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教学设计

以下是我读书之后的再设计,这次更注重学生的活动,教师只是学生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研究材料之间的关系,在积极的探索中发现物质之间的联系,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白化学变化的特点。试图突破过去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研讨,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我们常吃的米饭可以滴入碘酒后,变成了蓝黑色。进一步研究淀粉,遇到碘酒也变成蓝色。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明确淀粉遇到碘酒变成了蓝色。并将这一成功运用到实践中,检测其他食物是否含有淀粉。

2、正确使用滴管

3、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新物质。

4、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身边的物质世界。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分组: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培养皿、几种常见的食物(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天通知各组同学带食物若干,带饭勺一把(或筷子一副)

每组发一个蒸发皿,一张表格(共十个组)

出示今天要用到的东西,说说,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

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1、品尝米饭

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不少食物,老师也给带来了大家熟悉的一种食物——米饭。

请组长给各位同学发米饭,一勺品尝1分钟,老师计时,另一勺放在蒸发皿里,等待研究。

说说,你的品尝感觉。读书30页。

说说米饭变甜的原因,里面有一种叫做淀粉的东西,在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有甜味了。

2、碘酒有什么用?

下面老师说一下,这个小瓶中的药液,是碘酒。这个特殊的玻璃管,叫做滴管。

如何使用滴管呢?

①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

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用

请各组同学根据老师的介绍,开始研究米饭和碘酒之间的关系。(小组活动)

汇报小组活动结果:

米饭遇到碘酒(或者说碘酒滴到了米饭上,米饭变成了蓝色,很蓝,甚至看起来像黑色了。)

为什么?

3、淀粉遇到碘酒

为了让大家更进一步研究,给每组发一小包淀粉。

继续实验,讨论。

汇报情况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不同于淀粉的新的蓝色物质。

结论: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变成蓝色,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寻找淀粉的踪迹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研究成果,来测一测我们带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吧。小组活动开始,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每种取一小块,放入蒸发皿中,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填入31页表格中。

汇报小组测试结果。

小结:其实生活中含有淀粉的食物主要有四大类。

谷类、面类:米饭、米粉、汤圆、年糕、麦片、面包、馒头、包子、水饺皮、

馄饨皮、面条、烙饼、玉米、蛋糕、饼干……

根茎类蔬菜:马铃薯、芋头、地瓜,南瓜、莲藕、山药、番薯……

豆类蔬菜:碗豆、绿豆、红豆……

水果类食物:香蕉、苹果、枣、……

5、制作神秘信件

讨论制作方法,下节课,请同学们带来自己制作的神秘信件。(每组制作一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