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

第5章电能质量指标

5.1电能质量指标概述

电能质量问题涉及多学科不同的领域,主要和发生在电网中的电磁现象相关,因而与电磁兼容领域有着较大的知识交叉。关于电能质量,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各方普遍接受的定义。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采用“Power quality”这一术语描述电能质量,定义为:合格电能质量的概念是指给敏感设备提供的电力和设备的接地系统是均适合于该设备正常工作的。这一定义主要基于敏感设备进行的。

通俗地,可以这样认为:电能质量是与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相关的、能够对用户正常生产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电力供应的综合技术指标描述。它涉及电压电流波形形状、幅值及其频率这三大基本要素。电能质量指标的下降是继发电环节以后理想电能在输配供这一延续环节中被“污染”造成的。相当于在理想电能载体上所依附的其它“坏”信息,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电网结构缺陷、电气设备可靠性指标及维护缺陷、继电保护缺陷、环境气候及外来因素如雷电等因素、供电设备非线性特性、不同用户的负荷用电特性等。

一般来说,描述电能质量的技术参数位该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要能够进行监测、评判,并能够根据相关理论研制出有效的控制产品。目前所认识的电能质量问题以电网运行方式而言可以粗略地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及暂态电能质量问题,但这两类问题在许多方面又相互交织在一起,因此应正确对待。

稳态电能质量参数刻划了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方式下的运行状态,主要参数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谐波电压电流、电压波动闪变等5类电能质量指标。稳态电能质量影响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具有累积效应。目前,对稳态电能质量的研究已趋于深入.IEC及我国均有严格的限值标准,针对稳态电能质量的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及其监测系统、专业的分析仿真软件、控制手段及其控制设备均较成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暂态电能质量即电力系统暂态事件或局部暂态事件所引起的运行参数

的变化以有效值为出发点。目前,主要技术参数有电压暂降、电压暂升、电压短时中断等,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峰值的过电压指标也已经纳入电能质量的技术参数范畴。暂态电能质量问题其实质就是暂态电压质量问题,往往伴随系统内部故障、雷电侵袭、操作冲击等现象发生。因而从广泛意义上而言,电力系统安伞、稳定、可靠性均属于广义的电能质量问题,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将会有更广泛更具经济价值的物理指标被提出。

虽然基于种种原因其监测、分析、控制手段在电能质量领域还不破重视.阻伍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概念中.过电压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对老生常谈的问题.类似于电压偏差顿率偏差一样很受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过电压的防护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相信从电能质量分析的角度出发.过电压的监测技术、控制手段的研究将会赋予新的含义,具有广阔的前景。

5.2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2325—2003)

5.2.1.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概述及定义

电压偏差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电能系统及用电设备都是依据标准电压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的。电压偏差会给电力系统及用电负荷带来一系列影响。因此,电能质量相关标准中,电压偏差允许限值成为最基本的内容。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2325—2003)对电压偏差定义如下:供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某一节点的实测电压与系统标称电压之差对系统标称电压的百分数成为改节点的电压的偏差。其数字表达式为:

式中 δU 是电压偏差;U re 、U N 分别为运行电压和额定电压。

供电系统正常是指系统中所有电气元件均按预定工况运行,供电系统在正常

运行时,负荷时刻发生着变化,系统的运行方式也经常改变,系统中各节点的电

阻随之发生改变,偏离系统电压标称值。电压的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因此,电压

偏差电能质量标准属于电能质量问题的范畴,是针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下,

机组或负荷的投切所引起的系统电压的偏差。通常,这一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标

称电压的10%。5.2.2电压偏差产生的原因:

电压偏差问题属于基波无功的范畴,主要与电能传输的导线线径、供电

距离、潮流分布、调压手段、无功补偿方式及其容量、负茼用电特性等因素有关。

电压偏差产生的实质是电流流经传输网在其内阻抗上产生的压降所致。

设供电系统由如图5—1所示的简化等效电路表示,?为电源空载电

势.Zs=Rs+jXs 为系统阻抗。电网给综合负荷S=P+jQ 供电后其母线运行电压为v ,

则负荷电流流经系统阻抗后产生的电压降落为U d =△Vr+j △Vx=+j,

(5—1)

图5-1 供电系统简化等效电路

d的作用在于使供电电压V相对于电源电压产生一相位偏移 (即功角).电U

压幅值的偏差主要由△Vr。决定。在满足R<

5.2.3 电压偏差的主要控制措施

目前,电压偏差的主要控制措施有:优化电网结构、.采取有载调压措施、加装并联无功补偿装置.例如电容器、电抗器、应用电力电子装置/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及定制电力技术,例如SVS、、STATCOM、可控串补等

电网分布广,节点数目多。系统运行时.电网随节点位置、负荷水平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电压水平的控制既有局域性,又有全局性;既与网络规划有关,又与运行控制密不可分。保证电力系统各节点电压在正常水平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具备充足的无功功率电源,同时采取必要的调压手段。

5.3频率允许偏差

5.3.1频率允许偏差概述及定义

国家标准GB/T 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的稳态频率偏差进行了规定,同时也规定了冲击负荷引起系统频率变化的允许偏差,标准还对频率测量仪器进行了规定。

①频率偏差允许值规定如下:

---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2Hz。当系统容量较小时.偏差值可以放宽到±0.5Hz。

--用户冲击负荷引起的系统频率变动一般不得超过±0.2Hz.根据冲击负荷性质和大小以及系统的条件也可适当变动限值.但应保征近区电力网、发电机组和用户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正常供电。

②测量仪表规定:用于频率偏差指标评定的测量,须用具有统计功能的数字式自动记录仪表,其绝对误差0.1Hz。

所谓频率偏差指标如下

频率偏差=|实际值频率—标称值频率|

5.3.2电力系统动态频率的定义

电力系统在稳态运行时整个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其电压与电流都近似标准的正弦,即为标准周期信号,而定义

f=1/T (5-2)

f为信号u(t)的频率。若按此方法,得出各个节点电压与各支路电流的频率就会发现测得的频率都相等,即此时电力系统具有统一的频率,而频率测量的方法称为周期法即先测量信号的最小正周期,然后计算出信号的频率。但是实际的电力系统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特比是当电力系统受到较大的干扰时,系统处于较剧烈变化的动态过程中,此时,电压或电流信号已不满足周期信号的定义,因此也无法按照上述定义测量出频率。为此,我们一般采用下面的步骤来测量电压或电流的频率:

①测量电压或电流的瞬时值;

②对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滤波,通常情况下滤除信号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和直流分量;

③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测量即测量信号连续两个正向或反向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长度T,并认为该时间T为信号的周期,并计算得到数值f,认为f即电压或电流的频率。

以上介绍的测量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近似的方法,因为每次测量到信号连续两个正向或反向过零后(假定时间间隔为T),对信号进行了周期延拓,即认为将来的信号也会按照当前变化的规律周期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式5-1计算得到信号频率f。但是在动态过程中测得的信号,其连续两个正向或反向过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是变化的,因此按照式5-2计算得到信号频率f也是变化的。因此按照信号和频率的定义,上述测得的f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信号的频率,因为信号不是周期的,没有频率的概念。但人们还是习惯将上述f称之为信号的频率,因

为f 是变化的,所以信号的频率也是在变化,因此理解动态过程中信号的频率时

要特别注意。5.3.3频率偏差的产生及其控制

频率偏差属于有功功率平衡问题(主要从有功角度进行控制),主要与系统有

功储备、发电机调速手段有关。电力系统在以下情况下可能出现频率异常:1.故

障后系统失去大量电源,或系统解列,且解列后的局部系统有功功率失去平衡;

2.气候变化或意外灾害使负荷发生突变;3.在电力供应不足的系统中缺乏有效

控制负荷的手段;4.高峰负荷期间,发电出力的增长速度低于负荷的增长速度。

低谷负荷期间,发电最小出力大于总负荷。电力系统频率一旦产生偏差,就应该加以控制。当系统频率异常时,一般采

取以下频率控制措施:1.电力系统应当具有足够的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

一般分别按最大负荷的5~10%和10~15%配备系统的负荷备用和事故备用容

量。2.在调度所或变电站装设直接控制用户负荷的装置,并备有事故拉闸序位

表。3.在系统内安装按频率降低自动减负荷装置(又称自动低频减载装置)和

在可能被解列而导致功率过剩的地区装设按频率升高自动切除发电机(又称自动

高频切机)等装置。当系统出现事故引起系统频率降低到超出允许偏差值时,通

常最有效的措施是按频率自动减负荷。5.4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5.4.1三相不平衡度概述及定义

电力系统即使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仍经常出现不平衡状态,这是由于构

成三相电力系统的元件参数三相不对称所致,其中三相负荷的不对称是造成系统

长时间三相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系统处于三相不平衡运动时,其电压、电流含有

大量负序分量,对电气设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将三相不平衡度的允许值及

其计算、测量和取值方法进行了规定。三相不平衡度= 根值

三相电压负序分量方均均根值三相电压的正序分量方× 100%。 5.4.2 三相不平衡度的产生及危害

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见表5-2。

表5-2 产生三相不平衡的原因

三相不平衡就是在三相供电情况下,由各相负荷的不平衡用电特性所造成的。一般说的三相不平衡度主要指电压不平衡度,需要时也可以分析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对称分量法是理解与分析不平衡三相系统的基础。若三相供电电压平衡(即只有正向电压).对于一个变化缓慢的三角形接线的三相不对称负荷(*接线可以等效成三角行),理论上可将其变换为一个平衡的三相纯有功负荷,同时其电源与负荷的有功功率交换并不改变。

系统处于三相不平衡运行时,三相电压电流含有大量负序分量。由于负序分量的存子会对各种电气设备产生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

①步发电机:电动机在不对称运行时负荷电流在气隙中产转子生逆转的旋转磁场,增加了转子的损耗。这些损耗包括在励磁绕组里感应的二倍频电流所引起的附加损耗以及在转子表面由于感应的涡流所产生的附加表面损耗。这些损耗都属于铜损耗性质,从而造成转子温升的提高。至于温升(发热)的分布,与转子的结构有关。另外在不对称负荷时,由负荷电流产生的气隙旋转磁场与转子励磁磁势及由正序气隙旋转磁场与定子负序磁势所产生的二倍频交变电磁力矩,将同时作用在转子转轴以及定子机座上,引起二倍频振动。

②感应电动机:在不平衡电压作用下,负序电流产生制动转矩,使感应电动机的最大转矩和输出功率下降,正反c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脉动转矩,肯能引起电动机的振动。由于电动机负序电抗很小,负序电压可能产生过大的负序电流从而使电动机定子、转子的铜损增加,是电动机过热并导致绝缘老化过程加快。

③变压器:变压器处于不平衡负载下运行时(如变压器供给照明负荷、电焊负荷等单相负荷),如果控制最大相电流为额定容量,就会造成局部过热。另外还会由于磁路不平衡、大量漏磁通经箱壁使其发热。研究表明,变压器在额定负荷人下,电流buph 度为10%时,其绝缘寿命约缩短16%。

④换流装置:三相电压不平衡使换流装置的触发角不对称,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非特征谐波。以6脉冲换流装置为例,在三相电压不平衡时除产生6k+1次等特征谐波外,还会产生6k+3次非特征谐波.研究表明,随着三相电压不平衡程度的增加,非特征谐波电流的数值也加大。可能导致换流装置的滤波成本加大。

⑤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如果三相不平衡系统中有较大的负荷分量,则可能导致一些作用于负荷电流的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导动作。从而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发电机的负荷电流保护、变电站主变压器的复合电压起动过电流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线路的各种距离保护震荡闭锁装置。线路相差高频保护以及故障时动作的可靠性。

⑥线路:三相不平衡系统中,负序电流会产生附加损耗,增大线损,同时使配电线路电压损失增加。另外,沿线会增大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影响正常通信质量。

⑦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在低压三线四线制配电系统中,三相不平衡必然引起中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产生零电位漂移,产生影响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电噪声干扰,可能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5.5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一1993)

5.5.1谐波概述及定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这些装置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使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波形畸变,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构成潜在的威胁,给周围电气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具体来说,谐波将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负荷、发热甚至烧毁,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出现误差等,严重干扰和危害电子设备和保护控制设备的性能及正常工作。

非线性负荷从电网吸收非一弦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因此通称为谐波源。谐波对各种电气设备,对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计算机、测量和计量仪器以及通信系统均有不利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公认谐波“污染”是电网的公害,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限制。

谐波:对周期性交流量进行博立叶级数分解.得到频率为基波频率大于1整数倍的分量。

5.5.2谐波的产生

本章所讨论的谐波频率是与基波相关的,因此各种暂态现象中的高频谐波分量并不属于谐波的范畴;且谐波定义“整数倍”,因而间谐波、次谐波均不属于目前所说的谐波范畴。

正常情况下,对于一个线性负倚Z,若施加供电电压为纯正弦量;其中电流幅值A/z为常量,相位差&恒定,因此,U、I具有相同的波形形状.仅相位上存在差异,,如果一个纯正弦电压供电给非线性负荷,也就是说,负荷等值阻抗幅值、角度都随时间在变化,这样,可见其负荷电流瞬时值的幅值及其相位在时刻随着负荷的波动而变化着,其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波形完全不相同,亦即电流的波形发生了畸变中有些已采用为国标),以供对比和参考。

5.5.3谐波的危害

谐波的污染与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电力与信号的干扰影响方面。可大致概括为在电力危害方面:①旋转电机(换流变压器过载)等的附加谐波损耗与发热,使用缩短寿命;②谐波谐振过电压,造成电气元件及设备的故障与损坏;③电能计量错误。在信号干扰方面:①对通信系统产生电磁干扰,使电信质量下降;②重

要的和敏感的自动控制、保护装置不正确动作;③危害到功率处理器自身的正常运行。

5.5.3.1 对电力设备的影响

谐波对并联电容器组影响最为显著。据统汁,大约有70%的谐波故障是发生在电容器组中。研究指出,对矿物油浸绝缘的电容器,在电压总畸变率为5%条件下运行两年介损系数约提高一倍。

在谐波怍用下,电力电缆的损坏也显著增多。前苏联曾经对比了阳条同时敷设在相似环境温度下的电缆,其中一条在基本正弦电压下运行.另一条电压总畸变率为6%~8.5%。经2.5年运行.后者的泄漏电流平均增加36%,比前者经3.5年运行还大43%。

由于高次谐波旋转磁场产生的涡流,使旋转电机的铁损增加,使同步电饥的阻尼线圈过热,或使感应电机定子和转予产生附加损耗。另外,高次喈波电流还会引起振动力矩,使电机转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在畸变电压作用下,电机和变压器的绝缘寿命将缩短。国内外经验表明,当电压总谐波畸变达10%~20%可以导致电动机在短期内损坏。

馈供给整流负荷的普通电力变压器,其容量应作相应的降低。降低值和变压器的杂损比(即附加损耗与基本损耗之比)有关。普通变压器在严重的谐波负荷下往往会产生局部过热,并有噪声增大等现象。

5.5.3.2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影响

在谐波和负序共同作用下.电力系统中以负序滤过器为起动元件的许多保护及自动装置会发生误动作。有的保护闭锁装置因频繁误动作不得不解除运行。电力系统的故障录波器也会误动走纸,影响对实际故障的记录。

5.5.3.3对通信的干扰

谐波通过电磁感应干扰通信。通常2 000 Hz~5 000 H:的谐波引起通讯噪声,而1000 Hz以上的谐波导致电话回路信号的误动。谐波通干扰的强度取决于谐波电压、电流、频率的大小以及输电线和通信线的距离、并架长度等。

5.5.4谐波的控制手段

从工作原理上来说,谐波的控制手段主要分为一下两种:一种为有源滤波器,即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滤波装置本身为一谐波源,其大小与负荷产生的谐波相等,但方向相反,正好抵消了用户产生的谐波,从而达到了治理的目的;另一种为无源滤波器,它是利用电容电感谐振的原理达到“吸收”谐波的目的,从而限制进入公用电网的谐波,使得公用电网的谐波电压畸变水平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目前公用电网谐波抑制主要采取无源滤波技术,造价低,结构简单,应用成熟;在我国,有源滤波技术在低压、小容量、特殊场合已经有许多应用,其效果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5.6. 电压波动和闪变(GB 12326—2000)

5.6.1.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概述及定义

电压变化不同于电压偏差,它不与电压的额定值直接比较,而是电压有效值变化曲线上两个相邻极值的差相对于额定值的变化。电压波动属于连续的电压变化在时间轴上的延伸,是一系列电压变化的集合。在测量上一般以闪变水平表示。另外,电压波动不仅以幅度为考核指标同时要号虑其波动频度。

在理解电压波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理解闪变这一物理慨念。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闻际组织电压波动闪变的标准中,该参数的描述是最详细的,IEC有该参数测量的详细步骤要求。国内标准几乎等效采纳。实际上,闪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电压波动的定量描述;是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转化为人能感觉到的物理现象,是以白炽灯照度变化依据其电压变化的特征来刻划电压波动。应该明白,只有0.05Hz~35 Hz频度的电压波动对闪变有直接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闪变足电压波动的产物。其实质是次谐波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所有产生次谐波电流的负荷均产生闪变,产生闪变的负荷电流频谱中一定含有次谐波。

针对(GB 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国家标准指出:标准适用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为:“正常运行方式”。国家标准解释了电压波动、闪变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给出了电压变动、闪变的限值指标;规定了闪变评估的三级原则及其细节;提出了闪变监测的最短周期及其取值方法;给出了电压变动、

闪变预测计算的相关方法;介绍了闪变监测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公式。这些内容,对于限制公共连接点电压波动、闪变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规范作用,标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规定系统运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电压波动,还是基于统汁分析的短时长时闪变,特定冲击负荷引起的波动、闪变与供电网的运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对于同一波动负荷,随着运行方式的改变,其干扰发射水平、评定结论可能随之改变。可见干扰水平实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污染源相对于某特定电网结构的干扰水平。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方式也存在正常大方式与正常小方式。因此这里的“正常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上述两种方式。很明显,不包括电网异常运行方式。

5.6.2.电压波动和闪变相关定义分析

5.6.2.1波动负荷

标准对波动负荷的定义为:生产(或运行)过程中从供电网中取用快速变动功率的负荷。

实际生活中,波动负荷又习惯称为冲击负荷或非线性冲击负荷。它的用电特性一般具有下述典型特点:

①功率的波动(冲击)性:引起电压波动,产生闪变;

②非线性特征:产生谐波;

③功率因数偏低;

④三相非对称用电。部分负荷.例如交流电弧炉、单相冲击性负荷等具有这种特征。

标准中该定义是从功率角度、以电网侧为参考定义的。波动负荷的特征还可从负荷侧用可变阻抗描述,标准采用“波动负荷”的描述更能强调“连续性”这一概念。因为波动闪变主要描述稳态运行的、连续性的冲击负荷特征;对于偶然的冲击行为,虽然对闪变仍然有贡献,但其特征指标主要不以闪变进行描述,例如电压暂升、暂降、短时中断等。

5.6.2.2电压方均根值曲线

电压方均根值曲线定义为:每半个基波电压周期方均根值的时间函数。

从定义分析,这里的电压方均根值与通常的方均根值概念(一个完整周期)不同,是指半个基波电压周期的方均根值。为什么呢?主要在于获取基于方均根值传统概念的最小积分时间段为半个周波,同时也描述了正负半周不对称的情况。半个周波的概念在IEC6l000- 4—15闪变测量的细节框图中也得到了应用,在功能框图1与2之间有一个可选功能,即输出每半个周波变化的方均根值。

5.6.2.3电压变动特性

电压变动特性定义为:电压方均根值变动的时间函数,以系统标称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即以标称电压u、为基准的电压方均根值曲线。

5.6.2.4 电压变动

电压变动定义为:电压变动特性d(t)上.相邻两个极值电压之差。电压变动是基于电压变动特征而言的。对于电压变动.IEC采用三种参数进行描述:最大电压变动、稳态电压变动和动态电压变动。其中最大电压变动定义为:一个电压变动特征中电压有效值的最大与最小值之差;稳态电压变动义为:至少包含一个电压变动特征的两个相邻稳态电压有效值之间的差值。

5.6.2.5 电压波动

电压波动定义为:电压方均根值一系列的变动或连续的改变。电压波动是一系列的电压变动是电压变动的集合。电压波动一般以其引起的闪变水平进行评估,闪变是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对电压波动的频度、波形形状、幅度等指标引起危害的综合评定。

当电压波动引起的闪变水平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电压波动的幅度也是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时,也可以对电压波动以电压变动的特征进行分析评定,以维持系统电压变化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

因此,谈到电压波动,首先考虑其引起的闪变(闪变限值的应用),其次当需要时分析其电压变动特征(电压变动限值的应用)。一般地,闪变以实测数值进行分析,电压变动则在经验分析其变动频度的情况下通过数值计算仿真进行评定。

5.6.2.6闪变

标准给出的定义是:闪变是灯光照度不稳定造成的视感。

波动负荷的危害首先要评定其闪变发射水平,在闪变水平不超标的情况下若有必要可对电压变动进行评估。可见闪变这一物理参数的主角地位。

闪变是主体一——人(人类)对干扰(电压波动)引起的白炽灯(或其他类型灯具)的照度变化的感受,闪变值越大,这种感受越强烈.人的感觉越难受。一般来说,影响闪变的因素。

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1)主体:人

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对同样的灯光照度变化感受就不同。那么如何在考虑这些差异的情况下确定一个基准来描述闪变呢?只有通过抽样、观察、统计的方法,由权威机构进行定标。这一过程是由国际电热委员会UIE进行的,抽样过程中人的感受分为四类,即对于特定的灯光照度变化,A类(人数)代表没有觉察的人数;B类(人数)代表略有觉察的人数;c类(人数)代表有明显觉察的人数;D类(人数)代表不能忍受的人数。

由于人的因素,使得这一抽样、观测、分析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同样对于120 v 白灯,针对矩形电压波动特征,UIE与IEEE获取P。=1的曲线还是存在差异的.

(2)干扰:电压波动

在进行闪变试验时,电压波动的特征即幅度、频度、波形形状等因素应充分考虑,为了便于试验,UIE以规则的矩形、正弦波形特征电压波动为干扰源;一般来说,周期性或近似周期性的电压波动对照度波动的影响更大,人类对5~15 Hz范围电压波动引起的照度变化比较敏感, 8.8 Hz是人类记忆时间最短、且最敏感的波动频度。

(3)参照体:白炽灯

不同类型的灯泡、同类型不同额定电压等级的灯泡、同类型同电压等级不同功率的灯泡对相同特征的电压波动的反映是不一样的。

目前,IEC以60 w、230 v额定电压的白炽灯为基准照度变化体进行试验定标;而IEEE以60 w、120 v额定电压的白炽灯为基准照度变化体进行试验定标,进一步的研究试验正在进行,以便在此方面取得一致的标准。可见选择白

炽灯是一个共同的认识,为什么呢?一般来说,El光灯、电视机等家用电气对电压波动的敏感程度远低于白炽灯,I~I@L'若电压波动不至于引起白炽灯闪变,则肯定不会引起其他家用电器如日光灯、电视机的工作异常。试验证明:电压等级越高、功率越大,灯泡的钨丝越细,其照度变化对电压波动越敏感,反之亦然。这是由于钨丝的热惯性时问决定的,120 V、60 w白炽灯的热惯性时间为28 ms,230 V、60 W白炽灯的热惯性时间为19 ms,因而230 V、60 W白炽灯对电压变动更敏感。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电压波动与其他类型灯具照度变化的关系。如图7—8就是一例,图中横坐标为电压波动频度,纵坐标为增益因子,增益因子是灯光照度变化相对于引起该变化的电压波动而言的,即对于固定幅度、频度的电压波动,通过曝光计记录灯光照度的变化则增益因子=灯光照度的相对变化(%)/引起该照度变化的电压相对变化(%)。若增益因子大于1,则说明该灯具对照度变化有放大效应。可见,白炽灯比荧光灯有更大的增益效应,也就是说,白炽灯比荧光灯对电压波动更加敏感。

5.6.3 电压变动和闪变的测量条件和取值方法

对于电压变动与闪变,同一波动负荷在不同的电网运行方式下其激勋的响应肯定不司。那么测试应该在什么条件下进行呢?一般不能一概而沦,要根据该指标的评估周期

及其评估方法综合考虑,同时要考虑测试数值的用途。如果:

①测试的目的在于评判其控制设备的补偿容量

这种情况下,应考虑最小运行方式下负荷污染最严重的测试工况,这主要是以补偿设备的安全运行为出发点进行的;

③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其是否超标

决定于评估周期及其评估方法,以及波动负荷的运行工艺和电网小方式的持续时间。例如如果供电网络的小方式累计运行时间较短,则可不刻意考虑该最小运行方式;如果负荷污染的最大工况持续时间占其工艺周期的时间较短.也可以不考虑这种情况。其实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评估周期及其评估方法。如果评估周期较长(例如一.周、一月、一个季度等)则一般各类现象均能包括,各种现象所占的比重也能正确反映;否则,若评估周期较短,则测试数据的偶然性较强,

难以正确反映实际问题的统计规律。值得一提的是IEC标准中闪变的评估周期最少为一周。

另外,电能质量指标的评估一般以z_概率大值作为最终的评判数值。IEC 概率大值不仅在时问轴线上进行统计.同时也在空间轴线E进行分析.例如、。%概率大值指的是在统计时问段内z的时间的区间上均不超过的值。我同电能质量国标采用的概率大值一般仅以时间轴线进行统计即标准要求的空间上、z%的时间内不超过的值。

5.6.3.1测量条件

我国国家标准《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GB/T12326-2000)规定,电压变动值d短时间闪变值P st和长时间闪变值P lt指的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较小方式下,波动负荷变化最大工作周期的实测值。例如:炼钢电弧炉应在熔化期测量;轧机应在最大轧制负荷周期测量;三相负荷不平衡时应在三相测量值中取最严重的一相的值,对于三相等概率波动的负荷可以任意选取一相测量。

5.6.3.2取值方法

对于随机性不规则的电压波动,实测值应不少于50个,以95%概率大值作为判断依据。短时间闪变值测量周期取为10min,每天(24 h)不得超标7次(70min);长时间闪变值测量周期取为2h,每次均不得超标。

附录

电能质量国家标准:

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体系

1、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2、GB/T 15945-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3、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4、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5、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6、GB/T 24337-200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7、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电能质量标准体系指标

目前我国组织制定电能质量标准的单位是: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和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46)。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TCI制定的标准及其主要指标

(1)GB12325-1990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35KV及以上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小于10%

10KV及以下小于±7%

220V小于+7%、-10%

(2)GB/T15945-1995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0.2?HZ

系统较小±0.5?HZ

(3)GB/T15543-1995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为2%、短时不超过4%

用户引起不平衡度为1.3%

(4)GB12326-1990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电压允许波动:≤10KV2.5%

35~110KV2%

≥220KV1.6%

闪变:要求较高0.4%【FS:PAGE】

一般0.6%

(5)GB/T14549-1993公用电网谐波

电网谐波电压限值

电网电压/KV0.386、1035、66110

畸变率/%5.04.03.02.0

该标准就用户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限值也作了规定。

(6)GB/T18481-2001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标准规定了交流电力系统中作用于电气设备的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要求、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以及过电压保护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暂时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瞬态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

TC246制定的标准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任务是制订电磁兼容(EMC)基本文件,涉及到电磁环境、发射、抗扰度、试验程序和测量技术等规范,特别是处理与电力网络、控制网络以及与其相连设备等的EMC问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能质量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环境和通用标准

主要介绍公用供电系统中可能出现骚扰的形成机理、形式和传导规律,规定了骚扰度,还提出了兼容水平,它主要是用来协调供电电源和用户设备的发射和抗扰度的参考值,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包括电源和所连接的用户设备)电磁兼容性。另外还有通用标准。此类标准的名称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GB/Z18039.1-2000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分类

(2)GB/Z18039.2-2000电磁兼容环境工业设备电源低频传导骚扰发射水平的评估

(3)GB/T17624.1-1998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

(4)GB/T17799.1-1999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5)GB17799.3-2001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6)GB17799.4-2001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第二类限值标准目前EMC标准中所规定的限值主要是根据兼容水平确定的,实际上这是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相互可以接受的环境骚扰源应该遵守的一个规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GB17625.1-1998电磁兼容限值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2)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3)GB/Z17625.3-2000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GB/Z17625.4-2000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畸变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

(5)GB/Z17625.5-2000电磁兼容限值中、高压电力系统中波动负荷发射限值的评估

第三类试验与测量技术标准

这一部分主要是规定了试验环境、试验步骤、布置、使用仪器设备的精确度和数据处理及判据等内容,使试验有可重复性、正确性和可比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GB/T17626.1-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2)GB/T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3)GB/T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4)GB/T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5)GB/T17626.5-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6)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GB/T17626.7-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8)GB/T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9)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10)GB/T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11)GB/T17626.11-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2)GB/T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水平与其相关参数的配合方法

抗扰限值是一条直线,它是根据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水平提出的,它是一个保证值、或者说是一定概率下的保证值。可以看出,在某些情况下,抗扰水平要小于抗扰限值。总骚扰水平是下面的曲线,表示若干个骚扰源之和,它的幅值和概率的相关曲线与抗扰水平相似。曲线覆盖的面积也为1.2条曲线反映的是设备或系统和骚扰源的特性。发射限值是根据兼容水平和总骚扰水平提出的。它也是一定概率下的保证值,在某些情况下,总骚扰水平要大于发射限值。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兼容水平可以认为是最低抗扰水平和最高的骚扰水平,是某个电磁环境的标称值和惯用的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抗扰水平、抗扰限值、总骚扰水平和发射限值的配合。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最新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资料

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 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的质量那样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价。根据美国学者白瑞、巴拉苏罗门及西思姆等所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归纳出评价服务质量的5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和移情性。 (一)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服务被感知的部分,如提供服务用的各种设施等。由于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某种实物形态,因而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因此,客户正是借助这些有形的、可见的部分来把握服务的实质。有形部分提供了有关服务质量本身的线索,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二)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服务供应者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客户认可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与核心服务密切相关。许多以优质服务著称的服务企业,正是通过强化可靠性来建立自己的声誉的。

可靠性要求避免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如果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出现差错的话,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客户,而这种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三)响应性 响应性主要指反应能力,即随时准备为顾客提供快捷、有效地服务。对客户的各项要求能否予以及时满足,表明企业的服务导向,即是否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传递的效率是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客户往往非常重视等候服务时间的长短,并将其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好快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尽可能缩短让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传递的效率。 (四)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服务人员良好的的服务态度会使客户感到心情愉快,自然会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人员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服务的工作,会使客户对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产生信心,并对获得满意的服务感到愉快。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终审稿)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由于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服务产品的质量很难像有形产品的质量那样进行科学的测定和评价。根据美国学者白瑞、巴拉苏罗门及西思姆等所提出的服务质量模型,归纳出评价服务质量的5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安全性和移情性。 (一)有形性 有形性是指服务被感知的部分,如提供服务用的各种设施等。由于服务的本质是一种行为过程,而不是某种实物形态,因而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因此,客户正是借助这些有形的、可见的部分来把握服务的实质。有形部分提供了有关服务质量本身的线索,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 (二)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服务供应者准确无误地完成所承诺的服务。客户认可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与核心服务密切相关。许多以优质服务着称的服务企业,正是通过强化可靠性来建立自己的声誉的。可靠性要求避免服务过程中的失误,如果企业在向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出现差错的话,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会损害企业的形象,使企业失去潜在的客户,而这种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三)响应性

响应性主要指反应能力,即随时准备为顾客提供快捷、有效地服务。对客户的各项要求能否予以及时满足,表明企业的服务导向,即是否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传递的效率是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反映,客户往往非常重视等候服务时间的长短,并将其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好快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尽可能缩短让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服务传递的效率。 (四)安全性 安全性是指服务人员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胜任工作的能力,增强客户对企业服务质量的信心和安全感。服务人员良好的的服务态度会使客户感到心情愉快,自然会影响客户的主观感受,从而影响客户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人员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服务的工作,会使客户对企业及其提供的产品产生信心,并对获得满意的服务感到愉快。 (五)移情性 移情性是指企业和客服人员能设身处地为客户着想,努力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便要求客服人员有一种投入的精神,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需,了解客户的实际需要,以致特殊需要,千方百计予以满足,给予客户充分的关心和体贴,使服务过程充满人情味,这便是移情性的体现。 在这5个属性中,可靠性往往被客户认为最重要,是核心内容。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及评价指数分析

服务质量指数 摘要:当前对服务质量的评价一般从顾客的主观感受程度,采用SEVEQUAL、顾客满意度等方法。可是,对服务质量的提供过程和提供能力涉及不够,而这些因素是决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前提,经过对这些要素进行综合测评,才能准确、客观地体现服务质量的水平。本文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涵盖服务质量能力、服务质量过程、服务质量绩效的服务质量体系模型,并用服务质量评价的新型工具——服务质量指数来定量化地描述服务质量水平。最后,经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服务质量指数的有效性。 关键词:服务质量指数模型改进 Service Quality Index Tang Xiaofen (Shanghai Academy of Quality Management, Tel: 86-21- 62835871, E-mail:) Abstract: Nowadays the evaluation of service quality

usually adopts the methods such as SEVEQU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etc. And these methods employ the customer's impression to evaluate the service quality. But the attention paid to the process and capacity of service quality is not enough. While these two factors are prerequisites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To describe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se factors synthetic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and establishes a service quality system model, which is customer-focused and covers three functional aspects of service capacity, service process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With the service quality index, the model describes quantitatively the level of service quality, which is a new point of view and method. Finally the paper introduces a real study case of an enterprise, which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service quality index. Key words: Service quality, Index, Model, Improvement 1 引言 当前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58%来自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25%,服务质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国际有关

川大《电能质量2399》16秋在线作业1

奥鹏17春川大《电能质量2399》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6 道,共48 分。) 1. GB12326-2000规定高压系统的短时闪变限值为( ) A. 1 B. 1.1 C. 0.9 D. 0.8 标准解: 2. 电压波动是 A. 电压瞬时变化量 B. 两周波没电压瞬时变化量 C. 两个相邻周波极值之差 D. 测量时间内最大最小电压之差 标准解: 3. GB12326-2000规定低压系统的短时闪变限值为 A. 1 B. 1.1 C. 0.9 D. 0.8 标准解: 4. 三相瞬时总功率与时间无关,这样的系统称为( ) A. 平衡系统 B. 不平衡系统 C. 对称系统 D. 不对称系统 标准解: 5. GB12326-2000规定低压系统的长时闪变限值为 A. 1 B. 1.1 C. 0.9 D. 0.8 标准解: 6. 静止无功补偿器的英文缩写是 A. SCV B. DVR C. APF D. UPFC

标准解: 7. GB12326-2000规定低压系统的短时闪变限值为( ) A. 1 B. 1.1 C. 0.9 D. 0.8 标准解: 8. 电压偏差是( ) A. (实测电压-标准电压)/标准电压 B. (实测电压-平均电压)/平均电压 C. (最大电压-最小电压)/平均电压 D. (实测电压-标准电压)/标准电压 标准解: 9. 电力系统三相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系统参数不对称 B. 发电机组不对称 C. 三相负荷不对称 D. 测量仪器不对称 标准解: 10. 根据IEEE定义电压凹陷的电压下降幅度为标准电压的( ) A. 90%-10% B. 90%-1% C. 85%-10% D. 80%-1% 标准解: 11. 三相瞬时总功率与时间有关,这样的系统称为 A. 平衡系统 B. 不平衡系统 C. 不对称系统 D. 不对称系统 标准解: 12. 停电是 A. 短时电能质量 B. 稳态电能质量 C. 暂态电能质量 D. 动态电能质量 标准解: 13. 电力谐波是( ) A. 短时电能质量 B. 稳态电能质量 C. 暂态电能质量 D. 动态电能质量 标准解: 14. 6脉波整流装置的特征谐波主要有( )

电能质量标准常识(国际版)

导致用户电力设备故障或误操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的静态偏差和动态扰动都统称为电能质量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能质量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那么,电能质量国际标准都有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IEC及相关技术委员会 国际上的三大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非政府组织;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非政府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国政府间机构。 IEC成立于1906年,其宗旨是促进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和国际合作。我国于1957年加入IEC,并于1980年被选为执行委员国,2011年起是常任理事国。 IEC制定标准的任务是由技术委员会(TC)或分技术委员会(SC)来完成,目前IEC约有125个TC和55个SC。IEC现行标准5100多个,已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IEC及相关技术委员会 为了统一各国电气设备或系统的电磁环境,IEC于1973年建立了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EC/TC77)。 IEC/TC77下设三个分技术委员会 IEC/SC77A(低频现象,9kHz及以下); IEC/SC77B(高频现象,高于9kHz); IEC/SC77C(瞬时高能现象)。 IEC/TC77的工作成果以IEC61000系列电磁兼容(EMC)标准文件出版,该系列标准,目前包括六大部分(总则、环境、限值、试验与测量、安装与抑制、通用标准) IEC及相关技术委员会 IEC出版了大量和电能质量相关的EMC标准文件,其中相当部分已被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文件。应注意的是,EMC水平是为了协调目的而定出的一个参考值,有了这一参考值,便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裕度,确定干扰源发射限值,以及电气设备抗扰限值。不能把EMC水平完全等同于电能质量的限值。

电力系统分析试题答案(全)

2、停电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主要生产设备损坏的用户的用电设备属于( )。 A 、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 C 、三级负荷; D 、特级负荷。 4、衡量电能质量的技术指标是( )。 A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网损率; B 、电压偏移、频率偏移、电压畸变率; C 、厂用电率、燃料消耗率、网损率; D 、厂用电率、网损率、电压畸变率 5、用于电能远距离输送的线路称为( )。 A 、配电线路; B 、直配线路; C 、输电线路; D 、输配电线路。 7、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是( )。 A 、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网损率; B 、燃料消耗率、建设投资、网损率; C 、网损率、建设投资、电压畸变率; D 、网损率、占地面积、建设投资。 8、关于联合电力系统,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更好地合理利用能源; B 、在满足负荷要求的情况下,联合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可以减少; C 、联合电力系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D 、联合电力系统不利于装设效率较高的大容量机组。 9、我国目前电力系统的最高电压等级是( )。 A 、交流500kv ,直流kv 500±; B 、交流750kv ,直流kv 500±; C 、交流500kv ,直流kv 800±;; D 、交流1000kv ,直流kv 800±。 10、用于连接220kv 和110kv 两个电压等级的降压变压器,其两侧绕组的额定电压应为( )。 A 、220kv 、110kv ; B 、220kv 、115kv ; C 、242Kv 、121Kv ; D 、220kv 、121kv 。 11、对于一级负荷比例比较大的电力用户,应采用的电力系统接线方式为( )。 A 、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B 、双电源供电方式; C 、单回路放射式接线; D 、单回路放射式或单电源双回路放射式。 12、关于单电源环形供电网络,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供电可靠性差、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压质量好; B 、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及线路检修(开环运行)情况下都有好的电压质量; C 、供电可靠性高、正常运行情况下具有较好的电压质量,但在线路检修时可能出现电压质量较差的情况; D 、供电可靠性高,但电压质量较差。 13、关于各种电压等级在输配电网络中的应用,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交流500kv 通常用于区域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B 、交流220kv 通常用于地方电力系统的输电网络; C 、交流35kv 及以下电压等级通常用于配电网络; D 、除10kv 电压等级用于配电网络外,10kv 以上的电压等级都只能用于输电网络。 14、110kv 及以上电力系统应采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为( )。 A 、直接接地; B 、不接地; C 、经消弧线圈接地; D 、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16、110kv 及以上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目的是( )。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201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的国家标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J53-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中电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4年3月23日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所址选择 第三章电气部分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主接线 第三节变压器选择 第四节所用电源 第五节操作电源 第四章配变电装置 第一节型式与布置

第二节通道与围栏 第五章并联电容器装置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电气接线及附属装置 第三节布置 第六章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第一节防火 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 第三节采暖及通风 第四节其他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变电所设计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维护方便,确保设计质量,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10kV及以下新建、扩建或改建工程的变电所设计。 第1.0.3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 第1.0.4条变电所设计应根据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所址环境、地区供电条件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5条变电所设计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第1.0.6条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所址选择 第2.0.1条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一、接近负荷中心; 二、进出线方便; 三、接近电源侧;

电能质量的性能指标与改善方法

电能质量的性能指标与改善方法 摘要:介绍了电能质量的相关概念和术语,并对其指标进行了分类,指出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领域;重点就国家已颁布的六 个电能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作了分析;并结合实际阐述电能质量的几种改善方法与措施;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静止型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它们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稳态时的电压质量问题;文章还就电能质量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提出系统 化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治本"途径,以解决动态电能质量问题。得出结论:运用FACTS和电力新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系 统地综合补偿,将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与开发的方向和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词:电能质量 SVC 动态电能质量综合补偿 1 电能质量概念 电能质量包括四个方面的相关术语和概念:电压质量(Voltagequality)即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间的偏差(偏差含电压幅值,波形和相位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电流质量(Current quality)即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定频率、正弦波形要求,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并降低网损;供电质量(qualityofsupply)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个方面: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等;用电质量(qualityofconsumption)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它反映供用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用电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地,电能质量的定义: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这个定义简单明晰,概括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成 因和后果。随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即变频装置、电弧炉炼钢、电 气化铁道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造成对电能质量的污染与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 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电能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2 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参考IEC标准、从电磁现象及相互作用和影响角度考虑 给出的引起干扰的基本现象分类如下: (1)低频传导现象: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与电流不平衡,电压暂降与短时断电,电网频率变化,低频感应电压,交流网络中的直流; (2)低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 (3)高频传导现象: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单向瞬态、振荡瞬态; (4)高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电磁场(连续波、瞬态); (5)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以上电力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稳态现象可以利用幅值、频率、频谱、调制、缺口深度和面积来描述,非稳态现象可利用上升率、幅值、相位移、持续时间、频谱、频率、发生率、能量强度等描述。 保障电能质量既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供电企业应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用户(拥有干扰性负荷)应尽的义务,即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安全用电;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电能质量指标国内外大多取95%概率值作为衡量依据,并需指明监测点,这些指标特点也对用电设备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电气设备不仅应能在规定的标准值之内正常运行,而且应具备承受短时超标运行的能力。 3 电能质量标准 综合新颁布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低压电能质量标准分5大类13个指标。 (1)频率偏差:包括在互联电网和孤立电网中的两种; (2)电压幅值:慢速电压变化(即电压偏差);快速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暂降(是由于系统故障或干扰造成用户电压短时 间(10ms~lmin)内下降到90%的额定值以下,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会使用户的次品率增大或生产停顿);短时断电(又称电压中断,是由于系统故障跳闸后造成用户电压完全丧失(3min,电压中断使用户生产停顿,甚至混乱);长时断电;暂时工频过电压;瞬态过电压; (3)电压不平衡; (4)电压波形:谐波电压;间谐波电压;(由较大的波动或冲击性非线性负荷引起,如大功率的交一交变频,间谐波的频率不是工频 的整数倍,但其危害等同于整数次谐波)。

(完整版)电能质量指标标准

电能质量指标标准 1.电能质量指标定义 电能质量包括四个方面的相关术语和概念:电压质量(VOLTAGEQUALITY)即用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间的偏差(偏差含电压幅值,波形和相位的偏差),反映供电企业向用户供给的电力是否合格;电流质量(CURRENTQUALITY)即对用户取用电流提出恒定频率、正弦波形要求,并使电流波形与供电电压同相位,以保证系统以高功率因数运行,这个定义有助于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并降低网损;供电质量(QUALITYOFSUPPL Y)包含技术含义和非技术含义两个方面:技术含义有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非技术含义是指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包括供电企业对用户投诉的反应速度和电力价格等;用电质量(QUALITYOFCONSUMPTION)包括电流质量和非技术含义,如用户是否按时、如数缴纳电费等,它反映供用双方相互作用与影响用电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地,电能质量的定义:导致用户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这个定义简单明晰,概括了电能质量问题的成因和后果。随着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设备与电子装置的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用电负荷结构发生改变,即变频装置、电弧炉炼钢、电气化铁道等非线性、冲击性负荷造成对电能质量的污染与破坏,而电能作为商品,人们会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有关电能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电工领域的前沿性课题,有必要对其相关指标与改善措施作讨论和分析。 2.电能质量指标 电能质量指标是电能质量各个方面的具体描述,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定义,参考IEC标准、从电磁现象及相互作用和影响角度考虑给出的引起干扰的基本现象分类如下: (1)低频传导现象:谐波、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与电流不平衡,电压暂降与短时断电,电网频率变化,低频感应电压,交流网络中的直流; (2)低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 (3)高频传导现象:感应连续波电压与电流,单向瞬态、振荡瞬态; (4)高频辐射现象:磁场、电场、电磁场(连续波、瞬态); (5)静电放电现象。 对于以上电力系统中的电磁现象,稳态现象可以利用幅值、频率、频谱、调制、缺口深度和面积来描述,非稳态现象可利用上升率、幅值、相位移、持续时间、频谱、频率、发生率、能量强度等描述。 保障电能质量既是电力企业的责任,供电企业应保证供给用户的供电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也是用户(拥有干扰性负荷)应尽的义务,即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安全用电;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电能质量指标国内外大多取95%概率值作为衡量依据,并需指明监测点,这些指标特点也对用电设备性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电气设备不仅应能在规定的标准值之内正常运行,而且应具备承受短时超标运行的能力。 3.电能质量指标标准 综合新颁布的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和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中低压电能质量标准分5大类13个指标。 (1)频率偏差:包括在互联电网和孤立电网中的两种; (2)电压幅值:慢速电压变化(即电压偏差);快速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变);电压暂降(是由于系统故障或干扰造成用户电压短时间(10MS~LMIN)内下降到90%的额定值以下,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会使用户的次品率增大或生产停顿);短时断电(又称电压中断,是由于系统故障跳闸后造成用户电压完全丧失(3MIN,电压中断使用户生产停顿,

电力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什么是电力系统?建立联合电力系统有哪些好处? 答: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建立联合电力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的总装机容量;可以减少系统的备用容量;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可以安装大容量的机组;可以合理利用动力资源,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2 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电力系统有哪些要求? 答:电能生产的主要特点是:电能不能大量存储;过渡过程十分短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为用户提供充足的电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1-3 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有哪些?用电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我国规定的三相交流电网额定压等级,低压有0.22/0.127 kV、0.38/0.22 kV和0.66/0.38kV;高压有3 kV、6 kV、10 kV、35 kV、60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和750 k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规定与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对于降压变压器,应等于电网的额定电压,对于升压变压器,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变压器二次绕的额定电压,当二次侧供电线路较长时,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当变压器二次侧供电线路较短时,应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高5%。 1-4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哪些?简述它们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 答: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有:频率偏差、电压偏差、电压波动与闪变、高次谐波(波形畸变率)、三相不平衡度及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 对电力系统的主要影响(略)。 1-5 什么叫小电流接地系统?什么叫大电流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如何变化?这时为何可以暂时继续运行,但又不允许长期运行? 答: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低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3倍。此时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对称,因此用户的三相用电设备仍能照常运行,但是,发生单相接地后,其运行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在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形成两相接地短路。

中国电能质量标准分析

中国电能质量标准分析 电能的质量标准有频率、电压以及电压的不对称性和非正弦性标准。礼经电器 1.频率质量 频率标准和容许偏差。频率是整个电力系统统一的运行参数,一个电力系统只有一个频率。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大多数国家规定频率偏差在±0.1~0.3Hz之间。在我国,300万kW以上的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规定不得超过±0.2Hz;而300万kW以下的小容量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规定不得超过±0.5Hz。 由于大机组的运行对电力系统频率偏差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有些国家对电力系统故障运行方式的频率偏差也作了规定,一般规定在±0.5~±1Hz之间。超过允许的频率偏差,大机组将跳闸,这不利于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频率变化的原因。在电力系统内,发电机发出的功率与用电设备及送电设备消耗的功能不平衡,将引起电力系统频率变化。当系统负荷超过或低于发电厂的出力时,系统频率就要降低或升高,发电厂出力的变化同样也将引起系统频率变化。在系统有旋转备用容量的情况下,发电厂出力能通过频率调节器较快地适应负荷的变化,因此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差值较小。若没有旋转备用容量,负荷增大引起的频率下降较大。电力系统的负荷始终随时间在不断地变化,要随时保持发电厂的有功功率与用户有功功率的平衡,维持系统频率恒定,因

此,电力系统应具有一定的旋转备用容量,一般运行备用容量要求达到1%~3%。 低频率运行的危害。电力系统低频率运行对发电厂和用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系统低频率运行时将产生以下不利的影响:汽轮机低压级叶片将由于振动加大而产生裂纹,甚至发生断落事故;电厂中所有的交流电动机的转速相应降低,使给水泵、风机、磨煤机等辅助机械的出力相应降低,严重影响火力发电厂的出力,促使频率进一步下降,引起恶性循环,甚至可能造成全厂停电的严重事故;同时,所有用户的交流电动机的转速也要降低,工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将不同程度地降低,例如频率降到49Hz以下时,纺织品、纸张将发生毛疵和厚薄不匀的质量问题。 高频率运行对系统本身和用户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如使系统电压升高对绝缘不利,增加用户和系统的损耗等。 防止系统低(高)频率运行的对策,主要是提高日负荷曲线预测精度,使计划开机的发电出力与实际的负荷偏差较少;充分发挥AGC 的功能,严格要求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系统频率偏差不大于规定值。在故障情况,系统频率下降时,动用系统旋转备用容量,进行低频率减负荷,自动切除部分次要负荷;当频率升高时,快速减少发电机出力,甚至进行高频率切机,使系统频率尽快恢复在额定值附近。目前,多数电力系统高峰容量不足,可能出现低频率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可

电能质量限值计算汇总

第3章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 3.1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的定义 对供配电电网特定供电点的供电指标限值和用电质量指标限值称之为该供电点的电能质量限值。 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不包括设备定型试验时对无条件接入公用低压供电系统的设备的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和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供配电网供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供电电压偏差限值、电力系统频率偏差限值、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限值、电压波动和闪变限值、谐波电压限值、间谐波电压限值、电压暂降限值等。 供配电网用电质量指标限值包括负序电流限值、波动负荷产生的电压闪变限值、谐波电流限值、单个用户引起的间谐波电压限值、功率因数限值、有功冲击限值等、。 用电质量恶化是使供电质量变差的主要因素,因此用户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干扰水平常用用电质量指标衡量。 3.2供配电网电能质量限值计算的必要性 严格地控制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水平和提高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需要较高的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可以降低电网损耗,净化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使电网和电力设备更加安全高效运行,降低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费用。反之,如果放宽用户或电力设备对电网的干扰和降低电网供电的电压质量则会降低电网控制和管理成本,但是将使电网损耗增大,电网和电力设备运行环境恶化,增加电网和电力设备的运行故障,增大电力设备的设计制造难度和费用。 为了协调维护电力公司、用户和电力设备制造商三者之间的利益,以在整体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把电能质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需要一套统一而且完整的电能质量标准。电能质量限值计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关各方的权利和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按照标准为相关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遵守规范,进而在整个社会成本最小的条件下,通过相关各方的合作,在电力公司、电力用户和电力设备三者之间实现最大的兼容。 3.3供配电网电能质量考核 3.3.1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能质量考核(电网公司内部管理考核) (1)考核点

电信服务质量标准

电信服务标准(试行) (二000年一月十一日发布,自二000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二000年一月十一日发布,自二000年七月一日起施行)1.总则 1.1 为加强对电信企业服务质量的宏观管理,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使电信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督系统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取得经营许可证的电信运营企业(以下简称“电信企业”)。 1.3 本标准包括直接反映电信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用户使用电信业务关系密切的服务质量(非技术性)指标和通信质量(技术性)指标。 1.4 本标准是电信企业提供电信业务时,应当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是电信主管部门及用户对电信服务质量实行监督的基本依据。 1.5 电信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本标准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并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本企业服务质量状况。 1.6 电信主管部门根据社会需求和电信服务水平的变化,调整本标准的指标项目和指标值。 1.7 电信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标准执行情况。 1.8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负责解释。 1.9 本标准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有特殊规定的条款除外)。2.通用服务规则2.1 电信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和电信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法规。树立以用户为核心,改善服务工作的观念。2.2 电信企业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公布其服务项目、服务时限、服务范围及“售后服务”等内容。应在营业场所明显位置公布收费项目和资费标准。2.3 用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营业部门应向其提供使用该项业务的说明资料,包括业务功能、费用收取办法及交费时间、障碍申告、咨询服务电话等,并以书面形式明确企业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4 电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电信业务资费政策和标准,做到明码标价,严禁乱收费,并应以多种方式为用户交费提供方便。2.5电信企业应当合理设置服务网点或代办点,合理安排服务时间或开设电话受理业务,方便用户。电信企业应当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2.6“窗口”服务人员应当为用户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耐心、准确地解答用户的提问。入户服务人员应遵守预约时间,爱护用户设施,保持环境整洁。 2.7 对重要用户的故障处理,电信企业应根据用户的需要,与用户协商签定处理故障方应急方案及抢通时限的协议,并严格遵守。2.8 因电信企业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用户在24小时以内使用的,应在72小时以前告知所涉及的用户;超过24小时或影响重要用户使用的,应事先报电信主管部门批准。2.9 电信企业应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和障碍申告受理等业务,并免费提供通信费用查询。2.10 电信企业应采取公布监督电话等多种形式,认真受理用户投诉,并在15个工作日内答复用户。 2.11 电信企业应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进行用户满意程度测评,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改善服务工作。3.服务质量指标3.1 固定电话服务质量标准 3.1.1电信企业应当免费提供火警、匪警、医疗急救、交通事故报警等紧急电话的接入服务。 3.1.2电话装机、移机时限:城镇最长为30日,农村最长为40日 电话装订、移机时限指自电信企业受理用户装机、移机交费之日起,至装机、移机通话所需要的时间。 3.1.3 电话复话时限:最长为24小时。 电话复话时限指自停机用户办理恢复开通手续,归属电信企业收到有关费用时起,至电话恢复开通所需要的时间。 3.1.4 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最长为24小时。用户长途业务变更时限指用户办理增减长途直拨功能,自办理时起,至实际完成变更所需要的时间. 3.1.5 用户市话业务变更时限:最长为24小时。

《电能质量现象分类》编制说明

《电能质量现象分类》编制说明 一、项目来源 该项目为国家能源局2010年9月下达的2010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计划编号为能源20100425,项目名称为《电能质量现象分类》(国家能源局国能科技﹝2010﹞320 号文件)。 二、起草过程 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随即公开征集工作组成员,于2010年12 月在上海召开工作启动会议,会议确定由四川大学电气学院的杨洪耕教授为工作组组长,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宫衍圣、武汉国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卜正良为副组长,正式启动标准制定工作,分配任务,确定标准制定进度。 2011年8月全国电压电流等级和频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成都召开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工作组成员对标准的草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根据讨论内容在2011年11月1日完成讨论稿,随后在工作组成员内部以邮件方式开展讨论。根据工作组成员反馈意见对讨论稿修改后,在2012年2月1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编制内容说明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标准首次在我国制定。本标准制定充分参考

了国内外现行的相关专业标准和研究成果,兼顾了国内开展工作状况,并与现行相关标准保持一致。 1、确定标准主要内容 (1)使用电磁兼容的方法来描述电能质量现象。电磁兼容的方法符合IEC技术委员会77提出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标准正文给出电能质量现象一般描述,和相关标准保持一致;电能质量反映在方方面面,用资料性附录加以解释。 (2)根据电磁兼容概念,电能质量问题是电能在电力系统沿导体传导时出现的电磁干扰现象,即导致用电设备故障或不能正常工作的电压、电流或频率偏差。用于电能质量领域的基本电磁现象分类在附录A给出。 (3)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反映在两个方面:1)设备或系统产生的电磁骚扰;2)设备或系统对电磁骚扰的耐受能力。这在附录B和C加以描述。 (4)电能质量同时受电力生产部们和电力用户影响。保障电能质量既是电力企业责任,也是电力用户的义务。故附录D、E中列出各行业的电能质量问题和一般控制方法。 (5)附录F指出控制电能质量能带来资源综合利用与可观经济效益,以强调控制电能质量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的对立统一。 2、术语定义 (1)已有标准或仍在制定中标准定义的术语,尽量保持一致。

衡量电能质量得主要指标

衡量电能质量得主要指标 随着国民经济得发展,科学技术得进步与生产过程得高度自动化,电网中各种非线性负荷及用户不断增长;各种复杂得、精密得,对电能质量敏感得用电设备越来越多。上述两方面得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得要求也更高,在这样得环境下,探讨电能质量领域得相关理论及其控制技术,分析我国电能质量管理与控制得发展趋势,具有很强得观实意义。 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关注或表征电能质量得角度不同,人们对电能质量得定义还未能达成完全得共识,但就是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都有较为一致得认识。 1、衡量电能质量得主要指标 (1) 电压偏差(voltage deviation):就是电压下跌(电压跌落)与电压上升(电压隆起)得总称。 (2) 频率偏差(friquency deviation):对频率质量得要求全网相同,不因用户而异,各国对于该项偏差标准都有相关规定。 (3) 电压三相不平衡(unbalance):表现为电压得最大偏移与三相电压得平均值超过规定得标准。 (4) 谐波与间谐波(harmonics & inter-hamonics):含有基波整数倍频率得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谐波。含有基波非整数倍频率得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间谐波,小于基波频率得分数次谐波也属于间谐波。

5(5) 电压波动与闪变(fluctuation & flicker):电压波动就是指在包络线内得电压得有规则变动,或就是幅值通常不超出0、9~1、1倍电压范围得一系列电压随机变化。闪变则就是指电压波动对照明灯得视觉影响。 2、电能质量问题得产生 2、1电能质量问题得定义与分类 电能质量问题就是众多单一类型电力系统干扰问题得总称,其实质就是电压质量问题。电能质量问题按产生与持续时间可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与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2、2电能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得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得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2、1电力系统元件存在得非线性问题 电力系统元件得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发电机产生得谐波;变压器产生得谐波;直流输电产生得谐波;输电线路(特别就是超高压输电线路)对谐波得放大作用。此外,还有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等因素对谐波得影响。其中,直流输电就是目前电力系统最大得谐波源。 2、2、2非线性负荷 在工业与生活用电负载中,非线性负载占很大比例,这就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得主要来源。电弧炉(包括交流电弧炉与直流电弧炉)就是主要得非线性负载,它得谐波主要就是由起弧得时延与电弧得严重非线性引起得。居民生活负荷中,荧光灯得伏安特性就是严重非线性得,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

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电网中各种非线性负荷及用户不断增长;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上述两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探讨电能质量领域的相关理论及其控制技术,分析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观实意义。 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关注或表征电能质量的角度不同,人们对电能质量的定义还未能达成完全的共识,但是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 1.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 (1) 电压偏差(voltage deviation):是电压下跌(电压跌落)和电压上升(电压隆起)的总称。 (2) 频率偏差(friquency deviation):对频率质量的要求全网相同,不因用户而异,各国对于该项偏差标准都有相关规定。 (3) 电压三相不平衡(unbalance):表现为电压的最大偏移与三相电压的平均值超过规定的标准。 (4) 谐波和间谐波(harmonics & inter-hamonics):含有基波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谐波。含有基波非整数倍频率的正弦

电压或电流称为间谐波,小于基波频率的分数次谐波也属于间谐波。5(5) 电压波动和闪变(fluctuation & flicker):电压波动是指在包络线内的电压的有规则变动,或是幅值通常不超出0.9~1.1倍电压范围的一系列电压随机变化。闪变则是指电压波动对照明灯的视觉影响。 2.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 2.1电能质量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电能质量问题是众多单一类型电力系统干扰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电压质量问题。电能质量问题按产生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和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2.2电能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2.1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 电力系统元件的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发电机产生的谐波;变压器产生的谐波;直流输电产生的谐波;输电线路(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线路)对谐波的放大作用。此外,还有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等因素对谐波的影响。其中,直流输电是目前电力系统最大的谐波源。 2.2.2非线性负荷 在工业和生活用电负载中,非线性负载占很大比例,这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主要来源。电弧炉(包括交流电弧炉和直流电弧炉)是主要的非线性负载,它的谐波主要是由起弧的时延和电弧的严重非线性引起的。居民生活负荷中,荧光灯的伏安特性是严重非线性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