克拉举行了丧礼。

几天后,特洛耶和希腊联军又恢复了战斗。阿基琉斯虽英勇,但也有打盹的时候,一次特洛耶的花花公子帕里斯,借助神的力量,用暗箭将阿基琉斯射死。阿基琉斯小时候,他的母亲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放在魔水中沐浴,他因而可以刀枪不入,但他母亲握住的脚跟没有被魔水沐浴到,因而他的脚跟最容易受伤。帕里斯的箭就射在他的脚跟上。现在“阿基琉斯的脚跟”在欧洲就是“致命伤的意思”。

(二)《奥德赛》的主要内容

《奥德赛》着重描写想出“木马计”的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在特洛耶战争之后回国途中的传说。

希腊人攻陷特洛耶城后,大肆杀戮和掠夺后,胜利回国了。归途中,他们触犯了天神,受神灵捉弄,船队被海风掀翻,很多人淹死在大海中,奥德修斯带着剩下的少数人在大海中漂泊。他们受尽了各种磨难,不能回家,奥德修斯在海上漂泊时,和狂风巨浪作斗争,和吃人妖精斗智,拒绝了女巫的爱情,他在海上整整漂泊了十年。在奥德修斯的国家流传他已死去,当地贵族恶少都来纠缠他的妻子珀涅罗珀,妄想夺得他的地位和财产。奥德修斯的儿子走遍希腊各地去寻找他,那帮恶少整天在他家大吵大闹,又吃又喝。

奥德修斯后来受到神灵的怜悯,漂泊到斯赫里岛,当地国王热情地接待了他,得知他的不幸后,又派人送他回国。回国后奥德修斯扮成了一个年老的乞丐,见到了他的儿子,他俩齐心协力,终于除掉了所有在他家中胡作非为的贵族恶少,他不仅和忠于他的妻子团员,而且重新做了国王。

二、对《荷马史诗》中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一)对《伊利亚特》中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伊利亚特》重在写氏族之间的战争,以英雄业绩为中心,用大量篇幅描写英雄们的战斗。史诗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阿基琉斯勇猛过人,锐不可挡,他能够顾全大局,不计前嫌,毅然出战。他爱憎分明,因好友的阵亡而悲痛欲绝,杀死对手后又将其拖于战车后以泄愤。这些都体现了他英雄主义的本色,可是他因为个人利益蒙受了损失就拒绝参战,并且为了显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愿和解,最终导致了希腊军队的重大伤亡,这种易怒与任性正显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贵族的个人意识。

相比之下,赫克托尔更具有英雄主义气概和集体主义精神。赫克托尔的力量来自于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当阿基琉斯可以因为一己的矛盾而置千万希腊军于不顾,拒不出战时,赫克托尔却不得不舍下娇妻幼子,为惹下祸端的弟弟承担起并不广场的战争责任。他预感到城邦将被摧毁,自己将要阵亡,妻子将沦为奴隶。可是他毅然代父上阵,身先士卒,最后血洒疆场。这位本该继承王位的大王子也许稍欠身为王者的野心霸气,在这个时代里,部族之间为了利益经常发生战争,那些勇敢作战,以超人的武力为本部族赢得胜利的人,都会获得荣誉与赞美,成为人民崇拜的英雄,故事中对英雄形象的着力刻画,显示出了古希腊社会对英雄主义观念的崇拜,这种纯粹性的英雄主义观念由此形

成发展为后期古希腊社会的英雄主义史观。虽然英雄在战场上叱诧风云,但其命运却不能由自己完全掌控。《伊利亚特》的世界,是一个神,人共在的世界。神也同人一样具有各种缺点,如贪图享乐,爱慕虚荣,勾心斗角等,并以托梦,幻象,甚至化身为人等形式直接参与人类活动。特洛耶战争的起因即在于争吵女神的“金苹果”。各路神灵甚至插手具体的战斗,神灵可以用云彩将人保护起来,从而使之免遭厄运,也可以化身将人引向黑暗的死亡。但神也不能完全为所欲为,他们也只能推迟结果的发生,而不能改变结局。“一个有死的凡人命运早作限定”。阿基琉斯与赫克托尔决战也同样如此,天父拿出天平称量两人的死亡,赫克托尔一侧下倾而注定死亡。阿基琉斯虽然战胜了赫克托尔,他也会在不久以后死于敌手。因此,全诗又笼罩着一层宿命的色彩,英雄也都是悲剧性的英雄。

(二)对《奥德赛》中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分析。

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奴隶主特征最明显的一个人物,他是伊大卡王,又是希腊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具有作为奴隶主的各种品质和才干,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具有百折不挠的勇毅,虽历尽磨难仍一心要返回家乡。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了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他关心下属,同情奴隶,受人爱戴。同时,他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对不忠的家奴也极其残忍。曾有人描写奥德修斯时,在书中这样写道:

“在那里没有一个人的智慧能与他相比拟,

神样的奥德修斯远比其他人更善于谋划各种策略”

——《老英雄涅斯托尔深情叙说归返事》“奥德修斯,来着中的第六位,谋略与宙斯等同。”

由此可见,奥德修斯的智慧与勇猛,是值得希腊人敬佩的。奥德修斯身上有每个人的影子,因为野心和荣誉而离开了家乡,又由于自己的狡诈和罪恶而遭到惩罚,美丽的家乡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伊甸园,引得所有人翘首企盼,苦苦追寻却永远也达不到、就像是整个人类的状态,不停地追逐着满足,自由或是独立,却总是达不到。这或许就是命运对人类的主宰,还伴随着人类的无奈。即使再厉害的英雄也无法逾越命运的安排。

三、由《荷马史诗》中情节审视古希腊历史观

以上文中对《荷马史诗》中两篇主要故事的赏读与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希腊的神话是其历史观的武库与土壤,而其中“命运”与“英雄”这两个矛盾却又无法分开的观念,升华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成为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初始问题,同时也孕育了欧洲社会历史观的胚芽,决定了欧洲历史观的发展。

神话中的英雄,是特指神祗与凡人结合所生的后裔。这些半人半神之所以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处于神和人之间的中介地位,作为凡人的保护者,灾难和祸患的防御者,苦难的救助者。他们具有神力,凝结着对异己力量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精神,但却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摆布,最终仍为命运所驱使。

在对《荷马史诗》中人物的解读中,了解到英雄和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神话的基本内容和精髓,英雄观念和命运观念相依存,并和命运观念一起,积淀为希腊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原始层面,并构成古希腊文化人的基本思维框架,一方面是命运的不可逆转,另一方

面又有英雄的大无畏精神,英雄不失为英雄,命运不失为命运的必然性。这种冲突在哲学家的概念领域里,成为了客观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正是这个问题成了社会历史观的胚芽,萌发成长为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理论之树。

四、总结

由上可见,古希腊神话中的两个基本观念的对立升华的一个基本问题,成为了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历史起点,决定了它的产生。同时又作为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逻辑起点,决定了它的发展,也得出了古希腊历史观的形成绝大部分是缘自对古希腊神话有代表作用的《荷马史诗》,从而更加认证了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历史观的渊源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博士论文》,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三页

[2]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古希腊荷马(Homēros):《荷马史诗·奥德赛》,王焕生译,北京,人文社,1992年5月第1 版,第39页。

[4]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陈中梅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45页。

常见英语词汇背后的希腊神话故事

常见英语词汇背后的希腊神话故事 1.The Heel of Achilles 亦作The Achilles' Heel唯一弱点;薄弱环节;要害 The Heel of Achilles直译是“阿基里斯的脚踵”,是个在欧洲广泛流行的国际性成语。它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阿基里斯是希腊联军里最英勇善战的骁将,也是荷马史诗Iliad里的主要人物之一。传说他是希腊密耳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儿西蒂斯所生的儿子。阿基里斯瓜瓜坠地以后,母亲想使儿子健壮永生,把他放在火里锻炼,又捏着他的脚踵倒浸在冥河(Styx)圣水里浸泡。因此阿基里斯浑身象钢筋铁骨,刀枪不入,只有脚踵部位被母亲的手捏住,没有沾到冥河圣水,成为他的唯一要害。在特洛伊战争中,阿基里斯骁勇无敌,所向披靡,杀死了特洛伊主将,著名英雄赫克托耳(Hector),而特洛伊的任何武器都无法伤害他的身躯。后来,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把阿基里斯的弱点告诉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阿基里斯终于被帕里斯诱到城门口,用暗箭射中他的脚踵,负伤而死。因此,the heel of Achilles,也称the Achilles' heel,常用以表示a weak point in something that is otherwise without fault;the weakest spot等意思。 2.Helen of Troy 直译"特洛伊的海伦",源自源自荷马史诗Iliad中的希腊神话故事。 Helen是希腊的绝世佳人,美艳无比,嫁给希腊南部邦城斯巴达国王墨涅俄斯(Menelaus)为妻。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奉命出事希腊,在斯巴达国王那里做客,他在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蒂的帮助下,趁着墨涅俄斯外出之际,诱走海伦,还带走了很多财宝。此事激起了希腊各部族的公愤,墨涅俄斯发誓说,宁死也要夺回海轮,报仇雪恨。为此,在希腊各城邦英雄的赞助下,调集十万大军和1180条战船,组成了希腊联军,公推墨涅俄斯的哥哥阿枷门农(Agamemnon)为联军统帅,浩浩荡荡,跨海东征,攻打特洛伊城,企图用武力夺回海轮。双方大战10年,死伤无数,许多英雄战死在沙场。甚至连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也分成2个阵营,有些支持希腊人,有些帮助特洛伊人,,彼此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恶斗。最后希腊联军采用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Odusseus)的“木马计”,里应外合才攻陷了特洛伊。希腊人进城后,大肆杀戮,帕里斯王子也被杀死,特洛伊的妇女、儿童全部沦为奴隶。特洛伊城被掠夺一空,烧成了一片灰烬。战争结实后,希腊将士带着大量战利品回到希腊,墨涅俄斯抢回了美貌的海伦重返故土。这就是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正是由于海轮,使特洛伊遭到毁灭的悲剧,真所谓“倾国倾城”,由此产生了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 3.The Trojan Horse木马计;暗藏的危险;奸细 The Trojan Horse直译"特洛伊木马",是个国际性成语,在世界各主要语言中都有。来自拉丁语equns Trojanus.这个成语甚至还进入到汉语词汇中,**同志在《矛盾论》中,谈到《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时,就用了“木马计”这个典故。这个成语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10年之久,胜负未决。最后,希腊著名的英雄奥德修斯(Odusseus)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伪装撤退,乘船隐藏在附近的海湾里,而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云春燕 914109160119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1.荷马史诗艺术结构独具匠心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全面展现了古希腊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但是荷马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点带面,通过局部展示全局。在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争历时共三十年,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又耗时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战争,荷马只是选取了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同样的,在写《奥德赛》时,他也没有把奥德修斯二十年漂泊在外的经历全部写出来,而是先写奥德修斯回到伊大卡之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经历,同时又以帖雷马科寻父和全家团圆为线索,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荷马史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真实感人 在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上,荷马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完美式英雄,荷马在竭力渲染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在《伊利亚特》中,希腊首领阿喀琉斯英勇善战,但是他却因为阿伽门农抢夺了他名下的女奴就大发雷霆,拒绝出战,这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他拒绝出战的同时,又置战士的性命于不顾,又表现出了他的自私残忍。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是政治家和领袖,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在海上漂流期间,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但是他性格中又有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3.语言丰富多彩,富于多样性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特别是大量的比喻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史诗读起来更加具体生动。比如荷马形容死的时候:“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性命”;形容黎明的时候:“曙

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荷马史诗的思想价值(意义) 1、全面生动地反映从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古希腊社会生活。 两大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极为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这些对后世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人们至今还把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历史上的“荷马时代”,并且主要根据史诗提供的材料来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2、荷马史诗通过塑造一系列英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崇高理想。这些英雄形象中,最为突出的是三个——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和奥德修斯。 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是希腊第一英雄,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神谕说他有两种命运:如果他呆在家中过和平生活,就会幸福长寿;如果要上战场,虽可取得无上光荣,但却命定早死。而英勇的阿喀琉斯却把在战场上获得荣誉看做第一生命,因而选择了第二条道路。他的马预言他的末日正在临近,他自己也清楚:他将葬身于特洛伊城下,但他依然挺身参战。特别是在他的挚友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之后,他痛不欲生。母亲警告他:为朋友复仇将导致他在战场上丧生。阿喀琉斯愤怒地叫道:“如果命运女神不让我保护我的被杀的朋友,我宁愿死去!” 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见到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让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的河道。与赫克托耳决战前,赫克托耳曾哀求说:当决战一方死亡时,不要凌辱他的尸体。但阿喀琉斯根本不予理睬,残暴地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挂在马后倒拖着绕自己的挚友的灵柩跑了三圈。这都表现出他勇猛而又鲁莽暴烈的性格。但是后来当特洛伊的老王用对他父亲的回忆来打动他,跪求他归还赫克托耳的尸体时,阿喀琉斯终被感动而对有丧子之痛的老王产生了同情。这又说明了他身上也具有同情心。通过这些多侧面的性格特点,作品塑造了一个集残暴与善良,狭隘与直率,粗野习性与英雄气质于一身的英雄形象。 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是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他明知特洛伊要打败仗,城池将被毁掉,但仍然誓死战斗。他的妻子抱着他们的独子,涕泗涟涟地哀求他退出战场,可是,他却回答说:“我如果也像一个懦夫那样藏起来,不肯去打仗,那我就永远没有面目见特洛伊人和那些拖长袍的特洛伊妇女了,而这样的做法是我不情愿的。因为我一直都像一个好军人那么训练自己,要身先士卒,去替我父亲和自己赢得光荣。”这种刚强、威武和特别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精神,正是荷马时代的风尚。 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则是一个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又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特洛伊城是被他的木马计攻破的。他在海上的整个冒险,以及他回到故乡后巧扮乞丐,清除妻子的求婚人等,都表现出他善用计谋,甚至十分狡诈的特点。奥德修斯的海上遭遇,是以神话隐喻方式表现出古代人对自然的斗争,说明了人能够靠勇敢、毅力和智慧,最终战胜自然。此外,奥德修斯为维护个人私有财产,为维护个人权利、荣誉而进行的斗争,体现了人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3、荷马史诗还表现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精神和人本意识。 两部史诗描写的人不是神和命运的支配物,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力量。他们敢于同神抗争,甚至战胜神的支配;在各种艰难险阻面前,他们毫不气馁,而是勇敢地靠自己的力量来争取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赏析 ----浅谈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千百年来,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前一部主要是讲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故事,最后以特洛伊王子伟大英雄赫克托耳的死结束。后一部讲的是攻占特洛伊之后希腊国王归国路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最后以国王回国为结束。 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追求卓越和荣誉,肯定自我和个性以及勇于承担等等英雄化了整个希腊民族,号称希腊史上的圣经。在这部圣经中,又以伊利亚特中宣扬的希腊英雄主义最气势磅礴和凛然正气。贯穿伊利亚特的主要思想无疑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这三点中又以英雄主义最为让人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膜拜之心去阅读伊利亚特,用心去感受那远古时代英雄们的热血和伟大! 一.追求卓越,渴望荣誉的英雄主义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中,直接就写到了“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咯琉斯致命的愤怒吧”点明了全诗的描写重点和基本主题。史诗中的阿咯琉斯选择了追求卓越,是不惧死亡,渴望荣誉的典范。在阿咯琉斯诞生之初,他的母亲就对他预言了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医生碌碌无为但是可以获得长寿,亦或是投身战争成为卓越的人而英年早逝,无法安享天年。阿咯琉斯违背了母亲的旨意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上集中展现了英雄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在整个史诗中都贯穿了这一英雄的思想,在后续的奥德赛中,阿咯琉斯的父亲阿基琉斯在天国唯一关心的他的儿子是不是很卓越,所以说,贯穿全诗的就是英雄主义。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 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 ……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者,冒险主义更体现英雄的胆量,希腊联军老将涅斯托尔在两军形成僵持局面时曾经说, 如果有人胆敢冒险, 去探得敌人行动的一些消息并且能平安地回来, 那么他的声明将会在天底下的世人中播扬。在英雄的心目中,任务越危险越艰巨,随之而来的荣誉和尊严就越有分量。在英雄的心目中, 任务越危险, 越艰巨, 需要的勇敢精神就越强, 获得的荣誉和尊严当然也就越大。最后, 荣誉和尊严的对立面是耻辱, 因此要获得荣誉和尊严还必须要有知耻之心。知耻往往能生勇, 也正以为如此,知耻教育常常成为英雄们教育部下的有效手段。如当面对特洛亚人的强大力量和攻势时, 阿伽门农不断地在队伍中间穿行发令:“朋友们, 要做男子汉, 心中要有勇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每个人要有羞耻之心, 有羞耻之心的人得保安全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且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它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着的诞生。 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

外国文学史(上) 郑克鲁 课后题答案

1、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的产生根源与特点所在。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众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王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射术神及太阳神阿波罗,狩猎女神与月神阿尔忒弥斯,爱与美之神阿弗罗狄忒,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尔墨斯,农神德墨忒尔,灶神赫斯提亚。他们掌管自然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匹斯神统和生活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组成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普斯神统体系。 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它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换自然界斗争的一种艺术回顾。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和顽强意志,成为古代人民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最著名的传说有赫拉克勒斯的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神与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永生,无死亡期;后者生命有限,有生老病死。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没有禁欲主义因素,也很少有神秘主义色彩。因此,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文学的土壤,而且对后来的欧洲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2、古希腊文学为什么具有不朽的魅力 古希腊文学表现了古希腊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生的理解与思考,其中蕴涵着他们较为原始的精神、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内容。外部世界的神秘莫测,大自然不可驾驭,人生的变幻无常,使他们形成了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体现在文学中,命运对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和不可改变性,人必须服从命运的安排,但人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才干与潜能,随心所欲的去做自己的事。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困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力。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了西方文学与文化的基本内核。 古希腊神话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渐形成的,神的性格和职责以及故事情节都有发展变化。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学的源头,后世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曾从古老的神话中汲取养分 3、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欧洲的文艺复兴就是打着复兴希腊文学的口号,而古罗马的文化是基本继承希腊的。作为欧洲文学的源头,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品种齐全,既有神话、史诗、悲喜剧,又有寓言、抒情诗、散文、小说。有的文学样式虽然不够成熟,却为后来的欧洲文学提供了范例。古希腊古罗马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因素,为后来的欧洲文学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4、荷马史诗的内涵和艺术成就? 荷马史诗一方面是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原始材料是许多世纪里积累起来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保存了远古文化的真实、自然的特色。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征的差异性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征的差异性 摘要:古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都积淀着各自民族的生活经验和审美 理念,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气质。本文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特征的差异性的比较,主要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而了解民族性格与文化思想方面的差异。关键词:神话体系主题审美 一、神话体系 以神话谱系而论,希腊神话神系清晰,分为前奥林波斯神系和以宙斯为中心的奥林波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主要保存在赫西俄德的《神话》和《荷马史诗》之中, 是经过文人润饰与加工的艺术品, 基本上从神话作为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统一、综合的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中独立出来, 在人类遗产中作为艺术品大放异彩, 并树立了神话时代审美艺术的典范。 相比较而言,中国神话缺乏自己的神谱,基本上是中国神话在后世演化的传说。中国的神话只是短小、零散、不成体系地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穆天子传》等古籍,诸神几乎没有谱系。在后世的不断演化中,主要形成地域神话、道系神话、佛系神话化和民间俗神四大类别,而且彼此之间界限不甚明确,出现交叉现象,并且说法不一。如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最具代表性。《史记·秦始皇本纪》说三皇为天皇、地皇、泰皇。《尚书大传》和《白虎通义》等主张三皇应为燧人、伏羲、神农,而《运斗枢》、《元命苞》等纬书,除了认同伏羲、神农外,补上了创造人类的女娲。至于五帝,《世本》、《大戴记》、《史记》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礼记·月令》以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尚书序》、《帝王世纪》则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中国神话作为后世衍生神话,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被改造,失去了原始的本来面貌,只有一些残存的原始片段保留下来,而中国神话仅存的零星,也许可以看成是一种幸运:“他们被后代统治者改造得比较少一些,因而较多地保存了原始神话在道德上的纯粹性。因而恰恰相反提供了一种尺度, 可用以衡量其他神话在流传、衍变中加工的状况,这可能是中国神话对世界文学的一项特殊贡献。”[1] 二、主题思想 “神话中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不同民族的精神生活个性的流露,这种特殊性首先取决于每个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差异。”[2] 从地理环境上看,古希腊多山环海,各城邦独立自治,土地资源有限,为求得生存,自然而然地把视野投向广阔的大海,因而古希腊神话中体现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如伊阿宋率领阿

第二节 叙事聚焦

叙事聚焦概念 英美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与罗伯特﹒潘﹒沃伦在《理解小说》一书中提出了小说中“谁说”的问题,由此引出了类似于叙述视角的“叙述聚点”这一重要概念。 叙述聚焦( focalization,又译聚焦)为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于1969年率先提出的。在《修辞格2》一文中,热奈特在参照前人关于叙事视角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叙述聚焦这一概念, 一方面他是想力图避免使用过于具体化的视觉性术语,如“视野”、“视角”、“视点”等,另一方面,他是受到了布鲁克斯与沃伦关于“叙述聚点”这一概念的启发,因此提出了略微抽象的术语——叙述聚焦,力图澄清叙事学界在“谁说”与“谁看”这一问题上长期存有的混乱。继而,在《叙述话语》一书中,热氏又对叙述聚焦作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和阐释。(需要注意的是热奈特没有定义聚焦,或者说只是给予了聚焦一个含混的定义,这是导致聚焦研究一片混乱的根源。) 1、根据《卢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的解释,叙述聚焦是指与某个人(通常是某个人物)的感知、想象、知识或视点相关的叙述信息起源与视角限制。叙述聚焦实际上涵盖了对叙述信息的规范、选择以及传输等各种方式,尤其是从某个人物的视点来观察事件,不论这一视点是多么的主观化与不可靠. 2、荷兰叙事学家米克·巴尔:“我将把所呈现出来的诸成分与视觉(通过这一视觉这些成分被呈现出来)之间的关系称为聚焦。这样,聚焦是“视觉”(即观察的人)和被看、被感知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注:[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谭君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77、18—19页。) 3、罗刚《叙述学导论》:根据普林斯在《叙事学辞典》中所下的定义,所谓聚焦是指“描绘叙述情境和事件的特定角度,反应这些情境的事件的感性和观念立场。” 在叙事作品中,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叙述者,将故事讲述出来。而在叙述过程中,都一定会经由一个特定的“视点”(point of view),也就是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一特定的观察点,叙述者将所看到的一切呈现出来。在这里,叙述者的“说”,与其所置身的某一观察点的“看”,既可统一,也可加以区分。原则上,一个人既可说出他所看到的东西,也就是说,同时做两件事:看与说;但是,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即一个人可以说出某一个特定的人物所看到的东西,以另一个特定人物的“视点”来进行讲述。热奈特据此区分了叙述(说)与聚焦(看)之间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到视点的“看”或“聚焦”,并不仅属于一个单纯的技巧或形式层面的视觉问题。“看”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视觉的眼光,而这只是就强调观看的角度而言。“视点”所展现的是“感知或观念上的位置,按照这一位置,叙述的状况与事件被表现出来”(普林斯:《叙事学词典》)。因而,它并不只含有纯粹视觉的意义。与此同时,它也意味着感知、思考、体味、看或可能看到的东西,而这当中自然包含着思想、意识、价值判断、观念形态等更深层次的含义。换句话说,在它所涉及到的视觉的意义之外,视点还包含着思想的意义,或者说具有思想的功能。这种思想的功能,在视点及其对象之间能动地表现出来。“视点”或“聚焦”所涉及到的这种“看”与“思”之间的关系,不仅在叙事作品中存在,在其他艺术种类,诸如绘画、摄影、电影中也同样存在。

最新外国文学史模拟题

外国文学史模拟题(一)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三、专用术语解释 1.荷马史诗2.埃斯库罗斯 3.《俄底浦斯王》4.阿里斯托芬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荷马史诗的形成过程。 2.简述古希腊文学的分期及主要成就。 3.简述希腊神话的特征。 4。简述希腊戏剧的起源。 5.筒述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五、综合论述题 1.分析阿喀琉斯的艺术形象。 2.分析奥德修斯的艺术形象。 3.分析赫克托耳的形象。 4.论述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特色。 5.论述《俄底浦斯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六、分析比较题 从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对命运的理解看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教会文学2.骑士文学 3.英雄史诗4.城市文学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新生》的内容。 2.简述维吉尔和贝亚特丽齐在《神曲》中的象征意义。 3.简述《神曲》的艺术特点。 五、综合论述题 1.论述但丁在《神曲》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上的两重性。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文艺复兴2.人文主义 3.彼特拉克4.《十日谈》 5.流浪汉小说6.《罗密欧与朱丽叶》 7.福斯塔夫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2.简述《巨人传》的主题以及艺术手法。 3.简述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内容。 4.简述莎土比亚喜剧的主题。 5.简述莎士比亚的创作分期。

6.简析奥赛罗的形象。 7.简析李尔王的形象。 8.简析麦克白的形象。 9.简析桑丘的形象: 五、综合论述题 1.分析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 2.分析夏洛克的艺术形象; 3.分析哈姆雷特的艺术形象。 六、分析比较题 试比较人文主义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异同。 第四章17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巴洛克2.《失乐园》 3、古典主义 4、三一律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 2.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及特色。 3.简析阿巴贡的形象。 4.简述《伪君子》的“开场”。 五、综合论述题 论述答尔丢夫的艺术形象。 六、分析比较题 试比较夏洛克和阿巴贡这两个吝啬鬼形象。 第五章18世纪文学三、专用术语解释 1.启蒙运动2.感伤主义 3.哲理小说4.狂飙突进, 四、理解解答题. 1.简述启蒙文学的主要特征。 2.简述《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精神。 3.简析《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内容。 4.简述席勒《阴谋与爱情》的思想内容。 5.简述《浮士德》的主要内容。 6.简析梅非斯特的形象。 五、综合论述题 1.论述浮士德的艺术形象。 2.论述《浮士德》的艺术特色。 六、分析比较题 英、法、德三个国家18世纪文学比较。 第六章19世纪文学(一)四、专用术语解释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 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冲冠一怒为红颜”,因阿伽门农夺走他的女俘而“愤怒”,任性退出战争,这从个人而言,固然有其充分的理由,但阿喀琉斯却是希腊一方举足轻重的战将,因而这种无视希腊人整体利益而意气用事的结果,导致希腊联军节节溃败,几乎覆亡而赫克托耳以群体利益为重,他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对敌我的强弱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又对特洛伊的生死存亡,对母亲、妻子和弟媳海伦皆极富责任感。众所周知,特洛伊战争的直接起因是赫克托耳的风流弟弟帕里斯诱拐了全希腊最美艳的女子海伦,战争的深层原因则瘫族岭解体阶段异族部落之啦相缄和掠夺财汽赫克托耳虽知因此耐发的战争是己方理曲并有严重的后果,但他并不视海伦为红颜祸水之类的妖孽,而是尊重这位前斯巴达王后恰如其份,毫不怨恨她给全体特洛伊人带来的十年麻烦和毁灭的阴影,表现出感人的男子汉风度和深明大义的英雄襟怀。 尽管赫克托耳就性格而言是比阿喀琉斯更完美的人,但他不幸生于以普力与武功论英雄的荷马史诗时代,因此当他面对着更为神勇一的阿喀琉斯时,他为群体献身的高度责任感便转换成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无可选择地走向与阿喀琉斯的决斗,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在《伊利昂纪》中,有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赫克托耳「的完美性格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前述的海伦、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赫卡柏是赫克托耳之母,她在儿子参战问题上表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战争女神的英雄气概,率领特洛伊妇女在希腊大军兵临城下的困境中祈祷雅典娜赐恩,鼓励儿子英勇杀敌,而阿喀琉斯之母戒提斯虽为女神,言行却与凡间之母无异—一她在战争问题上待阿喀琉斯如同婴儿。史诗中这两位母亲在儿子决战前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赫克托耳无愧于他英雄般的母亲。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是古希腊文学中著,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她对丈夫赫克托耳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同情心。安德洛玛‘在城楼上观战时提醒丈夫说阿喀琉斯杀死了她的父亲及七个兄弟,对她母亲之死也负有责任,因此,赫克托耳对她而言既是丈夫,同时又是她的父、兄、母,她失掉了赫克托耳就是失掉了生命的一切。尽管如此,尽管她和赫克托耳都明知阿喀琉斯更强大,明白赫克托耳战死后特洛伊城将陷落,老父老母娇妻弱子将沦为悲惨的奴隶,尽管她曾哭着恳求丈夫不要再重返战场,但他们无法作出其他的选择,因为屈辱地龟缩不出和苟且偷生同样也无法挽救特洛伊国破家亡的厄运,唯有战死沙场方是英雄本色。在此情境下,赫克托耳毅然挺身而出,“不被特洛伊英勇的儿子们和穿着长袍的特褚伊妇女所耻笑”,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英勇地战死于阿喀琉斯的枪下。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以至亲女性的身份,在男性英雄强弱悬殊的生死决战中站在弱者的一方,这使赫克托耳的慷慨赴死带上了动人心弦的悲剧色彩。赫克托耳完美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出于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和史诗《伊利昂纪》歌颂对异族进行英勇顽强战斗的英雄的主题吻合一致的。 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无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英雄。前者富于理性、襟怀大度,后者感情冲动、心胸狭窄前者以群体利益为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后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率直任性前者让我们感到人性的温情和命运的无奈,后者使我们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昂扬无羁的独立精神。英雄主义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赫克托耳悲壮赴死,要比阿喀琉斯的取胜更为英勇感人。《伊利昂纪》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关于战争与人性的杰作,荷马主要是通过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史诗英雄形象,讴歌了古代氏族领袖异彩纷呈的英雄本质。

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论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 【摘要】阿喀琉斯是居于荷马史诗中心地位的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他作为典型的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不仅是西方民族心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西方英雄主义文化传统的一个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阿喀琉斯形象的塑造,探讨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的特征以及揭示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传统。 【关键词】阿喀琉斯;英雄形象特征;英雄主义传统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的德性: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追求荣誉等。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出身显赫,有杰出的家族背景,在身体和心灵上超越常人,比常人更为勇猛,可以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阿喀琉斯是《伊里亚特》三位英雄(阿伽门农、赫克托耳、阿喀琉斯)中较为突出惹人眼球的一位英雄。 一、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特征 1、与众不同的身世背景 阿喀琉斯是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西方谚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heel)就是说阿喀琉斯出生的时候被他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刀枪不人,由此来比喻“致命的弱点”。[2]人神混血儿的身份让阿喀琉斯在凡人的世界中鹤立鸡群,成为希腊人中的第一勇士。尽管《荷马史诗》中有成千上万的军人参加战争,但有名有姓的没有几个,而这些勇士们最后还只是为了衬托阿喀琉斯勇猛。战争从

来就是英雄的战争,文字的历史上也只有英雄的名字。 2、复杂的性格特征 阿喀琉斯体魄矫健、勇猛善战,这是荷马史诗中英雄们所拥有的共性,除此之外,还具有鲜明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那就是凶猛残忍的同时又重荣誉、讲义气;坦率、磊落的同时又横蛮、心胸狭窄和自私。在他的性格特征中,主要体现了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以及个人价值所在。阿喀琉斯因此成为荷马史诗中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个人价值体现的典型代表。他是因为个人的任性而退出战场,致使希腊军队节节溃败,伤亡惨重。阿伽门农抢走了他的女俘,而且在集会上公然轻视侮辱自己,阿喀琉斯对此很愤怒,拒绝出战,他只顾个人的荣誉而看着希腊军队在战场上溃败,充分地体现了他以个人的得失为重,而不顾他人的死活的个人中心主义。阿喀琉斯任性退战,“愤怒”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阿喀琉斯的荣誉和个人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女俘是战利品的一部分,抢走女俘意味着自己的荣誉被玷污,在以荣誉为生的英雄们心中是不允许发生的。他曾对帕特洛克罗斯说:“让其他人继续打下去吧……但愿/特洛伊人全都死个精光,阿耳吉维人中谁也/不得生还,只有你我走出屠杀的疆场——是的/只有你我二人,砸碎他们神圣的楼冠,在特洛伊城楼”。[1]由此可知,阿喀琉斯返回战场并非是为集体利益,而是为夺回自己失落了的荣誉和人格尊严,当然也是个人友情和讲义气的体现。阿喀琉斯本身也是个矛盾体,既有理性也有本能的冲动。首先,阿喀琉斯因为自

荷马史诗中的比喻修辞赏析

[摘要]气势恢宏、精妙绝伦的比喻,是《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比喻在刻画人物、描绘事件、渲染气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增强形象艺术感染力的强有力手段。而作为一部主要描述战争、歌颂英雄的口头文学作品,丰富的比喻更是让《荷马史诗》增辉添彩,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荷马史诗;战争;比喻修辞 《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连珠,生动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被后人誉为“荷马式的比喻”。本文试以战争场景描绘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为着眼点,对其多样性、形象性作浅薄的探讨。 一.比喻的多样性 富于多样性,是《荷马史诗》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艺术特征。根据粗略统计,《荷马史诗》的比喻约有800个(《伊利亚特》约500个,《奥德赛》约300个);而这800个比喻包含在约1500诗行中,占全部诗行的5.4%。1。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荷马史诗》的比喻具有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而比喻的多样性正是建立在丰富众多的比喻基础上的。而从形式上分析,也有明喻和暗喻。其中明喻较多,约占总数的80%2。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作比事物的多样性。荷马充分调动奇思妙想,不吝溢美之词来讴歌高大魁梧的英雄,描画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举凡自然现象、飞禽走兽乃至幻想世界、神话传说,无不囊括作为作比的事物,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令人称奇! 其中简洁明快的例子比如第六卷中“谣言像火苗似的在人群中活跃,作为宙斯的使者,促使着人们向前”。又如,为了形容战士的遒劲勇猛,“狮子”、“野猪”等意象频频出现。第五卷中,诗人形容勇猛的战士们“像一群狮子,生吞活剥,像一群野猪,蛮力无穷”3。相类似地,第七卷中4,诗人也把埃阿斯和赫克托耳形容成“狮子”和“野猪”,其奋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也不乏荡气回肠的大段铺陈。比如对于腥风血雨的战争,作者大量运用了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闪电”、“黑夜”等。如描述战争即将结束:“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在第十一卷中,诗人讲到:“达奈人的首领,随后扑向人马聚首之地,像西风卷起飞旋的狂飙,碎荡南风吹来的亮白的云翳,掀起汹涌的浪水,借助了强劲的风力,高耸的涛峰扑下,撞泼飞溅的沫星,就像这样,赫克托耳砍落片片人头,纷纷落地”。这一段描绘的宏大场面极具张力,并借此烘托赫克托耳的骠勇善战,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的可读性。实为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让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第二卷中,为了展示希腊军队整装待发的浩大阵容,诗人用了长达三十行的明喻:“宛如不同种类的羽鸟……展开骄傲的翅膀,然后集群停泊,整片野草回荡着他们的喧响阵阵。就像这样,来自各个部族的兵勇,走出海船营棚……发出可怕的吼声。他们在花团锦簇的斯卡曼德罗斯平原摆开战 1陈昶, 李湘. 浅析荷马史诗语言特色[J]. 云梦学刊, 2008. 2蒋见元. 《诗经》史诗与荷马史诗的比较[J]. 铁道师院学报, 1987, (1). 3这里是有一定文化差异的。在我国文化当中,“虎”(有时还有“熊”)的形象似乎更正面,多用来表现孔武有力,而“野猪”则鲜有提及。 4若无特殊说明,下文都是指《伊利亚特》。

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希腊神话的基本特征 1)想象性极强 2)故事性极强 3)哲理性极强 4)核心特征:“神人同形同性论” 4、希腊神话的意义 (一)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也是欧美文艺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希腊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对其后的西方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19世纪——现当代。 只有深入了解了古希腊的神话,才能比较透彻地理解整个西方文艺史。 (二)希腊神话具有无穷的认识价值和永久的审美魅力。 希腊神话是一门大学科,是对古代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道德伦理、法律观念、自然科学的看法的总汇。社会学家:从中探索到当时的社会情况;人类学家:从中发现到某些宗教痕迹;历史学家:从中寻找到当时的历史资料;文学家:从中创立了神话学派的文学批评;心理学家:从中提出了“恋母情节(Oedipus Complex)”和“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希腊神话想象丰富、形象生动、意境优美、图景广阔,栩栩如生地反映了阶级产生前的各种社会风貌和人类童年时代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状态,充满了生动活泼、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三)希腊神话初步确立了西方文化模式,成为人本主义的源头。 希腊神话:把神人化、利己英雄、寓之以乐、想象放纵、舒展的人性美; 中国神话:把人神化、利他英雄、寓之以义、想象严肃、克制的理性美。 西方文化模式:个人主义、自我依赖、以人为本(人本首先是个人之本,个体性的人之本是理解人本主义的前提和基础)。中国文化模式:集体意识、相互依赖、外势中心。 5、荷马史诗的主题 主题——歌颂英雄 《伊利昂纪》: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中心,展现了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希腊部族掠夺财富的战争场面。热情歌颂了出生入死、英勇刚烈、荣誉感强、深情厚谊的英雄人物,显示出民族精神的荣光。 《奥德修纪》:以特洛伊战后英雄奥德修斯海上历险和回乡复仇的故事为中心,热情歌颂了智勇双全、富于冒险精神的英雄人物,同时,也热情歌颂了一个善良贞洁的妻子忠诚不渝的爱情,显示出民族的英雄观念、财产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 6、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 ①两大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极为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商品交换、风俗礼仪等,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②荷马史诗又称为“英雄史诗”,史诗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 ③史诗通过对众神的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人古朴的哲学观和人文意识。 7、、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①史诗在题材处理及谋篇布局上显示了惊人的水平。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 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以古代神话传说、重大历史事件和部落所崇拜的英雄业绩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主要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流传,后来经过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是对本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而也由于史诗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辉煌的代表,两千年来一直被看作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一、荷马史诗的艺术特征 荷马史诗产生于古希腊文学史上神话传说与英雄故事繁荣兴盛的时期。整部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情节引人入胜,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首先,规模宏大,剪裁得当,布局巧妙,结构完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是荷马史诗的一大特色。两部史诗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广泛地描写了希腊社会,各自涉及十年间发生的事件。但是史诗并不都是平铺直叙,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记述其全过程,而是采用了高度集中的手法,把情节集中到一个中心人物、一个完整事件和一小段时间上,使众多的人物、丰富的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例如《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51天的战事,重点描写的只有4天,概括了10年战争的面貌和精神。史诗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情节枢纽,第一次愤怒拉开了战争的帷幕,第二次愤怒使战机急转直下,突出了阿基琉斯在联军中的决定作用。而这段描写中倒叙、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手法并用,使得主要情节与插曲有序结合,宏伟丰满。 其次,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加之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使得诗歌富有表现力,具有立体感,增添了史诗的魅力。史诗中的比喻极为丰富,而这些比喻大都是直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如“飞毛腿阿基琉斯”、“像葡萄一样深色的大海”等。又如在对人的勇敢的比喻中写到:“在他的胸膛里种进了一个苍蝇的勇气”。诗中比喻极为丰富诗人用苍蝇这么个微不足道的小生物来形容一个军人在战场上的勇敢无畏。此外,史诗还运用了大量富有哲理性的民间谚语,如“聪明得太晚就是愚蠢到极点”、“人的天赋才能是各各不同的”、“狮子不跟人来讲条件,狼也不跟羊来分庭抗礼——它们始终是仇敌”、“坏事总没有好结果,迟钝的也能赶上快腿的”等等。同时,两篇史诗在语言上也有不同之处。《伊利亚特》的语言有很多重复的地方,读来有冗长之感;而《奥德赛》在叙事上相对成熟,克服了语言的冗长罗嗦,细节描写简洁生动。 第三,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是荷马史诗的另一大特色。史诗塑造了一系列古代英雄形象,并通过这些形象来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理想,也因此,荷马史诗又称为“英雄史诗”。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具有勇猛顽强、武艺高超的共性特征,而同时,他们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如狄俄墨得斯鲁莽,埃阿斯憨厚自信,赫克托耳沉着精明,阿伽门农刚愎自用,墨涅拉俄斯温柔敦厚等等。《伊利亚特》中的阿基琉斯是希腊联军中首屈一指的大英雄,性格既有单纯执拗、暴躁易怒、英勇善战、重视个人荣誉的一面,又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富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氏族英雄的典型,古代尚武精神的象征。而《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则是一个智多星的形象,他使用木马计战胜了特洛伊人。他智勇双全、聪明狡诈,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克服重重困难改变命运的意志力量,具有英勇、顽强、战斗不息且有智慧过人的英雄形象。

第二节 荷马史诗

第二节荷马史诗: 英雄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双重奏 一、荷马时代与英雄史诗 1、荷马时代(11BC-9BC),荷马两大史诗所反映的时代,亦称?°英雄时代?±,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 2、史诗,希腊文(epos),英文(epic),本义为?°话?±?°歌?±,尤指口耳相传的原始叙事诗,一重大事件为题材,形式庄严,篇幅宏大,富于神话和传奇色彩,以堂皇叙事为特征,歌颂超凡英雄及业绩,实为杂糅文学与历史的神奇综合体。 荷马像 二、荷马史诗分析 (一)《伊利昂记》 1、《伊利昂记》(Iliad),一译《伊利亚特》,古希腊将特洛伊(Tyoy)称为?°伊利昂?±,而?°Iliad?±意为?°lium 之歌?±。这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战争叙事文学。 2、战争起因:?°一个不和的金苹果?± 战争形势图

特洛伊木马 3、情节线索(“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愤怒——息怒(再愤怒)——决斗——还尸——特洛伊木马 4、人物形象 (1)阿伽门农:从聪敏多谋之君到刚愎自用之徒 (2)阿基琉斯:史诗中心人物,古代英雄形象 ?a?a勇猛、坦率、正直、重荣誉、讲义气、光明磊落、爱憎分明 ?a?a暴烈、专横任性、心胸狭窄、报复性强 (矛盾性:既英勇任性又富于友情、既残忍暴烈又不失同情心。) (3)赫克托尔:成熟、以群体利益为重,具悲剧色彩的古代民族英雄形象 5、战争观和主题 毫不偏袒地歌颂战争和战争中英勇的英雄,也偶尔表现出厌战情绪,流露出人性的情感。 (二)《奥德修记》 1、《奥德修记》(Odyssey)希腊文原意为?°奥德修斯历险

记?±,音译《奥德赛》。 2、人物形象奥德修斯 古代出色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领袖,足智多谋、勇敢坚毅的英雄,也表现出早期奴隶主的特点。 3、?°奥德修斯?±在文学中的意义 西方文学中第一个自我异化与回归的英雄,?°伪装?±与?°回家?±(nostos)最著名的?°回家?±故事,哲学意义上的经典范本和文学母题。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Joyce?ˉs Ulysses)间的文本间性与反讽张力:客观冷漠的?°零度写作?±(zero degree narrative)创造出的平庸人物,叙写的生活琐事,取代了雄浑古朴的?°堂皇叙事?±(grand narrative). 女性角色:红颜祸水的海伦与坚贞聪慧的裴奈罗佩(佩涅洛佩)千古惊艳名句(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Was this face that launched A thousand ships And burnt the topless Towers of Ilium? (这岂非当年激千帆竞渡 焚云霄古城的绝世红颜么?) (三)两部史诗之比较 1、主题 歌颂战争和战争中的英雄,同时展现出人文主义因素。 歌颂人的智慧与和平重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