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醚类除草剂

二苯醚类除草剂
二苯醚类除草剂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杂草学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杂草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1-2章) 一、名词解释 (1)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植物。 (2)杂草: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自然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这种人工植被状态维持的一类植物。 (3)晚春杂草:土壤0-5厘米耕层温度≥10℃时开始发生,对早春作物危害相对较轻。 (4)一年生杂草: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从出苗、生长及开花结实的生活史。 (5)阔叶杂草:包括全部双子叶杂草和部分单子叶杂草。茎圆心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胚具有2子叶的这类杂草。 (6)休眠:是有活力的子实及地下营养繁殖器官暂时处于停止萌动和生长状态。 (7)诱导休眠: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产生的休眠。。 (8)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是指杂草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致的环境条件长期适应,所形成的具有不断延续能力的表现。 (9)杂草群落:在一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构成一定杂草种群的有机组合。 (10)恶性杂草:分布发生围广泛、群体数量巨大、相对防除较困难、对作物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杂草。

(11)异株克生:是指植物植株或其残体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它植株生理生化代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12)植物间的竞争:在生存资源(光、CO2、水、营分)有限的情形下,为争夺较多资源的生存斗争的现象。 二、简答题 1、根据形态可以将杂草分为哪几类? 答:大致分为三类:禾草类、莎草类、阔叶草类。 2、如何利用休眠特性防除杂草? 答:通过人为解除休眠使杂草集中萌发一次灭除或者促进休眠的方法使作物出苗期与杂草萌发期错开减少杂草与作物的竟争。 3、影响杂草发生深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种子大小:种子大,发生深度大。幼苗类型:子叶出土幼苗发生深度小。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越高杂草发生深度越浅。土壤紧实度:土壤越紧实,杂草发生越浅。 4、从杂草结实角度说明杂草为什么难防除? 答:在长期的选择进化下,绝大多数杂草结实都比作物多而连续。杂草的种子一般都较小,一株杂草的种子量往往是农作物种子的几倍、百倍甚至成千上万倍,禾谷类作物天的杂草藜单株结籽量可高达200000粒,牛筋草的单株结籽量可高达135000粒。并且一年生杂草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一般都是同时进行的,其结实可从其伴生植物生育中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生长季节末期,并且在作物受收获前其种子

【CN109832268A】一种含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三氮苯类除草组合物【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16340.8 (22)申请日 2019.04.19 (71)申请人 江西鑫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桑海经济技术 开发区新祺周桑海南大道199号-16栋 (72)发明人 李志江 林建海 楚娟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代理人 陈强 (51)Int.Cl. A01N 25/30(2006.01) A01N 43/88(2006.01) A01N 47/24(2006.01) A01N 43/22(2006.01) A01N 43/70(2006.01) A01N 43/16(2006.01) A01P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含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三氮苯类除草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三氮苯类除草组合物,包括活性成分和增效助剂,所述活性成分由灭草松、磺草灵和三氮苯类除草剂组成,所述增效助剂由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海藻多糖、果胶酸和磺基琥珀酸脂肪醇组成。本发明的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混合后的组合物较其单剂明显提高了除草效果,从而降低了使用剂量,减少农民用药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影响程度;本发明具有广泛的杀草谱,可以防除大豆田阔叶杂草以及其他杂草,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与单一使用制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且杀草速度快,延缓杂草抗药性, 对大豆田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CN 109832268 A 2019.06.04 C N 109832268 A

常用除草剂简介汇总

1 常见除草剂简介 草甘膦:属于内吸传导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荒地、路旁、免耕地等地除草。每亩用草甘膦40-200克。其杀草谱:防除很多种出苗后的一年生、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剂型:30%、46%水剂、30%、50%和65%、70%可溶粉剂。74.7%、88.8%和98%、95%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 草铵膦:属于非选择性触杀除草剂,有一定内吸作。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非耕地、马铃薯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如: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每亩用草铵膦67-135克。剂型:20%AS 百草枯:属于触杀型广谱灭生性茎叶处理除草剂。可作:果园、茶园、橡胶园、非耕地、免耕地、玉米、甘蔗等防除一年生、多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不能杀死地下部分。每亩用百草枯20-40ml 。剂型:20%AS 2甲4氯钠:属于选择性内吸传导性茎叶处理的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等禾谷类作物田、果园防治日本草、胜红蓟、香附子等阔叶杂草和莎草。2甲4氯亩用28-56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莠灭净、草甘膦等复配。剂型 70%、56%钠盐水溶原粉,20%水剂。 莠灭净: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每亩用莠灭净80克。可与敌草隆、阿特拉津、2甲4氯等复配。剂型:可湿性粉剂。 莠去津(阿特拉津):属于内吸传导型选择性茎叶兼土壤处理除草剂,可作:甘蔗、玉米、果园等作物防治马唐、牛筋草、日本草、胜红蓟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每亩用莠去津57-95克。可与

羧酸衍生物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 教学目的: 掌握酰卤,酸酐,酯,酰胺的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转化关系,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熟悉酯缩合反应,霍夫曼降级反应等重要人名反应以及酯的水解反应历程。了解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去污原理。 教学重点: 羧酸衍生物中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和反应历程(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历程)、羧酸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和几个重要的有机人名反应等。 教学难点: 对不同结构的羧酸衍生物中羰基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理解。 第一节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光谱性质 一、羧酸衍生物的分类 ·1·

羧酸衍生物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被取代后的产物,重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卤,酸酐,酯,酰胺。 二、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即将相应的酰基的名称放在前面,卤素或胺放在后面合起来命名。例如: 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例如: 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例如: CH 3C O Cl CH 2CH C O Br C O N(CH 3)2 NH O N,N-=甲基苯甲酰胺 戊内酰胺 丙烯酰溴 乙酰氯 CH 3C O O C O CH 3 CH 3C O O C O CH 2CH 3 C C O O 乙酸酐 乙酸丙酸酐 1,2环己烯二甲酸酐 CH 3C O O CH 2CH=CH 2 CH 3O O H CH 2CH O OCH 3 乙酸烯丙酯 甲酸甲酯 丙烯酸甲酯 R C O OH R C O X R C R C NH 2 R C OCOR 羧酸酯 酸酐 酰卤 酰胺

·3· 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 沸点:分子量相近的衍生物比较,酰卤、酸酐和酯,由于它们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所以沸点一般比分子量相近的羧酸低。酰氨分子中含有氨基,它们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由于酰氨分子间缔合能力较强,因此沸点甚至比相应的羧酸还要高。 2. 密度:酸酐的密度 〉1;脂肪族一元羧酸酯的密度均〈 1; 二元羧酸酯和芳酸酯的密度均 〉1。 3.水溶性:酰氯强烈水解,放出大量的HCl 及热量。低级酰胺可溶于水。 四、羧酸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CHCOOC 2H 5CH 2COOC 2H 5 CH 3C O O C O O CH 2甲基丁二酸二乙酯 环戊基甲酸环己酯 苯甲酸苄酯 C R O H N C R O H H H

除草剂

第二章除草剂 概述 第一节除草剂分类(1)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如快杀稗对水稻安全,可杀稗草;使它隆对麦类安全,可杀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2.灭生性除草剂该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择性,即对所有植物均有毒害或有抑制作用。如农达(草甘磷)、克芜踪(百草枯)等。 一、除草剂分类(2)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 ?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其它部位。如快杀稗、使它隆、千金、农达等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能在体内传导,只在药剂接触部位起作用。 如克芜踪、虎威、杂草焚等,这类除草剂喷雾时雾化要好,喷洒更要严密、周到。 一、除草剂分类(3) 除草剂按喷洒的目标分类 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封闭土面,能被植物的幼芽、芽鞘、根系吸收,杀死未出土r的萌发的杂草或幼草。如用莠去津、乙草胺、异丙隆等封闭土面。 一般施药要求土壤湿度要大;地面平整、无土块;喷洒要均匀周到,封闭严密。 茎叶处理剂能被除植物的茎叶吸收的除草剂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杀草作用的除草剂。如使它隆、千金、快杀稗等 一、除草剂分类(4)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可以按其结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于比较不同类别的除草剂的作用特性。如三嗪类、酰胺类、磺酰脲类等。 常用除草剂的类别(1) ?苯氧羧酸类 2,4-D 2甲4氯 ?苯甲酸类百草敌 ?三氮苯(三嗪类)类莠去津草净津 ?酰胺类乙草胺异丙草胺 ?取代脲类绿麦隆异丙隆 ?氨基甲酸酯类杀草丹禾大壮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喹禾灵盖草能 ?磺酰脲类苄磺隆苯磺隆 ?咪唑啉酮类普施特灭草喹 常见除草剂类别(2) 环己烯酮类拿捕净收乐通

农药学复习题

农药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植物化学保护基本概念 1.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 B 氯菊酯 C 硫磺 D 西维因 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 B 波尔多液 C 磷化铝 D 敌敌畏 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D 机理 4. 下列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 B 烟草 C 鱼藤酮 D 苏云金杆菌 5.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 B 大隆 C 百菌清 D 2.4-滴 6.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 B 功夫 C 硫磺 D 克百威 7.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 B 功夫 C 代森锰锌 D 呋喃丹 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 9. 下列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 B 氨基甲酸酯 C 拟除虫菊酯 D 苯氧羧酸 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 B 幼虫期 C 蛹期 D 成虫期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C 8.D 9.C 10.B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 1. 下列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2. 下列不属于润湿剂的是()。 a.洗衣粉 b.滑石粉 c.拉开粉 d.纸浆废液 3. 我国粉剂的质量标准为不低于95%的粉粒过()目筛。 a.100 b.150 c.200 d.300 4. 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是()。 a.粉剂 b. 可湿性粉剂 c.乳油 d.悬浮剂 5、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参考答案

除草剂化学分类

1. 苯氧羧酸类(2,4-D类) 杀草原理 被植物的根和茎叶吸收 通过木质部或韧皮部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 在分生组织积累 具有植物生长素的作用。 主要特性 1)低用量时具有激素作用,能够刺激植物生长,高用量时具有选择性除草作用。 2)茎叶处理时主要应用于禾本科作物田,土壤处理主要为大粒种子的作物田进行封闭处理,但盐类化合物不能应用。 3)主要防除阔叶杂草。 4)施药时期为禾本科作物3 叶期以后6 叶期以前,否则药害严重。 5)酯类化合物活性高,但漂移严重,应注意漂移药害问题。 6)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7)不能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混用,会明显降低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除草效果。 2. 苯甲酸类(麦草畏(dicamba)) 主要特性:同苯氧羧酸类 3. 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禾草灵, 精喹禾灵) 杀草原理 大多数被植物叶片吸收,在共质体内传导到根、芽的分生组织。个别品种如禾草灵 除了被叶吸收外也能被根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 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作用于分生组织。 主要特性 1)只能做茎叶处理,土壤处理基本无效。 2)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基本无效。 3)不能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与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混用其自身除草效果明显降低。 4)均为传导性除草剂。 4. 环己烯酮类 杀草原理 被植物叶片吸收,在韧皮部传导。作用于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 ),从而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主要特性 ①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禾本科杂草(近年合成了新的化合物,能够防除禾本科作物 田的禾本科杂草); ②茎叶处理。 5. 酰胺类(甲草胺, 乙草胺, 丙草胺, 敌稗 杀草原理 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脂肪酸、脂类、蛋白质、类异戊二烯(包括赤霉素)、类黄酮的生物合成; 敌稗抑制光合系统Ⅱ的电子传递和花青素、RNA、蛋白质的合成; 主要特性

实验七羧酸的性质

实验七羧酸的性质 【实验目标】 1.验证羧酸的性质. 2.了解肥皂的制备原理和性质 【实验用品】 1.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量筒、烧杯(20ml、50ml)、角匙、点滴板、胶头滴管、玻璃棒、带导管橡皮塞、火柴、水浴锅等。 2.试剂: 1mol/L甲酸、1mol/L乙酸、1mol/L草酸、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1mol/L苯甲酸、3mol/L硫酸、6mol/L盐酸、饱和碳酸钠溶液、1mol/L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5%),三氯化铁(1%),氨水(1:1),刚果红试纸。【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羧酸的性质 1.酸性试验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滴甲酸、5滴乙酸,5滴草酸,各加入lmL蒸馏水,振摇使其溶解。然后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许酸液,在同一条刚果红试纸[1]上划线。比较试纸颜色的变化和颜色的深浅,并比较三种酸的酸性强弱。 2. 成盐反应 苯甲酸钠的生成与分解。取0.2G苯甲酸晶体,加入lmL水,振摇后观察溶解情况。然后滴加几滴20%NaOH溶液,振摇后观察有什么变化。再滴加几滴 6mol·L-1盐酸溶液,振摇后再观察现象。 3. 成酯反应在干燥试管中,加入1mL无水乙醇和1mL冰乙酸,并滴加3 滴浓H 2SO 4 。摇匀后放入70~80℃水浴中,加热10分钟(也可在直接火上加热, 微沸2~3分钟)。放置冷却后,再滴加约3mL饱和Na 2CO 3 溶液,中和反应液至出 现明显分层,并可闻到特殊香味。 4. 甲酸的还原性(银镜反应):准备3支洁净试管中加入1mL20%NaOH溶液[2],并滴加5~6滴甲酸溶液。 在第2支试管中,加入1mL(1∶1)氨水,并滴入5~6滴5%AgNO 3 溶液。再取第3支洁净试管,将上述两种溶液一并倒入其中,并摇匀。若产生沉淀,则

除草剂分类大全

除草剂分类大全 (一)、按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 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具有选择性,即能毒害或杀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甚至只毒杀某种杂草,而不损害作物和其他杂草,凡具有这种选择性作用的除草剂称为选择性除草剂。通俗地讲就是能用于某种作物、杀死其中的一部分杂草的除草剂。如精喹能用于花生、大豆、西红柿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而不能用于玉米田,否则它会将玉米当成禾本科杂草杀死,它也不能杀死阔叶杂草。再如莠去津能用于玉米田防除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而即使用量稍高也不伤害玉米。精喹和莠去津的这种性质就叫选择性。 但是选择性对用量是有要求的,如果提高莠去津的用量到一定程度,不仅可以轻易地杀死玉米,甚至可以杀死大片的灌木林。 2、灭生性除草剂 这种除草剂对植物缺乏选择性或选择性小,草苗不分,“见绿就杀”。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植物,如百草枯见绿就杀,既不区分作物和杂草,也不区分杂草所属种类。再如前面所述的提高莠去津用量杀死灌木林,这时的莠去津就成了灭生性除草剂。 (二)、按使用方法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土壤处理剂也叫做苗前封闭剂,施用于土壤中,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发挥除草作用,可防除未出土杂草,对已出土的杂草效果差一些,一般在作物播前、播后苗前或移栽前施用,如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氟乐灵等。 2、茎叶处理剂 指用于杂草苗后,施用在杂草茎叶上而起作用的除草剂,如精喹、烟嘧磺隆。 很多除草剂既可作为土壤处理剂也可作为茎叶处理剂,被称为土壤处理剂是因为它在土壤中的药效更强些,如氰草津,以根吸收为主,也可由茎叶吸收。 应该说明,这种分类中所讲的苗前苗后中的“苗”严格地讲是“杂草苗”,而不是“作物苗”。“作物苗前”施用的不一定全是土壤处理剂,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为了杀死已经出苗的大草,可以喷施百草枯,这是在作茎叶处理而不是土壤处理;同样,“作物苗后”施用的也不一定全是茎叶处理剂,比如在玉米苗后早期施用莠去津,此时的莠去津仍多为杂草根部吸收,所以仍然应归为土壤处理剂。 (三)、按传导性能分类 按药剂在杂草体内传导性的差异,将其分为触杀型和传导型,触杀型造成的是外伤,药效表现迅速,但是当喷雾不匀时杂草会死而复生;传导型造成的是内伤,药效表现相对慢一些,但杂草所受的伤害不易恢复。 1、触杀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与杂草接触后,只对接触部位起作用,而不能或很少在植物体内传导。这类除草剂在施用时要求尽量均匀。如百草枯,如果只覆盖了少量杂草叶面,其余的大量叶面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杂草会表现出受害症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然后又慢慢恢复生长能力。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这类除草剂在被杂草吸收后,能够在其体内传导,药剂能到达未着药部位,甚至传遍全株。如草甘膦,可以由杂草茎叶吸收,经传导到达其余的部位,甚至

除草剂2_4_二氯苯氧基乙酸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_潘兴富

第39卷第4期2010年7月 卫生研究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Vol.39No.4Jul.2010519 文章编号:1000- 8020(2010)04-0519-04·综述· 除草剂2, 4-二氯苯氧基乙酸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潘兴富 杜会方 1 邵华闫慧芳 1,2 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济南250062 摘要:农药残留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苯氧羧酸类除草剂2, 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 )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类农药,可以经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经人体代谢后主要以自由酸的形式排出体外。目前农残检测主要针对土壤、 水源、食品、生物样品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介质,主要检测方法以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为主,结合不同的检测器。其他的检测方法如毛细管电泳法、ELISA 等,也被用于检测农残。本文主要介绍了2,4-D 检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除草剂 2,4-二氯苯氧基乙酸 残留 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S207.53 S482.4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06BAI06B02)作者简介:潘兴富,男,硕士研究生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通讯作者:闫慧芳,女,研究员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土壤、水源、食品和生物样本等介质中的残留,这些残留可以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包括饮食, 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产生各种不良的急性或慢性效应。目前在我国登记生产的除草剂共计12类,共约114个品种,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是生产历史最长的除草剂,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 )是这类除草剂中应用最广的品种,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麦类和蔬菜等作物,年产量超过5000吨 [1] 。 2,4-D 又称2,4-滴,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为276.90,密度1.2428(20?),沸点146? 155?(0.07kPa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呈弱酸性。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2,4-D 属低毒除草剂,是一种选择性很强且有内吸传导作用的除草剂,该药剂展着性好,渗透力强, 易进入植物体内,不易被雨水冲刷,因此使用此类除草剂后,易于在植物体内形成残留。本文针对2,4-D 的基本性质以及残留检测相关方法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1 2,4-D 的基本代谢情况 1.1 2,4-D 在土壤中的代谢研究 2,4-D 施用于农作物后,可以随雨水迁移到土壤中,通过 各种机制降解代谢。土壤中的2,4-D 移动性很小,主要是通过生物降解,包括吸附和矿化作用,两者之间随时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吸附与解吸附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及pH 值有关 [2] ,在未考虑土壤中存在微生物差异的情况下,有机 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的农药具有较快的降解速率,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降解常数为0.15/天,在27?时,半减期为4.6天,主要代谢产物为二氯苯酚(2,4-DCP )[3] 。 1.2 2,4-D 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研究 2,4-D 进入动物体内后,主要以自由酸的形式从尿液中排泄, 仅有少量与糖或蛋白质结合后从尿中排泄。研究发现,不同动物对2,4-D 的代谢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大鼠体内的 2,4-D 不经代谢,主要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2,4-D 在狗体内与牛磺酸、 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葡糖甘酸等形成轭合物,代谢成不确定的代谢产物随尿液排出体外,而在血液中只含有未经代谢的2, 4-D 原形[4]。22,4-D 在人体内的残留现状研究 人类在生活工作中,可以通过呼吸、饮食、皮肤等途径接 触而暴露于2,4-D ,2,4-D 进入人体,主要以自由酸的形式从尿液排除 [5] ,生物半减期为10 33h [6] 。在生活环境和居民 尿液样品中,2,4-D 的检出率具有极高的相关性[7] 。在泰国 北部,农民家庭的学生尿液中2, 4-D 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农民家庭 [8] 。美国CDC 在1999 2000年和2001 2002年对全国 人群尿液中2, 4-D 的本底值(肌酐校正)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1 2002年间75%位点和95%位点检出值分别为0.378ng /ml (0.326 0.412)和1.08ng /ml (0.926 1.26)。 3检测技术现状和进展 有效评价和控制环境和生物样品中2, 4-D 残留状况的关键在于有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目前针对2, 4-D 检测的方法很多, 合理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准确评估环境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至关重要 [9] 。2,4-D 残留检测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环 境样品、食品和生物样品,环境样品中以土壤和水为主,食品中以粮食、肉类、蔬菜和水果较多,人群生物样品主要以血液和尿液为主。样品前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将样品中残留的2, 4-D 全部或最大限度地提取出来,得到满足检测器要求的目标化合物,供监测分析使用。由于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结合状态不同,检测器对目标化合物的要求也不同, 样品前处理方法也就不尽相同。目前多采用液-液萃取[10] 、微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萃 取 [11] 、固相萃取[12-15]和固相微萃取[16] 方法提取环境样品、食 品和生物样本中的2, 4-D 。针对2,4-D 类除草剂的检测仪器主要有液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GC )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也有其他的检测方法。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根据不同来源和性质的样品及检测要求、实际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测分析。

除草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除草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近年来除草剂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在发现中毒后,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严格按说明书中毒急救方法施救。一般除草剂使用说明书中毒急救通用处理方法如下:1、不慎接触皮肤,应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干净,若溅入眼睛,应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仍有不适时,就医。 2、如吸入,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流通处。 3、如误服,立即携带标签,送医院诊治。 4、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除草剂种类繁多中毒急救措施也有差异,以下介绍引起中毒的主要除草剂种类中毒症状及急救方法: 一、苯氧羧酸类(2,4-滴、2甲4氯、2,4-滴丁酯等) 1、中毒症状:大量进入体内易中毒,症状发展缓慢,相继出现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先是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而后头痛、精神错乱、表情淡漠、嗜睡、肢端感觉迟钝、麻木、疲乏、肌肉无力、双手和前臂肌束颤动、步态不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部分中毒者轻度白血球增多,肝肾受损。 2、中毒急救:误服,催吐、洗胃(忌用温水),亦可在催吐、洗胃后,酌用活性炭,并用10%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5~30分钟口服10毫升,连续3~4次,抽搐时,肌肉注射0.1克苯巴比妥钠,适当补充维生素B、C等。注意预防脑水肿和保护肝脏。吞服2,4-滴和2甲4氯丙酸中毒的,可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并每升加入44~48毫升碳酸氢钠利尿剂催排,使之脱离昏迷状态。 二、苯甲酸类(麦草畏等)

1、中毒症状:体内中毒症状为多涎和肌能减退,并出现肺水肿、胸膜和心包内充血。 2、中毒急救:误服,无特效解毒剂,请对症治疗。 三、芳氧苯氧丙酸类(精吡氟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精喹禾灵、禾草灵等) 1、中毒症状:代谢性酸中毒,恶心、呕吐,继后出现嗜睡,肢端感觉麻木,重者肌肉颤动、抽搐、昏迷、呼吸衰竭,严重时对肝、肾损伤。 2、中毒急救:误服可服200毫升石蜡油,随后再服30克活性炭,注意保暖、静卧和换吸新鲜空气,避免呕吐,禁用肾上腺素类的药物。 四、二硝基苯胺类(氟乐灵等) 1、中毒症状:大剂量口服引起食欲减退和腹泻等中毒症状。 2、中毒急救:误服,应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并给氧、静注美蓝、静脉补液。 五、三氮苯类(嗪草酮、莠去津、西玛津、扑草净、氰草津、西草净等) 1、中毒症状:进入体内中毒后,表现肌肉松弛、乏力、周身不适、头晕、头部沉重、口中有异味、多涎、嗅觉减退或消失,并有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肺支气管炎、肺炎、肺出血、肺气肿、肝和肾功能障碍及慢性贫血。 2、中毒急救:主要采取抗贫血和对症治疗。如呼吸困难,可补给氧气,同时补给维生素B及铁制剂,注意防止肺感染和保护肾脏。 六、氨基甲酸酯类(甜菜安等) 1、中毒症状:与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的症状相似,表现头痛、头昏、乏力、多汗、流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面色苍白、瞳孔缩小。 2、中毒急救:中毒治疗与轻度有机磷中毒治疗方法大致相同,但禁用解磷定和氯磷定。皮肤接触,用肥皂水、碱水清洗,眼部接触,用清水彻底冲洗。误服,可先给饮清水、

拜耳-维利格氧化反应

拜耳-维利格重排--经典有机反应/人名反应数据库 拜耳-维利格重排(Baeyer-Villiger Rearrangement) A. Baeyer, V. Villiger, Ber, 32,3625(1899); 23,858(1900) S.L.Friess, R. Pinson, J. Am. Chem. Soc. 74, 1302(1952) K. Mislow, J. Brenner, J. Am.Chem.Soc.75,2318(1953) W.A. Waters in H. Gilman, Organic Chemistry, vol 4,1169(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53) W. Sager, A. Duckworth, J.Am. Chem. Soc. 77, 188(1955) C.H.Hassall, Organic Reactions 9,73(1957) M.F.Hawthorne, W.D. Emmons, K.S. McCallum, J.Am.Chem.Soc 80,6393(1958) M.F. Hawthorne,W.D. Emmons,ibid,80,6398(1958) V. Franzen, Reaktionsmechanismen I p73-77(A. Huthig Verlag, Heidelberg, 1958) L.F.Fieser, M.Fieser,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427 (Reinhold, New York 1961) J.D.McClure, P.H. Williams, J. Org. Chem. 27,24,(1962) J.L. Mateos, H. Menchaca, ibid. 29,2026(1964) J.T.Pinhey, K.Schaffner, Tetrahedron Letters 1965,601 J.C.Robertson, A. Swelim,ibid, 1967(30),2871 拜耳-维立格氧化重排反应(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是酮在过氧化物(如过氧化氢、过氧化羧酸等)氧化下,在羰基和一个邻近烃基之间引入一个氧原子,得到相应的酯的化学反应。醛可以进行同样的反应,氧化的产物是相应的羧酸。

除草剂介绍

1、我国的农药产量约在150——200万吨左右 2、我国农药出口约在100万吨左右 3、国内常年用量在40万吨左右 4、全世界目前有700多个农药品种,我国现有500个 品种 除草剂的特点 特点: 1、技术强、区域性强 2、是经济、文化、技术和农业生产发展到较高历史阶段的产 物 3、除草剂的药效直观,药害频繁 目的:高效率、高效益 农田杂草的种类 1、农田杂草共计77科,其中最常见的有禾本科、莎草可和阔叶杂草 2、我国农田杂草580种 3、其中最常见的杂草有120种,区域杂草有135种共计255种,这255中杂草是需要 防治的重要杂草 4、小麦田12种、玉米田、花生田、大豆田17种,水稻田11种 小麦田杂草 我国小麦田的主要杂草:播娘蒿、荠荠菜、猪殃殃、泽漆、佛座、麦家公、婆婆纳、 牛繁缕、大巢菜、野燕麦、看麦娘、硬草 玉米、花生、大豆田杂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稗草、藜、小藜、反枝苋、绿苋、马齿苋、茼麻、原叶牵牛、打碗花、田旋花、小蓟、苍耳、香附子、鸭趾草 稻田杂草:稗草、千金子、双穗雀稗、异型莎草、牛毛毡、扁杆藨草、空心莲子菜、眼子菜、野慈姑、鸭舌草、四叶萍 杂草的分类 按照控制点类别分为三种 一、禾本科杂草二、莎草科杂草三、阔叶类杂草 一、禾本科的特点 1、叶片长条形状 2、叶脉平行 3、茎切面为圆形 二、莎草科的特点 1、叶片长条形 2、叶脉平行 3、茎切面三角形 三、阔叶草的特点 1、叶片宽阔 2、叶脉呈网状型 3、茎切面呈网状或者圆形 按照生物学分类 1、异养型杂草 2、自养形杂草:多年生杂草,两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 除草剂的分类和作用机理 A生长调节剂类 特点 1、抑制、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 2、使作物扭曲、变形。3效果快、明显就是不死草

冬小麦常用除草剂的知识介绍

冬小麦常用除草剂的知识介绍 冬小麦常用除草剂的知识介绍: 单剂类 苯氧羧酸类。包括24-滴丁脂、24-滴异辛酯、二甲四氯。该类药剂的共同点:活性高,杀草快,成本低;但安全性差,其用药量、用药时期、用药机械的不适宜,均能对当茬作物及周边作物造成药害。不同点是24-滴异辛酯的飘移危害、药械残留轻于24-滴丁脂,二甲四氯的活性低于24-滴类。 苯磺隆(巨星、麦福)对播娘蒿、荠菜效果突出,用药时期宽,对小麦安全性好,与其它药剂可混性好,成本低廉;但对其它阔叶草效果差,杂草死亡慢,用药时间与下茬作物播种间隔期应在60天以上。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茂隆)。内吸性较强,活性高,对猪殃殃、泽漆等较难防治杂草效果好,对小麦安全;但成本高。 异丙隆。禾阔两类杂草都能除,苗前苗后都能用,除草效果较好,但对小麦安全性差于苯磺隆,成本偏高。 辛酰溴苯腈(伴地农)。活性较高,对多种阔叶杂草都有较好的效果,杀死杂草时间快;但要求杂草4叶期用药,8℃以下低温影响药效。 乙羧氟草醚。杀草速度快,用药量少,成本低;但对小麦安全性差,仅作为苯磺隆的复配剂应用。 精噁唑禾草灵(骠马、麦灵)。是应用于冬小麦田防除禾本科杂草

较早的药剂,对野燕麦、看麦娘效果较好,成本较低;但对雀麦、节节麦效果欠佳,加入安全剂的多少与稳定性影响着冬小麦的安全性。 甲基二磺隆(世玛)。是目前防除疑难类禾本科杂草较好的药剂;但成本高,用药技术严格。 啶磺草胺(优先)。对骠马已产生抗性的禾本科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兼治部分阔叶杂草;但杂草彻底死亡时间需25~30天,产品上市较晚,农民认知度浅。 复配类药剂 苯磺隆类复配剂(麦福强力型、快杀型、速效型、麦力士、麦途等),该类药剂多是苯磺隆+其它不同药剂的二元组合剂,也有二元、三元的复配剂。该类药剂利用了苯磺隆的优点,并弥补了对某些阔叶草效果不好,杀草死亡速度慢的缺点,减少了其它药剂的用量,提高了安全性,是当前市场上防除冬小麦田阔叶草的主导品种,农民有用药基础,与国外复配剂比,成本低,在今后一段时间仍有较大市场。但该类药剂存有套证产品多,市场不规范,低价窜货的不正当竞争,让农民难辨真假,影响其真实性。 国外公司复配类药剂。 阔世玛(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是当前防除疑难类禾本科、阔叶草较好的药剂,有品牌影响力;但成本高,用药技术严格,安全性欠佳,不能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春性、角质、硬质冬小麦生长有影响。在生长势弱,营养不良的冬小麦田应用易产生药害。 大能(唑啉草酯+炔草酸),防除阔叶草效果快并能防除对骠马产

除草剂的比较与选择

玉米田除草剂的比较与选择 夏播玉米苗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玉米田杂草发生普遍,种类繁多。根据全国杂草普查结果,全国玉米田杂草有22科、38属、43种,主要杂草有马唐、稗草、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铁苋菜、香附子等。玉米苗期受杂草的危害最重,所以杂草的化学防治应抓好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两个关键时期。为了明确各种除草剂的性能与效果,我们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现将除草剂的比较与选择研究结果报告给农民朋友,供生产中参考。 一、主要除草剂单剂种类 1、酰胺类除草剂:是目前玉米田最为重要的一类除草剂,可以为杂草芽吸收,在杂草发芽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该类除草剂品种较多,如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等。试验证明:在同等有效剂量下,除草活性比较结果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异丙草胺>丁草胺>甲草胺;根据其有效用量,除草活性的量化比较结果是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异丙草胺为1∶0.9∶0.8∶0.7;该类除草剂受墒情影响很大,墒情差时除草效果显著降低。 2、三氮苯类除草剂:可以有效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杂草根系吸收为主,也可以为杂草茎叶少量吸收。代表品种有莠去津、氰草津、西玛津、扑草津等,其中以莠去津使用较多,对玉米较为安全,活性最高;但莠去津宜与乙草胺等混用以降低用量,提高除草效果和对后茬作物安全性。 3、.苯氧羧酸类除草剂:主要于玉米苗后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代表品种有2甲4氯钠盐、2,4-D丁酯。其中2甲4氯钠盐广泛用于玉米田防治香附子,但使用时期不当易产生药害。 4、磺酰脲类除草剂:烟嘧磺隆、砜嘧磺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噻黄隆可以用于玉米田防治一年生阔叶杂草。 5、其它除草剂:百草枯和草甘膦是灭生性除草剂,可以在玉米40厘米高以后进行定向喷雾,有效防治多种杂草;也可以用使它隆、百草敌、溴苯腈、苯达松等品种防治玉米田阔叶杂草。 二、主要除草剂混剂种类 1、乙草胺和莠去津1∶1混剂:该类除草混剂最早生产的是乙阿合剂(乙莠悬浮剂),可以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及后茬作物安全。相似的产品有丁草胺+乙草胺+莠去津、丁草胺+莠去津、甲草胺+乙草胺+莠去津、异丙甲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 2、乙草胺和莠去津2∶3混剂:这种除草混剂可用于玉米播后芽前、玉米苗后早期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玉米安全;在特别干旱年份可能降低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性能相似的品种有绿麦隆+乙草胺+莠去津混剂,大大提高了对后茬小麦的安全性,但不可以用于玉米苗后。 3、扑草津和莠去津混剂: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在玉米播后芽前施用除草效果稳定,受墒情影响程度较小,但雨水较大时,淋溶较多会降低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遇高温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玉米药害。 4、烟嘧磺隆和莠去津混剂:是一种理想的除草剂混剂,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一年生杂草,而且可以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施用方便,对玉米和后茬作物安全。但该类除草混剂价位较高。 5、乙草胺、莠去津和百草枯混剂:兼有灭生性和封闭除草效果,在玉米生长期施用可以有效防治玉米田多种杂草。类似的产品较多,也有以草甘膦替换百草枯的除草剂混剂。 三、除草剂用量 玉米田播种期除草,使用乙阿合剂150~200毫升/亩;苗后早期(玉米1~4叶期)可以用50%玉宝可湿粉90克/亩、或38%莠去津悬浮剂75~100毫升/亩+4%烟嘧磺隆悬浮剂75~100毫升/亩;玉米生长中期可以用10%草甘膦水剂200~300毫升/亩、20%百草枯水剂100~150毫升/亩,或40%乙莠悬浮剂150毫升/亩+20%百草枯水剂100~150毫升/苗,在无风条件下定向喷施。 玉米田杂草发生与分布 春播玉米播种时气温较低,一般在日平均气温10~12℃,玉米前期生长缓慢,田间空隙大,极其有利于杂草的发生;春玉米田杂草发生期长,自玉米播种后杂草就开始大发生,杂草和玉米几乎同步生长,随着气温上升,杂草发生进入高峰;一般发生期长,出苗不整齐。 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上中旬,温度较高,玉米与杂草生长较快,在墒情较好时杂草发生集中,一般在播后10天即达出苗高峰,15天出苗杂草数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天出草97%左右。玉米田杂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遇灌水或降雨,可以加快杂草的发生,易于形成草荒,而干旱时出苗不齐。

农药除草剂的分类

农药除草剂的分类 莎草、水莎草等杂草,而对稗草、双穗雀稗等禾本科杂草无效,对水稻安全,适于稻田、麦田、玉米田内使用,但对棉花、大豆、蔬菜等阔叶作物则有严重药害。又如敌稗能杀死稗草,对水稻安全;西马津能杀死马唐、藜等多种一年生杂草而对玉米安全;还有禾草灵、野燕枯能杀死野燕麦而对小麦安全等。 除草剂的选择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是说选择除草剂不是对作物一点也没有影响,能把杂草杀光,而是在一定对象、剂量、时间、方法和条件下的选择性,选择性好坏由选择性系数所决定,所谓系数是一种除草剂杀死(或抑制)10%以下作物的剂量和杀死(或抑制)90%以上杂草的剂量之比,系数越大越安全,一个选择性除草剂其选择性系数大于2才可推广。 除草剂选择性系数= 杀死或(抑制)作物10%以内的剂量 杀死或(抑制)杂草90%以上的剂量 (二)按作用方式分类 1、内吸性除草剂 一些除草剂能被杂草根茎、叶分别或同时吸收,通过输导组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位,破坏它的内部结构和生理平衡,从而造成植株残死亡,这种方式称为内吸性,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内吸性除草剂,如2甲4氯、草甘膦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然后动转到植物体内各个部位,包括地下根茎,所以草甘膦能防除一年生杂草外,还能有效地防除多年生杂草。 2、触杀性除草剂 某些除草剂喷到植物上,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那部分植物组织,但不能内吸传导,具有这种特性的除草剂叫触杀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地下部分或有地下繁殖器官的多年生杂草效果较差,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三)按施药对象分类 1、土壤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或通过混土操作把除草剂拌入土壤中一定深度,建立起一个除草剂封闭层,以杀死萌发的杂草。除草剂的土壤处理除了利用生理生化选择性来消灭杂草之外,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用时差或位差来选择性灭草的。如氟床灵、除草醚、西马津、阿畏达等。 2、茎叶处理剂 即把除草剂稀释在一定量的水或其它惰性填料中,对杂草幼苗进行喷洒处理,利用杂草茎叶吸收和传导来消灭杂草。茎叶处理主要是利用除草剂的生理生化选择性来达到灭草保苗的目的。

6第三章 样品制备

第三章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重要部分,它一般包括从样品中提取残留农药、浓缩提取液和去除提取液中干扰性杂质的分离净化等步骤,是将检测样品处理成适合测定的检测溶液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样品经处理后更适合农药残留分析仪器测定的要求,以提高分析的速度、效率、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 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种类多,其化学组成复杂,要使分析仪器能检测到痕量的残留农药,必须对样品进行细致的提取、浓缩和净化处理。样品制备在农药残留分析中不仅最费时、费力、经济花费大,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分析仪器的工作寿命。在提取过程中要求尽量完全地将痕量的残留农药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同时又尽量少地提取出干扰性杂质;净化则要求在充分降低干扰分析的杂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损失。很多情况下,当检测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很低难以检出时,常常通过增大样品量和浓缩检测溶液体积来满足仪器最低检测限的要求。 3.1 样品制备的原理 样品制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使其从对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中提取分离出来。化合物的极性和挥发性是指导样品制备最有用的理化特性。极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溶解性及两相分配有关,如在进行液液提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固液提取(solid-liquid extraction)、液固提取(liquid-solid extraction)等操作时就是利用农药的极性这一理化特性。而挥发性则主要与化合物的气相分布有关,如在进行吹扫捕集提取(purge-and-trap extraction)、顶空提取(headspace extraction)等操作时就是利用农药的挥发特性。 3.1.1 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 农药的极性和水溶性(polarity and water solubility)是选择提取和净化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残留农药的溶剂提取中常采用“相似相溶”原理,就是使用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 分子极性的本质就是分子内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虽然常用分子的偶极矩(dipole moment)和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二个参数来描述,但由于分子的极性还受到氢键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单凭偶极矩和介电常数不能对其极性高低作出正确判断。一个化合物的极性被认为比另一个化合物的极性强,通常是基于经验上的判断,而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值。事实上也没有单一的指标来界定分子的“极性”。由于分子的极性与分子中π电子数和孤对电子数密切相关,而π电子的主要结构形式是芳香环、C=C双键和羰基,而孤对电子则与氮、氧、氯及其它卤素等电负性原子有关,这样,通过对分子结构的分析就可大致知道其极性的强弱。例如,已烷为非极性化合物,因为其分子中既没有双键,也没有电负性原子。水为极性分子,因为其分子结构中有电负性的氧原子。另外,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相对大小也非常重要,非极性部分比例越大,其极性也比带相同功能团的分子低得越多。还有,一般对称化合物(如CCl4)的极性比非对称化合物(如CHCl3)的弱,对称取代化合物(如对二氯苯)的极性比其非对称取代异构体(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