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 免疫调节

考点14  免疫调节
考点14  免疫调节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14 免疫调节

1.(2010·福建高考·T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A.浆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效应T细胞【命题立意】本题以结核杆菌感染人体细胞为背景考查人体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免疫知识。

【思路点拨】关键点:结核杆菌已经侵入了细胞内部.具体思路如下:

【规范解答】选D。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依靠细胞免疫参与免疫作用,首先T 细胞在病原体的刺激下增值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含有该病原体的靶细胞接触,促使靶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而促进靶细胞裂解,从而消灭病原体。【类题拓展】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当病原体入侵时首先依靠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特异性免疫参与防卫。

(2)特异性免疫中首先依靠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来抵抗病原体,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免疫便参与免疫反应,其中的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然后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暴露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2. (2010·浙江高考·T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免疫学中二次免疫知识及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疫苗通常是一些灭活的病毒,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多次注射属于二次免疫的知识。

【规范解答】选C。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应的淋巴细胞而参与免疫作用,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同时也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或多次注射相同的疫苗的时候,会直接刺激机体的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而起到较强的免疫效应。

3.(2010·江苏高考·T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

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

..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命题立意】本题以无胸腺裸鼠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知识的理解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2)免疫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规范解答】选A。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无胸腺裸鼠不能产生T细胞,绝大部分的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T细胞的协助,对无胸腺裸鼠而言,细胞免疫基本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无胸腺裸鼠的免疫能力基本丧失,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对无胸腺裸鼠而言属于抗原,因其免疫能力基本丧失,则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4.(2010·海南高考·T8)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遭到破坏时的调节机制。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区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2)病原体入侵时的调节是免疫调节。

【规范解答】选D。当血液中O2浓度、血糖浓度、环境中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时,需要靠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参与调节以维持O2浓度、血糖浓度和机体温度的动态平衡,该过程与免疫系统无关;当机体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会依靠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该病毒。

5.(2010·安徽高考·T30)(1)将3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大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等渗KCI溶液(B)、等渗葡萄糖溶液(C)3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______(填A、B、C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_______。

(2)图为神经-肌肉链接示意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填①~⑦编号)。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填①~⑦编号)。

(3)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________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C2的名称为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图的能力,涉及到神经调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以及体液免疫的基础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细胞外的Na+迅速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总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3)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产生。

【规范解答】(1)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细胞外的Na+迅速内流,这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A、B、C三种溶液中,只有海水中存在较多的Na+离子,神经纤维只有在海水中受到刺激时,才可以产生神经冲动。

(2)图示表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这一反射过程不通过大脑控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④⑤⑥;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③②①。

(3)重症肌无力患者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成为了抗原,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攻击,导致自身免疫病。

【参考答案】

(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钠离子(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

(2)④⑤⑥③②①

(3)抗原浆细胞

6、(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

组大鼠注射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的与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2)免疫系统组成及各组成的具体内容。

【规范解答】(1)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需要的细胞。

(2)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可以给A组大鼠注射相应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液中存在的具有杀菌效应物质,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

【参考答案】

(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2)抗原(3)浆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红细胞

7、(2010·上海高考·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至少答出两个)。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

⑨表示免疫分子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和;⑧和⑨分别表示和。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6)接种疫苗属于免疫方法。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

(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点。

(2)免疫系统的组成。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4)免疫学应用知识。

【规范解答】

(1).免疫器官指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包括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指皮肤、黏膜。汗液、胃酸属于皮肤、黏膜的分泌物,

属于第一道防线。

(3).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不具有

特异性。

(4).②可以分化出⑥⑦,⑥可以产生抗体,由此可以判断②为B淋巴细胞;③

可以分化出④,④可以进一步分化,由此判断④为记忆T细胞,⑨为淋巴因子。(5).当相应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记忆B

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

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免疫依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类。

【参考答案】

(1).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2个) (2).A

(3).非特异性

(4). B淋巴细胞记忆T细胞抗体淋巴因子

(5).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

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

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6).人工

【类题拓展】免疫过程中的免疫细胞分析

(1)免疫过程中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细胞、记忆B细胞、T 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2)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特异性识别,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

(3)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4)效应T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T细胞攻击。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免疫调节 1.[2019·全国卷III] (11分)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抗体 (2)A、D(3分)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解析(1)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四组小鼠分别用抗原甲和抗原乙进行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要产生再次免疫应答,则需再次注射与初次注射时相同的抗原,即A组和D组小鼠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初次免疫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刺激后,这些记忆细胞会迅速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A组小鼠经抗原甲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抗体分布在血清中,再次加入抗原甲后,抗体能够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解析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产生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D错误。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C 解析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免疫调节药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药理学专业班级08级三年临床、药学授课教师王生杰授课类型讲授学时 1 章节题目第四十二章影响免疫功能药 目的与要求1. 理解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理解免疫增强药左旋咪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的作用及应用 3. 了解环磷酰胺、抗代谢药、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4. 了解转移因子、胸腺素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重点 难点 免疫抑制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方法 与手段 讲授,CAI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六版。王迎新、于天贵: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一版。

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第四十章免疫功能调节药 第一节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能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防治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由于对正常免疫反应也有抑制作用,故不良反应较严重。 环孢素 【作用】 ①抑制T辅助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阻断T细胞对抗原的分化、增殖反应,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能力; ②抑制T细胞产生干扰素。由于环孢素仅抑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对B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影响小,故不削弱机体的一般防御能力。 ③对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用于防治异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时的排斥反应。 2.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高血压、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多毛等,故用药期间宜检测肝、肾功能。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 【作用】对免疫反应的多个环节有明显抑制作用: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2.阻止淋巴细胞增殖、破坏淋巴细胞; 3.抑制淋巴因子产生、减少抗体生成等。

免疫调节高考题

2010-2017年部分免疫调节高考题整理 (2010全国新课标卷T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 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B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而效应T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2011高考大纲卷T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2011年新课标卷T30)(10分)回答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值、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 【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 题组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6上海,17,2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①具有免疫持久性具有免疫短促性 ②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③涉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不涉及巨噬细胞的功能 ④包含抗原诱导的细胞增殖与分化不存在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2.[2016海南,16,2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4.[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 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 D.可被蛋白酶水解 5.[2014大纲全国卷,3,6分]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6.[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五年真题】2020版高考生物:专题17 免疫调节(含答案)

专题十七免疫调节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功能 1.(2015·福建卷,2)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依题意患者体内过度激活的效应T细胞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死亡而发病应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应低于正常水平,B 错误;效应T细胞直接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错误;免疫增量剂促进T细胞增殖将导致效应T细胞数目增多,继而加重病情,D错误。 答案 A 2.(2015·天津卷,2)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中等。鸡霍乱病原菌能引起鸡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所以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选择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是本来就存在的,而选择是定向的,第一次注射前,鸡中本来就存在抗性个体和非抗性个体,注射鸡霍乱病原菌后选择了抗性的个体,故抗性个体并非鸡霍乱病原菌诱导产生,B错误;第一次注射后,在抗原的刺激下,鸡体内产生

免疫调节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A. 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 1、IL-6、TGF-β D.IL-10、TGF-β E.INF-γ、TNF-β 10. B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主要通过() A.分泌的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B.分化形成抑制或辅助细胞发挥作用 C.活化巨噬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E.分泌的Ab发挥作用 11.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是() A.抗原的存在 B.抗体的存在 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存在 D.补体的存在 E.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存在 12.群体水平免疫调节的基础主要是() A.MHC多态性 B.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 C.AICD对特异性应答的反馈调节 D.独特型网络的调节 E.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中的反馈调节 13.关于抗原对特异性免疫性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的前提 B.结构相似的抗原具有相互干扰特异性抗体应答的能力 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 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 E.抗原的质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无关 14.关于免疫应答的调节,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不受遗传基因的制约 B.免疫调节的机制影响免疫应答的发生应答的强弱 C.免疫应答的调节可分为免疫系统内调节和免疫系统外及个体和群体水平的调节D.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E.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或异常可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 15.关于IFN-γ的免疫调节作用,下列那一项是错误的()

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免疫调节检测

专题5第3讲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巴西奥运会曾一度受到寨卡病毒的威胁。寨卡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无逆转录酶),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密集出现与其流行存在密切联系。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研究该病毒的致病机理,可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大量培养该病毒B.该病毒被吞噬细胞识别处理的过程体现了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C.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浆细胞结合,从而抑制其增殖 D.若患者痊愈后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会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7N9中的“H”指红细胞凝集素,“N”指神经氨酸酶。目前已发现,H有18种形态,N有11种形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外 B.在患者体内,“H”和“N”属于抗原,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病毒在患者体内合成“H”和“N”时,所需要的原料都来自人体细胞 D.为患者注入治愈者的血清,可清除被感染的细胞,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4.如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有特异识别功能,吞噬病菌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细胞②和细胞③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C.免疫活性物质都来自免疫细胞,如图中的物质Ⅰ和物质Ⅱ D.细胞①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5.根据现代免疫概念,下列物质属于抗原的是( ) A.给贫血患者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中的红细胞 B.自身生成的白细胞

关于免疫调节剂

关于免疫调节剂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如肿瘤、器官移植、病毒性肝炎、哮喘、反复性感冒、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 都会使用到免疫调节剂。医学上的“调节”多具有双向的含义,临床使用的免疫调节剂可大致分为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两大类, 其增强或抑制的功效多与使用剂量有关,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起着或主要或辅助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中举足轻重在器官移植领域,不可避免地要提及诺华公司1984年推广上市的环孢素A(山地明),该药是推动器官移植发展的最重要的第二代免疫抑制剂,它的问世被 称为现代器官移植的一座里程碑。临床及相关研究证实,在肝脏移植中联合应用环孢素A和强的松,多数患者能够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另外,此药也使心肺联合移植以及胰、骨髓等器官移植成为可能。目前,该药品仍是临床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免疫抑制剂。据诺华公司移植事业部总监吴云鹏介绍,2005年,新山地明(进行了剂型改造的环孢素A)在中国的销售额约为1.6亿~1.7亿元,占国内整个环孢素A市场的50%~60%。据了解,国内免疫抑制剂市场目前仍是进口品牌 占主导地位。除新山地明之外,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藤泽药厂生产的FK506制剂(普乐可复)也占有一席之地,该药已成为预防、治疗排斥反应 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线药物,也是新山地明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关专家介绍,与环孢素A相比,FK506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作用环节相似,两者均是器官移植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免疫抑制剂。相比之下,中美华东制药、华北制药新药等企业的环孢素A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环孢素A的原研企业诺 华公司是众多正在从事新型免疫抑制剂研究企业之一。2003年,诺华公司在国内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舒莱(Simulect,或Bas-iliXimab)。此药是 一种新型的嵌合性人/鼠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对抗排斥反应,其作用环节与环孢素A不同,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在移植早期即可使用。据了解,舒莱的2005年国内销售额约为3000万元,诺华公司对此品的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 ■免疫增强剂:化学合成类后军突起免疫增强剂是指兴奋、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也用于难治性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据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呼吸科主任医师胡仪吉介绍,常用的免疫增强剂分为五类:生物类(胸腺

第十七章免疫调节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A型题] 1.哪些受体同时被交联可被抑制B细胞的增值() A.TCR和BCRJ B. BCR和FcγRⅡ-B C. BCR和CR2 D. BCR和FcαR E. TCR和FcγR 2.B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免疫调节依赖于识别() A. MHC分子 B.独特型抗原决定基 C.Fc受体 D.分化Ag E.补体受体 3.抑制Th2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 B. IFN_γ C. IL_4 D. IL_5 E. IL_10 4. 抑制Th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 A. IL_2、IL_10 B. IFN_γ、IL_4 C. IL_4、IL_7 D. IL_8、IL_10 E. IL_10、IL_4 5.临床上应用抗Rh﹢抗体预防新生儿溶血症发生的原理是() A. 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 B.抗体的正反馈调节作用 C.独特型免疫网络学说 D.补体的调节作用 E.以上都不是 6.以下哪一种补体可与B细胞表面的CD21结合,促进B细胞的活化() A. C1 B. C2a C. C3a D. C3d E. C4 7. 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是() A. 由APC和Th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B. 由APC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C. 由Th和Ts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D. 由Th和Tc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E. 由Th1和Th2细胞的相互作用开始 8. 以下哪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 A. IL-2、IL-8 B.IL-2、IFN-γ、IL-12 C. IL-2、IL-4 D. IL-2、IFN-γ E.IL-3、IL-4 9.下列哪一种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 )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免疫调节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 专题16免疫调节 一、考纲要求内容: 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二、试题详解 1.(2012海南卷)16.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2(2012北京)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3(2012重庆)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答案】B 【解析】疫苗作为抗原,具有大分子性,A错误;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为T细胞释放,C错误;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过程,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4.(2012广东)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5(2012四川)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处理方式检 测结果 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 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 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6(2012江苏)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答案】B

2018届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16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6免疫调节 1.(2017·海南高考·T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 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A项,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故错误。B项,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对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故正确。C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免疫缺陷病,故错误。D项,免疫系统既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又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故错误。 2.(2017·江苏高考·T1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题指南】(1)题干信息:HIV有高度变异性、损伤多种免疫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2)解题关键: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下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8年知识点13免疫调节含解析

知识点13 免疫调节 1.(2018·江苏高考·T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解析】选B。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T淋巴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效应T细胞是T淋巴细胞在内环境中遇到抗原刺激分化而来,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中,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迅速增殖分化有关,B项正确;人体器官移植或细胞移植需要进行配型,否则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反而不能达到增强免疫的效果,C项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只需将筛选出的特定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培养即可,而不一定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D项错误。 2.(2018·北京高考·T2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 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血清iPSC DB7 MEF 免疫组77 82 8 空白组10 8 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 【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主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免疫调节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免疫调节药治疗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05T14:31:29.88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作者:翁建聪肖雪 [导读]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730000 免疫调节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免疫调节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6 例慢性乙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免疫调节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eAg 阴转率、HBeAg/抗HBe 转换率、HBV-DNA 阴转率,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调节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药;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65-01 为了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应用免疫调节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于2014 年1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186 例慢性乙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免疫调节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86 例慢性乙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慢性乙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3 例。对照组患者:男51 例,女42 例;年龄22~56 岁,平均(38.2±4.8)岁;病程1~5年,平均(2.4±0.8)年。实验组患者:男49 例,女44 例;年龄23~57 岁,平均(38.3±4.7)岁;病程1~5 年,平均(2.3±0.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症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单纯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每日口服一次,每次10mg,共治疗12 个月。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免疫调节药治疗,即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联合免疫调节药治疗:阿德福韦酯胶囊每日口服一次,每次10mg,共治疗12 个月;同时给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每次1~6mg,一周两次,26 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病症消失,谷丙转氨酶与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或降低大于50%;有效:患者临床病症缓解,谷丙转氨酶与总胆红素降低25%~50%;无效:患者临床病症未缓解或更为严重,谷丙转氨酶与总胆红素降低不足25%[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x±s 表示,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谷丙转氨酶变化情况 对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的变化情况(x±s,IU/L) 2.2 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eAg 阴转率、HBeAg/抗HBe 转换率、HBV-DNA 阴转率,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n(%)] 3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因素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具有独特的复制功能,使得该疾病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4]。因此,采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及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中常采用免疫调节药来增强患者的自身的免疫力,进而清除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5]。 本研究分别对93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与阿德福韦酯胶囊+免疫调节药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①两组患者的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 免疫调节剂(Protopic immunomodulator)是一种比较新的白癜风治疗方法。Protopic是由日本的Fujisawa 医药公司生产的用来抑制白斑处局部皮肤免疫反应的药膏。很多(但不是全部)使用它的人都取得了成功。Protopic曾成功地被用于湿疹的治疗,当前,批准的说明书中没有特别提到白癜风的治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规定现在不支持对Protopic用于白癜风的临床使用和研究。 目录 1概念 2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3功效 4副作用 5使用方法 1概念 immunoregulative preparation 免疫调节剂 增强及调节免疫功能的非特异性生物制品。是抑制白斑的一种药物。 2什么是免疫调节剂 在调查研究之后,很多病人都希望(protopic对白癜风的治疗)尽快被批准。Protopic一般的使用方法是每天涂两次,很多医生还建议他们的患者每周照射15-30分钟的自然光,也有医生选择用窄波UVB的。Protopic有.03%(一般适用于儿童)和.1%(加强型)两种型号。 Protopic免疫调节剂药膏是由日本本州的Tsukuba 山中发现的一种土壤中稀有的细菌制成的,此地因为有稀有的植物群而闻名,所以日本公司发现这种产品的特性也自然而然。 大多数专家认为白癜风是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人体自身的黑色素细胞而导致的。在局部的白斑区使用后,Protopic能够阻止免疫系统攻击黑色素细胞,从而使之成长和再生长。Protopic不会很容易地被人体的血液吸收,使治疗真正限于局部,这一点可以使患者放心使用。 最近Protopic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委员会批准用于湿疹的治疗(白癜风还没有被批准),尽管还没有发表和公开官方的研究、结论或者科学的数据,已经对很多白癜风患者显示了明显的效果。白癜风方面的权威Pearl Grimes大夫正在进行一个由调查人发起的研究,此研究由fujisawa公司所资助,用来评估protopic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虽然还不会马上就在美国、日本和其他的地方正式应用,但是如果调查研究工作能够证明Protopic的价值的话,

免疫学试题库 (16)

第十六章免疫调节 一、单项选择 1. 对于CTLA-4表述有误的是: A. 与CD28分子高度同源 B. 其配体是B7分子 C. 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 D. 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分子的亲和力 E. 与B7分子结合后可向T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2. 以下不属于免疫抑制性受体的是: A. CTLA-4 B. PD-1 C. B7 D. FcγRⅡ-B E. CD94/NKG2A 3. 下述哪项不属于免疫调节: A. ADCC B. AICD C. Tr D. 抗独特型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4. 活化性免疫受体胞质区具有的结构域是: A. ITIM B. PTP C. ITAM D. PTK E. SHIP 5. 介导AICD的细胞是: A.活化的T细胞B.活化的Mφ细胞C.活化的NK细胞 D.活化的中性粒细胞E.肿瘤细胞 6. 抑制Th2功能的细胞因子: A.IL-2 B.IFN-γC.IL-4 D.IL-5 E.IL-10 页脚内容1

7.抑制Th1功能的细胞因子: A.IL-2、IL-10 B.IFN-γ、IL-4 C.IL-4、IL-7 D.IL-8、IL-10 E.IL-10、IL-4 8.Treg细胞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 A.特异性杀伤靶细胞,清除抗原B.杀伤T细胞和B细胞引起免疫抑制 C.抑制APC呈递抗原D.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活化补体 E.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 9. 对细胞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 A.IL-2、IL-4、IL-5 B.IL-2、IL-8、IL-10 C.IL-1、IL-6、TGF-βD.IL-4 、IL-10、TGF-β E.IL-12、INF-γ、TGF-β 10. 关于抗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原的存在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前提B.抗原在体内耗尽,免疫应答将停止C.一定范围内应答水平与抗原的量呈正相关D.抗原的量与免疫应答的发生与否有关E.抗原的性质与免疫应答的类型无关 11. CTL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 A. 协同刺激分子 B. MHC- I 类分子 C. IL-4 D. IFN-γ E. IL-2 页脚内容2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 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下列有关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存在 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 C.T细胞能够识别B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 D.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病毒 解析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所以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A项错误;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以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B项正确;B细胞能够识别T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C项错误;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异体器官等,D项错误。 答案 B 2.(2019·河北省5月冲刺)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 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 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吞噬、处理,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C项错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 3.(2019·江苏省盐城市)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免疫调节知识点汇总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 B 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 1.防卫功能 (1)免疫种类: 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①体液免疫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 淋巴因子?→?B 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B 细胞 ②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 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 效应T 细胞作用: 记忆T 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三、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反击而引起的,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过敏反应

①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防卫过弱 (1)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遗传物质是RNA; (2)病因: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它可使人体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 (3)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四、免疫学的应用: 1.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 2.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 3.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特别提醒: 1.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2. 溶菌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外分泌液(泪液、唾液、乳汁、尿液等)、组织液和某些微生物体内,该酶能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既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直接吞噬消化各种病原微生物; 吞噬细胞也可以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体。 4.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表面等都是外界环境,在这些场所发生的免疫都属于第一道防线,如胃酸杀菌。 5.①在免疫反应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②在免疫反应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6.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C.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来发挥作用的。

免疫调节(高考题)

专题20 免疫调节(高考题)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2013课标I,4,6分)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2. (2013课标II,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3.(2013山东理综,3,4分)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 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4.(2012北京理综,4,6分)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5.(2012江苏单科,12,2分)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6.(2012广东理综,5,4分)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7.(2012福建理综,4,6分)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免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D.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8.(2012四川理综,3,3分)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