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1)

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1)
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1)

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

一、比较经营业绩指标

对于股东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于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而财务会计提供的经营业绩指标中包含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采用的参数源于或与业绩指标相关,因而对经营业绩进行讨论,有助于对价值评估模型进行分析。

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衡量的会计指标有多种,如基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基于现行成本的收益、剩余收益、经营现金流量等。那么何种指标更优?这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业绩指标的作用。研究资本市场的文献一般假设业绩指标的作用有二,一是提供管理绩效的信息,二是提供企业价值的信息。管理绩效的信息应包括管理者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企业价值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经济收益或股东财富的增加。前者主要出于契约目的,而后者主要出于价值评估的目的。实际上,出于两个目的所需的信息是正相关的,管理绩效的提高意味着企业价值提高得更快。研究者们往往用“收益质量”来衡量会计报表中的收益信息对于投资者进行价值评估和对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的有用性。

许多学者将业绩指标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优劣的标准。早期研究(如Ball and Brown, 1968)的结论是会计收益提供的信息只占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信息一部分而非全部。不过,这些研究并未运用实证的方法比较不同的业绩指标。80年代,有几篇论文(Bernard and Stober, 1989, Rayburn, 1986, Bowen, Burgstahler, and Daley, 1986/7987, Livnat and Zarowin, 1990, Wilson, 1986,1987)将基于应计制的收益及基于现金制的收益与股票收益联系起来,对前者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比较。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应计制收益比现金流量包含更多的关于股票价格的信息。

根据与股价相关性的标准,有些文献检验了FASB1要求披露的新的业绩指标(如Subramanyam, and Trezebant, 1999);另外一些文献比较了几种由咨询公司提出来的业绩指标(如Biddle, Browen and Wallace, 1997, 比较了会计收益与EVA2)以及评价特定行业企业经营的指标(如Vincent, 1999, and Fields, Rangan,and Thiagarajan, 1998, 检验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所用的业绩指标)。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非强制下自发发展起来的业绩指标比法规强制使用的业绩指标更富有信息含量。

不过,对于把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尚存在争议(见Holthausen and Watts, 2001; Donedes and Dopuch, 1974)。研究者必须清楚,提供某种业绩指标的目标影响着对其进行评价所选用的测试。比如会计报表及经营业绩计量指标的目的可能并非局限于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有时提供会计报表及业绩指标的目的在于满足债务契约的要求;有时提供业绩指标是为报告过去期间的产出。显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将业绩指标与股票收益联系起来,评价其优劣是不恰当的。因为股票收益是对企业过去产出中未预期到的部分的反映和对未来预期产出的修正。既然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既非衡量业绩指标的必要又非其充分条件,那么将所谓“更多的信息含量”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就是有疑问的。

也有的学者(如Dechow, 1994)主张用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因为股票的价格不仅反映预期的正常收益,还反映未预期到的异常部分。所以,需要将业绩计量指标总体值而非变动部分与股价联系起来分析。最近的一些文献(Finger, 1994, Dechow, Kothari, and Watts, 1998, and Barth, Cram, and Nelson, 1999)采用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因为财务会计的目标之一是提供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的信息。这时需要将业绩指标与股价的相关性作为辅助的测试标准。因为在有效市场的假设下,股价包含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1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2 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

的所有信息。

二、企业价值分析

1.关于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研究及实践的动机(市场并非完全有效)主要是本着投资的目的而识别被低估或高估的证券。即使在有效市场的前提下,基本面分析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股价的决定因素以用于投资决策,或者用于对未上市的证券进行价值评估。这样,基本面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对企业内在价值进行评估,从而与市场价值进行比较。

因为股票的市场价值是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要评估企业的价值就需要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也就需要对未来的收入、费用及利润进行估计。但是,依据现行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对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还远远不够。这其实也就决定了仅依据财务报表估计出来的价值会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有较大差距。当然,这并非说明市场就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只是市场可以获得许多会计报表无法提供的信息。

财务会计的可靠性原则往往被认为是使财务报表不能包括许多影响市场价值的预测性信息的原因。只有已经发生的交易、已经获得的资产才能够得到确认,而无论未来的收入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可预计。但是,恰恰是那些可预见而不能确认的收入(许多公司都能较准确地预测大量的未来收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现金流量进而股价。

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不只用于价值评估,可靠性原则进而收入确认原则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且关于“收益反应相关系数(earning response coefficient)”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财务报表中确实含有部分影响股价的信息。不过,为使基本面分析的结论更有意义,有必要引入有关分析师的收益预测信息作为基本面分析的组成部分。

2.价值评估模型

应用于基本面分析和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主要有股利折现模型及其变形(如收益资本化模型及剩余收益模型)。

(1)股利折现和收益资本化模型

股利折现模型最早由Williams(1938)提出。该模型将股票价格定义为预期未来股利按照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折现的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即:

[](){}∑∏∞==+++=to k tok j j

t k t t t r D E P 111 (I ) P t 表示t 时刻的股价

∑是求和算子

∏是求积算子

E[D t+k ] 表示市场对t +k 期间的期望股利

r t+k 表示在t+j 期间,经风险调整的反映股利系统风险的折现率

由式(I )可知,股价由预测的未来股利及未来期间的折现率决定。Gordon(1962)对股利的预测及折现率进行了简化的假设,从而得到一个简单的估价公式,被称为Gordon 增长模型。即若假定每个期间的折现率均为常数r ,股利以不变的比率g 逐年增长,则:

()()g r D E p t t t -=+1 (II)

因为未来股利可以重新写成未来的会计收益减去再投资的形式,公式(II)可以重新写成以会计收益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模型。Fama 和Miller 提出了几个有助于理解股价形成原因的观点。首先,公司的价值决定于现在和未来投资的盈利能力。这意味者股利政策并不影响公司价值。公司的价值只决定于其投资政策。Fama 和Miller (1972)认为股利政策的变动传递了有关公司投资政策的信息。

其次,股利增长率g 取决于收益用于再投资的比率以及再投资的收益率。只有当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折现率或资金成本r ,再投资才会增加企业的价值。也就是说,若未来

年度的再投资的收益率恰好等于r,则在不考虑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股票的价格就可

简单地表示为X

t+1/r,这里X

t+1

表示下一期间的预期收益。Fama 和Miller(1972)将这

个评估值称为“企业目前持有的资产在将来预期产生的收益流的资本化值”。只有当公司

有机会投资于能够获得超正常收益的项目时,公司股票的价值才会大于X

t+1

/r。

第三,将预期收益资本化往往产生错误的结果,因为未来的实际收益中也反映收益再投资及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再投资的影响。所以,将股利折现模型转化为收益资本化模型需要排除再投资对未来收益的影响,但应包括现有投资未来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影响。

股利资本化模型在“收益反应相关系数”文献中广泛使用(如Beaver, 1998, and Beaver , Lambert, and Morse, 1980)。在上述文献中,预期收益基于收益的时间序列特征(如Beaver , Lambert, and Morse, 1980, Kormendi and Lipe,1987, and Collins and Kothari)或根据分析师的预测得出(如Hutton, and Sloan, 1999)。为避免再投资的影响,某些文献(如Kothari and Zimmerman, 1995)假设未来的再投资不能获得超过正常的收益率,这等同于假设企业的股利支付率为100%。至于现有投资的超额收益机会的影响,用市价-账面值比率或通过分析师预测的高收益来代替。

(2)剩余收益估价模型

Ohlson(1995)和Feltharm and 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模型目前颇受欢迎,在文献中随处可见。以股利折现模型为起点,剩余收益模型将企业的价值表示为当前账面价值与未来预期的非正常收益之和。非正常收益等于预期收益减去权益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等于预测的账面价值乘以折现率。Ohlson(1995)模型的两个特点是(i)设定了一个非正常收益自动回归,按时间序列衰减的过程。(ii)将“非正常收益以外的信息”写入模型。“自动回归”的经济含义在于竞争最终会侵蚀掉正的不正常收益,而只能获取低于正常收益的企业将最终退出竞争。Ohlson将“股票价格比基于交易的,历史成本下的收益含

有更多的信息”的思想写入了模型。

Feltharm and Ohlson(1995)除自动回归过程外,保留了Ohlson(1995)模型的基本框架。该模型用现在和预期的会计数据来表示企业的价值。预期的非正常收益反映可获得的其他的信息。这个特点使得Feltharm and Ohlson(1995)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分析师的预测,这也是该模型相对与股利折现模型,比较引人注目的特点。在对股利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作比较后,Lee, Myers, and Swaminathan(1999) 得出结论说“对实际应用的考虑,比如便于利用分析师的预测信息,使得这个模型使用起来更方便。”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错觉主要是因为在评估企业价值时只需要预测企业的非正常收益而不需要从模拟财务报表中求出净现金流量。非正常收益等于分析师预测的收益与资金成本的

差额,即E

t [X

t+k

-r*BV

t+k-1

]。使用预测的非正常收益,t时刻股价P

t

可表示为:[]()k

to

k k

t

k

t

t

t

t

r

BV

r

X

E

BV

P∑∞=-+

++

-

+

=

11

*1(III)

其中BV

t

表示t时刻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

E

t

[.]表示根据t时刻可获得信息预计的期望值

X

t

表示t期间的收益

R表示经风险调整的折现率

公式(III)用预测的账面价值与非正常收益来表示股价,如果这些预测所基于的信息与预测股利的信息一样,都来自于分析师对收益的预测,那么剩余收益模型其实是股利折现模型的一个变形。

除易于应用之外,Bernard(1995)及其他学者认为剩余收益模型还有另一个吸引人的特征,及会计政策的选择不影响模型的应用。如果一个公司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它的本期账面价值和收益会偏高,但未来预期的资金成本(或正常收益)也会偏高。因此,偏低的未来非正常收益抵消了反映在本期收益中的激进会计政策的影响。不过,这个优雅的特征却有三个不受欢迎的后果。首先,它使Feltharm and Ohlson(1995)模型缺乏会

计意义。尽管剩余收益模型经常提及稳健、无偏差等会计术语,但该模型不能提供关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标准的特性的指引或预测。其次,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即使理论上降低未来收益可抵消激进的会计政策的影响,但分析师却不受本期收益的影响,仍然预测正常的收益。第三点是对于非正常的解释变得难以理解。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非正常收益是经济租金的估计(如Claus and Thomas, 1999, and Gebhardt, 1999),但是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可以影响未来的非正常收益,也就是所管理当局可以影响未来的经济租金,这令人费解。

3.价值评估模型的实际应用及评价

在有效市场的假设下,价值评估模型的目的是解释观察到的股票价格;而在无效市场中,一个好的价值评估模型或基本面分析有望产生正的或负的非正常收益。因此,本着实证研究的精神,检验何种评估方法对股价最有解释能力或对未来的收益最具有预测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有几篇文献(Dechow, Hutton, and Sloanm, 1999, Francis, Olsson, and Oswald, 1997 and 1998, Hand and Landsman, 1998, penman, 1998, Penman and Sougiannis, 1997 and 1998, and Myers, 1999)比较了评估模型解释证券价格横向企业之间以及纵向暂时性差异的能力。这些文献主要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虽然股利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是相似的,但在解释证券价格横向企业间及纵向暂时性差异方面,股利折现模型比剩余收益模型要差。第二,应用股利折现模型将分析师们的预测收益资本化,其结果同剩余收益模型一样好。

上述第一个结论似乎是由于在目前的研究中,在假设的不一致情况下应用模型的结果。以Penman and Sougiannis(1998)的模型为例,该模型采用五年的预期股利的折现值加上第五年末的终值表示市场价值。其中五年股利的折现值只占市场价值的一小部分,终值代表五年以后的以固定增长率增长的股利的折现值,因而占绝大部分。一般假设固

定增长率g等于0和4%。当g等于0时,不一致就产生了。因为若假设g=0则相当于假设第六期不再有收益的再投资(否则再投资的收益会产生非正常收益从而导致股利增长,实际上等于折旧的那部分资金就可维持目前的收益进而股利水平),这就是说第六期的股就应等于该期的收益。这样的结果是第六年的股利相对于第五年会有大额的增加。

利FD

t+6

也就是说,前五年的每期股利远小于五年以后的每期股利。这样,股利折现模型要差于剩余收益模型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想象,如果0增长的假设的内涵也应用于剩余收益模型时,两个模型的预测能力将是相似的。

至于第二个结论,我们来看剩余收益模型所引用的独立变量——预期收益的变化。预期收益包括两个部分:正常收益和预期的非正常收益。因为正常收益的现值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以正常收益作为一个独立变量是错误的。预期收益的主要变动是由非正常收益的变动引起。不过,在不同企业间应用相同的折现率减少了正常收益部分的差异。所以,尽管预期收益受到了正常收益的干扰,变量错误引致的后果并不严重。而信号差异(即预期收益减去正常收益)要大得多。另外,计算正常收益的折现率如果有错也会降低该模型的有效性。

关于模型的评价方面,Ohlson(1995)的自动回归假设也受到质疑。至目前,还没有哪种经济理论认为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都有自动回归的趋势。一个更有意义的领域是对影响自动回归过程的有关企业、行业、国家以及国际范围的因素的理解和研究。

4.剩余收益模型与折现率估计

许多文献(如Botosan, 1997, Claus and Thomas, 1999, and Gebhardt, lee, and Swaninathan, 1999)应用股利折现模型和Feltharm and Ohlson剩余收益模型来估计折现率。研究的动机主要有两个。首先,在关于市场风险溢酬的问题上,学术界和实务界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论。市场风险溢酬是指市场股票组合的期望收益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其次,特定企业权益资本的成本是市场风险溢酬和自身相对风险的函数。而对于决定资

本成本的这两个因素自今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Feltharm and Ohlson模型的研究非常容易理解,它试图从当前的股票价格和分析师对收益的预测中获取信息以推断折现率。在有效市场假设下,股价等于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与预期的各期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分析师对收益与股利分配率的预测可用以预测未来的剩余收益流。权益资本成本可定义为使股价等于“基本价值”的折现率。“基本价值”即权益账面价值与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用相似的方法可以利用股利折现模型来预测折现率。

因为股利模型和剩余收益模型用以预测折现率的信息是相同的,通过两个模型预测出来的折现率应该相同。但应用收益模型的文献(如Claus and Thomas, 1999)声称,收益模型在预测市场风险溢酬和权益资本折现率时比现金股利折现模型的效果更好。因为剩余收益模型可运用更多其他方面的信息以减少对假设的增长率的依赖。Claus and Thomas(1999)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他们估计的风险溢酬只有约2-3%,远远低于以前的8%的研究结果。另外,与小风险溢酬相对应,他们的研究还发现用以说明企业自身相对风险的企业间期望权益收益率差异也很小。同时,所估计权益资本成本的方差与许多传统风险指标相关。以上结果增加了他们对估计折现率的信心。不过,至此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认为市场风险溢酬就是2-3%。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可能他们在研究中所用的预期增长率偏低,因为增长率越低,所得的折现率也会越低(因为股价不变,收益越低折现率也必须越低,才能使模型的左右两边相等);二是基于收益的估价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市场是有效的。而该模型又被用于得出收益可预测且被市场高估的结论(见Lee, Myers and Swaminathan, 1999)。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他一些文献还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分析师的预测是有偏差的,而市场天真地相信他们的预测,因而收益是可预测的。

总之,对于价值评估模型中的三个变量:股价、预期收益、折现率,基于其中两个的组合的研究可以得出关于第三个变量的推论。因为目前及过去的文献对于三种变量研

究的假设存在不匹配的情况,他们的结论解9释能力较弱。关于股价偏离、分析师预测的特性、市场对分析师预测的依赖三个方面的研究提供的证据说明要么模型不正确,要么市场是不正确的。因而需要对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三、几点思考

1.收益的决定因素

企业收益的决定因素可以分成两部分,经营环境和决策活动。经营环境是企业进行活动的基础和框架。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环境(资本和人力资源)。每个市场环境又涉及竞争、法规政策、技术等因素(每个因素又包含行业、国内、国际层次)。企业无法控制外部环境,为达到经营目标,只能最大限度理解、适应及利用环境。环境的变动可能导致收益的变化。决策也包括两部分,过去的和将来的。过去的决策是将来决策的基础,因为目前的资产负债状况是过去决策结果的累积。比如目前的资产分布状况(即目前的投资状况)是过去投资及经营决策形成的,必然影响着未来的决策和收益。而未来的决策可改变资产的分布(投资状况),从而影响收益。有必要说明的是过去决策的结果并未全部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有些重要的利润影响因素如技术、未确认的商誉、人力资源(熟练工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领导者)、管理系统(体制或制度)、企业文化等(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状况也是过去相应决策的结果)。决策活动中,过去和未来的都影响未来的收益,但只有未来的决策才是企业可以控制的。

2.收益预测的理论基础

按照上述分析,收益的决定因素包括经营环境和决策活动。若假定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形成的企业资源分布状况(如现金、机器、技术、商誉、人力资源)以及内部其他因素(如制度、文化)是企业决策的基础,若企业的领导者未发生变更,则企业的决策习惯不变。这样,反映一定期间内决策结果的收益的期望值将不会发生改变。如果,上述所作的假设是合理的,则收益也应可以合理预测。这或许就

是收益预测的理论依据。当然,即使放松上述假设,如政府出台不利于企业的政策(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更换领导人(决策习惯改变),企业的期望收益就会发生变化,若分析师充分理解变化的信息,仍可作出合理的预测。

3.企业应该披露哪些信息

股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预期股票带来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在一定期间内的股利,另一部分是终值。在持续经营假设下,终值为未来股利的折现值。非持续经营假设下为权益部分资产的变现值。这里只讨论持续经营情况,这时与所持股票有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企业自身的经营有关,这类因素可以分为两部分,即经营环境和决策活动。另一类因素与资本市场有关。如在一个资本市场不发达或投机气氛较浓的市场,人们可能会预期某支股票被操纵而预测短期内上升,此时以投机为目的的投资者会认为短期内股票价格会上涨,那时出售股票或获得更多现金。再如,若资本市场资金供给过度,市盈率很高,则人们对于企业自身经营的因素就会考虑很少,对股价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则可能是其他的因素,如股票的初始价位或流通股总数等指标。

从投资者的角度讲,当然希望了解所有影响股价的重要信息。但企业似乎只应该提供上述关于自身经营的信息。原因有二,一是企业对这部分信息最为了解,有能力提供;二是这部分信息相对于另外的信息更有预测价值(更有规律可循)。因而企业需要提供关于经营环境和经营决策的信息。由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企业只能披露部分上述信息。披露的方式可能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披露(在财务报表以外部分),比如,提供部分重要外部环境因素(如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重大变化(如重大事件的发生,如疯牛病对于养牛业),部分关于决策活动的信息(如企业进行一项有望获取高回报的新投资,签订一份有利的合约,聘请了更优秀的领导人等)。这种披露有利于分析师对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另一种方式是间接披露,披露环境和决策互相作用的企业的经

营结果,就是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由于环境和决策异常复杂,难以准确描述,或者即使描述出来,对其分析也异常复杂,所以对其作用结果进行描述反而更为有效和合理。人们可以通过报表获知环境和决策的一些特征,如环境的优劣及决策的效率,而这恰恰是与投资者的决策是相关的。比如利润表反映过去期间决策与环境作用的结果。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从开业至今所有决策及环境作用结果的累积,实际上也是下一期间决策的基础。分析师通过报表数据可以获知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决策的效率以及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稳定性),再结合环境及直接披露的重要决策等信息,从而推断未来的盈利。当然,由于财务会计系统的局限性,有些决策的结果无法确认(如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这些信息也可在财务报告的其他部分披露。

图1 企业信息披露示意图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某咨询企业股权转让项目评估: 内容提要 ZX公司的外放股东拟购买中方股东所拥有的ZX的股权。本项目评估基准日为2002年11月30日,资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ZX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为股权交易双方提供中方股权价值的参考依据。 ZX公司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外双方股东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的背景。由于其外方股东出于对整个亚洲市场业务的战略考虑,希望能收购中方持有的全部股权,使ZX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并调整ZX公司未来的业务结构。评估人员结合被评估企业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经济背景,在特定的评估目的下,结合各种评估方法的特点和优势,选择收益法进行评估。 一、基本情况 说明公司性质、业务范围、近年来所经营产品(或服务)的业务量及业务收入、资产、负债及财务状况等等。 ZX公司是一家从事咨询业的中介机构,其业务以市场调查和投资咨询为主,另外也从事经营咨询和基金管理等业务。 二、评估方法选择 (一)选择评估方法的理由 (二)本项目满足所选方法的条件 净现金流现值采用分段法。 方法中的特点:ZX没有财务杠杆、假设现金流是平均流入、至评估基准日ZX公司已成立9年、存在溢余资产。 三、评估的技术说明 (一)咨询行业分析 1、国内咨询行业基本情况 2、影响咨询行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2)全球化和国际资本的流动(3)市场 的发育情况和客户的认知程度(4)行业环境(5)人力资源 (6)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3、我国咨询行业市场分析 (1)当前咨询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当前我国咨询市场供需形势及特点 (3)A国企业对华投资情况分析(?) (二)待估企业分析 1、企业的发展经营计划和措施 2、企业的经营优势:(1)品牌优势(2)服务质量优势(3)其他优势 3、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1)同行竞争的影响(2)服务价格的影响(3)业务市场来源单 一的风险 (三)企业未来现金流预测 1、现金流预测基础 2、未来现金流预测的基本前提 (1)未来主要精力在咨询业务、调查业务、经营咨询,现有的基金业务结束后将不再开

股票基本面分析上市公司篇

1如何判断出股票的成长性? 成长性比率分析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成长性比率是财务分析中比率分析重要比率之一,它一般反映公司的扩展经营能力,同偿债能力比率有密切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用来测量公司扩展经营能力。因为安全乃是收益性、成长性的基础。公司只有制定一系列合理的偿债能力比率指标,财务结构才能走向健全,才有可能扩展公司的生产经营。这里只是从利润保留率和再投资率等比率来说明成长性比率。 利润留存率是指公司税后盈利减去应发现金股利的差额和税后盈利的比率。它表明公司的税后利润有多少用于发放股利,多少用于保留盈余和扩展经营。利润留存率越高,表明公司越重视发展的后劲,不致因分红过多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利润留存率太低,或者表明公司生产经营不顺利,不得不动用更多的利润去弥补损失,或者是分红太多,发展潜力有限。其计算公式是: 利润留存率=(税后利润-应发股利)/税后利润×100% 再投资率又称内部成长性比率,它表明公司用其盈余所得再投资,以支持本公司成长的能力。再投资率越高,公司扩大经营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其计算公式是: 再投资率=资本报酬率×股东盈利率=税后利润/股东权益×(股东盈利-股东支付率)/股东盈利 2用股东人数变化分析主力持仓 上市公司股东人数的变化与其二级市场走势存在着一定相关性,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价走势往往具有独立个性,并常常逆大势而动,这是短线高手抛开大盘选个股的首选品种。股东人数越多,表明筹码越分散,股价走势往往较疲软不具有独立性,跟着随大盘随波逐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股东人数变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地把握大盘与个股的动向。在具体分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股东人数分析数据来源的滞后性。股东人数的数据,目前绝大多数股民只能从年报、中报、季报中获取。年报的数据往往滞后3-4个月,中报也要滞后1-2个月。即使拥有数据也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4个月的时间已足够主力庄家完成筹码运作的某个特定阶段。必须注意这段时间内的盘面变化,特别是量能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数据的有效价值。一般来说,如股价波动不大,量能没有剧增过,个股的数据较为有效,因为这表明大资金没有大规模进出。 2、股东人数分析的变动性。股东人数的数据还会受到股本变动的影响,配股、增发都会影响到股东人数的变化。送股虽不会影响股东人数,但是会影响到个人持股数,这种情况在分析数据时必须充分考虑。

安徽丰原药业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00153)价值 评估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学术三班 TSP120503102 杨杰

一、被评估企业简介 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原药业”)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医药企业,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百强企业、安徽省医药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06年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药品牌”,公司总资产12亿余元,员工近5000人,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荣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丰原药业旗下拥有5家制药企业、2家药包材生产企业、4家医药营销公司、1家大药房连锁公司、2家参股公司,44条通过GMP 认证的生产线。产品涉及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成药三大领域,涵盖解热镇痛、妇儿、神经系统、心血管、泌尿系统、营养类、抗生素等7大类、10余个剂型、300多个品种。拥有多个国家一、二类新药品种和多项产品自主知识产权。丰原药业实施了全方位的市场培育和开发策略,目前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设立销售办事处,构筑了以全国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医院为主的高效有序的销售网络,并有部分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公司拥有40年输液生产历史,是华东地区大型输液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各类软袋、塑瓶等输液产品6.5亿瓶(袋)。丰原药业拥有完善的批发和零售网络,其中“丰原大药房”是安徽省唯一拥有百家连锁药店的零售企业,下设近200家连锁药房;丰原医药营销有限公司的业务遍布安徽省各个地市、县。丰原药业人以“诚信双赢”做为做人做事的根本,把“珍惜生命呵护健康做好药为百姓”做为丰原药业的神圣使命。丰原药业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百姓造福;以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客户、员工、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发展迅速,从1999年开始,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7.88%的 速度增长。进入2006年后,增速较前有所放缓 图1998~2007 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变动轨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8年1-5月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利润同比增速达到41%,增 速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3 和4.8 个百分点,但环比数据显示从2007 年三季度开 始医药行业利润增速连续三个季度放缓。销售收入增幅较一季度下降接近4 个百分 点,而利润总额增速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高位回落趋势明显。但目前 医药工业利润总额增速仍名列行业前三甲,经营景气程度好于其它消费品行业。

(价值管理)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师分析师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师分析师协会 世界范围内对企业价值评估和反欺诈的专业支持 21世纪无形资产日益快速增长的重要性和金融欺诈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泛滥日趋受到重视。 IACVA (国际企业价值评估师分析师协会)成立于2000年,旨在为从事企业价值评估和从事反欺诈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世界范围的支持。IACVA是全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提供此类技术支持的国际性组织。 IACVA的宗旨: 致力于在企业价值评估和反欺诈领域提供最佳的实际操作模式。在评估领域,IACVA在世界各地推动评估原理、方法和模型的规范性应用。在反欺诈和法庭诉讼支持领域,IACVA鼓励发展和传播在侦察和反欺诈方面的一致性,使用可示范的系统和技术。 IACVA的使命成功完成是基于各国特许协会的建立和发展。特许协会代表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每个特许协会由从事企业价值评估和反欺诈服务的专业成员组成。 在企业价值评估和反欺诈这两个领域,IACVA在世界范围内是最大的统一授权认证和教学组织,现已在全世界拥有超过8000人的会员。目前IACVA在中国、韩国、加纳、德国、美国、黎巴嫩等国家和地区设立有特许协会。特许协会独特的组织结构赋予了IACVA与众不同的能力,即具有国际评估和反欺诈两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在两个专业相关的规范规则进行交叉培训。这得利于每个IACVA会员所带来的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1.资格证书 (1)最被广泛认知的IACVA资格证是: 注册企业价值评估分析师证书,简称CVA。IACVA已 授予超过5500人CVA 证书。 (2)专业反欺诈师证书,简称CFD。培训内容以防范企业内部金融欺诈为主导,对经济犯罪的 诱因及动机做了详尽的分析,对于此类犯罪的构成(犯罪成因三角)有深刻描述。 ? 2008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nsultants, Valuators and Analysts — 1 —Rev May 2008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分析

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运用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7T11:51:29.28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供稿作者:张来法[导读] 现金流量,大量实践表明,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决定企业的兴衰存亡,最能反映企业的本质。 张来法 (洛阳天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F0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7-0000-01 摘要:本文结合EVA在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中的应用方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EVA计算的方法,以及预期EVA(即MVA)的计算方法,来说明EVA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关键词:价值评估经济增加值收益法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评估,是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判断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以信息数据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企业价值评估的应用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评估方法的选择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价值评估的结果及市场交易的实现。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有三种 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有三种:(1)市场法,其是从目前市场价格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2)成本法,其是从历史成本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3)收益法,其是从企业未来收益的角度评估企业的价值。 1.市场法。市场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时通过在市场上找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企业,以参照企业的市场价格及其财务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来的价值比率,通过分析、比较、修正被评估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比率,并通过这些价值比率得到被评估企业的初步评估价值,最后通过恰当的评估方法确定被评估企业的评估价值。因此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两个障碍。一是被评估企业与参照企业直接的“可比性”问题。企业不同于普通的资产,企业间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二是企业交易案例的差异。即使存在能与被评估企业直接进行比较的类似企业,要找到能与被评估企业的产权交易相比较的交易案例也相当困难。 2.成本法。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和加和法。具体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即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买一项资产时所愿付出的价格都不会高于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成本法以企业单项资产的再建成本为出发点,有忽略企业获利能力的可能性,没有从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运行效率考虑,而且很难考虑那些未在财务报表中出现的项目。 3.收益法。在运用收益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时,一个必要前提是判断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因此只有当企业具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时,运用收益法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才有意义。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则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收益法以预期的收益和折现率为基础,对于目标企业来说,若目前的收益为正值,具有持续性,同时在收益期内折现率能够可靠地估计,则更适宜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有下述特点的企业不适合用收益法进行评估: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等。 二、对EVA的模型分析 EVA是英文EconomicValueAdded的缩写,我们将其译为经济价值增值,EVA是基于税后营业利润、产生此利润所需的实际投资额以及投资实际成本的一种绩效评价指标:EVA=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投资成本*(投资会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用EVA模型估算企业价值的基本原理与企业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相似,不同的是,在EVA模型中是对预期的EVA进行贴现并且需要加上企业的投资资本,而在现金流贴现模型中只需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就行了。在利用EVA指标评估企业价值时,企业价值应等于投资资本加上未来年份EVA的现值,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EVAt——第t期的经济增加值,R——贴现率在选择和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收益额,也有其独特优势:首先从股东角度定义企业利润。从股东的角度来看,只有当企业的税后收益高于投资的机会成本时,该项投资才是真正盈利,这是EVA较其他会计指标具有的优势所在。其次与直接将股价作为业绩评价依据相比,EVA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市场上股价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除了经营者经营上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EVA不仅能给上市公司,也能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业绩标准,并使得非上市公司具有能与上市公司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本文重点讨论收益法怎样应用EVA指标。收益法有3个基本前提要素: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是能够完整、准确测算得到货币数据的;资产评估中需用的折现率或资本化率是能够完整、准确测算得到数据的;被评估资产取得预期收益持续的时间准确无误。 二、收益法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1.合理预测企业未来收益。在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建议使用净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未来收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折现率的选取应与收益额的选取口径一致。企业在确定收益时还要考虑企业产品技术发展前景、市场发展前景、产品的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以及地理环境等。总之,对企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必须对影响企业未来收益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使评估价值尽可能合理。 2.合理预测企业收益期限应将企业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资产的收益期限作为整体企业的收益期限。具有核心盈利能力的企业资产的盈利状况,跟企业的生命周期较为一致,盈利状况良好且收益稳步上升,说明企业进入成长发展阶段;盈利状况趋于平稳,说明企业已进入成熟期;盈利状况日趋下降,说明企业开始步入进入衰退期。 3.科学选择折现率预期收益每年都发生变化,折现率也会因银行利率、社会经济的变化、通货膨胀、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现金流与折现率的匹配原则为一定的现金流对应一定的折现率。利用变动的折现率对整体现金净流量进行折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和风险大小,比较恰当地反映企业价值。在进行企业资产价值评估时,必须承认和考虑风险报酬因素的存在。 三、收益指标的种类 1.净利润,净利润指标是我国在收益法使用初期经常采用的指标,该指标获得方便,可以根据企业利润表经简单调整后获得。净利润指标的主要优点是获取容易,可以直接从会计报表中获得,对专业性要求不高,使用直观。

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和基本面分析 一、比较经营业绩指标 对于股东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于未来能够产生的现金流量。而财务会计提供的经营业绩指标中包含未来现金流量的信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采用的参数源于或与业绩指标相关,因而对经营业绩进行讨论,有助于对价值评估模型进行分析。 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衡量的会计指标有多种,如基于历史成本的收益、基于现行成本的收益、剩余收益、经营现金流量等。那么何种指标更优?这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业绩指标的作用。研究资本市场的文献一般假设业绩指标的作用有二,一是提供管理绩效的信息,二是提供企业价值的信息。管理绩效的信息应包括管理者在一定期间内,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而企业价值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经济收益或股东财富的增加。前者主要出于契约目的,而后者主要出于价值评估的目的。实际上,出于两个目的所需的信息是正相关的,管理绩效的提高意味着企业价值提高得更快。研究者们往往用“收益质量”来衡量会计报表中的收益信息对于投资者进行价值评估和对管理者进行业绩评价的有用性。 许多学者将业绩指标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优劣的标准。早期研究(如Ball and Brown, 1968)的结论是会计收益提供的信息只占影响股票价格的所有信息一部分而非全部。不过,这些研究并未运用实证的方法比较不同的业绩指标。80年代,有几篇论文(Bernard and Stober, 1989, Rayburn, 1986, Bowen, Burgstahler, and Daley, 1986/7987, Livnat and Zarowin, 1990, Wilson, 1986,1987)将基于应计制的收益及基于现金制的收益与股票收益联系起来,对前者的信息含量进行了比较。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应计制收益比现金流量包含更多的关于股票价格的信息。 根据与股价相关性的标准,有些文献检验了FASB1要求披露的新的业绩指标(如Subramanyam, and Trezebant, 1999);另外一些文献比较了几种由咨询公司提出来的业绩指标(如Biddle, Browen and Wallace, 1997, 比较了会计收益与EVA2)以及评价特定行业企业经营的指标(如Vincent, 1999, and Fields, Rangan,and Thiagarajan, 1998, 检验了“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所用的业绩指标)。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非强制下自发发展起来的业绩指标比法规强制使用的业绩指标更富有信息含量。 不过,对于把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尚存在争议(见Holthausen and Watts, 2001; Donedes and Dopuch, 1974)。研究者必须清楚,提供某种业绩指标的目标影响着对其进行评价所选用的测试。比如会计报表及经营业绩计量指标的目的可能并非局限于业绩评价和价值评估。有时提供会计报表及业绩指标的目的在于满足债务契约的要求;有时提供业绩指标是为报告过去期间的产出。显然,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将业绩指标与股票收益联系起来,评价其优劣是不恰当的。因为股票收益是对企业过去产出中未预期到的部分的反映和对未来预期产出的修正。既然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既非衡量业绩指标的必要又非其充分条件,那么将所谓“更多的信息含量”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准就是有疑问的。 也有的学者(如Dechow, 1994)主张用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作为评价业绩指标的标 1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2 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

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

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 一、基本面分析的项目 长线投资入市法不仅要考虑上市公司的技术面也要考虑它的基本面。技术面的分析在于确保您在底部入市,减少入市风险。基本面的分析可以使投资者选中好的股票,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是基本面分析给投资者带来的巨大好处。在股票市场流行的“长线是金”(在此班加提到的长线是金是指长线操作,非单纯的长线持有。)就是这个道理。 投资者在基本面分析中要研究分析哪些项目和内容呢?它们是: 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 公司所在行业的分析 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分析 公司文化和管理层素质分析 公司的实地考察 二、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 按中国股票市场监管层的规定,上市公司每年要提供年报、中报和季报。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中,投资者要重视下面几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和项目: (1)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市盈率= 每股市价/ 每股收益 这是股市投资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代表市场上投资者对公司每股盈利付出的价格。如:公司的市盈率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代表投资者看好这家公司的未来成长性,反之是看淡该公司的成长性。公司的市盈率也是一个评价该股票的投机和泡沫成份的一个指标。市盈率高并超出该股票的成长性,这是庄家和跟庄者的投机操作,投资者要离开该股票,防止掉入庄家和跟庄者的多头陷阱。

(2)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净利润/ 总股本 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财务和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公司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和对股东的回报能力。该指标可以逐年进行对比方法评价一个公司成长性。也可以和其它公司进行对比,找出公司之间的经营差距。 要了解和研究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构成情况。上市公司利润包括主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其它业务利润。只有主营业利润收入才是决定公司长期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靠卖买股票、资产置换、政府补贴、一段时期的税收返还和减兔、处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收入和其它营业外收入不能代表公司的持久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一个公司的主营业收入利润长期处在总利润的50%以下,这个公司的获利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就得怀疑。 防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陷阱和虚假利润。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将呈几十倍地影响该公司的股票价格。就象一个力学中的杠杆作用一样,杠杆一头的长度就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个市盈率为30的上市公司,每股的净利润是一元,它的股价就可卖到30元。很多上市公司和庄家正是利用这个市盈率杠杆在股票市场上兴风作浪,搞虚假资产重组概念和控制股价。例如流通股(总股本没有不流通股)是一亿股的上市公司,由于连年亏损进入ST行业,股价下降到每股五元。第二年,该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从它的母公司无偿地获到了一个亿的利润,这一年达到每股1元的收益。上市公司在拿到一亿利润后,母公司便与庄家联手玩“重组”概念。在划出一亿元利润之前,他们在股票市场上早就投机收购了5000万股的流通股。这时得到一个亿利润的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帐表中反映出该公司已“扭亏为盈”,每股有1元的“盈利”,庄家和跟庄者与上市公司联手把股票价格从每股5元投机拉升到30元。当庄家和跟庄者与母公司把这5000万筹码再卖出后,它们在股市上的投资收益达到12.5亿元。这个巨额收益远远超过母公司无偿划出的那一亿元的利润。投资者如果仅从净利润的增加为标准来购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将是一种严重失误,最终掉进了上市公司的报表陷阱里。 财务报表中的利润包装和陷阱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A)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会计政策合法地增加利润和减少利润。如改变公司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延长或减少折旧率的年限,折旧费用减少,成本降低,利润增加,反之利润减少。上市公司的应收帐、呆帐和坏帐的处理也可用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如产品库存、原材料库存的过低和过高估价也是上市公司增减利润的手段。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借款数额巨大,借款利息的资本化成为调控利润的手段。在会计账目中的巨额冲消可以把公司以后的损失提前确认和把现在的损失延后确认。总之,利用会计政策调节公司利润的名目繁多,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B)上市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利润。他们通用的手法是与母公司和相关的子公司搞合作投资,与这些公司合作中,划一块利润和送出一块利润,最后达到配股和影响股价。关联的购销业务中可以在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用转嫁成本的方法调控利润。关联的资产租赁和资金拆借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控利润手段。

个股基本面分析十大财务指标

[金印组合]个股基本面分析十大财务指标 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的经营态势和发展前景,是股票投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要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就一定要熟悉和了解常用的财务指标。这些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总额、净资产或股东权益、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一家公司在某一时段内通过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等方式所取得的总收入。如一家电器商店,一年内销售了各种家用电器共2万台,平均每台价格2000元,则这家电器商店的营业收入就是4000万元;一家旅馆,全年收住宿费300万元,这300万元就是它的营业收入; 一家工厂,每年产销钢材200万吨,每吨价格3000元,则其营业收入就为60亿元。 一些初入市的股民往往容易将营业收入与净收入混为一谈,其实营业收入只是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收的帐款,它未扣除成本消耗及应交的税收等;而净收入是一定公司在经营中扣除各项成本开支及税项后的净得。一旦企业开始营运,它总能取得一定的收入,所以营业收入总是正数,而净收入则有可能是负数。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营业收入间的关系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营业税 当利润总额为负时,企业一年经营下来,其收入还抵不上成本开支及应缴的营业税,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发生盈亏。

当利润总额为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正好与支出相等,企业经营不亏不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盈亏平衡。 当利润总额大于零时,企业一年的收入大于支出,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盈利。 3.净利润。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如上面那家电器商店,一年的营业收入为4000万元,平均每台家用电器的平均进价为1500元,员工一年的工资100万元,房屋租赁等开支为4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这家电器商店一年的总成本为: 总成本=家用电器的总进价+员工工资+房屋租赁费用=2×1500+100+400=350 0(万元) 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率=4000×3%=120(万元) 则这家电器商店的利润总额为: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成本-营业税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其选择

\摘要《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于2005年4月起实施,打破了价值评估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使得收益法、市场法的应用有了政策上的依据,对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如何正确、合理的选择三种方法应用于评估实践这一问题。关键词企业价值资产评估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1 引言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简称“意见书”),从基本要求、评估要求、评估方法和评估披露等方面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于2005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意见书明确提出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这一规定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单一使用成本法的局面,拟促成三足鼎立的评估方法格局。基于此,在具体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方法的选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现状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评估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期权法较少采用。而在我国的价值评估实践中,成本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和主要使用的方法,收益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不用。赵邦宏博士对我国2003年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方法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中所占的比例达95%左右,而收益法一般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不单独使用,市场法很少使用,期权法一般无人采用,而且在2004年12月30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书(试行)》中也未涉及到期权法,基于此,本文中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及选择研究中不考虑期权法,仅以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方法为研究对象。3 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比较分析要选择适合于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首先应从不同的角度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以下从方法原理、方法的前提条件、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对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进行比较分析。3.1 各方法的原理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重建或重置评估对象,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精明的潜在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建造一项与所购资产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要的成本。收益法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预期效用理论,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即对于投资者来讲,企业的价值在于预期企业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这一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艾尔文·费雪,费雪认为,资本带来一系列的未来收入,因而资本的价值实质上是对未来收入的折现值,即未来收入的资本化。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是基于一个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原则,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该原则的一个假设条件为,如果类似的资产在交易价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则在市场上就可能产生套利交易的情况,市场法就是基于该理论而得到应用的。在对企业价值的评估中,市场法充分利用市场及市场中参考企业的成交价格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判断被评估对象的价值。[!--empirenews.page--]3.2 各方法的前提条件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三个:一是进行价值评估时目标企业的表外项目价值,如管理效率、自创商誉、销售网络等,对企业整体价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资产负债表中单项资产的市场价值能够公允客观反映所评估资产的价值;三是投资者购置一项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具有相同用途所需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若选择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投资主体愿意支付的价格不应超过目标企业按未来预期收益折算所得的现值;二是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够合理的预测,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可以客观的进行估算,也就是说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合理的予以量化;三是被评估企业应具持续的盈利能力。采用市场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满足三个基本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公开市场指的是有多个交易主体自愿参与且他们之间进行平等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代表了交易资产的行情,即可认为是市场的公允价格;二是在这个市场上要有与评估对象相同或者相似的参考企业或者交易案例;三是能够收集到与评估相关的信息资料,同时这些信息资料应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3.3 各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

企业价值评估--以腾讯公司为例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以腾讯公司为例 学生姓名: 学号: 系 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五年 十二 月 经济与管理系 财务管理 康翻莲

摘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纵深发展,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价值评估问题,再度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集中点。本文就从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出发,对腾讯公司进行了企业价值评估。 在理论上,企业资产评估有很多种方法,譬如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期权定价法,本文都有做简单介绍。结合腾讯公司近8年的财务数据,对该企业进行了财务分析。接着,利用收益法中的现金流量法和期权定价法分别对企业进行了价值评估。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评估方法、收益法

目录 摘要 (1) 1 理论综述 (3) 1.1企业价值理论概述 (3) 1.2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和方法 (3) 1.2.1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3) 1.2.2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与意义 (3) 2 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 (4) 2.1收益法 (4) 2.2成本法 (4) 2.3市场法 (4) 2.4期权定价法 (4) 3 腾讯公司企业概况 (5) 3.1腾讯公司简介 (5) 3.2企业财务状况 (5) 3.2.1企业财务指标分析 (6) 3.2.2营运能力分析 (7) 4 企业价值评估 (8) 4.1收益法 (8) 4.2期权定价法 (11) 4.2.1参数估计 (11) 4.2.2计算过程 (11) 5 结论及不足 (12) 参考文献 (12)

1.理论综述 1.1 企业价值理论概述 效率是企业价值的最好评判指标,企业财产的最佳的表现形式是企业价值,企业价值可以看成是一种效用,这种效用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企业价值的观点可以分别从劳动价值和效用价值理论分别看待。从劳动价值的观点看,价值等于凝结在生产中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总和。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效用决定价值,那么企业的价值就应当等于企业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效用。资本收益的多少,资本结构的变化,资本成本的多少增减,以及政府税收政策的改变,都对企业价值的增长有着很大的影响。 1.2 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1.2.1 企业价值评估的含义 企业资产价值评估是一种行为,同样也是一种过程。这种行为包括对企业整体价值、股东权益价值等的分析估算以及最终结论的撰写与显现,所谓过程就是说,企业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流程,企业要想得到准确的评估结果,就必须经历科学的具体的操作流程【1】。企业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系统,企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利润的引诱下,企业必须从自身资产情况以及整体的获利能力出发,去追求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测算企业资产价值评估。 1.2.2企业价值评估的必要性与意义 (1)为企业产权转让及兼并收购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在企业产权转让及收购的活动中,企业的购买方需要估计目标企业的公平价值,企业的转让方或被兼并企业也需要确定自身的合理价值,双方在各自对同一目标企业价值的不同估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谈判达成最终产权转让或兼并收购要约。 (2)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衡量经营者绩效作参考 企业价值是企业在市场中交易的定价基础,投资者根据他们对企业价值做出的估计进行投资决策;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企业价值是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最重要的驱动目标,也即价值目标管理的核心。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已取代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而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的更合理的目标。如何提高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成为企业管理当局业务活动的中心内

2017年第08章教材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第八章企业价值评估 本章考情分析 从本章内容来看,属于财务管理比较重要的章节,而且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都 年度题型 2014年2015年2016年 试卷Ⅰ试卷Ⅱ试卷Ⅰ试卷Ⅱ试卷Ⅰ试卷Ⅱ 单项选择题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1题1.5 分 多项选择题1题2分1题2分计算分析题1题8分1题8分综合题 合计2题10分2题10 分 1题1.5分1题1.5分1题1.5分 1题1.5 分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内容与2016年的教材相比删除了判断企业进入稳定状态的标志,删除了预计财务报表的编制,简化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运用例题。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和对象

一、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一)含义 企业价值评估简称企业估值,目的是分析和衡量一个企业或一个经营单位的公平市场价值,并提供有关信息以帮助投资人和管理当局改善决策。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目的 1.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投资分析 2.价值评估可以用于战略分析 3.价值评估可以用于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价值区别 会计价值会计价值是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而经济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现时市场价值现时市场价值可能是公平的,也可能是不公平的;而经济价值是公平的市场价值。 1.实体价值与股权价值 2.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 3.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

理解: 股权价值在这里不是所有者权益的会计价值(账面价值),而是股权的公平市场价值。 净债务价值也不是它们的会计价值(账面价值),而是债务的公平市场价值。 2.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简称续营价值):由营业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清算价值:停止经营,出售资产产生的现金流。 【提示】 (1)一个企业的公平市场价值,应当是持续经营价值与清算价值中较高的一个。 (2)一个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已经低于其清算价值,本应当进行清算。但是若控制企业的人拒绝清算,企业就能得以持续经营。这种持续经营,摧毁了股东本来可以通过清算得到的价值。 3.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 (1)所有权和控制权关系 (2)少数股权价值与控股权价值关系 少数股权价值[V(当前)]:是现有管理和战略条件下企业能够给股票投资人带来的现金流量现值。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及案例分析 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 第一节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概述 第二节以报告为主线表现的问题 第二节具体操作中表现的问题 第二部分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 第一节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概述 1.1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 1.2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颁布的意义 1.3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在评估准则体系中的作用 1.4 企业价值评估的突破点 1.5 相比资产评估操作规范的不同之处 1.1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 为了规范企业价值评估行为, 2004年12月30日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协会,以中评协[2004]134号文“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关于印发《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正式予以发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是中国资产评估的一场重大变革。 1.2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颁布的意义 1)《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突破了目前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开创了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新局面。 2)促使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按照统一的执业规范开展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利益。 3)促进企业价值评估经验的交流,代表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构成了中国资产评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的实施一方面标志着我国评估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国内和国际间评估经验的交流,提升了我国评估在国际评估行业中的地位和影

企业价值评估中问题及案例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及案例分析内容介绍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 第一节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概述 第二节以报告为主线表现的问题 第二节具体操作中表现的问题 第二部分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企业价值评估中的问题 第一节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概述 1.1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 1.2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颁布的意义 1.3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在评估准则体系中的作用 1.4 企业价值评估的突破点 1.5 相比资产评估操作规范的不同之处 1.1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

为了规范企业价值评估行为, 2004年12月30日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协会,以中评协[2004]134号文“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关于印发《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正式予以发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颁布是中国资产评估的一场重大变革。 1.2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颁布的意义 1)《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突破了目前关于企业价值评估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开创了中国企业价值评估的新局面。 2)促使资产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按照统一的执业规范开展企业价值评估业务,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质量和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利益。 3)促进企业价值评估经验的交流,代表着企业价值评估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构成了中国资产评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意见的实施一方面标志着我国评估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国内和国际间评估经验的交流,提升了我国评估在国际评估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1.3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在评估准则体系中的作用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划分为业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两个部分。 资产评估业务准则在纵向关系上分为四个层次: 资产评估基本准则;

万科公司基本面分析

万科公司基本面分析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从事兴办实业 (具体项目另行申报);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 (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进出口业务 (按深经发审证字第113号外贸企业审定证书规定办理);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截止2010年末,公司累计已进入了46个城市市场,并确定了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区域为中心的三大区域城市群带发展以及其它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策略。2010年,万科荣登“2010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全明星榜”,在“房地产开发”行业榜中位列第1位;在中国证券报评选的“上市公司金牛百强奖”中,万科位列百强榜第4位,房地产公司第一位,并且获得“我心目中的金牛上市公司前十强”第一名;在证券时报社主办的“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评选中,公司获得“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中国主板上市公司十佳管理团队”、“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上市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原系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办(1988)1509号文批准,于1988年11月1日在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基础上改组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发行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5月28日,本公司发行之B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12月28日经深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 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至2005年12月31日止,公司总资产219.9亿元,净资产83.7 亿元。 1988年12月,公司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2,800万股,集资人民币2,800万元,资产及经营规模迅速扩大。1991年1月29日本公司之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1年6月,公司通过配售和定向发行新股2,836万股,集资人民币1.27亿元,公司开始跨地域房地产业务的发展。 1992年底,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正式启动,大众住宅项目的开发被确定 为万科的核心业务,万科开始进行业务调整。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53位。 市场地位: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2009年公司完成新开工面积56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6.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金额634.2亿元,营业收入488.8亿元,净利润53.3亿元。 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公司致力于通过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成为最受客户、最受投资者、最受员工、最受合作伙伴欢迎,最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公司连续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 同行业间的竞争: 由于地产行业的超额利润,许多企业蜂拥而至,行业内企业竞争激烈,就目前而言,与万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