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发病机理:(1)与神经系统的结合(2)内在化作用

(3)膜的转位(4)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

防治原则:1、正确处理创口,及时清创扩创。

2、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进行人工主动免疫。

3、对可疑病人可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进行紧急预防。

4、发病早期可足量使用抗毒素进行特异性治疗。

5、抗生素

2、细菌生长繁殖需哪些环境因素?

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8,霍乱弧菌最适pH值为8.4--9。

3、温度:病原菌最适温度为37度。

4、气体:

O2: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四类:

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仅能在有氧环境下生长。

②微需氧菌: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

③兼性厌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以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

④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进行无氧发酵,必须在无氧环境中生长。CO2:对细菌生长也很重要,大部分细菌在代谢中产生的CO2可满足需要,个别细菌初次分离时需人工供给5-10%CO2。

3、细菌外毒素的种类有哪些?细菌的内毒素和外毒素有何不同点?

细菌的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的LPS,包括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细菌的外毒素主要是由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及分泌的毒性蛋白质产物,包括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三大类。

4、什么是培养基?细菌培养基根据性状分为哪三类?在这些培养基,细菌分别会产生哪些生长现象?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基质

(1)固体培养基:细菌经分离培养形成菌落,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新分离的细菌大多数为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致病性较强。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折,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菌落表现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

(2)半固体培养基: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扩散,培养后穿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清晰,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

(3)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①混浊生长:菌液均匀混浊状态,见于大多数。②沉淀生长:细菌沉于管底形成沉淀,培养液上清液较清,如链球菌。③形成菌膜:多为专性需氧菌,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如绿脓杆菌。

5、什么是L型菌?在临床上,什么情况下易出现L型菌?L型菌有哪些特点?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革兰阴性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称为细菌L型

L型细菌的形成与细菌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人工诱导作用有关。人工诱导细菌变成L型细菌的因素如下:(1)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万古霉素等;(2)酶类,如溶菌酶、脂酶;(3)机体的一些免疫因素,如抗体、补体、吞噬细胞;(4)物理因素,如紫外线;(5)化学因素,如去氧胆酸盐。其形成可能与临床有密切关系。

(1)嗜高渗性(2)返祖性:(3)弱抗原性

6、乙肝病毒通过哪些途径引起感染?应采取哪些措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抗原-抗体系统有哪几项?分别叙述其意义。

1母婴传播 2医源性传染 3输血传播 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 5性传播

1、保护宜感染人群

2、控制传染源

3、切断传播途径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3e抗原(HBeAg)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的体内可查出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e抗体(抗HBe或HBeAb)

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7、细菌造成的全身感染有几种情况?分别叙述其机制。

细菌全身感染即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毒性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并通过机体循环系统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感染。有以下类型(1)菌血症,特征为致病菌自局部病灶不断进入血液,但不能再血流中大量繁殖只是通过血流散播到适宜部位致病。(2)败血症,特征为机体防御功能相当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肆繁殖生长,产生毒性代谢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产生全身中毒症状。(3)脓毒血症,特征为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4)毒血症,特征为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坏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特定的毒性性状。(5)内毒素血症,特征为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流并且大肆生长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毒性症状。

8、包膜病毒的结构有什么特点?HIV和流感病毒包膜刺突有什么作用?

包膜:病毒体最外层结构,为脂质双层。包膜上有两种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两种刺突抗原性不稳定易发生变异,是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

包膜的功能:

①持结构的完整性②参与病毒的感染过程③具有抗原性,可引起机体发热等中毒症状。

血凝素 (HA)血凝素在病毒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血凝素具有免疫原性,抗血凝素抗体可以中和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NA)切断病毒与宿主细胞的最后联系。因此神经氨酸酶也成为流感治疗药物的一个作用靶点

HIV gp41 gp120

9、李某,男,16 岁,因发烧、浮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发烧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入院前两日高热,血尿。查体:T 39℃,血压稍高,眼睑及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ASO抗体800单位,尿RBC+++,尿蛋白+++。思考题:1)本病怀疑为什么疾病?2)此致病菌致病物质有哪些?3)引起本病的机制?

10、广东省某小学10月某日在课间餐后,有185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呕吐较明显,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取呕吐物及剩余食物进行微生物学检查,镜下查见革兰阳性球菌,葡萄串状排列,普通培养基培养可见圆形、中等大小、金黄色菌落。思考题:初步诊断?病原体?为什么?如何防治?

11、6岁患儿因发热伴头疼、呕吐入院。查体发现体温39℃,全身皮肤有绿豆大小红色出血点,颈硬,喷射状呕吐。脑脊液混浊,WBC明显升高。脑脊液镜检发现WBC内外均有革兰阴性球菌。请问答:1) 初步诊断?病原体?为什么?2)标本采集和送检注意事项?3)如何预防?

1.引起本病最可能的病原菌是脑膜炎奈瑟菌。脑脊液离心沉淀涂片,中性粒细胞内

外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特点,可初步确定为脑膜炎奈瑟菌。可进一步将脑脊液标本增菌后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培养48小时后,如形成无色、圆形、隆起、光滑、透明或半透明、似露滴状的小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2.病原菌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鼻咽部局部繁殖后入血,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

3. 脑膜炎奈瑟菌抵抗力很弱,对干燥、寒冷、热力以及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因此在采集和送检疑为脑膜炎病人的材料时要注意保暖保湿,迅速送检,最好是床边接种。

4. 对患儿注射荚膜多糖疫苗。我国因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目前我国使用的为A

群脑膜炎奈瑟菌疫苗。

12、患者,女,27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振,乏力,腹胀,排稀便,每天4-5次。体检:体温40℃,相对缓脉,肝、脾略肿大,腹部见玫瑰疹。WBC数不高,取血和粪便培养均未发现致病菌。两次取血做肥达反应,结果如下:入院时伤寒H抗体 1∶80,伤寒O抗体 1∶80,肖氏副伤寒H 1∶40,希氏副伤寒H 1∶40;入院12天,伤寒H 1∶320,伤寒O 1∶320,肖氏副伤寒H 1∶40,希氏副伤寒H 1∶20。请回答:初步诊断?有何诊断依据?2)为何在入院初期伤寒H抗体效果1∶80,而12天后可升高为1∶320?3)患者的并发症?如何避免其发生?高热40度,典型的不能再典型的伤寒了

初步诊断伤寒

进一步检查肥达实验

1、肠出血

2、肠穿孔

3、中毒性心肌炎

4、中毒性肝炎

5、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之名词解释答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L型细菌:亦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由于细菌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因素或生物因素的破坏或合成被抑制所致。此种细菌在普通环境下会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 2、中介体:为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与革蓝染色阳性菌。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又称为“拟线粒体”。 3、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它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如耐药、毒力等)。 4、芽胞:是细菌体在特定的情况下脱水形成的一个空泡,具有多层致密的结构,抵抗力特别强。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5、热原质:又称为致热原,将它注入动物或人的机体可引起发热,它的成分是革蓝染色阴性菌的LPS。热原质耐热,但不易挥发,可用蒸馏的方法祛除。 6、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溶原性转换:细菌从温和噬菌体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8、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去,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9、正常菌群:指定居于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微生物群,在一般情况下,对机体有益无害。 10、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11、人工自动免疫: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或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12、SPA:存在于9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可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SPA的这一特点可增强葡萄球菌的抗吞噬能力。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9《兽医临床》

《兽医临床》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兽医临床》科目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考试范围及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两门课程(每门课程75分):兽医临床诊断和兽医传染病学。 兽医临床科目命题依据分别为: (1)《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二版,邓干臻主编,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建材),2017.2 (2)《兽医传染病学》第五版,陈溥言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3)《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主编陆承平,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 三、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兽医临床诊断学》考试大纲 绪论 掌握内容: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等。 一、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发展 二、兽医临床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临床检查的基本程序 第一篇兽医临床一般检查及系统检查 第一章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掌握内容:诊断的基本方法、内容和注意事项等。 第一节问诊 一、问诊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问诊的内容 三、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四、问诊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视诊 一、视诊的基本方法 二、视诊的主要内容 三、视诊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触诊 一、触诊的方法和类型 二、触诊的主要内容 三、触诊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叩诊 一、叩诊音响的物理学特点 二、叩诊的应用范围 三、叩诊的方法 四、叩诊音的种类和性质 五、叩诊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听诊 一、听诊的应用范围 二、听诊的分类及方法 三、听诊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嗅诊

第二章整体及一般状态的检查 掌握内容:一般检查的主要内容、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第一节全身状况的检查 一、精神状态 二、体格发育 三、营养状况 四、姿势与体态 五、运动与行为 第二节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测定 一、体温 二、脉搏频率 三、呼吸频率 四、血压 第三节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一、被毛检查 二、皮肤的检查 三、皮下组织检查 第四节可视黏膜的检查 一、眼结合膜的检查方法 二、眼结合膜检查的内容 第五节表浅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检查 一、淋巴结的检查 二、淋巴管的检查 第六节群畜临床检查的特点 一、群体动物临床检查的方法和程序 二、群体动物临床检查的内容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检查 掌握内容:心脏和血管检查的主要内容、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 第一节心脏的检查 一、心脏视诊和触诊 二、心脏叩诊 三、心脏听诊 第二节血管的检查 一、动脉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 A )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 A 卷 /B 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 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 个选择题) 1. 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 疯牛病C. 结核病E.体癣 B.梅毒D.沙眼 2.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 C.对抗生素敏感B.二分裂方式繁殖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 肽聚糖含量少C.对溶菌酶敏感 B.缺乏五肽交联桥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 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 干扰细胞壁的合成C. 影响核酸复制E.损伤细胞膜 B.与核糖体 D.与核糖体 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3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 不直接引起疾病 C. 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7.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 倍 B.100 倍 C.400 倍 D.900~ 1000 倍 E.10000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 A. 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 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 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 期有荚膜(后期消 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 对,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 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 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 滑,边缘整齐,有 较宽的β溶血环 (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 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 酶(+)不分解葡萄糖,不 被胆汁溶解,触酶 (—)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 荚膜多糖,多糖抗 原多糖抗原,菌毛样 M蛋白抗原、P抗 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 耐盐,耐干燥,易 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抗 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 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 素(插入破坏细 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 剥脱性皮炎),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黏附素、抗吞噬M 蛋白、肽聚糖、致 热外毒素、链球菌 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链道 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 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 合征、毒性休克综 合征化脓感染、猩红 热、风湿热、急性 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 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 共30分) 【A型题】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是 A. 三带喙库蚊 B. 伊蚊 C. 蜱 D. 虱 E. 蚤 2.肝炎病毒中核酸类型属于DNA的是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3.易发生整合感染的病毒是 A. 流行性感冒病毒 B. 轮状病毒 C. 巨细胞病毒 D. 鼻病毒 E. 冠状病毒 4. 可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A. 光学显微镜观察 B. 电子显微镜观察 C. X线衍射法 D. 超速离心法 E. 超过滤法 5.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刺突 B. 衣壳 C. 包膜 D.核酸 E. 核蛋白 6. 干扰素的本质是 A. 病毒抗原 B. 受病毒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 C. 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

D. 抗病毒化学制剂 E. 受病毒感染后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7. 抗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 激活补体杀伤靶细胞 B. 降解病毒核酸 C. 病毒失去血凝 性 D. 病毒失去感染性 E. 病毒失去免疫原性 8. 内毒素是下列哪种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 菌 D. 淋病奈瑟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病毒的致病机制不包括 A. 杀细胞性感染 B. 整合感染 C. 稳定状态感染 D. 侵袭感染 E.免疫病理作用 10.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 核酸杂交 B. PCR C. ELISA D. 血凝试验 E. PFU 11. 现已用于临床预防病毒性传染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是 A. 基因工程疫苗 B. 抗独特型疫苗 C. DNA疫苗 D. 抗病毒血清 E. DNA重组疫苗 12. 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别试验选用 A. 吲哚试验 B. 尿素分解试验 C. 乳糖发酵试验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7级专用)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的法纪观念,严谨的治学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熟练掌握兽医专业学位所要求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兽医类别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及推广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1.政治思想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兽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术;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兽医诊疗、兽药生产、动物疫病防控、兽医卫生监督检疫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外语水平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身心素质具备承担本类别范围内相关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研究方向 1.基础兽医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动物生理机能调控、动物及病原进化、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学作用、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病毒与宿主细胞非编码序列的功能分析、创新兽药研究、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与食品安全研究等。 2.预防兽医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动物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动物重要疫病和人兽共患病的诊断和防制新技术及新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应用等。 3.临床兽医学主要包括畜禽临床常见普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技术;动物生殖内分泌、生殖免疫调控机理、动物繁殖障碍发生机制及防治技术;微生态制剂的菌种筛选、应用及评价;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及评价、中医针灸技术的治病机制;动物肿瘤致病机理与防治及动物麻醉与器官保护等。 三、基本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8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不低于6学分(不少于半年的校内外实践以及其它形式的实践)。 四、培养方式 1.培养方式实行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内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校课程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在校内外本类别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管理等实践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实践工作完成后须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学位论文既可结合实践工作完成,也可在校内科研基地进行应用技术研究完成。 2.指导方式学位论文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校内导师应具有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校外导师一般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水平人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 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2013兽医影像学试卷A卷

安徽农业大学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兽医影像学》试卷(A 卷) 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2小时 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 人工对比: 2、 声影: 3、 空气支气管征: 4、 肺纹理: 二、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1.支气管肺炎的X 线影征是 ( ) A 、黑色阴影 B 、密度均匀的阴影 C 、大小不一的云絮状阴影 D 、边缘整齐的大块状阴影 2.以波幅变化反映回波情况的超声诊断类型属于 ( ) A 、A 型 B 、D 型 C 、B 型 D 、M 型 3.犬肝胆超声检查部位在 ( ) A 、左侧第8~9 肋间 B 、右侧第10~12 肋间 C 、左侧第10~12 肋间 D 、右侧第12~13 肋间 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4. X 线检查显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变细、稀疏的属于() A、骨质疏松 B、骨软化 C、骨质破坏 D、骨质增生 5. 某犬,6 岁,雄性,近1 个月食欲减少,尿频,后段尿液带血,颜色鲜红,精神正常,后腹部触诊敏感。首先需要进行的检查是 () A、X 线检查 B、血气分析 C、肝功检查 D、血常规检查 6.犬钡餐造影在胸腔内显示胃肠影像的疾病是() A、膈疝 B、腹壁疝 C、肠套叠 D、胃扩张 7.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超声频率越大,其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浅 B、超声频率越大,其穿透力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深 C、超声频率越大,其穿透力越强,探测的深度越浅 D、超声频率越大,其穿透力越弱,探测的深度越深 8. 在肺野的分区中,定位为:上界为胸椎横突下方,后界为横膈,下界是心脏和后腔静脉属于() A、椎膈三角区 B、心膈三角区 C、心胸三角区 D、胸膈三角区 9. 有关胸部侧位投照摆位要求中,哪个陈述是错误的() A、动物取侧卧姿势,用透射线软垫将胸骨垫高使之与胸椎平行 B、X线中心对准第4-5肋间(肩胛骨的后缘) C、投照范围从肩前到第一腰椎 D、胸廓的厚度以第12肋骨处的厚度为准 10. 以下不属于兽医影像学范畴的是() A、X-ray B、MRI C、B超 D、心电图检查 11.在扫描中加入了慢扫锯齿波的超声诊断类型属于() A、A 型 B、B 型 C、D 型 D、M 型 12. 从组织密度和厚度对X线影像的影响来说() A、组织密度越大,对X线吸收越多,X线片越亮 B、组织密度越小,对X线吸收越多,X线片越亮 C、组织密度越大,对X线吸收越多,X线片越暗 D、组织密度越大,对X线吸收越少,X线片越亮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医学微生物考试重点

1、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 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2、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 物质,大多数革兰阴性菌能产生热原质,本质为其细胞壁的脂多糖(LPS),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 3、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 4、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根据转导基因片段的范围,可将转导分为两类: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5、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 转移给受体菌。能通过结合方式转移的质粒称为接合性质粒,不能通过性菌毛在细菌间转移的质粒为非接合性质粒。 6、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素、侵袭性酶类和细菌生物被膜等。 7、溶原性转换:是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组编码的某些性状。 8、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的病菌数量不多、 毒力较弱,感染后损害较轻,使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者。一般在一次传染病流行中,大多数人为隐性感染,如结核。 9、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入侵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 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及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次实验课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内容2. 实验室规则 实验内容3.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实验内容4. 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 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 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实验中要仔细认真,注意分工与协作,操作实验要按操作步骤进行。学会正确操作手法、准确记录实验结果。示教实验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好相关内容; 3. 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 就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特点:无典型细胞结构,无能量产生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代表生物: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核呈环状裸DNA团块,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 与RNA 同时存在。 代表生物:分古生菌与细菌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与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 代表生物: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及人类、动物与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按期外形区分主要有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类。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细胞壁:

用革兰染色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G+染成紫色)菌与革兰阴性(G-染成红色)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就是肽聚糖,但分别拥有各自的特殊组分。 (1)肽聚糖:就是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或胞壁质。G+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溶菌酶作用点)联结而成。 五肽交联桥:青霉素的作用点,所以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G+主要成分)与磷壁酸(特有成分)还有少数就是磷壁醛酸。磷壁酸具有抗原性及黏附素活性,具有黏附作用,与细胞的致病性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细胞壁较薄,除了肽聚糖以外,还有外膜(G-主要成分),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与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的就是脂多糖(LPS)。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与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 ●脂质A: i.不同种属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ii.脂质A就是内毒素的毒性与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iii.耐热,毒性反应为发热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就是G-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

最新医学微生物期末考试

登陆QQ邮箱,对比重点是否有出路 1、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潜伏感染:宿主与致病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致病菌大量繁殖,即可使疾病复发。 4、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5、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芽胞的方法 6、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体的操作方法。 7、条件致病微生物: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8、显性感染:当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致病菌数 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症。 9、菌落:单个细菌经培养后分裂繁殖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0、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 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外毒素经血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11、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感染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1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 13、微生物:自然界中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到 的微小生物。 14、CPE:即致细胞病变效应,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受感染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15、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16、肥达试验:系用已知的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杆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根据抗体的含量和动态变化以辅助临床诊断伤寒、副伤寒的一种血清学试验。 17、菌群失调症: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18、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做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19、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或致病因子感染后,经过很长的潜伏期,有的可达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直至死亡。如HIV的艾滋病和麻疹病毒的亚急性脑。。 20、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1、简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感染条件: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感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