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历史悠久,文化丰盈,具有别致的风土人情。下面撷其姿彩,介绍给大家。

首先讲“食“,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法国人在饮食方面投入的精力和金钱,比我们花的心思一点都不少。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奶制品非常重要,有奶酪、奶油、牛奶、酸奶、黄油等,各类奶制品中又分为不同口味。另外,法国的菜品也分为:精致类、平民类、地方类和即席类等,包括专业名厨的极致佳肴、百姓家庭的田园汤菜,特色菜肴和独到美味。法国人讲究品酒,有红酒、香槟、啤酒等,餐桌上一般先喝开胃酒,吃饭时是红酒配红肉(比方牛肉、羊肉、猪肉),白酒配白肉(比如鱼肉、鸡肉),饭后上甜点,甜点一般配甜餐酒。法国的吃喝独具特色,形式多样,不一而足。

其次是“穿”,法国人的穿戴讲究品位,正式场合穿着西装与礼服,朋友聚会穿着大放而得体。老年人注重传统风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妇人,生活中喜爱穿裙子。中年人上班职业装,下班休闲类。年轻人穿衣戴帽相对随便,但不并不是“乱穿衣”,突出个性。从他们随便的着装中,你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性格和修为。

交际礼仪,法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有一定社会身份的场合,客人要施吻手礼。生活当中,人们见面以“贴面礼”表达友好和尊重,很多人也习惯行“握手礼”,不过握手时间不应过长,也不要握住对方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

法国是一个以吻示情的国家。在与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见面时,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法国男女交往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以示对女士的尊重。社交中忌讳过问对方的私事,比如家庭、年龄、工资等。一般人不习惯初次会面就送见面礼,这样会让人引起反感。

在餐桌上,坐姿不能整个背全靠在椅子上,吃饭时最忌讳嘴里发出声音。吃晚饭后,忌讳刀叉乱放,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排列整齐。吃抹嘴擦手餐巾用力擦,应该用餐巾的一角轻轻抹去嘴上或或手上的油渍。

信仰禁忌,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生活中忌讳“13”和“星期五”,颜色忌讳黄色和墨绿色,动物不多谈孔雀与仙鹤,认为鸡是吉祥物,认为菊花、杜鹃花和核桃是不祥之物。

法国人的节日假期繁多,宗教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耶稣升天日,降临日等,国定假日有元旦、国庆节、劳工节、一战和二战纪念日等。在加上每年五周的带薪假期,法国人可以说放假的时间不比上班的时间少。另外,还有各种文化节日,文化遗产日、音乐节、电影节、戏剧节、舞蹈节等,举不胜举。

有人说法国人是:“春天恋爱,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节”,可见法国人的生活情趣,风土人情别具一格。

Franc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ultural abundance, with a unique land and its people. The following captures the colors and introduced them to everyone.

String 1

First of all talk about "food," the Chinese people say,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 the French to invest in the diet of energy and money than we spend a lot of thoughts not at all. People's lives in France, the milk is very important, there are cheese, butter, milk, yogurt, butter, all kinds of dairy products, he also divided into different flavors. In addition, the French dishes are also divided into: fine class, the civilian class, local

classes and impromptu class and so on, including professional chefs the ultimate food, the people of the rural family kitchens, features delicious food and unique. French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wine, with wine, champagne, beer and so on, usually the first drink on the table an aperitif,

Red wine with red meat meal (for example, beef, lamb, pork), white wine with white meat (such as fish, chicken), dinner on a dessert, sweet dessert wines in general distribution. French food, drink, unique and diverse forms and so forth. String 7 Followed by "wearing" the French people wear particular about taste, formal occasions, wear a suit and dress, meet up with friends wearing a big place and decency. The elderly focus on traditional customs, especially the older woman who loved life, to wear a skirt. Middle-aged working business wear, casual work. Dressing young is relatively casual, but not are not "arbitrary dress", highlight the personality. From their casual dress code, you can see each person's personality and repair of. String 5

Communication etiquette, France is a country etiquette. Have a certain social status of the occasion, guests have to Shi kissing hand. Daily lives, people to meet the "veneer of Man" expression of friendship and respect, many people used to line "handshake" from others, but handshake time should not be too long, do not hold each other's hand energetically shaking. Women to men is usually the first to reach out to older people reach out to young, first. String 8

France is a kiss show love country. In the long-awaited reunion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colleagues when they meet, & Veg face or cheek, is the older of the junior pro-brow, only between my wife and couples only kiss or kissing. French men and women exchange adhere to the "ladies first" principle,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ladies. Social taboo to interfere in each other's private affairs, such as family, age, salary and so on. Most people are not used to the initial meeting Jiusong gift on his arrival, this can lead people to cause offense. String 6

At the table, sitting in a chair can not be entirely the whole back, the meals of the most taboo in his mouth sound. After dinner, taboo knife and fork without being prosecuted, the correct method is to discharge the plate on the knife and fork and arranged in neat rows. Rub the towel napkins to eat Mazui should be used napkin or the corner of the mouth, or gently wipe the hands of the grease.

String 6

Faith taboo, the French people, mostly Catholics. Life taboo "13" and "Friday", the color yellow and dark green taboo, animals, peacocks and cranes will not dwell on that chicken is the mascot that the chrysanthemums, azaleas, and walnuts is an ominous thing. String 4

Wedding Customs Festival, the French engagement before marriage, generally hosted by the bride's parents, the man's parents would also have to invite other relatives, sometimes with one or two friends who attend. The wedding from Fan to the simplified, but still lose solemn and sacred. General wedding by the mayor or his deputy presided over one, as early as 9 am to 5 pm between. Like China in general and the marriage banquet guests, in some places also have the custom of the bridal chamber. String 8

French holidays are numerous religious festivals are Christmas, Easter, Ascension Day, Advent Day, national holidays are New Year's Day, National Day, Labor Day, the anniversary of World War I and World War II and so on. In addition to five weeks of paid vacation each year, the French holiday time can be said to work better than less time. In addition, various cultural festivals, heritage days, music festivals, film festival, drama festival, dance festival, etc. The list goes on. String 5

Some people are saying: "Love the spring, summer vacation, fall, strike, winter festivals," shows that the French interest in life, customs and unique.

法国近代史

法国近代史 (faguo jindaishi)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参

各国风俗习惯

各国风俗习惯、禁忌爱好 内容: 一、服务员熟悉中外宾客生活特点的意义: 熟悉中外宾客的生活特点是做好接待服务工作的前提之一,只有了解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特点,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厌弃什么、需要什么、禁忌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服务,才能在接待服务工作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国外在数字上有哪些忌讳? 在亚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把“4”同“死”联系起业,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南朝鲜、日本忌讳“4”这个数字。此外,新加坡还忌讳“7”这个数字,在非洲一些国家都不喜欢“7”,如加纳把“7”当成不祥之兆,贝宁认为“7”是巫术的表示,肯尼亚对只要有“7”结尾的任何数字都不喜欢,而西方人最不喜欢“13”,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 三、在欧美国家里,下列花卉象征的意义是什么? 在欧美人的眼里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刺玟瑰—优美白百合花—纯洁红茶花—天生丽质蓝紫罗兰—诚实 杜鹃—节制鸡冠花—爱情大丽花—不诚实红郁金香—宣布爱情 黄郁金香—爱的绝望紫丁香—爱的初恋白丁香—念我水仙花—尊敬和自爱 四、向宾客送花要注意哪些礼节? 1.白色的花,在国外一般代表礼花,无论婚丧均可赠送,但对喜事要用红缎带,丧事要用白缎带(中国人习惯上喜事上绝不可用白花)。 2.花的枝数不宜为13枝,朵数也不宜为13朵。 3.紫色为丧礼的颜色,其他场合不能用紫色。 4.男子配带胸花以白色康乃馨为好。 5.妇女参加宴会时,昼间为一朵,晚间二朵为好。 6.遇婚丧事时,选配花的颜色(紫色除外)如下: 结婚:各色均可,最好为百年好,花盘、花束均可。 迎接:各色均可,最好是配带三花,赠送花束不可太大。 生日:各色均可,最好为万寿花、玟瑰花,花篮、花束或盆花。 生育:红色,最好为玟瑰。 二、外国人对颜色有哪些忌讳? 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比利时人以蓝色为不祥的标志;日本人忌绿色,认为绿色象征不祥;埃及人忌黄色,以黄色为不幸丧葬之色;欧美许多国家把黑色作为丧葬之色;乌拉圭忌青色,认为青色意味着黑暗的前夕。 三、国外对商标图案有哪些忌讳? 意大利忌讳用菊花作商标;法国认为核桃花是不祥之物;英国忌讳用人像作商品的装饰;瑞士忌讳猫头鹰图案;捷克认为红三角是有毒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国家忌讳用猪作商标图案;北非一些国家忌讳用狗作商标。 四、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忌讳是什么? 日本人比较注意穿着打扮,男的一般穿成套衣服,上身不宜只穿衬衣或短袖衫,穿长袖衣衫时不宜卷袖子,天气炎热时,主人没请客人宽衣,不能随便脱外衣,应先征得主人同意,在一般场合,穿背心或赤脚是失礼的,在生活上日本人喜欢晚睡早起,爱清洁,讲卫生,房间里不乱放东西,换洗衣服一般是外送洗涤,但内衣、衬裤、袜子和手帕一般为自己洗,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祥的颜色,忌讳荷花图案,认为梅花是不祥之花,赠送礼品时,切勿赠送数字为9的礼物,否则会产生误会,用筷子很讲究,忌讳舔筷、移筷、担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

法国的风俗礼仪

法国的风俗礼仪 本文是关于法国的风俗礼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法国的风俗礼仪 握手 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握时间不应过长,也不宜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年长者向年幼者、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亲吻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亲友同事间,是贴贴脸颊;长辈对小辈是亲额头;爱人情侣间,才亲嘴或接吻。 信仰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 饮食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 动物 当今法国家庭,对小动物恩宠倍加,不惜耗费巨金收买哺养。有一半以上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头数在3000万只以上。1/3的家庭养狗。 浪漫法国的禁忌风俗 1、标准的法国式见面礼是握手和互吻脸颊---后者是比较亲密的问候方式。人们会互相称呼为先生或女士而不直呼其姓,直至关系比较熟悉亲密时才会只呼其名。 2、休闲服装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通,即使在一些社交活动中也可穿着。但是部分社交场所,比如赌场,俱乐部以及高级餐厅内则要求着正装。在法国大部分海滩上,女士们衣着暴露享受日光浴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但是完全裸露则有一定的限制。法国不再允许在公共场合吸烟。 3、如果您在法国游览期间被邀至法国家庭内用餐,您须准时抵达或最迟不超

过应到时间后10分钟。越往南就餐礼仪就会越随便。然而,如果您是被邀请参加大型晚宴派对,最礼貌的方式就是在当天早上向男主人或女主人送去鲜花,以便在晚宴时可以派上用场。主人会在正式用餐前说‘bonappétit”以表示可以开始用餐。做好准备要度过一顿冗长,从容的晚餐。 4、法国的餐桌礼仪遵照大陆式礼仪,在用餐时,需左手握叉,右手握刀。手肘不应架在餐桌上,但手应该与餐桌保持同一高度。吃完各自碟子里的食物被认为是一种礼貌,如果您不想续杯,那就保持酒杯满杯或几乎满杯。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有哪些 提到饮食文化,真正能与中国相比的也许只有法国了。所以,下面就不妨和一起来了解下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法国大餐的盛名远扬海外,除了中国人之外,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法国人那样享受美食的乐趣了。 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们的最爱。 一顿标准式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第一道菜是冷盘菜,一般是沙丁鱼、火腿、奶酪、鹅肝酱和沙拉等,用于开胃。第二道菜是汤类,汤大致分为清汤、蔬菜汤、肉汤、海鲜汤,一般要配面包一起食用。第三道是主菜,一般先上鱼类再上肉类,鱼类包括淡海水鱼、贝类以及软体动物类。肉类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常用的烹调方式有烤、煎、铁扒等。用完主菜后,便到甜品了。法国人爱好甜食是出了名的,蛋糕、冰淇淋、馅饼、酥饼、布丁等等,种类口味多样。 当然,整顿大餐中,葡萄酒是不可缺少的。吃开胃菜有开胃酒;用餐中也要有酒。 法国饮食文化的代表第一、菜肴文化 讲究的调料搭配简单的菜样。法餐对菜的配料,火候的讲究,菜

肴的搭配,选料的新鲜,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及菜肴烹饪的细腻,合理性和艺术性都在其他西餐之上。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欧芹,龙蒿,肉豆寇,藏红花,丁香花雷,调味汁达百种,既讲究味道的细微差别,还考虑色泽的不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配料,菜的类别不过十来种,点餐的顺序是:头道菜是凉菜或汤,尽管菜单上有多种“头道菜”,但只能选一种,在上菜之前会有一道面包,吃完以后服务员帮你撤掉盘子再上第2道,第2道是汤,美味的法式汤类,有浓浓的肉汤,清淡的蔬菜汤和鲜美的海鲜汤。第3道是一顿饭中的正菜,正菜最多的是各种“排”,鸡排,鱼排,牛排,猪排。这所谓的排是剔除骨头和刺的净肉,再浇上配制独特的汁,味道鲜美,吃起来很方便。接着便是餐后甜点,可以是水果,咖啡,蛋糕或冰淇淋。法国的特色菜肴有马赛的“普罗旺斯鱼汤”,鹅肝,巴黎龙虾,红酒山鸡,鸡肝牛排,焗蜗牛等。 第二、就餐文化 法国人十分注重用餐的礼仪,餐具的摆放是饮食文化的内容之一,在法国,最简单的摆放方法是盘子在面前正中位置,餐巾放于盘内,盘子左边放餐叉,右边放餐刀和汤匙。盘子的正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水杯,红酒杯和白酒杯。法国人不仅注重用餐礼仪,还特别追求进餐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进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一位世界级的膳食家曾说过:“感受餐桌上的就餐气氛,就可以判断出这个国家国民的整体个性。”因此,法国人对于食物绝不只是停留于填饱肚子的阶段而已,

法国近代史概括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

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文化 李子杰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 B14020317 摘要:法国的饮食文化是欧洲饮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法国 饮食文化体现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态度。在这个浪漫的国度里,讲究的美食背后体现了法国社会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传统,同时法国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历史发展轨迹等诸多因素都深刻影响着法国饮食文化的形成。 关键词:法国,饮食文化,饮食特色 时装、香水、美食,是法国形象的三大象征。在这个浪漫而艺术的国度,饮食早已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它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生活的艺术,是创造的源泉。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人会像中国那样对美食倾注全部身心并乐此不疲,那就是法国人。有人形象地说:如果中国大餐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法国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 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以及发达的经济,都给法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发展基础。欧洲人认为法国菜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菜,其选材广泛、用料新鲜、装盘美观、品类繁多,渗透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有“民以食为天”的饮食观点,类似的“法国人是为了吃而生存”,这句话入木三分地画出法国人对饮食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艺术的层面。法国人除了对食物讲究色香味及营养外,还特别追求进餐时的情调,法国人甚至将饮食赋予哲学的意义,将同桌共餐视为一种联络感情、广交朋友的高雅乐趣和享受。 一、菜肴文化 法国菜在欧洲负有盛名,在欧洲的一流饭店或者餐馆所雇佣的大厨大多是法国人,由此奠定了法国菜在世界上的烹饪地位。法国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态度在饮食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早在十七世纪,法兰西王公贵族因引领着当时的烹饪技术的潮流。精致的法餐主要包括三大因素:食材上等、厨艺精湛的主厨、高雅的用餐环境。在烹调时,火候占了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牛肉通常是烹制成六至七成熟,而海鲜不可过熟。法餐对火候的讲究,“艺术”般的菜肴搭配,选料的多样,加之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菜肴和细腻的烹饪,这无不使得法餐在合理性、艺术性方面都优胜于其他西餐。另外,法国菜十分注重调料,可以说调料的使用是法国菜的精髓。常用是香料有:胡椒、香叶、龙蒿、欧芹、肉豆蔻、藏红花、丁香花等等。调味汁更是多达几百种以上,不仅讲究味道的细微之别,而且要考虑到色泽的不同,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刺激着人的每个感官,完全调动了舌头的每个味蕾细胞,令人回味无穷。在调味方面,法国人比较善于用酒,对酒与菜的搭配很是讲究。通常在餐前,他们会饮用较淡的开胃酒;在食用沙拉、汤、海鲜时,他们会搭配着白葡萄酒或者玫瑰酒;当法餐选材特别,在这里不食用肉类时,他们则会饮用红酒。 二、特色美食

法国甜点排名TOP20.doc

法国甜点排名TOP20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出国旅游免不了是要吃吃吃的。那么在法国旅游的话,有哪些甜点是值得品尝的呢?下面就随我一起了解下吧。 1羊角面包 / 可颂 Croissant传说起源于奥地利维也纳,用来纪念奥斯曼帝国在中欧和东南欧地区的的撤军,1770年,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把羊角面包正式带入法国。 2可丽饼Crêpe 法国布列塔尼省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3闪电泡芙éclair 一口咬下,随着润滑内馅在口中爆开,满足的花朵在味蕾上绽放。吃的比闪电还快的泡芙,第一口就想将Ta完全霸占! 4杏仁蛋糕 Financier 19世纪末法国Orraine地区的一种传统烤制杏仁甜点 5国王饼 Galette des Rois 法国的传统糕点,每年1月6日前后都会出现它的踪迹。在法国,传统的“Galette Des Roies” 是拿在手里献给主的蛋糕。一个称为“Feve”小雕像被藏在蛋糕中,在自己那份蛋糕中吃到的人就能成为当天的国王,并且能吃到另外一份蛋糕。 6 马卡龙 Macaron 马卡龙历史上曾是贵族食物,是奢华的象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马卡龙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其缤纷的色彩、清新细腻的口感和小巧玲珑的造型,博得人们,特别是女生们的喜爱。 7玛德琳蛋糕 Madeleine

又叫贝壳蛋糕,是法国风味的小甜点,原本用于家庭烹制。而法国大文豪普鲁斯特因为对贝壳蛋糕的味觉回忆,令他写出了长篇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因此也将贝壳蛋糕推上了历史舞台。 8修女泡芙 Religieuse 修女泡芙主要由一大一小的圆形泡芙组成,小圆泡芙作为罩袍帽,用糖霜或奶油挤出像罩袍领口的糖花跟大圆泡芙联结在一起,像极修女罩袍。 9法式草莓奶油蛋糕 Fraisier 这是一款看上去就幸福感爆棚的甜点,在法国人气甚高 10蝴蝶酥 Palmier 是一个在很多国家都流行很久的甜点,但一般认为是法国在20世纪早期发明的,因其状似蝴蝶而得名。 11蒙布朗 Mont-blanc 以欧洲阿尔卑斯山的俊秀山峰“勃朗峰"命名,蒙布朗的外型就是照着勃朗峰的样子去做的,因为勃朗峰山顶常年积雪,秋冬时因树木枯萎常呈现褐色,而且正统的法式蒙布朗,外面的栗子奶油是褐色的。 12巧克力慕斯 Mousse au Chocolate 巧克力的是爱情的守护者,那醇香浓厚的口感总是带有不离不弃的情感,传统的巧克力加上甜蜜的慕斯就像是一对热恋的情人,可以无条件的为对方付出但是又含蓄的隐藏自己的一片深情!正是这款款深情才创造出这难以忘怀的滋味! 13法式烤布蕾Pot de Crème 是一种法国传统的点心,外面是脆焦糖外壳,里面是奶油布丁似的冰凉软馅。 14花色小蛋糕 Petit four

各种甜品名称英汉对照和图片

意大利甜品(提拉米苏)Tiarmisu 栗子蛋糕 < chestnut cake > 忌廉蛋糕 < cream cake > 红草莓蛋糕 < red strawberry cake > 海绵蛋糕 < sponge cake > 拿破仑蛋糕 < Napoleon cake > 歌剧院蛋糕 < an opera house cake > 2. Cannoli 法国的甜品: 1. Creme brulee 焦糖奶油 2. Mousse 美国的甜品: 1. Cheesecake -----------------------蝴蝶酥 Butterfly Cracker

蛋黄莲茸酥 Puff with Lotus Seeds Paste and Egg Yolk

蛋挞 Egg Tart -----------------------厚片土司(英文名:Toast) 凤梨松饼(英文名:Pineapple Cake)

花生松饼(英文名:peanut Cake) 咖啡松饼(英文名:Synthesized) 金瓜宝(英文名:Pumpkin Squash Custard) 法式蜜桃多士(英文名:Peach Witch Toast Fresh Style) 榴莲酥(英文名:Durian Custard Pie)

木瓜慕思(英文名:Papaya Mousse) 香蕉奶油冻(英文名:Banana with Ice Cream) ------------------------------甜品 西点类 108 黑森林蛋糕 Black Forest Cake 109 英式水果蛋糕 English Fruit Cake 110 草莓奶酪蛋糕 Strawberry Cheese Cake 111 草莓蛋糕 Strawberry Cake 112 蓝莓奶酪蛋糕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 1.日本 日本人性格内向,感情细腻,注重礼节,讲究礼貌。大多信奉道教和佛教。 鞠躬礼是日本人的传统礼节。日本人在交往谈话时,经常使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等。 日本人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饮食方式,又称“和食”。第二种是中餐。第三种是西餐。他们常以米饭为主食,副食以海鲜和蔬菜为主,喜吃生鱼片、生瓜果蔬菜,喜喝酱汤,泡菜几乎每餐必备。日本人的口味多为咸鲜、清淡少油、稍带甜酸和辣味。 日本人忌讳“4”和“9”(在日语中与“死”、“苦”同音),上菜道数、安排客房均要避开这两个数字。在日本,荷花常用于丧事,因此一般不要送荷花,也不要赠送带有荷花图案的物品。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花卉,一般不得随便使用。日本人喜爱仙鹤和龟,因为这是长寿的象征。而对饰有狐狸和獾图案的物品很反感,认为它们是贪婪、狡诈的象征。 2.泰国 泰国是佛教王国,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在泰国,90%以上人口信奉佛教,男子成年后,必须削发为僧出家一次,否则,不仅会遭到社会的蔑视,而且会受到家人的冷漠。出家人可终身为僧,也可随时还俗。僧侣有许多特权。 泰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以鱼、虾和蔬菜为主。喜欢吃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葱、蒜、姜等。不吃海参、牛肉。食物中不习惯放糖,餐前有先喝一大杯冰水的习惯。僧人们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参加完早课后便三五成群托钵外出化缘,家家户户将食品放在门前,任僧侣领回庙中食用。僧侣不禁肉食。 泰国人很讲礼貌,传统礼节为合掌礼。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有时也行握手礼,但男女间不能握手。与泰国人交谈要回避政治、王室等话题,绝不能讲对佛教、国王不敬的话语。可以询问个人情况,接受礼品不当面打开。泰国人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递物或接物。泰国人认为头是最神圣的部位。不能随意摸别人的头,小孩子的头只能让国王、高僧或父母摸,别人是不能摸的。睡觉时,忌讳头向西方。到寺庙烧香拜佛或参观游览时,必须衣冠整齐,进佛殿要脱鞋。妇女要避让僧人。 3.美国 美国人多数信仰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美国人谈吐幽默、性格开朗,对人有礼貌,但没有过多的客套,以不拘小节而著称。美国人独立性很强,充满自信。他们讲话没有自谦之词,从来不谈自己不行。美国人崇拜强者,不同情弱者。 美国人饮食习惯比较随便,他们喜欢食用含脂肪很高的牛肉、猪肉、鸡、鱼、虾、蛋及各种蔬菜、水果。口味清淡,对菜的要求是量小、质高、咸中带甜。美国人不吃蒜,忌食各种动物的内脏,没有食醋的习惯,喝饮料时,大都喜欢加冰块。 美国人站立谈话时,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表示惊讶时,不要伸舌头,否则会被看做是侮辱人的举止。美国盛行“女士优先”。美国人大多怕热不怕冷,旅游时喜欢房间设备齐全,注意室内外卫生。美国人忌讳“13”,反感别人打听他们的年龄、收入等个人问题。视蝙蝠为凶恶之物,厌恶带蝙蝠图案的物品。 4.加拿大 加拿大人热情、好客、朴实、随和,很容易接近,熟人见面可握手或拥抱,人们喜欢直

法国社交礼仪.

法国社交礼仪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少女向妇女也常施屈膝礼。他们的男女之间,女子之间的见面时,还常以亲面颊或巾面颊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位大男人见面,一般要当众在对方的脸颊上分别亲一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一般礼仪法国商人往往相当拘礼和保守。法国当地人对其他任何人——包括其他地方的一些法国人——说法语的方式都感到走样,听不入耳。称谓与问侯轻轻握手是通常的问侯方式,但客人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不应主动伸手。约会与准时事先约会是惯例。准时赴约是礼貌的标志。款待与馈赠被邀请到某人家里作客是难得的,即使已相识很久。不过,若有这类邀请的话,给女主人送上鲜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类小礼品将是受欢迎的法国人注重烹调艺术,因此中午和晚上的两餐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能激起人们思维和美感的礼物特别受欢迎。不要送印有你公司名称的显眼大标志的礼品。交谈要回避个人问题、政治和金钱之类的话题。社交习俗法国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法国友人很直爽,性格大多较开朗;谈吐幽默又风趣,特别善于搞交往;“女士优先”成风气,良好传统大发扬;忌讳询问个人事,秘密从不对人讲;注重礼节和礼仪,乐于助人讲风尚。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法国人最爱美,这是举世公认的,尤其妇女,称得上为世界上最爱打扮的人。就连他们国家的老年妇女也是如此,每天全都离不开化妆和美容,为的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年轻些。他们一般都把对女子秀示谦恭礼貌当作生活中教养好坏的标准。“女士第一”在法国极为盛行。他们时间概念很强。他们无论出席什么集会,都习惯准时到达,从不拖拉迟到,不愿听到那些蹩脚的发音。法国女宾由于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都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递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迫。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特殊本领,把它看作为“光明”的象征,并视其为国鸟。他们非常昵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其为国花。法国是个盛产鲜花的国家,人们爱花成癖。他们视秋海棠为“热忱的友谊”;把兰花表示“虔诚”把丁香表示“纯洁”,把大丽花表示“感谢”,把玫瑰表示“爱情”之意等等。他们对蓝色偏爱,并把蓝色看成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对粉红色也较为喜欢,认为粉红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色彩,给人以喜悦之感。他们谈话习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和我们的习惯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我们用手指指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但他们的手指指自己的胸膛才表示“是我”;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仪态礼仪法国人谈吐文雅,热情幽默,他们有耸肩膀表示高兴的习惯。他们在同人交谈时,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认为这样显得亲切。谈话过程中经常用手势来表达某种意思,但有的手势和我们的习惯不同。法国人特别爱侃,并善侃。但从不涉及粗俗话题,对庸俗下流的举止极为鄙视。相见礼仪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大都以握手为礼。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少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少女通常是向妇女施屈膝礼。当地人还有男性互吻脸颊的习惯。男子戴礼帽时,还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

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 ——十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 【摘要】法国早在1789年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一直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然而,正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不断反复中艰难推进一样,其工业化道路也并不平坦。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法国工业化似乎没有经历过飞速的发展,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工业化不太成功的国家。 近代法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本文将简要介绍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工业化发展状况,并分析造成其工业化发展特殊性的各种因素。 【关键字】法国;工业化;发展;十九世纪;资本主义 法国是最早走上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其产业革命仅仅迟于英国。法国的工业发展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其地处欧洲中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较早地参与殖民扩张,有丰富的原始积累。但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同英美等国相比,法国的工业化却呈现出发展速度慢、经历时间长、

没有“真正的工业革命或起飞1”等显著特点,“表现不出真正的、成熟的和自信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迹象2”。法国工业化的这种特殊性要归因于其特殊的历史进程。 一、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工业化发展 十八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拉开了英国乃至欧洲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紧随其后,于十九世纪60年代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法国工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并一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92-1804) 1789年到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法国的封建障碍,促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法国是十八世纪后半期除英国以外西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化水平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与英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统治期间,法国工业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农产品产值比工业 品多出近2倍。此外,法国绝大多数工业仍处于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其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数量不多,而城市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十分普遍。“十八世纪末期,羊毛加工和棉纺织工场手工业在法国北部的城市 1[法]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页 2

几款寓意美好的甜品

甜品是一封荡气回肠的情书 给你甜蜜和欢愉 单靠颜值或美味就能撑起整个胃的甜品 不仅好吃好看 偏偏还自带戳中心尖尖的美好寓意 简直让你毫无招架之力

马上要到新的一年了 就从吃一款甜蜜并拥有美好寓意的甜品开始吧 ◇提拉米苏Tiramisu◇ 美好寓意:爱和幸福

提拉米苏是一个属于爱情的甜品。相传二战时期一个意大利士兵要出征了,爱他的妻子为了给他准备干粮就把家里所有能吃的饼干面包全做进了一个糕点里,这就是提拉米苏。 Tiramisu在意大利文里有“带我走”的含义,它代表的不仅是美味,还有爱和幸福。作为意大利的甜品代表,提拉米苏融合了意大利特浓咖啡的苦、马萨拉白葡萄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饼干的绵密、乳酪和鲜奶油的稠香以及可可粉的干爽,其口感滑甜腻柔,每一口都是爱和幸福的味道。 ◇泡芙Puff◇ 美好寓意:吉庆,友好

泡芙是一种起源欧洲的西式甜点,蓬松张孔的奶油面皮中包裹着奶油,巧克力乃至冰淇淋等馅料,是以前贵族下午茶不可或缺的小点心。在法国路易十六的凡尔赛宫婚宴上,泡芙是法国与奥地利联姻盛宴的压轴甜点,为长期的战争画下休止符。从此,泡芙在法国成为象征吉庆、友好的甜点。 在法国,尤其是在节庆典礼等场合上,人们习惯将泡芙蘸焦糖后堆成塔状庆祝,称做泡芙塔(Croquembouche),象征喜庆与祝贺之意。幸福的泡芙被一个一个累积起来,高高的泡芙塔就是人们对满满的幸福的憧憬。 ◇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 美好寓意:丰收

相传很久以前,在德国黑森林地区,每每到樱桃丰收时农妇们将多余的樱桃制成果酱,同时也会在做蛋糕时将大量樱桃塞在蛋糕的夹层里,或是将其一颗颗细心地装饰在蛋糕上,这种以樱桃与鲜奶油为主的蛋糕从黑森林传出后就成为黑森林蛋糕。 来自德国的黑森林蛋糕,德文原意为“黑森林樱桃奶油蛋糕”,它融合了樱桃的酸、奶油的甜、樱桃酒的醇香,轻薄的奶油再配上巧克力碎片,酥皮特别香 颗颗饱满的樱桃更是带来无比的满足感,恰好迎合了其“丰收”的寓意。新年吃黑森林代表着新一年会收获满满哦~ ◇杯子蛋糕cupcake◇ 美好寓意:简单,自由,快乐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 法国人的送礼礼仪习俗和中国差异很大。下面是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法国人的送礼礼仪1.送花的时候不要送菊花、杜鹃花及黄色的花。 2.不要送带有仙鹤图案的礼物,仙鹤是蠢汉的标志。 3.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社交礼仪与英国人和德国人相比,法国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现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爱好社交,善于交际。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交活动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诙谐幽默天性浪漫。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都爽朗热情。善于雄辩高谈阔论,好开玩笑,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对愁眉苦脸者难以接受。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 第三,渴求自由,纪律较差。在世界上法国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义者”。“自由、平等、博爱”不仅被法国宪法定为本国的国家箴言,而且在国徽上明文写出。他们虽然讲究法制,但是一般纪律较差,,不大喜欢集体行动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并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所准备。

第四,自尊心强,偏爱“国货”。法国的时装、美食和艺术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响之下,法国人拥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看来,世间的一切都是法国最棒。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 第五,骑士风度,尊重妇女。在人际交往中法国人所采取的礼节主要有握手礼、拥抱礼和吻面礼。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着装礼仪法国人对于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耳中即与时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 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法国送礼礼仪习俗与禁忌:餐饮礼仪作为举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法国人十分讲究饮食。在西餐之中,法国菜可以说是最讲究的。 法国人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

法国文化中的饮食礼仪

法国文化中的饮食礼仪 一、饮食习惯 饮食方面法国人最爱吃面食,面包的种类很多;他们大都爱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们爱吃牛肉、猪肉、鸡肉、鱼子酱、鹅肝,不吃肥肉、宠物、肝脏之外的动物内脏、无鳞鱼和带刺骨的鱼。 法国人特别善饮,他们几乎餐餐必喝,而且讲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种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国人平时还爱喝生水和咖啡。 法国人对烹调技术极为重视。他们讲究菜肴的色、香、味、形、操作上很重视掌握火候。在法国菜中有个突出的特点,尤为偏重于菜品的鲜嫩程度。因为他们一般都喜欢吃略带生口、极为鲜嫩的美味佳肴。干酪是法国人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他们爱在三明治中夹上干酪或意大利饼的馅,也愿把它当作喝茶的点心。法国人一般都乐于喝生水(自来水),不习惯喝开水。 法国人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于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二、就餐礼仪 1、即使已相识很久,法国人也不会轻易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不过,若有这类邀请的话,给女主人送上鲜花(不要送玫瑰花或菊花)或巧克力之类小礼品将是很受欢迎的做法。除此之外,能激起人们思维和美感的礼物特别受欢迎,但切记不要送印有你所在公司名称的礼品。 2、法国人崇尚艺术,因此礼品以带有一些艺术性为佳。例如有特色的仿古礼品、民族特色纹饰或造型的器皿、瓷塑盘等。 3、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或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出席庆典仪式时,一般要

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所穿的则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 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选择发型、手袋、帽子、 鞋子、手表、眼镜时,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相一致。 4、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轻轻握手是通常的问候方式,但客人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不应主动伸手。除此之外,法国人 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在法国某些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不过施“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 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能吻少女 的手。 5、在享用法餐时,绝不可端起盘子来吃东西,可以拿在手上的 餐具只限于杯子类,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桌上。在放下刀叉时,应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这 一做法,与英国人完全不同。 6、一般来说,在法国人的餐桌上酒水贵于菜肴。而在正式的宴 会上,则有“交谈重于一切”之说。这是因为法国人视宴请为交际 场所,所以他们举行的宴会大都时间较长,在用餐时只吃不谈,是 不礼貌的。还有人说,如果你在法国餐厅吃饭,千万别抱怨侍者上 菜速度太慢——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为了你和你朋友有足够的时间神聊,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止吃得太快,噎着。 7、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些。他们认为 这样显得更为亲近。 8、法国人认为摆放菊花、杜鹃花、纸花以及黄色的花是不吉利的。除此之外,法国人从来不用核桃待客或作装饰物,他们认为这 同样很不吉利。 9、如果要和法国人谈商务,要注意这些礼仪: 与法国人会面,可由第三者介绍,也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应讲清姓名,身份或将自己的名片主动送给对方;法国人很重视建立良

法国近代崛起

法国近代崛起 近代革命历程 1661年,年轻的路易十四亲政后,第一个措施就是废除首相,一切国家事务的决定权都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中,政府中一共只有六名由他本人亲自选定的大臣,大臣们每周开会讨论国家大事,但做决定的人永远只有一个——就是国王自己。这样一来他就将国家的最高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跟当时的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因为法国不仅有君主专制的政体,更有一套强大的国家机器,这套国家机器允许法国首先可以深入地发展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同时建筑了很多要塞、城堡,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一场战争。 当时的路易十四雄才大略,他为了争夺欧洲的霸权,在自己亲政的54年间,打了31年的仗。 当时法国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平民。在这三个等级之间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前两个等级,他们有优越的条件,不需要纳税,但却享受税金和其他的特权,第三等级,他们只有工作的权利,而且还要纳税。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显而易见。在路易十四时代,因战争而不断增加的税收,则让这一矛盾愈演愈烈,君主专制的弊端日渐凸显。 在路易十六登基14年后的一场天灾中,连续性的全国农业歉收,使得1789年成为整个18世纪中面包价格最贵的一年。市民们几乎要花掉全部收入才能勉强吃饱肚子,农民们却在承担比往年更重的赋税。 与此同时,战争仍在继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尝试着对特权阶层征税,结果却引来强烈不满。这使得国王成为全体国民的对立者。在其后,国王与三个等级的代表召开了三级会议,然而这次会议所有的人都被惹恼了,国王与人民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最终,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象征封建制度的巴士底狱被摧毁了,法国大革命胜利了,随后,法国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法国开始受到各种反法同盟的进攻,同时,国内的各种背离当时革命的思想的现象不堪入目,国家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统帅来保卫法国。 随后拿破仑加冕,他颁布了《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动,让已经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看到了延续理想的希望。当他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法国民法典》,是由拿破仑下令起草的.在围绕法典草案召开的102次讨论会中,正在领导战争的拿破仑亲自参加了97次。后人把这部沉淀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精神的民法典称为《拿破仑法典》。在两个世纪后的今天,法国的现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仑法典》。《法典》对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拿破仑将它带到了自己征服的每一片国土上。他曾带领着法国人民驰骋着整个欧洲,虽然最终征服欧洲的计划失败了,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革命原因 1、特权阶级与第三阶级的矛盾严重,农民的不满情绪逐年累积。 2、路易十四时期,国家特别重视文化的发展,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与此同时,刚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启蒙思想就这样在沙龙和咖啡馆里被不断地宣讲、辩论和传播着 3、当时出现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杰出人才,如伏尔泰、卢梭等,正积极地宣传先进的思想。 4、连年的征战使得人民苦不堪言,人民生活艰难,生活不安定,税收增加,国家激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