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学实验

光谱学实验
光谱学实验

第五章 光谱学实验

实验29 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摄谱仪及映谱仪的一般构造及使用方法。

2.掌握光谱定性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学会查阅谱线并判别元素。

二、基本原理

当物质被热能或电能激发到不稳定状态时,会辐射能量并产生发射光谱。被激发的分子产生带状光谱,被激发的原子或离子产生线状光谱,线状光谱是发射光谱分析的基础。

线光谱中的各条谱线是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产生的。根据辐射的量子理论

νh E E E =-=?12 (29.1)

可以决定任何一条谱线的波长λ:

νλc

= (29.2)

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故其发射光谱的谱线波长也各不相同,根据各元素所具有的特征谱线,即可判别相应元素存在与否。 元素光谱的复杂性及谱线出现的形式决定于它的原子结构。

一个元素可以有很多条谱线,其中最容易激发的谱线称为该元素的“灵敏线”或“最后线”。决定试祥中某元素存在与否,不必去检查该元素所有的谱线,只需根据几条灵敏线的出现与否即可作出判断。因为灵敏线在该元素含量很低的时候就能出现:例如,含镉 0.001% 时,仅出现其中的一条灵敏线。

为了能在复杂的光谱中,确定谱线的波长,光谱定性分析中经常采用试样光谱和铁光谱并列摄谱。这是由于铁光谱的谱线较多,且分布均匀,人们对于铁谱研究得比较充分,已精确地测定了每条谱线的波长,制备了标准铁谱图,将摄有

试样光谱和铁光谱的谱片,经过显影、定影和晾干后,放在映谱仪上,使拍摄的铁光谱恰与“标准铁谱图”上的铁光谱重合,这时可检查元素的灵敏线而决定元素是否存在。当然,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有不同的检出限量,有时不出现某元素的灵敏线,只能指出该元素含量低于某一个下限。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3 WI 摄谱仪;8 W 型光谱投影仪;WPT-2 型交流电弧火花发生器;天津紫外Ⅱ型9×24 cm感光板;光谱纯石墨电极;铁电极。

试剂:显影液;定影液;液体试样若干。

四、操作步骤

1.熟悉仪器,了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在暗室内将感光板乳剂面向下装入暗盒(乳剂面的判断方法是:将感光板取出后,用手指摸一下板角,有光滑感的即为玻璃面,反之为乳剂面)。装好感光板后,注意插上档板,将暗盒装入摄谱仪。

3.摄谱

取试液一滴,置于已经聚苯乙稀处理过的平头碳电极上,在红外灯下烘干(注意按顺序放好,并做记录),打弧前取该电极作为下电极,另取一尖状碳电极为上电极,将两电极置于电极架上,利用照明灯使电极清晰成像于遮光板两侧,调好光源后,检查实验条件。

实验条件:照明系统为三透镜;中间光栏2 mm;狭缝宽度5 m;狭缝光栏为限高栏2 mm;光源:直流电弧,电流 5 A;室温:℃;焦距:。

实验条件符合后,即可取下透镜盖,抽出暗盒档板,启动光源摄谱,摄谱时间:铁10 s,样品30 s;板移:3 mm;摄谱完毕,插上档板,取下暗盒。

4.暗室处理

将配制好的显影液、定影液分别倒在两只托盘内,调节显影液温度为18~20 ℃。在红灯下,将乳剂面向上放入显影液中,同时计时,不断摇动盘子,使显影均匀,显影4~5 min,在红灯下观察光谱干板两端是否都出现黑色线条,出现后即可停止显影。将显影过的谱片,用自来水淋洗后,放在定影液中定影,定

影2 min后,即可开灯观察,继续定影到乳剂面颜色褪去,干板成透明状即可停止定影,一般定影10 min 左右。定影完毕后,将谱片再在自来水中淋洗30 min,然后将谱片晾干。

5.查谱

将谱片乳剂面向上,放在映谱仪上,调焦,使谱线清晰,对照标准图谱,查看未知样中的元素。

五、结果与讨论

1.根据查谱结果,列出未知样中的元素。

2.发射光谱查谱时,假如某一元素的一条最后线受到其它元素的干扰如何判断它的存在与否?

六、注意事项

1.更换样品时,必须先更换上电极,以避免沾污。

2.使用摄谱仪时,必须细心,动作要轻,切勿使仪器移动位置,狭缝、焦距、光栏及透镜位置己事先调好,切勿乱动!

3.使用电弧火花发生器时注意

(1) 按顺序启动按钮。

(2) 打弧时不能碰电极架,高压危险!

(3) 通电后,身体要尽量远离电弧发生器。

(4) 一次摄谱完毕要关掉高压开关 (不是电源开关),再调换电极。

(5) 刚刚打弧的电极温度很高,取下两电极时注意要使用镊子。

4.为了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危害,工作时应戴上眼镜或放下仪器的挡板。

5.打开通风装置,排除有害气体。

七、思考题

1.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是什么?

2.试样光谱旁为什么要摄一条铁光谱?

八、参考文献

1.张剑荣,戚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编,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编,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jiaoxue/xueke/txk/yqfx/3-1.ppt

2.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lf/bingshui1/fxhx/kej/fengx.ppt

半定量分析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谱线强度比较法进行发射光谱半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试样中元素的含量不同,谱线的强度也不同,把试样中某元素的谱线强度与已知的参考强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确定该元素的含量,因此光谱半定量分析采用谱线强度比较法。根据所采用的参考强度不同,有标样光谱比较法、标准黑度纸比较法和内标光谱比较法。其中常用的是标样光谱比较法。

在同一块感光板上,摄取标样光谱和试样光谱,将试样光谱与标样光谱的某元素同一分析线的黑度进行比较,然后估计试样中该元素的大致含量。例如,分析试样中Zn,可用分析线334.57 nm或307.21 nm 进行比较,若试样中的分析线与标样中Zn 含量为l%的同一波长谱线的黑度相近,则试样中Zn 含量约为1%。若试样的分析线的黑度介于标样0.5%和1%同一波长谱线的黑度之间,则试样中Zn 含量约为0.7%。

标样光谱比较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但若所用谱线黑度超过乳剂特性曲线正常黑度范围时,必须更换分析线,而且每块谱板都要拍摄标样光谱,所用的标样

组成与试样的组成必须相似。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3WI摄谱仪;WPT-2 型交流电弧火花发生器;8W光谱投影仪;紫外Ⅱ型感光板;秒表;光谱纯石墨电极;铁电极。

试剂:一套含杂质Cu分别为0.002%、0.003%、0.01%、0.03%的铝棒标样和试样;显影液;定影液。

四、操作步骤

1.准备好上、下电极,其中金属棒需在砂纸上打磨。

2.安装感光板于暗盒内(详见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实验)。

3.摄谱将暗盒装在摄谱仪上,调好板移位置,将光阑l mm 孔放在狭缝前,选择实验条件 (参照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实验及下表),将装好样品的电极置于电极架上,拉开暗盒挡板,先摄标准样品,再摄未知样品并记录。

摄谱完毕,推进暗盒挡板,关好电源。

4.冲洗感光板

5.查谱将感光板放在投影仪的工作台上,找出Cu 的分析线,将试样光谱与标样光谱进行比较。

分析线(可选择其中黑度适中的任一条线):Cu,282.4 nm、324.7 nm、327.4

nm。

五、结果与讨论

1.根据查谱结果,估计试样中Cu 的含量。

六、注意事项

1.参照光谱定性分析各注意事项。

2.铁电极需磨光无锈。

七、思考题

1. 常用的光源有哪几种?试比较它们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2.试述光谱半定量分析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3.如何确定未知样的大致含量?

八、参考文献

1.张剑荣,戚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编,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编,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xibu/huashengxi/yiqifenxi/artical/articals/Kejiang/chapter%20five/

1.ppt

实验30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镁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性能及操作条件的选择方法。

二、基本原理

碱土金属原子吸收法的灵敏度按镁、钙、钡顺序下降,而干扰按此顺序增加,镁的共振吸收线在紫外区,其他元素在可见区。镁不受火焰吸收的影响,因此在空气—乙炔火焰中离解较完全,灵敏度特别高,较好的仪器可达0.003 ppm。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镁,样品一般用氢氟酸—高氯酸混酸分解。当某些金属离子浓度较高时有干扰,但加入释放剂(如氯化锶或氯化镧) 可以消除干扰,酸浓度增加时,吸收略有降低。

对于天然水中镁的测定,如果水中存在悬浮物,则首先必须分离并用硝酸消解。清洁而澄清的水用1%硝酸酸化,如果镁的浓度太大,可用1%硝酸稀释,天然水中镁的测定不存在干扰。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GBC 932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86 计算机;空气压缩机;乙炔钢瓶。

试剂:除特别注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氧化镁,800 ℃灼烧至恒重;浓盐酸;硝酸,1%;氯化锶,25%。

四、操作步骤

1.镁标准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0.1660 g 氧化镁,溶于

2.5 mL 盐酸及少量水中,移入l0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含镁1.0 mg·mL-1 贮备液。使用时用水稀释20 倍,变成含镁50 μg·mL-1的标准溶液。

2.测量溶液的配制取水样5 mL 5份,置于50 毫升容量瓶中,加盐酸1毫升,25%氯化锶 2 毫升。分别加入0.00;1.00;2.00;

3.00;

4.00 mL含镁50 μg·mL-1的标准溶液,都稀释至刻度,摇匀。

3.测量吸光度

(1) 在灯架表上选择相应的空心阴极灯并将空心阴极灯装入灯架。

(2) 按顺序打开主机、计算机。

(3) 开空气压缩机及乙炔气 (乙炔气钢瓶表头分压力不大于 0.05 MPa ),点火。

(4) 调节仪器运行参数。

(5) 用所配测量溶液喷雾,记录各自的吸光度。

(6) 测定完毕,用蒸馏水喷雾几分钟,然后依次关闭乙炔、空气,切断电源,关闭计算机。

五、结果与讨论

1.以测得的吸光度为纵坐标,以加入的镁标准溶液在各测量液中镁浓度 (本实验分别为:0;1;2;3;4 μg ·mL -1 ) 为横坐标作图,将直线外延使与横坐标相交,则交点至原点的距离即为试样中镁在每份测量液中的浓度 c x 。水样中镁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050)L Mg(μg x 1-??=?水样V c (30.1)

2.上述方法属于哪种定量分析方法?它有哪些优点?在哪些情况下宜采用此法?

六、注意事项

1.操作时,嗅到乙炔 (或石油气) 气味,可能有管道或接头漏气,应立即关闭燃气,室内通风,避免明火,进行检查。

2.防止废液排出管漏气,出口处应水封。

3.作图应使用方格坐标纸或作图软件。

七、思考题

1.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组成部件是哪些?

八、参考文献

1.张剑荣,戚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编,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蔡炳新,陈贻文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biology/Class422/200405/32459.html

2.http://219.221.200.52/ppt/yqfx/

3.ppt

3.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ac/res/down/Equip_AC/yzxsgp.ppt

实验3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铬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石墨炉原子化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生化样品的分析方法。

二、基本原理

虽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雾化效率低等因素使其灵敏度受到限制。且火焰法至少要0.5~1.0 mL试液,对于数量较少的样品将无法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利用高温石墨管,使试样完全蒸发,充分原子化,试样利用率几乎达100%。灵敏度比火焰法高100~1000 倍。试样仅用5~100 μL ,而且可以分析悬浮体和固体样品。它的缺点是干扰大,必须进行背景扣除,且操作比火焰法复杂。

用石墨炉法测定血清中痕量元素,灵敏度高,用样少,为了消除基体干扰,采用标准加入法或配制于葡聚糖溶液中的系列标准溶液。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瑞利WFX-2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铬空心阴极灯;Ar 气钢瓶;微量注射器;容量瓶,1000mL 1 只,50 mL 10只;移液管,10mL 1 支,5 mL 1 支。

试剂:0.1000 mg·mL-1铬贮备液:称取0.3735 g 在150 ℃干燥的K2Cr2O7溶于去离子水中,定容1000 mL;20% (W /V) 葡聚糖溶液。

四、操作步骤

1.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1)由0.1000 mg·mL-1 Cr 的贮备液逐级稀释成0.100 μg·mL-1 Cr 的标准溶液。

(2)标准系列法在 5 个50 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100 μg·mL-1 Cr的标准溶液0.0 mL、0.50 mL、1.00 mL、1.50 mL、2.00 mL 和葡聚糖溶液15 mL,用去离子水定容。

(3)标准加入法在 5 个50 mL 容量瓶中分别加入 1.5 mL 血清试样,再加入0.100 μg·mL-1 Cr的标准溶液0.0 mL、0.50 mL、1.00 mL、1.50 mL、2.00 mL,用去离子水定容。

2.仪器操作:打开石墨炉冷却水和保护气,调节保护气压力到0.24 MPa,打开石墨炉电源开关,启动计算机和原子吸收光度计,调节相应实验参数(参数调节如下),预热仪器20 min。

实验参数调节:

(1) 启动软件后点击“操作”下拉菜单的“编辑分析方法”,选择“火焰原子吸收”,继续后选择元素为铬,点击“确定”,在弹出的界面中,注意选择元素灯位和铬灯在仪器上位置相同的数字,按以下实验条件设置好对应的实验参数,并按需要设置好其余的实验条件。

(2) 点击“新建”菜单,选择刚刚创建的文件,联机。在弹出的仪器控制界面中,点击自动增益后尝试点击短、长、上、下,看主光束值,调节主光束值,如果超出140%,则点击一下自动增益然后继续调节,直至最大后点击完成。调节石墨管位置(按上、下、前、后,调节吸光度值至最大)。

(3) 调节完毕即可进行实验,先调零,然后测试。

实验条件:干燥温度:100~130 ℃;干燥时间:100 s;灰化温度:1100 ℃;灰化时间:240 s;斜坡升温灰化时间:120 s;原子化温度2700 ℃;原子化时间:10 s。进行背景校正,进样量50 μL。

3.测量

测量前先空烧石墨管调零,然后从稀至浓逐个测量溶液,每次进样量50 μL,每个溶液测定 3 次,取平均值。

4.结束

实验结束,退出主程序,关闭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石墨炉电源开关,关好气源和电源,关闭计算机。

五、结果与讨论

1.绘制标准曲线(分别采用标准系列法和标准加入法)。

2.由标准曲线求得样品中铬的含量( g·mL-1)。

3.配制标准溶液时,加入葡聚糖溶液的作用是什么?若不加葡聚糖,还可采用什么方法?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仔细了解仪器的构造及操作,以便实验能顺利进行。

2.使用微量注射器时,要严格按照教师指导进行,防止损坏。

七、思考题

1.在实验中通Ar气的作用是什么?

八、参考文献

1.蔡炳新,陈贻文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编,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3.张剑荣,戚苓,方惠群编,仪器分析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qikan/periodical.Articles/wlysyjkyj/wlys2002 /0203/020325.htm

2.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journal/magazine/passage_1940.htm

实验32 矿泉水中微量元素的ICP-AES法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 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ICP-AES 光谱仪的基本结构。

3.学习用ICP-AES 法测定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在ICP-AES 定量分析中,谱线强度I 与待测元素浓度c存在下列关系:

I = K c b(32.1) 常数K与光源参数、进样系统、试样的蒸发激发过程以及试样的组成等有关。b 为自吸系数,低浓度时b=1,而在高浓度时b<1,曲线发生弯曲。因此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谱线强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可以用校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以及内标法进行光谱定量测定。

我国目前对饮用水中有害元素镉的限量标准为≤ 5 ng·mL-1。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SPECTRO-ICP-AES 光谱仪;射频发生器:最大输出功率为 2.5 kW,频率为27.12 MHz;工作线圈:3 匝中空紫铜管;等离子炬管:三层同心石英管,可拆卸式,外管内径17 mm,中管外径16 mm,内管喷口直径 1.5 mm;等离子气(冷却气):氩气,流速12~14 L / min;辅助气:氩气,流速0.5~1 L / min;载气(雾化气):氩气,流速约 1 L / min;观测高度:工作线圈以上10~20 mm 处;雾化器:玻璃同心雾化器;雾化室:双管式可加热雾室。

试剂:空白溶液为1%HNO3溶液;1~5 号标准样品:含等浓度Ca、Si、Mg、Sr、Li、Zn,分别为1.0、3.0、5.0、7.0、10.0 g·mL-1;样品溶液:市售矿泉水,加1%HNO3 (分析纯) 酸化。实验用水均为重蒸水。

四、操作步骤

本实验选用固定通道进行Ca、Si、Mg、Sr、Li、Zn 元素的同时测定。

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必要时由教师完成)

(1) 最佳操作条件:包括射频功率、观测位置、雾化气流速和等离子气流速等参数。

(2)光学系统校准:在等离子体点着的前提下,将进样管插入含Cr、Ca、S 、Na 四种元素的多道校准溶液,进行多色仪扫描系统的校准。

2.元素峰形扫描:将进样管插入含有所测六种元素的10 μg·mL-1的混合标准溶液,在多色仪中进行元素峰形扫描并进行峰形存贮。

3.标准样品的测量:将进样管依次分别插入空白溶液及五个混合标准溶液并测量。

4.试样分析:将进样管插入酸化的矿泉水溶液并测量。

五、结果与讨论

1.作出标准样品的校准曲线。

2.分别求出矿泉水中Ca、Si、Mg、Sr、Li 、Zn 浓度(μg·mL-1)。

3.什么是等离子气与雾化气?作用是什么?

六、注意事项

1.应按高压钢瓶安全操作规定使用高压氩气钢瓶。

2.仪器室排风良好,等离子炬焰中产生的废气或有毒蒸气应及时排除。

3.点燃等离子体后,应尽量少开屏蔽门,以防高频辐射伤害身体。

4.定期清洗炬管及雾室。

七、思考题

仪器的最佳化过程有哪些重要参数?作用如何?

2.ICP-AES 法定量的依据是什么?怎样实现这一测定?

八、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编,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bbs/images/upfile/200552518405.pdf

2.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qikan/periodical.Articles/sysfxyxb-zr/sysf200 3/0302/03021

3.htm

3.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tsource/huagong_new/Aced.htm

实验33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总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吸收光谱曲线的测定、波长选择以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二、基本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200~400) nm有特征吸收。

以同一个水样酸化后作参比液,碱化后作测定液,用1cm 石英比色皿在287.00 nm 处可测定含酚量较高的水样。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Spectrum 756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附1cm 石英比色皿1套);移液管,2 mL,1 支;容量瓶,10 mL,若干只。

试剂:0.05 mol?dm-3NaOH 水溶液;0.0025 mol?dm-3HCl 水溶液;0.250 mg·mL-1苯酚标准溶液:准确称量25.0 mg 分析纯苯酚,用少量不含酚蒸馏水溶解,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

四、操作步骤

1.开机,仪器完成自检后,按“MODE”,选择吸光度“A”。按“△”或“▽”将波长设定在待测范围内,预热20 min。

2.测定吸收光谱,选择测量波长

(1) 用移液管移取0.8 mL 0.250 mg·mL-1 苯酚标准溶液两份,分别放入10 mL 容量瓶中,并分别用0.05 mol·L-1 NaOH 和0.0025 mol·L-1 HCl 溶液稀释至10 mL,摇匀。

(2) 以酸性标样作参比,按“100%T”,自动调至A=0.000。以碱性标样作测定样,用1 cm石英比色皿,在波长280~320nm 范围内测定各点的吸光度,并记录。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波长为横坐标绘制吸收光谱,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为以下测定的测量波长。

3.绘制标准曲线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0.00,0.40,0.80,1.20,1.60 和 2.00 mL 0.250 mg·mL-1 苯酚标准溶液各两份,分别放入10mL 容量瓶中(请编上序号)并用0.05 mol?dm-3NaOH和0.0025 mol?dm-3 HCl 溶液稀释至10 mL,摇匀。此苯酚标准溶液系列对应的浓度为0.00,10.0,20.0,30.0,40.0 和50.0 μg·L-1。同样以酸性标样作参比,碱性标样作测定样,在选定的测量波长处测定各自的吸光度,作记录。以苯酚标准溶液的含量(μg·mL-1) 为横坐标,对应的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水样的测定

含酚水样两份,一份酸化水样为参比,另一份碱化水样作测定样,在选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然后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对应水样中的总酚含量(μg·L-1)。

五、结果与讨论

1.记录各步测量数据;

2.绘制吸收光谱曲线,并选择测量波长;

3.绘制标准曲线,并由曲线上查得的数据求算水样中总酚含量(μg·L-1)。

六、注意事项

1.测定吸收光谱时,在280~290 nm 范围内间隔 2 nm 或1nm,在290 nm 后可间隔5nm;每改变一次波长,都应该用参比溶液调“100% T”为100,

A 为0.00。

2.试样和标准溶液的测定条件应保持一致。

3.小心不要打破石英比色皿;比色皿光学玻璃面要用镜头纸擦拭。

4.绘制吸收曲线或标准曲线应使用方格坐标纸或作图软件。

七、思考题

本实验中为什么使用石英比色皿而不能使用玻璃比色皿?

八、参考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分析教研室编,基础仪器分析实验,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1985。

九、e网连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drug/advance/drugtech/200408/66037.html

2.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2004/chem/ja/015.pdf

3.https://www.360docs.net/doc/909739410.html,/department/jyx/fxhx/ppt/kj-yqfx/2.ppt

实验34 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绘及结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练习液膜法制备液体样品和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及压片技术

3.学会简单有机物红外光谱图的解析。

二、基本原理

物质分子中的各种不同基团,在有选择地吸收不同频率的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形成具有鲜明特征性的红外吸收光谱。由于其谱带的数目、位置、形状和强度均随化合物及其聚集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根据化合物的光谱,就可以像辨别人的指纹一样,确定该化合物中可能存在的某些官能团,进而推断未知物的结构。当然,如果分子比较复杂,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资料 (如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等) 来推断有关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最后可通过与未知样品相同测定条件下得到的标准样品的谱图或查阅标准谱图集 (如“萨特勒”红外光谱图集) 进行比较分析,作进一步证实。

对于乙酰乙酸乙酯,有酮式及烯醇式互变异构:

C H 3O C

C H 2C O O C 2H

5C 2H 5O O C C H C O H C H 3

在红外光谱图上能够看出酮式异构体中羰基因振动偶合而裂分成两个谱峰。

三、仪器及试剂

仪器:T ensor 27 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德国布鲁克公司);可拆式液体池;压片机;玛瑙研钵;红外灯。

试剂:除特别注明,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溴化钾盐片;苯甲酸于 80 ℃下干燥 24 h ,存于干燥器中;溴化钾于 130 ℃ 下干燥 24 h ,存于干燥器中;无水乙醇;苯胺;乙酰乙酸乙酯;四氯化碳;擦镜纸。

四、操作步骤

1.测绘无水乙醇、苯胺、乙酰乙酸乙酯的红外吸收光谱—液膜法

(1) 扫描空气本底红外光谱仪中不放任何物品,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

(2) 扫描液体样品在可拆式液池的金属板上垫上垫圈,在垫圈上放置两片溴化钾盐片(无孔的盐片在下,有孔的盐片在上),然后将金属盖旋紧(注意:盐片上的孔要与金属盖上的孔对准),将盐片夹紧在其中。用微量进样器取少量液体,从金属盖上的孔中将液体注入到两片盐片之间(要让液体充分扩散,充满整个视野)。把此液体池插入红外光谱仪的试样安放处,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取下样品池,松开金属盖,小心取出盐片。先用擦镜纸擦净液体,再滴上四氯化碳洗去样品 (千万不能用水洗),并晾干盐片表面。

重复步骤 (2),得到苯胺、乙酰乙酸乙酯的红外吸收光谱。

最后,用四氯化碳将盐片表面洗净、擦干、烘干,收入干燥器中保存。

2.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

(1) 扫描空气本底红外光谱仪中不放任何物品,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

(2) 扫描固体样品取1~2 mg 苯甲酸 (已干燥),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后,再加入400 mg干燥的溴化钾粉末,继续研磨至完全混合均匀,并将其在红外灯下烘10 min 左右。取出100 mg 装于干净的压模内 (均匀铺洒并使中心凸起)于压片机上在20 MPa 压力下制成透明薄片。将此片装于样品架上,插入红外光谱仪的试样安放处,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最后,取下样品架,取出薄片,将模具、样品架擦净收好。

五、结果与讨论

1.指出无水乙醇、苯胺、苯甲酸、乙酰乙酸乙酯红外吸收光谱图上主要吸收峰的归属。

2.观察羟基的伸缩振动在乙醇及苯甲酸中有何不同。

3.解释乙酰乙酸乙酯红外吸收光谱图上1700 cm-1处出现双峰的原因。

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拉曼光谱的基本原理、主要部件的功能; 2. 了解拉曼光谱对所观察与分析样品的要求; 3. 了解拉曼光谱所观察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实际应用; 4. 初步掌握制样技术和观察记录方法 二、实验仪器原理 1928年C.V.拉曼实验发现,当光穿过透明介质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同年稍后在苏联和法国也被观察到。在透明介质的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υ0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υ0两侧的谱线或谱带υ0±υ1即为拉曼光谱,其中频率较小的成分υ0-υ1又称为斯托克斯线,频率较大的成分υ0+υ1又称为反斯托克斯线。靠近瑞利散射线两侧的谱线称为小拉曼光谱;远离瑞利线的两侧出现的谱线称为大拉曼光谱。瑞利散射线的强度只有入射光强度的10-3,拉曼光谱强度大约只有瑞利线的10-3。小拉曼光谱与分子的转动能级有关,大拉曼光谱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有关。拉曼光谱的理论解释是,入射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分子吸收频率为υ0的光子,发射υ0-υ1的光子(即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同时分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斯托克斯线);分子吸收频率为υ0的光子,发射υ0+υ1的光子(即释放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同时分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反斯托克斯线)。分子能级的跃迁仅涉及转动能级,发射的是小拉曼光谱;涉及到振动-转动能级,发射的是大拉曼光谱。与分子红外光谱不同,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都能产生拉曼光谱。激光器的问世,提供了优质高强度单色光,有力推动了拉曼散射的研究及其应用。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 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拉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拉曼效应: 设散射物分子原来处于基电子态,当受到入射光照射时,激发光与此分子的作用引起的极化可以看作为虚的吸收,表述为电子跃迁到虚态(Virtual state),虚能级上的电子立即跃迁到下能级而发光,即为散射光。设仍回到初始的电子态,则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因而散射光中既有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谱线,也有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谱线,前者称为瑞利线,后者称为拉曼线。在拉曼线中,又把频率小于入射光频率的谱线称为斯托克斯线,而把频率大于入射光频率的谱线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光谱分析实验报告

. 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乔旭升 成绩: 实验名称: 光谱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和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 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学习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电磁波可与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如果这种作用导致能量从电磁波转移至物质,就称为吸收。当光波与某一受体作用时,光子和接受体之间就存在碰撞。光子的能量可被传递给接受体而被吸收,由此产生吸收光谱。通常紫外和可见光的能量接近于某两个电子能级地能量差,故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起源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又称为电子光谱。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非散射的均匀介质时,光的一部分将被介质所反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反射光强度为Ir ,吸收光强度为Ia ,透过光强度为It ,则有I0=Ir+Ia+It 投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光率 T=It/I0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某化合物时,其分子要吸收一部分光能转变为分子的震专业: 材料0902 姓名: 王应恺 学号: 3090100481 日期: 11.29 地点: 曹楼230 装 订 线

动能量或转动能量。此时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得到一带暗条的谱带。以红外光的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收率或者透过率百分数为纵坐标,把该谱带记录下来,就可得到该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不同的化合物均有标准特征谱,将实验所得的光谱与标准谱对照,就可进行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合组成的分析。可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知被测物的结构,按照特征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当分子吸收来自光辐射的能量后,其本身就由处于稳定的基态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M+hν→。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寿命极短,激发态分子会迅速以向周围散热或再发射电磁波(荧光或磷光)的方式回到基态:→M+荧光(或磷光)。任何能产生荧光(或磷光) 的物质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荧光(或磷光)为光致发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这可通过激发光谱曲线来确定。选择荧光(或磷光)的最大发射波长为测量波长(监控波长),改变激发光的波长,测量荧光强度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可获得激发光谱。激发光谱形状与吸收光谱形状极为相似,经校正后的激发光谱与吸收光谱不仅形状相同,而且波长位置一致。这是因为物质吸收能量的过程就是激发过程。 发射光谱:将激发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然后扫描发射波长,测定不同波长处的荧光(或磷光)强度,即可得到荧光(或磷光)发射光谱。 三、仪器简介 1.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PE公司的Lambda20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光谱围190-1100nm;杂散光0.01%T;波长精度0.1nm;最高扫描速度2880nm/min。该仪器的整个操作过程可完全由计算机控制,随机提供的UV-Winlab窗口式操作软件,使样品测试、结果处理、图形变换

大学物理实验内容

物理实验教程 3.2 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3.5 固体的导热系数的测定 3.8 惠更斯电桥 3.14 示波器的使用 3.15 霍尔效应的应用 3.17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19 等厚干涉的应用 407宿舍

3.2钢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的方法 2.掌握光杠杆放大法测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拉伸法测钢丝的杨氏模量 1.1 调整杨氏模量测定仪 调节杨氏模量测定仪的底脚调整螺钉,使立柱铅直。调节平台的上下位置,使随钢丝伸长的夹具B 上端与沟槽在同一水平面上(为什么?)。加1Kg 砝码在砝码托盘上,将钢丝拉直,检查夹具B 是否能在平台的孔中上下自由地滑动,钢丝是否被上下夹子夹紧. 1.2 调整光杠杆镜尺组 光杠杆后两足置于沟槽内,前足置于夹具B 上,让平面镜竖直,镜尺组安放在光杠杆正前方约1.2m 处,并尽量使望远镜水平并与光杠杆镜面同高,标尺竖直。 调节望远镜(移动或转动望远镜支架)使得从望远镜上方沿镜筒轴线方向在平面镜中能看到标尺的像,调节望远镜的目镜,看清镜筒内的十字叉丝,调节望远镜的调焦旋钮,使标尺的像清晰并无视差。 仔细调节光杠杆,使与望远镜同高的标尺刻度像与十字叉丝的横叉丝重合。(为什么?) 1.3 测量n ? 轻轻的依次将1Kg 的砝码加到砝码托盘上(砝码托自重不计),记录不同力作用下望远镜中标尺读数'i n (共6次),然后将砝码再依次轻轻取下,再记录不同力作用下标尺读数" i n ,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不同力作用下标尺的读数i n ,用逐差法求n ? 注意:测量时应随时注意检查和判断测量数据的合理性;加砝码时勿使砝码托摆动,并将砝码缺口交叉放置,以免倒落。 1.4 测L 、D 用钢卷尺测量光杠杆镜面到标尺的距离D 和上下夹具之间钢丝的长度L 。 1.5 测 b 用印迹法(即将光杠杆拿下放在纸上压出三个脚尖的迹点)测出光杠杆前足到后两足连线的垂直距离b 。 1.6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钢丝的直径d,选择上中下三处,每处都要在互相垂直方向上各测一次,

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拉曼光谱实验 姓名学号 何婷21530100 李玉环21530092 宋丹21530111 [实验目的] 1、了解Raman光谱的原理和特点; 2、掌握Raman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了解Raman光谱的谱带指认。 4、了解显微成像Raman光谱。 [仪器和装置] 1、显微Raman光谱系统一套,拉曼光谱仪的型号为SPL-RAMAN-785 USB2000+的拉曼光谱仪,自带785nm激光; 2、带二维步进电机平移台一台(有控制器一台); 3、PT纳米线样品; 4、光谱仪软件SpectraSuite; 5、步进电机驱动软件; 6、摄像头(已与显微镜集成在一起)。 [实验内容] 1、使用显微Raman系统及海洋光谱软件对单根或多根纳米线进行显微Raman光谱测量, 对测量的图和标准图进行比较,并通过文献阅读对PT纳米线Raman(测量和标准)的谱峰进行指认。 2、使用显微拉曼扫描系统进行二维样品表面拉曼信号收集,并生成样品表面特定波长处的 拉曼信号强度三维图,模拟样品表面拉曼表征。选择多个拉曼波长对样品形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及分析]

观察PbTiO3的拉曼散射谱并比对具体的拉曼散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到以上10个拉曼散射峰,分别位于784.54nm,794.94 nm,798.60 nm,802.90 nm,806.84 nm,811.91 nm,817.10 nm,825.29 nm,832.44 nm,879.69nm附近,对应的Raman Shift分别是-7.46 cm-1 159.28 cm-1 216.94 cm-1 284.00 cm-1 344.82 cm-1 422.21 cm-1 500.44 cm-1 621.90 cm-1 725.97 cm-1 1371.21 cm-1。 (通过Raman Shift=1/λ入射-1/λ散射计算得到) PT纳米线Raman测量的谱峰指认: 分析可知,-7.46 cm-1 159.28 cm-1 216.94 cm-1 284.00 cm-1 344.82 cm-1 422.21 cm-1 500.44 cm-1 621.90 cm-1 725.97 cm-1附近的9个振动模,分别对应于PbTiO3的A1(1TO),E(1LO),E(2TO),B1+E,A1(2TO),E(2LO)+A1(2LO),E(3TO)A1(3TO),A1(3LO)声子模。 位于159.28 cm-1附近的模对应PbTiO3纳米线表面的TiO6八面体相对于Pb的振动;位于500.44 cm-1附近的模分别对应于表面Ti-O或Pb-O键的振动;位于725.97 cm-1附近的模对应于TiO6八面体中Ti-O键的振动。而位于284.00 cm-1的振动模为静模。此外,在725.97 cm-1处PbTiO3还具有额外的Raman振动模,可能与该相中含有大量且复杂的晶胞结构有关。据报道,复杂钙钛矿结构中氧八面体的畸变或八面体内B位离子的移动在某种程度上会破坏平移对称性,引起相邻晶胞不再具有相似的局部电场和极化率。 位于-7.46 cm-1处的拉曼峰强度增强,相比标准PbTiO3纳米线,其余拉曼峰强度均减弱。798nm处样品表面拉曼信号三维强度图:

光谱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乔旭升 成绩: 实验名称: 光谱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光/可见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和荧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主要用途和实际操作过程。掌握玻璃透光率、薄膜吸收光谱、固体粉末红外光谱和固体发光材料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学习分析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原理 电磁波可与多种物质相互作用。如果这种作用导致能量从电磁波转移至物质,就称为吸收。当光波与某一受体作用时,光子和接受体之间就存在碰撞。光子的能量可被传递给接受体而被吸收,由此产生吸收光谱。通常紫外和可见光的能量接近于某两个电子能级地能量差,故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起源于价电子在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又称为电子光谱。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非散射的均匀介质时,光的一部分将被介质所反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反射光强度为Ir ,吸收光强度为Ia ,透过光强度为It ,则有I0=Ir+Ia+It 投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光率 T=It/I0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某化合物时,其分子要吸收一部分光能转变为分子的震动能量或转动能量。此时若将其透过的光用单色器进行色散,就可得到一带暗条的谱带。以红外光的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吸收率或者透过率百分数为纵坐标,把该谱带记录下来,就可得到该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不同的化合物均有标准特征谱,将实验所得的光谱与标准谱对照,就可进行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合组成的分析。可由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知被测物的结构,按照特征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当分子吸收来自光辐射的能量后,其本身就由处于稳定的基态跃迁至不稳定的激发态: M+h ν→。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寿命极短,激发态分子会迅速以向周围散热或再发射电磁波(荧光或磷光)的方式回到基态: →M+荧光(或磷光)。任何能产生荧光(或磷光)的物质都具有两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荧光(或磷光)为光致发光,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激发光波长,这可通过激发

大学物理实验作业习题

作业习题 第一部分:力学部分 1、长度、密度测量 ⑴使用游标时,怎样识别它的精度? ⑵如何从卡尺和螺旋测微计上读出被测的毫米整数和小数? ⑶用静力秤衡法测固体密度,在秤浸入液体中的固体质量时,能否让固体接触烧杯 壁和底部,为什么? ⑷如要测定一块任意形状的固体的密度,试选择一种实验方法,写出测量的步骤。 2 、三线悬盘测刚体转动惯量 ⑴为什么实验时必须要求两盘水平,三根悬线长度相等? ⑵如何启动三线摆才能防止晃动? ⑶为什么三线摆的扭转角不能过大? ⑷仪器常数m0、m1、m2应选用什么仪器测量?a和b分别表示什么距离?为什么 周期T要通过测量50周的时间50T计算得到,直接测量行吗?为什么? 3、碰撞和动量守恒 ⑴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守恒原理,动量和能量是否遵守同一守恒定律、你能给出什么 结论? ⑵比较以下实验结果: 把光电门放在远离及靠近碰撞位置; 碰撞速度大和小; 正碰与斜碰 导轨中气压大与小。 4 、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⑴仪器调节的步骤很重要,为在望远镜中找到直尺的象,事先应作好哪些准备,试 说明操作程序。 ⑵如果在调节光杠杆和镜尺组时,竖尺有5度的倾斜,其它都按要求调节。问对结 果有无影响?影响多大?如果竖尺调好为竖直而小镜有5度的倾斜,对结果有无影响? ⑶本实验中各个长度量用不同的仪器(螺旋测微计、钢卷尺等)来测量是怎样考虑

的,为什么? ⑷利用光杠杆把测微小长度△L变成测D等量,光杠杆放大率为2D/l,根据此式 能否以增加D减少1来提高放大率?这样做有无好处?有无限度?应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⑸加砝码后立即读数和过一会读数,读数值有无区别,从而判断弹性滞后对测量有无 影响。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5、焦利氏秤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⑴焦利氏秤的弹簧为什么要做成锥形? ⑵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因素才能减小误差? 6 、落球法测液体的粘滞系数 ⑴本实验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有哪些? ⑵本实验所采用的测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是否对一切液体都适用? ⑶什么是雷诺系数?说明其物理意义,结合以上实验,分析其影响。 第二部分:电学部分 7、万用表及电路 ⑴为什么不宜用欧姆计测量表头的内阻? ⑵万用表使用完毕后,为什么不能让功能旋钮停在欧姆挡? ⑶选择两个电位器,组成一个可以进行粗调和细调的分压电路(画出电路图,标明 电位器的阻值)。 8 、电流计的研究 ⑴灵敏电流计之所以有较高的灵敏度是由于结构上做了哪些改进? 9、单臂电桥测电阻 (1)电桥采用什么方法测电阻? (2)单臂电桥适合测多大的电阻?能读几位有效数字? 10、双臂电桥测低电阻 ⑴如果将标准电阻和待测铜棒的电压接头与电流接头互相颠倒,等效电路是怎样的 这样做好不好? (2)双臂电桥是怎样消除导线电阻及接触电阻的影响的?

激光拉曼实验报告

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激光拉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以及用激光拉曼的方法鉴别物质成分和分子结构的原理; 2、 掌握LRS – II 激光拉曼/荧光光谱仪的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 3、 研究四氯化碳CCL 4、苯C 6H 6等物质典型的振动—转动光谱谱线特征。 二、实验原理 2.1 基本原理 分子有振动。原子分双子的振动按经典力学的观点可以看成是简谐振子,其能量为 A 是振幅,k 是力常数。按照量子力学,简谐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t=0,1,2,3,···,是振动量子数,f 是振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如果在同一电子态中,有振动能级的跃迁,那么产生的光子能量 hf t t E E h )('12-=-=ν 波数为 CO 在红外部分有4.67微米、2.35微米、1.58微米等光谱带,其倒数之比近似为1: 2:3。当Δt=1时,测得的ν ~反映了分子键的强弱。 分子有转动。双原子分子的转动轴是通过质心而垂直于联接二原子核的直线的。按照经典力学,转动的动能是 式中P 是角动量,I是转动惯量, 222211r m r m I += 可以证明 I P I E 2212 2= =ω2 2 2 121r r m m m m I μ=+= 2222 1212 1 kA kx mv E =+ = 2 12 1m m m m m += hf t E )2 1(+=m k f π21= ,3,2,)(1 ~12ωωωωλ ν =?=-'=-= =t c f t t hc E E

上式中r1,r2和r分别代表两原子到转轴的距离及两原子之间的距离,μ称为约化质量。按照量子力学,角动量应等于 代入上式得 此式可以从量子力学直接推得,J称为转动量子数。当J=0,1,2,3,···等值时,相应的J(J+1)=0,2,6,12,···,所以能级的间隔是I h 228π的2,4,6,8,···倍。 实验和理论都证明纯转动能级的跃迁只能在邻近能级之间,就是ΔJ=±1。所得 光谱的波长应该有下式表达的值: 谱线波数(ν ~)的间隔是相等的。HCL 分子远红外吸收谱中,曾观察到很多条吸收线,这些线的波数间隔应该是2B,实验测得:B=10.34厘米 -1 ,所以由此求得 转动惯量I,进而求得HCL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核间距这一重要数据。 多原子分子的转动可以近似地看作刚体的转动,这涉及到多个转轴的不同的转动惯量。其谱线结构较为复杂,只有直线型的分子和对称高的分子转动曾研究出一些结果。在分析化学领域中提供了一些分析样品的标准特征谱线可供实验参照。 光通过透明的物体时,有一部分被散射。如果入射光具有线状谱,散射光的光谱中 除有入射光的谱线外,还另有一些较弱的谱线,这些谱线的波数ν '~等于入射光某一波数0~ν加或减一个数值,即10~~~ννν±='。新出现谱线的波数与入射光的波数之差发现与光源无关,只决定于散射物。如果换一个光源,0~ν不同了,但如果散射物不变换,那么0~~νν-'还是等于原来的1~ν,散射光的波数变动反映了散射物的性质。由于散射光的波数等于入射光的波数与另一数值1 ~ν组合的数值,所以这样的散射称作组合散射。 可以在紫外或可见区观测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通过选择波长在可见光波段的激 ,2,1,0,2) 1(=+=J h J J P π ) 1(82 2+= J J I h E πIc h B J BJ J J J J Ic h hc E E 2''''2'8, ,3,2,12)]1()1([8~1 ππνλ= ==+-+=-==

实验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 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 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 二、实验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s Law)定律来描述 A=ε bc 其中A为吸光度;ε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 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 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 包括有形成单键的σ电子、 有形成双键的π电子、有未 成键的孤对n电子。外层 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 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E 大小顺序为σ→σ*>n→σ*>π→π>n→π*

三、实验步骤 1、开机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开电脑→软件→联接→M(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 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nm 2、甲基紫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标准曲线的测定 分别将5ug/ml、10ug/ml 、15ug/ml 、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 (3)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3、甲基红的测定 (1)校准基线

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 (2)测定试样 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 四、实验结果 1.未知浓度的测定 分别测定了5μg/ml,10μg/ml,15μg/ml,20μ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 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 浓度/μg*ml-1吸光度 50.665 10 1.274 15 2.048 20 2.659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实验报告 班级:环科10-1 姓名:王强学号:27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样方法及技术关键。 3.学会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火焰原子吸收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是目前使用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两种方法。相对而言,前者虽然具有振作简单、重现性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法由于雾化效率低、火焰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基态原子浓度、基态原子在火焰的原子化区停留时间短等因素限制了测定灵敏度的提高以及样品使用量大等方面的原因,对于来源困难、鹭或数量很少的试样及固态样品的直接分析,受到很大的限制。石墨炉原子化法由于很好地克服了上述不足,近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 石墨炉原子吸收方法是利用电能使石墨炉中的石墨管温度上升至2000 ~ 3000 ℃的高温,从而使待测试样完全蒸发、充分的原子化,并且基态原子在原子化区停留时间长,所以灵敏度要比火焰原子吸收方法高几个数量级。样品用量也少,仅5 ~ 100 uL。还能直接分析固体样品。该方法的缺点是干扰较多、精密度不如火焰法好、仪器较昂贵、操作较复杂等。 本实验采用标准曲线法,待测水样品用微量分液器注入,经过干燥、灰化、原子化等过程对样品中的痕量镉进行分析。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由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WFX-1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镉元素空心阴极灯 容量瓶 50 mL(5只)微量分液器 ~ mL及5 ~ 50 uL

2.试剂 100 ng/mL镉标准溶液(1%硝酸介质) 2 mol/L硝酸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测定条件 分析线波长: nm 灯电流:3 mA 狭缝宽度: nm 干燥温度、时间:100℃、15 s 灰化温度、时间:400℃、10 s 原子化温度、时间:2200℃、3 s 净化温度、时间:2200℃、2 s 保护气流量:100 mL/min 2.溶液的配制 取4只5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0 mL、 mL、 mL、 mL浓度为100 ng/mL的镉标准溶液,再各添加 mL硝酸溶液(2 mol/L),然后以Milli-Q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原子吸收测定用。 取水样500 mL于烧杯中,加入5 mL浓硝酸溶液,加热浓缩后转移至50 mL 容量瓶,以Milli-Q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待测水样供原子吸收测定用。3.吸光度的测定 设置好测定条件参数,待仪器稳定后,升温空烧石墨管,用微量分液器由稀到浓向石墨管中依次注入40 uL标准溶液及待测水样,测得各份溶液的吸光度。 五、数据记录: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激光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3Nd + :4YVO 晶体并倍频后得到的532nm 激 光作为激发光源照射液体样品的4CCL 分子而得到的拉曼光谱,谱线很好地吻合了理论分析的4CCL 分子4种振动模式,且频率的实验值与标准值比误差低于2%。又利用偏振片及半波片获得与入射光偏振方向垂直及平行的出射光,确定了各振动的退偏度,分别为、、、,和标准值0和比较偏大。 关键词:拉曼散射、分子振动、退偏 一, 引言 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和克利希南()实验发现,当光穿过液体苯时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几乎与此同时,苏联物理学家兰斯别而格()和曼杰尔斯达姆()也在晶体石英样品中发现了类似现象。在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0υ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0υ两侧的谱线或谱带01υυ±即为拉曼光谱,其中频率较小的成分01υυ-又称为斯托克斯线,频率较大的成分01υυ+又称为反斯托克斯线。这种新的散射谱线与散射体中分子的震动和转动,或晶格的振动等有关。 拉曼效应是单色光与分子或晶体物质作用时产生的一种非弹性散射现象。拉曼谱线的数目,位移的大小,谱线的长度直接与试样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有关。因此,与红外吸收光谱类似,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振动或转动的信息。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子结构的研究谱线特征。 20世纪60年代激光的问世促进了拉曼光谱学的发展。由于激光极高的单色亮度,它很快被用到拉曼光谱中作为激发光源。而且基于新激光技术在拉曼光谱学中的使用,发展了共振拉曼、受激拉曼散射和番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等新的实验技术和手段。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是以拉曼效应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子结构表征技术,其信号来源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它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更重要的是无损伤的定性定量分析,无需样品准备,样品可直接通过光纤探头或者通过玻璃、石英、和光纤测量。拉曼光谱的分析方向有定性分析、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1、红外光谱法特点: 由于许多化合物在红外区域产生特征光谱,因此红外光谱法广 泛应用于这些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对聚合物的定性 分析,用其他化学和物理方法较为困难,而红外光谱法简便易 行,特别适用于聚合物分析。 2、红外光谱的产生和表示 红外光谱定义: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能级跃迁和转动能级跃 迁而产生的吸收信号。 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的能量对应光波的红外区域分类为: i.近红外区:10000-4000cm-1 ⅱ.中红外区:4000-400cm-1——最为常用,大多数化合物的化键振 动能级的跃迁发生在这一区域。 ⅲ.远红外区:400-10cm-1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 1)分子振动:只有在振动过程中产生偶极矩变化时才能吸收红外辐射。 ⅰ.双原子分子的振动:(一种振动方式)理想状态模型——把两个 原子看做由弹簧连接的两个质点,用此来 描述即伸缩振动;

图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模型 ⅱ.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简正振动,依据键长和键角变化分两大类) 伸缩振动: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面内弯曲:剪切式振动 (变形振动)平面摇摆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扭曲振动 非平面摇摆振动 ※同一种键型,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大于对称伸缩振动频率,伸缩振动频率大于弯曲振动频率。 ※当振动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一致时,入射光就被吸收,因而同一基团基本上总是相对稳定地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出现吸收峰。ⅲ.分子振动频率: 基频吸收(强吸收峰):基态到第一激发态所产生分子振动 的振动频率。 倍频吸收(弱吸收峰):基态到第二激发态,比基频高一倍 处弱吸收,振动频率约为基频两倍。 组频吸收(复合频吸收):多分子振动间相互作用,2个或2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内容及要求(12学时) 第一单元: 实验一、长度和固体密度测量 1.主要仪器:游标尺、千分尺、物理天平 2.讲解:功能、构造、原理、等级、灵敏度、分度值、量程、仪器误差限、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3.测量及计算详见“力学实验考试要求”。(在实验要求的目录里) 特别提示:本实验项目作为学生本期考试成绩,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在二节课内定时完成。本学期实验结束后下发该报告。 实验二、分光计调节及棱镜项角的测量 1.主要仪器:分光计、钠光灯、三棱镜 2.基本知识介绍: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常用光源(激光、钠光灯、水银灯)、基本调节技术(光学元件光轴的共轴等高的调节、消除视差的调节、自准直法)、常用光学仪器(望远镜、目镜、放大镜、显微镜) 3.讲解:仪器结构、读数系统(刻度盘刻度、游标刻度的分格和主刻度盘上分格的关系,偏心误差的产生及消除,如何计算测量角度)、仪器的调节方法(粗调、调节望远镜、调节准直管),分光计测角的原理,介绍测量三棱镜顶角的两种方法。 4.测量、计算:用反向法测量三棱镜顶角各3次,计算测得的顶角,求顶角的平均值及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 第二单元:

实验一、电热当量的测量 1.主要仪器:机械秒表、电子温度计、量热器、电子天平、电流表、电压表 2.讲解:仪器功能、结构、仪器误差、主要技术指标、分度值、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实验原理、温度修正的方法(作图法、计算法)等。 3.测量、计算:要求分别用计算法、作图法进行测量并修正系统终温,代入 公式计算出电热当量,求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正确表示实验结果。 实验二、伏安法测电阻 1.主要仪器: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 2.讲解:实验原理、仪器结构、主要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制流电路、分压 电路、安全位置、量程、读数、仪表误差、注意事项等。 3.测量、计算: (1)线性电阻伏安特性,计算电表的接入误差和修正值,作伏安特性曲线。 被测电阻范围:200~300Ω, 电源电压:4V 电流表:15mA档,内阻4.6Ω; 电压表:3V档,内阻3000Ω; 测量要求:根据上述的数据,选择电表的连接方法(内接或外接)。共测量10组数据。 (2)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计算电表的接入误差和修正值,作伏安特性曲线。 电源电压:2V 电流表:15mA档,内阻4.6Ω;

激光拉曼光谱仪实验报告

实验六 激光拉曼光谱仪 【目的要求】 1.学习和了解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2.学习使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测量CCL 4的谱线; 【仪器用具】 LRS-3型激光拉曼光谱仪、CCL 4、计算机、打印机 【原 理】 1. 拉曼散射 当平行光投射于气体、液体或透明晶体的样品上,大部分按原来的方向透射 而过,小部分按照不同的角度散射开来,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散射是光子与物质分子相互碰撞的结果。由于碰撞方式不同,光子和分子之间会有多种散射形式。 ⑴ 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是光子和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只是改变了光子的运动方向,使得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基本相同,频率变化小于3×105HZ ,在光谱上称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在光谱上给出了一条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的很强的散射谱线,就是瑞利线。 ⑵ 非弹性碰撞 光子和分子之间在碰撞时发生了能量交换,这不仅使光子改变了其运动方向,也改变了其能量,使散射光频率与入射光频率不同,这种散射在光谱上称为拉曼散射,强度很弱,大约只有入射线的10-6。 由于散射线的强度很低,所以为了排除入射光的干扰,拉曼散射一般在入射线的垂直方向检测。散射谱线的排列方式是围绕瑞利线而对称的。在拉曼散射中散射光频率小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被称为斯托克斯线;而散射光频率大于入射光频率的散射线被称为反斯托克斯线。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是如何形成的呢?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子与分子有能量交换, 光子转移一部分能量给分子, 或者从分子中吸收一部分能量,从而使它的频率改变,它取自或给予散射分子的能量只能是分子两定态之间的差值21E E E -=?。在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子把一部分能量交给分子时,光子则以较小的频率散射出去,称为频率较低的光(即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接受的能量转变成为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

红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 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波长在~1000μm。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μm(波数在13300~4000cm-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50μm(波数在4000~200cm-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μm(波数在200~10cm-1),又称转动区。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其关系式为: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美国尼高立IR-6700 2、试剂:溴化钾,聚乙烯,苯甲酸 3、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

1、波数检验:将聚苯乙烯薄膜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65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2、测绘苯甲酸的红外吸收光谱——溴化钾压片法 取1-2mg苯甲酸,加入在红外灯下烘干的100-200mg溴化钾粉末,在玛瑙研钵中充分磨细(颗粒约2μm),使之混合均匀。取出约80mg混合物均匀铺洒在干净的压模内,于压片机上制成直径透明薄片。将此片装于固体样品架上,样品架插入红外光谱仪的样品池处,从4000-400cm-1进行波数扫描,得到吸收光谱。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室环境应该保持干燥; 2、确保样品与药品的纯度与干燥度; 3、在制备样品的时候要迅速以防止其吸收过多的水分,影响实验结果; 4、试样放入仪器的时候动作要迅速,避免当中的空气流动,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5、溴化钾压片的过程中,粉末要在研钵中充分磨细,且于压片机上制得的透明薄片厚度要适当。 六、数据处理 该图中在波数700~800、1500~1600、2800~2975左右有峰形,证明了该物质中可能有烯烃的C-H变形振动,C-C间的伸缩振动,同时也拥有烷烃的C-H伸缩振动,推测为聚乙烯的红外谱图。 谱带位置/cm-1吸收基团的振动形式 )n—C— n≥4) (—C—(CH 2

物理实验报告_光学多道与氢氘光谱

光学多道与氢氘同位素光谱 摘 要: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研究氢氘光谱。首先使用已知波长的氦光谱进行定标测量了氢光谱,并在此基础上测量氢氘同位素光谱,修正获得了氢氘光谱的波长值;利用这些测得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分别为H R =109717.82cm -1,=109747.00 cm -1。得到了 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通过计算得出了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为 =1881.40,与理论值1836.15的相对误差为2.46%。 关键词:光学多道分析仪,氢、氘同位素光谱,CCD ,光电倍增管 1. 引言 光谱是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光谱学是研究各种物质的光谱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研究物质结构、物质成分和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以及光谱产生和测量方法的科学。光谱学在物理学各分支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生物学、考古学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光谱学史上,氢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都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1885年,巴耳末(J.J.Balmer )发现了可见光区氢光谱线波长的规律。1892年,尤雷(H.C.Urey )等发现氢(H)的同位素氘(D)的光谱,氢氘原子对应的谱线波长存在“同位素位移”。 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 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 2. 实验原理 2.1物理原理 在原子体系中,原子的能量状态是量子化的。用1E 和2E 表示不同能级的能量,ε表示跃迁发出光子的能量,h 表示波尔兹曼常量,ν表示光子的频率,对于原子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跃迁我们有: 21h E E εν==-,其中21 E E h ν-= (1) 由于原子能级的分立,频率ν也为分立值,在分光仪上表现为一条条分立的“线性光谱”,这些频率由巴耳末公式确定: H 原子: 22 1 2 1 11H H R n n λ?? =- ??? ……………………………………………………(2) 其中1n 和2n 为轨道量子数,H R 为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当1n =2,2n =3,4,5……时,公式(2)对应氢原子巴耳末系。 同理,D 原子:221 2111D D R n n λ?? =- ??? (3)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步骤总结

液体表面张力 1、不加水,调零(-80mv~0mv ) 2、两点定标(定标后不再动“mv ”旋钮):挂上砝码盘(不能使用手,必须用镊子小心挂上)依次加入第一个砝码,记录数据u1,加入第二个砝码,记录数据u2,加入第三个砝码,不用记录数据,取下第三个砝码,待稳定后记录数据u2’,取下第二个砝码,记录数据u1’,取下第一个砝码和砝码盘。 U=FB U 为单个砝码电压:(u1+u1’)/2=u01; (u2+u2’)/2=u02; U=(u02-u01)*10^-3(mv 换算成V) F 为单个砝码重力:F=0.5*10^-3(单个砝码质量,换算成kg )*9.8 B 为仪器灵敏度:B=U/F 3、挂上吊环(吊环应多次调整水平,可利用旋转吊环观察吊环是否水平;用镊子挂上用镊子取下)。在培养皿中装上水,培养皿先擦干净后,装水并保证培养皿外表面没有水。吊环下沿应完全浸没(浸没1mm 左右即保证完全浸没)。转动放置培养皿转台下部的升降螺丝,将吊环拉离水面,此时,观察环浸入液体中及从液体中拉起时的电压值,记录即将脱离水面的最大电压值U1,吊环完全脱离水面悬空后的电压值U2(U1,U2测量过程中若未观察到最大值可重复试验直到测量到为止;U1-U2约为40~60) B D D U U )(212 1+-= πσ σ为所求表面张力系数。 4、仪器整理:除了培养皿内表面可以有水外其他地方都不能有水,吊环、砝码盘、砝码需擦干后放入盒内,关闭电源,仪器归位摆放整齐。 电子示波器的调节和使用 1、开机找亮点(三个信号都断开):内部信号(TIME/DIV )关闭(逆时针旋转到底);5个小旋钮所有缺口竖直向上;SOURCE 打到CH1/CH2;MODE 打到AUTO ;按下交替出发(TRIG.ALT );断开外接信号(CH1/CH2都打到GND );灰度关到最小(逆时针旋转到底)。开机,灰度顺时针旋转到最大,屏幕中心出现亮点。 2、调节直线(接通CH1/CH2):打开函数发生器,将CH2调节到SIN 正弦信号。(函数发生器显示屏幕下方的蓝色按钮对应屏幕上对应符号,调节频率在数字键盘上按键,左右按键可调节光标位置)。(默认频率CH1为1CH2为1.5) 调出水平有限线段(接通CH1):接通函数发生器上的CH1信号;示波器上CH1打到AD/DC ;MODE (示波器面板下方中间)打到CH1;内部信号关掉(TIME/DIV 逆时针旋转到底)。此时屏幕出现水平线段,按指定要求调节到指定长度(双色旋钮和左右按键合作调节)。 调出竖直有限线段(接通CH2):接通函数发生器上的CH2信号;示波器上CH2打到AD/DC ;MODE (示波器面板下方中间)打到CH2;内部信号关掉(TIME/DIV 逆时针旋转到底)。此时屏幕出现竖直线段,按指定要求调节到指定长度(双色旋钮和左右按键合作调节)。 3、调出正弦波型(接通内部信号+CH1/CH2) 调出通道1的正弦波型(CH1+内部信号):函数发生器上CH1选择SIN 波型,并打开CH1信号;示波器上CH1打到AD/DC ;MODE 打到CH1;内部信号打开(TIME/DIV 顺时针旋转到底)。此时屏幕上出现通道1的正弦波型,通过调节左右旋钮和SWP.V AR 旋钮调整出指定完整波形个数。 调出通道2的正弦波型(CH2+内部信号):函数发生器上CH2选择SIN 波型,关闭CH1信号并打开CH2信号;示波器上CH2打到AD/DC ;MODE 打到CH2;内部信号打开

拉曼光谱实验报告

成绩 评定 教师 签名 嘉应学院物理学院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拉曼光谱 实验地点: 班级: 姓名: 座号: 实验时间:年月日

图2 ν? 0ν ν? 斯托克斯线 瑞利线 反斯托克斯线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拉曼散射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使用拉曼光谱仪测量物质的谱线,知道简单的谱线分析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用具: RBD 型激光拉曼光谱仪 三、实验原理: 按散射光相对于入射光波数的改变情况,可将散射光分为瑞利散射、布利源散射、拉曼散射;其中瑞利散射最强,拉曼散射最弱。在经典理论中,拉曼散射可以看作入射光的电磁波使原子或分子电极化以后所产生的,因为原子和分子都是可以极化的,因而产生瑞利散射,因为极化率又随着分子内部的运动(转动、振动等)而变化,所以产生拉曼散射。 在量子理论中,把拉曼散射看作光量子与分子相碰撞时产生的非弹性碰撞过程。在弹性碰撞过程中,光量子与分子均没有能量交换,于是它的频率保持恒定,这叫瑞利散射,如图(1a );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量子与分子有能量交换,从而使它的频率改变,它取自或给予散射分子的能量只能是分子两定态之间的差值12E E E ?=-,当光量子把一部分能量交给分子时,频率较低的光为斯托克斯线,散射分子接受的能量转变成为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量,从而处于激发态1E ,如图(1b ),这时的光量子的频率为0ννν'=-?;光量子从较大的频率散射,称为反斯托克斯线,这时的光量子的频率为0ννν'=+?。 最简单的拉曼光谱如图2所示,中央的是瑞利散射线,频率为0ν,强度最强;低频一侧的是斯托克斯线,强度比瑞利线的强度弱很多;高频的一侧是反斯托克斯线,强度比斯托克斯线的 图(1a ) 0h ν ()0h νν+? 0h ν ()0h νν-? 图(1b ) (上能态是虚能态,实 际不存在。这样的跃迁 过程只是一种模型实 际并没有发生) 0h ν 0h ν 0h ν 0h ν

光谱测定实验报告

地物光谱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7******班 姓名:王不二 学号:2017****** 序号:15 2019年11月 一、实习时间 2019年11月5日下午 二、实习设备 AvaField-1型地物光谱仪、USB数据线、标准探头、探头控制线、野外用白板、笔记本电脑 三、实习目的 1.练习地物光谱仪的使用。 2.通过对地表典型地物类型光谱特性的测量,进一步加深对遥感理论基础 的理解。

四、实习内容及光谱分析 1.地物光谱仪的使用 1)安装并打开电脑上的AvaField-EDU软件,用USB数据线连接光谱 仪,然后再将数据线连接电脑。旋开光谱仪探头处的螺丝。 2)将光谱仪探头对准参考白板,使用鼠标点击“单帧”按钮,开始采集一 次光谱。 3)然后使用鼠标点击“参考”按钮,将当前光谱作为参考值。 4)使用光闸挡住探头,再次使用鼠标点击“单帧”按钮。 5)然后使用鼠标点击“背景”按钮,将当前光谱作为背景值。 6)打开光闸,将探头对准标准白板,再次使用鼠标点击“单帧”按钮,这 时软件会自动切换到反射比(亮度比)模式。 7)将探头对准被测物,使用鼠标点击“单帧”按钮,采集反射光谱。 8)使用鼠标点击“保存”按钮,保存数据。 2.实习数据采集、处理及光谱分析 本次实习共采集3种典型地物,其分别为:草地、瓷砖地面、水泥地面。 每种地物分别采集3次数据,并求均值得平均光谱曲线。 1)草地

光谱分析:根据草地的反射光谱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在可见光波段550nm (绿光)附近有反射率为0.18的一个波峰,草地对500nm之前的电磁波段反射率较小,在近红外波段690nm~740nm之间有一个反射率增长的陡坡并在760nm~920nm间有一个反射率为0.96的峰值。在680nm(红光)附近为其光谱曲线的一个谷值。 2)瓷砖地面 光谱分析:由瓷砖地面的反射光谱特性曲线可知,瓷砖地面的电磁波谱反射率在电磁波长为690nm(红光)之前一直随着电磁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并在690nm时达到峰值0.86,而后其反射率随波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在波长为750nm~930nm之间其反射率一直保持在0.68附近小幅波动。在波长大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