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相色谱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汇编)

(一)气相色谱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汇编)
(一)气相色谱基础知识(环境监测岗专业考试)(汇编)

(一)基础知识

分类号:W12—0

一、填空题

1.气相色谱柱的老化温度要高于分析时最高柱温℃,并低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色谱柱要与断开。

答案:5~10 检测器

2.气相色谱法分离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沸点差别越小、极性越相近的组分其保留值的差别就,而保留值差别最小的一对组分就是物质对。

答案:越小难分离

3.气相色谱法分析非极性组分时应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出峰,如烃和非烃混合物,同沸点的组分中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案:非极性极性

4.气相色谱法所测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氢键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力,氢键力在气液色谱中占有地位。

答案:定向重要

5.气相色谱法分离中等极性组分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沸点顺序流出色谱柱。

答案:中极性

6.气相色谱分析用归一化法定量的条件是都要流出色谱柱,且在所用检测器上都能。

答案:样品中所有组分产生信号

7.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并要求它与其他组分

能。

答案:内标物完全分离

8.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浓度型检测器有和。

答案:热导检测器(TCD)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9.气相色谱法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和。

答案:氢火焰检测器(FI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10.电子捕获检测器常用的放射源是和。

答案:Ni63H3

11.气相色谱分析中,纯载气通过检测器时,输出信号的不稳定程度称为。

答案:噪音

12.顶空气体分析法是依据原理,通过分析气体样宋测定中组分的

方法。

答案:相平衡平衡液相

13.毛细管色谱进样技术主要有和。

答案:分流进样不分流进样

14.液—液萃取易溶于水的有机物时,可用法。即用添加来减小水的活度,从而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

答案:盐析盐

15.气相色谱载体大致可分为和。

答案:无机载体有机聚合物载体

16.所谓气相色谱固定液热稳定性好,主要是指固定液在高温下不发生、

和分解。

答案:聚合交联

17.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式有升温和升温。

答案:线性非线性

18.气相色谱法分析中,不同的色谱柱温会对柱效、、、和

产生影响。

答案:保留值保留时间峰高峰面积

19.选择气相色谱分析的气化室温度时要考虑试样的、、和进样量等因素。

答案:挥发性沸点范围稳定性

20.气相色谱法中,评价毛细管柱性能的3项重要指标是、

和。

答案:柱效表面惰性热稳定性

21.用于气相色谱分析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

和。

答案:直接采集法浓缩采集法化学反应采集法

二、判断题

1.用气相色谱分析同系物时,难分离物质对一般是系列第一对组分。( ) 答案:正确

2.气相色谱分析时,载气在最佳线速下,柱效高,分离速度较慢。( ) 答案:正确

3.气相色谱法测定中,随着进样量的增加,理论塔板数上升。(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气相色谱法测定中,理论塔板数与进样量无关。

4.气相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 )

答案:正确

5.气相色谱分析时,载气流速对不同类型气相色谱检测器响应值的影响不同。( ) 答案:正确

6.气相色谱固定液必须不能与载体、组分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 答案:正确

7.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的色散力是非极性分子间唯一的相互作用力。( ) 答案:正确

8.气相色谱检测器灵敏度高并不等于敏感度好。( )

答案:正确

9.气相色谱分析中溶质的比保留体积受柱长和载气流速的影响。(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不受柱长影响。

10.测定气相色谱法的校正因子时,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受进样量的影响。(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其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受进样量的影响。

11.气相色谱法中,色谱峰的峰高是峰的顶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 ) 答案:正确

12.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分子量较小的载气有较小的扩散系数。(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分子量较小的载气有较大的扩散系数。

13.气相色谱的灵敏度又称为应答值。( )

答案:正确

14.气相色谱法中,分离度是色谱柱总分离效能的指标。( )

答案:正确

15.气相色谱分析时,组分在气-液两相间的分配比愈大,保留时间愈短。( ) 答案:正确

16.采集用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样品时,应采空白样,以证明样品未被污染。( ) 答案:正确

17.用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时,吹脱出的气体样品会含有许多水分,有可能会干扰色谱测定,因此要除去水分。( )

答案:正确

18.ECD检测器是一种高灵敏度检测器。( )

答案:正确

19.ECD检测器灵敏度高,但重现性差。( )

答案:正确

20.动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又称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

答案:正确

三、选择题

1.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多组分样品时,分离度至少为。( ) A.0.50 B.0.75 C.1.0 D.1.5 E.>1.5

答案:C

2.气相色谱固定液的选择性可以用来衡量。( )

A.保留值B.相对保留值C.分配系数D.分离度E.理论塔板数

答案:B

3.制备气相色谱填充柱时,涂渍高温固定液宜选用。( )

A.抽空涂渍法B.加热回流法

答案: B

4.在气相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 ) A.保留值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分配比E.理论塔板数

答案:B

5.使用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时,有几个步骤,下面次序是正确的。(1)打开桥电流开关,(2)打开记录仪开关,(3)通载气,(4)升柱温及检测器温度,(5)启动色谱仪电源开关。( )

A.(1)→(2)→(3)→(4)→(5) B.(2)→(3)→(4)→(5)→(1)

C.(3)→(5)→(4)→(1)→(2) D.(5)→(3)→(4)→(1)→(2)

E.(5)→(4)→(3)→(2)→(1)

答案:C

6.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色谱峰特性与被测物含量成正比的是。( ) A.保留时间B.保留体积C.相对保留值D.峰面积E.半峰宽

答案:D

7.气相色谱法中,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表示。( ) A.分配比B.分配系数C.保留值D.有效塔板高度E.载气流速

答案:D

8.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线性范围”是。( ) A.标准曲线呈直线部分的范围B.检测器呈线性时,最大和最小进样量之比

C.最小进样量和最大进样量之比D.最大允许进样量与最小检测量之比

答案:B

9.SE-30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极性属于。( )

A.非极性B.弱极性C.强极性

答案:A

10.PEG-20M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极性属于是。( )

A.非极性B.中等极性C.极性

答案:C

四、问答题

1.气相色谱分析用微量注射器进样时,影响进样重复性的因素是哪些?

答案:针头在进样器中的位置,插入速度,停针时间,拔出的速度。

2.气相色谱法中,确定色谱柱分离性能好坏的指标是什么?

答案:柱效能、选择性和分离度。

3.气相色谱分析中,柱温的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1)被测组分的沸点;

(2)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3)检测器灵敏度;

(4)柱效。

4.评价气相色谱检测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案:灵敏度、检测度、线性范围和选择性。

5.分别说明气相色谱柱填料硅藻土载体Chromosorb W AW DMCS中“W”“AW”“DMCS'’的含义?

答案:W—白色:AW—酸洗;DMCS-二甲基二氯硅烷处理。

6.制备气相色谱填充柱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选用合适的溶剂;

(2)要使固定液均匀地涂在载体表面;

(3)避免载体颗粒破碎;

(4)填充要均匀密实。

7.气相色谱法分析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取样进样技术、样品吸附分解、检测器性能、仪器的稳定性、数据处理与记录。8.气相色谱分析采用恒温—线性—恒温程序升温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初始用恒温分离低沸点组分,然后线性升温至终温,在终温保持一定时间,把高沸点组分冲洗出来。

9.试述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答案: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和响应范围广。10.试说出气相色谱法的局限性。

答案:只能分析在操作条件下能气化而且热稳定性良好的样品。

11.什么是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

答案:当一定浓度或一定质量的样品进入检测器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响应信号,灵敏度就是响应信号对进样量的变化率。

12.气相色谱分析基线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气相色谱分析基线是色谱柱中仅有载气通过时,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3.气相色谱柱老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气相色谱柱老化的目的是要赶走残存溶剂和某些挥发性杂质,使固定液在载体表面有一个再分布的过程,使其更加均匀牢固。

14.与常规液-液萃取相比,连续液—液萃取具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优点:无需人工操作,可以进行低分配系数物质的萃取,使用较少的溶剂,可获得较高的萃取效率。缺点:在蒸馏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高挥发性的物质,热不稳定物质也可能会有降解。

15.说明连续液-液萃取的适用范围。

答案:对于分配系数值小的物质,或者需要萃取的样品体积很大,多次萃取是不符实际的,并且萃取次数越多,使用的萃取剂体积也太大。在某些情况下,萃取动力学平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连续液—液萃取。

16.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时,加尾吹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为了减少柱后死体积,提高灵敏度。

17.什么是气相色谱的半高峰宽?

答案:半高峰宽是在峰高一半处的色谱峰的宽度,单位可用时间和距离表示。

18.气相色谱法中,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有哪些特点?

答案:在毛细管色谱柱中,固定液涂在毛细管内表面上,与填充柱相比,毛细管柱渗透性大,传质阻力小,所以具有如下特点:柱子长,柱效高:可提高载气线速,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柱容量小。

19.为什么连接色谱柱与检测器时,要将原接真空泵的一端接检测器?

答案:在连接色谱柱与检测器时,将原接真空泵的一端接检测器,另一端接气化室,这样可以提高出口的压力,使载气线性均匀,柱效高。方向接反时,造成柱效下降10%~20%。20.何谓气相色谱的保留值和相对保留值?

答案:保留值表示溶质通过色谱柱时被固定相保留在柱内的程度。相对保留值是任一组分与基准物质校正保留值之比。

21.什么是气相色谱的分配系数?影响分配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分配系数也叫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间达到平衡时,组分分配在气相中的平均浓度与其分配在液相中的平均浓度的比值,它是一个常数。分配系数只

随柱温、柱压变化,与柱中两相体积无关。

22.对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基本性能有哪些要求?

答案:(1)在工作温度下为液体,具有很低的蒸气压(0.75kPa,即0.1mmHg);

(2)在工作温度下要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即在进行色谱分析时固定液

不能与载体、样品和载气发生反应;

(3)在工作温度下固定液对载体有好的浸渍能力,使固定液形成均匀的液膜;

(4)固定液对所分离的混合物有选择性分离能力。

23.气相色谱常用的定性、定量方法有哪些?

答案:定性方法:用已知保留值定性;根据不同柱温下的保留值定性;根据同系物保留值的规律关系定性;双柱、多柱定性;双检测器定性或利用检测器的选择性定性;利用其他物理方法结合定性,如质谱;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作用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定量方法:外标法;内标法;叠加法;归一化法。

24.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利用氢火焰作为电离源,当待测气体通过离子室时,在能源的作用下分子直接或间接被离子化,并且在电场内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利用电子放大系统测定离子流的强度,即可得到被测物质变化信号。

25.论述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答案:火焰光度检测器是利用富氢火焰使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激发态分子,当它们回到基态时,发射出一定波长的光。此光强度与被测组分量成正比。

26.气相色谱保留值包括哪些指标,各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至少说出6种)

答案:气相色谱保留值包括死时间、死体积、死区域、保留时间、调整(校正)保留时间、保留体积、调整(校正)保留体积、净保留体积、比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和保留指数差等。

(1)死时间:一些不被固定相吸收或吸附的气体通过色谱柱的时间。

(2)死体积:指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及进样系统管道和检测系统的总体积,

等于死时间乘以载气流量。

(3)死区域:指色谱柱中不被固定相占据的空间。

(4)保留时间:从注射样品到色谱峰出现时的时间,以s或min为单位表示。

(5)调整(校正)保留时间:保留时间减去死时间即为调整保留时间。

(6)保留体积:从注射样品到色谱峰顶出现时,通过色谱系统载气的体积,一般可用保

留时间乘载气流速求得,以ml为单位表示。

(7)调整(校正)保留体积: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即为调整保留体积。

(8)净保留体积:经压力修正的调整保留体积。

(9)比保留体积:把净保留体积进一步校正到单位质量固定液在273K时的保留体积。

(10)相对保留值:在一定色谱条件下,某组分的校正保留时间与另一基准物的校正保留

时间之比。

(11)保留指数:一定温度下在某种固定液上的相对保留值,具体说是以一系列正构烷烃

作标准的相对保留值。

(12)保留指数差:化合物X在某一固定液S上测得的保留指数减去X在角鲨烷固定液

上得到的保留指数。

27.气相色谱分析中,气化室温度会对色谱柱效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如果气化室温度选择不当,会使柱效降低,当气化室温度低于样品沸点时,样品气化的时间变长,使样品在柱内分布加宽,因而柱效会下降。而当气化室温度升至足够高时,样品可以瞬间气化,其柱效恒定。

28.说明用保留时间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分析的局限性。

答案:保留时间并非某一物质的特征值,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测得的同一保留时间可能有很多化合物与之相对应,这就难以确定未知化合物究竟是什么。

29.说明气相色谱填充柱应具备的条件。

答案:(1)具有化学稳定性,即在使用温度下不与固定液或样品发生反应;

(2)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即在使用温度下不分解,不变形,无催化作用;

(3)有一定机械强度,在处理过程不易破碎;

(4)有适当的比表面,表面无深沟,以便使固定液成为均匀的薄膜;要有较大的孔

隙率,以便减小柱压降。

30.简述电子捕获检测器工作原理。

答案:载气及吹扫气进入电离室中,在放射源发射的β—粒子(高能粒子)轰击下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电源、阴极和阳极电场作用下,该电子流向阳极,得到10-9~10-8的基流。当被分离的电负性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即捕获电子,使基流下降,产生一负峰。它通过放大器放大,在记录器上记录,即为响应信号,其大小与进入池中组分量成正比。

31.为什么可用液—液萃取的方式从水样中萃取出有机物?

答案:有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以用有机溶剂将它们从水样中萃取出来。分配系数越大,水相中的有机物被有机溶剂萃取的效率会越高。32.消除液—液萃取出现的乳化现象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答案:常用的破乳技术有:

加盐;增加有机溶剂比例;

通过玻璃棉塞过滤乳化液样品或通过无水硫酸钠柱过滤:

冷藏;

通过离心作用;

加进少量的不同有机溶剂。

33.液—固萃取(索氏提取)包括哪两个过程?

答案:液—固萃取(索氏提取)包括固体样品中某些待测组分分子在溶剂中溶解过程和待测组分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扩散的过程。

34.影响液—固萃取(索氏提取)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液—固萃取(索氏提取)的因素有:物料的性质:萃取时的温度;萃取时间;溶剂的性质和用量;样品中溶剂保留量;萃取液的浓度;溶剂的穿透速度。

35.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的进样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案:方法灵敏度高、不需要有机溶剂、无溶剂污染、组分损失少、检出限低、操作快捷。但样品是一次进样,所以在无法确定样品的浓度时,有时需要多次取样品测定。

五、计算题

气相色谱法分析某废水中有机组分时,取水样500m1以有机溶剂分次萃取,最后定容至25.00m1供色谱分析用。进样5μl 测得峰高为75.0mm ,标准液峰高69.0mm ,标准液浓度20.0mg /L ,试求水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mg /L)。

答案:已知试样峰高h i 为75.0mm ,标准液峰高h s 为69.0mm ,标准液浓度Cs 为20.0mg/L ,

水样富集倍数=500.0/25.00=20,则

()L mg C /09.120/0.200.690.75=?=

参考文献 [1] 孙传经.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气相色谱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 陈尊庆.气相色谱法与气液平衡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4] 王永华.气相色谱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6] 魏复盛,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指南(中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7] 傅若农.色谱分析概论.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 吴烈钧.气相色谱检测方法.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2005.

[9] 王立.色谱分析样品处理.2版.北京;化学35)1k 出版社,2005.

[10]刘国诠.色谱柱技术.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齐文启,等.环境监测应用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2]魏复盛,等.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指南(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命题:史箴

审核:史箴李冰清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气相色谱仪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1.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研究性实验) 2.课时安排:6课时。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3.实验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气相色谱仪的构成和使用方法,及其在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4. 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分离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和固定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103-106)的分配(吸附-脱附-放出)由于固定相对各种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即保存作用不同),因此各组份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就不同,经过一定的柱长后,便彼此分离,顺序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产生的离子流信号经放大后,在记录器上描绘出各组分的色谱峰。 5.实验设备 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容量瓶、分析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氮气、农药标准品。 6.实验内容 了解并初步掌握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构造;了解气相色谱仪常用的几种检测器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学习气相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和检测化合物的含量的方法;通过测定对样品的定性、定量测定,初步掌握获得气相色谱谱图和数据的一般操作程序与技术;学习样品制备的方法;了解影响分析测定的重要因素,学会优化分析条件;学习谱图和数据的处理方法;结合实验室项目,完成一个分析检测项目。 1)样品制备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环境监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 2、背景断面:反映进入本地区河流水质的初始情况。 3、净化断面(削减断面):当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在水体内流经一定距离而达到最大限度混合时,其污染状况明显减缓的断面。 4、控制断面:为了确定特定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评价污染状况,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而设置的采样断面。 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7、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质量浓度mg/L表示,它是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8、生化需氧量(BOD):是指由于水中的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或呼吸作用,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9、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L)表示。 10、总需氧量(TOD):指水中的还原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含量(mg/L)计。 11、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污染物扩散到某个地区的室外空间,污染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而引起某个地区居民中大多数人的不适感,并使健康和福利受到恶劣影响。 12、硫酸盐化速率:指大气中含硫污染物(主要是二氧二碳)转化为硫酸盐微粒的速度。 13、降尘:是指大气中自然沉降于地面上的灰尘,又称自然降尘。 1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15、声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16、声强:声强是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

环保尾气检测员培训知识

环保尾气检测员培训知识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环保检测员培训知识 一、了解3个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标准: 1、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GB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3、DB37/657-2011《山东省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仅是检测结果评判标准。 二、了解车辆参数及分类。 1、基准质量(RM) 指整车整备质量加100kg质量。 2、轻型、重型汽车 轻型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 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车辆。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包括轿车)。 注:M 1 M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 2 类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N 1 3、第一类轻型、第二类轻型、乘用车 第一类轻型指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kg的M1类车。 第二类轻型指除第一类轻型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 乘用车指主要用于载用乘客及其自身行李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 4、在用汽车 是指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的汽车。

5、点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 点燃式发动机,又叫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是依靠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发动机(如:汽油机)。 压燃式发动机指采用压燃原理工作的发动机(如:柴油机)。 6、发动机最大转速(MaxRPM)、怠速与高怠速工况 发动机最大转速: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发动机最大转速。 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 标准中轻型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2500±100r/min,重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1800±100r/min 7、过量空气系数(λ) 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之质量比。 8、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通常指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 x)。 三、了解仪器设备自检要求: 1、排放检测设备网络通讯自检要求:界面数据能正常显示。 2、五气分析仪和取样系统预热和自检要求: A、在30min内完成预热。 B、封闭取样探头时取样系统无泄漏。 C、氧传感器在环境空气检测时的数值位于(20.8±0.5)%vol范围之内。 3、流量计自检要求:

最新环境监测考试的题目库

环境监测考试题库 一、判断题(共50题) 1、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由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分析三部分组成。(√) 2、空白试验是指除用纯水代替样品外,其它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均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空白试验应与样品测定分开进行。(×) 3、配制溶液时为了安全,水要缓慢地加入浓酸或浓碱中,并不断搅拌,待溶液温度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稀释到规定的体积。(×) 4、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5、测定PH值的样品可放置数天后进行测定,对其测定值无任何影响。(×) 6、甲醛法测定大气中SO2时,当显色温度在20℃±2℃,比色皿为lcm时,要求试剂空白 液不应超过0.03吸光度。( × ) 7、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 8、对含悬浮物的水样应分别单独定容采样,并全部用于测定。(√) 9、风罩用于减少风致噪声的影响和保护传声器,故户外测量时传声器应加戴风罩。(√) 10、在K2Cr2O7法测定COD的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COD适中,可继续进行实验。(×) 11、水样采集后,立即经0.45μm滤膜过滤,其滤液消解供可溶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12、在冬天气温较低,一般采集的较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往往是过饱和的,这时无须处理就可立即进行BOD5测定。

(×) 13、如果水样中不存在干扰物时,测定挥发性酚的预蒸馏操作可以省略。(× ) 14、测定挥发酚的NH3-NH4Cl缓冲液的pH值不在10.0±0.2范围内,可用HCl或NaOH调节。(× ) 15、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带回实验室再固定。(×) 16、一类污染物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 17、pH标准溶液在冷暗处可长期保存。(× ) 18、总不可过滤固体物质通常在100℃度下烘干。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05g。(× ) 19、测定水中悬浮物,通常采用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 20、水样为淡粉色时,可使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 ) 21、测定水样浊度超过100度时,可酌情少取,用水稀释到5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 22、硫酸肼有毒、致癌!使用时应注意。(√ ) 23、测定水中砷时,在加酸消解破坏有机物的过程中,溶液如变黑产生正干扰。(× ) 2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时,锌粒的规格对测定无影响。(× ) 25、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时,硫酸浓度一般控制在0.05~0.3mol/L(1/2H2S04),酸度高时,显色快,但不稳定。(√ ) 26、测汞水样既可在酸性介质中进行,也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 × ) 27、EDTA具有广泛的络合性能,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其组成比几乎均为l:1的螯合物。(√ ) 28、在pHl0的溶液中,铬黑T长期置入其内,可被徐徐氧化,所以在加入铬黑T后要立即进行滴定。(√ )

环境检测相关基本知识

绪论 1. 环境监测的目的:1)评价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2)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 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3)确定污染源所造成的污染影响,它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迁移转化情况。4)研究污染扩散模式和规律,为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控制环境 污染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5)收集环境本底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保护人类健康和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提出建议,为制订和修改环境标准提供数据。 2. 环境监测的分类: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为特例监测);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3. 环境污染的特点:1)时间分布性:同一污染源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地点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可能相差很大,在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分布不是均匀的。2)空间分布性:不同污染物的稳定性和扩散速度与污染物 的性质有关,因此不同位置上的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 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两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值之间存在一界限4)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环境是一个由生物 和非生物组成的复杂体系,因此存在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 4. 单独作用: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对其发生危害,没有因为污染物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 5. 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相当于各种污染物毒害的总和,称为污染物的相加作用。 6. 相乘作用:混合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称为相乘作用。 7. 拮抗作用:混合污染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大部分或一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8. 环境监测--为某种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间断或连续地,对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并观察、分析其变化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9. 环境要素:环境整体中,各自独立的,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 10. 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的适宜程度 11. 环境污染按环境要素分类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12. 按污染物的性质分类: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13. 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连续性,追踪性 14. 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经过 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15. 环境标准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它是只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2)是判断环境质量和衡量环境工作优劣的准绳3)是执法的依据:环境问题的诉讼、排污费的收取等的依据都 是环境标准4)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准备手段和条件:通过实施可以促使企业对污染进行管理和治理,更 新设备等。总之,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16. 环境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 水和废水监测 1.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有答案

环境监测微生物知识培训试题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3分) 1.环境监测微生物测试主要包括的项目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人员微生物。 其中沉降菌测试的时间一般为4h。 2.对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取样,对于规则表面通常使用RODAC双碟进行测试,对于不规 则表面一般使用擦拭取样法。 3.静态状态下进行的环境监测,除监测操作人员(不得超过2人),无其他操作人员 活动。 4.酵母菌和霉菌的监测为1年4次,一般在1、4、7、10月采用沙堡氏培养基加测。 5.所用的每一批号的培养基,应选取3只进行阴性对照,以检验此批号培养基无菌是 否良好。 6.应在A级关键操作的同时,对A级背景区域进行微生物项目的监测。 7.807车间的N1070/06房间及809车间的T128、T149、T207、T239房间,如某一品 种在该区域生产时需要进行A级操作,则该房间按相连B级频率测试;如该房间没有A级操作过程,则按不相连B级频率测试。 8.无菌双碟在洁净区使用时,应在双碟表面标明测试区域、测试位点、测试日期、产 品批号(限有产品的A级区域),避免混淆。用于写标识的笔应为不易擦除的无尘记号笔。 9.沉降菌测试时,在准备好的双碟底部写好编号后放置在各取样点,将培养皿大盖全 部打开,并扣在不产尘的灭菌纸或PE膜上。 10.沉降菌测试过程中,如双碟被不慎触碰,A级双碟继续监测;其他级别的双碟结束 测试并重新放置双碟继续监测,结束后结果按累加计数。 11.浮游菌测试测试位置一般距地面左右,A级区域仪器放在工作台面上。 二、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 1.简述培养基双碟递入递出流程。 1.培养基由车间物流通道进入。 2.在D级递物柜间黄线外去掉纸箱或转运筐。 3.打开物流递物柜房间递物柜紫外灯,空照30分钟后,递入培养基双碟。 4.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方可递入C级区。5操作人员在C级区对双碟进行表面清洁,去掉最外层塑料袋包装,递入B级区递物柜内,用紫外灯照射60分钟后递入B级区存放。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性质:XXX 总学时:64 学分:4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单位:XXX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与环境、给水与排水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一门重要的理论与方法课程。本课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管理各领域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对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 X、TSP、PM10、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 按监测方法学习,主要讲述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以及生物方法;主要为标准方法和正在推广的新的常规监测技术,还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简易监测技术,及迅速发展的连续自动监测技术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法规,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关键、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掌握监测方案设计,优化布点、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和分析测定、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监测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后期课程和将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及分类。 2.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或程序。 3.掌握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的概念。 4.了解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及制订环境标准的作用、分类、分级情况。 5.掌握大气、水、土壤等最新的环境质量标准及其应用范围;了解各类污染物的控制或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复习题 环境监测中心 二○○六年七月 目录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4页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4-7页 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8-21页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21-26页 五、金属类监测基础26-31 六、有机物监测基础31-36页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 19、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对) 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对) 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对) 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对) 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对)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错) 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对) 26、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对) 27、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错) 28、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对)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错) 30、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算是污染源。(错) 31、排气筒高度的计算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对) 32、烟度标准中拟控制的是柴油车运行中的平均烟度。(错) 33、柴油机车排放的碳烟比汽油机车大40倍左右。(对) 34、柴油机排放的SO2明显比汽油机浓度值高。(对)

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重庆市环境监测基础知识竞赛 目录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二、实验室基础、质量保证及质量操纵 三、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 四、空气和废气监测基础 五、金属类监测基础 六、有机物监测基础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是推行可持续进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操纵。(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刻,以环境阻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同意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刻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刻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爱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操纵的地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不,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点标准、企业标准。(对)

气相色谱仪的及如何应用

气相色谱仪的简介及如何应用 气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具有一定蒸气压且热稳定性好的组分,对气体试样和受热易挥发的有机物可直接进行分析,而对500℃以下不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物质部分可采用衍生化法或裂解法。 一、仪器的组成 气相色谱仪由载气源、进样部分、色谱柱、柱温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进样部分、色谱柱和检测器的温度均在控制状态。 二、对仪器的基本要求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1)载气源气体氦、氮和氢可用作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可根据供试品的性质和检测器种类选择载气,除另有规定外,常用载气为氮气。 (2)进样部分进样方式一般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时,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顶空进样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供试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和测定。 (3)色谱柱根据需要选择。新填充柱和毛细管柱在使用前需老化以除去残留溶剂及低分子量的聚合物,色谱柱如长期未用,使用前应老化处理,使基线稳定。 (4)柱温箱柱温箱温度的波动会影响色谱分析结果的重现性,因此柱温箱控温精度应在±1℃,且温度波动小于每小时0.1℃。 (5)检测器适合气相色谱法的检测器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氮磷检测器(NP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谱检测器(MS)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碳氢化合物响应良好,适合检测大多数的药物;氮磷检测器对含氮、磷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火焰光度检测器对含磷、硫元素的化合物灵敏度高;电子捕获检测器适于含卤素的化合物;质谱检测器还能给出供试品某个成分相应的结构信息,可用于结构确证。除另有规定外,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用氢气作为燃气,空气作为助燃气。在使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时,检测器温度一般应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50℃,以免水汽凝结,通常为250~350℃。 (6)数据处理系统目前多用计算机工作站。 药典规定,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色谱条件,除载气、检测器、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试题

环境监测考试基础知识精选试题 一、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 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或者小于或等于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 19、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对) 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对) 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对) 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对) 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对)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错) 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对)?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⑴石油气的分析石油气(C1~C4)的成分分析,目前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以25%丁酮酸乙酯为固定液,6201担体,柱长12.15m,内径4mm,柱温12℃,氢为载气,流速25ml/nin,热导池电桥电流120~150mA, C1~C4各组分得较好的分离见图10。图10 石油在丁酮酸乙酯柱上的分离1-空气;2-乙烷;3-乙烯;4-二氧化碳;5-丙烷;6-丙烯;7-异丁烷8-乙炔;9-正丁烷;10-正丁烯;11-异丁烯12- 反丁烯-2,3;13- 顺丁烯-2,4;14-丁二烯北京化工研究院近期研究出用多孔氧化铝微球色谱固定相,对C1~C4烃分离很好,柱长2m,内径2mm,内填充0.3%阿皮松L,改性?-Al2O3,微球120~130目;柱温85℃,氮为载气,流速15ml/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分离谱见图11. 此外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还研制了石墨化炭黑和改性石墨化炭黑色谱固定相分离C1~C4烃。⑵石油馏的的分析气相色谱法分析石油馏分的效能与分析速度是精密分馏等化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如一根60m长、内径0.17mm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内涂OV-101,在程序升温条件下(柱温40~90℃)进样0.6?1,分流比150:1,分析了65~165℃大港直馏气油。用一根30m长、内径0.25mm 毛细管柱,涂PEG1500,柱温80℃,汽化100℃,氮为载气,分流比100:1,汽油中微量芳香烃得到很好的分离(见图12)。图11 低级烃类的气相色谱分离图1-CH4;2-C2H6;3-C2 H4;4-C3 H8;5-C2 H2;6-C8 H6;7-iC4 H10;8-nC4 H10;9-丙二烯;10-丁烯-1;11-iC5 H12 12--i C4 H6;13- 反丁烯-2;14- 顺丁烯-2;15-丁二烯16-丙炔图12汽微量芳烃的油中色谱分离1-苯;2-甲苯;3-乙苯;4-对二甲苯;5-一间二甲苯; 6-邻二甲苯 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我国在环境科学研究、监督检测中,广泛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大气和水中痕量胡害物质。 ⑴大气中微量-氧化碳的分析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工业锅炉和家用煤炉燃烧不完全放出一氧化碳,都污染环境。大气中痕量一氧化碳常用转化法没定。国产SP-2307色谱仪具有转化装置,使CO转化为CH4。CO+3H2Ni催化/380℃→CH4+H2O 色谱柱固定相可用5A筛分子,GDX-104,Porpak Q等,以分子筛为例,13X或5A分子筛60~80目(先经500~550℃活化2小时)以氢气载气, 57ml/nin;氢焰检测器;空气400ml/min;尾吹氮气80ml/min。柱长2m,内径2mm,柱温36℃,检测室130℃,转化炉380v;进样量1mm。可测大气中ppm级一氧化碳。

环保尾气检测员培训知识

环保检测员培训知识 一、了解3个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检测标准: 1、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2、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3、DB37/657-2011《山东省点燃式发动机在用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仅是检测结果评判标准。 二、了解车辆参数及分类。 1、基准质量(RM) 指整车整备质量加100kg质量。 2、轻型汽车、重型汽车 轻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 500kg的M1类、M2类和N1类车辆。 重型汽车指最大总质量超过3500kg的车辆。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包括轿车)。 注: M 1 类车指除驾驶员座位外,乘客座位超过8个的载客车辆。 M 2 类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N 1 3、第一类轻型汽车、第二类轻型汽车、乘用车 第一类轻型汽车指设计乘员数不超过6人(包括司机),且最大总质量≤2500kg的M1类车。 第二类轻型汽车指除第一类轻型汽车以外的其他所有轻型汽车。 乘用车指主要用于载用乘客及其自身行李的汽车,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最多不超过9个。 4、在用汽车

是指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的汽车。 5、点燃式发动机、压燃式发动机 点燃式发动机,又叫火花点火式发动机,是依靠电火花点燃混合气的发动机(如:汽油机)。 压燃式发动机指采用压燃原理工作的发动机(如:柴油机)。6、发动机最大转速(MaxRPM)、怠速与高怠速工况 发动机最大转速:油门踏板处于全开位置时测量得到的发动机最大转速。 怠速工况指发动机无负载运转状态,即离合器处于接合位置、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对于自动变速箱的车应处于“停车”或“P”挡位);油门踏板处于完全松开位置。 高怠速工况指满足上述(除最后一项)条件,用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稳定控制在50%额定转速或制造厂技术文件中规定的高怠速转速时的工况。 标准中轻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2500±100r/min,重型汽车的高怠速转速规定为1800±100r/min 7、过量空气系数(λ) 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之质量比。 8、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 通常指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及氮氧化物(NO x)。 三、了解仪器设备自检要求: 1、排放检测设备网络通讯自检要求:界面数据能正常显示。

气相色谱基础知识

气相色谱基本知识 1、什么是气相色谱法 以气体为流动相(称载气)的色谱分析法称气相色谱法(GC )。 2.、气相色谱是基于时间的差别进行分离 在加温的状态下使样品瞬间气化,由载气带入色谱柱,由于各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载气)间相对吸附能力/保留性能不同而在两相间进行分配,在色谱柱中以不同速度移动,经一段时间后得到分离,再依次被载气带入检测器,将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换成电信号变化并记录成色谱图,每一个峰代表最初混合物中不同的组分。峰出现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t R ),可以用来对每个组分进行定性,根据峰的大小(峰面积)对每个组分进行定量。 涉及的几个术语: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 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 ):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 色谱图:若干物质的流出曲线,即在不同时间的浓度或响应大小; 保留时间 (retention time ,t R ):样品注入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3、气相色谱法特点 3.⒈选择性高:能分离同位素、同分异构体等物理、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物质。 3.⒉分离效能高:一次可进行含有150多个组分的烃类混合物的分离分析。 3.⒊灵敏度高:气相色谱可检测11 10 -~13 10 -g的物质。 3.⒋分析速度快:一般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可完成一个分析周期。 3.⒌应用范围广:450℃以下有不低于27~330Pa 的蒸气压,热稳定性好的物质。

3.⒍缺点:不适应于大部分沸点高的和热不稳定的化合物;需要有已知标准物作对照。 4、气相色谱系统 主要包括五大系统: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基本流程如下 脱水管限流器 4.1、载气系统: 可控而纯净的载气源。载气从起源钢瓶/气体发生器出来后依次经过减压阀、净化器、气化室、色谱柱、检测器,然后放空。 载气必须是纯洁的(99.999%),要求化学惰性,不与有关物质反应。载气的选择除了要求考虑对柱效的影响外,还要与分析对象和所用的检测器相配。常用的载气有氢气、氮气、氦气等惰性气体。一般用热导检测器时,使用氢气、氦气,其它检测器使用氮气, 净化器:多为分子筛和活性碳管的串联,可除去水、氧气以及其它杂质。 4.2、进样系统: 包括气化室和进样装置,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而引入载气流。常以微量注射器(穿过隔膜垫)将液体样品注入气化室。 进样条件的选择:影响色谱的分离效率以及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气化室温度:一般稍高于样品沸点,保证样品瞬间完全气化; 进样量:不可过大,否则造成拖尾峰,进样量不超过数微升;柱径越细,进样量应越少;采用毛细管柱时,应分流进样以免过载; 进样速度(时间):1秒内完成,时间过长可引起色谱峰变宽或变形。 4.3分离系统: 分离系统是色谱分析的心脏部分,是在色谱柱内完成试样的分离,因为大多数分离都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